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速路立交出入口间距的探讨_第1页
城市快速路立交出入口间距的探讨_第2页
城市快速路立交出入口间距的探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快速路立交出入口间距的探讨

1环中原路—工程背景郑州西三环是高速公路系统三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高架快速路设计行车速度80km/h,地面辅道设计行车速度60km/h,规划红线60m,高架主线双向6车道、地面辅道双向4车道。根据郑州市城市快速路规划要求,三环线(中原路—航海路)为“高架+地面辅道”的二层断面组成形式。为满足淮河路(K8+097)的交通需求,在陇海路立交与航海路立交之间(K7+100~K9+370,立交间距2.27km),增设1对上下匝道。因匝道出入口与南北二立交形成匝道驶入与驶出,按CJJ129—2009《城市快速路设计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出入口间距需达到1020m,显然无法满足《规程》要求。1.1增设配套车道方案郑州西三环高架快速路设计需满足城市快速路总体规划,兼顾通达性与畅通性,并优先考虑通达性。为保证主线车流为连续流,增设集散车道作为交织区。同时,结合陇海路立交与航海路立交方案,合理布置加减速车道。此外,尽量控制用地,减少工程造价及拆迁量。1.2出入口位置交通组织陇海路与航海路均为郑州市的2条东西向的主干路,交通流量大。陇海路采用“高架快速路+地面主干路”的断面组合形式,陇海路向西与绕城高速相接,与西三环为全互通枢纽立交;航海路为地面主干路,航海路立交西侧与郑少高速相接,与西三环部分互通,为服务型立交。在2座立交之间现状东西向的淮河路沿线有大量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规划要求在淮河路增设上下匝道,以满足沿线的交通需求。由此引发了快速路出入口难以满足《规程》要求的情况。为解决高架快速路主线车辆进出频繁造成的交通紊流状况,将主线的立交匝道与淮河路上下匝道的“进—出”口变为“出—进”口,并在出入口之间设置集散车道(出入口间距:“进—出1020m”;“出—进210m”),将车流交织段移出主线至集散车道中。集散车道与主线车道间设分隔墩,以控制车辆安全进出。2设计方案的详细描述2.1匝道出入口间距高架快速路主线出入口之间间距保证:“进—出1020m”、“出—进210m”。在陇海路立交,受西三环主线SE右转驶出匝道、SW环形驶出匝道间距的影响,设置淮河路北侧上匝道,使得3个进出口间距难于满足主线出入口间距要求(最小间距306m),故设置集散车道A将匝道连接,该车道由南向北贯通至EN匝道相接再合流并入西三环高架主线。集散车道B、C、D前后的匝道出入口间距均能满足《规程》的要求(见图1)。根据有关资料,匝道出入口最小间距以驾驶员辨认标志所需时间及汽车移向邻近车道所需时间约5~10s控制。在集散车道中,为保证进出主线的车辆与上下匝道的车辆之间有足够的交织长度或变换车道长度,集散车道设计速度按40km/h计算,变换1根车道所需长度按70m控制。2.2线路进出入线路通过设置人性化的标志标线、地面文字标志、分隔墩设置等措施,使车辆行驶更加有序、顺畅。淮河路东侧上匝道车流进入集散车道A(2车道),一部分车流进陇海高架,一部分车流往北进入西三环或沿陇海立交的SW环形匝道往西进入西侧的绕城高速。陇海立交的ES匝道及WS匝道车流进入集散车道B(3车道),最外侧为进入淮河路下匝道的专用道(从ES、WS匝道往淮河路的车流可不参与交织),另2根车道作为西三环主线车流驶出进入淮河路及ES、WS匝道驶入西三环主线的车流使用(见图2)。航海路立交西侧的郑少高速由西往北的WN匝道车流进入集散车道C(设置3根车道),最外侧为进入淮河路下匝道的专用道,另2根车道作为西三环主线车流驶出进入淮河路下匝道及WN匝道驶入西三环主线的车流使用。集散车道D(设置3根车道),淮河路上匝道车流及主线驶出车流进入集散车道,最外侧为进入西侧郑少高速的车流专用道(淮河路上匝道往郑少高速的车流不参与交织),另2根车道作为西三环主线驶出进入航海路立交NW匝道及淮河路上匝道驶入西三环主线的车流使用(见图3)。2.3分散道路的水平段配置1路缘带+23.50m道路交通+23.5m铺设3.0.50m(防撞栏)+0.25m(路缘带)+2×3.50m(机动车道)+0.25m(路缘带)+0.50m(防撞栏)=8.50m。2路缘带+3.50m虚实线+23.50m虚实线+23.50m虚实线+23.50m设施路缘带0.50m(靠主线车道一侧设分隔墩)+0.25m(路缘带)+3.50m(机动车道)+0.50m(虚实线)+2×3.50m(机动车道)+0.25m(路缘带)+0.50m(防撞栏)=12.50m。3集中车道设计通过合理设置集散车道及人性化的交通组织设计,将主线的“进—出”匝道变成“出—进”匝道,保证主线匝道出入口间距满足《规程》要求,避免主线出现交通紊流现象,提高主线通行能力。将交织流移至集散车道,主线进出的车流与匝道出入的车流会产生交织,故需重视集散车道的设计。高架快速路工程设置集散车道,首先考虑在主线驶出与驶入段(交织变换1根车道,长70m),采用“虚实线或双实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