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心中的“110”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心中的“110”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心中的“110”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心中的“110”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道德与法治-心中的“110”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中的“110”》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110”的作用和功能,学会在适当的情况下拨打“110”。2、情感与态度:提高警惕性,增强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智慧和勇气。3、行为与习惯:通过对日常生活小事的分析,进一步感受身边危险的存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懂得不轻信陌生人,遇到危险要及时拨打“110”。4、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模拟和交流讨论,提高分辨能力,不上当受骗,遇事多动脑筋,学会自护自救。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必要的安全防范意识,懂得如何应对危险。难点:能初步判断危险的存在,懂得自我保护和报警。教学过程一、话剧导课表演《小兔子乖乖》的故事情节免妈妈采了满满一筐蘑菇回来了,边敲门边唱:“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小兔子们从门缝里向外默瞅,看见妈妈回来了,高兴地打开了门。躲在大树后的大灰狼瞧见了,咧着嘴跑了。第二天,兔妈妈又去采蘑菇去了,大灰狼藏起了大尾巴,装着兔妈妈的样子,来到小兔子家,学着兔妈妈的声音唱着:“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小兔子们从门缝里向外一看,不对呀,妈妈可没有大尾巴,连忙唱道:“不开不开就不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师:请大家结合《小兔子乖乖》的情境故事,表演展示。(学生分角色表演,并到台前展示,教师引导点评)师: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假如你是小兔子,你开门吗?为什么?生:如果小兔子开门了,就会被大灰狼吃掉。我也不会开门,因为门外是不认识的人。师:当遇到有人敲门时,我们要先看看是不是认识的人,如果遇到不认识的人敲门时,我们要沉住气,不要害怕,不要吭声,坚决不开门。当别人给我们带来危险时,“110”可以保护我们,帮我们解除危险,但是,当我们遇险时,在求助“110”的同时,我们心中也要有“110”,注意提高警惕,学会保护自己。二、活动一:有点警惕性(一)模拟表演(教材第62页“我该怎么办”内容)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帮小兔子解决了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图中这个同学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她想一想应该怎么办。生1:如果门外是来家里修煤气的,应该让他等爸爸妈妈在家时再来。生2:如果门外是送快递的,应该打电话向爸爸妈妈核实,问是否真有其事。生3:如果门外是邻居王奶奶,应该看猫眼确认一下。师小结:当我们遇到陌生人敲门时,正确的做法是:(1)先看一看,千万不要吭声,不要紧张。(2)然后大声喊:爸爸妈妈,有人来了。(3)小声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4)即使是熟人,也要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5)不管门外的人怎么说或者给你拿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你都不要开门。(二)(课件出示教材第63页《智捉小偷》的图片)师:同学们,如果你们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会怎么处理呢?生:拨打“110”报警电话。师:同学们,一些危险就潜藏在我们身边,当我们发现可疑情况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性,必要时千万别忘了拨打“110”报警电话。三、活动二:不要上当受确(一)情景剧:不要轻信陌生人吴华上学路上被骗吴华上学路上没有上当(二)“抢答比赛”说说以下几种情形,哪些做法对,哪些做法不对,并简要说明理由。(1)独自在家,不要轻易开门,而且不要让对方知道没有大人在家。(2除了父母外,不要让别人接触自己的身体,不管是认识的人还是不认识的人。(3)当陌生人以问路等请求帮助时,热心地为陌生人带路,让陌生人跟着自己走。(4)放学路上,如果发现有人尾随,就朝人多的地方走,必要时可请求交警、巡警的帮助(5)坐在公共汽车上,陌生人说自己是推销员,免费给红红饮料,红红没喝。(6)放学路上,一辆车停在小华的身边,一个陌生人走下来对小华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说完就要小华上他们的车,小华没上。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当遇到陌生人的时候,不要紧张,不要害怕,要多想办法,多动脑筋,不能完全听信别人。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面对陌生人,既不能把陌生人当成坏人,也要有一定的警惕性,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抢答活动,认识到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三、课堂总结温馨提示美丽的森林里也有害虫,美好的社会里也有坏人。我们要把眼睛擦亮,遇到事情多动脑筋,陌生人的话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要求不随便答应。分清好坏不受骗,做个机智勇敢的小公民。最后祝愿同学们一生平安!四、心中的110儿歌板书设计有点警惕性心中的“110”不要上当受骗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好奇心强,但受限于生理和心理限制,对外界可能遇到的伤害缺少自我保护能力。但同时,作为本地区学生,家庭对孩子的保护相对比较周全,根据调查,虽然有一半的学生曾有过独自一人在家经历,孩子对于不给陌生人开门的意识比较强烈,有的家长直接告诉孩子:“当有人来敲门时,不要出声,当家里没人”。基于此,本课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独自在家时的警惕性,同时也要提升学生人际交往时的生活智慧。效果分析本次测评练习,采用小组赏析交流的形式,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把握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是否能得到生活体验。本次练习有针对性的通过小组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在充分自由、放松的环境下赏析并与小组同学交流,给了学生充分的发挥和展示的空间。学生们全部参与其中,并且在小组活动中能快速动脑思考,积极进行交流,效果显著。通过发言,发现了不少闪光点,也看出部分同学身上存在的缺点:部分学生思维不够开阔,语言匮乏。教材分析《心中的“110”》是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中的最后一课。本课共有两个话题:第一个话题“有点警惕性”,第二个话题“不要上当受骗”。计划分两课时完成。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完成第一个话题的第二个活动和第二个话题。通过讲述教材63页“陈宇智捉小偷”的故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同龄人遇到坏人时的表现,学习正确的处理方法。教材第64页图文,呈现的是“不要轻信陌生人”,旨在引导学生讨论识破骗局、避免被骗的正确做法,并能说出一旦被骗,安全、明智的做法有什么。第65页,呈现的是陌生人来到身边时的场景,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与陌生人交往的正确方法,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评测练习“抢答比赛”说说以下几种情形,哪些做法对,哪些做法不对,并简要说明理由。(1)独自在家,不要轻易开门,而且不要让对方知道没有大人在家。(2除了父母外,不要让别人接触自己的身体,不管是认识的人还是不认识的人。(3)当陌生人以问路等请求帮助时,热心地为陌生人带路,让陌生人跟着自己走。(4)放学路上,如果发现有人尾随,就朝人多的地方走,必要时可请求交警、巡警的帮助(5)坐在公共汽车上,陌生人说自己是推销员,免费给红红饮料,红红没喝。(6)放学路上,一辆车停在小华的身边,一个陌生人走下来对小华说:“我是你班主任的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说完就要小华上他们的车,小华没上。课后反思通过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来提高学生个体道德与法治意识。本课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提炼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情况和产生的困惑,创设系列情境,精心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本节课我将《小兔子乖乖》的故事放于课堂开始。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实际年龄,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这个故事中发现小白兔遇到危险是怎么应对的?换位思考,当我们自己遇到危险时,我们应该怎么办?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讨论和交流,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体会“心中的110",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恰当地应对所遇到的情况。这样切实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提高学生分辨能力,不上当受骗,遇事多动脑筋,学会自护自救。提高学生分辨能力,不上当受骗,遇事多动脑筋,学会自护自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活动的乐趣。本节课从教学设计来说,一案到底成功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又融汇了本节课的知识点,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本节课的过程中,我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循序渐进,尽可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足之处:但是还存在有不足,虽然在上课前我已经在黑板上为板书做了准备,但是书写时由于着急,板书的书写不是很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有很多需要多加练习,还有很多教学方法与技巧应该向老教师、优秀的教师学习。课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了解“110”的作用和功能,学会在适当的情况下拨打“110”。2、情感与态度:提高警惕性,增强和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