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开发新理论 解释锂离子电池能效低的原因_第1页
研究人员开发新理论 解释锂离子电池能效低的原因_第2页
研究人员开发新理论 解释锂离子电池能效低的原因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究人员开发新理论解释锂离子电池能效低的原因\o"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o"能效"#能效斯科尔科沃理工学院(Skoltech)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长期以来对锂离子电池能效低的解释不成立。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现象涉及到正极中氧和过渡金属原子之间缓慢的电子转移,而不是原子本身进行迁移。目前电动汽车和装置中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的容量,接近带富锂氧化物正极的同类产品所能提供容量的一半。而富锂氧化物正极存在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充电时耗费的电力要远超过电池最终提供的电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在高耗能应用中,电力损耗逐渐累加,使这类电池难以投入商用。为了挖掘带富锂氧化物正极的电池的潜力,研究人员必须了解导致其效率低下的潜在机制,准确找出损失能量的去向。以前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技术上称为电压滞后。最近的研究提供实验性证据,对以前的内容加以否定,并提出新的理论解释。电压滞后的理论大致概括:当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锂离子在两个电极之间移动。在向负极移动时,它们会在正极上留下空位;而在另一半的循环过程中,锂离子返回时伴随着能量消耗,例如为手机充电期间,正极中的一些过渡金属原子可能暂时侵入空位,然后再撤回,这一过程耗费了宝贵的能量。为了验证这一解释,研究人员在Skoltech高级成像核心设施(Skoltech’sAdvancedImagingCoreFacility),在电池充放电循环的不同阶段,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来监测富锂电池正极的原子结构。该正极由化学式为Li1.17Ti0.33Fe0.5O2的材料制成。然而,未发现铁或钛原子迁移到锂空位的明显迹象,这表明其他一些过程正在吸收能量。图片来源:skoltech这一发现激发研究团队从其他地方寻找电压滞后的起因。引起这种现象的不是阳离子的可逆迁移,而是氧原子和过渡金属原子之间可逆的电子转移。当电池充电时,铁中的一些电子被氧原子劫持,后来又返回。这种可逆转移过程消耗了一些能量。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理解电压滞后,可能对缓解这种不受欢迎的效应产生直接影响,从而使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达到创纪录水平,为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产品供电。为了实现下一步的目标,化学家们可以在元素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