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世宗实录》所见明代永陵选址
明代永陵位于阳翠岭,明代嘉靖皇帝朱厚熙,以及后来的陈孝洁皇后、方皇后和孝敬皇后。永陵寿宫工程在嘉靖十五年(1536年)四月二十二日申时破土兴建,嘉靖十五年四月二十四日十八道岭更名为阳翠岭,嘉靖二十七年二月初七正式定陵名为“永陵”。永陵与长陵一样,均是帝王在世时即开始营建,关于永陵营建规制的问题,嘉靖皇帝曾经多次明确地强调永陵的规模参考长陵规制而定,《明世宗实录》记载:“陵寝之制量仿长陵之规,必重加抑杀,纸衣瓦棺,朕所常念之。此意卿等亦要力赞,可再日即会议以闻,言等复议,奏臣等前蒙圣谕一时具奏,惟以山陵为急。”“享殿、明楼、宝城拟请量依长陵规制,其地中宫殿等项仍请稍存其制,实皆臣子无己之诚。”1永陵基础:北魏皇帝亲卜县永陵风水理论夙称“山水之术”,并受到中国儒、道、释诸家哲学和美学的影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实质上同时具有生态建筑学、景观建筑学以及建筑外部空间设计理论的含义。明代下至庶民上至皇帝陵寝的经营,首要事务都是遵循风水,选择山水形胜之地,《明会典》还为此作出了相应的规定。皇帝陵寝的选址最为缜密。在《明世宗实录》中明确记述了永陵的选址过程,礼部尚书夏言曾进言:“山陵重事,必须精择。请先命文武大臣带领钦天监官及深晓地理风水之人,外观山形,内察地脉,务求吉兆,以为万万世之寿藏。待其画图贴说,进呈睿鉴,皇上方修谒陵之礼。因而亲阅,果当圣心,然后议建举行,斯为万全。”明代帝陵的选址,除了钦派勋辅大臣率领精谙地理风水的官员和术士进行外,皇帝亲卜万年吉地也是常事,如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就曾参与自己寿寝的选勘;明世宗朱厚熄既为自己择定永陵基址,还两度为其父的显陵选址1。永陵基址前后经历两次筛选:嘉靖七年(1528年)十月,皇后陈氏去世,嘉靖皇帝一面命人“前往天寿山相阅中宫大行皇后陵地”,一面开始秘密地张罗自己的万年吉地,内阁大学士张骢受命担此重责。从嘉靖七年十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在为大行皇后陈氏选择了两处备选吉地——袄儿峪和橡子岭后,大学士张璁、方献夫及司礼监各衙门等官员遍访天寿山,在景陵西北处为嘉靖皇帝选择了一处王气之地:葫芦峪,此外十八道岭也被列入甄选名单,十八日钦天监官员骆用卿到达相看后极为称赞,钦天监官员李鉴及骆用卿将相看形势画图说贴进呈嘉靖皇帝御览,嘉靖皇帝以“橡子岭不无逼近诸陵”为由钦定袄儿峪修建陈氏陵寝,即“悼陵”,十八道岭和葫芦峪成为嘉靖皇帝万年吉壤的备选吉地,留待日后从容查勘;嘉靖十五年(1536年)二月,嘉靖帝拜谒长陵、献陵、景陵后,在大臣郭勋、李时、夏言及钦天监正夏祚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备选吉地亲自勘查,他认为:“十八道岭风气翕聚,堪为大吉之地”。永陵前后两次参加卜选人员构成主要有:辅臣、礼部尚书方献夫和夏言、工部尚书刘麟、钦天监正夏祚、李鉴、通晓风水术的官员致仕兵部员外郎骆用卿、著名风水大师之后廖文政、科道官员、督察院御史等其他人员。永陵营建从嘉靖十五年(1536年)开始,竣工日期却没有确切记载。嘉靖二十六年(1546年)八月,致仕工部尚书甘为霖去世,嘉靖皇帝下令发太仓银二万两赐祭葬如例。甘为霖生前因“督理各宫殿及修饰诸陵、预造寿宫工完升尚书”。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初六日,首辅方从哲奏疏中提到:“……嘉靖二十六年,孝烈皇后崩逝,预造陵工已完,遂安葬玄宫,定名永陵,不复另择……”由此推测,永陵寿宫营建在嘉靖二十六年以前已结束。2永陵的修缮人为破坏与自然环境作用如“雷火之灾”使陵寝建筑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三陵受到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破坏;同年五月,清军入关,因“明之君臣惑于形家谬说,疑金代陵寝与本朝王气相关,将房山县金陵拆毁”,在历次战争浩劫中,永陵同其他帝陵一样损坏严重。明十三陵最大规模的修葺,从乾隆五十年(1785年)三月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三月。乾隆五十年三月初三日,乾隆皇帝巡幸盘山取道昌平致奠诸陵,遵旨将明长陵地盘图详细绘出恭呈御览,从现有图档中查得《奏呈十三陵地盘图》一套及《奏呈明长陵地盘图》一套,落款均为乾隆五十年三月。在这次修葺中,永陵的规制发生了变化。当年永陵第一次查勘情形如下:“此内惟永陵享殿七间进深五间,迥与诸陵不同,随自享殿以至配庑、宫门细加察看,头停椽望尽属破坏,柁、檩、枋、垫亦有糟损,设此处仍照旧式修整,则长陵、永陵两处购求大木更难办理。臣等公同商酌,拟将永陵享殿等处拆卸一切柱木大件,先尽长陵均匀配用;其永陵宫门、享殿,再将拆下两庑各座木料配搭各陵规制,建造享殿五间,宫门三间。如此转移筹办,不独长陵规模可仍其旧、轮奂维新,即永陵殿宇亦得与诸陵一律缮治整齐,观瞻亦皆宏敞。至献陵以及德陵宫门前俱设有碑亭,而石碑俱未镌字,且头停、墙垣俱已坍塌,似可毋庸再为修理,竟将墙垣拆去,扫除清洁,仅留石碑,于观瞻亦觉合式。”乾隆五十年七月,永陵的修缮方案确定为:“永、景、庆三陵大木均已糟坏,地基亦有沉陷,必须拆修重加修整,以资坚固。”“各陵明楼现在发石券者二处(永陵、定陵明楼),至今并未倾圮,惟搁架木植者均皆糟朽、坍卸,是当时修建并未计及久远……臣等拟将各陵明楼做法具一律改发石券,于工程实属坚固。”“永陵琉璃券门一座,拆瓦头停;改盖宫门三间;改盖享殿五间,明间内里添安栅栏、龛案、神牌;旧有重檐发券明楼一座,拆瓦头停并粘修石柱门、方城大墙、隔断墙、油画运脚等项。”乾隆年间对永陵的修缮,改动最大的部分是对棱恩门与棱恩殿的缩建,原永陵棱恩殿为重檐殿堂建筑,平面柱网类型属殿身双槽加前后廊,面阔7间进深5间,改建后面阔5间进深3间(图1);棱恩门为单檐殿阁建筑,屋顶形制为单檐歇山顶平面类型为分心槽式,面阔5间进深2间,改建后面阔3间进深3间(图2),从现有的清代样式雷图纸可以反映出永陵的改建状况。关于棱恩门以及棱恩殿的屋顶形制,由于缺乏相应的文献资料记载及实物已毁,只能根据现有遗存及同时代规模相当的建筑作为参照。嘉靖皇帝多次强调永陵参照长陵修建,作为旁支继统有强烈的帝系独立意识表现的嘉靖皇帝来说,奢建和增建寿宫是对其本身皇权的炫耀及巩固的机会,朝臣们也深知其意,夏言、郭勋等诸臣议奏:“皇上亲为之兆,惓惓以避尊节财为谕,执谦虑远,臣等所当将顺,但恐过于贬损,无以称臣子尊崇之礼,其享殿、明楼,宝城拟请量依长陵规制,其地中宫殿等项仍请稍存其制,实皆臣子无己之诚。”在得到大臣的支持后嘉靖皇帝顺水推舟,下旨:“俱如拟”。从这段关于永陵营建规制的记录中清晰地说明:永陵享殿、明楼、宝城等地面建筑应与长陵保持一致,长陵享殿即祾恩殿面阔九间进深五进,永陵棱恩殿面阔七间进深五进,在规模上已经达到“逊避祖陵”的效果,在体现建筑等级的屋顶形制上,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再次缩减规制,永陵棱恩殿屋顶形制与长陵棱恩殿一致为重檐庑殿顶的可能性较大。从永陵棱恩殿规模及建造年代来讲,现存与之规模相当的建筑如表1。《帝陵图说》中对永陵3道门形制的记载完全一致,均为“黄瓦朱扉重檐”,永陵第二道门即现在的永陵门保存完好为明代原制,其屋顶形制为单檐歇山顶,另长陵棱恩门亦为明代原物,为单檐歇山顶,因此永陵棱恩门的屋顶形制为单檐歇山顶可能性较大。3永陵的遗迹及永陵建筑形制复原设计本着还原永陵在嘉靖年间建筑完成后的规制进行(图3),对永陵建筑形制的考证,主要来源于《昌平山水记》和《帝陵图说》,这两份文献资料的记载相互佐证再加保存较为完好的长陵以及永陵现存遗迹,为永陵的复原设计奠定基础(图4)。其中,《昌平山水记》对于永陵的记载有限,仅为一段文字:“永陵在十八道岭,嘉靖十五年改名为阳翠岭,距长陵东南三里。自七空桥北百余步分东为永陵神路。长三里,有石桥一空,有碑亭一座如献陵,而崇钜过之。碑亭南有石桥三道,皆一空,门三道,门内东神厨五间,西神库五间,重门三道,东西二小角门,又进复有重门三道,饰以石栏,累级而上,方至中墀。殿七间,两庑各九间,其平刻左龙右凤,石栏二层,余悉如长陵。殿后有门,两旁有垣,垣各有门,明楼无甬道,东西为白石门,曲折而上,楼之三面皆为城堞。榜曰永陵,碑曰大明世宗肃皇帝之陵。享殿、明楼皆以文石为砌,壮丽精致,孝、长二陵不及也。宝城前东西垣各为一门,门外为东西长街,而设重垣于外。垣凡三周,皆属之宝城,其规制特大云。旧有树,今亡。”《帝陵图说》之“永陵图说”,从风水学角度讨论分析了永陵选址,并详细记录永陵建筑形制,作者考察《帝陵图说》成书为康熙四十二年,十三陵尚未经过乾隆年间的大规模修缮,故而这份史料更加具有原始性和真实性,可以更详细地了解永陵的原貌。永陵建筑序列从南往北依次为:1)神道单孔桥永陵神道从长陵神道七孔桥北向东北分出,长约1.5km。2)单孔石桥3道3)神功圣德碑亭碑亭位于陵宫前方神道中央,“(制)如献陵,而崇钜过之”,是世宗朱厚熄死后由嗣皇帝穆宗朱载垕建置的,仿自朱厚熄为长陵、献陵等天寿山七陵添建的神道碑,龙首龟趺,没有歌功颂德的碑文,但尺度增大,龟趺下雕饰以江崖海水图案的矩形水盘,四角漩涡还分别雕出鱼、鳖、虾、蟹等所谓水族,成为此后各帝陵神功圣德碑水盘式样的先范。碑亭现已无存,仅剩碑一通。4)外罗城及永陵门永陵的陵宫建筑仿长陵沿着中轴线配置成三进院落,但是悖离了献陵以来“逊避祖陵”的原则,永陵的方院和宝城之外逾制添建了前7陵都未有的外罗城,“其规制之壮大,甃石之缜密精工,长陵规画之心思不及也”。对于外罗城的由来,《帝陵图说》及《北游记》记载:“嘉靖十六年清明,帝奉皇太后上陵。永陵既成,壮丽已极,为七陵所未有。帝登阳翠岭,顾工部曰:朕陵如是止乎?部臣仓皇对曰:外尚有周垣未作。于是周遭甃砌垣石,坚厚壮大完固,虽孝陵所未尝有,其后定陵孝之。”从《明世宗实录》、《国朝典汇》及《历代陵寝备考》“嘉靖祀典”条的记载来看,外罗城应为诸妃袱葬永陵周围所建:“……至于列圣诸妃从葬之制,具载会典。今拟于外垣之内,宝城之外,左右相向以次而袱,庶合礼制。”永陵沿袭长陵的后区陵宫的布局,共有3进院落。第一进院落:5)重门永陵重门即现在的陵门参照长陵门而建,遗存完好。3道拱门贯通厚硕的红墙,覆盖单檐黄琉璃歇山顶,《帝陵图说》中记载长陵陵门以及永、定二陵重门为“黄瓦朱扉重檐”,但3座门至今保存,均为单檐,因此,《帝陵图说》中关于此项屋顶形制的记载并不准确。檐下柱枋、斗栱以及椽望等都用釉饰彩画图案的琉璃构件镶贴,两翼红墙分别开设角门。檐下琉璃斗栱由长陵的单昂三踩改为单翘单昂五踩式样。第二进院落:6)棱恩门棱恩门台基前后中路御路石雕,石质洁白,雕饰的海水江芽、宝山、龙凤(左升龙,右降凤)及云纹极其精美。嘉靖十七年四月,祾恩门建成。《帝陵图说》记载,天寿山的前12座陵除献陵祾恩门为单檐,其余均为重檐,但长陵棱恩门至今完好,大木构架系明代原物,并非重檐,《帝陵图说》所载失实。7)祾恩殿、东西配殿永陵各建筑规模虽不及长陵,却胜过献陵以来的所有帝陵,棱恩门从3间增为5间,左右配殿由5间扩成9间,棱恩殿自5间加至7间。其中,祾恩门和棱恩殿单层须弥座的雕栏下仿照长陵配置的大小龙头,前后的中路踏跺铺设丹陛石,刻工精美。棱恩殿的龙凤丹陛石甚至超过长陵而称冠明代陵寝。此外,祾恩殿后檐明间像长陵开设了槅扇门,但门后未设左右踏跺,分设随墙琉璃门代替了长陵的陵寝门。第三进院落:8)二柱门永陵二柱门为明代原制,面宽虽小于长陵,却逾越了献陵以来的所有帝陵,而顶端雕出的仰天蹲龙的石柱高达7.51m,仅低于长陵7.88m,成为明代帝陵中第二高度的二柱门。9)石供案永陵石五供,规制如同其他诸陵,但采用文石雕刻而成,为“诸陵不及也”。石供案,须弥座形制。圭角上作如意云头纹,上下枋浮雕串枝宝相花图案,上下枭作仰俯莲瓣,束腰雕琬花结带花饰,转角雕刻玛瑙柱子形。各陵明楼前都有石五供,其雕刻工整,造型稳重,香炉为双耳三足鼎式,炉身和炉盖各用一整石雕成。炉身腹部圆浑,三足外表饕餮纹,炉耳、炉沿则分雕回纹,炉盖底径略小于炉沿,顶圆,上雕云纹及一头部前探的盘龙,下衬海水江崖及宝山。按“龙生九子”之说,此处龙应为狡貌,因喜爱烟火,所以把它安放在香炉之上。烛台形似古祭器中的“豆”,烛盘下雕饰仰莲瓣一周,烛壁雕如意云,上下两边刻串枝花卉。花瓶形状与其他诸陵稍异,瓶口无“回”纹雕饰,瓶腹两侧各雕兽头及衔环。五供中香炉体量最大,次为烛台,花瓶最小。10)掖门《帝陵图说》记载:“供案北左右有重墙,有掖门,左右门外折而西南,皆复道,列长街永巷深宫之制,天寿诸陵皆无也。殿东北一百六十一跬宝城。”11)方城明楼明代“陵寝之制,宝城最高,明楼当城台上,又高远望无不见,然遮以山不见也”,永陵的方城明楼有不少独出心裁的变革,其中,作为城台的方城并没有采用景陵以来一直沿袭的做法,即没有建置前出礓石察坡道的高大月台,而是仿照长陵直接从平地拔起,尺度略小但却超出其他帝陵。方城后部与长陵一样取消了哑巴院及相应设施,同圆形平面的宝城及宝顶联成整体。方城下部则摒弃了自孝陵以来一直沿用的门洞券,改在方城两旁分别配置小石牌坊作为标识,牌坊内构筑蹬道贴附在宝城外壁,以供登临方城明楼和宝城宝顶;门洞券的取消,使立面形象的视觉感受效果上,实际更臻严整洗练,也更显雄浑凝重;方城两旁宝城外壁分别设置的蹬道和小石牌坊,在造型形象和尺度上于方城明楼形成有力的烘托对比,使后者更显高大宏伟,从而有效强化了陵寝核心祭祀空间庄严神圣的纪念氛围。这种做法嗣后只有定陵效仿采用,相应成为明代陵寝建筑嬗变中韵致别具的独特形制。永陵明楼高度超过包括长陵在内的所有明代帝陵明楼,内部结构废弃了以往一直沿用的梁架和天花吊井,改成砖石拱券。明楼外部红墙四隅特别添设了巨大的白色角柱石,所有露明的柱、枋、斗栱、椽望以及斗匾等都前所未有地全部采用青白石仿照木作雕制,外敷彩画。这种别具一格的做法,使永陵明楼更显恢弘壮丽,也更坚固耐久,以致乾隆年间大修,以永、定二陵明楼“至今并未倾圮”,“拟将各陵明楼做法具一律改发石券”。永陵明楼外檐的石雕斗栱仿自献陵以来通用的木作式样和布局,但尺度更大,其中下檐安设重昂五踩斗栱,除角科和柱头科而外,明间安设平身科各6攒,梢间各3攒;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明间平身科各6攒,梢间各1攒。明楼中央的圣号碑即明楼碑,碑首和碑身形式如同长陵以来各帝陵的明楼碑。其中碑首前后两面均雕饰二龙戏珠图案,正面居中篆额“大明”;碑身正面镌刻大楷“世宗肃皇帝之陵”,周围则锓出龙云图案的边框。标新立异的是石雕碑趺即碑座,并没有采用以往一直沿用的须弥座,而是改成了从下往上逐层收束的五级迭落方台式样,并且分层从下而上雕刻海水、宝山、祥云、二龙戏珠等精美图案,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独特形制。12)宝城《大明会典》记载:“宝城惟长陵最大,径一百一丈八尺。次则永陵,径八十一丈。各陵深广丈尺不等。”永陵宝城仿照长陵呈圆形平面,直径收小近1/5,为252m,仍然远逾长陵以后的所有帝陵。宝顶封土也一改献陵以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与食堂合同样本
- 二人合伙养猪协议合同样本
- 保洁合伙企业合同样本
- 仪器授权合同样本
- 4s车辆定金合同标准文本
- 公司承包物业合同样本
- 2024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18课《美国的独立》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二押房子合同样本
- 二销合同样本
- app公司合作合同样本
- 3D打印实训指导书
- 除草机器人简介
- 当代文学第一章1949-1966年的文学思潮
- 抽油井检泵作业课件
- 2022年06月2022年广东肇庆广宁县司法局招考聘用政府雇员名师点拨卷V答案详解版(3套版)
- a320飞机空调系统工作原理与使用维护分析
- 施工机具进场检查验收记录
- 《液压与气动技术项目教程》高职配套教学课件
- 民俗学概论 第一章 概述课件
- 2022年七步洗手法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过敏性紫癜的护理PPT课件(PPT 33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