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黔东南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是下丘脑及其直接或间接支配的有关腺体之间关系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a产生的某种物质会影响动物的性行为B.b与a两者的分泌物在某些生理效应上表现为协同作用C.c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兴奋的功能,而且有分泌功能D.a、b、c中,c对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影响最小2.科学家研究某区域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得到该种群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R=出生率/死亡率)。在不考虑迁入迁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点的种群数量相等B.c点种群数量达到最小值C.b~c期间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D.a、b两点的年龄组成都是增长型3.日本花卉协会一项调查报告显示,日本至少18个县的樱花因感染了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霉菌而染上了“扫帚病”,得病的树木顶芽生长受到抑制,而侧枝却生长迅速,消耗大量营养。这种病害能导致樱花树不开花,甚至10年内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B.该病原体分泌的是一种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C.樱花侧芽生长失控是因为该部位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增大D.顶端优势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扩散到侧芽处积累所致4.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侵染引起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被EBV感染后,人体可通过细胞免疫彻底清除病原体B.细胞免疫过程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并裂解被EBV侵染的细胞C.抗EBV抗体与EBV结合,可使EBV失去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D.吞噬细胞在对抗EBV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中均起作用5.人体内一些正常或异常细胞脱落破碎后,其DNA会以游离的形式存在于血液中,称为cfDNA;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脱落破碎,其DNA进入孕妇血液中,称为cffDNA。近几年,结合DNA测序技术,cfDNA和cffDNA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通过检测cfDNA中的相关基因进行癌症的筛查B.提取cfDNA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可用于治疗遗传病C.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能来自于脱落后破碎的胎盘细胞D.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以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6.下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春运期间大城市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①②C.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会影响③D.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育种工作者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图四组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Ⅰ过程由番茄韧皮部细胞形成幼苗A的过程要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该阶段_______________(需要/不需要)光照,再经过再分化形成幼苗,该过程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植物组织培养除了需要提供一定的营养、_______________、温度和光照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进行。(3)已知番茄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少室(M)对多室(m)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用红果多室(Yymm)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Ⅱ、Ⅲ有关实验,则Ⅱ过程中,从花粉形成幼苗B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4)获得植物体D首先需对番茄和马铃薯的韧皮部细胞用_______________酶处理以去除细胞壁。诱导动物细胞融合与得到B细胞方法不同的是可用生物方法_________处理。(5)获得植物体D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此技术的优势_______________。植物体D与细胞B一样具有两亲本的遗传物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下图是某基因型为AaBb高等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用字母和箭头写出该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_____。(2)该动物是_____(填“雌性”或“雄性”),判断依据是_____。(3)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基因A和A、A和a的分离分别发生在细胞_____和_____中。(4)图中细胞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是_____。(填字母)9.(10分)这几年,市场上销售的有些豆芽在生产时添加了植物激素或其类似物,如生长素类、乙烯利(乙烯类)等物质,如处理得当,对人体危害并不大。某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实验一)、乙烯利(实验二)分别处理刚开始发芽的大豆芽(初始长度为8mm),三天后观察到的胚轴生长情况依次如表所示(“-”表示未用激素处理,“+”表示用相应的激素处理,“+”越多,激素浓度就越高)。实验一实验二组别生长素类似物的量大豆芽长度组别乙烯利的量大豆芽长度A-16mma-16mmB+24mmb+14mmC++33mmc++12mmD+++23mmd+++10mm(1)从实验一的________组结果来看,植物自身也产生生长素,促进了胚轴的伸长。在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________。(2)若实验一是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则在正式实验时,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设计不添加生长素的空白对照组。通过实验一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该生长素类似物既能促进胚轴生长也能抑制胚轴生长的作用。(3)由实验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通过检测空腹时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素氮、血清葡萄糖等物质的含量可以了解肝、肾功能和血糖是否正常。回答下列问题:(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是检测肝脏功能是否正常的指标。肝炎患者的肝细胞受损导致葡萄糖转化为___________的过程受阻,引起血糖浓度偏高,从而不断刺激____________细胞分泌激素,长期以往可能造成肝性糖尿病。(2)肌酐和尿素氮是检测肾脏功能是否正常的指标。肾脏的严重损伤会进一步引起水盐平衡调节的失衡,即使位于____________处的感受器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也难以通过调节过程使其恢复正常。(3)血清葡萄糖是检测糖尿病的指标。血清葡萄糖浓度高或低时,机体均可通过___________调节使其恢复正常。(4)内环境的稳态对于维持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1.(15分)仙人掌具有很强的耐早特性,该特性与其气孔夜间开放、白天关闭有关。如图表示仙人掌固定CO2,并用于光合作用的示意图(PGA为三碳化合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RuBP应该是一种含有______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2能催化PEP与CO2反应,但不能催化RuBP与CO2反应,由此说明酶具有____________性。(2)仙人掌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时,酶1和酶2固定CO2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____。图示三种细胞器中,能产生NADH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测量植物的呼吸速率时,常在遮光或黑暗条件下测量CO2,的释放速率以代表呼吸速率,但该方法不适用于仙人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A、由图可知a应是垂体,b应是腺体,c应是下丘脑,下丘脑产生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产生促性腺激素,然后作用于性器官产生性激素,影响动物的行为,故A正确。B、b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与c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在促进幼小动物的生长发育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故B正确。C、下丘脑不仅具有感受刺激和传递兴奋的功能,还有分泌激素的功能,故C正确。D、很多调节中枢,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其对内环境稳态维持的影响最大,故D错误。故选D。2、D【解析】种群的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四个基本特征。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大小的数量指标,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特征,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题意分析: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等于1时,表示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意味着种群数量处于稳定状态;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大于1时,种群数量增长;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小于1时,种群数量下降。因此,田鼠种群数量在a~d之间R值的变化由大于1逐渐上升,而后又由大于1变成了小于1的值,故种群数量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其中c~d期R值一直小于1,故该区段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a、b两点的R值均大于1,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种群数量呈增加状态,因此b点的种群数量大于a点,A错误;B、图中显示,c~d段的R值依然小于1,因此在该时间段内田鼠的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因此,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B错误;C、由图可知,b-c之间,R的值从大于1到小于1,说明田鼠种群数量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C错误;D、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仅由图可知,a、b两点时对应的种群的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D正确。故选D。3、A【解析】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几乎参与调节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生命活动。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详解】A、根据试题可知细胞分裂素可以用于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促进侧芽生长成侧枝,A正确;B、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产生,而该细胞分裂素由病原体分泌,不是植物激素,B错误;C、侧芽生长失控是因为该部位细胞分裂素增多,即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比值减小,C错误;D、顶端优势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侧芽处积累所致,D错误。故选A。4、A【解析】体液免疫可清除体液中的病原体,细胞免疫主要清除细胞内的病原体。病毒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到细胞内才能进入细胞内增殖,因此清除体内病毒需要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发挥作用。【详解】A、细胞免疫只能将宿主细胞内的病原体释放到细胞外,但不能将病原体彻底清除,A错误;B、细胞免疫过程中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并裂解被EBV侵染的细胞,从而将EBV释放到细胞外,B正确;C、体液免疫中抗EBV抗体与EBV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从而使EBV失去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C正确;D、吞噬细胞可以将EBV吞噬分解,也可以暴露出EBV病毒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因此吞噬细胞在对抗EBV的特异性反应和非特异性反应中均起作用,D正确。故选A。5、B【解析】1、基因治疗就是用正常基因矫正或置换致病基因的一种治疗方法。目的基因被导入到靶细胞内,他们或与宿主细胞染色体整合成为宿主遗传物质的一部分,或不与染色体整合而位于染色体外,但都能在细胞中得以表达,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2、产前诊断又称宫内诊断,是对胚胎或胎儿在出生前应用各种先进的检测手段,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情况,如胎儿有无畸形,分析胎儿染色体核型,检测胎儿的生化检查项目和基因等,对胎儿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做出诊断,为胎儿宫内治疗及选择性流产创造条件。【详解】A、癌症产生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故可以通过检测cfDNA中相关基因来进行癌症的筛查,A正确;B、提取cfDNA进行基因修改后直接输回血液,该基因并不能正常表达,不可用于治疗遗传病,B错误;C、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可能来自胚胎细胞或母体胎盘细胞脱落后破碎形成,C正确;D、提取孕妇血液中的cffDNA,因其含有胎儿的遗传物质,故可通过DNA测序技术检测其是否含有某种致病基因,用于某些遗传病的产前诊断,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cfDNA和cffDNA的产生过程,考查癌症的产生原因、人类遗传病和产前诊断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考生获取题干信息的能力,并能结合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准确判断各选项。6、B【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所以①死亡率、②是出生率、③是性别比例、④是年龄组成。【详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正确;B、春运期间大城市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B错误;C、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③性别比例,进而影响种群数量,C正确;D、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年龄组成,D正确。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不需要②.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③.植物激素(或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④.无菌⑤.有丝分裂⑥.纤维素酶和果胶⑦.灭活的病毒⑧.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⑨.克服不同生物远源杂交的障碍⑩.细胞B是由番茄与马铃薯的体细胞融合而成的,则细胞B具有番茄和马铃薯两亲本的遗传物质,植物体D是由细胞B经植物组织培养而成的,故细胞B的基因型决定了植物体D的基因型【解析】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操作流程:外植体(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或丛芽,胚状体或丛芽经过生长发育成完整植株。2、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形成的杂种细胞的染色体数通常是两亲本细胞染色体数目之和,属于异源多倍体,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变异。【详解】(1)图Ⅰ过程中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脱分化形成的是愈伤组织,而脱分化的条件中是不需要光照的。已分化的番茄韧皮部细胞再次成长为植物个体(幼苗)的过程属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其理论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植物激素的诱导调节,故除了需要提供一定的营养、温度和光照外,还需要植物激素。但由于营养物质丰富,外界环境条件优越,很适合生物生长,也特别适合细菌等微生物生长,为避免微生物过度繁殖对组织培养的影响,还必须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3)Ⅱ过程中花粉经植物组织培养直接长成的幼苗B是单倍体,该过程属于单倍体的体细胞增殖,而体细胞增殖是通过有丝分裂完成的。(4)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具有专一性,要去除植物细胞壁则需要使用纤维素酶与果胶酶。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都可以用离心、振动、电激等,还可以用聚乙二醇作为诱导剂诱导,但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生物方法是使用灭活的病毒进行诱导融合。(5)Ⅳ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故获得植物体D的过程叫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克服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由于细胞B是由番茄与马铃薯的体细胞融合而成的,则细胞B具有番茄和马铃薯两亲本的遗传物质,植物体D是由细胞B经植物组织培养而成的,细胞B的基因型决定了植物体D的基因型。故植物体D与细胞B一样具有两亲本的遗传物质。【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植物组织培养、单倍体育种、植物体细胞杂交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条件,掌握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和优点,熟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能分析题图,准确判断图中所采用的技术或育种方法,再进行答题。8、(1)B→E→A→C→D→F(2)①.雄性②.细胞C的细胞质均等分裂(3)①.D、E②.C(4)C【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了四分体,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位置上,为有丝分裂的中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F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染色体数目减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小问1详解】图中细胞先进行有丝分裂形成原始生殖细胞,再进行减数分裂形成成熟生殖细胞,结合分析可知,该细胞细胞分裂的先后顺序为:B有丝分裂中期→E有丝分裂后期→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F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小问2详解】C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因此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小问3详解】图中细胞E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复制基因A和A、a和a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分配到2个子细胞中去;图中细胞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着丝粒分裂,复制的基因A和A、a和a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分配到2个精细胞中去。图中细胞C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A和a随之分离。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基因A和A、A和a的分离分别发生在细胞D、E和C中。【小问4详解】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中细胞C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点睛】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9、(1)①.A②.发育中的种子(2)①.不需要②.不能(3)乙烯利能抑制胚轴生长【解析】分析实验一: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因变量是大豆芽的长度,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0的是空白对照组,由表格信息可知,和空白对照组相比,B、C、D实验中大豆芽长度大,说明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大豆芽生长,促进作用随生长素浓度逐渐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分析实验二: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乙烯利的浓度,因变量是大豆芽的长度,a乙烯利浓度是0,属于空白对照组,与a相比,b、c、d大豆芽长度减小,因此乙烯利对大豆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小问1详解】据表格数据可知,A组未加生长素类似物,但大豆芽长度从初始长度为8mm变为16mm,故推测植物自身也产生生长素,促进了胚轴的伸长。在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小问2详解】若实验一是探究生长素促进胚轴伸长的最适浓度的预实验,在正式实验时不需要设计不添加生长素的空白对照组,在B~D之间设置一定梯度的生长素浓度即可;由表格信息可知,B、C、D三组实验可知,与对照组相比,三组实验的生长素类似物都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不能得出该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小问3详解】由实验二数据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加入乙烯利的实验组的大豆芽长度都减小,因此乙烯利能够抑制胚轴生长。【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10、(1).肝糖原和非糖物质(2).胰岛B(3).下丘脑(4).神经—体液(5).神经—体液—免疫【解析】1、血糖含量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当血糖含量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2、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详解】(1)肝细胞受损导致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和非糖物质的过程受阻,血糖水平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胰岛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甘油三酯等,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2)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饮水不足或吃的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后,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同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引起主动饮水。(3)血糖浓度变化可直接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或升高的过程属于体液调节;血糖浓度变化还可以间接刺激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胰岛分泌相关激素,从而调节血糖浓度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过程,因此当血清葡萄糖浓度高或低时,机体均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其恢复正常。(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可保证内环境稳态的维持。【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要求考生掌握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识记人体水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苏州拙政园课件
- 2024-2025学年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下册配人教版第八章测评(A)含答案
- 一年级数学上册常考易错填空100道
- 西京学院《机械设计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国际货运代理与报关实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大数据技术原理及应用》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小兔搬家 课件
- 西华师范大学《外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数据库系统原理》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几何学基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安监[
- 采购订单英文模板适合外企 purchase order
- 水保监理报告范文
- xx售楼部钢结构及玻璃幕墙工程拆除施工方案
- 工程移交单表格1页
- 云南沿边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先进制造业项目专项资金申请报告范文模板
- OOK调制解调电路设计
- 《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年检申请表
- 临时用电申请表.doc
- 单管通信铁塔安装作业指导书ok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