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联评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湖南省岳阳市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联评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湖南省岳阳市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联评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湖南省岳阳市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联评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湖南省岳阳市教研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联评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联考精品试卷③诗人并不留恋眼前清境,而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决心离开家乡,希望将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政治清明的时代,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和豪迈情怀。(2分)〖诗歌解读〗译文:清晨,我远望匡山,但见青山如画,青翠的颜色深浅不一,树木参差不齐。藤影随风飘动,垂到栏杆上。山上野径交错,人们常带着家犬行走;夕阳西下,晚归的农人就背着柴薪走下山来。我倚树而立,聆听树上猿啼阵阵,有时看见大明寺里的僧人在失鹤池中洗吃饭的钵盂。不是我不爱这秀丽的美景,只因我已决心将我的文才武艺全都投入到政治清明的时代,以开创一番事业。赏析:《别匡山》作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是李白在大匡山隐居读书十年后,离别大匡山时写的,是诗人为了实现理想而决心离开故乡的抒情之作。此诗用美景和闲适生活来衬托壮志雄心,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固然让人安闲舒适,但诗人“无心恋清境”,决心把自己的文韬武略奉献给政治清明的时代,表达出诗人奋斗的豪情、高远的追求和欲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全诗写得秩序井然,跌宕有致,写景与抒情结合,景象清幽秀美,情感深沉强烈,显示了李诗飘逸豪放的特色。首联“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从远近两个角度描绘匡山的美景:远处,晨光初露,翠峰环簇,山色斑斓,美景如画,不禁心情舒畅;近处,晨风轻拂,摇动藤蔓,枝条轻轻拂过栏杆,令人心旷神怡。颔联“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则是一幅幅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给人平静而悠远的感觉。这是诗人熟悉的山村,使人倍感亲切。颈联“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写诗人闲倚古树,心随浮云,不料山僧洗钵,群鹤惊飞,打断了诗人的遐思。尾联描绘出一幅匡山虽美、无心留恋、决心奉献文才武艺的雄心壮志图,表达了李白内心远大的政治抱负,并且诗人即将去追随自己的政治理想。诗人“将犬”为伴,“带樵”晚归,听“猿啼”,看“鹤飞”,心旷神怡,安闲舒适。短短几句诗,描绘出匡山的美好景致,也表达出作者对这里所怀有的深沉感情。此诗也透露出诗人隐逸与入世的矛盾。此诗的前三联描写了匡山的自然美景,雄奇、秀丽、清幽,可见其对家乡的深情与依恋。尾联则抒发了他欲为大唐盛世奉献出文才武艺的宏伟抱负。不是不热爱家乡与大自然,只是因为早已有了在盛世施展才能的抱负了。诗人思想中有很深的隐逸情结,所以把家乡描绘得极其优美,且环境清幽,适于隐居。但毕竟身处大唐盛世,男儿志在四方,立志报国,所以最终“无心恋清境”,离开家乡,“已将书剑许明时”。全诗八句,前六句皆写匡山“清境”,末二句写己之政治抱负,亦即远游之目的。全诗用借景抒情的手法,于清雅闲适中体现着作者远大的志向和豪迈的情怀,叙事娓娓,抒情款款,可见诗人去蜀辞乡之际,既对故乡无限依恋,而用世之心更高于一切。17.(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解析〗与评分参考〗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每空1分,该空如有错别字,则不给分。18.示例:①万众瞩目②相得益彰③更上层楼〖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①万众瞩目:形容大家十分关注,目不转睛地注视。与后文分句“赛场上……;赛场外……”形成总分关系,并呼应“关注盛会”。②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对应后面的“相互提升”。③更上层楼:原意是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得更高。后比喻使已取得的成绩再提高一步。与前文“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做“体育事业”的谓语。“更上层楼”即“更上一层楼”,也可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评分参考〗每答对一处给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语境,可酌情给分。19.示例:①岳阳立足2500多年的历史底蕴,②秉持“先忧后乐、团结求索”的文化信念,③坚持文化与体育携手、运动与健康相伴的发展理念,④激励着三湘健儿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体育精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长句变短句)的能力。“长句变短句”,就是把一个结构复杂或修饰成分较多的句子,转换成几个结构简单的句子,可以是独立的句子,也可以是几个相互联系的分句。注意前面三个短句的顺序“……历史底蕴,……文化信念,……发展理念”不能改变。其实就是谓语“激励着”前面的三个状语改成三个短句。20.①连用五个主谓结构的短语,形式整齐,节奏感强,(2分)②多角度、分层次、有气势地表现出这场体育盛会要达到(追求)的效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修辞手法掌握)的能力。〖答案〗首先要指出排比的结构特点,即:连用五个主谓结构的短语,形式整齐,节奏感强;其次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的效果:多角度、分层次、有气势地表现出这场体育盛会要追求的效果。2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代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指示代词“这”通常具有指示前文内容的作用,所以含有代词“这”的句子往往具有总结性。文中“看到这”的“这”是代词,相当于“此”。C项的“这”是代词,此,指代上文所说内容。A项的“这”指这时候,即说话的同时;B项的“这”是代词,不定指,即不确指说话的内容;D项的“这”读“zhèi”,常用于口语,有“这么”的意思,是“这(zhè)一”二字的合音。22.(6分)示例:①就不得不提到智商②就不再变化③如果此时我们仍在学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情境补写能力。①空前文谈论的重点是“智力”,后文提到“智商”,所以本处是过渡句,承接“说到智力”,可填写“就不得不提到智商”;②空根据后文“大脑不断地发展变化,所以智力也随之产生变化”和前文“它不跟我们想象中那样,达到某一水平之后”,所以本处可填“就不再变化”;③空根据前文“它会因我们不断地学习获得提高”可知,智力可以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再根据后文“然而经过不断地学习和训练,不仅可以延缓这种智力的衰减”可知,学习也可以延缓智力减退的速度。所以本处可填“如果此时我们仍在学习”。23.〖命题解读〗本题为多则材料作文,试题综合考查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紧扣高考“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和核心价值取向。1.《选择性必修·上册》52页有作文训练与指导“审题与立意”,因而可重点关注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需要学生在三则材料中寻找共同点,准确立意。按照教材中“抓住关键,弄清题旨”的方法〖提示〗,整合出三则材料指向的关键词:科技创新、青年、国家。2.第一二则材料是两则科技新闻。第一则材料侧重于呼唤和鼓励青年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中,这是国家和时代所需,也应是当代青年所向;第二则材料侧重于例举具体的科技新闻事件,给广大青年以引领和示范;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