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引言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掀起了一股非常令人瞩目的“文化寻根”热潮,本篇论文对“寻根文学”的定义及其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述,在这个过程里整理了相关的资料,并把相关资料进行完善分类,从而考察出寻根的发展历程和有里程碑式的作品,进而发现其在今后艺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与“现代派文学”出现之后,中国文坛进入了短期的沉寂,主要表现在引起读者与社会共鸣的作品减少,创作水平没有获得明显突破。一时间,关于中西文化优劣的争论四起,以及怎样看待我们的传统民族文化,这些成了当时研究的热门。这种文化热潮的涌起有着许多国内甚至于国外的原因。就我们而言,这种文化热潮的兴起的背景或许与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有关,比如文革时期,由于政治运动的开展,造成的社会性的文化断层及。因此,人们渴望弘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直到80年代中期出现了的“文化寻根”的热潮,这次热潮带动了一大批优秀作家参与进来,他们不仅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也纷纷发表论文大谈自己的文化观,体现出了一种挖掘传统意识与民族文化心理的文学观。在这里我们可以指导,艺术的批判者们对于艺术的辩论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从而引发了这个文化寻根的趋势。从笔者的角度来说,寻根文学是艺术的一次新的探讨,其发展的过程中有了很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对于促进文学艺术的新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刘忠等认为:“‘寻根文学’之于新时期文学的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虽然它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属性与其寻根宗旨存在偏离,但置于现代性视野中看,它是有着自身特殊的精神谱系和文学史价值的”[1]。陈灵强、夏海微等认为:“文化全球化的语境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创作手法,也带来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冲撞”[2]。在上述研究的过程中,将这种新形式代入到今后的研究中,从而把东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进行有机的结合促进其发展的进程。但是,“寻根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那就是无法与别的文学类型建立一种确切的身份认同关系。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思潮,其意义在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时文学的转型和发展,同时,更有利于促进扎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文学分析和创作的促进作用尤其明,从而,影响了对于我国文化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但是从“寻根文学”自身的建构和文学外部的发展看,“寻根文学”在理论建构和基本属性上还存在不尽完善的地方,“寻根文学”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具有模糊性和无限的囊括性,在写作思路上呈现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和符号,用西方文艺理论进行分析和解构的状况,这种艺术化的自我掩饰从某种程度上使“寻根文学”深陷到自我发展的悖论当中。尤其是从其外部发展看,其创作实践远远落后于其文艺理论的研究,这种创作上的缺失和批评上的过热使其文学自我发展和艺术建构能力逐渐削弱,“寻根文学”走向自我迷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即是文学本身的文本属性被弱化。2“寻根文学”的界定“寻根文学”的概念起源于曾经在上个时代里以追寻文化发展的源头而出现的一种传统文化进步的推动力量,其在发展的过程中重铸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心理为目标的一种文学样式,从而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寻根派作家及优秀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很多知名的里程碑式的文学创作,其中典型的有:《爸爸爸》、《孩子王》等以前人作品为原型追溯其发展根源的创作,这些在创作的过程中蕴含了创造者的思考和对前人的总结与思考。在追寻文化根源的过程就是对前人的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与发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回首过去眺望未来。韩少功在其作品的写作过程之中充分在笔尖流露了对于根的认知,并把自己的感情在作品中充分的展现,是这种新兴文学的代表者之一,通过分析其主要代表作品,认为这些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的过程,就是一种独特的“寻根”过程。与此同时他也发表了自己对于“根”的见解:“对民族的重新认识、审美意识中潜在历史因素的苏醒,追求和把握人世无限感和永恒感的对象化表现[3]”。在寻根文学作品中,这种对“根”充满积极的态度去寻找与研究的观点从来没有间断过,这似乎不是出于简单的恋旧情结或地方观念,而更像是一种对民族的重新认识。这种认识大都集中在偏重传统文化精神的回归以及审美形态的选择上。李杭育在其作品中对于这种形式的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目前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在目前文学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枯根发展还是有很多可以研究的,而那些已经死去的则很难再发展。‘五四’以来我们不断地在清除着这些枯根,决不让它复活[4]”。阿城在《文学制约着人类》一文中说到:“中国文学尚没有立在一个广泛深厚的文化开掘之中,没有一个强大的、独特的文化制约、大约是不好达到文学先进水平这种自由的,同样,也是与世界文经不起对话的[5]”。我们在面对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的时候,首先应该以一个现代人的视角,结合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仔细思考到底我们应该如何的对待我们的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历史传统,以及怎样对我们几千年来流传开来的历史文化的精髓与民族传统进行合理的审视看待,在对于“寻根文学”思潮的探索中我们应该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其次,我认为“寻根文学”在发展过程中着重强调的是这些作家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这些作家们在进行“寻根”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思路,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通过不同的写作手法以及人物形象的描写,表达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期建立一个独特的艺术文化世界,他们着重研究一些有关于人类生存发展的课题,比如我们一直关心的人与自然之间,在已经发生的事情和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中,还有就是和当代人在学习进步过程中的信仰。总之,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一种全新的、更富有特色的现代化思维方式和一种非常独特的审美意识,因此就有了“寻根派就是现代派”这一观点的提出。尽管大多数的作家们,他们对待文学艺术有各种各样观点,虽然他们的观点并不统一,但我们还是应当以一种批判的眼光去面对传统的道德、价值观,与此同时,更要以一种现代的意识积极地去揭示这些传统的消极影响。郑万隆对于根的看法更有其独特之处,在他的文学的创作中,对于根的定义就是认为是创造者对于当下时代的反省,从而发掘出自己所拥有的文化根底,找到自己的本质。作家所追求的应该是“艺术地把握世界方式的变化”和“现代小说中的历史意识”,“力求从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身上,揭示我们整个民族在历史生活积淀的深层结构上的心理素质”,“从中找出推动历史前进和文化更新的内在力量[6]”。从以上这几位作家的寻根论点来看,虽然都各有侧重,有的侧重于寻找传统文化精神,有的偏重于审美形态的选择,但从中我们基本上可以找出以下两个大致相同的原因:一种是认为汉民族所特有的中原文化之所以变得僵化并开始衰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过度强调规范化以及重视伦理道德或者政治实用而导致的,因此,他们认为存在于偏远地方的民间或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中的中原文化规范之外的能体现一定民族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才更贴近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范畴,那才是当今文学要追求与弘扬的因素,才是当今文学所需要的“根”。第二种是把当今文学文化因素匮乏,不能体现传统的文化特色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穿插着社会学的观念的弊端归因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断层。因此在文学创作过程中更应着重强调重铸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把弘扬与构建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文学创作的出发点。这些关于文化寻根的主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这无疑是一个文学思维的积极突破。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传承,而就这些历史而言,是中国数千年来最大的遗产,而对于中国历史的追溯过程是中国人民对于自身价值的肯定和发展,而更好的塑造了中国独特的艺术的形象;从而也能进一步体现了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进一步向全世界展示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虽然寻根派的部分观点可能并不全面,而且同时也受到了文艺工作者的比较偏激的一些意见,但是他们的这些思想并不能代表“寻根文学”作品,事实上“寻根文学”作品中的大部分内容与这些观点是有一些矛盾的,所以我们应该通过对“寻根文学”兴起的原因的探究来挖掘是如何造成这种思想观点的,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寻根文学”的价值判断中的观点的判断上,从而着重体现出“寻根文学”本身对于当代文学创作与发展的积极意义与正面影响。3“寻根文学”兴起的成因在这种新形式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创作出了非常多的优秀作品,同时针对这些优秀作品还发表了大批优秀论文,发表自己的观点,由此在学术界引发了新一轮的文学热潮。在文学家对于根源的追溯中,体现对本质自身的尊重,对中国历史的敬畏。“寻根文学”的兴起不能够仅仅认为是受到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影响,也与当时的文学发展得现状有关。韦永恒等认为:“崛起并兴盛于八十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思潮,其成因主要有:文学对时代认识深化和文学独创性的必然;走向世界的创作情绪与外来影响的一拍即合;‘文化热’社会思潮的影响与促进[7]”。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寻根文学兴起的原因。3.1国内的寻根热潮“寻根文学”的兴起受到许多当时社会环境以及文坛发展现状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为国内学术界呈现出文化热不断高涨的局面,为“寻根文学”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文化环境。在20世纪80年代,党的工作重心已经逐渐完成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转变的过程,商品经济与经济改革的发展与深入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新的社会历史环境的作用下,我们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改革的进程上,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对我们的改革事业起着非常严重的阻碍作用。因此一场新的文化热潮逐渐兴起,这也验证了历史唯物主义中指出的社会文化的变异首先起于物质层面,然后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文化心理层面,同时在社会改革的道路上,新旧文化的交替与冲突也是必然的。另一方面,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当时国内外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中国文化开始面向世界,在此过程中也吸引了众多西方学者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对于面对工业社会与机械化的西方学者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在他们心中是一个迷一样的存在。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可以解决西方精神困扰,他们试图运用中国的传统文化重塑西方的道德秩序,于是,国外的一些学者开始积极倡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在此情况下,也引发了我们一大批专家学者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价值的重新思考,在这种传统文化讨论的热潮中,冯友兰、梁漱溟等一批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老学者,为了研究中国文化的精粹,在1984年创办了“中国文化书院”。此后,在全国范围内的文化寻根热潮初步形成。于是,这一阶段的大部分作家在进行文学创作时总是流露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向往与追求,并提出“文化寻根”的创作主张。因此不管是由于国内社会文化环境还是国际上对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研究热潮,都直接或间接的为“寻根文学”的兴起提供了机遇与动力。同样,“寻根文学”的兴起也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新时期文学拥有太多与社会以及政治相关的内容,缺乏必要的文化与艺术因素,如前期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为政治上的拨乱反正鸣锣开道,都带有很浓的政治批判意味,当文学服务于政治的时候,也难免是从社会与政治上获得价值的。然而,文学家们认为文学的意义并不是仅仅单纯为政治服务的,要求为文艺正名。文学艺术不应当被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文学艺术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追求。于是,在思想解放日益深入的条件下,文学的社会功能日益多样化,可以满足更多的需求,于是在1980年以后的文坛上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的审美趣味、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如1980年汪曾祺创作的《受戒》,文笔清新优美,描写的水乡风光亮丽如画,描绘的生活情趣和谐淳朴,所讲述的少男少女的爱情朦胧纯洁,充满了对人性的礼赞,就像一股吹向文坛春风,足以消融冰雪。又如,贾平凹的《商州初录》、刘少棠的《蒲柳人家》等作品相继出现。此后,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与阿城的《棋王》等一大部分作品更是名噪一时,都偏重体现了不同的审美情趣,蕴含着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追求与颂扬,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更多的体现着艺术层面文化因素,这也是我们新的时期文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体现出文学艺术的魅力与价值,而在80年代这一新的历史时期文学应当占据怎样的位置、发挥怎样的作用。所以“寻根文学”的自身的特点也可以说就是当代文学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我国作家在探究文学真正价值的过程。3.2外国文化的刺激在20世纪80年代,“文化寻根”主张提出后,以极快地速度得到了文学工作者的响应并成功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工作者通过围绕“文化寻根”为主题展开的创作使得“寻根文学”迅速兴起,这种迅速兴起的速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来自外国的文化的刺激。尤其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直接刺激到中国中青年作家的作品就是享誉世界的《百年孤独》,给当时我国的文学创作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其独特的写作手法为国家文化发展做出了推动与创新。张学军在其作品中提到“既迎合了他们艺术探索上新异的追求,也契合了他们以现代意识审视民族现实、发掘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激活了他们内心潜藏的对世界文学的参与意识,破除了他们对经济大国的文学迷信[8]”。邓楠等也认为“‘寻根文学’在借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审视,表现了深广的社会内容,其价值趋向趋于多元化,这与80年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密不可分[9]”。邓楠认为“寻根文学”作品中对于传统守旧的思想意识的否定,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传统文化意识中的正面观点。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种族都有其自身的“根”,有了这些“根”,才会生长出自己民族的独特文化。这里所说的“根”其实就是代表每个民族的特有的、积极向上的、有影响意义的历史文化。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美国范围内也兴起了文化寻根的热潮,这次“文化热”要求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体现出不同民族的特有的文化内涵。《哈佛美国民族问题百科全书》于1981年出版,这部作品主要在民族多元论与民族差异说上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与广泛的探讨,与此同时,这种热潮快速渗透到了文学界,那些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寻根作者与作品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同时拉美文学也因此受到了很多的好评。陈思和在《当代文学中的文化寻根意识》中提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关于印第安文化的阐扬,启发了一大批中国的年轻作家,“马尔克斯的获奖,毋庸讳言是对雄心勃勃的中国年轻作家的一种强刺激[10]”。所以,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这场声势浩大的“文化寻根”热潮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寻根文学”的迅速兴起,同时也是我国作家在寻求新的突破时受到异国文化刺激做出的一个必然选择。4“寻根文学”的特征从寻根文学作家的作品来看,他们并没有在古老的文化典籍和宫廷艺术中来寻找传统文化精神,寻根的任务就是重新发掘散落在偏远地区的边地,排除于规范之外的、不为人们所了解的、能体现传统地域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也正是因此,使得这些寻根作家们对自己从小生长的土地,以及这片土地上的美丽景色、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方面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也正因此,他们所创作的文学作品都带有非常强烈的地域文化色彩。尽管这些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文化都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封闭性,但他们却仍然保持着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关联,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寻根作家们更加注重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从而体现地域文化的包容性。尽管有的时候,一定程度的封闭性有利于维持这种独具鲜明特色的民族地域文化。其实他们更加看重的是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形态的碰撞中,开拓新的文化发展之路。4.1韩少功作品解读在韩少功的创作中发掘他的创作手法往往是选择出独特的视角从而对根源追溯选择了不一样的方向,其作品往往使用的是悲惨的结局,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往往是从悲惨中体悟一种生活的美感。《爸爸爸》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主要描述的是一个叫做鸡头寨的村子里人们日常的生活劳动,由于天时不利,气候异常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收成不好,而居住在这里的人都觉得这些是因为鬼神在作怪,而鬼神则是在鸡头峰上吗,所以他们要毁掉这个山峰,从而导致了与另一个山寨的争执。作者在这部文学作品中主要想体现的是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那是一种被现代文明所遗弃的文化形态,作品中体现着的是湘西土地上独特的楚文化气息。而且借鉴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写作手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劣质的民族文化,《爸爸爸》中用大幅篇章描绘了传统社会的所有阴暗面:贫困、愚昧、迷信、懒惰、冷漠、残忍。西方很多专业人士都认为,西方的现代社会正遭受着严重文化危机的冲击。他们指出,要认真对待文化,要把“文化”视为一种现实,在这一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对自己的本土文化进行批评、反思。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破坏当前文化所保持的稳定性和权威性。敢于质疑,强调把文化价值重组从而创造出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等。从韩少功的文学作品中就能体会到这种“认真对待文化”的态度。他的《爸爸爸》这部作品,带有一种强烈的批判意识,在历史感与时代感互相碰撞中,对湘西这块古老的土地,运用其特有的写作手法。体现了对民族文化中落后的思想观念的讽刺,和对于人性的渴望、以及对民主自强意识的大力呼唤,振聋发聩。4.2王安忆作品解读在对王安忆的作品进行解析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作品在这类新文学中有着独到之处。这部作品通过描绘的是淮北平原一个普通村庄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劳作,这里人们的生活单调无味,生活节奏缓慢,趋近于生活劳动模式,从一个侧面也体现了人们在传统的文化心理制约下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和精神状态。通过描写人们所熟悉的乡村生活情景,它以其特有的写作手法,着重于细节的处理,体现了非常抽象的意蕴,描绘了具有历史内容的痛苦,从一个村庄的独特视角透视出整个社会的沉重,从一个家庭的不幸体会到整个民族的悲怆。《小鲍庄》不仅在内容上既揭示了鲍庄人的生存的困难,劳作的艰辛,但与此同时也体现出了人性的一个闪光点——仁义。整部作品通过描写小鲍庄人们的日常生活,既表现了农民淳朴的本性,更从侧面折射着仁义的光辉。小鲍庄在历史的动荡中体现了民众朴实的一面和村里人互相之间的帮助,在该创作中,作者通过笔尖流露的感情体现了对中华民族那种不畏苦难的精神肯定。小鲍庄又是一个善良的象征,是一个温暖的地方,这里没有邪恶,没有奸诈,没有贪婪,这里的村民淳朴善良,充满仁义,富有同情心。仁义可以说是小鲍庄人最重要的精神品质,是这个村庄的灵魂。那么我们能认为,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对中国人的一个小的缩影,而对中国人自身素质的进步,体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精神文明的进步性。但是,由于时空方面的制约,小鲍庄中的“仁义”品质,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这种原始的仁义道德,它带有极大的保守性。从《小鲍庄》中我们能发现的是作为一个新形式创作,该文学超越了传统的叙述文学,将中国文化作品从原先重点的描绘社会现状和抨击政治发展,转变为了对人自身的描写。整部作品首尾都提到了洪水,创作方法上的实现了新的突破,更加着重对于意象的描写,从而突出了主题。在本文的写作中不同于传统的农村描绘,将农村思想描绘在笔间,而是从小的话题中延伸到对世界的角度上对命运的不屈服,对生活美好的追求与奋斗。这于“寻根文学”的发展具有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4.3阿城作品解读阿城创作的中篇小说《棋王》一直也被看作是“寻根文学”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文学作品。这是一部描写“知青”上山下乡生活的作品,这篇小说以主人公“王一生”的生活经历为行文线索,讲述了他和他的伙伴们在非常环境里的人生经历,表现了当时对理想精神的积极寻找。《棋王》讲述了热爱下期的青年,在文革当中对自己喜欢的下棋的追求。他无视当时动荡的政治环境,全身心的投入到下棋中去。虽然他出身贫寒,但热衷于下棋,甚至可以说已经达到一种痴迷的状态,正因如此,他的棋艺出神入化,他可以一人同时与九名高手进行对弈,最终赢得了比赛,这也可以说是他人生价值的实现。在那个物质匮乏的环境里,却对于温饱的渴望更加强烈。王一生虽然热衷下棋,但他也以为“吃”才是根本。小说从“吃”和下棋两个角度刻画了王一生独特的精神形象。王一生有其独特的人格操守--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在下棋的过程中证明了人生的价值。王一生独自一人与九人对弈时依然安然自若,关键时刻他的顽强、执着便表现出来了。作者通过对这对弈的九局进行的描写,在侧面体现了王一生的坚韧、专注的人物性格,整部作品散发着浓厚的个人魅力,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涵。最终在九战皆胜之后,他抬头喊道:“妈,儿今天明白事了。人活要有点东西,才叫活着。”这句话也是对他生命里潜在的对成功的渴望、这种渴望在与九人下棋博弈中得以升华和发展。阿城的作品淡化了政治矛盾和社会冲突,体现了一种淡泊宁静的道家思想,“知青生活”并不是小说中要着重体现的内容,而他要真正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关于“人”的积极内涵。这种内涵可以影响到我们的为人处事。在恶劣环境中,更加强调“人”的主动性乃至人的精神世界的能动作用。这也正是这篇小说所要建构的一种独特文化立场。
5“寻根文学”的比较研究“寻根文学”在上一个世纪的中国文化素养的发展中而言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在研究发展的过程中,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家,同时也创作了非常多的经典之作,为新式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就中国今天关于寻根文化的成果研发遍及方方面面,同时也日趋成熟。就仅仅以可以找到的中文文献参考就足有上百篇,在这里面不仅有著作还有很多学者的论文,从而对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总结归纳,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下面我们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下“寻根文学”的比较研究。(一)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比较吴家荣等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寻根文学”进行了比较,他认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与中国“寻根文学”作家创作时的心境都是极其复杂且充满矛盾的,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都是既有批判又有认同;中国的“寻根文学”与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上都是牢牢的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寻根文学”与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表现手法上也有着相似之处,那就是“二者都有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开放意识以及与本土文学传统融会贯通的本领[11]”。不一样的是根据我国的文学发展过程中,往往是以乐观积极向上为主题的,而在拉美等你的文学作品往往是展现悲伤和认命思想的,所以说对于中国的根文化进行研究的过程,往往拥有着东方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传承。(二)与早期乡土文学的比较严海燕在其调研中对文学研究的对比和意义的角度出发,对近年来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分类汇总,而在这个分类汇总的过程中对于各个文学作品有了清楚的划分。他认为在最早的作品中,根据年代背景的不同,所以说创造者自身的创作心态也是有所差异的,进而分析出时代作品的特征。比如说在1985年的作品因为改革开放之后,政治改革导致国内大环境的改变,创作者们有了不一样的视角,在作品中留露出来的是一种积极、乐观、充满希望的感觉;而在进行文学创作之前,这些作者都有自身的文化底蕴,而且经过了中国最动荡的变革时期,其经历和文化底蕴的相应形成从而造就了在作品上的独具一格,具有时代的特征,有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心态稳定,这些都是影响他们体会自然,进行创作的因素。对于题材的准确驾驭,补偿了作为生命个体的“悬空感”,同时创造出更加优秀的文学精品。如果说“乡土文学”主要是作家以感伤和同情去“回忆”去“写实”,从而寄托感情的“真”,那么“寻根文学”则更突出了“善”和“美”,即对文化功利性和文学艺术性的自觉追求。[13]结论兴起于20世纪八十年代的“寻根文学”思潮,对文学的转型和发展在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文学分析和创作,对我国文化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早期的文学流派相比,“寻根文学”更加注重寻求文学本体的发掘与回归,在吸收西方现代派创作手法的同时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形式,大部分作品能够客观地阐扬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寻根派”作家在自我追求文化意识的同时将文学作品呈现出底蕴深厚的特点,使新时期文学艺术的手法与形式更加的丰富,提高了新时期文学艺术的高度,并对推进整个中国文学界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不仅如此,“寻根文学”的出现对当前的文学创作也具有指导作用。金仕霞等认为:“80年代中期出现的‘寻根文学’创作潮流力图重构中国的传统文化,从一开始他们就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倾心,试图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获得当代文学发展的生机,获得与世界文学平等对话的权利[14]”。但是从寻根文学自身的建构和文学外部的发展看,寻根文学在理论建构和基本属性上还存在不尽完善的地方,寻根文学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具有模糊性和无限的囊括性,在写作思路上呈现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和符号,用西方文艺理论进行分析和解构的状况,这种艺术化的自我掩饰从某种程度上使寻根文学深陷到自我发展的悖论当中。特别是从寻根文学的外部发展看,寻根文学的创作实践远远落后于寻根文艺理论的批评,这种创作上的缺失和批评上的骤热使寻根文学在发展中逐渐削弱了文学自我发展和艺术建构能力,文学本身的文本属性弱化,这也是寻根文学走向自我迷失的重要原因。虽然,这场声势浩大的“文化寻根”热潮持续的时间并不是不长,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文学界发展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推代理合同(2篇)
- 国际会计(第六章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教材课程
- 通信基站维护员劳动合同
- 水利水电炮工施工合同
- 宠物训练师聘用合同
- 展览馆车位租赁合同范本
- 生态园地暖系统安装合同范本
- 网络安全防护与安全策略协议
- 工业园区网络设施升级合同
- 幼儿园游戏指导师招聘协议
- 2022年新疆青少年出版社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动物生理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 高分子材料完整版课件
- 住宅工程公共区域精装修施工组织设计(217页)
- 冷却塔技术要求及质量标准介绍
- 光伏电站设备监造与性能验收
- 10kV架空线路施工方案
- 2018江苏苏州中考英语真题解析
- 10KV户外封闭型喷射式熔断器技术规范书
- 奇瑞汽车4S店各类表格模板
- 特域冷水机参数列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