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积累_第1页
作文素材积累_第2页
作文素材积累_第3页
作文素材积累_第4页
作文素材积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7穷,可能是物质、金钱的贫乏,也可能是精神、文化的缺失;富,可以是物质、金钱的丰厚,也可以是精神、文化的渊博与充实。所谓穷人,不一定真穷;所谓富人,也不一定就真富……

请以“穷与富”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莫为物质奴隶,要做精神富翁

[名师支招]

财富是重要的,但比财富更重要的是人的尊严、正义、公共的善。仓廪实而知礼节,有钱不可贪图享乐、不思进取,更不能为富不仁,穷得只剩下钱;贫困家庭百事哀,无钱不可“羡慕嫉妒恨”,变成怨妇愤青。人的心不能被物质所蒙蔽、所役使。真正的富有,是精神的富有。精神的丰赡,可以笑傲物欲;生活的诗意,可以愉悦性情。跳出物质,主打精神,应该说是该材料的最佳立意。

[备考片段]

林清玄说:“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恶劣的物质条件并不能遮蔽精神的清明。颜回箪食陋巷,却能安贫乐道;林浦梅妻鹤子,照样能怡然自得;陶渊明归隐田园,也可悠然见南山。很明显,他们没有被物质所扰,更没有沦为物质的奴隶。他们在精神上是富有的。目不窥园便可拥抱阳光,闻花香,听鸟语;足不出户便可自由呼吸,看日落,观潮起。偃仰啸哥,冥然兀坐,何其自由惬意,何其富有自足!

当然,精神上富有不只是穷人的专利,富人同样可以拥有。千万富婆余友珍坚持扫大街,明星李连杰热衷壹基金,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选择裸捐,马云和史玉柱选择“退休”,他们都是精神上富有的楷模。富而好礼、贵而有爱的人,总能让我们肃然起敬。

人不能被钱砸倒,更不能被钱压倒。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俯仰天地间,做一个精神上的富翁。

亦真亦假,亦穷亦富

曾经,新浪微博“郭美美Baby”网上自曝“挎名包,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曾经,巨人网络CEO史玉柱号称有多少粉丝就花多少钱来做慈善。他们不甘做沉默的富人,选择了高调炫富。但物质的丰裕并不代表精神的富有。也许恰恰相反,钱包鼓鼓昭示着心灵的一贫如洗。

但总有一些人,不愿与时俯仰,不屑于物质名利,却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充实与丰腴。“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这是学者季羡林撰文请辞“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桂冠的话。“假如吃了鸡蛋已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这是钱钟书婉拒外国女记者采访时说的话。也许他们生活清贫,但他们却是真正的富翁。因为真正的心灵满足与物质财富无关。

作家林清玄在《清凉菩提》中说:“人的贫穷不是来自生活的困顿,而是来自贫穷生活中失去尊严: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物质财富的累积,而是来自富裕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感情。”贫穷中不失尊严,富裕中不失去人的感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人。

心贫则贫,心富则富金钱的魅力,毋庸置疑。有钱可使鬼推磨,富在深山有远亲。正因为如此,人人期盼锦衣玉食,人人害怕家徒四壁。但其实真正的贫富是无关物质的,穷人有志不穷,富翁无仁不富,心贫则贫,心富则富。

曾经,丈夫长期患病,家境十分贫寒的安徽滁州市环卫女工金恒林捡到装有万余元现金的钱包,在大雪中苦等失主2小时,最终将钱包送到派出所。当失主拿出一沓钞票相赠,金恒林却谢绝了。金恒林,缺钱但不缺德,人穷但心不穷。曾经,浙江永康身家过亿的老板杜光华请员工吃饭,一员工落水,杜光华毅然跳河救人。杜光华,人富心也富。

“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贫穷不是罪恶,富有也不只限于金钱。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便是富有;坐看花开花落的闲适,拥有健康明朗的身体也是富有。人不怕身贫,就怕心穷。去穷,必先让心灵充实而富起来;人不十自身富,就怕心贫。心贫,莫过于失去心灵之善的天性。

曾经,北师大教授董藩在微博上发帖:“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是我对研究生的要求。”他还说:“培养学生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于穷苦中丰赡生命

玉环实验学校杭州校603班陈林瑶

贫穷和苦难展开阴暗的双翼,遮蔽了一角天空——你说:贫穷是真正的大学,苦难是难觅的财富。我说:贫穷不会改变,苦难也不会,唯有那颗经得起穷苦涤荡的心与对它透彻的思考,才是无价之物。

在那场十年浩劫中,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草,整整七年。本该献给缪斯的时光生生被荒废在了草场上。与他一样受挫的,还有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命运相似,结局却不同。顾圣婴在文革初期自杀,而那位老音乐家却奇迹般坚持到了平反。等他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并他没有憔悴衰老。他的回答意味深长:“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

罗曼·罗兰说:以死来鄙薄自己,是世间最大的刑罚,最大的罪过。顾圣婴走到了这一步,而可敬的老音乐家,以音乐慰劳穷苦人生,以坚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这正是那位女钢琴家没有的东西——熬过了苦难,守得云开见月明。迈过穷苦,阳光就会普照。劫后余生,他的生命因精神而丰硕。

生活是一条荆棘路,只要经历,就会受伤。同样被扎破了双脚,有人畏缩而止,有人无惧向前。前者碌碌无为,后者功成名就。苦难面前,财富不能决定什么。那些强者,真正的富有者,不是没有眼泪,只是可以含着眼泪向前奔跑,坚强的背影使意志薄弱者望尘莫及。

生活的真谛不在于你呼吸的次数,而在于那些令你无法呼吸的时刻。生活中还有一种人,他们一直站在遥不可及的精神高度上俯视众生。追求自然的梭罗,坚持简单才是生活的本质,于远离人烟的湖畔独居两年。时间是他垂钓的小溪,他用一只钩钓两条鱼,一条是思想,一条是生活,于是他写下了《瓦尔登湖》。你可以嘲笑康德一生从未离开家乡太远,但你必须承认这位哲学巨擘的精神足以容纳整个宇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颜回在物质上捉襟见肘,但他致力于学术,位列七十二贤之首。他们不在乎物质,只注重精神的修养,终成一代大家,青史留名。

物质的贫富之分的确能决定一些东西:吃穿,教育,但对生活的态度却是物质不可主宰的。人生如意,十之一二。坎坷的经历存在于所有人的生命中,真正的“贫富之差”就在于你在追逐过程中所坚持的程度。穷者半途而废,一蹶不振,怨天尤人;富者磕绊走过,并将每一块绊脚石纳入囊中,变成下次攀登前的垫脚石。

生活无坦途。人和人的起点不同,但开始并不意味着结局,因为贫富不在于物质而在于精神。丘吉尔说:决不屈服,决不屈服,决不,决不——不向任何穷苦低头,不管是宏大还是渺小。若能如此,坚韧、从容的心必能在穷困之中傲然绽放,凡人也可成神。

[名师点评]

起笔不同凡响、穷困是一笔财富,而那经得起穷苦涤荡的心与对它的透彻思考,却是无价之物。文章伊始,作者的认识便不落窠臼,耐人寻味的开场,意味深长的小结。

过程事例充分十年浩劫,无名老音乐家于穷困中从容而生,杰出的女钢琴家于穷困中选择死亡。坚强与脆弱、绽放与凋零、富有与贫瘠,对照鲜明。照应了第一段段尾“经得起穷苦的心才是无价之物”的观点、追求自然的梭罗,精神丰赡的康德,箪食瓢饮的颜回。却给我们另一番景致他们无关物质,却在自己的王国里积淀精神,一蓑烟雨任平生。

主题鲜明深刻。第一段段尾亮出中心论点,过程中反复提点,结尾总结重申,真正的富者是含泪奔跑的人,是把绊脚石变成下次攀登垫脚石的人,是决不向任何穷苦低头的人,如此,富有的心灵自可在穷困中绽放。

美中不足的是,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衔接不够紧密,段落过渡略显牵强。材料一: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

——鲁迅

材料二:“浅”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以下几种含义:①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与“深”相对;②浅显;③浅薄;④(感情)不深厚;⑤(颜色)淡;⑥时间短。

材料三:这个时代流行“浅”。浅阅读,即阅读不用深入,浅尝辄止。与捧着大部头名著一啃大半天的阅读状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们在任何一种交通工具上,用一种名叫手机的通讯工具,就可看新闻、看微博、看笑话。浅生活者,追求没有压力的生活,与慢生活相似,讲求简单、快捷、方便,比如有7天长假,宁愿去周边小逛一圈,也不愿舟车劳顿。浅思想者,爱跟风,爱追潮流,常常一窝蜂赞成,又一窝蜂倒戈……

而深思考、深接触、深探究,早就被这个速食时代抛在了九天云外。

请根据以上材料,以“浅”为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能脱离材料蕴含的意义范围作文,不得抄袭。浅淡,淡泊:喧嚣人生的一剂良药

【名师支招】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面对大千世界的滚滚红尘,名利的熙来攘往,“浅”,是浅淡,是淡泊,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这样,就是一次成功的审题立意的转接与迁移,将“浅”与“淡”有机地联系起来,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广阔的运作空间。

【备考片段】

浅,绝不意味着浅显,而是一种成熟的心态,是一种睿智的技巧,是一种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

钱钟书正是这样一位了不起的智者。钱老做人低调,不愿被外界打扰,许多采访者都被他拒之门外,有人挖空心思想通过他的妻子杨绛来获得采访许可。一次,一位制片人给杨绛打电话,说想录制一次关于钱钟书的节目,出场价格会很令人满意,而此时,一旁的钱钟书插话了:“我都姓了一辈子的钱了,我还迷信钱吗?”钱老幽默的话语,彰显了对名利的淡泊,而他对学术的执著研究,又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一次,杨绛指着一个蔬菜大棚说:“咱们住在这里可以么?”只听钱老说了三个字:“没有书。”也许,正是他钟书对学术的深深看重,才使他成为驰名中外、学贯中西的一代大家啊!是呀,只有淡泊名利的人,才能获取事业的成功,铸就人生的辉煌。麦克斯韦从不爱受人吃请,整日钻研物理,终为电磁学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国学大师季羡林最讨厌社会上的勾心斗角、明争暗斗,更愿独处,深入钻研,终成一代丰碑;陶渊明远离世俗,回归自然,潜心写作,终谱一段佳话。这些成功的人的共同点便是对名利的释然。也许这正是“浅”的个中真谛吧。

模拟点评从“淡”的角度智慧切入,对“浅”进行深层解读,彰显了超越同龄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钱老的典型例证,极富论辩力量。结尾一段的排比运用。说理透彻、气势恢宏。

清淡,淡雅:宁静的生活态度

【名师支招】

从来,生活都是为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之源。把笔触探向身边人、身边事,也许就是走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的行之有效的方略。把“浅”融入看似平凡的学习生活之中,你会欣慰地感受到海阔天空,春暖花开。

【备考片段】

浅蓝色的天空,一眼见底的清泉,袅袅不绝的炊烟,丝丝缕缕的清香,浅浅的色彩与笔触却总能勾勒出一幅幅醉人的画卷……

这,便是浅的魅力。

虽然有人对浅并不看好,把举止粗俗称为肤浅,把不追求上进称为浅尝辄止,把行事冲动称为不知深浅。可我想,把“浅”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也未尝不好。

父亲喜欢酒,品酒众多,却极少见他醉过。他说,他喝酒向来“浅尝辄止”,最珍贵的东西,往往因为其稀少,酒也是如此。一杯佳酿,入口细品,方知个中滋味,或辛辣或醇厚,或清冽或芬芳,一杯足矣。若一杯接着一杯,牛饮入肚,喝得舌头打卷,行走飘然,别说品味,就连回家都找不到路了。

这便是父亲的饮酒之道。非为满足一时之欲,珍惜那些值得珍惜的,浅浅一口,品透其中芬芳,便留下无限回味于记忆中……

浅,的确是一种人生之道,真的。深刻,厚重:上下求索的高远追求

【名师支招】

换个角度,境界全出。题目为“浅”,完全可以从相反的角度,即“深”的方面审题立意。深是一种深思考,深接触,深探究,是一种为人的厚重与充实,是种大气度、大境界,是对人生美好品质的弘扬与坚守。但值得注意的是,行文一定要和“浅”紧密联系起来,切忌抛开“浅”,孤立地谈“深”。

【备考片段】

浅浅的是思量,深深的是信仰。

也许,不奢望便不会再有失望,但即使生活很累,我们仍然还记得梦很美。

我知道,在这个充满年少轻狂的时代里,多少不知轻重的人在执著于用自我牺牲的悲壮来成全所谓有尊严的信仰,被推上现实与残酷搭建的祭台,沦为固执的勇敢下被美好视而不见的炮灰。尽管那些没有价值的追随所支撑的不过是臆想那不堪一击的表现,但我们依然怀揣着深深的信仰执著前行。

生活从来没有彩排,每分每秒都是现场直播。这是一场声情并茂、扣人心弦的表演,没有剧本,没有导演。在茫茫人海中兜转着,寻觅一个热衷的梦想;在半夜无人时感叹着命运的无力抗拒;在外界的扰攘中留守着内心的净土;在黄昏无人时看着被拉长的背影是怎样的孤独。尽管思量在浅尝下一口美酒后,散发出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无限芬芳,尽管信仰有时并非照亮自己,而是将自己遍体灼伤,我依然笃定那一分最初的深深的信仰。

模拟点评在日益喧嚣浮躁的世界,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就是执著的信仰。富有哲思的语言,给人以深刻的警醒,而字里行间闪烁的是信仰的光辉。浅

思想的深度决定着心灵的高度,一个肤浅的人很难脱离低级趣味,深刻的思想则能给人洞察一切的智慧。在思想的冲击中,你是否太过肤浅?

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决心治愈国民麻木不仁的心灵。在危机面前,中国人竟能麻木地哄笑,这样的肤浅不禁让人汗涔。每当我们拜读鲁迅先生的作品,都能感到那深刻思想下埋藏着对肤浅的民族灵魂的救赎。曾几何时,自满与无知让以文明著称的中国人变得肤浅了,原本深刻的民族精神也漂浮在浅显浮华之上,终于,炮声隆隆带来了百年羞辱。

不要忘记,我们曾因肤浅而落后,吃尽苦头。

在今天,教育与文化普及在人们的生活中,知识上的肤浅在如今已很少见。但是在思想与为人上,我们有时仍太过肤浅。

每年的春节晚会总能给人们带来喜庆与欢乐,也能招来无数责骂。原本挑剔与点评是没有错的,但当“炮轰”春晚已成为春节“新民俗”时,我们是否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春晚,作为一年一度的文化盛宴,聚集了各地的文化精华,原本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和思想洗礼,但当走调与穿帮成为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庸人自扰的“吐槽”遍布各大论坛,我们是否应该自省:这样的我们是否太过低级趣味,我们的思想是否太过肤浅?

很显然,在这一现象上,肤浅带来的“愉悦”让我们忘记了一切智慧与思想,肤浅的“高压”让我们偏离了思考问题的正确方向。肤浅,着实可怕!

如何避免思想的肤浅?我们或许可以效仿鲁迅先生。对我们来说,知识并不贫乏,导致肤浅的“罪魁”是缺乏深刻的思考。而这或许不是人人能为之,因此,我们可以从先辈总结好的思想精华中寻求借鉴。不要害怕艰涩难懂的哲学,不要拒绝枯燥无味的名著。在很多人眼中,哲学或许只是哲人的“无事生非”,狄更斯只是那个十元英镑上的老头。这些肤浅的看法已经不容我们再等待了,当我们的思想得到升华,能用智慧敏锐的目光洞悉一切,那些艰涩无味的东西就不再让人愤恨了。

不要做一个肤浅的人,用智慧的火花去开拓我们的视野,用思想的深度提升我们心灵的高度材料1:追求物质享受,无可厚非,但有人为了满足物欲,竞做出了疯狂的行为:在上海,有人为了买iPhone4S,居然排了近60个小时的队:在安徽,有人为了买iPad2,竟然卖了自己的肾:在海外,一些中国游客为了抢到心仪的奢侈品,不顾形象,拿出了百米冲刺的速度……

材料2: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品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啊!”战胜寂寞,追求心灵宁静

【高考·备考片段】

狂热的背后是极度的空虚。寂寞因人的存在而诞生,在物欲横流的年代,你选择随波逐流还是战胜寂寞,追寻心灵的宁静?闻一多先生有一个名称别致的书斋——何妨一下楼。不难看出,这位著名的诗人,这位伟大的爱国者就是以这种心境,守住那份清净,战胜那份寂寞,写下了感人肺腑的爱国篇章,于是《七子之歌》成为千古绝唱。

号称身价上亿的袁隆平“不差钱”,但他并不热衷于奢侈品,他虽然提倡消费,表示有了钱就要用,但这个“用”字大有学问。他只穿二三十元~件的衬衫。他说:“第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第二,钱是拿来用的,我讲究朴素大方。有人问我衬衫多少钱买的,我说二三十元,他们都不相信。”袁隆平在物欲横流中耐住寂寞,远离奢侈品的腐蚀,多少日骄阳曝晒,多少次凄风苦雨,这位须发斑白的老者战胜了多少寂寞的日子……

物欲就像是一种毒药,谁远离它,谁就能守住宁静的心灵,谁就能成就不凡的事业。学生时代的我们更要远离物质诱惑,为那理想的象牙塔潜心学习。请相信,战胜一时的寂寞,远离物质的奢华,成就无悔的人生。1.只要我们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有对中国文化根的尊重和扬弃、对中国文化魂的坚守和创新,也有对外国文化的包容和借鉴,博呆众长,食而能化,化而能食,文化强国就不再是梦。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文化“魂”与“体”的辩证关系,始终牢牢抓住文化的“魂”。创新和善用各种文化的“体”,使二者相互促进

2.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如埃及、巴比伦、印度、波斯、希腊等,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唯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

――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文体不限,标题自拟。

文化反思

【备考片段】

走远了,我想回来。我不要沉醉于那有些糜烂的隋爱歌词,不要依恋于乱耳丝竹,我多么渴望重新踏上文化的故土,去寻觅一方自己的天空。我终于知道余秋雨的“千年一叹”叹在谁的心坎;终于知道冰心的“繁星”该点缀谁的世界:也终于明白海子的“那片海”在春暖花开时,润色了谁的眼。对,应该是我的――这样一个走远了的人的心坎与眼啊。我要回来了,我再度神往那迷人的“蒹葭”,再次看到了那一对可爱的“关雎”,我感受到了鲲鹏“逍遥游”的魅力仙境,我聆听到了“大江东去”的滚滚涛声……在虚空中跌倒后,在没有经典文化的国度沉沦后,我想我要回家。走远了,我想回来。

保护文化遗产【名师支招】

近年来,我国的泰山、长城、苏州古典园林等名胜古迹相继被评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据此谈谈目前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也可以以某一文化遗产(比如周庄、敦煌等)为中心,谈谈在不同阶段人类对其保护的态度,以此呼吁人们参与保护,从而增强民族自信。人类的文化遗产不仅有物质的,还有精神的。可以以时事为线索,写一写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东巴文字、昆曲等,还可以针对韩国人以端午节风俗为项目申请文化遗产等现象,谈论保护文化遗产对本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

【备考片段】

月光轻拂,长城蜿蜒在华夏北方边陲,近千年来,它用沉重的身体构设着中原百姓沉睡的摇篮,这里有中华儿女太多太多无法忘记也无法割舍的记忆。可是现在,银白色的月光拂过长城,那沉重的城体却写满了欲望者短视的贪婪。城砖,一块一块被愚昧从山巅挖走,或成为墙角路旁的基石,或成为倒卖文物的资本,或成为流浪异乡的孤客。更有甚者,机械的轰鸣碾过,大规模的城砖被集体无意识地推倒,与漫漫黄沙一道,成为现代柏油路的陪衬。不难想象,有一天当我们远离地球,有谁还能标识我们古老东方的命脉所在?有谁还能告诉子孙东方的文明曾如此绚烂?月残,月阙,留下的是废墟的泪水,还是记忆的碎片?抑或是对我们保护文明的期待?

模拟点评本片段用散文的笔触、诗歌的语言来描绘历史长河中人类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以文明在强权政治、暴力冲突以及短视的发展中所遭遇的灭顶之灾为主体,指出保护文化遗产是一种文明的进步,是关于人类自身发展的历史必然。莫冷落了节日的文化意蕴

【备考片段】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必是民族的自豪和民族的心结。中国的节日文化是一曲唱不尽的民乐,品不透的茶茗。新春佳节,寄意于合家团圆;清明节,着意缅怀故者,抚慰亡灵;中秋之夜,明月高悬,清辉洒遍人间,亲人故友共婵娟:端午之晨,龙舟竞发,唱尽胸中豪情,祭奠古人之忠烈,继往开来。可以说,每一个佳节都承载着动人的历史故事,寄托着华夏儿女源自民族本性的希望和祝愿。欢度传统佳节,即是浸足于清泉,沐臂于月光,只觉古代贤德佳人在耳边吟唱;享受民族风俗,即是置身于大海,浴心于波涛,顿感今朝人生美满幸福无比。简言之,佳节既是感受瑰丽多彩的文化魅力的途径,又是联系血脉骨肉之情的纽带。

辩证对待流行行文化

【备考片段】

流行文化的声色感受,流行文化的直观刺激,流行文化的绚丽形式,无处不在地影响着年青一代。它巧妙地、不失时机地迎合了身心未定的、缺乏判断能力的青少年,它制造着一种如泡泡糖一般的快乐,它们构造了青少年的情感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向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对青少年的人生产生了重大影响。流行文化作为一种现象,有它存在的理由。文化是一条大河,任何一个时代如果不能提供一个多元的文化,那么整条文化大河就是死河、臭河。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仍要多与经典文化同呼吸、共命运。

模拟点评该片段的优势在于没有把流行文化一棍子打死,也没有对流行文化进行吹捧,而是辩证地对流行文化进行了分析。作者在肯定流行文化为青少年带来简单快乐的同时,也看到流行文化因其商业性和功利性而带来的肤浅和幼稚,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流行文化要接触,厚重的传统文化更要接触。材料一2011年12月29日,国家文物局召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具体普查数据。全国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当中,约4-4万处不可移动文物登记消失。4.4万处文物消失的原因,除了部分因为居民的自行拆改而造成文物价值丧失的情况外,因为经济建设与文物遗产保护产生摩擦而拆除的,在登记消失的文物中所占比例不小。(2011年12月31日《新华网》)

材料二2011年11月16日,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就加强国家文化中心建设提出九大建议,其中关于研究论证恢复重建圆明园的建议颇引人注目。有关圆明园重建问题的讨论自2007年来从未停止过,北大文化学者吴祚来认为,新建的无论如何先进如何相似,都是赝品,而遗址本身,历经历史沧桑,其本身就具有无限丰富的文化意蕴。(2011年11月21日《东方早报》)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一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保护文物是对历史最好的尊重

【名师支招】

本题目围绕如何对待历史文物这一话题展开,一处文物遗产就代表着一段历史,以任何借口或理由拆改、重建都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写作时,可以从历史与文物的关系入手,占有典型的相关素材是写作成功的关键,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某处文物,揭示她所承载的历史内涵。在手法上可以采用今昔对比的写法来突显论点。

【备考借鉴】

不知从何时开始,满城大挖大建的急风暴雨肆虐全国,导致一些登记在册的文物消失。殊不知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历史街区的维护应该是持续的、渐进的。城市新区的开发,可以进行大规模建设,但历史文化名城内的老城区,其修复和改善都必须更加谨慎、细致。这让我想起了最近成为网络热词的“满城挖”――武汉市长阮成发因大搞武汉城市建设被戏谑为“满城挖”,但愿在全武汉的5000多项工程中,我们的文物古迹能得以幸免。

如果这样一路挖下去,我们只能为那些消失的文物建一个博物馆了,告诉后人它们消失的原因。如果这样的博物馆可以安放它们的牌匾碎瓦,终究不失为一种城市历史的记忆。北京宣南博物馆,就是一部宣南拆迁史,被拆掉的胡同、房子、庙宇的碎片被抢救性地保存。难道未来我们的城市记忆只能到博物馆里去追寻了?!(黄梓萌)

模拟点评本文段事例充分,能够多角度进行论证。文章开头辩证地提出了论点,然后以典型的事例进行论证:第二段转化角度,反问句的结尾在引起读者深思的同时又再次有力地表明了中心论点,整个文段思路清晰,逻辑严密,不失为议论文段的一个典范。

文物是文化的符号,思想的载体

【名师支招】

本试题还可以遵循由实及虚的立意思路,一些文物的消失,带来的是包括文化、思想在内的全方位损失。这样的损失,我们不愿意看到,也承担不起。写作时,可以抓住文物与文化这样一组关系切入,进而挖掘出人们思想深处对待文化的态度。

【备考借鉴】

记忆中的秦淮是:一册《板桥杂志》,满纸水流花静,道尽秦淮旧事;一篇《影梅庵忆语》,一字一泪哭成,终结成才子佳人风月情怀;一曲《哀江南》,吊秣陵,吊旧院,吊秦淮,歌别大明王朝!

记忆中的秦淮是:倾国名姬陈圆圆,风流女侠寇白门,长斋绣佛卞玉京,艳艳风尘董小宛,风骨嶙峋柳如是!

记忆中的秦淮是: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处时时弄好音!

滚滚秦淮河水载着泪水来到今朝――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浓妆艳抹的时髦女郎,川流不息的长龙车队……挤在人群之间,我闻到的只是沾满铜臭的气息,听到的只是聒噪烂俗的解说词。秦淮水中的烟头和纸巾,我不知道这是现代人给它的见面礼,还是秦淮文化的伤逝。

当文化在灵魂与金钱之间游离,当古物在岁月和现代中徘徊,当艺术在天堂与地狱间涅�――我无法面对所谓的“保护利用”,它是对秦淮另一番摧残,另一种折磨。大量的旅游者,大量的孔方兄,纸醉金迷的世界让世人迷失了本性。高楼耸立下,灯红酒绿中,树银花丛,我能触摸到繁荣下有无法掩饰的苍白,我能感受到喧嚣里有深深的无奈。(吕淼)

最大的损失是文化与思想的流逝

【名师支招】

一些文物的消失,是文化与思想的损失,本题还可以与“损失”“价值”“文明”等话题联系在一起,有些东西是永远不能复制的,有些东西失去了就再也无法挽回。写作时要善于透过现象看出事件背后的深义。

【备考借鉴】

文明易碎……即使是无法修补的碎片,也保存着高贵的光彩,永久地让人想象。

在商业经济膨胀的年代,历史留下的足迹正在悄无声息地被利益磨灭,文化传统的精华在人们的记忆里渐行渐远,直至消失。人们总在胜利的地方树碑记功,而忌讳在失利之处叙说历史。君不见陈宝箴、陈三立、陈寅恪等大人物的“陈家大屋”,早已粉墙剥落,门匾无踪,场上柴草散乱,一派潦倒景象,人们只能在老屋前留影,将这可怜的辉煌永远存留在记忆中;君不见修水县杭口乡双井村江西诗派开山鼻祖黄庭坚之墓,现在有水流经双井,可没有船,岸上有路通双井,又难以觅车,叫人如何到得了天才大诗人的故乡?或许这样也好,至少文物可以逃过商人那一双双发红的眼睛……

在各种经济诱因、崇洋媚外思想的怂恿下,中华古文化正逐渐被国人遗忘,诚如外国友人所说:“你们都不去珍惜,那就让我们珍惜吧”,虽然是个玩笑话,但事实的确如此,不是吗?

保留本色,力避喧嚣

【名师支招】

本试题还可以结合当代社会浮躁之风甚嚣尘上的现实,联系“本色”“功利”等话题,还历史以本色,让人们在平静的心态中去品味历史,品味人生。由人们对待文物这一事件扩展到生活中其他只顾追求功利的事件,进而揭示出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人们的思想所发生的一些变化。

【备考借鉴】

还历史以本色就是坚持内化于心的理念,这样保存下来的不仅仅是文物的原貌,还有它们的历史价值,在我们通过这些文物研究历史的时候,才会得到真正的符合历史的答案。这样保存的还有它们的艺术和科学价值,如果把维纳斯的雕塑安装上手臂,我不知道它还是不是艺术中的经典,有时候尊重现实是非常重要的。还历史以本色就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祖先劳动成果的尊重,对一种文化灵魂的尊重。

我们应保存圆明园遗址的本色,这样我们和我们的后代才会记住那一段沉重的历史,记住先辈浴血奋战的历史,更好地激发我们的民族意识,对国家的历史有更清楚的了解。保留本色,应该成为文物保护的灵魂,让我们的民族文化能够继续传承。

正确处理现实与长远的关系,要把眼光放长远

【名师支招】

本道试题还可以联系“现实与未来”“眼光”等话题,将问题放到更加广阔的时空里去思考,这样就会使得文章更具说服力与思辨色彩。写作时要注意把握关系型作文写作的关键,把重心放在阐释话题关系的角度,如能再加入一些时效性较强的材料,文章内容就会更加丰富了。

【备考借鉴】

历史就是历史,不允许后人做一厢情愿的打扮,一旦文物的原貌遭到破坏,那些饱含历史信息的文化遗产将无法复制、永远消失。多少年后,人们无法亲睹中华文明的活化石,也就享受不到历史留给我们的沧桑感与自豪感,从而达到振奋国民精神的目的。

然而,经济大潮来了,市场化冲淡了艺术、历史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开发利用文化遗产无可厚非,但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就走得过快。开发文物资源不能竭泽而渔。一切向“钱”看、一切围着钱转的观念,很容易导致轻慢文化、伤害文物的结局。

历史文化遗产有多种功用,但文物对历史事件的见证意义以及文物本身所涵盖的艺术特征是首要功用,旅游价值只是从属地位。风物长宜放眼量,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历史文物的价值才是当今文物保护的首选之路。

如何处理矛盾与统一的问题

【名师支招】

本道作文试题还牵涉到一个哲学命题:“对立与统一”,写作时也可以由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切入,进而论述如何处理矛盾的关系。社会中的很多事情都是对立与统一的矛盾体,文章展开时可以由物及人,力求观点的深刻性与启发性,是否具有较强的哲理色彩将是本文成败的关键。

【备考借鉴】

拥有历史积淀的文物保护项目商业价值巨大,这是毋庸置疑的。在价值天平上,究竟是经济开发重要,还是文物保护重要?

南京“美龄宫”,正式名称是“国民政府主席官邸”,它见证了一段重要历史,是很有研究价值的文物。其实,这原本不是什么宫殿,也不是专为宋美龄而建,“美龄宫”的叫法,本身就反映了一部分人对文物的庸俗化理解,经营了七八年的美龄宫的餐厅更让这里充斥着铜臭的气息。北京的太庙、圆明园、颐和园、北海公园内,也划出专门区域大搞“副业”。

文物古建是历史和文明的见证,人们通过展示和专门研究,实现其文化传承的功能。因此,对待文物,首先是保护,然后是欣赏和研究。文物保护单位变成了高档饭店与会所,其实是最低档次的消费文物行为,没有一点对传统和文明的敬畏。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一些人致力于文物的收集和保护,斥巨资保护、修复文物,然后无偿转交给国家,变成全民共享的财富,两种品位和境界,天上地下。遥远的记忆一座古老的木桥,吱吱呀呀地响了数千年,她有着“人迹板桥霜”的萧索苍凉,有着“小桥流水”的茫然怅惘,她承载了无数游子的乡愁,更代表一种深厚动人的文化。

一条古老的街道,悠长悠长又寂寥,那里有江南女子温柔的思念,有诗人一生的寄托,她是无数人心灵的故乡,散发着千年文化动人的芬芳。

我们流连的,或许不仅仅是风景;我们欣赏的,或许也不仅仅是风光i我们感叹的,是这风景中所蕴涵的深情。它镂刻在风雨中,它镶嵌在枝头花间,它甚至弥漫在空气里,让每一个经过的人驻足,让每一个遥望的人感动……这些蕴涵千年灿烂的古老遗址,留给我们太多的怀念与思考。

突然有一天,古老的板桥穿戴一新,古老的街道换了新颜:板桥上再看不到游子的思念,街道上也失去了江南女子惆怅的身影,我们还剩下多少感动、多少怀念,很多时候,我们应该留下一些真实的声音和真实的面貌,因为我们需要一面镜子,能让我们心存感动与感激,能让我们反观自己和自己生活的年代。

您是否知道庞贝古城?那种寂静,那种肃穆,和人们面对死亡时表现出的高尚品格,令人震撼。老人为了保护孩子,用自己的身躯挡住岩浆;艺术家为了保护作品,将自己毕生的心血揽入怀中……一场灾难,一个繁华的城市变成了一座废墟,而几百年后,我们在废墟中感叹人性的光辉,这使我不禁想要向那些挖掘庞贝城遗址并将其原貌保存的考古工作人员表示敬意。因为他们的深谋远虑,让我们幸运地目睹了这座伟大的废墟以及废墟中的深情。怀念是一种情感,但更多时候是一种智慧,一种对文化保护的智慧。

曾在旅途中,蓦然望见一座板桥就那么静静地横在流水上,横在两岸无边的寂寥中,恍如一个梦的影像,充满忧伤;又仿佛一位游子,眺望故乡,满怀思念。古桥虽已破败不堪,虽已摇摇欲坠,但她战胜了时间,成就了一个恒久的人生场景,一种阔大深远的文化遗存。所谓文化遗产,它可以是黄河长江,可以是古老楼阁,可以是流水人家,也可以是一径古桥。它们隐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声无息,需要我们的细心关注。遗产的保护,不仅要靠专家们的努力,更需要我们在平常生活中去关心、去珍惜。

当消散的记忆在废墟中陈列,当漫漶的辉煌在废墟中寂寞,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记忆收集,将辉煌收集,以最虔诚的心态去保护它们。此时,我们所要保护的,不仅仅是一座座废墟,一座座古桥;我们所要保护的,是这沧桑背后的深情,我们所要珍惜的,是这寂寥背后的智慧。

某著名中学校园里矗立着一块文化石,石的正面和背面均有当地著名书法家的题字。

正面为“琢玉”,楷书,遒劲峭拔。

背面为“随缘”,行书,潇洒飘逸。

对于这正背两面寓有深意的题字,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雕琢自我,绽放光彩

【名师支招】

“琢玉”与“随缘”,琢玉强调过程,随缘着眼结果。凡事先有过程,后有结果。所以,作为凡人的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付出汗水和努力,至于结果,则往往不在我们可操控的范围之内,不考虑也罢,此亦即所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备考片段】

李开复曾说:“没有人是天生的‘爱因斯坦’。”是的,不断雕琢,才能实现人生目标。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哪一个不是通过不断雕琢、不断磨砺才取得成功?哪一位是凭借他在起跑线上的些许优势而赢得人生长跑呢?

正是不断雕琢,才成就了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千古书法;正是不断雕琢,才创作出李太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浪漫诗篇;正是不断雕琢,才谱写出郎朗“魅力明星,华人骄傲”的不朽传奇。而王安石笔下神童仲永“泯然众人”的惨痛教训也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即使是一块好玉,若不加以雕琢,而让其随缘自适,最终也只能埋没于尘土之中。

“琢玉”需“随缘”

【名师支招】

当那玲珑剔透、精妙绝伦的玉器展现在你眼前时,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起来。赞叹之余,你肯定会佩服玉雕艺术家那巧夺天工的构思、精致入微的琢磨和才华横溢的创造。其实,面对一方璞玉,玉雕艺术家并不急于动手,而是先要与玉达成情感的交融、心灵的默契,这样,在后面雕琢中出现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不管是琢玉还是“琢人”,雕琢之时,还得要求能随缘,随玉之缘,随人之缘,如此,璞才能成玉,人才能成材。

【备考片段】

据说有一大块白玉中蕴含着一小块黑玉,人们都以之为憾。可在一个高明的玉雕大师手里,这块有瑕之玉却被雕刻成投掷铅球的运动员,中间的黑玉恰好成为一个吸引人们眼球的玉铅球,从而成就了一件稀世佳作。如果我们广大的教育者,也具备这样的艺术眼光,那么,无数的爱迪生、牛顿、瓦特就会脱颖而出。这些科学巨人的童年,哪个不是一块有瑕的璞玉呢?

然而可惜的是,在现实的教育中,面对一个个禀性各异的孩子,我们的施教是那么简单划一,甚至粗暴残酷。这样的教育,就如同拿着锐利的凿子狠凿璞玉,凿不动,就抡起锤子来敲,再敲不动,就干脆改用斧头劈了。试想,如果真有这样的玉雕艺术家,会有多少能雕出传世佳作的璞玉面临灭顶之灾啊!

因此,育人如琢玉,“琢玉”需“随缘”。只有根据禀赋,顺应天性,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孩子的心智发展才会是健康快乐的;反之,过多的人为干涉,功利影子日显,孩子即便是成了“材”,也难成大家。玉不琢,不成器

【名师支招】

《三字经》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它,就永远只是一块璞玉而已。人也是一样,不管他天资如何聪慧,如果不接受教育、不懂得认真去学习,就永远不可能通古博今、明白事理。同样的道理,从人生的意义与本质来讲,一个人如果不磨炼他的心性,即使天赋很高,根基很好,他的灵魂也无法得到真正的升华,他的思想境界也永远只能停留在常人的层次上。故对我们教育的主体而言,我们均需在教育中去琢其型、磨其性。

【备考片段】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是啊!这世界上有许多种爱,其中,有一种特别的爱就是先施以“痛”,才得以新生。琢玉呈现的就是教育中的这一原理。所谓“严父出孝子,严师出高徒”,“中国狼爸”萧百佑高举“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的旗帜,在他的精心雕琢下,四个孩子中的三个已被北京大学录取。诚然,以是否进名校来衡量教育的成功与否虽有失偏颇,但每个人天生就有动物性和劣根性的一面,任其恣意生长,一味溺爱,最终只能是“不成器”。

材料一:2012年美国大选结束,奥巴马连任。罗姆尼落选。虽然落败,但“输家”罗姆尼为了竞选而付出的努力,以及从以前的失败中走出来再次参加竞选的勇气,受到全世界的赞扬。

材料二:作家林达在《认输的能力》一文中这样写道:“美国大选年政治家的公开演讲。听多了就疲了。不过有一个演讲,我有机会时却总是听的,这就是紧接着大选日,落选总统者的认输演讲。这通常是失败者将近一年竞选活动的最后一次演讲。对于民主政治来说,认输的能力,对政治家来说至关紧要。落选者的认输演讲非常重要。讲得漂亮不漂亮。对于他个人来说,就是他是否为这场呕心沥血的竞选画下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对于选民来说,这是检验落选者是不是有谦卑宽宏的胸怀。是不是具备民主政治家的必要素质。美国的总统候选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到了不幸有机会表现认输能力的时谈,尽管大势已去,却都会使出全身本领。唱好这最后的一台戏。”

赢得起,更要输得起

【名师支招】

输者的智慧,赢得起,更要输得起。

辩证看输赢,人生在世,总要面对成功与失败,人生的大智慧在于既要赢得起,更要输得起。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人生的平常风景和宝贵财富。人人都渴望成功,但在失败时也不可气馁,不可以成败论英雄。人们在失败中学到的东西,往往比在成功中获得的经验更为重要。学会不断从失败中吸取经验的人,他们离下一次的成功也就不远了。

【运用片段】

成功需要坚持。需要执著。刘翔的坚持,换来的是难言的泪水,他为了梦想而承受的无法想象的所有痛苦,让我们由衷敬佩。他踩一路荆棘,勇往直前,虽败犹荣。在伦敦奥运会上,他虽然失败了,是比赛的输者,然而,他没有失去健康的体育精神,没有丧失对运动生命的基本尊重。荣誉令人向往,但只有健康的竞赛精神才配得上荣誉。刘翔与其他输者,重在参与、不断拼搏、勇于进取、不以成败论英雄。恰恰是他们让奥运精神更加昂扬。

要有敢于进取的勇气,虽输犹荣

【名师支招】

“输家”罗姆尼为了竞选而付出的努力,以及从以前的失败中走出来再次参加竞选的勇气,受到全世界的赞扬。挑战的勇气可嘉,尤其是从失败的影子中走出来,再度走向起点,更令人敬佩。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失败、不断成功,不断遇到新的失败、不断取得新的成功的一生。面对失败,要能勇于面对,勇于从头开始。

【运用片段】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传奇,青睐于不懈追求的人。面对危机,面对困难,重要的是行动起来。只有行动起来,去搏击。我们才有希望。面对2.5亿元的债务,平常人一定难堪重负了。可是史玉柱却有这种东山再起的魄力与勇气,这恐怕也要让西楚霸王项羽汗颜了。他正是在失败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当别人艳羡他的成功。却忘记了他面对失败所付出的勇气。正如冰心所言:“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于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撒满了牺牲的血雨。”

凡事要善始善终,唱好最后一台戏,演绎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名师支招】

善始善终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信念的体现。拼搏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不论成败,关键是要站好最后一班岗,演好最后一台戏,不能因为没有观众的捧场,就轻易放弃最初的誓言,不能因为结果不如意,就自暴自弃。真正的智慧便在于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运用片段】

活到老,学到老。南京的汪侠老人就是这样做的。年老而不坠青云之志,从72岁到80岁,九次报名参加高考。虽然每次成绩都不尽如人意,但是这没有影响他继续复习、参加高考的决心。坚持不懈,不放弃,不抛弃。尽管自己年逾七旬,但是那颗孜孜不倦、追求上进的决心永不泯灭。人生在世就是不断坚持自己的信念。永不放弃,执著前行。

不要过分看重结果,要欣赏过程的精彩

【名师支招】

落选演讲家虽然失败了,但仍然坚持到最后,因为他们更重视过程的精彩。人生要学会慢慢走,一路欣赏,品味途中的泪水。泪水滑落眼眶的那一瞬的余热,教会我们要学会长大;是它昔日洒地时的悲壮,造就了今朝的成功与辉煌。途中的泪水,珍藏它与众不同的力量,从此漫漫人生途中,我们不再害怕,因为有泪水赠予我们的锦囊,我们的脚步声会更加铿锵,我们的头会更加昂扬,朝着顶峰一路攀登,一路欣赏。

【运用片段】

湖南妹子刘芸,11岁开始学习舞蹈,毕业后到广东南方歌舞团工作。后来她毅然辞去“铁饭碗”,克服困难考入了中戏表演系。毕业一年多,刘芸已经拍摄了《大汉天子2》《三重门》《新五女拜寿》《汗血宝马》《走向太阳》等数部影视作品。刘芸,坚实地走好每一步。她更注重过程的美丽。自我价值的实现,结果只是一个分数牌。而精彩大多在过程中体现。我们在困难面前的每一次坚强努力,每一滴饱满的汗水,都印成了我们深深的足迹。雄鹰搏击长空的快乐,白鲨畅游海底的愉悦,海燕翱翔天际的英姿,飞蛾扑火的义无反顾,无不在过程中体现。为什么影迷不会错过每一集电视剧而去看结局呢?为什么球迷不会放弃每一节比赛而去看比分呢?为什么书迷不会跳读每一卷书而去看最后一页呢?因为精彩体现在过程中。过程,我选择,我精彩。

失败者也有魅力

著有《解密》《暗算》《风声》等作品的著名作家麦家,说出了自己对于“名人”的理解。麦家说:“这个时代重变道,人们心里有太多破坏的欲望,而少了坚守,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我一直认为,人类的精神都是有一个常道的,就像数学上有常数,人类的精神上也肯定有常道,比如友爱、仁慈、责任、善良等,都是不能变的。”“我们设名人馆,我想还是应该遵守常道,张扬那些对时代的进步、对他人的健康幸福做出卓越成绩和贡献的人,张扬他们在传播友爱和责任人生、理想人生的过程中所拥有的崇高、美好的精神。”

麦家认为,这个时代过分重视金钱和成功者的魅力,其实失败者也有失败者的魅力,名人馆不要以成败论英雄,更不要以金钱的多少来论成败。名人也可以很草根。戏曲本身就是草根文化,发源于山沟沟里,尽管繁华在大都市,但观众还是很乡土的,浙江戏曲界就有不少有才华、有作品又有想法的艺术家,当然是可以成为名人的。

虽输犹赢的智慧张扬

“没有岩石的阻挡,哪能激起美丽的浪花?”明天就像盒子里的巧克力糖,什么滋味都充满想象。失望是偶尔拨不通的电话号码,多试几次总会回答,心里有多好的梦想,现实却很可能令人失望。就算结果再坏那又怎样。人生无论输赢,无论遭遇何等坎坷,都应坚定地走完,虽输犹赢,此为大智慧。诗人艾青说过:“梦里走了许多路,醒来还是在床上。”它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不能躺在理想般的梦幻里生活。是的,人不仅要有理想,更要努力去实践。螃蟹很好吃,所以当我们吃螃蟹的时候总是会赞赏第一个吃螃蟹人的勇气。而当我们为成功者喝彩鼓掌的时候,又何曾想起那些失败者的默默付出?失败了,不可怕,即使结果是惨痛的,仍然要展示自己最后的精彩。奥巴马连任,罗姆尼落选,虽然落败,但“输家”罗姆尼为竞选付出了努力,他在失败后仍然精彩的演讲为人们所称道。人生在世,很难一帆风顺,即使在结果不如意的情况下,也要善始善终,这本身就是一种大智慧。

屡败屡战,永不言弃,即使失败,也无怨言。输者智慧,尽在于此。刘翔,尝尽掌声和鲜花的赞美,却在后来的几次比赛中接连失利,他毫无怨言,也绝不退出,而是不断坚持,走好自己失败后的每一步路。虽然每一步都充满艰辛,却最能体现自己的风度。“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刘翔的风度成为国人的榜样。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失败,会受挫,我们要勇于追求属于自己的梦想。即使成为人生竞技场上的输者,也要有踮起脚尖的勇气,屡败屡战;即使触摸不到最后的一缕阳光,也要坚持走完属于自己的前程。王辉虽不敌罗马尼亚选手科里娜,但她仍然会坚定地走完今后的人生路,何况,人生战场千变万化,今后谁输谁赢还未可知。

走好过程中的每一步,虽输犹赢,此为人生大智慧。不要紧紧盯着那最后的输赢结果不放,要学会欣赏过程。途中不一定是艳阳高照,春风和煦,可能也有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但真正的强者都是在途中欣赏那千变万化的风景,在欣赏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的人。

人生旅途中有山花,也有野草,慢慢走啊,一路欣赏。山花能陶冶我们的情操,野草能传授给我们顽强,当我们失落时,山花野草便能让我们陶醉,使我们忘忧。

人生旅途中处处是美景,不论是失败、泪水、忧伤,还是微笑与山花野草,这些都会使我们变成有智慧的人,因此我们要慢慢走啊,一路欣赏!

无论输赢,无论忧伤幸福,坚定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虽输犹赢,此为大智慧!

“一代人的标志是时尚:但历史的内容不仅是服装和行话。一个时代的人们不是担起属于他们时代变革的重负,便是在它的压力之下死于荒野。”

——哈罗德,罗森堡《荒漠之死》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

每个时代的新一代似乎都受到特别的关注,因为他们身上打上了标志着这个时代的鲜明烙印。对于不断出现的“新一代”,似乎永远都有人来褒贬一番,或者忧心忡忡,或者赞扬嘉许。诘你联系个人或社会实际,以“我们这一代”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认识你自己!”——这是铭刻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

有人问泰勒斯:什么是最困难之事,回答是:“你自己。”人们又问:什么是最容易之事?回答是:“给别人提建议。”活在当下:用心演绎生活的精彩

【名师支招】

时间如白驹过隙,匆匆从指尖溜走,唯有把握好当下,珍惜当下,才能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生活。生活留给我们的不应只是远去的青春背影,而是对于学习与生活的思考。不管是“啃老族”还是“穷游一族”,面对生活的挑战,或者是生活的无奈,我们都不能因浪费光阴而叹息,不能因前方绚烂而徒羡,更不能因暂时困难而退缩,应该珍惜当下,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所以“啃老族”应该自立自强,抛却享受的各种福利,来鞭策自己;“穷游族”应该大胆出发,用行动和智慧证明青春没有虚度。这样你就不会再说:“如果人生再来一次,将好好珍惜。”

【备考片段】

人生的光亮要如钻石一样,必须通过长时间的挖掘、费尽心力的琢磨,再历经辛苦的等待,才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而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机遇,只不过在我们的挥霍之中消耗殆尽。于丹在《庄子心得》里曾经这样写道:“孔子给我们揭示的都是一种温暖的情怀和一种朴素的价值,就是‘活在当下’。”或许只有经历过“模拟人生”之后才知道当下的可贵,才明白“活在当下”的意义。这让我想起证严法师的话:“有生必有死,把握当下,造福社会,才能突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我们虽无法掌控生命的长短,却能选择人生的价值;我们虽无法预知未来,却能把握当下,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须经磨砺才能精彩。成长:一场美丽的蜕变

【名师支招】

人生就是一场不能回放的电影,过去的一幕幕只能以记忆的形式储存在大脑“芯片”里。只身一人间欧洲,小吴用行动和智慧证明了青春没有虚度:建议取消“啃老族”享受各种社会福利的资格,旨在让年轻人不虚度光阴,把握人生。因此,生命就是一场蜕变的过程,在蜕变中成长、成熟。但是,蜕变需要以努力与坚持作为代价,以痛苦与磨砺作为考验。一如蚕为了变成蝶,需要为自己结茧,然后痛苦地咬破困住自己的茧,完成一次华丽又艰辛的蜕变。

【备考片段】

年华似水,无关痛痒,它静静地从我们身边流过,留下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我们都无法阻挡。但正如张晓风所说:“有一种花,你没有看见,却笃信它存在:有一种声音,你没有听到,却自知你了解。”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在逆境中越挫越勇,在成功时依旧心境坦然。90后小吴只身闯欧洲的可贵之处就在于用行动和智慧证明了青春没有虚度。是的,只有尝尽世间的人情冷暖和酸甜苦辣,学会如何坚强,如何乐观,让岁月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上不知不觉地刻下成熟的烙印,那才叫青春的成长。成长是一场美丽的蜕变,只有坚守一颗纯真的心,才能蜕变成美丽的蝴蝶,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美丽的蜕变,必将使人生之花绽放。材料一:海水退潮后,大量的鱼被搁浅在海滩上。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一个小男孩见状,开始捡起鱼一条一条地往海里扔。一个路过的人不理解:“这么多鱼,你救得过来吗?”小男孩一边救鱼一边回答说:“这条鱼在乎!这条鱼在乎!”随即又将一条鱼扔回了大海。

材料二:江西九江学院有三个大学生。在图书馆内开了一个无人超市。在只见货物不见卖货员的无人值守商店。顾客选购商品后只需按价签将钱放入“收银盒”内。还可自助找零;在找不开零钱或者没带钱的情况下。还可赊欠,交易过程中无人看管。在这里购物就是对诚信的一次考验。

材料三:2012年11月2日中午。江苏扬大附中学生徐砺寒在放学途中。不慎别坏一辆宝马车。车主不在。他没溜走。而是原地苦等。因赶着上课。只好留下道歉和赔偿联系的字条。车主感动之余,不让徐赔偿。一家修车行表态愿免费帮忙修好车。虽然无人在场。但是徐砺寒的解释很朴实:“做错了事,就该负责”。

慎独是一种做人的智慧。当没有人在乎时,自己依然能坚守一方天地,当没有人关爱时,自己爱惜自己,当没有人看见时,自己心里有一竿秤。请以“尽管没有人——”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慎独的美德

【名师支招】

这道材料作文中,提示语明确指出“慎独是种做人的智慧”,慎独是儒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般理解为“存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慎独,必然包括“慎始”,做任何事开始就要十分谨慎。慎独,必然包括“慎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当事情结束时,要像开始一样慎重对待。可以通过补题“尽管没有人约束”“尽管没有人站出来指责”等等,来写慎独的价值和意义。

【备考片段】

说起“慎独”,我们会想到古代的这样个故事。元代大学者许衡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时,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这“吾心有主”就是慎独,是“君子坦荡荡”的风度的体现。慎独就要甘于寂寞,坚守高洁的操守,实现人生的价值。面对高考,我们同样要有慎独的精神和态度,相信只有付出,才有回报。慎独就是朵小花,兀自开放在无人的旷野或角落,然而它的芬芳却无处不在,包裹着那勇敢而孤独的灵魂。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气息,丰富着你的形象和内涵,让你拥有坚强伟大的灵魂。

从人生品质入手——人生要学会追逐心灵的选择

【名师支招】

面对利益,面对金钱,面对诱惑,该如何选择?材料给我们以启示,尽管没有人看见,尽管没有人知道,尽管没有人举报,这时的你一举一动,都会彰显你独特的品质。举手投足之间,彰显你的内心品质。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写,面对诱惑,要能够有所取舍,遵从内心的需要;面对情感上,要学会宽慰自己孤独的心灵,要让心灵选择得更舒畅、坦然、心安。

【备考片段】

尽管没有人监督,可面对那些触手可得的诱惑,我们,悉心呵护着我们的心灵,同样是因为我们向往着那片蔚蓝。蔚蓝,心灵的原色。我们在上面徐上个性的色彩。于是,每个人都拥有了颗五彩斑斓的心。地上的钱包,我们不会偷偷藏在自己口袋;简单的赠与,我们不会因为弱小而不再关注别人。路边的乐人在他们的心灵上谱写乐符,奏成一支支优美的交响乐;诗人在他们的心灵上斟字酌句,写下一首首酣畅的抒情诗;农民在他们的心灵上埋下种子,种出排排整齐的庄稼苗。没有人愿意抹掉他们心灵的原色,因为没有了那片蔚蓝,心灵将变得空虚,让人无从下笔:也没有人能够抹掉他们心灵的原色,那是一片固执的蔚蓝啊。是的,我们可以洗掉曾经涂在心灵上的颜色,但永远也抹不掉的,是那片纯净的蔚蓝。

从社会修养入手——写如何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备考片段】

把握做人的道德底线,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常言说“月盈则缺,水满则溢”。事物总是这样,盛极必衰,过犹不及。把握做人的底线,掌握处事的度,那么你在为人处事时也就多了一份从容。人与人之间是以平等作为交往的基石的,倘若你在交往中是连最起码的底线都把握不住,那么谈何而采的正常交往呢?天空因过多的忍让乌云而失去了艳阳高照,森林因过多忍让风沙而失去了鸟语花香,同样,当过多的忍让迁就时,他们也将退过做人的底线。徐悲鸿说的好“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能没有傲骨”。他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一样自始自终都保持着骨气。当他在法国巴黎求学时,面对洋学生的嘲讽,他能不卑不亢,从容不迫。把握住做人的底线,有多少事让人一筹莫展呢?

慎独的出处

“慎独”一语最早出自《礼记·中庸》:“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所谓使自己的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就如同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厌恶邪恶,就如同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喜爱善良。只有这样,才能说自己的意念诚实,心安理得。所以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必须谨慎地对待独处的时候,使自己规行矩正。曾参也说过,道德可以修养人的身心,使人思想高尚。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诚实。

尽管没有人监督

尽管没有人监督,我们也要学会慎独。作为一个有道德之人,要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背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历史的烟云淹没了多少陋习旧规,慎独却依然屹立不倒,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慎独是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虽然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慎独者均是成功者,但我们可以肯定,古往今来,有自己的人品、不媚俗、不趋势的人均会留名千古,成就一段佳话。细数历史的烟云,你会看到魏晋的风骨,竹林七贤的个性,五柳先生的隐逸;你会发现汉唐的高风,李白的潇洒狂傲;你还会明白宋代的节气,苏轼的大江东去,李清照的梧桐细雨,辛弃疾的挑灯看剑;你还会找到明清的不俗,郑燮的洒脱,曹雪芹的悲歌。唯有慎独,才可以卓尔不群,不被历史的烟云淹没。

古人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心泰。”慎独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家庭、一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慎独者,坚持自己的原则,从而获得别人的尊重。东汉名臣杨震,有人夜半送礼,杨震严词予以拒绝,来人说,这件事没有任何人知道。杨震厉声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日不知?”杨震,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慎独成了他一生行事的准则,做人的高标,快乐安详的枕头。他有坚持,有担当,有勇气,始终坚持人间正气,保持一生清白,恪守心灵的底线。在混乱的官场,如一股清流,他的“四知”被著入史册,警戒后人。

“仰不愧天”,天者,天道自然也:“俯不怍于人”,人者,人间正道也。我们为了一己之私,让茂林变荒山,让荒山变沙漠。面对洪灾、冰灾危害,舟曲泥石流……我们是否感到惭愧呢,>他并非大富大贵,甚至有些贫困,他可以卖林致富,因为那3000多棵树木,是他用汗水浇灌的,可当有人出高价买他的树时,他竟然拒绝了,他说这是“留给后人,留给环境,比自己换两个钱重要”。他没有为一己之私,他选择造福后人,他要后代衣食无忧,他不能让后人失去生存的根本。马三小,他坚守内心的善,做个慎独者,是他最大的荣耀。

慎独者,对己能真,对人无伪,坚守心灵的那一方净土,在尘世获得无与伦比的快乐。因此,慎独并非遥不可及的大事,让我们做个慎独者,领略其中独好的风景。

材料一:成功就是经常开心地笑;成功就是得到智者的尊敬和孩子们的爱戴:赢得批评家的真诚欣赏和能够忍受虚伪朋友的背叛:能够欣赏美,欣赏其他人的长处:成功就是通过留下一个健康的孩子,或者留下一个修整后的花园或者留下更好一点的社会环境,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成功就是知道至少有一个生命因为您而生活得更轻松——这就是成功的意义。——爱默生

材料二:据《广州日报》2012年2月3日报道,因毕业工作两年没有积攒到足够的钱,从山东来东莞工作的大学生阿华在老父亲千里迢迢来探亲时避而不见。最后,父亲临走时请人转告儿子:“良心比面子、比金钱重要得多,连亲生父亲都这样对待,赚再多的钱最后都会众叛亲离。”

材料三:2012年2月20日,《中国青年报》一项社会调查报告显示,91.9%的受访者认为当前被金钱扭曲了亲情观的年轻人很多。而在问到原因时,81.7%的人认为是“社会过于崇尚物质财富”,80.8%的人表示是“社会功利风气盛行”,72.5%的人认为是“成功标准单一化,造成青年强烈的挫败感”。在问到关于成功的标准时,70.9%的人选择“和睦的家庭”,其次是“实现自己的理想”(69.2%),第三是“对社会的贡献”(58.5%)。

词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想法?在你心中,成功的标准是什么?是什么导致了亲情观的扭曲?请根据材料自定立意,自拟标题,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质疑:成功的概念是被谁“篡改”的?

【名师支招】

现在某些人只要有了钱,有了权,有了名,便有了资源和心理上的绝对优势。留意一下可以发现,与这些人消费活动相关的描述始终带有一种美学的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