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刷子李》第二课时说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14《刷子李》第二课时说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14《刷子李》第二课时说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14《刷子李》第二课时说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刷子李》第二课时说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基于单元整体关注学习难点构建深度课堂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组()号选手()。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刷子李》的第二课时。说课的主题为主题为基于单元整体,关注学习难点,构建深度课堂。我将从:确定教学目标、展开学习过程、分享实践思考三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研读教材、立足学情——确定学习目标

【教材解读】

首先,让我们走进教材。

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围绕着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和两篇习作例文。四年级下册和五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已经编排过“从多个方面”和“结合具体事例”来描写人物特点的两种方法。本单元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写人的方法。第一篇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侧重从多个角度描写人物的特点。第二篇课文《刷子李》则要引导学生学习一种新的方法,即从描写他人的反应的来突出主要人物的特点。

立足文本,《刷子李》选自冯骥才的名作《俗世奇人》。讲述了刷子李新收的徒弟曹小三对师傅的刷墙以及从一开始的半信半疑,到亲眼所见后,又佩服至极的转变过程。情节一波三折,既有对主要人物刷子李的描写,也有对配角曹小三的描写,这样的编排紧扣语文要素,也明确了两个课时的不同目标。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对人物描写已经预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他们知道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方面来刻画人物特点。但是对他们来说,怎样通过其他人物的反应来刻画人物的特点,这个习作能力点还是有难度的。

【教学目标】

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文本特点,作业本习题编排,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抓住描写曹小三的语句,梳理他的心理变化,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2.通过对比同主题的两篇课文,了解可以通过描写他人的反应表现主要人物的特点。

3.归纳方法,迁移运用,尝试用描写周围人物的反应来刻画主要人物的特点。

其中,目标1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二、借助支架,设计活动——展开学习过程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本节课展开三个教学板块。

板块一:借助支架,深入文本

由于是第二课时,教学的第一板块就进入重点学习板块,我会具体展开说。

教师跟学生一起回顾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后,了解课文抓住刷子李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突出了他的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

借助课后第2题,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画一画描写曹小三的语句。

在此基础上,教师充分借助《作业本》第3题,引导学生梳理曹小三的心情变化。这个环节包含“个体研读、小组合作、交流汇报”三个步骤。

个体研读时,引导学生用圈画关键词句的方法进行概括,教师巡视,伺机点拨。

小组合作时,教师在黑板上呈现一幅大的思维导图,每个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张贴对应的答案。

全班汇报时,各小组相互补充,聚焦难点“发现一个白点也没有”和“最终明白白点是破洞”这两个环节中曹小三的内心感受有什么细微的差别?教师抓住第6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想象,从而体会曹小三的心情有一个从“崇敬”到“崇拜”的提升过程,两者是有区别的。

最后,借助本题中的泡泡提炼写法,了解课文还借着对曹小三的心理变化描写,从侧面表现了刷子李的技艺高超。

这一个板块指向教学目标1。

板块二:类比文本,梳理写法

通过《人物描写一组》和《刷子李》的类比,思考两篇课文在人物描写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引导学生关注到本篇课文的独特写法,即从侧面描写周围人的举止、心理活动,来表现主人公的特点。教师用语言帮助学生梳理本课的写法“我们可以从主要人物及周围人物两条线入手,把人物特点描写得更突出”。这就基本解决了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目标。

板块三:迁移学法,学以致用

第三个板块是迁移学法,实践运用的过程。

从呈现一段真实的视频开始,本班足球比赛的真实视频,视频中双方进入点球大赛。屏幕最终定格在两张照片上。一张是我方守门员的特写,另一张是观众们的特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台下的观众的不同表现来突出我方守门员的临危不惧。

经历“三分钟的同桌讨论,五分钟独立撰写,十分钟上台展示”三个环节来充分展开实践过程。在展示环节中,借用两篇优秀的同伴写的片段,来引导学生把前面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运用其中。

基于这样的实践过程,小结课堂“多角度描写主要人物,并穿插周围人的描写,可以使故事更加曲折,人物特点更加突出。”回归单元要素并布置本课作业:完成《作业本》第5题。

三、顺学而导、以生为本——思考教学实践

回顾本节课,关注单元整体,凸显文本特点,牢牢抓住语文要素设计学习活动。借助课后题、作业本、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等多个学习支架,来展开学习过程。在“辨”中体会情节的一波三折,在“比”中了解新的描写方法,最终在“编”中尝试学以致用。这就是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最终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