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2020年肆虐非洲的蝗灾,是由沙漠蝗引发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为了有效防治蝗灾,应在种群数量为K/2时及时控制种群密度B.跳蝻是沙漠蝗幼虫,可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C.利用群居信息素来破坏蝗虫的群集行为属于生物防治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直接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数量特征2.吹绵蚧是一种严重危害果园生产的害虫,澳洲瓢虫以吹绵蚧为食,可以有效抑制该害虫的数量。科学家研究了吹绵蚧种群数量与被捕食率、补充率的关系模型,其中补充率代表没有被捕食的情况下吹绵蚧增长的比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飘虫,吹绵蚧数量也可能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B.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0-m点之间时,种群很可能会灭亡C.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n点D.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n-p点之间时,种群数量会逐渐稳定在n点3.害虫甲有天敌乙和丙,同时丙是乙的天敌。乙的成虫可攻击甲,且能将卵产入甲体内,乙的卵在甲体内发育成幼虫后,该类甲个体会疯狂地摇摆,从而易被丙发现而被捕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B.丙捕食疯狂摇摆的甲,这对甲种群的生存是有利的C.甲个体疯狂摇摆传递的信息种类属于行为信息D.碳以CO2的形式进入甲体内,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入乙和丙体内4.人体内有些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的调控,常见的有下列两种途径:途径1:下丘脑→垂体→腺体激素途径2:下丘脑→腺体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经由途径1分泌的激素都可使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经由途径2分泌的激素都不存在反馈调节C.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方式不同于途径1、2D.途径1分泌的激素与途径2分泌的激素只存在拮抗关系5.下列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A.基因、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均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B.基因、染色体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C.杂合子Aa中某条染色体缺失后,表现出a基因控制的性状D.基因发生突变而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6.20世纪80年代初,洪湖由于过度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急剧恶化。2005年通过实行禁止污水入湖,渔民上岸、退田还湖,清除外来物种“水花生、水葫芦”,恢复原有土著沉水植物黄丝草、轮叶黑藻等水生植被,投放螺、蚌等综合治理措施,洪湖重新获得了“鱼米之乡”和“人间天堂”的美誉。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外来物种和本地的水生植被与螺、蚌等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应尽量选用当地水生植物,为本地动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C.综合治理措施有利于加速洪湖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D.藻类能吸收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获取营养而大量生长7.如图为测定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示意图,刺激图中a、b两点,指针偏转的次数分别是A.1、1 B.1、2 C.2、2 D.2、18.(10分)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特点是()A.反应速度迅速 B.作用时间比较长C.作用途径是反射弧 D.作用范围相对局限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途径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器官或细胞,数字代表激素。请据图回答:(1)图中A代表的器官是____________;A对CDE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其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_。(2)①代表________激素,它是由__________释放的,该激素能特异性作用于B细胞的原因是其细胞膜上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具有协同作用关系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4)由图可知,⑦的分泌调节要经过A→F→甲状腺几个等级,这种激素分泌的调节称为_______调节;⑦的含量过高时,又能反作用于A与F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属于______调节。10.(14分)加拉帕戈斯群岛由许多互不相连、彼此独立的小岛组成。1835年,达尔文在该群岛发现地雀有13个种,下图表示这13种地雀之间的进化关系。(1)每一种地雀都有其特定的觅食场所,这些场所分布在不同的小岛上。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这是由于各小岛上不同的______________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该因素在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___________的作用。(2)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之间存在着_______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_____________隔离,最终形成了地雀新种。所以__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若某个小岛上的地雀均为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_____________这是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_____(4)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多样性11.(14分)下图中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2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__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统计植物种类一般采用样方法,结果如图甲,则调查该生态系统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m2研究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对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生物常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_。(2)图乙中,在t2时刻甲的出生率____________(填“等于0”或“不等于0”)。(3)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4)在人为干预下,该生态系统被分割成环境不同的几个区域,后来某区域生物种类明显发生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___________。12.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高使用价值,分析海洋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对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以及构建海洋生态文明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下图是长江口某海域的食物网(局部),回答下列问题:(1)该食物网中“中型鱼类”属于第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若不考虑其它生态系统对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和输出,则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理论上“中型鱼类”的体重每增加1kg最少要消耗的浮游植物__________________kg。(3)人类对该生态系统中的小型鱼类、虾类、蟹类大量捕捞,结果是中型鱼类的数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4)海洋中的重金属元素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______。DDT是一种有机杀虫剂,上述海域中的虾类和南极的企鹅体内均能检测到DDT,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种群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数量的变化,年龄结构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详解】A、种群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此时控制蝗灾较为困难,应在蝗虫数量达到K/2前进行防治,A错误;B、跳蝻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B正确;C、生物防治是近几年来发展最快的防治技术。针对非洲蝗虫,主要运用采集蝗虫信息素如促成熟信息素、群居信息素等来破坏蝗虫的群集行为,该过程属于生物防治,C正确;D、决定蝗虫种群密度增加的直接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D正确。故选A。2、A【解析】图中显示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为,m点之前种群数量增加,m点之后种群数量下降,逐渐在m点稳定下来,n点时种群数量达到平衡,高于n点之后种群数量增大,p点达到新的平衡点,高于p点之后,种群数量下降,然后在p点稳定。【详解】A、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在果园中适当投放澳洲飘虫,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种群数量下降,最终稳定在p点,A正确;B、m点之前种群数量增加,m点之后种群数量下降,逐渐在m点稳定下来,B错误;C、当吹绵蚧种群数量介于m~n点之间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可推测种群数量会逐渐下降而后稳定在m点,C错误;D、当种群数量超过n点时,由于补充率大于被捕食率,种群数量会增加,当种群数量超过P点时,被捕食率大于补充率,因此种群数量下降,最终稳定在p点,D错误。故选A。3、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害虫甲有天敌乙和丙,同时丙是乙的天敌,因此丙和乙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乙的成虫攻击甲并将卵产入甲体内,卵发育为幼虫后导致甲疯狂摇摆而被丙发现并捕食。【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A正确;B、丙捕食疯狂摇摆的甲,使体内有乙幼虫的甲个体死亡,客观上促进了甲种群的发展,有利于甲的生存,B正确;C、体内有乙幼虫的甲摇摆身体为丙提供了一定的信息,这种信息是通过行为传递的,属于行为信息,C正确;D、甲、乙、丙都是消费者,碳都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入它们体内,D错误。故选D。4、C【解析】途径1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途径2为神经调节,在此种调节方式中,腺体本身就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详解】A、途径1为分级调节,经由途径1分泌的激素常见的有甲状腺激素和性激素,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的衍生物,性激素属于脂质,二者都不能使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错误;B、血糖调节过程中激素的分泌符合途径2,而血糖调节过程存在反馈调节,故经由途径2分泌的激素可存在反馈调节,B错误;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分泌,故抗利尿激素分泌方式不同于途径1、2,C正确;D、途径1分泌的激素与途径2分泌的激素可能存在拮抗关系,也可能存在协同关系(如甲状腺激素和经过途径2产生的肾上腺素在促进产热方面属于协同作用),D错误。故选C。【点睛】激素分泌调节的四种类型: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分泌调节属于分级调节,如下图所示:②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直接合成并分泌。③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的分泌调节存在下图所示的神经调节,在此种调节方式中,某些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④直接感受内环境中某种理化因素的变化而导致激素分泌。如:血糖浓度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上升。5、D【解析】“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表现在:①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②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在配子中都只含有成对中的一个;③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④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是自由组合。综上所述,杂合子Aa中,当A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后,就会表现出a基因控制的性状,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但基因发生突变而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不能说明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A、B、C均错误,D正确。故选D。6、B【解析】1、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群落同时含有多个种群,但不包括非生物因素。2、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随营养级的递增而不断减少,特点是逐级递减。【详解】A、生物群落是一定区域所有生物的集合,外来物种和本地的水生植被与螺、蚌并非该地区的全部生物,故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B、考虑到环境适应问题,应尽量选用当地水生植物,为本地动物提供更适宜的栖息环境,B正确;C、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D、藻类不能直接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D错误。故选B。7、C【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递的,刺激a点可以检测到指针偏转2次,刺激b点因为兴奋是逐步传递的,兴奋后的马上恢复为静息电位也可以检测到指针偏转2次,故C正确,A、B、D错误。8、B【解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详解】反应速度迅速的是神经调节,A错误;体液调节作用时间比较长,B正确;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C错误;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相对局限,D错误。二、非选择题9、(1)①.下丘脑②.神经调节③.反射弧(2)①.抗利尿激素②.垂体③.该激素的特异性受体(3)③和④④和⑦(4)①.分级调节②.反馈调节【解析】据题文描述和分析图示信息可知,图中字母所示器官或细胞的名称为:A、B、C、D、E、F分别指下丘脑、肾小管和集合管、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肾上腺、垂体;数字所示的相应激素的名称为:①~⑦分别是抗利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小问1详解】分析图示可知:A为下丘脑,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C、D、E分别指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和肾上腺,下丘脑对C、D、E的调节方式为神经调节,其结构基础为反射弧。【小问2详解】①代表下丘脑合成分泌、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B所示的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的细胞膜上具有与抗利尿激素结合的特异性受体,因此抗利尿激素能特异性作用于B细胞。【小问3详解】图中的③为胰高血糖素,④为肾上腺素,⑦为甲状腺激素。③胰高血糖素和④肾上腺素都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二者在调节血糖平衡的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④肾上腺素和⑦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二者在体温调节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小问4详解】A下丘脑分泌⑤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TRH运输到F垂体,促使垂体分泌⑥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⑦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可见,⑦的分泌调节要经过A→F→甲状腺几个等级,这种激素分泌的调节称为分级调节;⑦的含量过高时,又能反作用于A与F,使A与F分泌的相应激素减少,这种调节属于反馈调节。【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10、①.食物②.自然选择③.地理④.生殖⑤.隔离⑥.种群⑦.基本单位⑧.物种【解析】物种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分析题干和题图信息,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进行解答。【详解】(1)不同的小岛上的地理环境不同,食物来源不同;对不同小岛上的地雀的突变进行了不同的选择作用,使得每一种地雀喙的大小、形状、尺寸等性状存在差异,该因素的作用类似于自然选择。(2)由于各小岛彼此独立,生活在这些小岛上的原始地雀由于地理障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即存在地理隔离;在长期的进化历程中,各个小岛上的地雀分别累积各自的变异,从而彼此之间逐渐形成生殖隔离,最终形成了新物种;故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3)一定区域内所有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一个种群,若某个小岛上的地雀均为莺雀,则该小岛上的全部莺雀个体称为种群;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4)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13种地雀体现了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11、(1)①.物种组成②.S0③.记名计算法(2)不等于0(3)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维持相对稳定(4)(次生)演替【解析】分析题图:图1中,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加,样方内的物种数目先增加,后不变。图2中,甲种群先迁入该生态系统呈现出S型种群增长曲线,乙种群后迁入,甲乙种群数量呈现不同步的增减变化,说明乙捕食甲。【小问1详解】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对于植物应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种群密度或物种数,由图可知S1物种数较少,在S0时达到最大,而S2和S0物种数一样,但面积较大不利于调查,故选S0最好。研究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对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生物常用的统计方法是记名计算法。【小问2详解】在t2时刻甲种群数量稳定在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但不等于0。【小问3详解】捕食者突然灭绝,被捕食者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维持相对稳定,此图中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故乙种群突然灭绝,甲种群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维持相对稳定。【小问4详解】在人为干预下,该生态系统被分割成环境不同的几个区域,后来某区域生物种类明显发生改变,由于保留了基本的土壤条件,这种变化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点睛】本题综合考查群落、种群密度调查及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2、(1)①.三、四②.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2)①.单向流动、逐级递减②.25(3)中型鱼类所属营养级降低/食物链变短/从浮游动物和小型软体动物获得的能量增多(4)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