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类分析的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候群研究_第1页
基于聚类分析的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候群研究_第2页
基于聚类分析的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候群研究_第3页
基于聚类分析的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候群研究_第4页
基于聚类分析的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候群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聚类分析的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候群研究

肝肾后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和常见疾病,属于中医学的“肿胀”范畴。为了探讨乙肝后肝硬化的症状组合规律和证候规律,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应用成分分析的方法归纳出乙肝后肝硬化各证候的主要症状,现总结如下。1数据和方法1.1研究主题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收集符合乙肝后肝硬化诊断标准的患者276例患者。1.2选择病例的基准1.2.1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1)乙肝后肝硬化诊断标准:参照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于重庆制定的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的诊断标准。(2)乙肝后肝硬化辨证分型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朱文锋主编《中医诊断学》、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等及有关文献报道,结合专家的临床经验,结合专家咨询,制定的分型标准作为诊断标准。(3)乙肝后肝硬化中医症状半定量分级计分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症状分级量化表”,共50个变量分别用X1-X50表示,对于能够分级的症状划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4级,用0、1、2、3分值表达;对难以分级的症状体征分为不出现、出现,分别记为0、1分值。1.2.2标准物质的包含(1)符合乙肝后肝硬化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2)年龄在18-70周岁,性别不限;(3)汉族。1.2.3合并其它疾病(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2)其他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3)合并心、肝、脑、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4)合并有2型糖尿病、甲亢、胃食管返流病、胆囊炎等其它疾病而影响症状和证候判定者;(5)患有肝癌及其他严重的肝胆疾病者;(6)年龄<18岁或>70岁。1.3学习方法1.3.1变量数目的2-10倍以确保有效数学处理,多因素分析需要观测数至少是变量数目的5-10倍。本项研究变量是50,故需要样本量n=50×(5-10)=250-500,实际纳入观测病例276例,符合样本量要求。1.3.2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依据乙肝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及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要求,设计了《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病史、临床表现、有关检查、中西医诊断及辨证。1.3.3质量控制的研究现场采集资料严格按照临床设计方案,通过稳定调查人员、统一诊断标准、统一调查表格、统一调查时间,尽可能减少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1.3.4麻黄的中医证候首先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归纳出乙肝后肝硬化基本中医证候;最后应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分析出乙肝后肝硬化各证候的主要症状,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2结果2.1养成案件类型从以上表可看出,发生率超过40%的症状和体征是乏力、腹胀、纳差、面色晦暗、便溏、脾肿大、性欲减退、肝掌、蜘蛛痣、舌瘀点斑;结合临床实际分析发生率结果,我们认为这些证候群均为本病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2.2中医证型聚类从聚类的冰柱图(因冰柱图所占篇幅太多,故略)可以看出聚出的7类,每一类包含一组症状群:1类:目黄、身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皮肤瘙痒、脉滑数、烦躁易怒、口渴喜冷饮、便秘、泛酸、口臭、口干口苦、尿黄;2类:少苔、脉细数、舌红少津、盗汗、不寐或多梦、视物模糊、花剥苔、耳鸣、五心烦热、口燥咽干、两眼干涩、齿衄、午后潮热、鼻衄;3类:情绪抑郁、嗳气、口腻、口淡、胸胁不适、胁痛、胃脘胀痛、月经不调、肝肿大、苔薄白、脉弦、舌淡红、胸闷;4类: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口渴少饮、头身困重、苔白腻、脉濡缓、舌淡、眩晕、自汗;5类:乳房发育、肝缩小、肌衄、面色苍白、渴不欲饮、脉沉细、舌淡齿痕胖、腹水、颜面浮肿、口渴喜热饮、腹痛、下肢浮肿、夜尿多、舌暗红、下肢无力、腹部膨隆、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尿少;6类:面色晦暗、脾肿大、肝掌、蜘蛛痣、舌瘀点斑、足跟痛、脉涩、暗紫、杵状指、肌肤甲错、腹壁静脉曲张、关节痛;7类:纳差、性欲减退、乏力、便溏、腹胀;从上述聚类结果显示,7组症状群与某些中医证型相类似,其中第1类可归属“湿热内蕴证”,第2类可归属“肝肾阴虚证”,第3类可归属“肝郁脾虚证”,第4类可归属“脾虚湿盛证”,第5类可归属“脾肾阳虚证”,第6类可归属“血瘀证”,第7类可归属“气(阳)虚证”;但是,从表1统计显示,发生率超过40%的症状和体征“乏力、腹胀、纳差、面色晦暗、便溏、脾肿大、性欲减退、肝掌、蜘蛛痣、舌瘀点斑”等恰好是“第6类”、“第7类”的证候群,可视为此类证候群是本病共性特征,也是本病基本证候病机的构成要素,故我们认为“气(阳)虚血瘀证”是乙肝后肝硬化的基础病机。2.3主成分及症状组成证型通过聚类分析后,将第1类至第5类的症状分别进行主成分分析,并作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因子负荷系数≥0.30的变量认为是对该类贡献度大的变量,主成分提取标准结合贡献率、特征值及中医专业知识,找出各类主成分及症状组成,取累计贡献度占70%以上的主成分及荷载0.30以上的症状,组成一个证型。各证型主成分与症状组成归纳如下:2.3.1口干口苦的主成分表1亚型1主成分贡献度及组成为:主成分1(52.572%):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脉滑数、烦躁易怒、渴喜冷饮、口干口苦;主成分2(16.008%):目黄、身黄、尿黄、便秘;主成分3(8.586%):口臭、泛酸、皮肤瘙痒。在本型中,通过分析可以看到,湿热内蕴证症状集中在第1主成分,其贡献度占52.572%,第2主成分和第3主成分主要是湿热内蕴证补充症状,本亚型为湿热内蕴证型。2.3.2花剥苔藓、鼻脲、齿蝽亚型2主成分贡献度及组成为:主成分1(48.296%):脉细数、少苔、舌红少津、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午后潮热;主成分2(17.126%):花剥苔、盗汗、鼻衄、齿衄;主成分3(11.295%):不寐多梦、耳鸣;主成分4(7.942%):两眼干涩、视物模糊。在本型中,通过分析可以看到,肝肾阴虚证症状集中在第1主成分,其贡献度占33.158%,第2主成分和第3、4主成分主要是肝肾阴虚证补充症状,本亚型肝肾阴虚证型。2.3.3胃痛案及主成分亚型3主成分贡献度及组成为:主成分1(39.256%):情绪抑郁、胸胁不适、脉弦、苔薄白、便溏;主成分2(13.741%):舌淡红、胃脘胀痛、口淡、嗳气;主成分3(10.249%):胁痛、口腻;主成分4(8.604%):胸闷;主成分5(8.385%):月经不调。在本型中,通过分析可以看到,肝郁脾虚证症状集中在第1主成分,其贡献度占33.158%,第2主成分和第3、4、5主成分主要是肝郁脾虚证补充症状,本亚型为肝郁脾虚证型。2.3.4吸附了自汗、呕吐亚型4主成分贡献度及组成为:主成分1(40.513%):头身困重、苔白腻、舌淡、脉濡缓;主成分2(15.561%):脘腹胀满、自汗;主成分3(12.171%):口渴少饮、恶心呕吐;主成分4(11.278%):眩晕。在本型中,通过分析可以看到,脾虚湿盛证症状集中在第1主成分,其贡献度占33.158%,第2主成分和第3、4、5主成分主要是脾虚湿盛证补充症状,本亚型为脾虚湿盛证型。2.3.5黄秋葵2.4%亚型5主成分贡献度及组成为:主成分1(32.193%):舌淡胖边齿痕、脉沉细、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腹部膨隆、下肢无力、尿少;主成分2(15.571%):苔薄白、腹水、渴喜热饮;主成分3(12.028%):舌暗红、肌衄、颜面浮肿;主成分4(10.948%):渴不欲饮、面色苍白、夜尿多;主成分5(6.063%):腹痛、乳房发育;主成分6(5.626%):肝缩小。在本型中,通过分析可以看到,脾肾阳虚证症状集中在第1主成分,其贡献度占32.193%,第2主成分和第3、4、5、6主成分主要是脾肾阳虚证补充症状,本亚型为脾肾阳虚证型。3主成分分析所提出的多元统计方法主成分分析(principalcomponentanalysis)是在众多指标中,寻找代表多个原有指标的少数几个独立的综合指标,每个综合指标是原多个指标的线性组合。少数几个综合指标提取了原多个指标的主要成分的方差信息,因此这几个综合指标又叫主成分,能达到这种目的的多元统计方法,叫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能从多指标的数据中提取特征指标(即主要症状),简化数据,用较少的综合指标来解释初始较多指标所反映的事物特征使中医辨证得以简化,主成分分析可能过滤虚假信息,减少无关指标的影响,但是在在简化数据降低维数的过程中又有可能丢失信息。通过主成分分析,乙肝后肝硬化各证候的主要症状如下:湿热内蕴证主要症状: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脉滑数、烦躁易怒、渴喜冷饮、口干口苦等;肝肾阴虚证主要症状:脉细数、少苔、舌红少津、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等;肝郁脾虚证主要症状:情绪抑郁、胸胁不适、脉弦、苔薄白、便溏等;脾虚湿盛证主要症状:头身困重、苔白腻、舌淡、脉濡缓等;脾肾阳虚证主要症状:舌淡胖边齿痕、脉沉细、畏寒肢冷、腰膝酸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