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事诉讼法教学大纲前言
教学目的和规定
《刑事诉讼法》是公安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学好刑事诉讼法不仅是提高法学专业理论水平的固然规定,更是培养公安专业实践能力的必然途径。
《刑事诉讼法》的重要教学任务与规定是:(1)使学生全方面、精确、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刑事诉讼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使学生比较全方面地理解和掌握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程序规则;(3)纯熟领略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4)能够纯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有关现实案例,解决现实刑事诉讼有关实践问题。教学原则和办法
刑诉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要使学生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使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教学计划中,加强实践环节,增加课程教学中的作业、专项辩论等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力求突出实用性,在课程设立上力求反映出新颖、应用性的特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重视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教学的结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重视体现的精确性、思想性,通俗易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自学与讨论相结合,指导学生课下到图书馆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综合运用案例式教学法、过滤式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诊所式教学法等。培养学生法律思维和独立思考专业问题的能力。《刑事诉讼法学》课程教学计划学时分派表教学内容学时分派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2学时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2学时第三章刑事诉讼基本范畴2学时第四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6学时第五章刑事诉讼证据6学时第六章辩护与刑事代理2学时第七章回避2学时第八章附带民事诉讼2学时第九章管辖与备案4学时第十章侦查与强制方法12学时第十一章起诉3学时第十二章审判6学时第十三章执行2学时第十四章特殊程序3学时第一章刑事诉讼法概述教学目的和规定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刑事诉讼的概念,理解刑事诉讼法的目的、根据和任务,理解刑事诉讼法与宪法和相邻部门法的关系。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诉讼、刑事诉讼、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刑事诉讼的特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教学内容第一节刑事诉讼法的概念一、诉讼由一方告诉、告发或控告,由国家的权威机构(官府)解决控方与被告方的争议或纠纷的活动。诉讼能够根据不同的原则进行不同的划分。二、刑事诉讼及其特性
刑事诉讼是在解决刑事案件的过程中,以实现刑事司法公正、提高刑事诉讼效率,从而维护社会系统的基本秩序和基本利益为直接目的的活动。在学理上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三、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内容刑事诉讼法是一种国家法律系统中的基本要素。它是以实现刑事司法公正,提高刑事诉讼效率,维护社会秩序为直接目的的法律制度。四、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一)刑事诉讼法与刑法的关系(二)刑事诉讼法与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关系(三)刑事诉讼法与其它相邻部门法的关系第二节刑事诉讼法的研究对象、研究办法和学科体系一、刑事诉讼法的研究对象(一)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二)刑事诉讼实践(三)刑事诉讼的理论构成(四)外国和历史上的刑事诉讼制度、司法实践和刑事诉讼理论(五)刑事国际司法原则二、刑事诉讼法的研究办法(一)理论联系实际与实证分析办法(二)利益—价值分析办法(三)比较研究办法(四)数学办法(五)系统办法三、刑事诉讼法的学科体系
第三节刑事诉讼法的制订目的、根据、任务和作用一、刑事诉讼法的制订目的和根据(一)刑事诉讼法的制订目的(二)刑事诉讼法的制订根据二、刑事诉讼法的任务(一)确保精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对的应使用方法律,处罚犯罪分子(二)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三)教育公民自觉恪遵法律,主动同犯罪作斗争三、刑事诉讼法的作用(一)刑事诉讼法的独立作用保障公民的人权;促使国家刑罚权的行使乃至司法过程“形式合理化”。(二)刑事诉讼法对刑法的对的实施的保障作用第二章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教学目的和规定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发展历史以及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发展历史,掌握弹劾式诉讼与纠问式诉讼的特点,理解资本主义刑事诉讼的巨大进步性。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弹劾式诉讼、纠问式诉讼的特点及其对应的证据制度;当事人主义诉讼与职权主义诉讼的区别;我国刑事诉讼法典的制订和修改。教学内容第一节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一、外国古代弹劾式诉讼制度和神示证据制度二、外国中世纪纠问式诉讼制度和法定证据制度三、外国近当代辩论式诉讼制度和自由心证制度(一)辩论式诉讼制度(二)辩论式诉讼的两种模式职权主义诉讼;当事人主义诉讼(三)自由心证制度第二节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一、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制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制的来源(二)中国古代刑事诉讼法制在封建社会的演变二、中国近当代刑事诉讼法制的沿革(一)清朝末年的刑事诉讼法制(二)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刑事诉讼法制(三)国民党政府的刑事诉讼法制三、中国刑事诉讼法的产生与发展(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刑事诉讼法制的产生(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刑事诉讼法制确实立(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第三章刑事诉讼理论的基本范畴教学目的和规定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刑事诉讼目的、刑事诉讼构造、刑事诉讼法律关系、刑事诉讼行为、刑事诉讼条件、刑事诉讼阶段、刑事诉讼客体、刑事案件的单一性、刑事案件的同一性、刑事诉讼职能等概念,理解审判中心主义、刑事案件的同一性、刑事案件的单一性、正当程序的原理。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刑事诉讼的主体、客体;刑事诉讼的目的;刑事诉讼的状态、阶段教学内容第一节刑事诉讼目的与刑事诉讼构造一、刑事诉讼目的(一)刑事诉讼目的的含义刑事诉讼目的是指立法者预先设定的、进行刑事诉讼所要达成的具体目的。(二)处罚犯罪目的的根据与实现手段(三)保障人权目的的根据与实现手段(四)处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辩证关系(五)中国刑事诉讼的目的及其调节二、刑事诉讼的构造(一)刑事诉讼构造的含义刑事诉讼的构造是指控诉、辩护和审判三方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组合方式和互有关系。(二)刑事诉讼的两种构造理论(三)中国刑事诉讼模式第二节刑事诉讼主体与刑事诉讼职能一、刑事诉讼主体(一)刑事诉讼主体的理论(二)刑事诉讼主体的条件二、刑事诉讼职能(一)控诉职能(二)辩护职能(三)审判职能(四)三种基本诉讼职能的互有关系第三节刑事诉讼状态与刑事诉讼法律关系一、大陆法有关理论二、中国法有关理论第四节刑事诉讼行为与刑事诉讼条件一、刑事诉讼行为(一)刑事诉讼行为的概念(二)刑事诉讼行为的构成要件二、刑事诉讼条件(一)刑事诉讼条件概述(二)欠缺刑事诉讼条件的法律后果第五节刑事诉讼阶段与刑事诉讼客体一、刑事诉讼阶段刑事诉讼阶段的划分是顺利实现刑事诉讼目的的保障。二、刑事诉讼客体刑事诉讼客体指诉讼主体实施诉讼行为所针对的对象。第四章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教学目的和规定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刑事诉讼原则的体系,理解并掌握重要的基本原则。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性;刑事程序法定原则、司法独立原则、无罪推定原则、辩护原则、法的平等保护原则、诉讼经济原则、诉讼及时原则、严禁重复追究原则等普遍合用的原则;我国的法院、检察院独立原则与西方的司法独立的区别;检察院对刑事诉讼法律监督的内容。教学内容第一节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一、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性“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指贯穿刑事诉讼全过程,体现当代刑事诉讼的目的,决定当代刑事诉讼的基本特性,并对一国乃至各国刑事诉讼的立法和司法含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行为规范。特性:集中体现了当代刑事诉讼的目的,决定了当代刑事诉讼的基本特性;贯穿刑事诉讼全过程,而不仅仅合用于某个诉讼阶段;对当代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含有普遍指导意义。二、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体系
第二节普遍合用的基本原则一、刑事程序法定原则二、司法独立原则审判权的“专属性”;法官职务行为的“独立性”三、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是指任何人在没有通过法定的司法程序最后确认为有罪之前,在法律上把他看作是无罪的人。四、辩护原则辩护原则是指在法律上确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辩护权,并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体现和保障这一权利的诉讼原则。五、法的平等保护原则法的平等保护原则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对全部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必须一视同仁,平等地保护他们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对类似的案件做出类似的解决,不能由于其本人的社会地位、出生、政治背景、宗教信仰等因素,对一部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予以“优待”,而对另一部分人则予以歧视。六、诉讼经济原则诉讼经济原则是指国家专门机关进行刑事诉讼,要在确保诉讼公正的前提下,尽量采用较少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耗费来完毕刑事诉讼的任务。七、诉讼及时原则诉讼及时原则是指国家专门机关要依法尽量快地进行刑事诉讼活动,使刑事案件得到及时的解决,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延误。八、严禁重复追究原则严禁重复追究原则是指对被追诉者的同一行为,一旦做出有罪或者无罪的拟定判决,即不得再次启动刑事诉讼程序予以审理或处分。这一原则在大陆法系国家的诉讼制度和理论中被称为“一事不再理”原则。
第三节中国刑事诉讼坚持的原则一、以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根据,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决定提起刑事诉讼、采用品体的诉讼方法以推动刑事诉讼的进程和最后定案解决时,必须以业已查明的案件客观事实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以及在各个诉讼阶段对案件做出最后的结论时,必须严格恪守程序法和组织法等法律的规定,并根据实体法有关犯罪的构成要件、量刑原则、量刑原则等规定做出适宜的解决。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一)分工负责的含义(二)互相配合的含义(三)互相制约的含义三、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施法律监督(一)备案监督(二)侦查监督(三)审判监督(四)执行监督第五章刑事诉讼证据教学目的和规定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刑诉证据的基本概念和属性,掌握证据能力和证明力的含义,理解刑诉证据的分类,理解证据的有关规则,把握刑诉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原则的有关理论和法律规定。教学时数6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证据的证明力与证据能力的分辨;证据规则的运用及例外情形;证明对象;证明责任;证明原则。教学内容第一节
刑事诉讼证据概述一、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
刑事诉讼证据是指根据法定程序获得,经查证属实,用来证明案件真实状况的事实。二、刑事诉讼证据的本质属性(一)客观性(二)有关性(三)正当性三、刑事诉讼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一)证据能力证据能力是指事实材料成为诉讼中的证据所必须含有的条件,及法律对事实材料成为诉讼中的证据在资格上的限制。(二)证明力证据的证明力,指证据在认定案件事实上与否有作用和作用的程度。
第二节
刑事诉讼证据的分类
一、刑事诉讼证据在法律上的分类(一)物证(二)书证(三)人证(四)鉴定结论(五)勘验、检查笔录(六)视听资料二、刑事诉讼证据在学理上的分类(一)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二)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三)控诉证据与辩护证据(四)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第三节证据规则一、证据规则概述从广义上讲,规定证据收集、证据运用和证据判断的法律准则即为证据规则。二、传闻证据规则(一)传闻证据的含义传闻证据是指下列两种证据资料,一是证明人在审判期日以外对直接感知的案件事实亲笔所写的陈说书及别人制作并经本人承认的陈说笔录;二是证明人在审判期日就别人所感知的事实向法庭所作的转述。(二)传闻证据法则及其理由传闻证据规则即传闻法则,是指原则上排斥传闻证据作为认定犯罪事实的根据的证据规则。(三)传闻法则的例外三、违法证据排除规则当代任何国家的刑事诉讼法都严禁以违反法律的方式获取证据。然而对非法获得的证据能否获得证据能力,并成为定案根据,却有不同的意见和相异的处置办法。四、补强规则(一)补强规则的含义和特点补强规则是指严禁以被告人口供作为定案的唯一根据而必须有其它证据对其予以补强的规则。(二)补强规则的合用范畴和补强程度(三)补强规则在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五、意见排除规则(一)意见排除规则的含义意见排除规则,是对抗制诉讼中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但其精神同样合用于非对抗制诉讼。(二)意见排除规则的运用第四节刑事诉讼证明一、证明对象(一)证明对象概述证明对象,又称为待证事实或要证事实,是指司法机关和当事人在诉讼证明活动中需要运用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二)证明对象的范畴实体法事实;程序法事实。二、证明责任(一)证明责任证明责任是证明主体为使自己的主张成立而收集、提供证据并运用证据证明其主张成立的责任。(二)中国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划分三、证明原则(一)有关证明原则的历史发展及普通理论(二)有关中国刑事诉讼的证明原则(三)疑案解决第六章
辩护与刑事代理教学目的和规定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与代理制度的意义以及辩护人的地位、责任、权利、义务,掌握律师在侦查阶段的权利、指定辩护的范畴与辩护人的范畴等。教学时数
2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辩护的种类、辩护人的范畴、辩护人的责任;律师在侦查阶段的权利;辩护人介入诉讼的时间、辩护人的诉讼权利。教学内容第一节
辩护制度一、辩护制度概述(一)辩护(二)辩护权(三)辩护职能(四)辩护制度(五)中国辩护制度的理论基础(六)实施辩护制度的意义二、辩护制度的演变与完善(一)外国辩护制度的演变(二)中国辩护制度的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