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单元准备课第1课时数一数【教学内容】教材P2-P5【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师:小朋友,你们已是一年级学生了。这一节,我们上的是数学课。师:数学课要学什么本领呢?它要学的知识可多呢!二、新授1、教学“学校开学图”。出示放大图。(指着挂图向学生讲解)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1)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2)指明学生说一说。(3)问:图上有几座房子?有几面红旗?师:一座房子,一面红旗都是1件东西。问:找一找还有什么的数量是1的?(板书“l”,全班同学读两遍。)(4)问:有几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有几个同学拉单杠?(2个同学)问:图里还有什么数量是2?小结:2个同学向老师行礼,2个同学在看书,2个同学在观看踢足球……它们的数量都是2。(板书“2”,全班跟读两遍。)(5)问:谁能说一说有几个小朋友踢足球?(3个小朋友)问:图中还有哪些数量是3的?小结:3个小朋友踢足球,3条凳子,3个女孩跳绳,它们的数量都是3。(板书“3”,全班跟读两遍。)(6)问:谁能说一说用哪个数字来表示垃圾桶有几个?(7)问:谁知道4数完以后该数几?(老师板书“5”)问:图上还有什么数量是5的?(5朵花)(8)问:谁能说出数5以后是数几呢?(9)师:空中有7只飞鸟,就用7表示。(板书“7”,全班跟读两遍。)(10)问:7是在什么数的后面?(在6的后面)数完7以后数几呢?(板书“8”)(11)师:数完8后数什么数呢?(板书“9”,跟读两遍)请找出表示9的物体来。(图上有9个女同学)(12)问:请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男同学?(板书“10”,读两遍,齐读从1数到10。)小结:这幅图帮助我们认识了1—10的各个数。这幅图我们书上也有,就在课本的第2、3页,(打开书)找一找课本的“2”、“3”在哪里?2、数一数、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实物的个数可以用我们刚才所学的1—10来表示。3、10个数字与图形搭配。4、用同样的方法认识7、8、9、10及图形。5、小结:这10个数,我们几乎天天都要用到它,大家一定要记牢。6、巩固认数。看图找数交朋友游戏。三、课堂总结今天是小朋友们第一天上数学课,大家都很认真听讲,值得表扬。希望下节数学课的时候,大家勇敢一点,举起你们的小手,回答问题好吗?第2课时比多少【教学内容】教材P6、P7【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以及用数学的意识。【教学过程】故事导入《三只小猪》新授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2、师:这一天,河里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咦,那边为什么这么热闹?原来是热心的小猪们正在帮小白兔盖房子。房子旁边的桌子上摆满了好吃的东西,这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子们用来招待小猪们的。3、教学“同样多”。(1)有几只小猪?几只小兔?小兔子们正在干什么?1只小兔搬了几块砖?(出示兔子和砖一一对应图)那4只兔子共搬了几块砖?有多余的兔子吗?有多余的砖吗?师: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那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1)找一找,图上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2)小组交流,指名反馈。4、教学“多”与“少”。(1)找一找,图上有不一样多的两样东西吗?学生说,教师现场板书,并适机提问:谁多?谁少?5、刚才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多”和“少”,那你们知道图上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吗?课间活动。动手摆一摆(1)教师摆橡皮和铅笔,学生模仿。(教师强调一个对着一个摆。)学生同桌互相说:橡皮和铅笔同样多。(2)学生随意摆数个学具。数一数自己的学具,再和同桌比一比,看看谁多?谁少?在小组内比一比。练习完成练习一的第3题、第4题。四、发散练习利用今天学习的知识,看一看,比一比教室里的物体,你发现了什么?第2单元位置第1课时上、下、前、后【教学内容】教材P9及练习二第1、2、3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前后的方位,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2.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方位感。【教学过程】一、新授1.出示教科书P9的图,教师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1)图上有什么?(2)你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图吗?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出:卡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卡车的下面。指出上面和下面是两种相对的位置关系。并让学生思考:①卡车在轮船的()面。②轮船在火车的()面。③卡车的下面有什么?同桌互相说,再请个别同学上台说。(3)完成书本第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自由操作,摆好后互相说一说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懂得区分上下方位关系。2.教师指出生活中除了上、下这两种方位以外还有其他的方位,出示教科书P11第1题的图,请学生观察:(1)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图上画了什么?(2)找一找图上有哪些位置关系?并回答:①小兵在小玉的()面,小玉在小兵的()面。②小东的前面是(),小云在小华的()面。学生讨论并重点叙述小玉的位置关系(教师小结:指出前、后与上、下一样,都是具有相互关系的方位词,因此它们都不能孤立的存在。完成练习二第2题。让学生独立填写后,教师再进行讲评。二、巩固练习1.找一找在你的身边有哪些物体是处于上下或前后关系的,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2.完成教科书P11第三题。看图想一想,填一填。第2课时左、右【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及练习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问题。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辨别“左”、“右”。难点:初步确定“左”、“右”的相对性。【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1.反动作游戏感知相对性。师:我们前面认识了“上”、“下”,下面我们一起做个反动作练习的小游戏,游戏之前谁来说说什么是反动作?(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做反动作游戏。)2.谈话: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我们要举手。大家举起手来,比一比看谁举得最好!提问:你们知道你回答问题时举的是哪只手吗?学生回答:左手。师:对了,回答问题时我们举右手,那另一只手是?学生回答:左手。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两个方位——左、右。(板书课题:左、右)二、探索新知1.找自己身体的左右。师:我们身体除了左右手,还有一些部分也分左右,你能找到并指出来吗?学生个别展示、汇报。(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腿……)2.认识左右。(1)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用左手和右手分别做哪些事情呢?学生个别汇报。(2)师:看来我们的左右手平时要做的事情可真多呀!这样,让我们一起来运动一下吧。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1题。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3.摆一摆,进一步认识左右。(1)师:请大家将学具盒里的圆片、三角形片、正方形片和小棒各拿出一个。根据要求摆一摆:三角形片放在圆片的左边,正方形片放在圆片的右边,小棒放在三角形片的左边。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师提出问题: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最左边的是什么?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2)师:把自己摆的打乱顺序,每个人模仿老师刚才的问题,向同桌提三个问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准确。学生同桌之间活动。三、巩固提高“做一做”第2题。师:说说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位同学。学生观察、汇报。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的第2题。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那个同学。“左右”。(教材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1)出示少先队员举手的图片(教材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右图)师:你知道少先队员敬礼举的是哪只手吗?学生个别汇报。师讲述:少先队员在敬礼时举的是右手。(2)出示标语牌“上下楼梯,请靠右行”。教师:瞧,这是老师在学校楼梯旁的墙壁上拍到的照片,请大家一起念一念标语牌上的内容。学生齐读。教师:你知道这标语牌上字的意思吗?如果随意走会有什么后果呢?学生个别汇报。教师:对了,大家在上下楼梯时要按照一定位置,全部靠右行走,就不会造成上下楼梯拥挤的结果了。教师出示课本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左图,提问:那么这个小朋友现在该走哪边呢?谁能帮助她。学生个别汇报。四、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生:左、右。师:对!在生活中,我们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在行走时,我们要靠右行,这样就比较安全了。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课时1~5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P14-P16及练习三第1、2、4、5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1~5各数,并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1~5各数。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目标: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5的写法。【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1~5的基数含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出示主题画:
问: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喜欢哪一种?数出你喜欢的动物的数目,用同样多的小圆片表示出来。板书课题:1~5的认识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1、摆一摆你能根据摆出的圆片的个数,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2、感知数的顺序(1)逐次感知数的顺序: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再摆1个呢?依次感知3、4、5的来源。出示点子图,你来给他们5个排队。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2的后面一个数呢?……(3)数一数:让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1~5这几个数?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2.猜数游戏一个数在2的后面,这个数可能是几?也可能是几?……写一写刚才我们认识了1~5,你们愿意写一写吗?在书上第16页描写,比一比谁写得最好。写得好的上台展示。(4)练一练完成练习三的1~2题。 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同桌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第2课时比大小【教学内容】:教材P17及练习三第3、6、7、8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2.能力目标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3.情感目标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认识符号“>”、“<”和“=”,理解其含义。【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子梨桃子香蕉3432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3=33>23<43等于33大于23小于4(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3)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和“=”的?2、出示第17页下面做一做:(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两种东西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4,谁会读?(4)一只小熊吃一个玉米,玉米够吗?三、练一练第18页练习三的第3题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四、归纳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师引导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符号“>”、“<”和“=”来表示,比较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第3课时第几【教学内容】:教材P20及练习四第1、2、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的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区分几个和第几。【教学难点】:掌握区分几个和第几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出示第20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票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
师:(1)小朋友排在第几?谁排第一?解放军阿姨呢?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2)从前面数,背黄包的阿姨排在第几?从后面数呢?
(3)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的是谁?
(2)动画展示:穿蓝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问:还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第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区别几个和第几第几表示确定的位置,几个表示数量的多少。4.动手操作,深化感知拿出4个圆片和一个三角形,把三角形放在第二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摆?为什么会有两种摆法?引导学生体会第几是相对的。三、反馈练习:
1.第23页的第1题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四、总结评价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第4课时分与合【教学内容】:教材P21、P22及练习四第3、4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序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数数从1~5,从5~1比较大小3○44○25○12○32.看图回答○○△△□△□○□△☆△一共有()△。从右边数,☆排第()。从左边起,第5个是()。二、探究新知1.学习4的分解与组成(1)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红花的游戏,4朵红花,分成两份,看谁分得又快又好。看谁的方法多,分完以后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2)交流展示。(3)探讨分的方法刚才大家想了很多方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而且一个也不落下?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444
132231引导学生读数的组成,先领读: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再自由读
(4)引导学生把这些摆法加以整理。(5)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分析式,看看有什么特点?看到3和1组成4,就能想到什么?(6)练习数字4的组成。2.学习5的组成请同学们拿出5根玉米,把它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分分看。以小组为单位,结合4的组成的操作过程,人人动手操作。互相启发帮助总结出5的几种不同分法。交流展示汇报并加以整理。5555
14233241
怎样才能记住5的组成呢?练习5的组成。(猜数游戏、对口令)三、巩固运用完成21、22页的内容以及23页的3、4题。四、课堂小结第5课时加法【教学内容】:教材P24【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加号和等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2.能力目标学会加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口算得数是5以内的加法。3.情感目标养成仔细计算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复习准备1.在桌上依次摆出2根小棒,3个三角形,5个圆片。边摆边说一说用数字几表示,并在学具下面书写。2.将摆好的三个三角形分成两堆,再把5个圆片分成两堆,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3和5的组成。二、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直观感受和体验,再全班交流。师引导说:把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放在一块儿,左手和右手放到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反复说几次)让学生体会到把两部分放在一起就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从而引出要知道它们合起来有多少在数学上要用加法计算,2.学习加法算式在数学上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就是要把数字3和1合起来,用符号“+”表示。板书:3+1=4:∶加号等号怎样写加法算式呢?教师演示,让学生在算术本上写下规范的写法。再次强调说明:把3和1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强调:加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1呢?4又表示什么?学生读算式。3.结合第24页的气球图,进行动手操作加深体验加法的含义。4.发散联想,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教师启发、引导,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事例。并会口头列加法算式表示。三、巩固发展1.第24页做一做。要求一边看一边说过程。2.第28页练习五的第1题。先观察图片,以小组为单位说明图意,然后在方框里填得数。四、总结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第6课时5以内的加法【教学内容】:教材P25及练、练习五第1、2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2.能力目标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3.情感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教学重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看图填数○○○○○○○○○()()二、探究发现出示25页主题图。仔细看,图中画了什么内容,说出图意,同桌同学互说。根据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求一共有多少只小松鼠怎样列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3+2得多少?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代表汇报。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3和2组成5来计算的,这个办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强调:加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加号后面的“2”呢?“5”又表示什么?三、巩固深化1.完成第25页做一做第1、2题:先看图说图意,再在全班交流,说算式,你是怎么算的?观察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2.完成第25页做一做第3题:边摆边列算式。3.完成练习五的2题。四、课堂总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谁能谈谈自己的收获?第7课时减法【教学内容】:教材P26及练习五第3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减号,会读减法算式,并能用数的组成正确口算5以内的减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参与数学的兴趣。3.情感目标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会计算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确定被减数。【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
2+31+31+42+24+13+1
2.对口令:5以内数的组成。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出示第26页挂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说图意,然后全班交流。
(小丑手里拿着4个气球,飞走了1个)
师:像这样,从4只里面去掉一只,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减掉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板书:减法)
2.学习减法算式
问:4个气球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4)
飞走了一个,是从几只里面拿走的?
飞走的一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1)
像这样飞走了、去掉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4-1=)
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请你说一说。(然后全班齐读算式)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能用4-1表示的事物来。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出示第26页的第2幅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请多个同学说图意。(2)问:谁知道虚线圈是什么意思?请你猜一猜。
2.第26页最下面的做一做去掉了要用什么方法计算?谁能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你们能够根据刚才所讲的,把后面2幅图的图意说一说吗?试一试。(4人小组合作完成)
四、巩固反馈
1.P28页的第3题
(1)4人小组每个人说图意,对学得不好的同学要给予帮助和鼓励。
(2)说完图意后,每个小朋友再独立写出算式。
小组内由小组长组织大家进行评价,说一说每个人写出的算式是不是符合题意,不对的又错在什么地方,应该怎样改正。
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情况下要用减法?怎样计算减法?第8课时5以内的减法【教材内容】:教材P27及第3、4题【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减法的意义,熟练口算5以内的减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能力目标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减法是最简便的方法。3.情感目标结合课堂教学渗透遵守公共秩序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用适合于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减法。【教学难点】: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对口令:5以内数的组成2.看图说图意,列算式○○○○△△△△二、探究新知1.出示第27页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请多个同学说图意,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完整题意。2.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启发提问:要求还剩几只松鼠,用什么方法计算呢?算式是怎样的?5-3得多少?你是怎样算的?师:同学们有的用5的分解来算,有的用5的组成来计算,有的用想加法算减法的方法来计算。你们真聪明,想出这么多方法来计算减法。现在请同学们再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5-3的?3.完成第27页的做一做第1题: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要求还剩下几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为什么?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独立完成第2、3题三、巩固深化练习五第4题先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四、总结提炼说说本节课自己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第9课时0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P30及练习六【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0的两种含义,能较工整的书写0。初步理解并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0的加减法计算。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人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0的两种含义,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使学生能能正确的书写0,让学生弄懂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同时出示教材第30页的挂图。二、探究新知(一)认识01.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盘子里有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盘子里有1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盘子里1个桃子也没有,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板书:对0的认识)(板书:0)并领读“0”。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2)老师握起拳头,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3.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1)出示直尺图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的前面。(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哪个数,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学生活动: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4.教学书写0
(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写。
(3)学生写0,在书中第30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后,全班评出优缺点。
(二)、0的加减法
1、出示教材第30页小鸟图第1幅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鸟正在鸟窝里聊天)
(2)出示第2幅图:三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飞走的3只小鸟是从几只小鸟里面飞走的?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4)还剩下几只小鸟?有谁能列出算式?板书:3-3=0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出示教材第30页青蛙图,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4只小青蛙正在荷叶上休息)
(2)出示第二张荷叶图问: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4)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板书:4+0=4(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6)完成想一想:5-0=□
3、观察上面的三个算式:3-3=04+0=45-0=5你发现了什么?(各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归纳得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与零相加或相减等于它本身。巩固练习:
1.完成第31页的第1题
2.完成第31页的第2题3.老师左手拿5支粉笔,右手一支也没有,两手一共有多少支粉笔?(学生口答算式)4.完成第30页的做一做。(全班集体评价)5.第31页的第3题。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先互相说图意,然后再列式计算。评价要求:先同桌互评,再全班进行集体评价。四、综合练习:1.P31的第5题。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对做的又对又快的同学给予鼓励。2.第31页的第4题。要求每个同学先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然后再列式计算,最后集体评价。五、全课小结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第4单元认识图形(一)第1课时认识图形【教学内容】:教材P34、P35第一个做一做及练习八第1、2题【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并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参与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质疑激情: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二、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类的?为什么这样分类?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2.摸一摸,感知特点。(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三、分组活动,体验特征1.教材第35页做一做第1题。(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2.游戏“看谁摸得准”。(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教材35页做一做第2题)(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3.数图形。投影出示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四、小结第2课时图形的拼搭【教学内容】:教材P35、P36及练习八第3-8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2.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二、新授。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取出四个长方体,(学生操作)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科书P35页面下方的“做一做”。2.完成教科书P37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3.完成教科书P37第5题。4.完成教科书P38第7题。5.完成教科书P38第6、8题。四、课外实践作业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拼出你所喜爱的图形。第5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课时6、7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P39、P40及练习九第1-3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个数,并且会读、会写,同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阶的数学交流意识。教学重点: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教学难点】:6的写法。【教学过程】:一、复习1.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5六个数字,读数。二、新授1.学习数数和认数。(1)出示第39页的主题图。(2)观察思考。说一说画面上有什么?各有多少?(小组交流)(3)交流、汇报。(4)抽象出画面中的数。问: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问: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2.教学数序。(出示教材39-40页图片)(1)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6颗)再拨一颗是多少呢?(7颗)(2)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位置。(3)教师将直尺图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并排列他们的顺序。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3.比较大小。(1)先摆5个圆片,在下面再摆6个圆片。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板书:5<66>5(2)先摆6个圆片,在下面再摆7个圆片。问: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板书:6<77>64.教学6、7的序数。(1)看书第40页。从左数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2)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几瓶。(3)从左边数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1)指导学生观察,启发想像6和7像什么?(6像哨子,7像拐杖等。)(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3)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三、巩固练习1.抢答练习。(1)5后面的数是几?(2)6后面的数是几?(3)7前面的数是几?2.完成教材43页练习九第1-3题。(1)第1、2题。出示题目,明确要求,学生完成题目。(2)完成第3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完成练习。适当引导学生对“6只”和“7只”作比较,加深学生对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理解。四、课堂总结第2课时6、7的组成【教学内容】:教材P41及练习九第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6、7的组成。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掌握6和7的组成。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教学过程】:复习1.数数:从1数到7;从7数到1。2.口答。(1)6前面是几?(2)6后面是几?(3)与5相邻的是几?新授1.教学6的组成。(1)把6个小圆片给涂上2种颜色,可以怎样涂?打开书第41页。在书上给小圆片涂色,教师巡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顺序地涂色。)(2)让学生结合自己涂的小圆片,完整填出6的组成。(3)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教学7的组成。问:将7个小方块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呢?(1)学生动手操作。(2)小组内讨论,有几种分法?(3)学生反馈,教师板书:问:我们看到了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练习1.对口令。2.完成教材43页练习九的第4题。第3课时6、7的加减法【教学内容】:教材P42及练习九第6-8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教学难点】: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2+l=l+2=3+1=1+3=4+1=1+4=2+3=3+2=计算后指定1~2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对口令。二、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课题:6、7的加减法。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1)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5根、一边摆1根,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各写出一个加法算式。(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板书:5+l=1+5=问: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问: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师: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3)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3.学习第42页“摆一摆”的三组例题。(1)让学生自由摆学具,并说出加减法算式。(2)学习“摆一摆”第一组例题。学生摆花,先摆加法算式后摆减法算式,边摆边计算。让学生交流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3)学习“摆一摆”第二组例题。②学生摆小棒算7-2和7-5,并在方框里填得数。③引导学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的联系。(4)学习“摆一摆”第三组例题。①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3+3=6。②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3=3。5.学习写算式。(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6+1=7和6-2=4的写法,并讲解写算式的要领和要求。(2)学生练习写算式。(3)学生交流并互相评价所写的算式。三、巩固练习1.完成第42页“做一做”的练习。2.巩固练习算式的写法(教师指定几个算式让学生练习写法)。四、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44页练习九的第6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2.做第8题,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连线的理由。3.练习第5题。出示点子图。问: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相加得6?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相加得7?4.第7题,完成后评价时特别注意学生对等号的处理。五、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第4课时用数学【教学内容】:教材P46、P47及练习十【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问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教学难点】:理解图画应用题的题意。【教学设计】:一、情境激趣师:看,游乐场有这么好玩的游戏。现在老师带大家一起到滑滑梯上去玩,而且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二、新课教学1.教学有关6、7的加法在生活中的运用。①观察图画。师:我们先看一下小兔子遇到了什么问题。师:你看到了什么?自己思考一下。师:那么在这里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你们高兴吗?②认识大括号和?号并解答。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师:你能根据这个场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就代表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师:(巡视)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师:这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2为什么等于6?2.教学有关6、7的减法在生活中的运用。现在老师带你们到小河边看游船,你看到了什么?师:你能为这道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采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师:看这幅画与刚才小兔子的图比较有什么不同?三、巩固强化(课件出示书本企鹅图)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下。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师:大家快来看,这是要我们干什么?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写算式,集体订正。)四、课堂练习师:你们还想不想继续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师出示课本第46、47页做一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一题,同桌之间互相说题意,再独立完成。分别让学生说想法,对做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学生独立完成课本48页第1题。第5课时8、9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P50、P51及练习十一第1、2、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O—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能规范地书写8和9。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教学重点】:会比较O~9各数的大小,数数量是8、9的物体。【教学难点】:能规范书写8。【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数数:从1数到7,再从7数到1。2.口答。问:6后面是几?与5相邻的两个数是几?问:你知道7后面的数是几?8后面呢?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和9。(板书课题:8和9)二、教学对8、9的认识。1.教学50页的主题画。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学生数“8、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往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上一个记号。)2.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数量是8或9?3.摆学具。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4.教学8、9的顺序①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②出示直尺图。0123()56()()()学生填空。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5.教学比较7、8、9的大小(1)出示点子图。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出快速数出点子数的方法。(2)比较7、8、9的大小。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7<88<97<98>79>89>7(3)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6.教学8、9的序数含义打开书第51页。(1)把左边的8只小动物圈起来。(2)给从左数第8只小动物画上帽子。(3)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7.指导书写8和9。问:8和9分别像什么?教师范写8和9,并说明书写技巧。学生书空。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上练习描写。三、巩固练习教材54页练习十一的第1、2、3题。1.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第2题。先让学生明确题目要求,再数数并填表,最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四、课堂练习书写8和9。第6课时8、9的组成【教学内容】:教材P52及练习十一第4、5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问: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2.师: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7○88○98○69○53.猜一猜。(1)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2)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4.揭题。师: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和9,而且还学会了8和9的写法。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9,了解8和9分别是怎样组成的。(板书课题:8、9的组成)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1.教学8的组成。2.创设情境。一天,老师买了8个小西瓜,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是呀,老师就把它们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你知道老师可能会怎样分装这8个小西瓜吗?3.动手操作,探究新知。师:请你拿出8个五角星来代替8个小西瓜,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看看可以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同桌合作,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的所有组成。(3)小结。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五角星,知道8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上8的组成,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内容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看到4。师: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我们可以由l和7组成8,想到7和l组成8,由2和6组成8,想到6和2组成8,由3和5组成8,想到5和3组成8。我们只要记住1和7组成8、2和6组成8、3和5组成8、4和4组成8就可以了。你们觉得这样记忆好吗?请同桌互相合作一下,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迅速记住8的组成,看谁最先记熟。(4)请几位最先举手的小朋友来背8的组成。㈡教学9的组成1.让学生自己试着将9个小圆片分成两堆,并根据自己的动手实践,将书上9的组成补充完整。2.指名反馈,教师板书,集体订正。㈢看书答疑: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书上52页,请同学们看一下,还有什么问题吗?三、反馈练习1.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8、9的组成。2.同桌两人打手势来对8的组成。3.完成课本第52页的做一做。四、课堂练习教材54、55页练习八的第4、5题。五、课堂总结师: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找到了8是怎样组成的,并且学会了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第7课时8、9的加减法【教学内容】:教材P53及练习十一第第6、7、8、9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会正确计算有关8、9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教学过程】:复习1.对口令。复习有关8、9的组成。2.看图列式。○○○○|●●●●○○○○○|●●●●问:你们能根据一幅图列出2道不同的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吗?新授。㈠创设情境,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1.看图说话。(出示红花图画)师:漂亮吗?图上画着什么?谁还想说,并且和他说的不一样?(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不阻止学生联想一些童话情节。)2.根据这幅图,你能写出哪些算式?小组合作讨论。汇报交流,教师板书:5+3=8、3+5=8、8-5=3、8-3=5师:看一幅图,我们可以列2道加法算式和2道减法算式。㈡动手操作,教学9的加减法。1.摆5个红小棒,4个绿小棒(老师领着学生整齐地摆出来)师:你能根据你摆的小棒,列几道不同的算式吗?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5+4=9、4+5=9、9-5=4、9-4=5㈢出示教材53页“想一想”:4+4=()8-4=()师:怎样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三、巩固练习教材55页练习十一的第6、7、8、9题。1.第7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哪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得到8。2.第6题。学生独立理解题意,看图列式,集体订正。3.第8题。计算,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4.第9题。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算式。四、课堂总结。同学们,你在这节课学会了什么?第8课时用数学【教学内容】:教材P57及练习十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通过情境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4.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5.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6.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激情引新。出示大森林图。师:快乐的大森林里都有些什么?二、合作探究,体验发现1.主动探究,体验加法的含义。出示蘑菇图。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问:小问号问我们什么?师:谁来帮小蘑菇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板书:6+2=8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一起去小鹿们在干什么吧!2.小组合作,体验减法的含义。出示:小鹿图师:请大家注意观察,你看到些什么?请说给你的同座听。师:根据这幅画,你能提出一个合适的数学问题吗?请先自己想想,然后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强调讨论时请注意: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人要认真听,等他说完了,别人再说。小组同学思考,互相讨论。教师巡视、倾听,并与之交流,适时启发。3.汇报结果。师:谁先来说说,你们准备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问:你能完整的把这幅图说一说吗?问:要求还剩几只小鹿,怎样列式呢?(板书:9-3=6)师:你是怎样想的?4.尝试小结。师:通过解决我们提出的这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着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就得到另一部分)5.联系生活,整体感知。师:根据小鹿图,大家不仅自己提出了问题,而且还自己解决了问题。像这样加、减的例子,生活中还有许多。想一想:你能试着举出几个吗?师:看来,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1.完成教材58页练习十二第1题。学生大声的说图意,并在书上列式计算。2.练习十二的第3题。要求:互说图意,独立填空。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指名汇报,并结合学生回答,集体订正。四、小结收获,渗透联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第9课时10的认识和组成【教学内容】:教材P59、P60练习十三第1、2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2.学会l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l0的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阶的数学交流意识。4.引导学生感受数l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学会l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l0的组成。
【教学难点】: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猜一猜。①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②能与O做邻居的又是谁?③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2.师: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l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了“l0”,10比9大。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10的认识)二、探究学习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①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动作或一句话表示出来吗?②出示教材59页主题图。数一数,图上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0”来表示?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数、脚趾数,总人数,鸽子只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③做排队游戏。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l0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④出示计数器。老师拨珠子,学生数数。问:9再添上1是几?10在几的后面?⑤10的位置与大小。出示尺子。学生观察。让学生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⑥出示教材59页点子图。学生数数蓝色点子的个数,并完成比大小的填空。说一说下面有多少种填法。10>()()<l02.10的写法。1个10在格上书写时,左边写1,右边写0。在第60页的田字格练习写10。3.l0的组成。(教材60页上方)①把10根小棒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学生动手分,然后将分得结果填在书上。)②想一想,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③汇报不同的分法。板书:10的组成。④师:上面每两个数合起来都是10。如果能快速记住10的组成,对你们以后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很有好处。⑤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三、巩固练习1.师生互动游戏:10的组成打手势。2.生生互动游戏:10的组成对口令。3.课本60页做一做的。四、课堂练习教材62页练习十三的第1、2题。第10课时10的加减法【教学内容】:教材P61及练习课第3-8题【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进一步熟悉l0的组成。2.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l0的加减法。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与人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填未知加数,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l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不看图,能正确填出未知加数;运用10的组成,完成10的加减法。【教学过程】:复习师生对口令。2、口算。3+3 8-5 7+8 10-6 6+69-8 10-8 5+5 10-2 5+32+2 5-1 7+2 6-0 0+1010-10 4+2 7-4 4-4 1+83、看卡片说组成。10101010/\/\/\/\2□□47□□16987/\/\/\/\□24□□35□二、新授1.出示63页第6题。问:左边是什么意思?问:怎么填写呢?板书:1+()=10问:这个算式和原来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师:这里的括号表示什么数还不知道,也就是要填的未知加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加数”。(板书课题)师:这里括号读作几,因此可以读作:1加几等于10。带领学生读算式:1加几等于10(两遍)。问:括号里应该填几?你是怎么想的?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几种方法都可以,那么你认为哪种想法最简便呢?2.出示63页第7题。让学生理解题意,启发生思考。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问:我们要再画几个圆呢?问:方框里要填几?(填空后齐读算式两遍。)问:这道算式如果不看圆片,你怎样想括号里的数?(3和7组成10,所以括号里填7。)3.出示圆圈图:9个白○,1个蓝○。问:小朋友,你们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问:你能根据你说的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9=10、9+1=1010-1=9、10-9=1学生齐读算式。4.出示圆圈图,8个白○,2个蓝○。问:你们会用四道算式表示呢?学生写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板书:8+2=l02+8=10l0-2=810-8=2学生齐读算式。5.问:你们能看图写出四道算式吗?试试看!打开书61页,将剩余两幅点子图的算式补充完整。①写好之后可以下座位去看看别人写的算式是否和自己的一样,并且说说自己的理由。(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先独立完成,然后下座位与别人进行交流)②请两位学生把算式写在黑板上,集体订正。7+3=103+7=l0l0-7=310-3=76+4=104+6=1010-6=410-4=66.想一想。出示:5+5=()10一5=()请全班同学用手指来表示出得数。将书上的算式补充完整。二、新授三、巩固练习“找朋友”:用数字卡片组成l0。让学生随便出一张10以内的数字卡片,自由的和其他同学组合,使两张数字卡片的和为10。看谁最快找到自己的朋友?“做一做”的第1.2题。3.教材63页练习十三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四、课堂练习教材62页练习十三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三第4题。教师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将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使结果得10。练习十三第5题,孔雀开屏。第11课时连加连减【教学内容】:教材P65及练习十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连减的计算含义、正确地掌握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2.掌握连加、连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计算。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把第一步计算结果记再脑子里,再参与第二步计算。【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小明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教材65页情境图)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二、操作探索,学习新知(一)学习连加1.引导观察。请同学们观察。(小明在喂5只小鸡,接着出示跑来2只小鸡,停顿一下,最后出示跑来1只小鸡)2.交流、汇报。①问:你看到了什么?小组交流。②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也可能说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提醒学生,跑来的小鸡分2次,引导学生说出算式:5+2+1。教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不一样)3.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板书课题:连加“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问:5+2+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①小组合作探索方法。②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③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板书5+2+1=8(二)学习连减出示教材65页挂图。问:先有几只鸡?①老师移动2只鸡,表示走了。问:走了几只?还剩下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2。②老师再移动2只,表示又走了2只鸡。问:又去掉几只?还剩下几只?③问:谁能说一说这剩下的4只鸡是怎样算来的?问:那么也就是说是几减几再减几?随着学生回答,老师在8-2的后面接着写“-2”。④师:这道题是从1个数里先去掉一个部分后,再去掉一个部分,也就是连续去掉两个部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连减。(板书:连减)⑤师:算式读作8减2再减2。⑥师:连减的算式怎样算呢?谁能根据连加的计算顺序,说说这道连减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计算过程。⑦指名学生口述计算过程。⑧小结。三、应用拓展——动手操作。(做一做)1、先拿出4根,再拿出2根,最后拿出3根。共拿出了几根?列算式说得数。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将书上算式补充完整。摆好10个星星,先拿走5个星星,再拿走3个星星。还剩下几个星星。将书上算式补充完整四、巩固练习。1.教材66页练习十四第2题。分步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图意,将算式补充完整。2.练习十四的第1题。学生先说题意,再填在书上,指名学生说,集体订正。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第66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4.练习十四的第5题。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直接说出各题得数。五、课堂总结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第12课时加减混合【教学内容】:教材P67练习十五第1-3题【教学目标】: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5.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记住第一次的运算结果。【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指定3道让学生说计算过程)10-3-4=8-2-3=9-0-6=9-2-5=10-1-6=5-3-1=2+4+3=3+2+2=1+5+4=二、教学加减混合计算。1.教学教材67页天鹅例题1。教师在黑板上贴4只天鹅。问:原先有几只条天鹅?演示:飞来3只天鹅。问: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4十3)演示:又飞走2只天鹅。问:飞走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来表示飞走的2只?学生回答后老师在“4十3”的后面写“-2”。师:这个算式和你们以前学的连加、连减有哪些不同呢?师:这个算式里有加法也有减法,是加和减混合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式题(板书:加减混合)这样的算式读做:4加3再减2。(学生齐读算式一遍。)师:加减混合式题怎样计算呢?你知道吗?(这道题是加在前面,减在后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后再算7减2得5。)学生齐读算式,请学生把这道题计算过程说一说。2.教学天鹅例题2。演示:先有4只天鹅,把其中2只移开,演示飞走。问:有4只天鹅,飞走2只,还剩下几只?怎样列式?板书:“4-2”。演示:在黑板上又贴3只天鹅。师:又飞来3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把刚才的算式接下去写完整?学生答后老师在“4-2”的后面接着写“+3”。师:这道算式也是有加法,有减法,也是加减混合式题,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学生在书的方框里填数,指定学生说计算过程。3.小结:刚才计算两题都是加减混合式题,第l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先算什么?第2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面?先算什么?师概括: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加法在前面就先算加法,如果是减法在前面就先算减法。三、巩固练习(1)练习课本67页“做一做”。指定学生说图意。指名列算式。问: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接着学生计算,填方框里的数。做完后订正。(2)做练习十五第1题。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题意,边讲边填,集体订正。学生说计算过程。四、课堂练习练习十五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练习十五的第2题。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算式。第6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第1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P73、P74及练习十七第1-6题【教学目标】:1.会准确地读出和数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和“+”,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和几个一组成。【教学重难点】: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教学过程】:一、复习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二、新授课我们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来学习比10大一些的数。(出示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1.电脑出示教科书P73主题图。教师:图上哪些物体的数量比10多?揭示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2.教学P74例1。让学生随着电脑演示,一根一根地数。问:如果10根分一堆,这20根小棒可以分几堆?(两堆)把每一堆捆成一捆,这20根小棒可以捆成几捆?每一捆就是一个十,捆成2捆,就是几个十?一捆里有几根小棒?(10根)。10根就捆一捆,说明一捆就是一个十,一捆里有10根小棒。一个十就是10个一,10个一就是一个十。20里面有几个十?老师说出11、15、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动机在手持电动工具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批发商如何拓展家用视听设备市场考核试卷
-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小说阅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梧州学院《现代食品高新技术进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天津城建大学《太阳能热利用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医科大学《药物统计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伊春市美溪区2024-2025学年四下数学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泰州市2025届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天津市河东区天铁一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七调考试物理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青岛六校联考2025年初三下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儿科运用PDCA循环提高分级护理执行率PDCA持续改进案例
- 上海市四年级数学绿色指标测试卷
- 关于成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领导小组的通知【新版】
- 技师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管理办法
- 水轮机选型毕业设计及solidworks建立转轮模型
- 无创正压通气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 三国演义主要人物形象-刘备
- 【精选】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脱式计算》(含简便运算)专项练习题
- 常用检验项目的医学决定水平
-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
- 急诊及重症医学-机械通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