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消防林野火灾的预防与救援_第1页
日本消防林野火灾的预防与救援_第2页
日本消防林野火灾的预防与救援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消防林野火灾的预防与救援

日本的消防系统是一项双向系统。官办消防将消防员称为消防队员,是实行职业终身制;地方消防、企业消防将消防员则称为消防团员,也是实行职业制。大多数消防队员有着丰富的火场救援经验,有的还参加过国际灾难救援。在执行救援任务时,消防员都知道自卫防身、避难。因此,火场殉职者较少。不过,火场环境多是十分复杂,火势扩大蔓延的情况也是千变万化。有时消防员来不及躲闪,不幸葬身火海者也是时有发生。近50年间,曾发生过一些严重的灾难救援殉难事故,令日本人难以忘怀。1危险仓库存在漏洞1965年7月14日9时55分,东京都品川区宝组胜岛仓库发生火灾,燃烧物是露天存贮的硝化棉。当时正是日本的夏天,气温很高。消防队员到达火场时,只见局部物资在燃烧,但并不清楚燃烧物是危险性极高的甚至还能引起爆炸的硝化棉。因为这家仓库是没有存放此类危险物品的资质的,更没有向有关当局申报备案。不料,在救火过程中,露天存贮的2000桶硝化棉先后两次发生爆炸,消防队员被卷入一片火海之中。爆炸产生的爆风冲击波,致使火灾现场两幢仓库轰然倒塌。18名消防队员和1名消防团员殉职,80名消防队员和9名消防团员受伤。通过此案例,可以看出东京消防部门对辖区内危险物品仓库的监控是有漏洞的。在消防车进入火场时,尚不清楚燃烧物是何物,这是一大忌讳,从而给救援工作造成被动。并在实施救援过程中,付出了众多生命的代价。次年日本《消防法》和《消防组织法》公布,强化官办消防和民办消防的职能,严格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监管,确保安全。2消防队员死身林火1972年4月27日11时10分,日本广岛县吴市发生大面积林野火灾,起火部位是在高山之上,坡陡路窄,消防供水困难。而山风骤起,林火借风势大肆向参与救火的消防队员所在的方向吞噬,刹时间,消防队员被山林大火所包围,难寻退路,且无援军,致使18名消防队员葬身林火之中。事后,广岛县总结此次火灾的教训:发生火灾的季节,正值日本异常干燥的季节,山上的枯草落叶易于燃烧和蔓延,因此,这个季节预防林野火灾是十分重要的。日本自治省消防厅同林业厅为此共同商定了林业火灾特别地域对策的推进计划。决定在山林面积较大的地域设立直升飞机消防队,确立立体消防体制,开展山林消防战术的研究,强化扑救山林火灾的消防设备,改进消防装备,推进扑救山林火灾的现代化和科学化。3地下液化油气火灾1981年8月16日9时56分,日本静岗市地铁静岗站地下商场发生火灾。死亡14人(其中消防队员9人,消防团员5人),受伤223人(其中消防队员193人,消防团员30人)。是什么原因致使这么多的消防队员和消防团员死伤呢?原来是该市为了繁荣市场经济,便于出入地铁的乘客购物,在地铁车站出入口的一侧,建设了一座商业楼,地上6层地下一层。此次火灾发生在地下一层的饮食店,是液化石油气爆炸引起的火灾。当处于地下室的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时,其往往是聚集在低处,且不易散失。在消防队员扑救火灾的过程中,液化气又发生了第二次爆炸。在爆炸的一瞬间,消防队员在巨大爆炸冲击波及高温烈火情况下,无法躲闪,致使众多的消防队员和消防团员葬身于火海。这次大火之后,日本自治省消防厅发出紧急通知,对全国各地在地下室从事经营商业活动的场所,普遍进行消防检查。次年日本政府对《消防法》实施细则进行修改,规定:凡在地下室从事商业活动的场所必须加强消防监控,必须设置灭火器和火灾自动报警装置。液化石油气燃气装置不允许使用在地下室内用于商业经营活动;允许在半地下室通风较好的情况下使用液化石油气燃气装置,但须设置可燃气体泄漏报警器。这项法令规定为后来,为消防机关监管地下室商业经营活动安全奠定了执法基础。4消防队员通过承担禁产令,在救援过程中,发生了在地铁1995年3月20日8时许,日本东京地铁日比谷线、丸之内线、千代田线,发生毒气事件。事件原因是有人往一间地铁车站厕所内投放沙磷毒气而扩散出来的。沙磷容器是用废报纸覆盖着,旨在掩人耳目。刹时间,数以万计的乘客中有6200人中毒,13人死亡。事后查明这是一起奥姆真理教分子有意制造的放毒事件。当时东京消防厅在接到报警,出警救援时,既不知道是什么毒气泄漏到地铁之中,也不知道毒气扩散范围有多大,便急促地派消防队员深入地铁,展开救援活动。尽管消防当局早有规定,凡进入地铁隧道或车站进行救援时,消防队员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但这种装置只能向消防队员供应新鲜空气,而不具备防毒功能。因此,在救援过程中有135名消防队员中毒,幸被抢救脱险。事后,东京地铁管理部门强化了安检措施,有效预防有害化合物混入地铁之中。日本政府也公布了沙磷等剧毒化学物品的禁产令和禁运令,以法律形式、强化监管。东京消防厅在安全管理上引以为鉴,特向政府申报追加预算,为消防队员配备防护服和防毒面具,及在火场采集有毒气体标本的器材和分析仪器,以便能及时为消防队员提供火场有毒气体含量的信息。从此以后,东京消防厅每逢接到地铁报警后,都要求参与救援者,必须着装防护服,头戴防毒面具、携带适用于地铁救援的对讲器和照明工具,这已经形成了制度和作业规范。5日本消防队员在地震救援中至已至死于东北部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9级地震,死亡18493人,其中包括消防队员239人。全毁房屋128800幢,半毁房屋269675幢。日本是多地震国家,消防队员的宿舍建筑都是抗震性能很高的,通常其抗震级别不低于8级。因此,日本消防队员在地震救援时殉职,不一定是死于宿舍,而推测是在救援中殉职的。对于消防队员在地震救援中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日本人正在研讨中,目前尚无有效战术。6日本:制造所混纺2012年9月29日2时56分,日本兵库县姬路市网干区一家名为日本触媒公司姬路制造所的工厂发生化学爆炸。日本触媒公司姬路制造所内有一座贮存压克力酸(Acrylicacid)的化学反应罐,疑因不明化学反应在29日近15时发生爆炸,随后,又诱发旁边两座化学反应罐连环爆炸,厂房坍塌,火势一发不可收拾,大火燃烧一天一夜,于次日15点多全部扑灭。这场火灾造成1名消防队员殉职,30人受伤,3辆消防车也被大火吞噬。日本触媒公司的SAP(树脂)年总产量为41t,占全球产量的3成,姬路制造所是该公司的生产主力,SAP年产量为32t,其量仅够供应市场一个月。除SAP外,该公司的压克力酸年产量为62t,其中姬路制造所便占了46t。压克力酸是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原料之一,也是制作液晶面板等压克力树脂的原料。据传日本有关部门在事发前不久前曾对该制造所化学反应罐进行过安全检查,未发现异常。可见,日本有关部门对此类生产工艺的危险性评估不足,预防事故的措施也不甚得力。在火灾救援过程中,日本的消防队员不少是在第二次爆炸时殉职或受伤的。日本人开办化工厂,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