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1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2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3页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及其特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一,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资本主义的因素。第二,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第三,经济上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第四,文化上要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由于社会主义的因素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处于领导地位并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它属于社会主义的体系,并必然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二)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两重性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族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依据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上经历了一个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到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步也就是逐步过渡的发展变化的过程。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思想是:第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起,我国就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第二,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概括讲就是“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要尽力发展现代工业,建立一个基本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使我国由工业不发达的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工业发达的先进的工业国,使社会主义工业成为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三改”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是把农民和手工业者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人所有制通过合作化的途径改造为合作性质的集体所有制,把以剥削工人阶级的剩余劳动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以和平赎买的方式改造为全民所有制,在我国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一化”、“三改”,逐步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完成这个任务,从1953年算起,大约需要经过三个五年计划,就是大约十五年左右的时间。第四,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建设与改革同时并举。“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因此,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明确揭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双重使命。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依据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实践过程,是不断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不断解放思想,在理论上超越自我的过程,也是不断认识中国国情和特殊规律,探索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过程,又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中国社会20世纪又一次历史性变革的过程。总之,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紧密结合,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实践证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正确的。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对个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整个进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二阶段,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普遍建立和发展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阶段,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底,全国形成了合作化高潮,大办初级社并迅速转入大办高级社。到1956年底,全国建立了75.6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民达到1.17亿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其中加入高级社的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7.8%。高级社以土地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为基础,实行集体劳动,按劳分配。这样全国提前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基本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我国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从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形式。到1956年底,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发展到10万多个,入社的手工业者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基本实现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此同时,渔业、盐业、民间手工业、小商小贩等个体劳动者也基本实现了合作化。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成绩表现在: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壮大了地方工业,拓宽了劳动就业渠道。3.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第一,遵循自愿互助、典型示范和国家互帮助的原则。第二,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第三,实行依靠贫下中农,团结中农的阶级路线。第四,采取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的办法。(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用和平赎买的方式,逐步地实现私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把工商业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资本主义的性质是由国家政权的阶级性决定的。人民民主专政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在我国,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联系、合作的经济;是由资本家所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由资本主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过渡经济。按照其中社会主义因素多少等情况,可分为初级和高级两种形式。初级形式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高级形式是公私合营。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之所以进行和平改造,是因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存在两面性,中国共产党并与其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3年底前,主要是实行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阶段;第二阶段,从1954年到1955年夏,主要是实行单个企业公私合营阶段;第三阶段,从1955年秋到1956年,是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到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第一,从中国实际出发,以和平赎买的方式,实现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中国共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