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主观题(超详细)_第1页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主观题(超详细)_第2页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主观题(超详细)_第3页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主观题(超详细)_第4页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心理学主观题(超详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一、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单选)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6.教育全球化;7.教育信息化;8.教育具有科学性。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制约(单选)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者的权利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体制6.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三、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四、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制约(27)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4.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5.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6.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五、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可以实现劳动力再生产,把可能的劳动力转换成现实的劳动力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六、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与制约(判断29)1.文化类型影响教育目的2.文化观念影响教育观念3.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七、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案例)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传递、保存、活化)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3.教育能够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4.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八、学生文化的成因:①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②同伴群体的影响;③师生的交互作用;④家庭社会经济地位;⑤社区的影响。九、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者的数量和质量3.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4.科学技术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十、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是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促进科研成果的开发和利用十一、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要求: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要求:针对性教育,根据年龄特点,不能一刀切、一锅煮,不能把儿童、青少年教育成人化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抓关键期(最好的发展时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教育要求: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求:因材施教十二、遗传的作用(论述)①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但不能觉得人的发展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原因之一③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十三、环境的作用(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2.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3.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4.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十四、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十五、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十六、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素质教育是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十七、素质教育的误区1.素质教育是不要尖子生(×)(发展潜能)2.素质教育是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要学好(×)(合格加特长)3.素质教育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是不留课后作业(×)(学生的愉快来自于努力学习后获得成功的快乐)4.素质教育是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服务者(×)(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个性的塑造者、潜能的开发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服务者)5.素质教育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体育课(×)(教育培养人的基表途径是教学,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6.素质教育是不要考试,不要百分制考试(×)(考试作为评价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具有激励作用)7.素质教育影响升学率(×)(升学率只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素质教育强调刻苦、努力、有针对性学习,是有助于提高升学率的)十八、建立学制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人口的发展状况5.文化传统6.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十九、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单选、填空)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终身性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6.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二十、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2.调整中等教育义务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二十一、课程的意义1.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2.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3.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4.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决定作用5.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二十二、泰勒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学校应当追求哪些目标怎样选择和形成学习经验怎样有效地组织学习经验(4)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二十三、课程计划的构成——课程设置(首要问题)、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基本内容/主要内容)、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考试检查制度、实施要求二十四、课程标准的结构:前言、课程目标(核心部分)、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二十五、教科书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强调内容的基础性与适用性(5)教科书的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二十六、新课程结构的内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构想)①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②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③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④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二十七、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征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变重视综合评价,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元化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二十八、教师的职业角色(单选77)1.传道者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使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2.授业、解惑者角色。教师帮学生解除学习困惑,启发他们智慧。3.示范者角色。教师的言行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4.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5.家长代理人、父母、朋友、知己角色。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着角色。二十九、教师威信的作用(1)有利于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角色的实现(2)有利于教师作为班集体管理者角色的实现(3)有利于教师作为行为规范的示范者角色的实现三十、培养教师威信的途径(案例)①培养自生良好的道德品质②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③注重良好的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④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⑤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三十一、教师威信的维护①教师要有坦荡的胸怀,实事求是的态度②要正确认识和合理运用自己的威信③要有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④要言行一致,做学生的楷模三十二、教师劳动的特点(单选、判断80)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与创造性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与广延性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与间接性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与示范性5.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集体化三十三、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81)1.教师角色的转变(单选)①教师应该是服务者。②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③教师应该是学习者。④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研究者。⑤教师应该是合作者⑥教师应该是理想的追求者⑦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⑧从学校与社区关系看,教师应是开放型社区教师2.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三十四、教师的专业素养(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核心)3.对待集体,团结协作4.对待自己,为人师表5.终身化学习(二)教师的知识素养1.政治理论修养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必要的教育科学知识(条件性知识)5.丰富的实践知识(三)教师的能力素养1.语言表达的能力2.组织管理能力3.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4.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四)职业心理健康1.高尚的师德(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团结协作)2.愉悦的情感3.良好的人际关系4.健康的人格三十五、热爱学生的要求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要全面关怀学生要关爱全体学生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理解和宽容学生解放学生三十六、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包括1.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2.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学科体系;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三十七、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准确简练,具有科学性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生动形象,具有启发性4.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巧妙结合三十八、学生的特点(多选、案例87)1.学生的教育的对象(客体)2.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3.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三十九、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观(88)(一)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1.学生是完整的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学生是责权主体。四十、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意义(91)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2.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相长的催化剂4.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5.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有助于提高教师威信、促进师生心理健康发展四十一、师生关系的内容(填空91)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四十二、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1.教师方面(良好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教师)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④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⑤发扬教育民主⑥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⑦正确处理师生矛盾;⑧提高法治意识,保护学生合法权益;⑨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2.学生方面——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老师3.环境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风教育四十三、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特点(理想师生关系特点)(92)人际关系:尊师爱生2.社会关系:民主平等教育关系:教学相长4.心理关系:心理相容四十四、教学的一般任务(97)1.引导学生系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5.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科学世界观四十五、教学过程的规律(1)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间接性规律)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3)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发展性规律)(4) 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育性规律)四十六、教学过程的结构(单选100)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四十七、主要教学原则基本要求(单选、判断、说理、案例101)1.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贯彻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①保证教学的科学性②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教师要提高业务能力水平和思想水平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①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要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加强实践性环节,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④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⑤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3.直观性原则(利用多种感官)◆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4.启发性原则◆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良好的思维方法;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付诸实践;④发扬教学民主。5.循序渐进原则(系统性)◆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教学有系统性,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③引导学生将知识体系化、系统化④按学生的认识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6.巩固性原则◆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在教学全过程加强知识的巩固③保证巩固科学性,组织好复习,教记忆方法④巩固的具体方式多样化⑤保证学生身心健康7.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坚持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统一②了解学生,从实际教学出发③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使其得以发挥。量力性原则◆贯彻量力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了解学生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②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四十八:教学方法(一)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运用广泛)1.讲授法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要认真组织;②讲究策略和方式,系统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③努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讲究语言艺术;④组织学生听讲;⑤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2.谈话法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①做好计划,充分准备谈话中心、内容,拟定谈话提纲;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有启发性;③要善于启发诱导,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留有思考余地,因势利导;④谈话结束后,进行归纳小结,给出答案,指出谈话过程中的优缺点。3.讨论法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讨论前,提出有吸引力的题目,明确要求,指导学生收集资料;②讨论时,善于引导学生围绕中心,联系实际,每个学生都有发表的机会;③结束后进行小结,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4.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法的基本要求是:①提出明确目的、要求和思考题②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③帮学生学会阅读方法④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二)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①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做好演示前的准备;②演示精准可靠,操作规范;③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发展思考力和观察力;④结束后,引导学生分析观察结果及变化间关系,得出结论。2.参观法(现场教学、实地考察)参观法的基本要求:①参观前,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做好准备工作;②参观时,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做好记录;③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结。(三)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1.练习法练习法的基本要求是:①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②练习题目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巩固;③教学生正确的练习方法,练习要及时进行检查反馈;④培养学生自我检查习惯;⑤练习方式多样化。2.实验法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①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②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实验指导;③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做好实验总结,并按照规定写出实验报告。3.实习作业法(数学测量、培养植物、动物饲养)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①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②实习中,教师要加强指导;③结束后,指导学生写出实习报告、体会,评阅和评定。4.实践活动法——参加社会实践,学生是中心,主动参与。(四)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1.发现法发现法的步骤是:①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②引导学生提出解答的假设③从理论和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④根据实验获得材料、结果,引出结论发现法的基本要求是:①依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确定课题②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活动③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索发现的良好情境四、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109)1.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2)课程性质和特点(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4)学生的年龄特征(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6)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个性特点四十九、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教学活动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反馈、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一、备课1.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制定教学进度计划)。2.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或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3.教学过程是教案的主要部分二、上课(111)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1.课的类型①根据教学任务:新授课、巩固课②根据一节课完成的任务数:单一课、综合课③根据教学方法: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2.课的结构(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①组织教学②复习过渡(检查复习)③讲授新教材④巩固新教材⑤布置课外作业3.一节好课的标准①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②使学生思维活跃③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④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4.上好课的基本要求(一节好课的要求)①教学目标明确②教学内容准确③教学方法得当④教学结构合理⑤讲究教学艺术⑥板书有序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最根本要求)(一节好课——教师的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2.内容准确3.结构合理4.方法适当5.语言艺术6.板书有序7.态度从容自如。一节好课——学生的要求:1.要是学生注意力集中2.使学生思维活跃3.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4.能够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三、作业的检查与反馈布置作业应遵守下列要求(案例):①作业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②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能力③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④布置作业要提出明确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⑤作业形式多样,具有多选性⑥作业反馈清晰、及时;⑦作业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⑧作业要具有典型意义和举一反三作用⑨力气理论联系实际四、课外辅导。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112)五十、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提高教学效率2.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作用4.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多方面发展5.有利于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6.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科学的知识五十一、班级授课制的缺点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2.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3.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只能适应部分学生4.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5.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启发6.以“课”为基本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五十二、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115)1.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使教学单位合理化2.改进班级授课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3.多样化的座位排列,加强课堂交往互动4.探索个别教学五十四、教育评价的功能①导向功能(距离)②诊断功能(发现问题)③激励功能(发展功能)④教学功能(各种检测)⑤管理功能(升职升学,教育部门提拔、分流的依据)⑥鉴定功能⑦监督功能⑧调节功能五十五、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①教学目的与任务②教学内容的性质与特点③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④教师自身素养及具备的条件⑤教学方法的类型与功能五十六、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1、从评价的职能上看,注重形成性评价。2、从评价的主体上看,注重评价的民主性,突出自我评价的作用。3、从评价的内容上看,注重内容的全面性。强调基本知识、操作技能、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全面评价。4、从评价的方法上看,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突出定性评价的作用。5、从评价的过程上看,注重评价的可适性。强调尊重、正视对象之间客观存在的水平差异,针对不同的对象选择合适的评价类型。6、从评价的结论上看,注重评价的公正性、公平性和伦理性。评价结论的提出要全面、慎重,竭力从保障学生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五十七、德育的意义:①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②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③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五十八、德育任务1.培养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具有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品质和法纪观念及养成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五十九、德育内容(填空125)(一)学校德育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指导)。(二)德育内容1.爱国主义教育——德育的永恒主题2.理想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6.自觉纪律教育7.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8.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六十、德育过程的规律(单选、案例127)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六十一、中小学主要德育原则(单选、填空、案例129)1.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③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2.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贯彻疏导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讲明道理,疏通思想;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因材施教原则◆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①以发展的眼光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②根据学生个人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与方法进行教育;③注意学生差异,因材施教;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4.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到的认识②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认识,增强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③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④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马卡连柯“平行教育”原则))◆贯彻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基本要求:①建立健全的学生集体②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③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和活力,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统一起来。6.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贯彻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基本要求:①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②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③从学生特点出发,提出适度要求,贯彻到底。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贯彻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基本要求①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榜样、表扬鼓励为主进行教育引导②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③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严格管理认真执行,督促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8.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贯彻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基本要求①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②教育者要有意识的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③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发挥教师集体作用,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②协调好家校、社会教育关系、“三位一体”德育网络,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③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与制度化④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六十二、常用的德育方法常用德育方法: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座右铭、自我批评、学习)、角色扮演法、合作学习法1.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语言文字:讲解、报告、体会、讨论、辩论、读书指导。运用事实:参观、访问、调查)运用说服法的要求:①明确目的性;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③注意时机;④以诚待人。2.榜样示范法运用榜样法的要求:①选好学习的榜样;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③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陶冶教育法运用陶冶教育法的要求:①创设良好的情境;②与启发、说服相结合;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实际锻炼法运用实际锻炼法的要求:①目的明确、周密计划、加强指导,坚持严格要求;②生动活泼、灵活多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注意检查和坚持,随时总结。5.品德评价法运用品德评价法的要求:①公平、正确、合情合理②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③注重宣传教育④奖励为主,抑中带扬六十三、德育途径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思想品德课是基表途径)社会实践活动(重要途径、活动与交往)课外、校外活动(辨是非、团结友爱)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的学习6.班主任工作(重要而特殊的途径)六十四、班集体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基础)2.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3.共同生活的准则,健全的规章制度4.正确的舆论以及团结、和谐、向上的人际关系5.集体成员之间相互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六十五、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六十六、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如何建立良好班集体)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六十七、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主要功能)(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基本功能)(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重要功能)六十八、班主任的职责与任务①全面了解每个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②做好班级日程管理工作,维持良好秩序③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等班级活动④做好综合素质评定工作⑤与家长、社区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六十九、班主任意义与作用①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②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核心③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④班主任是联系各科任课教师的纽带,班级间、家校间的纽带七十、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七十一、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策略(141)1.了解和研究学生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的班集体(单选)3.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4.协调校内校外各种教育力量5.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6.建立学生档案7.操行评定(填空)七十二、课外校外活动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1.有助于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2.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3.有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4.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使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使课余生活内容充实,格调高雅心理学一、学生观察力的培养(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性(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观察、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3)加强个别指导,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汇报观察成果,提高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二、识记规律(影响识记的因素)(案例)(1)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2)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状态(积极则识记好)(3)识记任务的性质(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材料多、难则识记时间长)(5)识记的方法(整体或部分识记、集中或分散识记三、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EQ\o\ac(○,1)学习材料的性质EQ\o\ac(○,2)识记的方法EQ\o\ac(○,3)时间因素EQ\o\ac(○,4)情绪和动机EQ\o\ac(○,5)记忆任务的长久性的与重要性EQ\o\ac(○,6)系列位置效应⑦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四、依据记忆规律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1.合理安排教学(课时安排、课间休息、课的信息量)2.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3.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和注意状态4.充分利用无意识记规律组织教学5.使学生理解所学的内容并将其系统化6.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记忆能力五、依据记忆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防止遗忘方法--复习)1.复习时机要得当(单选)(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间隔复习(4)循环复习2.复习方法要合理(1)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2)复习方法多样化(3)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4)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3.复习次数要适宜(掌握复习的量,适当过度学习)4.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5.注意用脑卫生六、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七、创造想象产生条件:(1)强烈的创造愿望(2)丰富的表象储备(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5)积极的思维活动(6)灵感的作用八、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简答192)1.扩大学生脑中的表象储备2.帮学生弄懂关键性词句和实物标志的含义3.唤起学生对教材的想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九、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简答)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利于打开想象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知识经验及发展想象能力4.引导学生积极的幻想5.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6.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想象力十、思维的品质(198)(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灵活性与敏捷性(4)逻辑性与严谨性十一、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十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200)1.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4.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5.结合各学科的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6.开设具体创造性课程,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和创造技法十三、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案例209)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注重讲演、板书技巧和教具的使用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三)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2.培养间接兴趣3.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四)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十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要增强注意的稳定性,防止注意的分散要扩大注意的广度,学生积累本学科相当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素养注意的分配在教学中有实践意义注意的转移和人的先天的神经活动类型有关,但也可通过对外在因素的控制和后训练加以改善。十五、小学生情感的培养1.提高认识能力,促进感情发展2.创设情境,陶冶小学生情感3.在教育教学中正确运用移情十六、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1)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培养小学生的行为目的性,减少行动的盲目性(2)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自制能力(3)教育小学生正确对待挫折(4)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小学生的意志十七、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234)1.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2.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3.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4.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5.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6.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7.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十八、气质与教育(250)1.对待学生应克服气质偏见2.针对学生气质差异因材施教(1)胆汁类,采用直截了当方式,但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和豪情、勇于进取的个性品质。(2)多血质,采用多种教育方式,要定时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机会,培养足智多谋的优点。(3)粘液质学生,采取耐心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作出反应的时间,培养起生气蓬勃的精神抑郁质,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4)抑郁质学生,采取委婉暗示的方法,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在公共场合指责,培养其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于自信精神,和敏感、机智、高自尊的优点3.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4.特别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5.组建学生班干部队时,应考虑学生的气质类型十九、学生良好性格培养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6)及时进行个别指导(7)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二十、自我意识发展的途径1.通过认识别人,把别人与自己加以对照来认识自己2.通过分析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3.通过考察自己的言行和活动的成效来认识自己4.通过自我监督与自我教育来完善自己二十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单选、论述275) (一)主要内容(1)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2) 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 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 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6) 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 (7) 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 (8) 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二十二、学习动机的激发(案例320)(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二)设置合适的目标(三)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四)表达明确的期望(五)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六)合理运用外部奖赏(七)有效地运用表扬(八)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