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型水采存在的问题_第1页
常规型水采存在的问题_第2页
常规型水采存在的问题_第3页
常规型水采存在的问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规型水采存在的问题

1联合行1.1低瓦斯矿井该项目于2004年3月开始,位于总干井的六星河公司开始建设。设计能力21万吨/a,地质储量735.1万吨/天,可利用储量59.1万吨。2008年,它被鉴定为一种低维斯矿床,相对于4.913吨/吨,属于低维斯采矿。该矿井开拓为阶段片盘斜井开拓;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主井入风,副井回风;提升方式为1t矿车串车提升,主井提煤,副井提矸、运料、升降人员;井下运输方式为柴油机车牵引1t矿车运输;排水方式为阶段排水,第一排水硐室设在-50水平标高。1.2轴向展布方向六道江井含煤区由次一级的两个向斜和一个背斜组成不对称复式向斜构造,复向斜南部向斜中,北侧为一短轴背斜构造,轴向展布方向N50°~N60°,东段近东西向展布。含煤地层由早二迭纪山西组和晚石炭纪太原组含煤地层组成,煤层赋存极不稳定,褶曲、断层、火成岩侵入都很发育。主采煤层为5号层,煤层厚度0.89m~16.32m,平均6.50m;倾角在35°~55°之间变化;密度1380kg/m3;顶板为泥岩粉砂,底板为泥岩中砂。2采区化水开采技术系统运行2.1采区化水采工艺流程采区化水采工艺流程采区化水采工艺流程采区化水采工艺流程采区化水采工艺流程采区化水采工艺流程采区化水采工艺流程采区化水采业化工艺为解决常规型水采存在电耗高、矿井缺水(该矿井需从矿外补水)、占用土地建设地面煤泥水处理系统等问题,六道江井与煤科总院唐山研究院合作建设,在六道江井实现了煤泥在采区内脱水处理,煤水在采区内净化后闭路循环供水的新工艺。采区化水采工艺流程(见第5页图1):从工作面流下的煤水混合物先进入刮板捞坑进行水力分级,筛上品通过刮板筛脱水后运至煤仓装车旱运;筛下煤水流入煤水浓缩仓进行粗煤泥预沉和浓缩,浓缩后的粗煤泥由小流量单级煤水泵排给弧形振动筛和高频振动筛进行粗煤泥脱水,脱水后的粗煤泥通过输送机运入煤仓装车旱运;浓缩仓的溢流水加药絮凝后进入二级斜管仓沉淀,一、二级斜管仓的底流由小流量单级煤水泵供给压滤机进行压滤脱水,滤饼产品通过铸石刮板输送机运至煤仓与其他产品一起装车旱运;二级斜管仓的溢流水作为水采高压小流量高扬程供水泵落煤使用,实现了井下煤泥净化水的闭路循环。2.2煤炭工业的生产工艺工作面水枪落煤后,煤水混合物经主流煤道流入水采小硐室,先进入刮板筛机落坑硐室,由刮板运输机对煤水混合物进行脱水,筛上品经筛机道进入采区煤仓;筛下品煤水进入浓缩仓,其溢流加药后进入一、二级斜管仓,二级斜管仓的净化水流入水仓,作为水采高压小流量高扬程供水泵进行水力落煤使用,浓缩仓的底流经振动筛进行粗煤泥脱水回收,斜管仓底流经压滤机,滤饼产品通过铸石刮板输送机运至煤仓与其他产品一起装车旱运。该系统通过安装、调试、试验及近4个月时间的生产实践运行,工艺设计先进,参数选择合理,设备选型可靠;平均月产1.85万t,达到了年产21万t的设计生产能力。现六道江井正在生产中。2.3实现了粗煤泥回收利用水采煤泥回收采用粗、细煤泥分别进行回收措施。从粗煤泥回收工艺运行看,采用浓缩仓浓缩粗煤泥效果明显,不仅解决了工作面煤水来量不均衡问题,实现平稳溢溜,保证了分级粒度,而且底流浓缩也比较均匀,满足了粗煤泥对振动脱水的入料浓度的要求,完全达到了粗煤泥回收的目标。细煤泥回收设备主要是压滤机,该设备通过风压榨和反吹后,滤饼水分更低。由于原煤综合水分偏高,为降低水采原煤水分,可通过增加刮板脱水筛机板的面积、增加刮板密度、缩小刮板间距、更换慢速电机等措施解决在运输过程中矿车内有积水,给卸车带来不便的问题。2.4级斜管池+二级斜管沉淀仓煤水净化水采煤泥水净化处理工艺是刮板脱水筛的筛下煤泥水全部进入浓缩仓,浓缩仓的溢流经过加药絮凝后流入一级斜管池,一级斜管仓的溢流水在经过加药搅拌反应絮凝后,进入二级斜管沉淀仓进行煤水净化,净化后的水流入水仓,供高压供水泵循环使用。根据现场使用情况看,该工艺流程设计合理,满足高压供水泵对水质的要求,水采煤泥水全部在采区内实现了闭路循环复用。3应用效果分析3.1采煤水进性施工采区化水采工艺系统(见图1)与常规型水采工艺系统(见第6页图2)相比的创新性和先进性主要为:(1)采区内煤水闭路循环复用工艺,彻底取消了水采煤水提升系统和地面煤泥脱水系统两大生产环节;(2)采区内粗、细煤泥分别脱水回收新工艺,实现了水采原煤在井下全部旱运旱提;(3)采区内煤水净化处理系统为煤矿选择高压水力落煤工艺系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3.2工程特点2.2水采空水势以生产能力为21万t/a的六道江井为例:(1)采区化水采总投资为734.2万元,比常规型水采投资减少了674.91万元,仅占常规水采投资的52.1%;(2)运行负荷,采区化水采为1341.5kW,仅占常规型水采的45.5%,年节电433万kW·h,节电20.62kW·h/t;(3)年节省运转费用370.4万元,降低成本17.63元/t;(4)建设工期3个月,提前半年投产,潜在效益4200万元。如果通化(矿业)集团水采矿井(区)全部采用该技术,年可节电约6000万kW·h,年可节省运转费用5100万元,年节水减排570万m3。3.3采区化水采新工艺及新技术的实施效果(1)杜绝了水采煤泥水造成的环境污染。过去,由于水采系统不健全,煤泥水处理设施不配套,在一些水采矿井采用土法上马,特别是没有选煤厂的水采矿井,使大量的煤泥水四处泛滥,严重污染了矿区及其周围环境。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采区化水采新工艺及配套新技术的实施,取消了煤水提升系统,彻底解决了水采煤泥水的污染问题,为环境保护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2)不占用土地。水采煤泥全部在井下脱水和回收,不需要在地面建煤泥脱水车间,不占用土地。(3)保护了水资源。采用斜管高效浅层沉淀技术处理水采煤泥水,使水质的固体含量均达到了50mg/L以下,完全满足了水采用水井下闭路循环复用的要求。取消了河流补水,保护了水资源。(4)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由于采用水采新技术开采大倾角、不稳定煤层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安排了职工就业,增加了职工收入,起到了稳定社会、安定团结的作用。(5)为不稳定难采煤层和急倾斜复杂煤层的开采提供了一条先进、安全、经济的水力机械化开采技术途径,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4结论4.1粗、细煤泥分别脱水回收技术研究试验成功的采区内煤水净化闭路循环复用新工艺,彻底取消了水采煤水提升系统和地面煤泥脱水系统;研究试验成功的采区内粗、细煤泥分别脱水回收新技术,实现了水采原煤在井下全部旱运旱提;首次井下采用的小流量(Q=150m3/h)、高扬程(H=15MPa)、清水质(50mg/L以下)单台泵高压供水新技术,效率高,设备体积小、设备少、功率低,为水采高压水力落煤系统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4.2项目研究的基本情况2009年8月28日,中国煤炭学会邀请国内专家在吉林省白山市召开了“采区化水力采煤工艺及设备的研究”项目鉴定会,与会专家对该项目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该成果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