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说课稿_第1页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_第2页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_第3页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_第4页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说课人:李云琼各位老师,大家好!《乘法分配律》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6-57页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运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目的,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教学中,我出示工人叔叔给墙面贴瓷砖的情景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3个10加5个10等于8个10,之后再把自己列的算式与情景图相结合阐述自己的想法,数形结合,渗透乘法的意义,用乘法的意义解释乘法分配律的成立作铺垫。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举例验证,学生运用不同的数据来列举,有数据大的数,有数据小的数,也有特殊的数0,这一过程就是学生经历不完全归纳的过程,帮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乘法分配律的真正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在独立自学,组内互学,全班共学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构建新知,一步一步到达新知识的制高点。其中适当的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练习的层次和坡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谢谢您的聆听!《乘法分配律》课堂实录四川省彭州市延秀小学李云琼学习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归纳建构乘法分配律。2.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能用字母表示。学习重点: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学习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教学过程:课前激趣: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探索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这节课我们又将探索些什么知识呢?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进入今天的学习吧!二、联系实际,探索规律。1、发现问题。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工人叔叔正在给厨房贴瓷砖,仔细观察,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抽生回答)预设:生1:一行有10块瓷砖,白色的有3行,蓝色的有5行。师:这位同学是通过颜色来观察的,看的很仔细,表达很清楚,非常棒,还有不同的观察方法吗?生2:我是通过墙面观察的,一列有8块瓷砖,侧面有4列,正面有6列。师:这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获得的数学信息也就不同。师:那你们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提问,老师出示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景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2、列式解答。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列综合算式解答。(学生独立列式,老师巡视,并请具有代表性的4位同学板书)板书如下:3×10+5×10(3+5)×10=30+50=8×10=80(块)=80(块)4×8+6×8(4+6)×8=32+48=10×8=80(块)=80(块)生展讲:生1:我先用3×10算出白色瓷砖的块数,再用5×10算出蓝色瓷砖的块数,最后把它们的积相加,就算出一共有多少块瓷砖。生2:我先用3+5算出白色和蓝色一共有几行,再乘一行有10块瓷砖,就算出一共有多少块瓷砖。生3:我先用4×8算出侧面瓷砖的块数,再用6×8算出正面瓷砖的块数,最后把它们的积相加,就算出一共有多少块瓷砖。生4:我先用4+6算出正面和侧面一共有多少列,再乘一列有8块瓷砖,就算出一共有多少块瓷砖。师:同学们你们看,上面这两个算式是按颜色来计算的,它们的结果是(相等的),下面这两个算式是按墙面来计算的,它们的结果也是(相等的),所以,它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呢?(=)师板书:3×10+5×10=(3+5)×104×8+6×8=(4+6)×8师: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汇报。(预设)生1:都有一个相同的乘数。生2:表示的意义一样,3个10加5个10等于8个10,3加5等于8,8乘10也表示8个10。师:那下面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一样吗?生答。生3:运算顺序不同,左边的算式先算乘法,后算加法,右边的算式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师追问:乘几次,乘的是几。)生4:左边的乘了两次,都乘的是那个相同的乘数,右边算出和就只乘了一次。小结:a、等式左边的算式都是两个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等式右边的算式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b、两个不同的数分别乘一个相同的数,再相加,可以先把这两个数相加,再去乘这个相同的数,结果不变。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交流列式的方法,巩固乘法的意义。观察多个不同算式,在算式中找寻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在分析题意中,找寻其存在的规律的必要性,帮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明确乘法分配律的含义。三、合作探究,发现规律。1、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是不是我们任意用一些数,写出符合这样特点的算式结果都相等呢?(手势)(生:是,不是)师:看来,不能确定,怎么办?我们还是举一些类似的例子试一试。(板书?、举例)?设计意图:提出质疑,引出列举的必要性。学生举例验证的过程,就是学生经历不完全归纳的过程,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尤为重要。并鼓励和发现学生利用不同的数据来列举,有大数,有小数,有特殊的数0,帮助学生更进一步明确乘法分配律的真正内涵。师:请同学们听清要求:写出两组具有这样特点的式子师:写完请在组进行交流,好请看交流要求。【要求:(①读一读你写的算式,是否与黑板上的类似;②每组中的两个算式是否相等,你是怎样检验的。③从你们写的算式中,发现了什么?】师:比比谁写得最快。2、组内交流全班展示师在巡视的时候,请同学上讲台写出算式。(数较小的算式,数较大的算式,加数有0的,乘数是0的各写一组。如果有写错的反例再写一个)汇报。师:这个是哪个组谁写的?你读一读。师:请个同学帮忙验证一下看看是否成立。(通过计算,或运用乘法的意义)师:接着汇报。(我们一起检验手势)师:我们一起读一读第二个同学写的。(数较大的)师:计算起来很麻烦,你有什么办法来解释这两个算式相等呢?(引导学生用乘法的意义来解释)师:还有同学想到了特殊的数0,是否也成立呢,来,我们一起来验证。师:还有同学想和大家分享吗?这么多,像这样的等式,写的完吗?(板书……)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看,我们举的例子中有小的数,有大的数,还有特殊的数0,只要符合这样的特点就成立。归纳运算定律。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发现了什么?用自己的方式概括出来?(有可能学生用语言,有可能用字母表示)设计意图:展示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的过程。经历观察、初步发现规律,再举例验证,再观察发现规律,最后概括总结,这样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知识的能力。这一过程令学生印象深刻,并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获取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师请生汇报。当学生用语言表达完后,(老师,把你们的发现归纳了一下,(读规律)看是这意思吗?)(突出分别相乘,箭头表示)师:(还有其他表达方式吗?)(有没有更简洁的方式来表达这一规律呢?)生:(a+b)×c=a×c+b×c师:(a+b)×c=a×c+b×c(板书)同学们从左到右读一遍,再从右到左读一遍。师:无论用语言还是用字母表达,这都是我们今天发现的数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板书:乘法分配律)四、回顾旧知,强化新知。师:这乘法分配律似曾相识,回忆一下学什么知识的时候见过。课件出示。师:这是我们第三单元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时候,口算计算方法。你从中能找到乘法分配律的影子吗?生1:……师:将这种想法用等式表示出来就是114×21=114×20+114×1这不也是乘法分配律吗?师:看来乘法分配律在以前我们已经接触过,学习时如果能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这样就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新知。设计意图:新旧知识相互联系,既巩固复习新知,又帮助理解新知,一举两得。四、课堂达标,训练提升。乘法分配律应用很广,你们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一规律呢?就让我们在接下来的练习中见分晓。(课件出示练习题)(逆向思考相同的数)(举一反三)(请人来指改正,分配就是既要分给,又要分给)(课件上改“和”)五、总结反思,拓展思考。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师:那什么是乘法分配律呢?生:……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首先,我们在解决贴瓷砖的过程中,等到了两个等式,通过观察,找出了它们的特点,写出了类似的例子,在这些例子中,有较小的数,较大的数,还有特殊的数0,通过验证,都是成立的,我们就概括出了乘法分配律。这就是数学上常用的一种推理方法————不完全归纳法。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经常用到这种方法。师:同学们,你们可要活学活用哦。那么(a-b)×c=a×c-b×c这个等式是否成立呢?李老师相信勤于思考的你一定会运用今天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方法,大胆尝试,举例验证,并做出准确的判断。加油!下课。《乘法分配律》评课稿四川省彭州市延秀小学余世友各位老师,大家好!这节课,李老师先以学生熟悉的情景图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贴瓷砖的情景图,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了两个等式。3×10+5×10=(3+5)×10,4×8+6×8=(4+6)×8。通过观察算式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寻找规律,发现左边的算式都是两个不同的数去乘一个相同的数,再相加;右边的算式都是先把这两个数先相加,再去乘一个数,结果相等,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接着让学生作出猜测,是不是所有符合这种特点的两个算式都相等呢?激发学生想要去验证的兴趣,培养学生验证猜测的能力,学生积极性非常高。举例中,既有大数,又有小数,还有特殊的数0,就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去发现,猜想,质疑,感悟,调整,验证,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现对乘法分配律的主动构建。再将乘法分配律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拆分口算法相比较,发现这两种方法的思维过程一样,只是书写的形式不一样。其实学生早就已经接触和应用乘法分配律,既解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同时又加深了对乘法分配律内涵的理解。然后回头看环节,李老师带领学生就像看电影一样把学生是如何列等式,如何验证猜想是成立的,如何总结规律归纳出乘法分配律一一回放,并把这一方法——不完全归纳法烙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