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诱剂对桔小实蝇种群的控制作用评价_第1页
性诱剂对桔小实蝇种群的控制作用评价_第2页
性诱剂对桔小实蝇种群的控制作用评价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性诱剂对桔小实蝇种群的控制作用评价

橙色头鱼和属于双头动物科的头鱼科(kanae)属于真头菌属,位于东南亚。根据1911年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的是美国、大西洋州和亚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本虫属于真菌性水果和蔬菜种类,属于真菌性水果和蔬菜种类,可感染柑橘、橙色、授权水果、杏金花、柑橘、柳树、柳树、杨桃、枇杷、金叶桃、黄连、柳树等250多种植物。桔小实蝇对水果和蔬菜造成的为害主要表现为其幼虫潜居果瓤取食,使果实腐烂、落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在我国南方有上升的趋势,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用性诱剂防治技术防治桔小实蝇在国外应用较为普遍[5,6,7,8,9,10,11,12].作者采用生命表方法来系统评价性诱剂在桔小实蝇控制中的作用,为组建合理有效的桔小实蝇生态控制系统提供技术参考.1材料和方法1.1调查内容与方法试验于2003年8~9月在广州市天河区杨桃公园内进行.将杨桃园划分为处理区和对照区,处理区果园按75个/hm2悬挂性引诱瓶,每隔20d加2mL甲基丁香酚引诱剂,按5点取样法检查5个诱瓶的虫数,每点调查1个诱瓶,每周调查1次.对照区果园不作挂诱瓶处理.悬挂性引诱瓶14d后,每2d系统调查处理区和对照区的各虫态数量.每次调查采用随机5点取样法,每点取样1株,每株果树分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以及垂直方向的上、中、下3个层次摘取果15个,剖查果实中桔小实蝇卵、幼虫数量,分株记录各虫态数量.并在每株果树树冠滴水线范围内东南西北4个方位调查0.1m2/方位、10cm深度的土壤,记录蛹的数量.1.2甲基丁香酚引诱剂控制结果试验于2002年8~12月在广东省潮安县磷溪镇西口乡进行.选长势均一、相距大于500m的番石榴园2个,分为处理区和对照区果园,将已结的果全部套袋,以后开花挂果者不套袋.处理区果园按75个/hm2悬挂性引诱瓶,每隔20d加2mL甲基丁香酚引诱剂,隔10d加马拉硫磷1mL,每周按5点取样法检查,每点调查1个诱瓶中的虫数.对照区果园按5点取样法悬挂性引诱瓶,每点悬挂1个诱瓶,共5个诱瓶.同样每隔20d于瓶中加20mL甲基丁香酚引诱剂,隔10d加马拉硫磷1mL,每周调查诱瓶中的虫数.8周后分别随机调查处理区和对照区果园各100个果,重复4次,统计被害果数.试验结果按下列公式计算:校正虫口减退率(%)=(1−防治前对照区诱虫数×防治后处理区诱虫数防治后对照区诱虫数×防治前处理区诱虫数)×100(%)=(1-防治前对照区诱虫数×防治后处理区诱虫数防治后对照区诱虫数×防治前处理区诱虫数)×100保果率(%)=对照区被害果数−处理区被害果数对照区被害果数×100(%)=对照区被害果数-处理区被害果数对照区被害果数×1001.3数据分析和评价性诱剂的效果采用庞雄飞等提出的以作用因子组建的昆虫自然种群生命表方法,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出桔小实蝇的各虫态累积量、期中值、初始值和存活率,组建桔小实蝇生命表,并以种群趋势指数(IndexofPopulationTrend,I)、干扰作用控制指数(TheInterferenceIndexofPopulationControl,IIPC)来分析和评价性诱剂对桔小实蝇的防治效果.2结果与分析2.1性诱剂诱杀雄虫的效果试验Ⅰ杨桃园处理区与对照区桔小实蝇种群动态见表1.经调查,处理区处理前雄性成虫虫口密度为(30.2±1.1)头/瓶/周,属于低虫口密度.根据表1组建的桔小实蝇生命表如表2.表2结果表明,处理区桔小实蝇卵量仅为对照区的45.20%,减少了54.80%.这说明使用性诱剂诱杀雄虫减少了雄虫数量,从而降低了与雌虫的交配率,致使产卵量减少.因此该项措施主要作用于卵期.经计算,处理区种群趋势指数为41.90,对照区为105.90(表2),引诱剂诱杀雄虫技术的IIPC值为0.40,即处理区桔小实蝇下代的种群数量仅为对照区的0.40倍,即控制效果为60.00%.所以,单一使用性诱剂技术诱杀雄虫不能完全控制桔小实蝇的为害.2.2虫口密度的变化在试验Ⅱ番石榴园中,性诱剂对田间不同虫口密度桔小实蝇的防治效果见表3.从表3可见,2002年11月23日开始处理的番石榴果园挂瓶前的虫口密度较2002年8月3日和2002年9月28日开始处理的果园虫口密度都低,处理和对照的虫口密度分别为25.80和42.20头/瓶.第8周虫口密度减低至3.60头/瓶,虫口减退率为54.70%,保果率为73.60%.从表中还可看出,2002年9月28日开始处理的果园挂瓶前的虫口密度较2002年8月3日开始处理的低,处理和对照分别为65.00和62.60头/瓶,处理第2周后,虫口密度减低,第8周虫口密度减低至21.20头/瓶,虫口减退率为51.60%,保果率为46.61%.在2002年8月3日开始处理的果园,挂瓶前果园的虫口密度较高,处理和对照分别为106.40和102.00头/瓶.处理第2周后,虫口密度减低,第8周处理的虫口密度减低至42.60头/瓶,虫口减退率为34.76%,保果率为23.00%.3性诱剂防治有效效果的评价Steiner等于1955年首先使用性诱剂来控制桔小实蝇,并在桔小实蝇发生地区逐步得到推广应用.目前,生产上主要以两个直观且操作简便的标准来评价性诱剂防治效果,一个是性诱剂的诱蝇数量,另一个是保果率.但前者受环境因素如气温、风速、诱捕器类型等的影响较大,后者则因缺乏对果园内桔小实蝇种群数量等重要信息的反映而不利于害虫防治方案的制定.本研究采用生命表方法,应用种群趋势指数、干扰控制指数来评价性诱剂对桔小实蝇的防治效果,可同时了解防治效果和果园种群的数量变化,为合理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对桔小实蝇的防效为60.40%,这说明了性诱剂对桔小实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不能作为单一的控制措施,必须与其它方法结合才能有效地控制该虫.性诱剂对桔小实蝇的控制效果受果园中桔小实蝇的虫口密度影响.本试验结果表明,在低虫口密度下(如25.80头/瓶/周),其保果率达7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