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202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认定研究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认定研究摘要互联网行业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而日益发达,但与此同时网络虚拟财产犯罪也层出不穷,不仅存在大量破坏公民公私财产的财产犯罪,与此同时也有大量的非法侵入计算机、破坏信息系统等犯罪行为发生。本课题研究的核心争议点是当传统财产犯罪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存在重叠交杂的复杂情形下,究竟是认定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犯罪还是简单的认定为传统财产犯罪更为合适。目前学术界与司法实务中对于该问题尚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对此课题进行研究试图得出一个较合适的解决路径,推动网络虚拟财产的权益得到更好的保护。本文共七章,具体结构如下:第一章引言,本文第二章较为详尽的说明网络虚拟虚拟财产的概念和特征,同时探讨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通过研究针对网络虚拟财产性质目前学术界的几种主流学说,最终得出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虚拟性与无形性、依附性、支配性与价值性等特性的结论;第三章主要是研究我国立法规制与境外立法规制,选取了香港地区与台湾地区、韩国、美国进行了比较研究;第四章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司法现状及实务难点进行了研究,我国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犯罪主要有三种处理办法,其一为不予立案,其二为认定传统财产犯罪,其三为认定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实务难点在于现实价格认定困难与现有网络虚拟财产犯罪难以适用现有的证据规则;第五章选取了一典型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经典案例进行案例研究,笔者认为目前司法实践认定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方式更为妥当;第六章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刑法完善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刑法规制的必要性,而后提出了刑法规制涉及的几点建议。第七章为结语。关键词:网络犯罪;虚拟财产;财产犯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AccreditationresearchofthecrimeofnetworkvirtualpropertyAbstractWiththeimprovementofthesociallevel,theInternetindustryisincreasinglydeveloped,butatthesametime,thenetworkvirtualpropertycrimeisalsoemerginginanendlessstream.Notonlyalargenumberofpropertycrimesthatpublicorprivatepropertyhasbeendestroyed,butalsoahugenumberofhackintothecomputersanddestructinformationsystemsandothercrimes.Thecoreissueofthisstudyiswhetheritismoreappropriatetoidentifyasacomputerinformationsystemcrimeorsimplyasatraditionalpropertycrimewhenthereisacomplexsituationofoverlappingbetweentraditionalpropertycrimeandcomputerinformationsystemcrime.Thereisstillaconsiderablecontroversyaboutthistopicintheacademicandjudicialpracticenow.Thispaperattemptstofindamoreappropriatesolutionthroughtheresearchofthissubject,soastopromotethebetterprotectionoftherightsandinterestsofnetworkvirtualproperty.Bystudyingsomemainstreamtheoriesaboutthenatureofnetworkvirtualpropertiesinthecurrentacademiccommunity,itisconcludedthatnetworkvirtualpropertiesarevirtual.InChapter2,wemainlystudydomesticandforeignlawsandregulationsandselectHongKong.HongKongandTaiwan,KoreaandtheUnitedStatestocontinuecomparativestudies.Chapter3studiesthejudicialstatusandactualdifficultiesofnetworkvirtualpropertycrime,andtherearethreemainaspectsofnetworkvirtualpropertycrimeinJapan.Thefirstisnottosue,thesecondistoidentifytraditionalpropertycrimes,andthethirdistoidentifycrimesthatdestroycomputerinformationsystems.Thepracticaldifficultyofnetworkvirtualpropertycrimeliesinthedifficultyofidentifyingtherealpriceandthedifficultyofapplyingtheexistingevidencerulestotheexistingnetworkvirtualpropertycrime.ChapterfourselectsWangJiang'scaseofillegallyobtainingcomputerinformationsystemdata,aclassiccaseofnetworkvirtualpropertycrime,asacasestudy.Keywords:Cybercrime;Virtualproperty;Propertycrime;Crimeofsabotagingcomputerinformationsystem目录TOC\o"1-3"\u一、引言 1(一)研究的现状及其意义 11.研究现状 12.研究意义 1(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问题 21.研究目标 22.研究内容 2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21.研究思路与方法 22.技术路线 33.可行性分析 3二、网络虚拟财产概述 3(一)“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及特征 31.“网络虚拟财产” 32.“网络虚拟财产”的特征 4(二)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 51.物权说 52.债权说 53.知识产权说 64.无形财产说 6(三)网络数据(电磁记录)与虚拟财产的联系与区分 6(四)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类型 71.抢劫网络虚拟财产 72.盗窃网络虚拟财产 73.诈骗网络虚拟财产 74.其他侵害网络虚拟财产行为 7三、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立法规制及现状 7(一)我国立法规制现状 7(二)境外立法规制现状 81.美国 92.韩国 93.台湾地区 94.香港地区 10四、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司法现状及实务难点 10(一)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司法现状 101.不予立案 102.以传统财产犯罪模式定罪处罚 113.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定罪处罚 11(二)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实务难点 121.网络虚拟财产实际价格认定困难 122.网络虚拟财产犯罪难以适用现有的证据规则 13五、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案例研究 13(一)王江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案 131.基本案情及判决结果 132.案件争议焦点问题 13(二)案例分析总结 15六、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刑法完善 16(一)刑法规制的必要性 16(二)刑法规制设计的建议 161.借鉴《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进行修法 162.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或立法解释 16七、结语 17PAGE1一、引言(一)研究的现状及其意义1.研究现状《民法总则》第一百二十七条明确了立法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态度,针对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在法律上做出特殊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条文理解与适用(下册)提出,该条规定的立法目的是为了保护网络虚拟财产与数据这一民事权利,这也是互联网时代下法律需要做出相应调整的要求。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不断发生,网络游戏中q币、网络虚拟财产的归属成为了司法实践与学术界不断热议。针对这一急需解决的问题,民法总则对此做出了概括性、指引性的规定,为实务与理论界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提供了指引方向,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后续立法留下了空间。民法领域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了特殊规定,现行刑法目前未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定义及其延伸进行较为确切的规定,同时也并未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进行专项的立法进行专门的保护。但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孟动、何立康网络盗窃案”体现了目前司法实践中的处理方式。该案中,最高人民法院将孟动、何立康盗窃虚拟财产的行为认定为盗窃罪,该公报案例体现了目前司法实践中对虚拟财产的保护态度,但目前实务中还是存在同案不同判的司法困境,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刑法法律适用问题仍存在一定困难。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网络虚拟财产侵害纠纷案件,则容易给互联网上的安全及网络社会秩序的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某些侵害网络虚拟财产行为性质极具社会危害性,数额巨大,严重损害了虚拟财产所有权人的财产,但由于法律规定的不明确,导致侵害虚拟财产的行为无法得到法律的制裁,则侵害网络虚拟财产的犯罪行为就无法停下其步伐。为更好的保护网络虚拟财产,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犯罪行为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理论界与司法实践关注的话题之一。2.研究意义通过结合民法的有关理论,探讨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法律属性,对各大主流观点进行比较,并结合相关刑法法益理论,分析刑法对网络虚拟财产犯罪进行规制的必要性。在现行立法尚未进行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搜集实践中的相关案件的处理结果,结合理论知识研究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犯罪对象、犯罪形态以及罪数问题,以期指导理论与实务,更好的保护财产权人的权益,从而有效地减少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的发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研究网络虚拟财产犯罪有助于减少该侵权甚至犯罪行为的发生,有利于保证网络秩序的稳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网络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其稳定有序地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繁荣。(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问题1.研究目标本文主要研究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明晰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及其特征明确其特殊性,并就犯罪构成、行为类型、犯罪对象、犯罪形态以及罪数问题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将境外关于虚拟财产犯罪的立法规制及现状进行比较研究,同时根据网络虚拟财产犯罪了解到的现状提出针对性刑法上的建议及对策,提出关于建立及完善网络虚拟财产刑法保护制度的构想在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框架下,通过法律制度发挥法律效力规范网络虚拟财产,维护网络虚拟财产应有权力,打击侵犯网络虚拟财产行为,保障网络产业发展,稳定正常网络娱乐、交易市场秩序。2.研究内容本文共七章,具体结构如下:第一章引言,本文第二章较为详尽的说明网络虚拟虚拟财产的概念和特征,同时探讨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通过研究针对网络虚拟财产性质目前学术界的几种主流学说,最终得出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虚拟性与无形性、依附性、支配性与价值性等特性的结论;第三章主要是研究我国立法规制与境外立法规制,选取了香港地区与台湾地区、韩国、美国进行了比较研究;第四章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司法现状及实务难点进行了研究,我国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犯罪主要有三种处理办法,其一为不予立案,其二为认定传统财产犯罪,其三为认定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实务难点在于现实价格认定困难与现有网络虚拟财产犯罪难以适用现有的证据规则;第五章选取了一典型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经典案例进行案例研究,笔者认为目前司法实践认定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方式更为妥当;第六章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刑法完善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刑法规制的必要性,而后提出了刑法规制涉及的几点建议。第七章为结语。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通过研究网络虚拟财产法律属性,将网络数据与虚拟财产进行联系与区分,并就犯罪构成、行为类型、犯罪对象、犯罪形态以及罪数问题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将境外关于虚拟财产犯罪的立法规制及现状进行比较法研究,从而明确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对侵犯虚拟财产犯罪的行为进行更为准确的定性,同时为犯罪形态与罪数等若干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方式具有借鉴意义。(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1.研究思路与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前期确定研究内容和方向后,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对相关文献阅读研究后进行文献归纳分析,从而对现有的研究成果有一定宏观的了解,同时结合现有的主流学说及实务现状,提出笔者之拙见。(2)案例法及类比归纳法。即通过分析大量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司法实务案例,选取相似案情的几类案件的不同处理方法进行阐释,研究各个案情中犯罪人承担的刑事责任以及最终所受的刑罚,分析其中造成差异的缘由何在,总结出各类案件的性质及其特点,从而进一步探讨行为人需承担的不同刑事责任。(3)比较分析法。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立法,分析我国网络虚拟财产立法规制在此方面的不足之处,并借鉴境外的相关经验,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定性进行明确。同时要考虑法律的民族性,及考虑法律的共性与个性,需要结合不同的国情进行分析。2.技术路线浏览相关资料(各大数据库、相关书籍文献、学术期刊)→选择论文研究方向→确定论文总体框架及内容→总结分析文献综述→通过研究研究成果了解研究现状→搜集国内大量相关案例(中国裁判文书网、无讼、威科先行)→分析个案的特点及刑法适用上的区别于联系→寻找理论依据→总结主流观点并提出意见→着手论文撰写→论文修改(二稿、三稿)→论文最终定稿3.可行性分析从论题本身分析关于此课题的研究已有不少前人的研究成果,但尚有更为新兴的产物未被前人进行系统研究,故拥有一定的可行性与创新性;从论题以外的外部条件进行分析,通过学校购买的数据库以及笔者另外所能接触到的丰富数据库,为笔者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指引方向。同时笔者本科专业为法律本科,具备良好的法学素养,拥有一定法学方面的知识储备,加之笔者对刑法领域的兴趣浓厚以及优秀指导老师的耐心指导,相信一定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二、网络虚拟财产概述(一)“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及特征1.“网络虚拟财产”目前学术界对于网络虚拟财产概念尚未达成共识,主流观点如下所示:首先,“网络虚拟财产”一般是指互联网用户在网络游戏等网络虚拟世界中拥有的“设备”和“道具”;其次,“网络虚拟财产”实质是虚拟网络上存在的电磁记录,但其成型后通过人为定义代表了一定财产,其可以被用于测量使用现有度量的具备数字属性的新型财产;第三,“网络虚拟财产”,一般被认为是以QQ号码、游戏币、游戏帐号或其他特定的电子符号形式存在于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存在一定的使用价值和财产的交换价值;第四,“虚拟财产”是所有者合法取得的存储在电子硬盘、计算机硬件媒体,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存在于网络虚拟环境的形式出现,具有交换和使用价值,代表一定范围内货币意义,所有者可以对其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在一段时间内各种形式的虚拟财产,具备一定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笔者认为,第一种观点属于传统印象对“网络虚拟财产”的定义,但该观点以列举式的方式下定义,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总结出网络虚拟财产的本质,难以面对随着公民社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出现的各种纷繁复杂的新情形;第二种观点也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但其认为“网络虚拟财产”能够用现有的度量标准去度量这一观点存在一定需要考究之处,本文列举司法实践现有的实务难点中其中一点即是虚拟财产的价值难以衡量,导致实际难以适用法律手段的途径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故第二种观点称可用现有的度量标准进行衡量这一特性,笔者持否定的态度;第三种观点笔者认为具有一定合理性;第四种观点我认为较为全面的概括了网络虚拟财产的特性,但对于其中“由所有者以合法方式获得”这一点,笔者对此有不一样的理解。若承认网络虚拟财产的“物之属性”,认为网络虚拟财产是财产,行为人以非法方式获得的网络虚拟财产也应当是作为财产来认定,无论行为人通过合法或非法方式从而获得该网络虚拟财产,均不当影响作为财产的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效应保护。2.“网络虚拟财产”的特征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虚拟性。以电磁数据记录的客观物质存在是网络虚拟财产的实质,以虚拟的网络世界为载体,是计算机模拟现实世界的一种时代产物。网络虚拟财产存在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具有一定的无形性与虚拟性并不同于传统有形的财产。但其存在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并不意味着其是虚无缥缈的物质,其是客观真实存在的时代产物。网络虚拟财产是真实存在的,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这一中介感受到网络虚拟财产的价值,具有真实存在的形式与功能。但虚拟财产作为虚拟货币并不能被人们直观看到和所接触,其本质是一种电磁记录或数据代码,仅仅作为财务的一种反应在网络中存在并购买使用。网络虚拟财产与传统财物相比具有依附性,它依附于网络或数据而存在,网络环境成为必须存在的载体,同时也需要依附于网络服务运营商,受到网络服务运营商的制约与控制。网络虚拟财产价值的实现需要建立在网络服务运营商的正常运营的基础上,若网络服务运营商由于经营环境或其他无法预测的状况的发生,则会影响该运营商的经营环境,甚至会停止运营。而由于网络虚拟财产是存在于网络世界这一载体中的,若网络服务运营商受到影响从而也会影响到,从而也会影响到网络虚拟财产,受到影响的网络虚拟财产则会失去存在的根基。网络虚拟财产具有被支配性。网络服务运营商只作为制造者支配网络虚拟财产本身,网络虚拟财产在网络虚拟财产可存在的基础下具有支配性,所有权人有权在财物存在的基础下排他性的相实施关财产权利。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人排除排除其他不特定用户的非法占有。网络虚拟财产与传统的有形财物一样能为财产所有人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网络服务运营商需要明确它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作用,法律上不许可删除或更改,准许作用有保管与维护,若超出了其权限,则会视为侵犯合法持有的网络用户的正当权利。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价值。网络虚拟区财产不同于其他网络产物代表财产具有价值意义,它是在网络服务商运营提供大概的模型或雏形后,网络用户通过投入大量的时间金钱与精力,使得网络虚拟财具备一定的价值,而正是这些投入成本使得网络虚拟财产与其他一般网络产物有所不同。司法实践中,网络虚拟财产价值往往难以进行估量,但无可否认的是,学术界与实务界对此达成网络虚拟财产具备一定价值的共识,其具备了一定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网络用户在网络世界中可使用其网络虚拟财产,也可将其进行转让和交易,无论是与网络服务运营商之间的交易,例如将道具等售回给提供道具的网络运营商或是与其他网络用户进行交易,例如物物交换或是使用金钱购买,皆是法律允许之范畴。(二)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学界尚未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达成共识,查阅到不同学者对其拥有不同看法。主要有以下说法:1.物权说物权说认为:网络虚拟财产不同于知识产权这种无形智力财产,其与一般意义上的有体物也不同,网络虚拟财产是一种虚拟物、无形物,具有一些不同于普通商品的特殊性质,如:财产性及合法性。另外一种看法下,只要具有独立的经济性可进行法律性质的排他性支配与管理,即不受第三人的控制即可占有、使用、处分该财物,则即可认定为法律的物。2.债权说债券说认为:消费服务合同关系存在于网络服务运营商与网络用户之间,其实质是通过合同关系而确立的一种债权关系。网络用户通过向网络服务运营商支付一定的对价,网络服务运营商提供相对应的服务,双方之间形成债权关系,具备一定的合同相对性,网络用户与网络服务运营商之间的权利义务的约定通常不涉及合同外的特定多数人。但同时赞同债权说的学者在认同其是债权关系的基础上也承认其物权性,认为是债权物权化的外在表现是网络虚拟财产,网络虚拟财产在一定程度上是作为一种债权凭证,作用是证明网络用户与网络服务运营商之间的债权关系,债权与物权两张属性并存并不冲突。3.知识产权说知识产权说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具有依附性,网络世界成为必须载体,具体而言则是需要依附于网络游戏、应用软件等载体上,具有一定的依附性。知识产权说的学者认为,网络虚拟财产需要以相应的网络游戏、应用软件等作为载体,同时凝聚了游戏玩家一定的时间、智慧以及金钱,具有一定的独创性、新颖性、可复制性,则应当将网络虚拟财产视为知识产权中的著作权。具体而言,网络服务运营商中的游戏开发商提供了大概的雏形与框架,而网络用户通过不断的花费时间与金钱,对原有获得的网络虚拟财产进行了更新、创造,从而获得的财产收获属于劳动所得,尽管其以虚拟形式存在于网络仍属于所有者私有财产且可交换。4.无形财产说无形财产说是从网络虚拟财产的本质角度分析,由于网络虚拟财产本质为电子数据不同于现实中存在的实体的有形财物,其本质是一种存在于网络虚拟世界中的电子数据,具有一定的价值,能够作为一种现实货币的衡量尺度,在某种程度上相似与物权法上的无形财产。网络虚拟财产同现实财产一样具有价值,使得网络虚拟财产虽然是一种存在于网络环境中的虚拟物、无形物存在,没有实体的职称,但其的属性不再单纯是一列数据,因为其价值所以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一种无形财产也受到法律上的合理救济与保护。(三)网络数据(电磁记录)与虚拟财产的联系与区分网络数据是指可分析,统计和有用的信息总和,不仅包括本地数据,即由计算机直接生成的数据,还包括记录,存储,编辑和计算以形成有用数据(例如购物偏好和信用记录)的派生数据。用于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的任何生物学或物理数据,文件,档案和其他材料主要是指自然人的个人信息,信息和数据既相关又不同。数据是信息的体现和载体,数据的内涵是信息,解释数据的含义是需要将信息加载到数据上。信息取决于数生动而具体的表达信息的方式,数据本身作为一串数字没有具体意义,而作为实体行为的解释说明,产生影响时需要用信息说明。个人信息是受法律保护,有意义的数据亦同,但两者不互通。不涉及个人信息的统计和不可识别数据是被规定的网络虚拟财产数据。在保护自然人的隐私权和信息权的基础上,在接受并加密原始数据之后,将使用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数据的使用也有一定的规则和审批程序,需要遵守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基本原则。数据的使用需要法律进一步规范。电磁记录并不是网络虚拟财产的专属特点,网络虚拟财产其实质是电磁数据记录的客观物质,但电磁记录不属于特点只是其最本质属性,故不能电磁记录并不能代表网络虚拟财产也不能定义。例如,作为电磁记录的电子短信虽并不具备一定的价值性但也是电磁数据记录的客观物质存在,不过因没价值其不纳入法律上的保护范畴。(四)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类型1.抢劫网络虚拟财产抢劫:对财产所有人或者财产监管人的现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行为强行使用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式抢劫公私财物。网络虚拟财产抢劫罪因为其存在形式与传统的财产存在形式不一致从而有所不同。犯罪行为人通过黑客手段利用自己的计算机技术编辑特殊程序破坏他人计算机系统的保护程序威胁其达成自己的目的;以此在被害人无法反抗的情形下被抢劫,或通过某些特殊手段迫使他人的计算机某一程序无法使用强行劫取他人的虚拟财产,使被害者受到侵害却无能为力无法进行自救,即技术强制的手段。2.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盗窃网络虚拟财产主要采用秘密窃取的方式使被害人的财产脱离其掌控,其形式与传统的盗窃罪性相类似,不过传统的窃取依靠小偷的盗窃技巧等而网络虚拟财产的盗窃行为相比具有明显需要更多付出阴谋计算,因为网络上必须要有较为精湛的计算机技术从而窃取他人密码,通过知晓他人账号密码直接登录人不知鬼不觉获取他人财产,以达到自己盗窃他人财产不法目的。3.诈骗网络虚拟财产诈骗网络虚拟财产指犯罪行为人用虚构事实的方法骗取受害人信任导致被害人陷入错误判断,从而将自己财产转给犯罪人的错误事实,犯罪行为人通过诈骗取得被害人信任但不兑现从而非法占有虚拟财产的另一方的行为。这种犯罪行为频繁发生的原因是,可以在在线游戏的玩家之间自由交易诸如设备,道具和虚拟货币之类的虚拟财产。行为人和受害者通常没有面对面的交易,更多的是在不同的计算机终端上,在交易过程中,使用受害者的人的疏忽和在线交易的缺陷,通过虚拟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使被害人“自愿”处分其网络虚拟财产,行为人由此获得非法利益。4.其他侵害网络虚拟财产行为除以上网络虚拟财产等犯罪行为外,还有破坏网络犯罪的行为,它破坏了网络的虚拟财产。行为人故意破坏承载虚拟财产电磁记录的载体,若破坏的数量巨大,也可能构成故意破坏罪。另一个常见的与此相关的罪名是敲诈勒索罪,用不正当手段如:敲诈、勒索、恐吓等方式得到他人帐号、密码,窃取财产,最后虚拟财产作为作讨价还价筹码,以满足行为的不正当目的,例如要求付款、交换其他财产等非法目的。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若行为人以此要求的是正当利益则不构成敲诈勒索罪。三、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立法规制及现状(一)我国立法规制现状对于网络虚拟财产法益保护,我国民法进行了相关的保护,但我国刑法尚未作出明确的规定。网络虚拟财产由于其出现时间尚短,我国法律上相关的保护法律较为落后和缺乏,尚无确切进行专门立法。《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针对数据与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进行了特殊规定。《宪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物权法》保护的客体主要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在一定程度上也未将网络虚拟财产规定在物权客体之内,但同时也未否定网络虚拟财产作为财产的性质。目前司法实践中法院对此的态度是在裁判过程中持有司法实用主义的态度,不轻易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作判断,而是根据具体案情具体分析。(二)境外立法规制现状全球现阶段针对网络犯罪有四种立法模式:一、将传统的刑事法律中融入网络犯罪,并对其进行调整。采用这种方式的地区的人们认为:与传统的犯罪模式相比,网络犯罪和他们的区别仅仅是犯罪场所与手段不同而已。网络犯罪发生在网络中,传统的犯罪发生在生活中,不需要增加明确规定。287条即是通过调整传。统刑事法律以规制网络犯罪;二、以美国为代表制定法律进行规制网络犯罪。美国针对犯罪性质,特地制定了计算机犯罪法。这种模式具有灵活、修改方便的方法,但是存在于其他文件有冲突的可能;三、在原有的法律章节中,增加规范网络犯罪的相关刑事立法,可以分为两种具体情况,第一种情形是将相同形同性质和种类的网络犯罪分别设置在刑法的各章各节中,第二种是将网络犯罪部分设置一个单独的专栏,这种模式被多个国家效仿;其四是采用附属刑法的模式,单独设置专项网络犯罪的条款,沿用该模式的有瑞士、法国等国家。目前,在世界上有以下关于网络犯罪的四大立法模式:一是在传统刑法中进行调整。遵循这种模式的国家和地区认为,与传统的犯罪相比,网络犯罪与其最大的区别在于犯罪的方式和地点的创新。网络犯罪仅不过是发生在虚拟世界中的传统犯罪,没有必要添加或修改现有的法律规定。中国也遵循这一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87条也即是用调整传统的刑事法律来规范网络犯罪;二是专门另行制定单行法律来规范网络犯罪,沿用这种模式的国家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美国州法律另外单行制定了规范网络犯罪的特殊的计算机犯罪法。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它更灵活,方便修改,但缺点是,它可能是有其他规定冲突;第三是在原有的刑法章节中设置调整网络犯罪的条款,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另外单行规定一个独立的网络犯罪专章,明确规定这些行为,第二种情况是分别规定在刑法的各章各节中,目前世界立法主流是遵循这一模式,其中沿用这种模式的国家以德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为首;第四种模式是采用附属刑法的模式,即另行单独设置针对网络犯罪的附属刑法,沿用这种模式的典型国家有瑞士与法国等国家。1.美国美国作为科技强国,互联网行业也发展十分迅速,互联网领域的犯罪也极为猖獗。针对互联网安全以及网络虚拟财产,美国国会于1984年通过了CFAA法案,该法案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刑法保护的立法目的为:其一是为了保护私人财产权;其二是为了保护公共利益;其三是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和安全。通过研究美国现有司法实践中的相关判例,发现其认为网络虚拟财产不仅包括网络虚拟空间的电磁数据,网络空间本身也包括在财产范围内,所以侵入网络空间的行为也构成非法侵入动产。1988年的一则经典案例中显示,美国加州高级法院发出禁令,三名遭受因特尔公司解雇的员工被禁止向因特尔公司员工发送诽谤与诋毁因特尔公司的电子邮件。美国加州高级法院认为,公司员工的电子邮件并不是公共可获取的,属于私人领域,所以它并没有具备被美国宪法赋予的接触权,所以他人侵入未公开的电子邮件也构成一定的侵权行为。这一经典案例说明美国已经开始保护虚拟资产,他们认为网络虚拟财产也是财产,具备财产应有的属性。美国曾经颁布的法案中冶表明,电子游戏的ID也是受美国法律保护的,这表明美国虽然并没有对网络虚拟财产单独进行立法保护,但其被规定在网络犯罪的刑事立法中进行了保护。2.韩国起初韩国的立法并未承认网络虚拟财产是法律所保护的范围,认为网络虚拟财产是不合法的,甚至规定了相关法律以禁止有关网络虚拟财产的交易,尤其是在游戏产业中。但由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网络行业日益发达,人们对网络虚拟财产的需求增大,人们转为以地下交易的形式去进行网络虚拟财产的交易,因此也引发了大量关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由于韩国当时的立法并不承认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地位,导致众多被害人在合法权益遭到侵害后无法动用法律途径进行法律救济。韩国司法实践中针对以上的司法困境,有的司法机关采用恐吓罪的方式来对网络虚拟财产犯罪曾以恐吓罪进行相关判罚。在韩国有关的恐吓罪的相关规定中,已经对恐吓他人达到“聚钱财而有之”的目的行为处罚程度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通过对该规定的解读不难发现:具体的财务和财产性权益都是该法律所保护的客体,但该条规定在司法实践的法律适用方面仍比较困难。在韩国有关的法律中,对虚拟网络世界中的网络资产的价值存在与否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虚拟财产的价值并不依赖于供应商,应该是相对独立的,同时具有财产属性。服务提供商只起保管和存储网络虚拟财产的作用,并没有权利修改或删除网络虚拟财产。3.台湾地区我国台湾地区的互联网行业也发展的十分迅速,也存在大量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纠纷。针对以上情形相关法律法规存在滞后性与立法缺陷的问题,台湾立法机构颁布的刑法修正案中认为网络虚拟财产也具有一定的法律地位,他们将其规定为“电磁记录”。台湾地区相关的司法解释规定,作为依附在游戏运营商的资产,它是一种附属品,具有一定的依附性。玩家们在玩游戏时,要在服务器中对所拥有的网络资产进行占有、处分等行为。同时,台湾地区的法律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和传统财产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都可作为诈骗罪或盗窃罪等财产犯罪的犯罪客体,刑法保护的法益范围也包括网络虚拟财产。台湾有关的法律中,表明电磁记录是可以作为可动财产,换言之,满足盗窃罪的犯罪主体构成要件。台湾学术界中的主流观点认为,网络虚拟空间中的网络游戏账号、网络游戏道具与装备等网络虚拟财产都应该属于“刑法”中的电磁记录,应当受到“刑法”的保护。4.香港地区香港有关法律的大致观点认为网络虚拟财产也应当是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例如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情节严重的要受到刑法的调整,香港法律对此规定了最高刑为5年有期徒刑,并建立了协同国际刑警的保护机制。但同时认为网络虚拟财产缺乏法律保护机制。在香港的现有法律中,并没有直接涉及网络虚拟财产的规定,虽然他们认为其是值得保护的权益,但现实中却实际面临着“无法可依”的困境,即使香港地区曾有关于这方面的司法解释,但尽是原则性的规定,对具体的执行操作方面并没有进行确切的规定。香港地区的司法解释更偏向于以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来定性,此种定罪方式后文有详细评价,笔者对该认定方式持一种不太认同的态度,但香港地区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态度仍值得大陆地区进行学习借鉴。四、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司法现状及实务难点(一)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司法现状近年来,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种类繁多,但是在我国的刑法里,针对此的保护仍是处于空白状态,导致在实际案件中各司法机关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同案不同判”的情况比比皆是,实务中一般以以下几种处理方式进行处理:1.不予立案刑法中财产类犯罪除抢劫罪外大都有制定最低的立案金额,所以网络虚拟财产被盗了一般不会予以立案的,由于虚拟物品的价值没有同一的价值衡量标准故难以定价,故公安机关难以判定该虚拟财产是否达到立案金额标准。司法实践中需要被害人提供其损失的金额达到了立案金额标准的证据,公安机关才会予以立案。网络虚拟财产被盗取的立案标准并不是以被盗的金额计算,而是以被盗后造成的损失作为立案的依据,又因虚拟财产难以估价的特性加重了实务中被害人立案的难度,不利于被害人在权益受损时动用法律武器维护个人合法权益。另外,公安机关由于法律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对待侵犯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案件不予立案的做法,确实是遵循了罪刑法定原则,实属无奈之举。但此举却无法保障被害者的合法权益,导致被害人私力救济意愿加重,另一层面,侵害行为无法得到刑法的规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助长实施侵害行为者的犯罪欲望。2.以传统财产犯罪模式定罪处罚现行的司法实践也较多时以传统的财产犯罪来进行定罪处罚,将网络虚拟财产也视为财产犯罪的犯罪客体进行保护,视其犯罪行为来认定盗窃罪或诈骗罪等传统财产犯罪。因此,刑罚的保护是否囊括了网络虚拟财产,现在还是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所以如果用传统的财产犯罪模式程序来处理类似的案件,则会具有相当大的超前性,和我国刑法的体制是互相矛盾的。但我国刑法中财物包括了财产与财产性权益。网络虚拟财产在具有相对可观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其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便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体现。我们可以视其为财务的延伸,将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犯罪认定为传统财产犯罪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3.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定罪处罚由于网络虚拟财产并不是以实体形态存在,其具体价值也较难确定,故认定盗窃罪不太妥当,现行刑法对该领域并未作出明确规定,故目前只能将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行为界定为取得计算机内部的数据及信息。但是,如果仅仅以非法取得计算机内部的数据来对其进行定罪,那么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详细对其进行分析:第一,我们从组成要素进行分析,国家对计算机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作为犯罪客体,而犯罪对象也不是网络虚拟财产,计算机内部的程序和数据才是。从主观的角度而言,是破坏计算机正常运转,而不是我们认为的非法占有。在犯罪过程中,其主观方面是出于对公私财产的非法占有目的,其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仅是其实施犯罪行为的手段,故认定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也无法很好的保障网络虚拟财产这一法益。其二,从保护的法益层面进行考量,没有通过正规途经获得计算机数据是对社会公共秩序的扰乱。侵害虚拟财产的犯罪就是对私人的侵害。我们认定侵害公法益的行为就是构成了侵权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私法益的再次侵害。例如:如果把因盗窃造成的财产损失定义为非法获取计算机内部的数据的罪名,那么就被定位了公诉案件,被害人难以通过自诉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此做法则会对被害人造成侵害,其无疑是侵害了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也不利于被害人进一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去挽回自己的财产损失。另外,将侵害私法益的行为认定为侵害公法益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被害人进行和解的权利,行为人也难以摆脱诉累之苦。其三,将盗窃虚拟财产的行为一律认定为计算机犯罪,可能会有违刑法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张明楷.非法获取虚拟财产的行为性质[J].法学,2015(3):12-25.张明楷教授例举了这样的一例,同样是盗窃行为,且盗窃金额也一样的情形下,在被害人购买虚拟货币之前盗窃与购买之后侵入计算机系统进行盗窃,在司法实践中就可能造成两种不同的认定结果,案件定性的不同可能带来量刑结果的极大差异。而认定为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需要结合行为人的行为去认定情节是否严重,若同时考虑了行为人所侵害的财产数额进行认定其犯罪情节的话,则反过来说明应当重视对被害人财产的保护。当行为人所侵害的财产数额达到了盗窃罪的“数额特别巨大”的量刑标准时,若被认定为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虽然能够将被侵犯的财产总值用于非常严重的刑罚考虑在内,但是想做到罪刑等级相适应也是非常困难的,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从目前我国针对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司法实践来看,公安机关以及司法机关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唯有根据自身认知能力作出处理,导致大量“同案不同判”的结果发生。虽该处理方式是目前的无奈之举,但由于法律法规的严重缺位导致司法现状各异的现状,一方面损害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违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刑法无法发挥其指引及评价的法律功能,侵害人难以预测其行为的合法性,对其行为的刑事违法性没有认识。另一方面“同案不同判”张明楷.非法获取虚拟财产的行为性质[J].法学,2015(3):12-25.(二)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实务难点1.网络虚拟财产实际价格认定困难“谁主张谁举证”,这是在民事诉讼过程中的最基本原则。作为伸张事实的一方,要对所陈述的事实提供详实的证明,也就是要承认举证责任。如果该方不能出具相应的证明其所主张的积极事实则要承担败诉的风险,网络虚拟财产民事纠纷也当然适用以上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大部分网络虚拟用户的注册信息均存在一定的虚假成分,在此情况下,其不仅要证明自己是该网络账户的合法所有者,还要证明其损失的网络虚拟财产的种类、数量等信息。现有的举证责任在网络虚拟财产中的法律适用上存在一定的困境,网络虚拟财产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难以针对其损失的网络虚拟财产部分进行估值。另外,证据保存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网络虚拟世界瞬息万变,网络服务运营商提供的网络平台中的运营与交易也以动态形式进行的,当网络虚拟财产受到侵害后,网络用户往往难以证明该网络虚拟财产曾经存在的事实,故网络虚拟财产的所有者想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面临一定的困境。与此同时,由于虚拟财产的抽象性造成它不可评估,因此由其引发的纠纷在解决过程中会变得非常困难,无法正确合理的进行估值,一方面司法机关难以对此进行保护,一方面也不利于双方友好协商调解进行解决,估价的过高与过低都会导致另一方权益受损从而不同意调解结案。而在刑事诉讼中,若要以传统财产类犯罪进行认定,则需要估价其是否到达财产犯罪的立案标准,并由于网络虚拟财产的现实价格难以认定导致了实务中大量案件被公安机关以不予立案的方式进行处理。财产犯罪中需要认定财产损失的数额进行定罪量刑,而现实状况中除了少数情况存在网络服务运营公司的官方价格,绝大部分的网络虚拟财产的价格还是以实际交易的价格为标准,这就使得网络虚拟财产的现实价格难以认定,最终可能导致法律适用结果的不一致,犯罪行为人可以通过未达财产类犯罪立案标准低价出售的方式规避刑法的惩罚。2.网络虚拟财产犯罪难以适用现有的证据规则网络虚拟财产案在证据方面与传统案件不太相同,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网络虚拟财产的本质只不过是存储在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一组电子化数据,其可以无限复制。另外,由于网络服务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交易与变化,证据保存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其对网络服务运营商的依赖性导致网络虚拟财产一旦消失或者被运营商删除,该情形下再想对该证据进行证据搜集与保存就具有极大难度。同时,由于网络虚拟财产作为一组电子化数据,其可以无限复制的特征,导致当事人提供的关于该网络虚拟财产纠纷的电子证据难以区分原件与复制品,故网络虚拟财产纠纷难以适用现有的证据规则,需要法律法规与司法解释在这一问题上作出对现有证据规则的突破。五、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案例研究(一)王江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案1.基本案情及判决结果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被告人王江购买六万余组他人非法获取的网络服务运营商提供的网络游戏账号和密码,而后将上述账号内的游戏装备等物品通过互联网变卖牟利。在此期间,其共销售游戏装备等物品数额达人民币69093元。被告人王江于2016年4月29日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后如实供述了上述犯罪事实。被告人销售游戏装备等物品的来源账号中,自己合法所有的账户只有10个,购买他人非法获取的账号有六万余个。2.案件争议焦点问题本案的案件争议焦点是针对被告人王江非法进入他人网络游戏账号、出售他人游戏装备的等侵害虚拟财产的犯罪行为应如何定性的问题。目前司法实务中针对以上争议焦点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其一观点认为被告人王江的犯罪行为应当认定为盗窃罪,其认为网络游戏装备与网络金币等网络虚拟财产一样具有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与传统的现实货币无异,其当然也应当属于刑法保护的财产范围,故非法获取他人的网络虚拟财产也应当构成盗窃罪;其二观点认为被告人王江的犯罪行为应当认定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其认为网络游戏虚拟装备与网络金币等网络虚拟财产不是财产,不具有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故认为应当适用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认为该犯罪行为应当保护的法益应当是网络管理秩序而非网络虚拟财产的财产权益。判决该案的司法机关赞同第二种观点,结合相关法律法规、立法目的与立法精神,最终认定被告人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第一,通常网络企业发行的游戏中虚拟道具、金币等电子化虚拟资产财产不具有财产的稀缺性,法律意义上对其价值难以计算;所以无法简单以盗窃罪裁定虚拟财产上纠纷。但虚拟财产同真实财产一样可表示某一财富的多少可被他人占有、转移或交换。同样,如发生侵害虚拟财产事件,无法简单计算其价值,被害人实际所受财产损失一般小于游戏币价值,以购买价格计算则无法说清。虚拟财产的生产具有程序化点击简单操作即可,其产出在理论上可以无限产出,因此将虚拟财产损失同真实财产损失共同比较由于两者间价值和使用价值均不同,则无法进行同比。本案中,由于游戏币由受害公司自行生产控制投入具有非同现实货币的特殊性,则王江通过违法渠道获取该公司《问道》网络游戏100亿个游戏币,不等同该游戏公司--光宇公司损失同样数额资产,不对其造成较大影响或损失。由于网络服务商的虚拟财产损失数额价值不等同真实货币。所以不能简单以游戏币购买价格认定涉案金额,否则极可能会出现受害公司损失虚拟财产金额反超过公司资产总额情况。其中所提及出于游戏设定被告所做行为会导致其他玩家无法购买某设备从而对公司预期盈利造成损失,但该损情况为可能情况,不一定发生,被告人用违法渠道得到的游戏币购买的道具无从证明一定有其他玩家正好购买。第二,虚拟财产就其产生而言仍十分新颖,属于新生事物,同时具有多样性,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形式不同,名字不同无统一标准。由于其产生时间较短,国家对其明文规范较少,有一些网络公司所生产出售的品牌,则不符合规范或要求,比如某些诱导、不合规的加密虚拟货币等。目前虚拟货币作为货币的一种特殊表现交易形式,但金融专业领域并没能对一些新兴虚拟财产制定标准规范的要求,司法领域将虚拟财产统一认定为传统财物需在盗窃罪中予以保护,从另一侧面变向肯定了所有虚拟财产地位、忽略了虚拟产品的特殊性,尤其是一些违法产品可能带来的危害。第三,虚拟财产指的是计算机中的现存的电子数据。一般指游戏玩家在账号中存储的虚拟游戏币、装备等不动资产。在本案中,王江所盗取的物品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虚拟财产。我国早些年间颁布的相关法律中规定:计算机的新系统由和有关的设备及相关设施构成,随后按照特定的目标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处理、加工等工作。人们的各种账号中都储存着一定量的虚拟资产。这些虚拟资产,可能是平时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数据,也有可能是系统处理的数据。因此,虚拟资产表现出来的是不同形式的数据。第四,从罪刑法定的角度,现有刑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并没有明确将虚拟财产作为盗窃罪中的“公私财物”加以保护,在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司法机关裁判时不宜认定为盗窃罪。相反,游戏装备等虚拟财产作为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数据,属于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客体,符合刑法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出台的《关于利用计算机窃取他人游戏币非法销售获利如何定性问题的研究意见》亦确定了将虚拟财产作为电子数据予以保护的一种路径。(二)案例分析总结综上所述,司法实践中盗窃网络虚拟财产案件已经成为高发案件,但也出现了判决不一的情形:有认为盗窃罪的观点,如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登的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诉孟动、何立康网络盗窃案中,就明确了行为人通过网络实施的虚拟行为如果对现实生活中刑法所保护的客体造成危害构成犯罪的,应当受刑罚惩罚。也有认为网络游戏中的装备、金币等物品是虚拟财产,其法律属性是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不属于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财产,盗窃网络游戏中的装备、金币等虚拟财物应当认定为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等等,因此有必要对虚拟财产的性质及其相关罪名进行辨析,以便定罪准确。笔者认为,将侵犯虚拟财产的行为按盗窃罪认定,无论在实务操作层面还是理论层面均有不妥之处,而按照计算机犯罪处理更为适当。首先,虚拟财产属于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电子数据。虚拟财产一般指网民、游戏玩家在网络游戏中的账号积累的货币、装备、首先,虚拟财产属于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网络虚拟财产一般指网民、游戏玩家在网络游戏中的账号积累的货币、装备、宠物等“财产”。广义上的虚拟财产,还包括网络通讯工具(电子邮箱、qq等)、虚拟角色(虚拟人、ID账号等)等。上述虚拟财产存在于计算机信息系统之中,可能是存储在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也可能是该系统所处理的数据,亦可能是该系统传输的数据,因此虚拟财产所表现出的物质形态属于计算机信息系统内的数据。其次,侵犯虚拟财产在行为方式上也符合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客观要件。盗窃虚拟财产的整个犯罪过程通常可以分为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移转、删除虚拟物品两个阶段:一是盗窃虚拟财产往往采取木马程序等违法侵入手段,行为人非法进入在线游戏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二是行为人在该在线游戏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将被害玩家在游戏中的虚拟物品移转、复制、删除或变更,符合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的规定。综上,非法进入他人信息系统获取虚拟财产,并出售牟利的行为宜认定为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但根据上述笔者观点,认定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仍有不妥之处,虽然此举是笔者较为认同的根据现行法律所作出的正确处理方式。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制度,同时,犯罪对象并不是网络虚拟财产,而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功能与部分程序或数据,也即网络虚拟财产并不是该罪保护的法益。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主观方面也并不是非法占有,而是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但在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的犯罪中,其主观方面是出于对公私财产的非法占有目的,其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仅是其实施犯罪行为的手段,故认定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也无法很好的保障网络虚拟财产这一法益,故需要立法进行相应的完善。六、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刑法完善(一)刑法规制的必要性目前,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互联网行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日益增大的虚拟财产使得由其引发的犯罪也比比皆是,对国民经济的损害也是十分巨大的,针对以上情形各国纷纷在立法上都对其进行了法益保护,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也对网络虚拟财产进行了立法保护,但刑法领域目前仍未将其纳入保护的法益。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行业的市场价值已经高达数百亿人民币的规模,在互联网世界繁华的背后,侵犯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案件也在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人们的财产权益与网络秩序,具有较强的社会危害性,但我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目前没有明文规制此类犯罪行为,不利于被害人在权益受损时动用法律武器维护个人合法权益,导致被害人私力救济意愿加重,另一层面,侵害行为无法得到刑法的规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助长实施侵害行为者的犯罪欲望,故动用刑法进行规制是必要之举。(二)刑法规制设计的建议1.借鉴《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进行修法《关于网络犯罪的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全球首部针对网络犯罪的公约,它由国际组织提出,用来防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体育交流合同范本
- 2024年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买卖物品合同范本
- 2024年内蒙古兴安盟实验高中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纳雍县鸽子花农业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农夫山泉公司劳动合同范本
- 创业投资协议合同范本
- 2024年河南省黄河科技学院附属医院招聘考试真题
- 公司系统服务合同范本
- 全体村民土地流转合同范本
- 国防动员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 教案检查总结及整改措施
-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件
- 商品流通学课件
- ESD静电管理标准课件
- 19.SL-T19-2023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
- 火葬场管理制度
- 《老年护理》教学教案
- 25题退役军人事务员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驾驶服务外包投标方案(完整版)
-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