黄侃先生与刘太炎教授_第1页
黄侃先生与刘太炎教授_第2页
黄侃先生与刘太炎教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侃先生与刘太炎教授

1935年10月8日,南京大学教授黄侃在南京去世。他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著名学者和成果。同时,他也是一位值得重视的改革家。他字季刚,自号量守居士,1886年4月3日生于湖北东部的蕲春,从小就接触经史子集,清末到日本留学,师事国学大师章太炎,精通文字、音韵、训诂,兼通经学、文学与史学等。黄侃是章太炎弟子中最有成就的一位,继章之后成为又一位国学大师,世称“章黄之学”。1911年武昌起义前夕,他到武汉投身革命,在《大江报》上发表著名的时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奇崛豪壮,热切地呼吁革命,影响巨大,轰动一时。辛亥革命后,他潜心学术,献身教育,先后任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大学与南京的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高等学校的教授,弟子遍及全国,有成就的很多,世人戏称他们为“黄门侍郎”。黄侃在学术界与教育界颇具声望。但其人有一特点:性情高傲,心急口直,不能容物,极易发火,尤喜骂人。与他同为章太炎弟子、后又曾一同在北大任教的周作人说他的“脾气乖僻,和他的学问成正比例。”他看不起唐宋以后的古代学人,只信奉汉晋以前的八九部经典著作(如《毛诗》、《左传》、《周礼》),因而当时学人戏称他为“八部书外皆狗屁”。他更看不起当代的许多学人,常常对他看不惯的人和事痛斥怒骂不遗余力,时人称他:“黄以国学名海内,亦以骂人名海内,举世文人除章太炎先生,均不在其目中也。”不过,上述传闻虽非毫无根据,却有些失之偏颇。因为黄侃在待人接物中,尽管刚肠烈性,书生气十足,却还是有他的原则性与人情味的。如他与刘师培的交往、对刘师培态度的前后变化,就是典型的一例。刘师培,字申叔,1884年生,江苏仪征人,是清末民初一个著名的复杂历史人物。此人出生于一个四世传经的书香门第,国学深厚,和章太炎齐名,世称“二叔”(章太炎字枚叔);但在政治立场上却前后多变:早年曾投身民主革命,后又醉心于无政府主义,尤其是晚节不足训,先卖身投靠清两江总督端方门下,后堕落为袁世凯帝制“筹安会”的成员。黄侃自1907年在日本东京章太炎处结识刘师培,至1919年刘师培在北京大学病故,前后相交十二三年。黄侃对这位比自己年长仅两岁的“同龄人”的态度,前期与后期不同,学术与政治分开,其态度颇为后人称道,成为当时学林的佳话,在今天也仍有启迪意义。1907年,黄侃年方22岁,到日本东京求学,师事章太炎,在章处结识了刘师培。当时刘已是一位享有盛名的革命志士与国学奇才,与章太炎关系甚密,常与章在一起谈经说文与策划革命。黄侃对刘的革命业绩与满腹经纶十分钦佩,再加上他们的学术途径与见解相近,即笃信古文经学,喜爱《左传》,而反对晚清以来龚自珍、康有为等人倡导的公羊学派今文经学,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黄侃不久觉得自己在经学上不及刘师培,就改朋友为师徒,对刘师培以师礼敬之。1908年黄侃因母病重,离日回国,与刘师培分别;但是他们的联系并没因此中断:黄侃仍向刘师培请教学问,刘师培也数次去信向黄侃问候。黄侃后来回忆道:“丁未之岁(指1907年),始事章君,投文请诲,亡命日本。因觏之子,言笑欣欣,齿虽相差,道则既尊。我归奉亲,深山晦遁,犹蒙素书,时相存问。”他们这一分别就是七年多时间。其间,中国发生了大变化:清王朝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不过中央政权落到了大野心家袁世凯手里,其正在图谋复辟帝制。而黄、刘二人也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当1915年黄侃与刘师培在北京再度相见时,黄侃已是大学教授,刘师培则任袁世凯政府的参政,但主要是在家从事学术著述。两位近代古文经学的巨子在一起切磋学问,刘师培以其精深的学术造诣再次使黄侃倾倒:“申叔出其关于《左传》之著作示季刚,季刚读之而大悦。”不久,刘师培再次在政治上堕落,被袁世凯帝制活动网罗去当了“筹安会”的成员,起劲地为袁世凯登上皇帝宝位而摇唇鼓舌。刘师培想拉黄侃等一批文教学术界人士出来为他捧场。有一次,他约请了黄侃等数十名名人学士聚会,刘师培又一次称说帝制,希望黄侃等人响应支持,以壮大筹安会的阵营。到会的人慑于袁世凯的淫威,又碍于刘师培的情面,不便公然反对,只得彼此面面相觑,默不作声。刘师培原认为黄侃与自己交谊深,对自己又极为尊重,届时一定会带头为他捧场。没想到一直与刘师培保持友谊并对之敬若师长的黄侃,在这大是大非问题上,却表现了坚定的政治原则性与断然的拒绝态度。开始,黄侃对刘还“阳应之。语及半,即瞋目曰:‘如是,请刘先生一身任之!’”说罢拂袖愤然而退,其余与会者趁机随着纷纷走散,弄得刘师培十分狼狈。后来章太炎知道此事后非常称赞,慨叹说:“是时微季刚,众几不得脱。”在此后一段时间内,黄侃“自师培附帝制,遂与绝”,中断了友谊与往来。黄侃反对帝制、坚持共和、抵制筹安会的政治态度与不以私情害公利的磊然正气,是他一生最光辉的篇章之一。然而,当袁世凯帝制失败之后,刘师培穷途末路、声名狼藉、病躯沉重、潦倒不堪之时,黄侃却对他表示了生活上的关心与学术上的敬重。学术虽和政治有关系,但毕竟不同于政治。黄侃反对刘师培的反动政治倾向与帝制活动,“然重其说经有法”,始终尊重其学术成果。不久,刘师培被宽厚的蔡元培收容进北京大学任教,与黄侃同事,黄、刘又恢复了友谊,论学谈文。而且,在刘师培病逝前不久,33岁的黄侃向这位仅比自己大两岁的重病人隆重地举行了拜师大礼。事情的经过据黄侃的侄子黄焯教授说,是这样的:丁巳(指1917年),君(指刘师培)任北京大学教授,相见日密。君是时病瘵已深,一日凄然谓从父(指黄侃)曰:“余家四世传经,不意及身而斩。”从父伤其无子,强慰之曰:“君今授业于此,勿虑无传人。”君曰:“诸生何足以当此!”曰:“然则谁足继君之志?”曰:“安得如吾子而授之。”从父蹶然起曰:“愿受教。”翌日往,执贽称弟子,扶服四拜,刘君立而受之。刘师培初以为黄侃的话是戏言,没想到黄侃真是诚挚谦恭地对他举行拜师大礼,这使刘师培非常感动。刘将自己毕生研究得来的音韵学秘本送给了黄侃,并与黄侃“谈论左氏之学经有月余,刘尽以其所学告之。”刘师培还向黄侃沉痛地忏悔了自己的一生:“我一生应当论学而不问政,只因早年一念之差,误了先人清德,而今悔之已晚。这是我毕生研究得来的音韵学秘本,今天送给你作为临别纪念,望你继承,传之后代。”应该说,正是黄侃的诚挚热情唤醒了一颗垂死的心;而黄侃后来学术成绩的发扬光大也是和他向学术前驱的虚心求教分不开的。1919年11月20日刘师培于北京病逝,终年仅36岁。黄侃与诸同好经理其丧事。后来,章太炎听到黄侃正式拜刘师培为师之事,感到奇怪。因为章太炎知道黄侃学问优长,在小学文辞方面还超过刘师培,且性情孤傲,怎么会拜与自己年龄相近的刘师培为师呢?章太炎对黄侃说:“季刚小学文辞,殆过申叔,何遽改从北面?”黄侃回答说:“余于经学,得之刘先生者为多。”原来黄侃是以刘师培所长来比自己所短,拜之为师;而不是以自己所长去比刘师培所短。刘师培死后,黄侃还念念不忘刘师培在学术上的指点与帮助,写下了感情深厚、动人肺腑的祭奠刘师培的《先师刘君子祥奠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