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昭君的文化内涵_第1页
论王昭君的文化内涵_第2页
论王昭君的文化内涵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王昭君的文化内涵

王兆军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德之一。他被称为“东方和平之母”。昭君出塞和亲名垂青史,万古流芳。在学术界和文化界,人们围绕这位为民族团结、人类和平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女性,从史学、哲学、民族学、民俗学、伦理学、美学以及文学艺术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据呼和浩特昭君文化研究会统计,古往今来写过王昭君事迹且比较著名的作者有近500人,反映王昭君的诗歌有700余首,描写王昭君的小说、民间故事有近40种,记载或评论王昭君事迹的历代著作有300多种,还有大量的研究昭君的学术论文与学术专著。形成了以民族文化、和谐文化为内涵的并具高尚性、坚定性、独立性和先进性等精神品格的“昭君文化”。但这些研究成果中,至今尚未见有人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对昭君文化进行研究。本文试就这方面进行一点初步探讨。地理环境是文化生成的土壤,昭君文化的生成也不例外。常言道:人杰地灵。人杰与地灵是密不可分的。笔者认为,昭君文化的生成有着自然地理、政治地理、文化地理、行为地理多方面的原因。一、山水物文景观设计研究,产生了自然和文化上的人是自然之子,人文现象无不打上自然烙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杰地灵”。古人认为,人杰与地灵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昭君首先是一位杰出的美女,她在兴山这片山水里产生,自然有着地理环境方面的原因。地理环境对人的容貌有一定影响是人类地理学者公认的结论。例如,山西人多正方形脸,鼻短而大;陕西人(尤其是陕北人)多长方型脸,鼻长而挺拔。山东人身材高大,皮肤富有光泽,眼睛细小而炯炯有神。海南、广东、广西人大多肤色较黑,额头较突出,眼睛较大而内陷,鼻梁较低,嘴唇较厚。地理环境影响美人的分布也是不争的事实,国内外都有学者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自古道:山青水秀出美女。在我国民间曾流传着“依山产伟男,临河出娇娃”;“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浑源女子不用挑”等说法。如江浙等山青水秀之地都盛出美女,可谓“灵山碧水钟佳丽”,“佳境孕美人”。王昭君的家乡兴山属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高岚、香溪是众人公认的风景优美之地,她少年时期所居住和生活的宝坪村,背靠秀丽的纱帽山,面临清澈的香溪水,四周林木苍翠,花果飘香,景色如诗如画。唐代大诗人杜甫诗句“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就是描写这里。清人吴瞻泰有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此地气候宜人,水流清澈,水土肥美。香溪水、楠木井水清凉甘甜,水质不亚于矿泉水。秀美灵异的山水赋予了昭君的天生丽质,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昭君这位美貌惊人的绝色佳人、千古流芳的东方女性。自古以来,兴山、秭归的香溪一带的女子多相貌出众,是许多人公认的(1)。由此可见,兴山诞生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有着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的重要原因。二、西汉和匈奴关系的思想渊源及早期双方在政治与文化上的共同作用追求国家和平统一,整合多元文化,在春秋战国还只是哲人的理想和社会的趋势,这种理想和趋势到秦汉才变为制度性现实。秦统一国家后,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加强;而整合后的一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增进政治的一统和国家的和平统一。秦汉这四百多年间,这二者互相推助,形成互补机制,其效应是:和平统一被认为是合理的、正常的,分裂被认为是违理的、反常的。秦汉文化造成的这一定势,惠及唐代的繁荣兴盛以及以后两千多年的历史(2)。汉代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伟大时代。这一时代具有宏阔的国家气象、包容的民族气度和开放的文化精神,为众多的风流人物的产生创造了时势条件。这一时期,产生了像萧望之这样的名儒,他的崇尚“和合”的理论与以“和”的思想处理民族关系的主张对汉宣帝、汉元帝对待匈奴的态度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政治地理上,按照麦金德的“大陆心脏说”的观点,中国的版图属于枢纽区(大陆心脏地区)与内新月形地带的交接地带。由于欧亚大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南北反差巨大和气候的波动变化,富饶的南部对荒凉的北部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生活于阴山以北荒漠草原的匈奴常常南下侵入黄河流域抢掠,构成中原华夏民族长期的“边患”。浩大和频繁的战争,使国家和人民深受苦难,爱好和平的华夏民族为了护卫自己的文明系统,在农耕区与游牧区交接地带修筑军事防御工事——万里长城;在汉代,除采取军事防御对策外,在政治与文化上还采取“和亲”等国策。在匈奴,呼韩邪单于吸取了匈奴与汉朝多年战争失败的教训,破除旧俗,开北方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接受汉朝中央政府领导之先河。因此,昭君和亲一事与以前和亲有着本质的区别(3)。这次和亲虽然也是源自政治上的需要,但有着理论思想的指导(如萧望之以“和”的思想处理民族关系的主张)、汉匈双方的主观愿望(双方均视和亲并非一时之计,而是以两民族安定团结、长久和睦为目标)和王昭君个人的努力(昭君出塞发挥了纽带作用,使汉匈双方在“和”的旗帜下走到一起)三者形成的历史合力,成为一种特有的和平文化。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维护国家统一的伟大民族。在上述这样的历史政治地理背景下,产生王昭君这样热爱和平与自由、为国家的和平统一和民族团结而献身的人物和形成特有的“昭君文化”(和平文化)是不难理解的。三、王昭君的成长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立地条件,拥有丰富的空间和基在中国版图上,小小的弹丸之地古代南郡秭归(现在三峡地区的秭归县、兴山县)就出现了屈原、王昭君两位杰出的历史人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关于屈原及其文化产生的地理原因,古今学者都进行过一些有学术价值的思考。但昭君及其文化产生的地理原因几乎无人探析,这不能不说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情。笔者认为,王昭君的成长显然离不开三峡地区独特的文化地理环境和丰厚的巴楚文化沃土。兴山的秀丽山水不但赋予昭君美貌,也给了她灵性。三峡的人文环境(巴楚文化)塑造了她的聪明才智。在地理区位上,兴山东邻荆襄,北接中原,西通巴蜀,南极潇湘。昭君生长的地方是多种地域文化的交融地区、共生地带,巴文化的勇敢刚毅、楚文化的神奇浪漫、中原儒家文化的中和醇厚、三峡文化的兼容和谐,自然也施惠给这位汉族姑娘。再加上昭君的父亲曾经在荆州为官,昭君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特有的文化地理环境,良好的文化素质教育,造就了她的聪明才智和超人胆识。她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超人胆识,把握了自己的命运,从而对社会历史产生了积极影响和对人类的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应该说,昭君的成长离不开三峡地理环境的养育特别是巴楚地域文化的熏陶(4)。四、行为地理感应是昭君出塞动机的动因行为地理是从人的心理特征去阐明空间行为及其形成因素,它以人的行为本身为出发点,或者说是以主体的动态规律为基础,分析主体如何反映客体或环境,又如何去适应客体或环境。关于王昭君出塞和亲的原因,历来众说纷纭,其大致有这样几种说法:即反抗说、悲怨说、巾帼英雄说、民族大义说等。从尊重历史事实与历史为现实服务相结合的原则,我们比较赞同民族大义说,即昭君走出汉宫,自愿出塞,为汉匈民族友好团结作出自己的贡献,是颇具胆识的主动行为。为了巩固和发展汉匈之间的友好关系,王昭君的一生都做出了重大的牺牲。当然,昭君自愿和亲也不是丝毫没有个人动机。有着“沉鱼落雁”之美貌的王昭君入宫之后一直受到冷遇,内心充满悲怨的她想摆脱宫廷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这只是她出塞动机的一部分。昭君虽深居宫中,对于汉匈两族关系的消息不是全无所悉,特别是对于汉匈两族关系为敌为友,其利害得失,在思想上不能没有一定的感想和反应,这种反应,可以说是一种被现代人称为的人文地理感应或行为地理感应。所以,当呼韩邪单于要求“婿汉氏以自亲”时,她便挺身而出。实际上,当时有很多宫女都和她一样有摆脱宫廷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的想法,但其他人听说要嫁到匈奴,都因为远去畏途塞外而不愿应召和亲。只有昭君顺应当时的社会人文环境,以民族大义为重,以卓尔不群的独立个性,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利益结合起来,慷慨应召,自愿扮演一个“和亲使者”的角色,去肩负巩固加强汉匈友好关系之重大使命(5)。这正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