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第二中学2024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遂宁第二中学2024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遂宁第二中学2024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遂宁第二中学2024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遂宁第二中学2024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遂宁第二中学2024届高二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所谓合金,就是不同种金属(也包括一些非金属)在熔化状态下形成的一种熔合物,下表为四种金属的熔、沸点。NaCuAlFe熔点(℃)97.510836601535沸点(℃)883259522003000根据以上数据判断其中不能形成合金的是A.Cu和Al B.Fe和Cu C.Fe和Na D.Al和Na2、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B>D>C B.原子序数:d>c>b>aC.离子半径:C>D>B>A D.单质的还原性:A>B>D>C3、某离子晶体的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则该离子晶体的化学式为A.abc B.abc3 C.ab2c3 D.ab3c4、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5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的转化率变大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D的体积分数变大 D.a<c+d5、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11mol/L,该溶液可能是①硫酸钠溶液②氢氧化钠溶液③二氧化碳水溶液④硝酸铵水溶液()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6、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B.反应物浓度:点小于点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时,SO2的转化率:段小于段7、为测定某有机物的结构,用核磁共振仪处理后得到图所示的核磁共振氢谱,则该有机物可能是A.乙醇B.溴乙烷C.乙醛D.乙酸8、下列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的是A.H2O B.CO2 C.NaCl D.HCl9、某学生的实验报告所列出的下列数据中合理的是()A.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盐酸B.用pH计测得某稀盐酸的pH为1.54C.用碱式滴定管量取烧碱溶液20.3mLD.用托盘天平称得某物质的质量为13.15g10、增大压强(压缩容器体积),平衡向()移动A.正反应方向移动B.逆反应方向移动C.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D.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1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12、傅克反应是合成芳香族化合物的一种重要方法。有机物a(-R为烃基)和苯通过傳克反应合成b的过程如下(无机小分子产物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定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的产物之一环己烯与螺[1.3]己烷互为同分异构体B.b的二氯代物超过三种C.R为C5H11时,a的结构有3种D.R为C4H9时,1molb加成生成C10H10至少需要3molH113、当光束通过下列溶液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NaCl溶液B.Fe(OH)3胶体C.盐酸D.蒸馏水14、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mol·L-1,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Al3+Na+Cl- B.K+Na+Cl-C.K+Na+Cl- D.K+15、在恒温、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A(g)3B(g)+C(g),若反应物在前20s由3mol降为1.8mol,则前20s的平均反应速率为()A.v(B)=0.03mol·L-1·s-1 B.v(B)=0.045mol·L-1·s-1C.v(C)=0.03mol·L-1·s-1 D.v(C)=0.06mol·L-1·s-116、己知25C、101kPa下,下列反应C(石墨)+O2(g)=CO2(g),△H=-393.51kJ/mol;C(金刚石)+O2(g)=CO2(g),△H=-395.41kJ/mol。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B.1mol石墨所具有的能量比1mol金刚石低C.金刚石转变成石墨是物理变化 D.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同位素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E是合成某药物的中间体,其一种合成路线如图:(1)A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A→B的反应条件和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E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B的环上二溴代物有_______________种(不考虑立体异构)。18、A、B、C、D、E、F、G是7种短周期元素。IAIIAIIIAIVAVAVIAVIIA01A2B3CDEF(1)表中所标出的A、B、C、D、E、F六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填序号);a.离子键b.共价键c.金属键(2)G元素的原子核外M层有4个电子,它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是____________;(3)A和E、A和F所形成的化合物中热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4)写出B、D元素各自所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能说明F的非金属性比E的非金属性强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9、用酸性KMnO4和H2C2O4(草酸)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离子方程式为2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一实验小组欲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生成CO2的速率,探究某种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如下(KMnO4溶液已酸化):实验序号A溶液B溶液①20mL0.1mol·L-1H2C2O4溶液30mL0.01mol·L-1KMnO4溶液②20mL0.2mol·L-1H2C2O4溶液30mL0.01mol·L-1KMnO4溶液(1)该实验探究的是____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若实验①在2min末收集了4.48mLCO2(标准状况下),则在2min末,c(MnO)=___mol·L-1。(3)除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CO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外,本实验还可通过测定___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4)小组同学发现反应速率总是如图二,其中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①该反应放热、②____。20、I.实验室用50mL0.50mol/L盐酸、50mL0.55mol/LNaOH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实验次数起始温度t1/℃终止温度t2/℃盐酸NaOH溶液120.220.323.7220.320.523.8321.521.624.9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实验装置中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上表中所测数据进行计算,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_________[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J/(g·℃)计算].(4)如用0.5mol/L的盐酸与NaOH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如改用60mL0.5moI/L的盐酸与50mL0.55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5)上述实验结果数值与57.3相比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______.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D.在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计数E.大烧杯的盖扳中间小孔太大。Ⅱ.某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先分别量取两种溶液,然后倒入试管中迅速振荡混合均匀,开始计时,通过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该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1)已知反应后H2C2O4转化为CO2逸出,KMnO4转化为MnSO4,为了观察到紫色褪去,H2C2O4与KMnO4初始的物质的量需要满足的关系为n(H2C2O4):n(KMnO4)≥_______。(2)试验编号②和③探究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3)实验①测得KMnO4溶液的褪色时间为40s,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KMnO4)=__________mol·L-1·min-1。21、Ⅰ.如何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及有效利用CO2,目前已引起各国普遍重视。(1)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在500℃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实验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H2)=__;②图2是改变温度时H2的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__热(填“吸”或“放”)反应。③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__(保留两位小数)。若提高温度到800℃进行,达平衡时,K值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④500℃达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ω为__。Ⅱ.(2)工业上可利用煤的气化产物(CO和H2)合成二甲醚(CH3OCH3),其三步反应如下:①2H2(g)+CO(g)CH3OH(g)△H=-90.8kJ⋅mol-1②2CH3OH(g)CH3OCH3(g)+H2O(g)△H=-23.5kJ⋅mol-1③CO(g)+H2O(g)CO2(g)+H2(g)△H=-41.3kJ⋅mol-1总合成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3)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上述总反应达到平衡时,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填字母代号)。A.高温高压B.加入催化剂C.减少CO2的浓度D.增加CO的浓度E.分离出二甲醚(4)已知反应②2CH3OH(g)CH3OCH3(g)+H2O(g)在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400。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CH3OH,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物质CH3OHCH3OCH3H2Oc/mol⋅L-10.440.600.60此时,v(正)__v(逆)(填“>”、“<”或“=”)。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题分析】由合金的形成可知,两种金属若能够形成合金,则熔点较高的金属的熔点不能大于熔点较低的金属的沸点。铁的熔点高于钠的沸点,两种金属不能形成合金。答案选C。2、C【分析】四种元素的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它们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题目详解】A.A和B的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比C和D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多一层,所以A和B的原子半径比C和D的原子半径大。A和B在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B的核电荷数比A小,所以原子半径B比A大,同理,C的原子半径比D的大,所以原子半径:B>A>C>D,故A不选;B.从这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以看出,原子序数:a>b>d>c,故B不选;C.这四种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所以离子半径只取决于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C>D>B>A,故C选;D.四种元素均为短周期元素,所以B为Na,A为Mg,C为N,D为F。钠的还原性强于镁,F2没有还原性,故D不选。故选C。【题目点拨】几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可以首先找到它们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根据它们的位置,利用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析它们的原子半径、离子半径、原子序数、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单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以及离子的还原性和氧化性等关系。3、D【解题分析】根据晶胞结构和均摊法可知a原子在晶胞内,共计1个;b原子在棱上,共计12×=3个;c原子在顶点上,共计8×=1个,因此化学式为ab3c,答案选D。4、D【分析】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压强增大,假设平衡不移动,D的浓度应为原平衡的2倍,而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5倍,可知压强增大后平衡逆向移动,以此来解答【题目详解】A.由分析可知,平衡逆向移动,A的转化率变小,A错误;B.由分析可知,平衡逆向移动,B错误;C.平衡逆向移动,D的体积分数减小,C错误;D.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则a<c+d,D正确。答案选D。5、C【解题分析】在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C(H+)=1.0×10-11mol/L<1.0×10-7mol/L,说明溶液不是中性,抑制水的电离的酸性或碱性溶液均可。【题目详解】①硫酸钠溶液,强酸强碱盐,对水的电离平衡不影响,不符合条件;②氢氧化钠溶液,强碱溶液,抑制水的电离,符合条件;③二氧化碳水溶液,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显酸性,抑制水的电离,符合条件;④硝酸铵水溶液,强酸弱碱盐,铵根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增大,不符合条件;综上所述,溶液可能是②③;答案为C。6、D【题目详解】A、化学平衡状态的实质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c点对应的正反应速率还在改变,未达平衡,错误;B、a到b时正反应速率增加,反应物浓度随时间不断减小,错误;C、从a到c正反应速率增大,之后正反应速率减小,说明反应刚开始时温度升高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减小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错误;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增大,△t1=△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正确;答案选D。7、B【解题分析】考查核磁共振氢谱图的含义,以及简单分子中氢原子类型的识别,属于基础题。【题目详解】用核磁共振仪测定有机物结构时,获得核磁共振氢谱图(吸收强度与化学位移的关系)。图中吸收峰的数目等于氢原子的类型,吸收峰的面积之比等于氢原子的个数之比。题图表明某有机物有两种氢原子,个数比为3:2。乙醇分子中有三种氢原子,乙醛、乙酸中两种氢数目比都是3:1,仅溴乙烷可能。本题选B。8、C【题目详解】H2O、CO2、HCl都是非金属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连接组成的化合物,都只含有共价键,NaCl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通过离子键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其中含有离子键,故答案为C。9、B【解题分析】A.量筒量取时能精确到0.1mL,无法量取7.13mL稀盐酸,故A错误;B.pH计能精确到0.01,可用pH计测得某稀盐酸的pH为1.54,故B正确;C.滴定管精确度为0.01ml,可量取21.30mL烧碱溶液,故C错误;D.托盘天平可精确到0.1g,无法用托盘天平称取13.15g某物质,故D错误。故选B。10、D【解题分析】根据pV=nRT可知,n与气体分子数成正比;按勒夏特列原理,压强增大,反应向减少压强的方向移动,即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压强减小,反应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所以增大压强(压缩容器体积),平衡向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D。11、A【分析】吸热反应为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而放热反应为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题目详解】A.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反应是吸热反应,是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A符合题意;B.乙醇的燃烧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是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B不符题意;C.铝与氧化铁粉未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是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C与题意不符;D.氧化钙溶于水是一个放热反应,是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故D与题意不符。故答案:A。12、C【题目详解】A.环己烯分子式为C6H10,螺[1.3]己烷分子式为C6H10,所以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B.若全部取代苯环上的1个H原子,若其中1个Cl原子与甲基相邻,另一个Cl原子有如图所示4种取代位置,有4种结构,若其中1个Cl原子处于甲基间位,另一个Cl原子有如图所示1种取代位置,有1种结构,若考虑烃基上的取代将会更多,故B正确;C.若主链有5个碳原子,则氯原子有3种位置,即1-氯戊烷、1-氯戊烷和3-氯戊烷;若主链有4个碳原子,此时甲基只能在1号碳原子上,而氯原子有4种位置,分别为1-甲基-1-氯丁烷、1-甲基-1-氯丁烷、3-甲基-1-氯丁烷和3-甲基-1-氯丁烷;若主链有3个碳原子,此时该烷烃有4个相同的甲基,因此氯原子只能有一种位置,即1,3-二甲基-1-氯丙烷。综上所叙分子式为C5H11Cl的同分异构体共有8种,故C错误;D.-C4H9已经达到饱和,1mol苯环消耗3mol氢气,则lmolb最多可以与3molH1加成,故D正确。答案: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常考查同分异构体数目、氢气加成的物质的量、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官能团性质等,熟悉官能团及性质是关键。13、B【解题分析】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是指当光束通过胶体分散系时能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现象是区分胶体和溶液最常用的简单方法;丁达尔效应的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所以只要判断下列分散系是胶体即可。【题目详解】A、NaCI溶液属于溶液分散系,用光束照射不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选项A错误;B、Fe(OH)3胶体属于胶体分散系,用光束照射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选项B正确;C、盐酸属于溶液,用光束照射不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选项C错误;D、蒸馏水属于纯净物,纯液体,用光束照射不能观察到丁达尔现象,选项D错误;答案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注意胶体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这也是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区分胶体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现象。14、B【分析】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mol·L-1,此溶质对水的电离产生抑制,此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最常见的则是酸溶液或碱溶液,据此分析回答;【题目详解】A.Al3+与OH-发生反应,不能大量存在于碱溶液中,A错误;B.四种离子彼此不反应,既能存在于酸性也能存在于碱性,能大量共存,B正确;C.与H+反应,不能大量存在于酸溶液中,C错误;D.NH4+与OH-反应,不能大量存在于碱溶液中,D错误;答案选B。15、B【题目详解】反应物为A,20s内△n(A)=3mol-1.8mol=1.2mol,容器体积为2L,则v(A)=,同一反应同一时段内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所以v(B)=0.045mol·L-1·s-1,v(C)=0.015mol·L-1·s-1,故答案为B。16、B【解题分析】A、两个反应相减可得: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1,故1mol石墨所具有的能量比1mol金刚石低,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A错误;B、根据A中分析可知B正确;C、金刚石和石墨属于不同物质,金刚石转变成石墨是化学变化,C错误;D、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D错误。答案选B。【题目点拨】根据石墨、金刚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写出金刚石与石墨转化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反应热比较金刚石与石墨的能量大小,注意物质的稳定性与能量的关系:能量越低越稳定。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氯原子和羟基O2/Cu,加热取代(酯化)反应+NaOH+NaCl11【题目详解】(1)由流程图可知,A中所含的官能团的名称是氯原子和醇羟基,故答案为:氯原子和醇羟基;(2)A→B是→即醇羟基上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故反应条件和试剂是O2/Cu,加热,故答案为:O2/Cu,加热;(3)根据流程图可知,D→E即→发生酯化反应,故反应类型是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故答案为: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4)根据流程图可知,B→C是→的反应是卤代烃发生水解生成醇羟基的反应,故化学方程式+NaOH+NaCl,故答案为:+NaOH+NaCl;(5)B即的环上一溴代物有四种如图、、、,再考虑二溴代物有分别有:、、,故共计3+5+3=11种,故答案为:11。18、NaCla第三周期IVA族HClAl(OH)3+3H+=Al3++3H2OCl2+H2S=2HCl+S↓【分析】A、B、C、D、E、F六种元素分别为:H、N、Na、Al、S、Cl。【题目详解】(1)表中所标出的A、B、C、D、E、F六种元素中,周期表中原子半径从上到下,从右往左半径变大,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Na(填元素符号),周期表中非金属性从上到下,从右往左半径变不,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Cl(填元素符号),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含有的化学键是a.离子键,故答案为:Na、Cl、a;(2)G元素的原子核外M层有4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4,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是4个电子,它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是第三周期IVA族,故答案为:第三周期IVA族;(3)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增强,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A和E、A和F所形成的化合物中热稳定性较强的是HCl,故答案为:HCl;(4)B、D元素各自所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硝酸和氢氧化铝,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3+3H+=Al3++3H2O,故答案为:Al(OH)3+3H+=Al3++3H2O;(5)单质氧化性氯气强于硫,能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的非金属性强,化学方程式为:Cl2+H2S=2HCl+S↓,故答案为:Cl2+H2S=2HCl+S↓。19、浓度0.0052KMnO4溶液完全退色所需时间(或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时间)产物Mn2+(或MnSO4)是反应的催化剂【题目详解】(1)对比①②实验可探究草酸的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4.48mLCO2(标准状况下)的物质的量为2×10-4mol,根据反应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消耗MnO4-的物质的量为4×10-5mol,反应剩余的高锰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30×10-3L×0.01mol·L-1-0.00004mol=0.00026mol,则在2min末,c(MnO4﹣)=0.00026mol÷0.05L=0.0052mol/L。(3)除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CO2的体积来比较反应速率,本实验还可以通过测定KMnO4溶液完全褪色所需时间或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来比较化学反应速率。(4)产物Mn2+(或MnSO4)是反应的催化剂,所以t1~t2时间内速率变快。20、环形玻璃搅拌棒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56.8kJ·mol-1偏大不相等相等ABDE2.5(或5:2)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0.010【解题分析】I.(1)由装置图可知,装置中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棒。(2)中和热测定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量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少,所以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提高装置的保温效果。(3)从表格数据知,三次实验温度差的平均值为3.40℃,50mL0.50mol/L盐酸、50mL0.55mol/LNaOH溶液的质量m=100mL×1g/mL=100g,c=4.18J/(g·℃),代入Q=cm△T得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Q=4.18J/(g·℃)×100g×3.40℃=1421.2J=1.4212kJ,所以生成1mol水放出热量为1.4212kJ×1mol0.025mol=56.8kJ,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6.8kJ·mol-1(4)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反应映后温度升高,计算所得的热量偏大,所以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偏大;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的酸和碱的用量多少有关,改用60mL0.5moI/L的盐酸与50mL0.55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的水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均是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因此所求中和热相等。本题正确答案为:偏大;不相等;相等(5)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在测碱的温度时,会发生酸碱中和,温度计读数变化值会减小,所以导致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故A正确;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会导致一部分热量散失,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故B正确;C.做本实验的室温与反应热的数据无关,故C错误;D.在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计数,会使实际测量体积高于所要量的体积,由于碱过量,放出的热不变,但溶液质量变大,△T变小,导致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低,故D正确;E.大烧杯的盖扳中间小孔太大,会导致一部分热量散失,导致实验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低,故E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BDE。Ⅱ.(1)根据反应后H2C2O4转化为CO2逸出,KMnO4转化为MnSO4,利用化合价升降相等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是: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8H2O+10CO2↑;从方程式知,当n(H2C2O4):n(KMnO4)=5:2=2.5时反应恰好发生,为了观察到紫色褪去,KMnO4的量应少量,即n(H2C2O4):n(KMnO4)≥2.5。(2)实验编号②和③除了温度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所以实验编号②和③探究的内容是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3)实验①草酸的物质的量为:0.10mol/L×0.002L=0.0002mol,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0.010mol/L×0.004L=0.00004mol,n(H2C2O4):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