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联考精品试卷PAGEPAGE1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考试范围:纲要上1-5课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1.西汉建立后,从刘邦称帝始,到汉武帝即位之初,中经惠、文、景三帝,大约六七十年间实行的是“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这一做法A.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反思了秦朝灭亡的教训C.反映了抑制王侯势力的意图 D.缓和了统治集团的矛盾〖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西汉建立之初实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这是因为秦朝速亡的事实对汉初统治者的深刻教训及应对汉初严峻的经济形势,B正确;汉初郡国并行制的推行,认同王国势力的发展,给予王国行使政治经济的自主权力,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A、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统治者间的矛盾,D错误。2.春秋时期,晋文公“通商宽农”,卫文公“通商惠工”。然而到了战国,抑商议兴,并在秦国率先得到实施。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政治制度的转型 B.经济政策的转变C.百家争鸣的影响 D.宗法观念的弱化〖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春秋时期部分诸侯国支持发展商业,而到战国时期秦国率先实行抑商,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和当时各国变法图强,重农抑商有关,A项正确;经济政策的转变也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百家争鸣是思想方面,排除C项;材料与宗法观念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3.20世纪20年代以前,我国曾一度兴起过黄帝部落来自古巴比伦之说。从20年代起,在坚持中国人种本土说的前提下逐渐形成了中国西北说和河南说等6种重要观点。从20世纪50年代起学者将考古学文化与黄帝部落文化对应,根据文化元素推断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中国原始社会文化与黄帝部落有关系。据此可知A.黄帝部落发祥地的确证取决于考古学的进步B.黄帝为传说人物因此其部落也就不可能存在C.对黄帝部落发祥地的诸种论断仍需持较谨慎的态度D.考证古巴比伦与黄帝部落的关联是此项研究的关键〖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黄帝部落发祥地是学界争讼不一的学术问题,无论哪一种学说,都不能确证其发源地,就连考古,还只是一种“推断”,所以对黄帝部落发祥地的诸种论断仍需持较谨慎的态度,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中“取决”一词表述绝对,考古学也只是研究这一问题的一种方法,错误;B选项错误,不能因为黄帝是传说人物,就得出其部落也不可能存在的结论,传说也有可能被证实;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信息不能推断得出考证古巴比伦与黄帝部落的关联是此项研究的关键,因为从材料叙述看,黄帝部落起源于中国的学说占有优势。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4.西周时期,戎狄主要居于周朝西北部边境地带。春秋时期,戎狄中有不少分支已逐步分散地进入中原,与各诸侯国杂居,填充了各诸侯国之间的很多空地。这一变化A.加剧了边疆地区的民族矛盾 B.推动了小农经济的逐步确立C.导致了中央集权制度的衰落 D.促进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答案〗D〖解析〗材料中春秋时期“戎狄中有不少分支已逐步分散地进入中原,与各诸侯国杂居”,戎狄逐渐融入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促进了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交融,无法体现民族矛盾加剧,排除A项;铁犁牛耕促进小农经济的逐步确立,排除B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5.作为《诗经》中的精华,《国风》中的作品大多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如《魏风·硕鼠》反映了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的反抗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墉风·载驰》表达了许穆夫人为救国于危难而奔走呼号的爱国精神等。这表明《国风》A.具有民本思想 B.突出平民地位 C.蕴含人文精神 D.否定天命观念〖答案〗C〖解析〗材料“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奔走呼号的爱国精神”体现的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说明是《国风》蕴含人文精神,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民本思想、突出平民地位及否定天命观的说法,排除ABD项。故选C项。6.考古学者在中原龙山文化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中发现墓地有一千多座,大型墓长3米上下、宽2米多,随葬品有彩绘陶器、彩绘木器、玉或石制的礼器等,数量可达一、二百件。但这种规格的墓葬不及墓葬总数的1%,由此可推断A.社会生产与分工日趋精密细致 B.早期不同文明区域的交流C.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D.黄河流域已进入青铜文明〖答案〗C〖解析〗据题意可知,龙山文化的墓葬中已经出现了贫富的差距,这说明龙山文化出现了早期的阶层,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故选C;仅根据墓葬的贫富分化无法说明社会生产和分工日趋精密细致,排除A;材料仅涉及龙山文化的内容,没有体现交流,排除B;墓葬中没有青铜器,不能说明进入青铜文明,排除D。7.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的军阵生动再现了秦统一中国的磅礴气势。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A.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B.实用性与装饰性精确巧妙地结合C.鲜明的民本意识和高超的表现技巧D.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答案〗D〖解析〗由材料信息“秦兵马俑造型精美,比例匀称,神态逼真,威武雄壮”可知,秦兵马俑大型艺术群塑体现了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故A错误;兵马俑不能体现实用性,故B错误;“民本”主要表现为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等,材料没有民本意识的信息,故C错误。8.西洋人论述中国史的著作通常自商朝开篇,下列属于商朝史实的是A.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B.统治晚期出现“国人暴动”C.采用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 D.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度〖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D项正确;A是夏朝,排除A;B是西周,排除B;C出现在春秋时期,排除C。9.《汉书·食货志》载,秦朝“收泰半之赋……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汉景帝“令民半出田租,三十而税一……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这一变化说明了A.秦朝赋税繁重造成社会生产力破坏B.黄老治国思想基本上取代了法家治国理念C.秦汉时期农耕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D.赋税政策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紧密相关〖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秦朝征收重赋导致百姓生活困苦而非生产力破坏,故A项错误;汉景帝的做法体现汉朝初年黄老治国思想,不能表明取代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秦汉赋税与百姓生活状况,未提及经济发展水平,故C项错误;同理汉初轻徭薄赋、百姓生活富足,反映了赋税政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关系,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汉代经济政策•赋税政策10.据考古发现,在西周王朝的成周地区(今河南洛阳)发掘了一批与殷人习俗相同的墓葬,其随养品中,青铜礼器种类繁多,这说明A.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周 B.商周王朝存在文化传承C.西周加强对殷人控制 D.西周王朝社会等级明显〖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西周时期的墓葬有殷商时期的习俗特点,说明的是西周继承了商朝的文化,B正确;青铜器在西周之前就已经出现,A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11.古人对炎帝、黄帝的祭祀很早且延续不断。战国时秦国祭祀四帝:白帝、青帝、黄帝、赤帝(炎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往往托黄帝以明正朔,如北魏自称是黄帝之子昌意之后。这反映出,对炎、黄二帝的崇拜A.保持了中原地区政治经济优势B.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C.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发展D.形成了和而不同的思想理念〖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时,往往托黄帝以明正朔”等信息来看,汉族和少数民族均认为自己是炎黄子孙,均崇拜炎、黄二帝,这种现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比较中原与其他地区的政治经济地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时期中国没有实现统一,排除B项;汉族和少数民族均崇拜炎、黄二帝,不是和而不同,排除D项。12.约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分布于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一带,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了200多处,遗址中的大部分小墓没有随葬品,大型墓葬则往往随葬数百件玉器和陶器。在遗址群内,相继发现良渚古城的夯土城墙、祭坛以及手工业生产中心,清理出稻田遗迹。据此可知良渚文化①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我国长江流域下游一带②遗址规模大,数量多,已经显示了社会等级③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学术研究价值④为研究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提供重要史料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遗址分布于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一带”可知良渚文化的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下游一带,①符合题意;根据“小墓没有随葬品,大型墓葬则往往随葬数百件玉器和陶器”可知良渚文化遗址规模大,数量多,而且显示了社会等级,②符合题意;良渚文化是我国早期文明的代表,所以对探索中华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③符合题意;良渚文化不属于原始社会时期,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排除ACD。1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皆言黄帝”。如表,这一时期,“百家皆言黄帝”旨()孔子黄帝者……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始垂衣裳,作黼黻(礼服)。治民以顺天地之纪……庄子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使百姓保持质朴本真之心)……商鞅故黄帝作为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内行刀锯,外用甲兵,故时变也A.适应兼并争霸战争的需要 B.阐述各自派别的治国理念C.促进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D.推动礼乐和谐社会的构建〖答案〗B〖解析〗由题干可知,孔子讲礼治,庄子讲自然,商鞅讲变革,他们用黄帝作为阐述自身主张的依据,B项正确;材料中法家适应兼并争霸战争的需要,以偏概全,排除A项;材料阐述了不同的主张不是华夏认同,排除C项;礼乐和谐社会只是孔子的主张,以偏概全,排除D项。故选B项。14.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对各国变法目的表述正确的是A.巩固卿大夫掌握的实权B.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C.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发展D.试图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答案〗B〖解析〗战国初期,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答案〗为B;战国时期掌握实权的为各国国君而不是卿大夫,A错误;工商业发展是达到富兵强国的一个前提条件,而不是各国变法的根本目的,C错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而周王室代表着落后的奴隶主,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错误。15.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答案〗A〖解析〗材料中老子认为礼的出现是社会偏离了大道、仁义等道德观念逐步失败的产物,而孔子则认为礼是调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的有效方式,二者尽管对礼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提出观点的出发点是相同的,即都出于对西周礼乐制度的反思,只是一个赞同,一个批评而已,故选A;老子对礼是持否定态度的,他的主张并未迎合封建贵族的政治诉求,排除B;老子主张小国寡民,主张退回夏商周之前的社会当中去,C项不是老子的诉求,排除;老子和孔子生活于春秋时期,他们都主张退回到以前的社会当中去,故他们的主张并未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排除D。16.商人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制定历法,并将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因此,他们结合天象、历法和占卜,作为行事的依据。由此可见,商代A.历法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B.观测天象是为了解自然C.占卜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 D.生活带有宗教神秘色彩〖答案〗D〖解析〗商代以神权巩固王权,材料“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说明商代生活带有宗教神秘色彩,故D符合题意;由材料“天象、历法和占卜,作为行事的依据”可知历法没有用于指导农业生产,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表明观测天象是为了解天意,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表明占卜是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7.《史记·五帝本纪》中将部落首领黄帝、颛顼、喾、尧、舜合列为五帝。颛顼为黄帝之孙,喾为黄帝之曾孙,尧为黄帝之玄孙,而舜也与黄帝有血缘关系。司马迁意在()A.强调中华文化同源共祖 B.为宗法制度提供理论依据C.反映血缘政治源远流长 D.适应集权政治的现实需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五帝中颛顼、喾、尧、舜都与人文始祖黄帝有血缘关系,说明司马迁意在强调中华文化同源共祖,A项正确;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血缘政治,排除C项;材料与集权政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8.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黄帝经过汉代以后史籍和文学的塑造,在族统、政统等诸人文主要方面,成唯一提纲挚领、率先垂范之伟大人物形象,以后无论“王”、“臣”,皆自认为“黄帝子孙”。据此可知,黄帝形象的形成A.说明血缘为宗法制度的核心 B.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出现C.增进了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D.推动形成各民族共同信仰的宗教〖答案〗C〖解析〗黄帝是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经过汉代的塑造,不仅成为伟大人物,而且此后“王”、“臣”,皆自认为“黄帝子孙”。黄帝形象成为一种文化纽带,增进了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C正确;黄帝时期尚未确立宗法制,而汉代时期宗法制早已瓦解,排除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秦朝确立的,排除B;对皇帝的崇拜蕴含的是文化属性,不属于宗教范畴,排除D。19.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下列说法不能证明中国是远古人类重要起源地的是A.女娲抟黄土作人,建构人类社会 B.云南腊玛古猿禄丰、开远两种化石C.元谋人门齿化石和用火遗迹 D.山顶洞人化石和少量石器〖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女娲抟土造人,构建人类社会属于传说,不能作为中国是远古人类重要起源地的依据,A选项符合题意;腊玛古猿化石、元谋人用火遗迹和山顶洞人化石等都可以用来证明中国是远古人类重要起源地,BCD三项不符合题意。20.《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秦始皇的这一举措意在()A.推行阴阳五行学说 B.确立统治合法性依据C.树立皇帝独尊地位 D.实行以德治国的策略〖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始皇在其统治过程中受到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根据五行学说"水克火",以及水德对应的幸运数字“六”以确立自己统治的合法性,B项正确;推行阴阳五行学说是其行为,而非目的,排除A项;材料并不能体现树立皇帝独尊地位,排除C项;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国,排除D项。故选B项。21.学者许倬云认为“春秋之世,国家与社会逐渐分道扬镳,分道扬镳的前面一部分是封建秩序与宗法制度的分离,后面一部分则是封邦建国成了君主国家,最后变成了统一的大帝国。”下列有关“封建秩序与宗法分离”的结果表述正确的是A.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墨家思想盛行B.礼崩乐坏,嫡长子继承制被完全破坏C.井田制彻底瓦解,各国纷纷变法图强D.诸侯争霸,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答案〗D〖解析〗“封建秩序与宗法分离”指的是原有的礼乐制度、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遭到破坏,诸侯争霸使周天子的权威遭到削弱,故选D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墨家思想盛行与“封建秩序与宗法分离”无关,排除A项;“嫡长子继承之被完全破坏”和“井田制彻底瓦解”的说法都过于绝对,排除BC项。故选D。22.战国时期的公羊学派继承孟子的“用夏变夷”,创立了夷与夏可以互变的可变体系;儒家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万物生成变化的过程,创立了以“天命道德”为核心的宇宙观。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出现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B.形成对立转化的辩证体系C.思想同中求异的发展趋势 D.文化多元一体的兼容特质〖答案〗D〖解析〗据材料“创立了夷与夏可以互变的可变体系……创立了以‘生命道德’为核心的宇宙观”可知公羊学派和儒家用文化进行华夷区分,突破了以种族划分民族的不可变性,反映了战国时期文化多元一体的兼容特质。D正确;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思想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与材料所述主旨华夷关系不符,A排除;道家思想形成对立转化的辩证体系,与材料主体“公羊学派和儒家”无关,B排除;材料体现了对以种族划分民族的不可变性的突破,体现了思想同中求同的发展趋势,C排除。故选D。23.在云梦秦简中,有许多律文涉及秦国官吏的任免、考核等。如《置吏律》篇,记载了当时官吏的基本要求: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据此可知,秦代A.倡行儒家礼治 B.重视官吏品行 C.推崇军功爵制 D.忽视官吏政绩〖答案〗B〖解析〗材料“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强调的是官吏必须忠诚、清廉、善行等,体现了对官吏品行的重视,B项正确;秦朝倡行的是法家思想,排除A项;材料不涉及军功爵制,排除C项;材料“举事审当”便是对官吏行政的要求,而且结合所学可知,秦朝有比较完备的官吏考核制度,并不忽视官吏的政绩,排除D项。故选B项。24.《历史的终结》一书的作者福山指出,中国制度具有“强大的国家能力”,中国从秦汉开始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先于欧洲1800年。“现代”是指A.严密的法律体系 B.精细化的基层管理C.理性化官僚体系 D.大一统的儒家政治〖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我国已建立起理性化的官僚体系,使古代中国具有了“强大的国家能力”,堪称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国家”,C项正确;仅有法律体系不能说明秦汉政治制度具有“现代”特征,排除A项;秦汉时期的基层管理并未实现精细化,排除B项;大一统的儒家政治直到西汉汉武帝时才建立,并非秦汉时期一开始就具备的,排除D项。故选C项。第II卷(非选择题)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左传》材料二县大约于春秋中叶在楚国产生,当时楚灭掉其北部若干小国,将其改置为县,设县尹、县公进行统治。县尹、县公虽用贵族担任,但却非世袭之职,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三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也是秦始皇最具历史意义的创制……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其历史意义无论如何估价,都不嫌过分。以后中华帝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封建体制的反动——逆潮流而动,但都没有好下场。——樊树志《国史概要》(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政治制度及其实施的目的。(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政治制度在用人方式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的具体措施,并举一例说明秦以后“封建体制的反动”都“没有好下场”。〖答案〗(1)制度:分封制。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2)从世袭到国君任免。(3)措施: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郡县制。举例: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这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或“导致了七国叛乱”)。(说明:学生若能答出其他事例,只要与史实相符,说明恰当,亦可得分)〖解析〗(1)制度:根据材料“其兄弟之国”“姬姓之国”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分封制。目的:结合所学从巩固西周的统治概括分封制的目的。(2)变化:根据材料“县尹、县公虽用贵族担任,但却非世袭之职,国君可随时对其任免调遣”可概括出从世袭到国君任免。(3)措施:根据材料“中央集权的帝国体制取代地方分权的封建体制”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措施是废除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设立郡县制。举例: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采取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这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或“导致了七国叛乱”)。26.秦汉时期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昔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史记·吴王濞列传》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汉书》卷十四吴王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佗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讼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馀年,以故能使其众。——《史记·吴王濞列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分析其影响。材料二景帝中五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汉书》卷十九诸侯独得食租税,夺之权。其后诸侯贫者或乘牛车也。——《史记·五宗世家》(2)根据材料二指出景帝剥夺了诸侯的哪些权力。这一问题是怎样最终解决的?〖答案〗(1)制度:郡国并行制。影响:积极作用:适应了西汉初年政权基础不稳固的形势需要,有利于巩固政权;有利于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并调动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消极作用:随着势力强大,王国成为中央集权的主要威胁。(2)剥夺的权力:剥夺了诸侯的行政权;剥夺诸侯任免官吏的权力;剥夺了诸侯收税的经济特权。最终解决: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解析〗(1)制度:依据材料一中“大封同姓”、“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影响:依据材料一中“昔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如此者四十馀年,以故能使其众”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巩固汉初政权、因地制宜发展生产调动积极性和势大威胁中央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说明其影响。(2)权力:依据材料二中“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诸侯独得食租税,夺之权。其后诸侯贫者或乘牛车也”等信息可知,汉景帝剥夺了诸侯的行政权、官吏任免权和征税权。解决: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最终解决了王国问题。27.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材料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示意图提取材料中两项反映该时期历史发展趋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说明。〖答案〗示例:
信息:南方相对于北方政权稳定,有利于南方经济发展。
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导致中原地区战乱频仍。在这种情况下,北民开始南迁,为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生产工具。同一时期,南方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措施,助推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根据材料中的政权并立情况和经济发展来看,可提取信息南方相对于北方政权稳定,有利于南方经济发展。关于阐释可从当时少数民族南下中原,北方社会环境动荡、北民南迁及南方统治者的政策支持等角度去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现象。若其它角度如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少数民族内迁建立政权,推动社会发展、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促进民族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分裂割据时代,需要简要说明,从图片反映历史信息的背景、表现、影响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古籍中的“南越”“西瓯”“雒(骆)越”指今中国广东、广西、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区(汉称交州)。桂林庙岩考古发现当地先民是早期陶器的发明者,古苍梧族先民也与我国发明种植栽培稻密切相关。史书中记载越人巢居,多食海产;当地人断发纹身,契臂为盟,善使舟善水战,善铸铜器,其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感恩演讲稿大全1200字(35篇)
- 课堂教学质量检测体系建设方案范文(3篇)
- 装饰装修工程承包合同范本(30篇)
- 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1
- 必修③-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
-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解法
- 各个班组三级安全培训试题全套
- 公司安全管理员安全培训试题及解析答案
- 班组安全培训试题带答案(能力提升)
- 厂里安全培训试题完整参考答案
- 试用期员工转正规章制度(8篇)
- 2023-2024学年全国小学二年级上数学人教版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解析)
- 3上修改病句练习
- 2024年广东茂名高州市教师发展中心和高州市教育事务中心选聘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建筑继续教育-一级建造师继续教育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广西七市联考2025届高三上学期10月摸底测试 历史 含答案
-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课件 模块3、4 职业世界探索、大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式
- 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教师成长的解释框架、认知坐标与行动路径
- Unit3 My Weekend Plan(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体质健康成绩测试全自动化计算模板
- 低压柜试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