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两国饮食差异分析-龙小龙详解_第1页
中英两国饮食差异分析-龙小龙详解_第2页
中英两国饮食差异分析-龙小龙详解_第3页
中英两国饮食差异分析-龙小龙详解_第4页
中英两国饮食差异分析-龙小龙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英两国餐桌礼仪差异分析

Contents1234

餐桌礼仪差异缘由应对策略最终结语PPT模板下载:行业PPT模板:节日PPT模板:素材下载:PPT背景图片:图表下载:优秀PPT下载:教程:Word教程:教程:资料下载:课件下载:范文下载:试卷下载:教案下载:论坛:

饮食与文化亲密相关;不同的民族缔造了不同的饮食文化,所以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中国与英国对饮食的观点和态度、饮食内容以及饮食特点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笔者着重分析了中国与英国在饮食观念、宴会礼仪、饮食内容等方面的跨文化差异,提醒了导致饮食文化差异的深层次的缘由,并说明白随着跨文化交际的进展,中西饮食文化的沟通、互补和兼容的因素也会增多。前言社会在进展,人们的要求也在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来到了一个竞争的时代。为了赶上时代的潮流,为了工作的便利,很多人已经在学习英语,英语成了不同国家沟通的桥梁。同时,东西方的经济与文化也在不断沟通,人们之间的交往益愈频繁,了解餐桌上的礼仪,变成了特别必要的事情,本文着重对中、英两国餐桌
礼仪进展比较争论。1.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

感性的中国人追求的是美味和享受。在中国,民间有句俗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味道是烹调的最高准则。在中国人的眼里,吃远不单纯是为了饱,也不是为了养分,有时吃饱了,还要吃,这是由于受不了美味的诱惑而尽情进展味觉享受。但在西方的理性饮食观看来,这种超负荷的饮食不仅造成铺张,而且危害人体。尽管中国人讲究食疗,食养。重视以饮食来养生滋补,但我们的烹调却以追求美昧为第一要求,致使很多养分成分损失破坏。因此养分问题或许是中国饮食的最大弱点,理性的英国人更多关注的是养分与生存。中西饮食文化最大的差异是关注的重点不同,即“养分”和“美味”两者孰轻孰重的问题。在西方国家,饮食大多仅仅作为一种生存的必要手段和交际方式。西方饮食是一种理性观念,不管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养分肯定要得到保证。西方烹调讲究养分而无视味道,他们拒绝使用味精,认为其是既不养分又有副作用的化学产品。生吃的蔬菜,不仅包括西红柿、生菜,甚至是洋白菜、西兰花。2.入座的礼仪0103在中国,圆形餐桌颇受欢送。一般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假设有什么事要向仆人打招呼,由两桌组成的小型宴请通常是两桌横排或两桌竖排的形式。当两桌横排时,面对正门右边的桌子是主桌,当两桌竖排时,离正门最远的那张桌子是主桌。由三桌或三桌以上的数桌所组成的宴请除了留意“门面定位”,“以右为尊”,“以远为上”等规章外,还应兼顾其他各桌离主桌的远近。通常,距离主桌越近,桌次越高,距离主桌越远,桌次越低。2.入座的礼仪0103在英国,一般均使用长桌。在正式宴会上,桌次的凹凸尊卑以距离主桌的位置远近而定。越靠右的桌次越尊贵,在同一桌上,越靠近仆人的位置越尊贵。在正式宴会上,英国式座位的挨次是:男女仆人坐在桌子的两头,客人男女错开坐在桌子两侧,男主宾和女主宾分别坐在女仆人和男仆人的右边。假设客人中没有主宾,女仆人可把客人中年龄最大的女士安排在男仆人右边。在非正式宴会上,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假设是男女二人进餐,男士应请女士坐在自己的右边,还要留意不行让她坐在人来人往的过道边。假设只有一个靠墙的位置,应请女士就坐。男士坐在她的对面。假设是两对夫妻就餐,夫人们应坐在靠墙的位置上,先生们则坐在各自夫人的对面。假设两位男士伴随一位女士进餐,女士应坐在两位男士的中间。假设两位同性进餐,靠墙的位置应让给其中的年长者。此外,男士应当主动为女士移动椅子让女生先坐。3.餐具的使用礼仪0103中餐的餐具主要有筷子、碗、杯子、碟子、盘子、羹匙等几种。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全部菜肴同时端上餐桌中心,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客人用饭时确定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的菜肴。3.餐具的使用礼仪0103西餐的餐具有刀、叉、匙、盘、杯等。刀又分为食用刀、水果刀、鱼刀、肉刀、奶油刀;叉又分为食用叉、龙虾叉、鱼叉。餐巾不仅要摆在腿上,还应当留意要将其对折,并将折痕靠近自己。中途临时离席应将餐巾放在椅子上或用刀压着餐巾一角任其垂下,确定不要将其挂在椅背上或放回餐桌上。使用刀叉进餐时,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东西时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执刀将其切成小块,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时,刀刃不行向外,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还要连续吃,每吃完一道菜,将刀叉并拢放在盘中。4.上菜挨次的差异0103中餐上菜挨次是:先上凉菜、饮料及酒,后上热菜,然后上主食,最终上甜食和水果,宴会上桌数很多时,各桌的每一道菜应同时上,上菜挨次照旧保持传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上菜的方式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一是把大盘菜端上,由各人自取;二是由侍者托着菜盘逐一给每位分让;三是用小碟盛放,每人一份。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4.上菜挨次的差异0103西餐上菜程序通常是:面包黄油→凉菜→汤→海鲜→主菜→甜点心→咖啡和水果。冷菜、汤,同时就着面包吃,凉菜也叫开胃小菜,作为第一道菜,一般与开胃酒并用。汤分渍汤和奶油浓汤。主菜有鱼、猪肉、牛肉、鸡等。甜食常有冰淇淋、布丁等。

5.用餐过程中的礼仪0103中餐的取食原则:菜品需由主宾先取;取菜时,不要取得太多;邻座的男士可以替女士效劳;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务凹凸、宾主身份为序,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应留意的事项,取菜时不要左顾右盼;在公用的菜盘里挑挑拣拣;多人一桌用餐,取菜应留意相互礼让,依次而行,取用适量;够不着的菜,可以请人帮助盛取;切忌起身甚至离座去取。进餐时不要打嗝;吃面喝汤时也不要发出“呼噜声”;假设打了喷嚏、肠鸣、咳嗽,应说一声“对不起”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5.用餐过程中的礼仪0103西餐的取食原则:进餐时尽量不要发出餐刀刮盘子的声音;就餐时尽量少说话;饭后吃甜点时才是谈天时间;喝汤时,用汤勺从里向外舀不要发出声;吃面包时,先用刀将其切成两半,然后用手撕成块吃;吃意大利面时,应用叉子渐渐将面条卷起来送入口中。假设不是条形的面,直接用叉匙舀起来即可;吃水果时不要拿着水果整个去咬,应先用水果刀切成几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着吃。应留意的事项:不要用自己的餐具为他人夹菜;不要将盘子里食物全部切好后再用;右手拿叉子吃;骨头或者不吃的食物,不能扔在地上或放在台布上,而应当放在盘子的一角。

6.餐桌气氛上的差异0103中国餐桌上动。英国餐桌上静。中国以食为人生之至乐,排场之大,气氛之吵闹常常令人叹为观止。中国人一坐上餐桌,便滔滔不绝,相互让菜,劝酒,尽情的享受山珍海味,美味佳肴,这样的宴客方式才能表达仆人的热忱和恳切。餐桌上的吵闹反映了食客发自内心的欢快,这种“闹”能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中国人家庭温馨、邻里和谐、国人团结的“一团和气”。英国人一坐到餐桌上便专心致志的去静静的切割自家的盘中餐,喝汤时不能发出响声。如汤菜过热,可待稍凉后再吃,不要用嘴吹,吃东西时要闭嘴咀嚼,不要舔嘴唇或咂嘴发出声音;进餐时可以与左右客人交谈,但不要只同几个熟人交谈,左右客人如不生疏,可先自我介绍;别人讲话不行搭嘴插话,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咀嚼食物不要说话,即使有同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后再答复。中英餐桌礼仪差异的缘由

1、地理缘由0103中国是一个兼具大陆特色与海洋特色的国家,地形简单宽阔,地貌类型简单多样。从形态来看,有绵延不绝的山脉,有气概磅礴的高原和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围绕的盆地和起伏和缓的丘陵。多种多样的地形,供给了丰富而大量的食材。而且不同的地域种植不同的作物,饲养不同的牲畜,形成自己独特的区域饮食特色,形成不同的菜系。

1、地理缘由0103英国是一个位于欧陆西侧的大西洋上岛国,地域相对狭小,山地面积大,海岸线曲折。高原,山地,丘陵于平原,山谷穿插分布,这种地形不利于大规模谷物的种植,但有利于适宜乳畜业进展。两国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饮食文化的不同。

2、气候缘由0103中国气候有三大特点:显著的季风特色,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和多样的气候类型。在沿海地区,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流淌形成季风气候。这种季风性气候,带来了丰沛的降水,适宜水稻的生长。因此,这一地区以米饭为主要的食物。宽阔内陆和西北地区,由于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加上日照充分更有利于谷物的生长,形成以面食为主的饮食特色。另外多样的气候类型,也造就了多样的饮食习惯。

2、气候缘由0103英国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一方面受中纬度西风〔即盛行西风〕影响下,常年温顺多雨。另一方面与流经此处的北大西洋暖流也有关系,暖流能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由于这两方面的缘由英国的气温常年比较温顺,而且降水丰富,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这大大促进了英国乳畜业的进展。独特的气候环境,造就了不同农业产业,也影响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3、历史缘由0103中国传统的农业方式是精耕细作的小农方式。这种方式的特点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由于是自给自足形式的耕作方式,农作物收获以后人们要自行处理。而且在古代农作物种类比较单一,为了获得在味觉上更大气的满足,在实践过程中人们摸索了各种处理食物的方法,形成不同的烹饪形式。而且男人作为主要劳动力白天要在田地里干活,女人在家里织布,只有吃饭的时候一家人才能聚在一起,大家通过共食一道菜来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

3、历史缘由0103中国的茶叶在1660年传到了欧洲的荷兰和葡萄牙。1662年,葡萄牙卡特娜公主把茶叶带到了英国。在葡萄牙的时候,公主就是好饮茶,到了英国以后,她仍保持了在葡萄牙饮茶习惯,并且用茶招待来访的来宾,于是,饮茶的风气很快在英国宫廷中盛行,渐渐又传到平民之中。这就是英国下午茶的来历。

4、文化、宗教缘由0103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特征。儒教文化讲究仁义礼智孝,强调和谐和统一。这种“和”的思想表达在方方面面。人与自然要和谐,人与人之间要和谐,万事万物之间都要和谐。同样的这种和的思想也表达在饮食上,大家围绕在一张桌子,吃同一盘菜,表达了家庭的和谐。几千年来中国的这种饮食传统始终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4、文化、宗教缘由0103在英国的文化中特别留意出身与门第,厨师被视为社会的末流。因此,大多数人都不太宠爱从事这一行业。这也是导致英国饮食文化相对单一的缘由。英国历史上清教徒反对享乐主义。这些清教徒标榜“不吸烟”、“不喝酒”、“不看戏”、“不跳舞”之类清规戒律。他们认为人应当清苦的活着,遵循《》中的一切指示,但凡享乐行为的都是罪恶的,都是不被允许的,都是应当被惩办的。对美食的追求,对生活舒适的追求都是不道德的。这在肯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也是导致英国饮食与中国饮食相比比较单一的缘由之一。五、跨文化背景下商务活动的策略

〔一〕树立文化公平观,抑制民族中心论0103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是在各自具体的客观条件下形成和进展起来的。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都是由于其所处社会环境不同所致。不同的文化没有也不行能有确定的优劣之分,因而不能由于其他文化与自己的文化不同,就轻视其他民族的文化。跨文化沟通的目的是相互了解,相互吸取,既不要夜郎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这才是跨文化沟通中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树立文化公平观,所要重点抑制的是民族中心论。民族中心论的人们站在自己文化的立场上,以自身所处的文化为中心,认为自己所属文化是优越的,自己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是最抱负的,而不同于自己文化的文化是低等或者下等的。例如,在古代中国,把边疆地区的民族称作“东夷”,“西戎”,“南蛮”。德国人曾自认为日耳曼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日本过去也曾有人称朝鲜人是“吃大蒜的人”,而朝鲜过去则称日本人为“侏儒”。这些都是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的表现。

〔二〕相互敬重,求同存异0103在国际经贸与商务活动中,要到达跨文化沟通的目标,首先要学会敬重别人,真诚地对待别人。敬重别人,表现在对别人人格、信仰、价值观、风俗习惯等文化差异的敬重,也包括对别人看法和利益关系的敬重。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对四周的世界会有不同的看法,会有自己的行为方式。我们不要拿本国文化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异国文化中人们的行为方式,也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和行为方式强加给别人。敬重别人的目的是为了到达沟通,在经济贸易或商务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事实上,由于合作双方各自的文化差异和所代表利益的不同,要到达完全的共识有时是很难的。因此“共识”并不是要求合作双方在一切见解、看法和理解等方面都完全趋同,而是要求合作者做到“求大同存小异”。求同存异是沟通的原则,共识的达成有时还需要合作各方的变通、妥协和让步,把握各个沟通环节,实行相应沟通技巧。在国际经贸与商务环境下,跨文化沟通也涉及很多方面,从预约,打招呼,赠送礼物到商务谈判,从经营,营销到广告传播等各方面都是跨文化沟通的环节。针对各环节,应实行相应的沟通技巧,以到达最正确的跨文化沟通效果。

〔三〕既做好文化适应,又擅长文化介入0103在日益频繁的国际经贸与商务活动中,跨国经营除了要遵守国际合作契约和交际礼仪外,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适应当地文化,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经营者或合作者的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