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登高教学实录_第1页
高中语文登高教学实录_第2页
高中语文登高教学实录_第3页
高中语文登高教学实录_第4页
高中语文登高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登高》教学实录

一、走进作者,感知诗歌情感师: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诗歌《登高》。《登高》在杜甫诗歌中,占有相称重要的一种位置。明人胡应麟评价其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这首诗歌,能够说是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创作风格的极高成就。有关杜甫,我们并不陌生。他,七岁学诗,15岁时,便名振洛阳。他,胸怀壮志,凭了“一览众山小”的胸襟气魄,一步步登上了诗歌的巅峰。然而,他却又一生坎坷,空怀了“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崇高抱负,却到处奔波、终身失意,始终无法敲开高层统治集团的大门。他,青年时壮游天下,豪情万丈。壮年时困守长安,报国无门。中年时遭逢乱世,历经磨难。(音乐起。二胡曲《江河水》的旋律轻轻浮荡在教室里)现在,他老了,病了,他居无定所,只能随了一叶扁舟飘零于凄风苦雨的江湖中了。他又会如何了呢?他的壮志还在吗?他的雄心犹存吗?国家的命运、人民的苦难,他还会一如既往的关注吗?在这个九月九的重阳之日,杜甫拖着病躯,一步一步地登上了山峦,登上了我们的心灵。师配乐范读全诗,营造意境,渲染氛围。师:在老师的朗诵中,你体味到了什么样的情感?这情感从何而来?是老师的刻意营造,还是诗歌本身固有,或者是兼而有之?生1:一种悲凉、凄清的感情。师:你的这感情从何而来?生1:从诗歌的意象中来。诗歌所选择的急风、高天、哀猿、青渚、白沙、落木等景物,渲染出了这种悲凉与凄清。生2:诗歌的气势比较开阔,有一种悲而不伤,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生3:感受到了一种悲壮。师:悲在何处?壮又在何处?生3:悲在年老体衰,疾病缠身,功业无成,壮志难酬。壮在雄心不老,斗志犹存。师:你从哪儿读出了雄心不老、斗志犹存?生3:“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气势。师:“不尽长江滚滚来”怎么就有了雄心不老的气势呢?生3:……师:一种主观感觉?二、走进文本,凝听文字背后的心动(一)重复诵读,整体感知,构建形象。师:诵读,就是心与心的交流沟通。现在,你能透过这56个中文,聆听到诗圣的心跳之声吗?你觉得自己读懂了杜甫了吗?请用你的心去静静地品味诗歌,用心感悟诗人的情怀吧。学生静静默读两分钟师:这一遍的默读,在和杜甫的心灵交流中,你有无什么新的想法?生4:杜甫即使遭受困顿,承受着巨大的灾难,但是他绝不向灾难低头,始终渴望着把自己的才华奉献给社会,渴望着建立不朽的功业。师:嗯,进一步感受到杜甫的建功立业和忧国忧民。生5:杜甫即使处在逆境之中,但始终不放弃不抛弃。师:阅读,不仅需要读懂作者,还需要读出自我。我们阅读《登高》,除了要读出建功立业,读出永不放弃之外,还应当想到我们能够从诗作中汲取某些什么样的营养成分。这些,都是阅读中应当思考的。下面,结合刚刚建立的理解,咱们再自由的、轻声的吟诵《登高》。生自由吟诵。师:你心中的杜甫的形象开始清晰了吗?什么样的形象?生6:我感受到了一种郁郁不得志的诗人形象。生7:我觉得杜甫的形象还不够清晰,还只是一种含糊的影子。师:看来,还需要进一步诵读。大家还乐意诵读吗?这次咱们再齐读《登高》,要把杜甫的形象装在自己的大脑中,甚至要将自己想象成杜甫,想象着这登高的就是自己。师生齐读。师:你评价一下刚刚的齐读,好吗?优点是什么?尚有什么局限性?生8:读出了杜甫的沉郁风格,比较符合诗歌的凄凉氛围。生9:颔联只读出了一种悲凉,未体现出一种悲壮。生10:尾联能够再慢一点,最佳能读出一种无穷无尽的回味,就像山沟回声同样。师:三位的点评非常精当。齐读,大家要保持节奏的一致,难免就互相制约,发挥不出最佳水平。下面,咱们再来一次诵读。这次,咱们自己读自己的,用自己的理解去读,不要关注别人如何读,好吗?请同窗们转换身份,你就是杜甫,你就是满腹经纶却壮志难酬的杜甫,就是身多疾病却百折不挠的诗圣。你在这个重阳日,拖着病躯登上高台,这诗歌就是你生命的呐喊,灵魂的抗争。请大声诵读。生自由地大声诵读。(二)紧紧围绕情感,理清根本,品味境遇师:这次有什么样的感觉?与否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在重复诵读中,我们已经能够大致把握住《登高》的感情基调:悲(板书)。我们说,悲凉是基本基调,悲凉之中尚有雄壮。诗歌是如何体现这种悲的呢?直接写悲的句子是——生杂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师:古人评价此联时,认为它写出了八层悲凉,会是哪八种悲凉呢?大家结合具体的意象数一数。生杂答:秋、作客、常作客、万里、病、多病、百年、独、登台……师:数数看啊,——因秋景萧瑟而悲,因作客异乡而悲,因常作客而悲,因离家万里而悲,因病而悲,因多病缠身而悲,因年高而悲,因孤单而悲,因登台而悲,已经九个了。了不起,咱们比古人还多发现了一层悲凉。咱们看看古人说的是哪八层悲。PPT展示:(宋)罗大经:“万里”,地辽远也;“悲秋”,时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也;“独登”,无亲朋也。师:一种14字的句子,却通过层层铺垫,体现出了如此多的悲凉,它所呈现出的悲凉的深厚、绵长和渺远,实在能够称得上是字字精妙、字字传情。除了这个句子外,尚有什么句子,也是直接体现悲凉感觉的?生杂答: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师:尾联和颈联的八层悲凉相比,有什么样的不同?生11:颈联体现的悲凉,是写实,写眼前。尾联体现的悲凉,应当是虚实结合,有时间跨度。师:能具体说说吗?生11:颈联的漂泊万里、作客异乡、年高多病、孤苦无依,是立足眼前的处境而言的,尾联则是把个人悲苦和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这样,悲凉便有了更深刻的社会意义。(三)赏析物象,把握细节,炼字炼句师:你说的非常精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板书)漂泊万里、作客异乡、年高多病、孤苦无依;国事艰难、心怀苦恨、穷困潦倒、浊酒新停。前者,来自于诗人内心的个性化感受;后者,则更多来自于艰难的时世。但无论是哪一种,都还是诗人直接呈现给我们的情感,除此之外,首联和颔联又是如何体现悲凉的呢?生杂答:景物。师:这两联以写景为主,通过景物间接抒发心中情感。首联写了几个景?生杂答: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师:为什么选择这几个景物?有个疑问啊,为什么是“风急”而不是“风疾”?生12:“急”带有一点拟人化的感觉,有着急、焦虑的味道。而“疾”只能体现出风的大、快。师:哦?风着急着要做什么呢?在这首诗歌中,风重要做了件什么事儿?生12:风吹落了无边树叶,把秋的肃杀带到了杜甫身边。师:非常精彩!其实,这个“急”也是惯用的,它体现什么呢?体现又大、又猛、又快!例如,我们常说,这孩子发热了,热起得非常急,就不能用“疾”,由于,“疾”只有“快”这一种意义。师:风急,天高,猿啸哀。杜甫登上高台,难道就只感受到这三点?显然不是,那么,为什么首先要突出风?生13:人登在高出,首先感受到的,就应当是这急风,然后,才会去关注具体景色。师:这就是说,写景时,应当根据感官次序选择意象了。往下看,“风急”之后,为什么要突出“天高”?普通而言,秋天,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天高”应当能够体现一种比较美妙的心情的。杜甫的“天高”与否体现一种喜悦和美妙呢?生14:天高,视线就开阔,诗人见到的景象就更为阔大。师:景象阔大,心胸也就应当对应着更为阔大啊。那就不应当生出悲凉了。生15:天高,则地远。天高地远,显出的是宇宙的阔大,也就反衬出人的渺小卑微。师:太棒了!天高,是用来反衬个体的人的卑微渺小。“猿啸哀”呢,又能体现什么?生杂答:突出一种凄凉。师:杜甫登上高台之后,只听见“猿啸哀”这一种声音吗?生杂答:不是,应当有诸多声音,与主题无关,无需写入……师:“渚清沙白”是不是悲景?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个意象入诗呢?生杂答:不是悲景,就是客观景物。是眼前所见的实景。师:眼前所见的,并不一定都要纳入诗歌中呀。咱们刚刚不是还讨论了“猿啸哀”的问题吗生16:我觉得,可能是为下面的飞鸟活动提供一种特定场景的。师:什么样的特定场景?生16:很宁静很平和也很优美的场景。师:提供这样的场景,有什么价值?生16:……师:还没想到这一层,是吗?没关系,能够边学习边思考下去。我感觉,这里的渚清沙白,应当正如你说的,是为飞鸟提供一种活动场景。只是,这样的场景,或许呈现的,是一种永恒和短暂的关系,也或许是一种静止与运动的关系,固然,也或许,杜甫就是想用这“清”与“白”的色彩,为诗歌增添一点颜色,更或许,诗人只是为了和上联的文字形成对偶。师:鸟只是“飞回”?如果你是一位电视导演,你要将《登高》拍成一种视频,是拍摄一只鸟呢,还是两三只,一群鸟?生17:固然是一只鸟!师:为什么这样必定?生17:由于这一只鸟不是鸟,就是杜甫。众生笑。师:你的意思,是诗人用一只鸟来象征自己的孤单,是吧。生18:我觉得,如果是一只鸟,就是正衬诗人的孤单。如果是一群鸟,就是反衬诗人的孤单。师:那你乐意它是一只鸟,还是一群鸟?生18:我拍摄多只鸟,用反衬。师:说的较好!用一只鸟,是正面烘托,鸟也孤单,诗人也孤单;而一群鸟的热闹,则可反衬出我的孤单。这样看来,两种设计都有道理。但是,一种意象进入诗歌,一定需要和诗歌的整体构成和谐的联系。咱们刚研究了,“渚清沙白”不是悲凉的景象,因而,这里的鸟,也不必一定就是孤单的一只。如果只是孤单的一只,反而和“渚清沙白”不够协调了。师:“无边落木萧萧下”句,你的脑海中是幅什么样的画面?感受到了些什么?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意象?生19:我的脑海中,是漫山遍野落叶萧萧的宏大景象。我觉得诗人写落叶,是为了渲染秋天的肃杀凄凉。生20: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无边落叶,写出了深秋来临时的萧条凄凉。生21:自然界已进入了秋天,诗人也是年事已高,也进入了人生的秋天。“无边落木萧萧下”中,我感受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一种恐惧和悲哀。师:说的都较好。我觉得,这个句子,现有了对空间上的客观景物的具体描绘,也有了对时间上本身生命的悲叹。这是很典型的借哀景写哀情。咱们再往下看,“不尽长江滚滚来”又体现了什么?与否也是借哀景写哀情?生22:长江之水日复一日地流淌,奔流不息,体现了一种生命的力量。生2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古代诗歌中,写江水流逝,总是有一种时光不再的象征意义的。师:确实如此,“滚滚来”的江水中,应当既包含了烈士暮年的抗争,又有逝者如斯的喟叹。三、走进文化,感受意象背后的忠魂师:通过对四联文字的分析,我们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作者心中的悲凉,是依靠自然景象的呈现,心中情感的抒发而贯穿起来。现在,咱们把整首诗歌连起来看,诗人的悲已经清晰呈现在我们眼中。这种悲,既来自外界的景象,又来自内在的感触;既来自国事的艰难,又来自人生的潦倒。能够说,正是这样多的内忧外患,催生出诗人内心的万千感触,才会有《登高》这样的不朽诗篇,由诗人的灵魂深处流淌而出,流过大唐,流过两宋,流过明清,直流到一千数年后的今天。让我们捧读诗歌,每每仍旧情不能自已。我为这诗歌拟了个上联,请同窗们对个下联,如何?上联:落木无边,登高难释家国恨。学生拟写下联,师巡视。生24:长江不尽,望远不解心中愁。师:我发现啊,大家拟写的下联,前四个字都是一模同样的,不同只在背面七个字上。这个下联对的好,比老师自己编写的还要好。我是这样对的。师诵读自拟的下联:长江不尽,赋诗且抒山河情。师:登高——望远,难释——不解,家国恨——心中愁。非常工整,完全符合对联的规则。掌声激励!四、走进心灵,品味诗歌的象外之境。师:斯人已乘黄鹤去,此处空余登高台。一千数年过去了,现在,某机构故意将昔日杜甫登高远眺之处开发为一种文化旅游景点。有好事者为它拟写了一种不完整的解说词,你能帮它补充完整吗?PPT展示。

“杜甫登高台”解说词这本是一处寻常的山水,没有天门中断的壮阔,没有扪参历井的高峻,只有

,只有

。登上此处,眼见的无不是

,耳听的无不是

。但这又是一处绝不寻常的山水,这里的每一块山石,都聆听过

;这里的每一根草木,都见证过

;这里的长江,流淌的是

;这里的星空,映照的是

。亲爱的朋友,请不要埋怨这里没有绝美的风景,还能有什么样的风景,赛过

?用心品味吧,品味

,品味

。只要你用心倾听,你一定能透过高天之下的阵阵急风,听到

。生完毕填空内容。因时间限制,每组完毕两个空的内容。师:谁来展示展示自己的解说词?生25:这本是一处寻常的山水,没有天门中断的壮阔,没有扪参历井的高峻,只有漫天的落叶纷纷而下,在风中舞动起最后的美丽;只有飞跃不息的长江顺流而下,激荡起千百年来的历史尘埃。登上此处,眼见的无不是肃杀荒芜的暮秋之景,耳听的无不是哀猿凄绝的悲啼。生26:但这又是一处绝不寻常的山水,这里的每一块山石,都聆听过一代诗圣对人生不绝的悲叹和伤怀;这里的每一根草木,都见证过一种终身郁郁不得志的诗人,拖着衰老的病体,面对悲凉的秋景,怆然泣下的愁怨;这里的长江,流淌的是杜子美满含艰难苦恨的愁思;这里的星空,映照的是一种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诗人花白的双鬓。生27:亲爱的朋友,请不要埋怨这里没有绝美的风景,还能有什么样的风景,赛过诗中圣哲的锦绣诗篇?用心品味吧,品味每一种文字背后的忠诚,品味每一种诗句背后的崇高与坚贞。只要你用心倾听,你一定能透过高天之下的阵阵急风,听到来自遥远大唐的生命强音。众生鼓掌。师:三位同窗的解说都很精彩,既体现出了对杜甫及《登高》的理解,又展示了自己的文字才华。老师在备学时也试着填写了这解说词,也和同窗们交流交流,欢迎指正。师下水练习展示。配合轻音乐,教师诵读,营造课堂高潮。“杜甫登高台”解说词这本是一处寻常的山水,没有天门中断的壮阔,没有扪参历井的高峻,只有风急天高的肃杀,只有哀猿长啼的悲凉。登上此处,眼见的无不是落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