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文献综述_第1页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文献综述_第2页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文献综述_第3页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文献综述_第4页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文献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文献综述篇一:家庭因素对儿童发展影响文献综述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学前教育本科闫坤20111217039摘要:家庭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家庭环境包括主观家庭环境和客观家庭环境,二者相互影响,并作为一个统一体共同作用于子女发展。本人通过文献法,全面论述家庭诸要因素如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父母职业、文化程度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与态度、父母期望、家庭人际关系等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关键词:儿童发展客观家庭环境主观家庭环境研究综述一、客观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一)、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影响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此形成的联系模式,包括横向的组合(同代人之间的联系式),和纵向的组合(代际之间的联系模式),可以1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从家庭成员的构成和数量来看,可以把家庭分为核心家庭和主干庭。核心家庭是指父母和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是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杨善潭等人对两代和三代人家庭的儿童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两类家庭幼儿在独立性、自制力、敢为性、自尊心、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按照家庭结构的完整情况,可以把家庭分为完整型和残缺型家庭。完整家庭是由父母和子女等构成。而残缺家庭则是指由于死亡、离异、遗弃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父母一方或双方不在家的家庭。许多研究表明,离异家庭的儿童在智力、同伴关系、亲子关系、情绪障碍、自我控制和问题行为等方面与完整家庭的儿童相比,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家庭结构与儿童的行为发育密切相关,桑标,席居哲的论文《家庭生态系统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影响机制的研究》中研究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组不完整家庭的比率显著比健康组高。(二)、家庭经济状况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许多研究认为,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会影响儿童的成长。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儿童缺少认知刺激和相关的经历,Bradley发现,缺少认知刺激和相关的经历,间接影响了家庭经济状况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和健康状况有关,Goodman发现,家庭经济状况和抑郁、肥胖症和自我评估的总的身体状况有关。[贫穷的青少年更可能显示出发育迟2缓。Velenzuela认为,长期营养不良能耗尽父母和儿童的能量资源,使儿童更加没有生气,因而很少得到父母的注意,父母对儿童的反应更加不敏感,缺少对儿童的支持,这不仅威胁到儿童的成长,而且容易形成不安全型依恋,消极情感和控制动机不强。(三)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对儿童的影响一个人的职业是现代社会衡量其社会地位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父母的职业往往代表着这个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生活的质量,而这些又影响着他们的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程度,进而会响到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以及期待,从而影响子女的发展。父职业与他们受教育的程度、经济收入、居住条件及对儿童的经济投入密切相关。父母职业可能通过以上因素共同影响青少年的心理。日本学者村山良子通过研究得出下列结论:(1)父母从事专门性职业,子女个性一般表现为反省性、外向性、友人多、不合群、协同性、钻研性、顺从性、意志力、虚荣心、责任感;父母无职业者,子女个性一般表现为神经质、不健康、内向性、友人少、好读书、协同性、亲切、决断力;父母从事事务性职业,子女个性一般表现为外向性、人际关系良好、合群、做事慢、空想、自私、顺从性;父母经商者,子女个性一般表现为神经质、不健康、反3省性、内向性、友人多、喜欢群集、虚荣心、空想、自私、见异思迁、依赖、意志薄弱;父母从事技术性职业,子女个性一般表现为轻微神经质、外向性、人际关系不良、不合群、无协同性、不亲切、嫉妒、依赖无责任感;父母从事半技术性职业,子女个性往往表现为人际关系恶劣,嫉妒、不亲切、无责任感。二、主观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关于家庭因素对子女的影响中,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是最早,也是最多的。研究者大多关注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对子女的影响。P.M.Symonds曾根据许多研究成果认为双亲教育子女的态度,可用两个独立的轴形成的平面图来表示:一是拒绝———接受(不是给孩子以爱,就是拒绝孩子的爱),二是支配———服从(不是支配孩子,就是服从孩子)。其中可表示4种双亲的教育态度,即保护的、严格的、溺爱的与放任的。美国学者鲍德温(A.L.Baldwin)采用家庭拜访和观察家庭互动的基本频率的方法,重点研究了父母的宽容民主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他发现,采取宽容民主教养方式的父母,一般受教育程度较高,儿童在这样的家庭中易形成爱憎分明的社会行为,如亲社会的攻击行为和领导行为、儿童的求知欲高、好奇心强并极具创造性。同时研究还发现,限制而不宽容家庭中的儿童表现出了与此完全相反的特点。美国著名的女心理学家鲍姆林特也采用观察研究的方法,重点研究了处于不同家庭环境中的限制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她认为,父母对儿童的限制应分为“严格合理的限制”和“惩罚性的限制”两种,由此提出了影响较大的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即权威型、宽容型和专制型。权威型家庭中的儿童具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倾向;宽容型家庭中的儿童缺乏独立性;专制型家庭中的儿童缺乏社会责任感。此后,许多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许多研究,也都肯定了权威型教养方式对子女发展的积极影响。(二)父母期望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期望是指主观上希望某一特定事件发生的一种心理倾向。德裔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bertRosental)通过实验提出了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它指一个人的信念、偏见和期望可能对其接触的对象产生影响。如果是个人对自己今后的行为的期望,则是“自我实现的预言”。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亦会产生类似的效果,Borge报道,儿童行为的发展与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和对儿童的期望值密切相关,父母受过高等教育和对孩子有着较高的期望值是儿童行为问题的保护因素。但是如果父母的期望与子女对自身的期望不符,也会导致子女的心理不健康状态。5(三)家庭人际关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家庭人际关系是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或联系,是以婚姻或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关系,它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有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婆媳关系、妯娌关系、祖孙关系姑嫂关系、叔侄关系等。对于青少年而言,对他们心理影响最大的是与自己联系紧密的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吴念阳研究发现,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相关;不同类型的不良好亲子关系与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拒绝型亲子关系与敌对、抑郁存在高相关,支配态度的亲子关系与强迫症的产生呈高相关,保护态度的亲子关系与焦虑症的产生呈高相关,盲从态度的亲子关系与人际关系不良呈高相关,矛盾态度的亲子关系与神经症的产生呈高相关。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家庭环境不同因素对子女心理、人格以及学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但以往的研究侧重家庭环境的某个或某些因素的研究,其实,家庭的主、客观环境因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他们作为一个统一体共同作用于子女发展,而不是某一因素单方面的力量。比如,父母的文化素质会影响父母的职业的类型,进而影响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对子女的期望、教养方式以及亲子之间的沟通,从而影响整个家庭的氛围;父母的社6会地位会影响其对子女的期望,而对子女的篇二: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文献综述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文献综述摘要: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负责孩子的心理发育。本文针对家庭不正当的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问题进行研究,对家庭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有关家庭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内在因素,并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关键词: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影响家长是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决定者,学生除家长由遗传给以先天性的心理素质外,家庭教育、家庭环境对塑造学生心理品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做父母的责任,没有认识到科学的家庭教育对孩子学业成功的重要性。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学习的好坏是学校教育的结果,所以千方百计地为孩子找好的学校,甚至不惜花费重金让孩子上重点学校。因此,我呼吁家长们不要以为教育孩子可以无师自通,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有很多调查结果表示,家庭教育还存在多种的问题,首先,家庭教育观念不合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在对待子7女的学业期望上,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管好孩子的学习,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职责,至于其他的则是其次。这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利益。其次,家庭教育方法也不当,有很多家长认为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打一顿、全家人不理他、罚站、增加作业量、不给零花钱”等。还有,许多孩子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的父母经常打架拌嘴,闹离婚,给孩子心灵造成创伤;有的父母热衷于搓麻将、炒股;有的经常双双对对出入酒吧,歌舞厅。同时,父母在家庭教育的角色也不称职,在家庭教育中孩子目前主要还是依托孩子的母亲。作为孩子的母亲,她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更大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品质,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但是应该清楚的是,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父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养、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父母的情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种瓜得瓜,和豆得豆”,孩子的许多心理品质的特征是在家庭中形成起来的,可见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让孩子获得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就家庭教育而言,家长首先必须要有健康的心态和正确性的教育方法,注意自身素8质的培养和提高,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家庭。家长要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律已正已的良好行为来影响孩子。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把自己看成是教育者,要善于自觉地利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和影响子女,做孩子的榜样,要求子女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家长要做子女的知心朋友,与子女进行平等的交流。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成为子女的良师益友、知心朋友,与他们平等相处,心心相印,经常同子女进行自然的交谈,耐心倾听子女的诉说,让子女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宣泄心中的烦闷,心理保持健康。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发扬民主作风。只有把自己的子女看成是一个与自己平等的、需要交流、需要得到别人理解和尊重的知心朋友,才能取得子女的信赖,子女才会在平等的基础上与父母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使他们保持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同时,家长要要正确评价孩子,不要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期望过高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家长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和弥补孩子的不足,不要随意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做比较,有榜样当然好,但若是经常这样比较,容易使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要适当地对孩子进行一些挫折教育,由于现在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受到溺爱多、保护多,忽视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情操教育,使得孩子心理过于脆弱,承受能力差,一旦遇到挫折和打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家长要让孩子多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健康的心9理品质。社会是个大课堂,家长应让子女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最后,要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报告书”、“家教互动”网络,加强家校联系,提高认识,增强主动参与的意识,取得教育的一致性,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育人质量。实践证明,很多孩子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是杰出的家庭教育。教子成材是父母的职责和义务,要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培育和教育,要想使家庭教育成为滋润孩子心田的潺潺不竭之泉,家长们需要了解教育的奥秘,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每时每刻把握教育的时机,挖掘教育的潜力。重视家庭教育,让每一位家长为教养子孙而修行,这是每一个国民必须承担的使命。参考文献:家庭教育的作用与意义J].2010-04-08陈家骥.学校健康教育一一原理与操作[J].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闵乐夫.家长学校可持续发展研究[R].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郭霖.解读罪与错一一当代家庭教育与犯罪心理调查[R].社会出版社.2000雷园花.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及对策的研究10[R].2010贾晓波.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素质[J].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篇三:家庭教育与儿童的社会化的研究文献综述家庭教育与儿童的社会化的研究文献综述家庭教育是实现儿童社会化基本内容的有效途径。有效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儿童得社会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儿童的亲近社会行为和正确的角色意识、帮助儿童建立起和谐的友伴群体。家庭是儿童出生的摇篮,是其人生发展的垫脚石,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儿童社会化是儿童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等能力和最初行为的方式,逐步了解社会、掌握生存能力的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一步。儿童的社会化是在现实生活环境中逐步完成的长期的过程。家庭对儿童的抚养方式是对儿童的社会化最有影响力的因素之一,对儿童的早期社会化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概述国内学者对儿童社会化的相关研究,文章从家庭结构、父母的文化素养、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模式、家庭教育目标、家庭气氛几方面进行对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进行综述。通过对国内外学者探讨该领域的发展变化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揭示了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重要性,表明研究思路逐渐出现生态化和立体化的趋势,说明了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表现出综合化、现代化和实用化的一些特11点。社会化是儿童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家庭教育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因素,社会化的重要中介变量,它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随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国内外学者都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一、儿童社会化概念的综述涂尔干认为:社会化过程就是在社会成员中形成“足够的同质性”,在儿童的内心初步确?立为集体生活所必须的“相似性”,即形成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共同价值观和信念。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心理系安娜?萨恩森博士认为,“社会化就是指儿童学会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爱别人、怎样接受别人的爱”。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皮亚杰认为:“社会化就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青少年对社会化所做出的贡献正如他从社会化所得到的同样多,从那时便产生了‘运算'和‘协同运算'的相互依赖和共同性。”发展心理学家缪森(P.H.Mussen,1990)指出,社会化是儿童学习他们的文化或社会中的标准、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的过程,包括社会性情绪、对父母亲人的依恋、气质、道德感和道德标准、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亲善行为、对自我和攻击性的控制、同伴关系等。12综上所述几位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儿童社会化进行了自己观点的阐述,涂尔干说的“必须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是对社会以及价值观的共同认识,而其他两位分别从对社会的贡献和适应和社会方面来阐述,他们各自阐述了儿童社会化的一个方面。二、国外相关研究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PMSymonds)。他采用多种形式研究父母的行为,认为有两个维度可以说明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特征,即接受—拒绝(不是给孩子以爱,就是拒绝孩子的爱)和支配—服从(不是去支配孩子,就是服从孩子的要求)。之后,日本心理学家诧摩武俊和美国以鲍德温(ALBaldwin)为代表的费尔斯(Fiels)研究机构也都进行了父母教养态度与儿童个性关系的研究,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本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的女心理学家鲍姆琳德(Baumrind)采用在特定设计的情景下观察父母与儿童在一起活动方式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家庭环境中的限制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此后,霍夫曼(Hogman)等人还专门研究了惩罚这一普遍性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他把惩罚分为强制和“爱的收回”两种。强制是指父母对儿童的体罚、冷漠地拒绝、剥??马和民,高旭平•教育社会学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13社,1998.王振宇,等•儿童社会化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夺以及威胁等。这种方式会阻碍儿童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化,同时也会降低儿童良知的发展。总之,西方心理学家由于采用实证的观察研究,因而其结果具有可信性及有效性。但他们的实验长期以来只是局限于研究家庭中亲子关系间的单向的影响,即父母对子女的影响。自70年代以后,儿童才被看成社会生活的积极参加者而不是被动的个体。并且,他们也很少从社会环境出发来探讨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社会因素。三、国内的相关相关研究我国心理学家在西方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中国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实证和相关研究,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最为突出:(一)家庭结构方面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中,家庭按其人口和序列,组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我国学者在家庭教育结构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方面把家庭结构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主干家庭这种家庭由三代人组成的家庭,其规模相对比较大一些,在主干家庭中老人对儿童的社会化起着重要作用。老人既可以协助子女在生活上照顾第三代,又可以协助子女教育第三14代,当父母对孩子教育有缺点时,老人可以及时发现和指出。但是我国学者吴凤岗的研究结果表?明,两代人家庭的幼儿个性发展水平高于三代人家庭的幼儿。所以主干家庭对儿童的社会化影响是否积极,关键在于第一、二代人能否和睦相处,在对孩子教育方法上能否一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主干家庭中儿童受到的教育,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是十分关键的。2、 核心家庭核心家庭主要是指父母双全、有一个或两个小孩的家庭,这是现代最典型的家庭结构形式。这种家庭人口少,家庭关系简单,而且感情亲近,在教育子女上思想上容易一致,矛盾较少。父母往往以孩子作为家庭的中心,对孩子关怀备至,重视对孩子各方而的教育,而父母本身的价值观、文化修养和性格气质等条件,又对孩子发生着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具有使儿童身心得到很好发展的有利条件,在这种家庭中父母起到的主要是引?导作用。3、 单亲家庭单亲家庭是指子女只与父母中的一方生活在一起的家庭。这种家庭在近几年有增多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父母一方因故去世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子女家庭离婚或分居的现象增多。不断上升的离婚率和因之而形成的单亲家庭给15青春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方面比较多,学者们主要从经济上、父母以及子女的精神状态上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研究所展开的《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全国性研究,其研究成果已经表明:与完整家庭子女相比,离异家庭子女与同伴关系、父母关系较差,自我评价过高,自我控制力较低,在情绪、品德、性格学习等方面表现出问?题的人数比例较高。4、 留守儿童家庭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达到2200多万,很多农村家庭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料,由于代养人中大部分文化程度都偏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对孩子的照顾往往局限在生活上,而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昊凤岗《中国家庭教育: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朱智贤(主编)《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年版。?严孝芝•浅谈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张肖敏,赵山明,贺占元(试论单亲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1)(?马春伟,曹红娟(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及教育策16略[J](教育教学研究,2011(3)(不知如何去理解孩子,代养人和孩子之间缺少必要的情感沟通和行为指导,使得孩子很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孤独、敌意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容易出现偏差行为。父母文化素养以及家庭经济状况方面有些研究也发现,社会阶层不同,其家庭教养方式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其中社会阶层学者们主要从父母的文化素养和家庭的经济状况方面来研究。1、 家庭经济状况方面麦克洛德的研究指出由较低家庭收入、不稳定的职业、许多债务、失业等造成的家庭经济压力会导致成人对整体生活状况的不满意,低收入成人更为急躁易怒,各种消极事件对他们的伤害也更大,从而使他们无法积极参与儿童的生活,提供足够的情感和支持,而这些就很容易导致儿童的反社会行为问题。之后,康格和同事的研究也发现家庭经济困难,未参与型教养方式与不良儿童发展之间具有明显的联系,从而有力支持了经济压力假设。2、 父母的文化素养方面张溯、陶沙、关颖、鲍德温等人经研究发现,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其教育方式之间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文化程度高者在教育子女时,多数人以较为科学的态度对待子女,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的比例较高。而文化水平较低的父母,多采17用专制、放任的教育方式。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由于受过良好和正规的学校教育,往往具有较强的教育意识,在教育儿童时,除重视道德品质和行为修养外,还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思想。其次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也高,不仅要求他们长大有个工作,养活自己,而且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自己,充实自己。儿童在父母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生活、学习,陶冶着自己的理想情趣。(三)家庭环境方面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心理环境等。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儿童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习惯。但是相当一部分家庭还没有把家庭文化和人际心理环境,尤其是家长自身文化和道德素质的提高给予应有的重视。大量事实表明,家庭文化环境对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思想感情的陶冶有很大的影响。(四)家庭教育模式方面心理学家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多,都肯定和强调了儿童个性发展及特征与父母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关系很大。中国家庭教育一直将成才教育作为终极目标,中国父母处处在为孩子着想,处处为孩子打算。美国的家庭教育一直将成人教育作为教育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当孩子还在幼年的时候,父母们就给孩子布置一些任务,并要求他们独立完成。这将注定会出现不同的教育结果。18家庭教育融于父母对孩子的一切教育活动中,是引渡儿童进入社会的桥梁。家庭不仅为儿童提供了日常的社会生活环境,而且也为儿童提供了实现社会化的基本条件。“在家庭范围内,父母抚育子女的内容和目的就是唤醒、发展和激发孩子的全部力量和全部素质”“有意识地实现儿童不断的发展”。这是儿童社会化的关键因素,是抚育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十分重要。我们应该采取科学态度,采用被大家普遍接受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文章从中国文化的宏观背景出发,加强对家庭教育及其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本土化研究。研究者要深入到儿童生活的真实环境中,从家庭教育的不同方面进行研究获有效的研究成果,丰富和促进该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总之,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是多方面。传统研究中,研究者只分析来自父母对子女的影响,现代系统论观点则倾向于将家庭看作一个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父母子女之间互相影响.亲子之间相互作用,子女也影响父母的婚姻关系及父母的教养方式。而家庭又处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体系(如邻居、社区和社会)之中,这个社会体系同样会影响家庭成员的相互作用和儿童在家庭中的社会化,在儿童社会化中,庭结构不健全,儿童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教育;家庭环境不利于儿童的发展,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家庭不和睦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重要影响因素。19参考文献: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李向前•中国家教批判[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5.李坚敏.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李坚敏.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4)孙瑜.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夏利民.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研究概述[J].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5).陈英•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1999,(4).孙瑜.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郑忠梅《城市青年家庭新的生活方式与儿童的社会化》:,《社会学》,1998年第4期。林菁:《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2期。张丽华•试论同辈群体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J].锦州师20范学院学报,1998(4).王勇•浅论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化[J].学前教育研究,2005,(12)王振宇等•儿童社会化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1.聂建华等.家庭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功能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3).周宗奎.论儿童社会化研究的发展及其趋势[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5).篇四: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开题报告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篇五:关于家庭因素对儿童智力发展影响的文献综述关于家庭因素对儿童智力发展影响的文献综述[引言]近几年来儿童的家庭教育一直是社会上与学术界的热点话题,最近热播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又使此话题成为一个社会热点。儿童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国家、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作用,而儿童的智力发展又是儿童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因素很21多,其中家庭教育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本文围绕哪些家庭因素对儿童智力发展造成了影响,如何使儿童智力更好发展,对2000年左右至今几篇相关文章进行综述。[正文]一(儿童智力发展关于儿童智力发展,有许多解释。早在19世纪初期,皮亚杰就根据自己的研究观察就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将儿童认知发展历程分为四个主要时期。即:感觉运动期(出生,2岁)、前运算期(2,7岁)、具体运算期(7,12岁)、形式运算期(12岁以上)认为每一阶段各具其发展特征,四阶段虽呈阶梯性关系,但整个发展是连续而渐进的。现有的研究成果支持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进一步证实了儿童认知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的观点。二.相关的调查研究及调查结论1.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以2830名6.5-12.5岁城市学生及其家长为对象,研究了关于家长职业类型及文化程度与儿童智力发展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家长职业类型及文化程度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影响;(2)家长职业类型和文化程度与儿童智力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没有交互作用的特点;(3)7-12岁儿童的智力发展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9岁前后是图形推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期;222.新疆师范大学于1989一1999年对乌鲁木齐所属四个区六所小学所辖学区适龄入学儿童采用“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进行智力测查,并利用微机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家庭环境对儿童智力发展影响的相关结论。一、男女儿童学龄初期的智力发展无明显差异,与国内类似报道一致二(独生子女智商高于非独生子女三(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不同四(父母从事脑力劳动的儿童测得智商高于其它各组五(家庭居住地区环境也是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结论]通过相当多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对儿童智力发展影响的家庭因素可概括为1.家庭主要成员的知识结构,即家长的文化水准,直接影响儿童智力水平。父母的教育类型有各种表现形式,大致分民主型和强制型。民主型的父母其文化水平和修养较高,可形成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有利于儿童智力发展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的自然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结构、物质生活条件等。良好的物质环境与和谐的23家庭氛围有利于儿童智力发展。家长职业类型及文化程度。智力发展较优秀的儿童,其家长倾向于从事脑力劳动,而智力发展较差的儿童,其家长倾向于从事体力劳动同时,文化程度的不同还意味着家长在文化素养、价值观、个人修养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这样就会影响其家庭教育行为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则其子女的智力水平也越高。家庭智力刺激水平,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智力愈高,其他低智力家庭成员愈少,则家庭智力刺激平均水平就愈高家长的教育方式?父母对儿童的关心程度对儿童智力的发展成正比?父母的教育态度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系成正相关那么如何使儿童智力更好发展呢,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要有“为国为民教子”的责任感。子女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对孩子的教育不是个人的私事,是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应有的责任。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要努力提高文化修养。家庭成员文化修养水平高,就有关心教育子女和求知的浓厚兴趣,就会认真地了解关心孩子,研究他们的心理活动,观察子女的发展情况,寻24求科学的教育方法、内容,促使孩子发展更好。家庭成员要共同努力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应看成是一所家庭教育的学校,必须建立和睦幸福的家庭气氛,有积极进取的学习风气,在居住安排上,不管条件如何,都要尽量做到干净、整齐、空气清新,美观和幽雅。家庭成员应加强对儿童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父母要经常要教育子女从小有理想、有抱负,这样才会产生较高的动机效能。改善家长的教育方式,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家长应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自觉性[参考文献]韦晓,窦刚,宋志一,张锋.家长职业类型及文化程度与儿童智力发展相互关系的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10蔡太生,戴晓阳.儿童智力发展的年龄特点[M].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9,26:4闵慧男,董荣.家长的教育方式与儿童智力的发展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李言林等,湘南地区学龄前儿童智能发育调查。湖南医学,1998张里华艾绍宣赵静山家庭环境对儿童智力发展影响的初步探讨25张瑶刘国权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家庭因素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阂慧男董荣家长的教育方式与儿童智力的发展篇六:家庭教育与儿童的社会化的研究文献综述2家庭教育对儿童的社会化的作用研究文献综述家庭教育是实现儿童社会化基本内容的有效途径。有效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儿童得社会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儿童的亲近社会行为和正确的角色意识、帮助儿童建立起和谐的友伴群体。家庭是儿童出生的摇篮,是其人生发展的垫脚石,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场所。儿童社会化是儿童获得语言、思维、情感等能力和最初行为的方式,逐步了解社会、掌握生存能力的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一步。儿童的社会化是在现实生活环境中逐步完成的长期的过程。家庭对儿童的抚养方式是对儿童的社会化最有影响力的因素之一,对儿童的早期社会化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概述国内学者对儿童社会化的相关研究,文章从家庭结构、父母的文化素养、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模式、家庭教育目标、家庭气氛几方面进行对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进行综述。通过对国内外学者探讨该领域的发展变化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揭示了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重要性,表明研究思路逐渐出现生态化和立体化的趋势,说明了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表现出综合化、现代化和实用化的一些特点。26社会化是儿童人格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家庭教育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因素,社会化的重要中介变量,它对人格具有塑造功能。随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关于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国内外学者都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一、儿童社会化概念的综述涂尔干认为:社会化过程就是在社会成员中形成“足够的同质性”,在儿童的内心初步确立为集体生活所必须的“相似性”,即形成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共同价值观和信念?。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心理系安娜?萨恩森博士认为,“社会化就是指儿童学会怎样生活、怎样工作、怎样爱别人、怎样接受别人的爱”?。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皮亚杰认为:社会化就是一个结构化的过程,青少年对社会化所做出的贡献正如他从社会化所得到的同样多,从那时便产生了“运算”和“协同运算”的相互依赖和共同性。发展心理学家缪森(P.H.Mussen,1990)指出,社会化是儿童学习他们的文化或社会中的标准、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的过程,包括社会性情绪、对父母亲人的依恋、气质、道德感和道德标准、自我意识、性别角色、亲善行为、对自我和攻击性的控制、同伴关系等。综上所述几位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儿童社会化进行了自己观点的阐述,涂尔干说的“必须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信念”是对社会以及价值观的共同认识,而其他两位分别从对27社会的贡献和适应和社会方面来阐述,他们各自阐述了儿童社会化的一个方面。二、国外相关研究最早研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PMSymonds)。他采用多种形式研究父母的行为,认为有两个维度可以说明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特征,即接受—拒绝(不是给孩子以爱,就是拒绝孩子的爱)和支配—服从(不是去支配孩子,就是服从孩子的要求)。之后,日本心理学家诧摩武俊和美国以鲍德温(ALBaldwin)为代表的费尔斯(Fiels)研究机构也都进行了父母教养态度与儿童个性关系的研究,得??马和民,高旭平•教育社会学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王振宇,等•儿童社会化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出了较为一致的结论。本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的女心理学家鲍姆琳德(Baumrind)采用在特定设计的情景下观察父母与儿童在一起活动方式的方法,重点研究了不同家庭环境中的限制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此后,霍夫曼(Hogman)等人还专门研究了惩罚这一普遍性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他把惩罚分为强制和“爱的收回”两种。强制是指父母对儿童的体罚、冷漠地拒绝、剥夺以及威胁等。这种方式会阻碍儿童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内28化,同时也会降低儿童良知的发展。总之,西方心理学家由于采用实证的观察研究,因而其结果具有可信性及有效性。但他们的实验长期以来只是局限于研究家庭中亲子关系间的单向的影响,即父母对子女的影响。自70年代以后,儿童才被看成社会生活的积极参加者而不是被动的个体。并且,他们也很少从社会环境出发来探讨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社会因素。三、国内的相关相关研究我国心理学家在西方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中国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实证和相关研究,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最为突出:(一)家庭结构方面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中,家庭按其人口和序列,组成了不同的家庭结构,我国学者在家庭教育结构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方面把家庭结构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主干家庭这种家庭由三代人组成的家庭,其规模相对比较大一些,在主干家庭中老人对儿童的社会化起着重要作用。老人既可以协助子女在生活上照顾第三代,又可以协助子女教育第三代,当父母对孩子教育有缺点时,老人可以及时发现和指出。但是我国学者吴凤岗的研究结果表明,两代人家庭的幼儿个性发展水平高于三代29?人家庭的幼儿。所以主干家庭对儿童的社会化影响是否积极,关键在于第一、二代人能否和睦相处,在对孩子教育方法上能否一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主干家庭中儿童受到的教育,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也是十分关键的。2、 核心家庭核心家庭主要是指父母双全、有一个或两个小孩的家庭,这是现代最典型的家庭结构形式。这种家庭人口少,家庭关系简单,而且感情亲近,在教育子女上思想上容易一致,矛盾较少。父母往往以孩子作为家庭的中心,对孩子关怀备至,重视对孩子各方而的教育,而父母本身的价值观、文化修养和性格气质等条件,又对孩子发生着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具有使儿童身心得到很好发展的有利条件,在这种家庭中父母起到的主要是引导作用?。3、 单亲家庭单亲家庭是指子女只与父母中的一方生活在一起的家庭。这种家庭在近几年有增多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父母一方因故去世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有子女家庭离婚或分居的现象增多。不断上升的离婚率和因之而形成的单亲家庭给青春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方面比较多,学者们主要从经济上、父母以及子女的精神状态上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儿30童心理研究所展开的《离异家庭子女心理》全国性研究,其研究?昊凤岗:《中国家庭教育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朱智贤(主编)《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年版。?严孝芝•浅谈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张肖敏,赵山明,贺占元(试论单亲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1)(成果已经表明:与完整家庭子女相比,离异家庭子女与同伴关系、父母关系较差,自我评价过高,自我控制力较低,在情绪、品德、性格学习等方面表现出问题的人数比例较高?。4、 留守儿童家庭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达到2200多万,很多农村家庭的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料,由于代养人中大部分文化程度都偏低、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对孩子的照顾往往局限在生活上,而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发展,不知如何去理解孩子,代养人和孩子之间缺少必要的情感沟通和行为指导,使得孩子很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孤独、敌意等一系列负面情绪,容易出现偏差行为。(二)父母文化素养以及家庭经济状况方面31有些研究也发现,社会阶层不同,其家庭教养方式也是有很大差异的。其中社会阶层学者们主要从父母的文化素养和家庭的经济状况方面来研究。1、家庭经济状况方面麦克洛德的研究指出由较低家庭收入、不稳定的职业、许多债务、失业等造成的家庭经济压力会导致成人对整体生活状况的不满意,低收入成人更为急躁易怒,各种消极事件对他们的伤害也更大,从而使他们无法积极参与儿童的生活,提供足够的情感和支持,而这些就很容易导致儿童的反社会行为问题。之后,康格和同事的研究也发现家庭经济困难,未参与型教养方式与不良儿童发展之间具有明显的联系,从而有力支持了经济压力假设。2、父母的文化素养方面张溯、陶沙、关颖、鲍德温等人经研究发现,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其教育方式之间有直接关系。一般来说,文化程度高者在教育子女时,多数人以较为科学的态度对待子女,采取民主型教育方式的比例较高?。而文化水平较低的父母,多采用专制、放任的教育方式。文化程度较高的父母,由于受过良好和正规的学校教育,往往具有较强的教育意识,在教育儿童时,除重视道德品质和行为修养外,还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教育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思想。其次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也高,不仅要求他们长大有个工作,养活自己,而且要32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自己,充实自己。儿童在父母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生活、学习,陶冶着自己的理想情趣。(三)家庭环境方面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心理环境等?。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儿童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的习惯。但是相当一部分家庭还没有把家庭文化和人际心理环境,尤其是家长自身文化和道德素质的提高给予应有的重视。大量事实表明,家庭文化环境对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思想感情的陶冶有很大的影响。(四)家庭教育模式方面心理学家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多,都肯定和强调了儿童个性发展及特征与父母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关系很大。中国家庭教育一直将成才教育作为终极目标,中国父母处处在为孩子着想,处处为孩子打算。美国的家庭教育一直将成人教育?马春伟,曹红娟(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问题及教育策略[J](教育教学研究,2011(3)(关颖社会学视野中的家庭教育[M]天津:天津社科院出版社,2000.陈会昌等:《离异家庭子女的社会性发展特点》刊于《心理发展与教育》199。年第3期??作为教育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当孩子还在幼年的时候,父母们就给孩子布置一些任务,并要求他们独立完成。33这将注定会出现不同的教育结果。家庭教育融于父母对孩子的一切教育活动中,是引渡儿童进入社会的桥梁。家庭不仅为儿童提供了日常的社会生活环境,而且也为儿童提供了实现社会化的基本条件。“在家庭范围内,父母抚育子女的内容和目的就是唤醒、发展和激发孩子的全部力量和全部素质”“有意识地实现儿童不断的发展”。这是儿童社会化的关键因素,是抚育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必要前提。家庭因素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影响十分重要。我们应该采取科学态度,采用被大家普遍接受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文章从中国文化的宏观背景出发,加强对家庭教育及其对儿童社会化影响的本土化研究。研究者要深入到儿童生活的真实环境中,从家庭教育的不同方面进行研究获有效的研究成果,丰富和促进该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总之,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是多方面。传统研究中,研究者只分析来自父母对子女的影响,现代系统论观点则倾向于将家庭看作一个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父母子女之间互相影响.亲子之间相互作用,子女也影响父母的婚姻关系及父母的教养方式。而家庭又处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体系(如邻居、社区和社会)之中,这个社会体系同样会影响家庭成员的相互作用和儿童在家庭中的社会化,在儿童社会化中,庭结构不健全,儿童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教育;家庭环境不利34于儿童的发展,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家庭不和睦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重要影响因素。参考文献: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李向前•中国家教批判[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5.李坚敏.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李坚敏.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4)孙瑜.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3).夏利民.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研究概述[J].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5).陈英•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化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1999,(4).孙瑜.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6,(3).郑忠梅《城市青年家庭新的生活方式与儿童的社会化》:,《社会学》,1998年第4期。林菁:《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35的启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年第2期。张丽华•试论同辈群体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4).王勇•浅论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化[J].学前教育研究,2005,(12)王振宇等•儿童社会化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11.聂建华等.家庭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功能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3).周宗奎.论儿童社会化研究的发展及其趋势[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5).篇七:优化当代城市幼儿家庭教育的文献综述doc《优化当代城市幼儿的家庭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09级学前教育一班周素梅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国家政策的实施,我国的教育政策以及现状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改变。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明天的希望。孩子的教育问题在当今时代仍然是个很受人们重视的问题,然而因为当今城市中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城市居民的经济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随之出现的问题也暴露出来,比如孩子的学习任务重,心理负担多,厌学现象严重等等。与此同时,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便是很大的一个因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先教36育孩子,首先要父母受教育,父母也要学习。?为了让父母更好的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更好的教育幼儿。这里重点介绍当今城市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以及如何让家长更好的教育幼儿,了解幼儿,让幼儿更好更健康快乐成长的现状和对策。关键词:城市、幼儿、家庭教育、现状、对策一、当代城市幼儿的家庭教育现状分析:家长对幼儿的教育侧重点与过去都有很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注重知识的传授多,而能力的开发少;知识的教育多,道德培育的少;注重书本的多,技能方面涉及的少;对幼儿物质方面注重的多,精神方面的少;身体关心的多,心理指导的少;特长培养的多,忽视全面发展的少;?造成以上种种现象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因素:父母对孩子的希望很大,家长大多存在攀比心理,并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之龙凤,很少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心里的感受,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同时给孩子报各种特长培训班,而平时父母的工作很忙而且回到家都很累,回到家也没有及时和孩子有一个交流学习的过程,孩子的父母大多数不了解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错过孩子的最佳学习关键期,使得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上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各个孩子的发展水平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家庭的教育方式更是不一样。中国家庭的教育还存有大部分的教条主义,没有得到很好的创新和提高。二、国外幼儿的家庭教育现状分析:美国的幼儿园会定期举行家长会,幼儿教师不向家长告状,而是全说好话,挑孩子的亮点,尽量点出孩子的闪光点。而中国的现象则不同,家长最想知道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其次便是孩子的缺点是什么,好改正达到完美。德国的教育观则强调:别把孩子的教育当负担。日本更是不同,他们的教育模式简洁概括为:繁简有序。举个例子,开学的时候,幼儿园会让家长给孩子准备各种各样的包包,有时候还让家长自己做包包,而不是买的,用来装各种各样的物品。这让许多家长感到麻烦繁琐,但是却有它独特的教育道理。而在教育课堂上,他们与中国的教育模式也完全不同,他们的课堂上没有我们这里幼儿园的识字课本,没有音乐、数学、英语,我们不禁想问他们学什么,那答案便是很简单的一句话:学着对人“笑眯眯”,学会说“谢谢”。?与此相比,我们的幼儿园教育趋向于小学化,这里不再复述其具体缘由,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家长的强烈要求。由此可见,家长的态度和价值观对幼儿的成长起着很大的决定性因素。外国的家长对待小孩子的态度与中国的也不一样,中国的家长们对孩子缺少鼓励与肯定,缺少沟通与合作,家长的爱有时候也会变成一种善意的错误,中外文化的差别也导致了各国幼儿在各方面的不同。38三、优化当代城市幼儿家庭教育的美好展望:当今时代,城市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仍然有良好的愿景。首先它的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前提,为实现教育的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一个好的基础。中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王极盛先生对进两年的全国135名高考状元进行调查得出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全国有70,的高考状元来自普通家庭,并且有20,来自比较贫穷的农村家庭。这些状元家庭中,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不很高,父亲是高中以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3,,母亲是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71,。由此可见,成龙成凤主要不是父母的条件,而是家长对自己孩子龙凤的定位,家长的影响对孩子的发展仍然起着主导的作用。同时让孩子了解父母,理解父母,这显得更为重要。城市中的家庭大多是小康家庭以及超越小康家庭的经济实力,这可以为孩子的发展可以提供一个经济保障。并不是只有贫穷的家庭才会出现勤奋好学的学子,比如富兰克林的家就十分富裕。当今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的高科技产品,比如诺亚舟学习机、单词学习机等等产品,这些对孩子的学习都是有帮助的,家庭条件好的可以给孩子买儿童读物,丰富孩子的视野。城市家庭的父母大多数素质比较高,懂得为孩子着想,也舍得花钱,但是书或者学习机买来一定要用,不能买来就放在一边。同时城市里也有很多现实的文明,可以让孩子在公园里随处可见的现象中懂得如39何做人,比如和小孩子的玩耍中需要怎么交往,在公交车上可以随处学习到数字或者听到语言,可以锻炼孩子的口语能力。父母也可以在下班休闲时和其他父母进行沟通,如何教育孩子。父母也可以和老师进行合作,实现最好的家园共育。四、实现良好家庭教育的对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1、首先是父母自身方面。父母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明确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与位置,要知道自己的举手投足的现象都会在孩子的眼中起着大小不一的作用。父母要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机构或者学校需要做好宣传工作。同时让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七大原则,?即:(1)让孩子体会自身的举动带来的后果。(2)承认孩子的感觉。(3)给予孩子正面支持。(4)缓和孩子急躁的脾气。(5)把持底线(6)别打击你的孩子(7)别想当然让孩子按自己的成长曲线成长。同时,家长在平时生活中可以自己了解一些关于如何培育幼儿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家长要教育孩子,首先自己也要学习,通过看书或者杂志、网络学习等等方式。2、其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处理方面。早期教育关键是教中有养,养中有教,教养并重,为孩子营造既健康又安全快乐发展的生活环境。生活中家长要注意40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和空间,不能一直约束孩子的行为,要注意懂得和孩子之间的沟通艺术。?父母要随时给孩子以鼓励和表扬,支持孩子的正确的做法,提高孩子的学习和探索创新能力。父母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强加于孩子身上,因为这无形中会给以幼儿心理上的伤害,幼儿的心理是十分脆弱的。父母要为孩子的学习生活创造温馨和新奇,不能单调乏味,更不能沉闷,懂得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父母的一门必修课。除了环境方面,父母还要为孩子打造一份合理的饮食套餐,针对孩子的饮食,要做到营养均衡,符合孩子身体健康成长的特点。适时的带孩子一起运动,丰富幼儿的生活还可以与孩子一起做一些游戏。同时游戏也可以间接的运动到让幼儿学习或者运动的过程中。父母要正确处理孩子与其他幼儿的交往关系,不能一味袒护自己的孩子,这一点可以向西方的父母学习,懂得把处理权力交给孩子。3、再次,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走进孩子内心,是父母赢得孩子亲近感的必要举措。这要求父母不仅要寓情于教,寓情于境,还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和爱,学会尊重和想象,逐渐知道做人的道理。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孩子具有良好感染力的的榜样。培养幼儿的爱好学问的兴趣是教育的基石,家长要善于挖掘和发现与支持孩子的爱好。在不同的事件中对幼儿进行教导,让孩子知道与别的小朋友分享快乐或者食物、玩具,让孩子学会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父母也要接纳和关怀孩子的不良情绪,及时作出应对措施,智慧应对孩子的任性和耍赖等等行为,让诚信在孩子心中建筑起一座丰碑。?让孩子学会在犯错误时认错并改正。父母有时候也要让孩子顺应天性,让孩子开心的玩耍,其中接触大自然便是很必要的举措。同时要积极开发孩子的人际交往,在学习中优化其记忆库。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尽量保持微笑,笑容的魅力不容小觑,而父母们完全可以做到这点。亲子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也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跟幼儿园的老师们请教或者自学,或者在闲暇时自主研发,使得亲子游戏多元化,与孩子一起互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有利于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并让孩子在玩中得到开心快乐的成长,同时还能达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效果。4、最后,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链接方面。如何实现最好的家园共育,是当今幼儿园不变的主题。教育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家长要定期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就要与其他家长处理好关系,不能因为幼儿园里的一些小事件就让孩子脱离幼儿园。家长要配合幼儿园老师的一些安排与活动,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方式,同时也可以互相监督和合作。毕竟人无完人,家42长也可以为教室的工作做出合理的建议。幼儿园应该设置有专门的家长区域,即家园天地或者家园栏,家园信箱等等方式,家长有什么需要或者意见都可以与学校有一个交流的通道。老师也不能只知道吩咐幼儿需要带什么活动的材料,老师在家长接送幼儿时应该向家长说明带材料是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家长理解和支持,同时在家长的支持下,这也让幼儿能更好的进行活动。学校的运动会或者节日,父母尽最大的努力也要到场,那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学校的亲子活动父母也要积极参加。幼儿园教师的素质修养也需要提高,用德语智慧教育孩子,父母也如此。教师爱学生要爱到细微处,学会用美德占领学生的心灵。幼儿园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与宣传工作,及时给家长做各项工作的解释,争取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五、优化城市幼儿的家庭教育小结。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而父母的作用则至关重要。父母正确的人生观是打造孩子爱的基础。家园关系中存在的不足父母要尽量克服,要明白家园关系的真谛在于和谐共生,互相支撑。?父母在各个方面加强和完善自己,同时在不同的领域正确教导孩子,老师在其中做好链接的桥梁,幼儿的明天将会赢来完美的曙光。让我们一起呵护孩子,让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空间,让孩子在环境中得以发展和飞跃。让我们一起努力,争取为孩子打43造一个更好的未来。六、文中标号前后内容源自参考文献:1、祝青主编,《家庭教育》2010年7-12期,家庭教育杂志社出版。2、纪大庆主编,《为了孩子》2003年7-12期,上海现代家庭杂志社出版。3、祝青主编,《家庭教育》2002年1-6期,家庭教育杂志出版社出版。4、程晓明主编,《早期教育》2004年7-12期,江苏教育报刊实业有限公司印刷。5、张彦春主编,《学前教育》2010年7-12期,北京音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6、欧新明著,《学前儿童健康教育》,2003年6月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7、张万祥编著,《德育智慧源何处》,2010年8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篇八:文献综述城乡幼儿家长教育观念文献综述城乡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现状调研及应对——以固原市原州区为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教育场所,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对儿童的成长意义非凡。但是在目44前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城市幼儿家长与农村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大相径庭,导致城乡幼儿在受教育后的表现存在很大差异。本文对固原市原州区城乡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针对已存在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一些有效促进的对策与个人见解,期望能引起有关人士的关注。一、相关概念的界定1、城乡城乡是指城市和农村。“城市”一种含义是指法定边界(行政区划)内的地域。另一种含义是城市辖区内地理景观具有城市特征的地域。“农村”是指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有集镇、村落,以农业产业(自然经济和第一产业)为主,包括各种农场(包括畜牧和水产养殖场)、林场(林业生产区)、园艺和蔬菜生产等。2、家长狭义的“家长”就是指青少年的父母。广义的“家长”指为儿童家庭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成年人,比如对儿童成长、教育、做人都起到重要作用的父母、外祖父母和儿童的看护者等。3、幼儿家长教育观念李剑的《城乡幼儿家长教育观念差异探讨——以唐山地区为例》说到:幼儿家长教育观念是3,6岁幼儿家长在教育和培养幼儿的过程中对幼儿的教育目标、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内容等方面所持有的观点。梁丽珂、禅颖娟《浅析城乡幼儿家长教育观念差异——以漯河市为例》中说到:家庭教育观念是指父母或家长在教育和培养子女的过程中,对子女发展以及子女如何发展所持有的基本、整体的观点。综上所述,我认为幼儿家长教育观念是:3,6岁幼儿家长在对幼儿发展以及如何发展所持有的观点。二、国内外关于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相关研究国外:国外开展家长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比较早。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倍尔指出,“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父母手中。”就说明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美国广泛开展了《开端教育计划》。该计划强调,家长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求幼儿园和学校必须积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组织家长参与儿童教育过程,以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在日本,多数市、镇、村教育行政机构都举办了家庭教育讲习班和讲座,地方教育行政机构为幼儿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活动,并为家长编辑配送家庭教育参考资料等。在法国,以全国家庭教育学研究中心为核心,在全国主办双亲学校。在德国,有为双亲邮寄《家庭通讯》的团体等。46国内:对“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述及起于1986年,集中在改变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重要性、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误区与出路等;兴于2001年,之后论文篇目增多,涉及面扩大(包括探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探讨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内容、家园合作新模式的探析、如何改进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探讨等),这可能与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有关,因为在新《纲要》中明确规定:“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大力倡导幼儿园与家庭的密切合作。三、我国城乡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现状的相关研究城市李剑在《城乡幼儿家长教育观念差异探讨——以唐山地区为例》(2010)中研究指出1、城市幼儿家长更重视幼儿个性培养,家长能够看到孩子在性格或个性上表现出来的弱点或缺点。2、城市幼儿家长更倾向于采用积极的教育方式。3、城市幼儿家长对孩子具有更高职业期望梁丽珂、禅颖娟《浅析城乡幼儿家长教育观念差异——以漯河市为例》中研究指出1、城市幼儿家长想让孩子在幼儿园里锻炼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性格。2、城市户籍的幼儿家长送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的人数比例非常高。3、城市47家长注重的是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园内安全卫生状况。农村马雪琴,邵丽在《农村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调查与分析》(2013)中研究指出1、当前农村大部分幼儿家长都开始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但仍有部分家长观念相对落后,没有认识到学前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2、农村幼儿家长倾向于选择孩子性格的养成、知识的获取和良好品德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教育内容。3、当前大部分农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能做到尊重和理解孩子,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采用训斥或不管等不恰当的教育方式。4、多数农村幼儿家长对孩子的成才期望是只要孩子努力,最终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不管做什么,即使成就不大,家长也满意。孙惠利在《农村幼儿家长学前教育认知现状调查》中研究指出1、幼儿家长虽然关心子女的教育,但是对国家有关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完全清楚明白。2、农村幼儿家长对于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比较模糊。3、幼儿家长对幼儿精神需求关注较少。四、我国城乡幼儿家长教育观念存在的问题杨雄在《当前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中研究指出中国父母的育儿观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家长教育观念上存在偏差,父母的“知”“行”分离现象突出。2、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理论指导。3、应试教育理念仍较深地影48响着中国父母。刘秀丽,刘航在《幼儿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现状及问题》(2009)中研究指出1、传统教育观念中的家长制正在逐渐消失,平等的亲子观正在逐渐占主导,但仍缺少把儿童视为是独立个体的儿童观。2、科学的儿童教育观正在全面形成,但幼儿家长对于个别问题的看法仍需提高。3、科学的儿童观和发展观正在逐渐形成,但幼儿家长认识的全面性仍存在一定的偏差。李剑在《城乡幼儿家长教育观念差异探讨——以唐山地区为例》(2010)中研究指出在承认早期教育重要性的前提下,家长对早期教育的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方法的认识城乡有差异。梁丽珂、禅颖娟在《浅析城乡幼儿家长教育观念差异——以漯河市为例》中研究指出父母的教育观念不仅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间接因素,它还可以通过影响父母的教育行为、父母的教育认知过程来对儿童的发展起作用。综述可以看出: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大背景以及农村人口整体受教育水平提升等因素的影响下,农村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从儿童观、教育观以及成才观等方面都在逐渐向科学、正确的方向转变。但是城乡幼儿家长教育观念还是有许多的问题。比较普遍的表现为:1、无论是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里还是目前理论研究的侧重49点上,家庭教育相对于学校教育仍然处于一种“弱势”地位。2、幼儿家长进行教育培训及家庭教育进行指导的组织结构比较松散,幼儿家长还没有形成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3、家长还没有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念,很少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不能与幼儿形成平等的亲子关系。五、进一步研究展望1、幼儿家长教育观念对幼儿的重要作用2、城乡幼儿家长家庭教育观念迥异3、影响城乡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的因素、城乡社会教育环境存在差异、城乡幼儿家长经济地位、收入存在差距、城乡幼儿家长的文化水平存在差距4、城乡幼儿家长教育观念现状的应对.社会和政府要完善外部支持系统,创设现代、文明、进步的外部环境.托幼机构应加强引导,帮助幼儿家长把教育观念的更新体现在对孩子教育态度的改进上。.家长应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注重言传身教的结合。、改善亲子沟通的方式,定时沟通、鼓励表达。、通过科学评价等手段促进观念更新。参考文献1、杨雄《当前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挑战、问题与对策》教育纵横上海社会科学院2、李剑《城乡幼儿家长教育观念差异探讨——以唐山地区为例》《学园》2010年第4期供稿3、梁丽珂、禅颖娟《浅析城乡幼儿家长教育观念差异——以漯河市为例》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4、郭猛《兰州市城区5-6岁幼儿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研究》内蒙古民族大学教育科学学院5、 朱红《搞好家长终身学习,提高家庭教育质量》[J].成人教育,2005(3).6、 [美]欧内斯特?L?博耶.《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M].涂艳国、方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6-7.7、 刘秀丽,刘航《幼儿家长家庭教育观念现状及问题》2009年第5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 杨延从《家长教育观念更新对孩子全面发展影响的行动研究》2009.10厦门市翔安区教文体局教研中心9、 马雪琴,邵丽《农村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调查与分析》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5卷第3期2013年9月教育科学学院10级学前教育班51吴艳萍42号篇九:家庭因素对儿童发展影响文献综述(1)2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影响的研究中文21班任高峰35号摘要:家庭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家庭环境包括主观家庭环境和客观家庭环境,二者相互影响,并作为一个统一体共同作用于子女发展。本人通过文献法,全面论述家庭诸要因素如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父母职业、文化程度以及父母教养方式与态度、父母期望、家庭人际关系等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与影响。关键词:儿童发展客观家庭环境主观家庭环境研究综述一、客观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一)、家庭结构对儿童的影响家庭结构是指家庭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此形成的联系模式,包括横向的组合(同代人之间的联系式),和纵向的组合(代际之间的联系模式),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从家庭成员的构成和数量来看,可以把家庭分为核心家庭和主干庭。核心家庭是指父母和未婚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是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杨善潭等人对两代和三代人家庭的儿童进行调查52研究,提出了两类家庭幼儿在独立性、自制力、敢为性、自尊心、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按照家庭结构的完整情况,可以把家庭分为完整型和残缺型家庭。完整家庭是由父母和子女等构成。而残缺家庭则是指由于死亡、离异、遗弃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父母一方或双方不在家的家庭。许多研究表明,离异家庭的儿童在智力、同伴关系、亲子关系、情绪障碍、自我控制和问题行为等方面与完整家庭的儿童相比,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家庭结构与儿童的行为发育密切相关,桑标,席居哲的论文《家庭生态系统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影响机制的研究》中研究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组不完整家庭的比率显著比健康组高。(二)、家庭经济状况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许多研究认为,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会影响儿童的成长。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儿童缺少认知刺激和相关的经历,Bradley发现,缺少认知刺激和相关的经历,间接影响了家庭经济状况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和健康状况有关,Goodman发现,家庭经济状况和抑郁、肥胖症和自我评估的总的身体状况有关。[贫穷的青少年更可能显示出发育迟缓。Velenzuela认为,长期营养不良能耗尽父母和儿童的能量资源,使儿童更加没有生气,因而很少得到父母的注意,父母对儿童的反应更加不敏感,缺少对儿童的支持,这不仅威胁到儿童的成长,而且容易形成不安全型依恋,消极情感和控制动机53不强。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对儿童的影响一个人的职业是现代社会衡量其社会地位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父母的职业往往代表着这个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生活的质量,而这些又影响着他们的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程度,进而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