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文献综述目录TOC\o"1-2"\h\u131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1276441国外研究综述 1187532国内研究综述 29444(1)关于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研究 231964(2)关于“幸福美丽新村”方面的研究 39408(3)关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研究 33167(4)关于新村聚居点及管理模式方面的研究 311150参考文献 41国外研究综述在这些理论中,有两种理论最具代表性:一是以Lewis为首的发展经济学家的理论,这些经济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着两个部门和两个区域,即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农村和城市[5],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走优先发展城市,优先发展工业的不平衡发展道路。乡村建设和发展处于被动的地位,城市发展处于主导地位,“以农哺工,以乡养城”,限制了乡村的发展。另一种相似的理论即“中心—外围理论”[6]。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各资本、人才等要素自主的向中心经济区域即城市流动,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而乡村则处于外围经济边缘地区,从属于城市,城乡发展不平衡。上述两种思想都是乡村建设服务于城市、工业的发展,这就是这个阶段乡村的价值,对发展中国家的乡村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3]。早期的乡村发展理论认为城乡之间的关系是市场经济的结果,与政府无关,政府没有必要介入,但是随着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后,发展经济学家和区域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要发挥自己的作用,协调城乡之间的发展,缩小差距。提出了工农、城乡协调发展的思想。例如,FeiandRanis认为,农业、农村不仅仅是只为工业部门和城镇提供劳动力,而且为他们提供剩余农产品[7]。为了保证工业和城镇的发展,要重视农业、农村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能力,释放劳动力和提供更多的农产品。德国Christaller强调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互相促进、互相作用的发展关系。他认为,要在国家范围内建立一个包括城市和乡村的一体化居落系统[8],实现城乡之间和工农之间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流动,以取得全国性的广泛经济增长。在这些乡村建设理论的支持下,韩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纷纷加强了乡村建设的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就。比如20世纪70年代,韩国政府为改善乡村面貌,倡导了“新村运动”,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来大力发展特产农业、兴办乡村工厂和乡村金融业,在提升村民收入的基础上使得乡村的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德国也开展了“村庄更新”活动,特别注重村庄的生态、文化、休闲和可持续发展,更加关注对传统建筑的保护,着力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村落结构,在建设步骤上,其目标转变为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逐步改善乡村的土地结构,对乡村分散的土地进行统一整理,最后使得现代化的居民居住区和农业生产区得以进行,让农村生活焕发新的生机[9]。2国内研究综述(1)关于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研究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绝不仅仅单指“农村”的建设,而应该是涵盖“三农”,包括农村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建设[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基本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农村组织和制度创新以及农民增收等方面展开。如林毅夫提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政府资金可以有效拉动内需,同时化解全国制造业的过剩产能[11]。祝维伟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我国是农业经济大国,如何通过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利用好中央政策进行新农村建设[12]。国内学者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归纳出来大致有三种。第一种是城镇化带动说,认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打破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下进行的[13]。第二种是基础设施建设说,认为基础设施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可以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农村进行提供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农村公共物品服务,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水平[14]。第三种是体制机制改革说,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改革过时的制度来实现[15]。以上专家学者的分析和结论从很多方面和角度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总结,对很多根本性的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得出了许多基础性的理论,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来看,忽略了农村和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从研究者的角度来看,缺乏来自农村内部的视角和实证的分析。(2)关于“幸福美丽新村”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开始对“幸福美丽新村”进行研究,研究时间大部分集中于2014年以后,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认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四川多地特别是成都的试验示范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结合农村实际不够、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产业培育不够、投入力度不够、管理重视不够等。二是认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引领是当前幸福新村建设取得较大成果的重要保障。三是介绍了一些各具特色的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经验[16]。这些分析和探讨多从理论的角度讨论应该如何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内容十分简要。(3)关于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研究王银梅指出,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变革的特殊阶段,农村基层治理在村民选举、农村民主化建设、基层“两委”职权划分、职能履行、自身建设、村民民主监督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着力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不断提振村民对民主政治和基层治理的信心,提升他们对基层治理的关注度、参与度,同时,依法依规落实好各种治理制度,保证村民的合法权益得到真正实现[17]。杜敏指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创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还存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矛盾纠纷增多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水平较低[18]。李亚楠、韩越提出了几点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的对策,包括优化多元治理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建设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等[19]。陈稳重提出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模式,认为无为而治模式、依靠行政力量强制推行政策的模式、在政府引导下新乡贤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模式是最典型的四种模式,每种治理模式各有优缺点[20]。通过对学术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发现,这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是缺乏对四川地区的案例研究。(4)关于新村聚居点及管理模式方面的研究目前,学者关于新村聚居点的研究在不断增多,但是研究较为零散,每种研究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比如学者王少恒分析了新村聚居点的公共服务问题,认为案例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永胜新村1号聚居点公共服务设施优化配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对这些服务设施进行完善[21]。张韬基于四川省82个村的调查,分析了农民聚居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认为农民聚居对于农业产业的发展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可以推动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增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善社会化服务。农民聚居对传统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平衡等存在一定的负面作用。但调查表明,适度规模的农民聚居,正面作用大于负面作用,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受地形地貌、聚居规模等因素制约,基层对农民聚居和产业发展的满意程度不尽相同,但是总体而言,对新农村建设取得的阶段成绩还是肯定的,这有利于将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22]。王巧瑞分析了雅安市新村聚居创制法规的现状,以“政府引导、居民主体、民主管理、自我服务”为新村聚居点管理原则,通过理顺新村聚居点内复杂产权和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赋予自主管理委员会法律地位、制定议事办法和居民管理公约、规范新村聚居点管理经费的筹集与来源、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探索创制法规解决管理路径,对巩固和提升地震灾后重建成果方面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3]。但是学术界关于新村聚居点管理模式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1.2.3小结二十世纪中后期,国外农村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很多国家纷纷加强了农村的建设工作,相应地,学术界也加强了关于乡村建设理论的研究,相关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参考文献[1]袁成浩.论灾后重建中农村新型社区的构建——以都江堰翠月湖镇清江村为例.2003,05(06):43-56.[2]金磊.灾后重建论[D].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3,12(08):163-181.[3]金太军.论灾后重建中多元治理主体间的互动协作关系[D].大连工业大学,2005,14(11):56-67.[4]王仕芳.工程项目招标与合同管理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10(05):34-39.[5]建设部印发.南方农村房屋灾后重建技术指导要点.[N]2004.[6]合理规划选址、科学助力灾后恢复重建——对河南省灾后重建安置区选址问题的调查研究[J].2021.[7]朱云力.现代生土住宅在灾后重建中的应用[D].江西建材,2008,07(05):156-166.[8]雷士国.灾后重建要贯彻《物权法》[D].科技视界,2007.[9]陶诗言.暴雨和强对流天气的研究[D].2006,12(08):123-134. [10]俞小鼎.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成因分析[D].2003.[11]周洪建.暴雨引发的房屋倒塌风险评估方法[D].2005,03(04):170-172.[12]S.Hartmann.ACompetitiveGeneticAlgorithmforResource-ConastrainedProjectScheduling.NavalResearchLogistics,1998.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金融战略的证券考试试题及答案
- 行政管理师考试综合复习资料及答案
- 广东工业大学网络机房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项目公开招标文件
- 行政管理师考试与职场发展的关系分析及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中的效率提升策略试题及答案
- 广电5G BOSS系统营业受理操作手册
- 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全景试题及答案
- 微生物病原体识别技术试题及答案
- 理解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的价值取向试题及答案
- 病原体分离培养问题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医院感染知识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山东潍坊市再担保集团股份限公司社会招聘11人自考难、易点模拟试卷(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高清版)DB11∕T2326-2024油气管道高后果区识别与管理规范
- 液压升降平台施工方案
- 房产中介法律知识
- 2024年11月-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
- 新时代青年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青春、创新与传承
- 国土业务知识培训课件
- 《糖尿病与肥胖》课件
-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高效课堂精研】小说的叙述艺术
- 2024年05月湖南湖南湘江新区农商行社会招考1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