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_第1页
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_第2页
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_第3页
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_第4页
七年级上册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课

大变革时代:

大变革: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前770年——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性质的变革生产力的变革

〔即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关系的变革〔两个阶级的消失,新剥削方式消失〕社会性质的变革石器鹿角锄骨梭铜铲铜镢商朝商朝1.铁农具的使用都江堰什么时期、哪国太守、谁主持修建战国秦国李冰作用:防洪浇灌今日的都江堰后人为什么认为李冰的功绩赛过大禹?〔他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消退岷江水患,浇灌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号称“天府之国”.〕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奴隶主新兴封建地主把新垦土地变成私产并出租租种地主土地的人农民商鞅变法的背景春秋以来,社会阶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有怎样的变化?到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进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二、商鞅变法1、时间:支持人物:公元前356秦孝公〔1〕国家成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嘉奖耕战.〔3〕建立县制:建立封建土地全部制嘉奖耕织嘉奖军功经济进展军队战斗力增加国富兵强由国君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心集权封建制度建立,为统一全国奠定了根底.2、内容〔措施〕3、影响〔作用〕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舌战守旧群臣《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到达。商鞅被处死,说明白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由于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回强,进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动脑筋商鞅变法对我们今日有何启发?我们要坚持改革,由于改革能使经济进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要重视人才拓展训练改革要顺应潮流;要符合宽阔群众的利益并且要取信于民〔立木为信〕;要能促进生产力的进展;面对阻力要迎难而上1、秦孝公支持商鞅说明什么2、变法带来的作用给我们的启发?3、改革成功要具备的条件?本课知识回顾1、铁农具消失:。铁农具扩大使用范围:。2、牛耕的消失:,时推广。是我国农业进展史上的一次革命。3、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4、著名世界的防洪浇灌工程:.。,5、商鞅变法①背景:②时间:年。在的支持下,商鞅开头法。

③内容:

④影响:

6、封建制度确立:战国后期。阶级代替了阶级,社会主要冲突;。封建社会形成。春秋时战国春秋末年战国牛耕铁农具和牛耕都江堰秦国李冰公元前356秦孝公A、国家成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嘉奖耕战。C、建立县制。A;秦国的经济得到进展;B,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C、进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地主奴隶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冲突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进展封建经济。

1、铁农具的消失及推广

2、牛耕的消失及推广

3、兴修水利:都江堰牛耕的消失是农业史上的一次革命牛耕图牛耕的渐渐推广材料一:以下图是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战国墓葬中开掘出来的“牛尊”材料二:<<吕氏春秋>>上有一个故事,说: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都拉断了,牛却纹丝不动.一个小孩牵着牛鼻环,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结合文献记载与出土文物,谈谈这个考古觉察说明白什么问题?“它说明白春秋战国时,人们已经把握了牛的生理特征和习性,为利用畜力进展生产制造了条件;也反映了当时牛耕已经普遍的史实。”1、智力竞赛2、百万富翁1、我国历史上最早消失铁农具的时期是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

C、战国初期D、战国晚期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进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

A、铜农具的推广B、铁农具的推广

C、牛耕的使用D、制造生铁冶炼技术

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①推广牛耕②兴修水利③使用铁农具④使用肥料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4、主持修建著名世界的防洪浇灌工程都江堰的是A、李冰B、郑国C、商鞅D、大禹5、商鞅变法中,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内容是A、国家成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徭役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D、以军功大小来授予爵位6、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嘉奖耕战C、建立县制D、成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7、封建社会的主要冲突是A、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冲突B、奴隶主阶级和平民阶级的冲突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冲突D、地主阶级和平民阶级的冲突8、著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作用是A、防洪排水B、防洪蓄水C、防洪浇灌D、防洪抗旱9、以下对都江堰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位于岷江中游,是综合性的浇灌防洪水利工程B、由楚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完成C、该工程的修建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爱护了自然环境D、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才智与制造力的结晶10、战国时期,铁制农具能较快推广的缘由是①铁农具与以往的农具相比具有优越性②各国变法运动推动铁农具的使用③当时冶铁业已经相当兴旺④社会安定,人民乐观从事从业生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的根本目的是〔排解法〕A、为增加实力,取得争霸战斗的成功B、为保住贵族的地位和特权C、为确立封建统治,进展封建经济D、为了提高生产力,造福社会12、牛耕最迟消失于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13、商鞅变法成功最根本的缘由是A、促进了生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