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维新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维新运动的兴起》是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的第二课,本课在单元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即主要内容落实在维新运动由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逐渐发展为政治运动。故在本课的设计中,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重点是:康梁严等的思想,尤其是康有为的思想,重点去了解了他的两本书《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虽然这两本书书学生在必修三接触过,但也是只停留在书名上,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个部分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其次,本课的重点落脚点在“变”上,从“思想宣传”变为实际的“政治运动”,从“技术”的变到“制度”的变。因前后内容相关联,所以本部分内容深不得、浅不得,前不得、后不得,对于本课在教材中的定位一点要拿捏到位。所以在设计中,从“变”字入手,分为三个部分的设计:一、变的抉择是现实需求,谈背景;二、变法主张是时代强音,谈思想主张;三、变的实践是前进步伐,谈变的转变:即由思想宣传向政治运动转变,为第三课维新运动的高潮“百日维新”做好铺垫。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文科班学生,经历过三本必修书的学习,有一定的功底,但是小高考才结束,停课时间较长,基本都忘的差不多,选修内容相对生疏,对选修学科的不重视。低起点,慢慢来。在讲授时要顾及到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情况,用相对比较通俗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虽然高二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比较充分,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历史的领悟力也还比较欠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三、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维新运动兴起的情况:早期改良思潮,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与《时务报》。早期改良思潮在鸦片战争后便出现了,是对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理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进行了维新变法的实践活动,从而促成维新变法局面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维新变法运动不仅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更是一场政治运动,为后面“百日维新”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四、教学目标1、识记早期改良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政治主张及历史影响。2、理解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及影响。3、分析维新思想的形成背景,总结维新思想的形成过程,比较各思想家的思想特点,探究维新活动的深远影响。五、教学策略教师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材料等创设和还原历史情境,教师采取多种方法和途径,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针对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呈现多样化,从学生实际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热情;注意师生互动方式,不仅是形式上的互动更是师生之间在情感和思维上的双向互动,通过音乐、朗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升华。六、教学过程步骤1: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馆展出的梁启超对甲午战争的评价:“唤起无果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教师提问:甲午中日战争对于中国的影响是什么?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通过问题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为新课开展做好铺垫。步骤2:甲午战争失败后民众的反映如何?投影展示材料:材料一:驻日大使郑孝胥:“吾今为虏矣!”材料二:市井街头人人说着同样的口头禅:“国破家亡,死了算了。”材料三: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如笼中之鸟、釜底之鱼、牢中之囚,四万万民众为奴隶、为牛马、为犬羊,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教师提问:上述材料反映了甲午战败后中国不同社会阶层的反映,面对这种情况中国该怎么办?设计意图:战争失败的影响在必修二和本单元第一课都有详细的介绍,通过三则补充的材料,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社会阶层的心理角度来反思甲午战争失败的影响。通过情境材料的带入,让学生容易产生共鸣——必须要变。步骤3:投影展示标题:一、变的抉择是现实需要教师提问:当时中国有哪些救国思潮?维新变法、革命救国、实业救国……设计意图:通过该问题的回答能够将学生的选修、必修内容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全面、立体看待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当时中国有这么多的救国主张,哪一种是当时的时代最强音?步骤4:投影展示标题:二、变法主张是时代强音教师提问:当时主张变法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具体又提出了哪些主张?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步骤5:投影展示:思想界之大飓风——康有为角色扮演:假如您是康有为,你会在给皇帝的上书中提供哪些意见?投影材料展示: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伏乞上师尧舜三代,下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教师提问:该奏折哪些内容反映了什么主张?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展示,让学生结合材料对维新派的变法内容整体把握。步骤6:投影展示康有为的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教师提问:康有为作品用意何在?该书的发行在当时又有何现实意义?其思想特点是什么?设计意图:这两部作品是康有为思想的主要体现,也是本课的难点,通过作品的解读,让学生充分了解康有为的思想,为分析康有为思想的特点奠定基础。步骤7:小组讨论: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不是直接移植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而是借发挥孔子的政治思想,利用传统的儒学权威来宣传变法道理。其原因何在,有何利弊?原因:⑴儒学传统思想对中国影响深刻;⑵想利用孔子的权威减少变法的阻力;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⑷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利:减少阻力,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弊:反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们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攻克本课的难关。步骤8:投影展示:言论界之骄子——梁启超材料展示: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不变而变者,变之权让诸人,束缚之,驰骤之,呜呼,则非我之所敢言矣。——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展示:西方之言曰:人人有自主之权。何谓自立之权?各尽其所当为之事。各得其所应有之利,公莫大焉,如此则天下平矣。----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时务报》第9期)材料展示: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朗读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梁启超的思想,并通过材料的补充加强对梁启超变法主张的理解。步骤9:投影展示:中国西学第一人——严复材料展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然法则的支配,不能及时进步的民族会被别的民族灭绝。但是,“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弱国只要肯发愤图强,奋起直追,就能够在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中,由弱变强。材料展示:《天演论》出版后,很快誉满知识界,在社会上发生了巨大影响,到清末流传有三十余版本。当时的小学教师还将此书做课本,中学教师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做作文题目,更多人还拿这八个字取为自己名字,如秋瑾(竞雄)、胡适(适之)、邓演达(择生)、陈炯明(竞存)。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结合书本相关知识理解严复的思想,通过补充的材料感受严复思想的影响深远。步骤10:投影展示:冲决网罗之彗星——谭嗣同材料展示:民为本,君为末。如果君主骄淫纵欲,不能替天下办事,老百姓就有权废掉他。实行变法,就是要废掉君主专制,还政于民,这才是救国的根本之道!设计意图:通过材料结合书本相关知识理解严复的思想,通过补充的材料感受严复思想的影响深远。步骤11:历史的回声代表人物主要著述主要思想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变法、改制梁启超《变法通议》变法图强、兴民权、设议院、改革科举制度、发展近代工业严复《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谭嗣同《仁学》反对君主专制设计意图:通过表格的方式将所有代表人物集中展现,加强基础知识。步骤12:思维碰撞:结合思维代表人物的主张,谈谈他们思想的共同之处?总结:变法图强、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设计意图:在了解各个代表人物变法主张的同时,还要理解他们思想的共性。步骤13:投影展示:三、变的实践是前进步伐视频展示:公车上书材料展示: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材料展示: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有名的官员翁同龢、孙家鼐、李鸿藻都列了名,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以及直隶总督王文韶都捐了5000两银子入会。李鸿章认为强学会宣讲自强之学很合他的心意,自愿捐3000两银子入会,没想到遭“同会诸子摈斥”,被拒之门外。设计意图:通过材料拓展让学生感受变法的实践活动大大推动了运动的发展,甚至一些高级官僚都深受影响,维新变法新局面在逐渐形成。步骤14:投影展示材料材料展示:(湖南)都邑之士,颇闻时事,然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言西人富强,则摇首不信;言西国文明,更拊心若疑;闻保种、保教之言,以为过虑;闻瓜分中华之说,以为讹言。——皮锡瑞《师伏堂未刊日记》教师提问:地方变法运动最为蓬勃的湖南省出现这种局面,为什么?教师总结:维新变法的失败埋下隐患设计意图:通过该环节的设置,对本单元后期的学习打好基础,也有利于学生历史认识的升华。步骤15:小结教师总结:不管那个时代的先行者们思想中有多少不足和缺憾,都弥足珍贵,因为正是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鲜血,使中国人从数千年来的旧格局中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并开始寻找新与旧、东与西的结合,这一切都在挥舞的变法旗帜下张扬出别致的历史风情。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些先行者们对于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却激烈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再次感受文字背后跳动的中国脉搏。集体朗诵: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导言和集体朗诵,升华主题,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七、教学设计特色【教学立意】1、教学设计抓重点。本课的设计中,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重点是:康梁严等的思想,尤其是康有为的思想,在备课的过程中,重点去了解了他的两本书《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虽然这两本书书学生在必修三接触过,但也是只停留在书名上,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个部分的内容,是本课的第一个难点。其次,本课的重点落脚点在“变”上,从“思想宣传”变为实际的“政治运动”,从“技术”的变到“制度”的变。因前后内容相关联,所以本部分内容深不得、浅不得,前不得、后不得,对于本课在教材中的定位一点要拿捏到位。所以在设计中,我从“变”字入手,分为三个部分的设计:一、变的抉择是现实需求,谈背景;二、变法主张是时代强音,谈思想主张;三、变的实践是前进步伐,谈变的转变:即由思想宣传向政治运动转变,为第三课维新运动的高潮:戊戌政变做好铺垫。2、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方法是教学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较远,所以在本课设计中,针对文科生的特点,让他们主动积极回答问题是不大可能的,教学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