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平顶山市应国墓地柞伯坊的年代及相关问题_第1页
河南平顶山市应国墓地柞伯坊的年代及相关问题_第2页
河南平顶山市应国墓地柞伯坊的年代及相关问题_第3页
河南平顶山市应国墓地柞伯坊的年代及相关问题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平顶山市应国墓地柞伯坊的年代及相关问题

1993年初,我们在北平英国墓上挖掘了一座罕见的矩形垂直坟墓(m22)。墓中出土的铜礼器有鼎、簋、觯各2件,尊、爵、卣各1件。此外还出土铜兵器、铜车马器、玉器和陶鬲等器物。其中有1件柞伯簋铸有长篇铭文,内容较为重要。现将此簋介绍如下,并对铭文予以初步考释,疏漏之处敬请方家指正。一强化兽首饰龙首柞伯簋为敞口,斜方唇,短颈内束,浅腹外鼓且向下倾垂,腹部一对龙首形耳,下垂珥,浅圈足下一喇叭形支座。颈部饰8个以细雷纹作地纹的凸目夔龙纹两组,每组的4个夔龙纹各以一浮雕兽首为中心,分列两侧。位于同一侧的夔龙前后相从,皆朝向兽首;腹部饰两组以细雷纹衬底的凸目兽面纹,且在每组纹饰的左右两侧配以两个相对称的夔龙纹。耳的上端饰龙首,下部两侧饰阴线C形卷云纹,整耳作龙口吐长舌向下内弯曲状。圈足上饰侧视的三角形凸目蝉纹一周,喇叭形支座为素面。簋内底部铸有铭文,共8行74字,为:隹(惟)八月辰(晨)才(在)庚申,王大射才(在)周。王令(命)南宫连(率)王多士,师鲁父(率)小臣。王稺赤金十反(板)。王曰:“小子、小臣,敬又(友)!又隻(获)(则)取。”柞(胙)白(伯)十(称)弓无灋(废)矢。王(则)(畀)柞(胙)白(伯)赤金十反(板),(诞)易(赐)(柷)见(朄)。柞(胙)白(伯)用乍(作)周公宝尊彝。通高16.5、口径17、支座底径13.4厘米(封底;图一~三)。二不同器铭中的康王时所处的时代柞伯簋的形制与康王时期的臣谏簋、昭王时期的过伯簋、鼒簋、辨簋的形制较为接近。所饰兽面纹过去被称为饕餮纹,是商末周初铜器上的常见纹饰。铭文字体属西周早期金文习见的“波磔体”,尤其近似于大盂鼎铭,其铭文中“辰在庚申”的记日记时方式同于康王时期的大盂鼎、宜侯久簋及昭王时期的令方彝等铭文,作为人称的南宫见于成康时期的保侃母簋,还有康王时期的中方鼎、中觯等铭文。这些器物的时代均比较接近,皆在成康时期,所以出现在不同器铭上的南宫与《尚书·顾命》中康王即位时的南宫毛应当是同一个人。我们认为将柞伯簋的制作年代定在康王时期比较合适。三合国夫人的地望此簋铭文记载其器主为柞伯。柞应是文献中的胙国。柞、胙皆从乍声,可通。《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云:“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又襄公十二年杜预注曰:“六国皆周公之支子,别封为国,共祖周公。”由此可知,胙是周公某一庶子的封地。而本铭文末尾“作周公宝尊彝”恰好印证了这一点。簋铭中的柞伯应是第一代胙国国君的嫡长子。此外,两周之际的邾友父鬲铭文中记载有邾国女子嫁为胙国夫人的事情。《左传》成公十二年云:“有渝此盟,明神殛之。俾队其师,无克胙国。”胙国的地望,文献记载在今河南省延津县。柞伯簋是柞(胙)国铜器,却随葬在应国墓地。我们认为此簋应是作为礼物送给应国贵族,即M242墓主人的。应国和胙国同是姬姓国,在西周早期两国的关系应较为亲密。四“士”、“王多士”“惟八月辰在庚申”,“辰”以往学者曾有论述。我们认为辰即晨,指晨时。《尚书·牧誓》云“牝鸡无晨”即此。小盂鼎铭“惟八月既望辰在甲申,……昧爽……明……”可为证。说明较为隆重的祭祀、封赏、射礼等礼仪活动,大多数在晨时开始。“王大射在周”,“王”指周王,我们认为以康王为宜。“大射”即较大规模的射礼。“周”即镐京,但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王命南宫率王多士”,“南宫”作为人称,有3种解释:一为王太子或王子之一;二为南宫适(或作括)的氏名;三为官职名,相当于《周礼》中的宫官。我们认为应以第三种观点为是,且可能与《周礼·天官》的宫伯相当。《尚书·顾命》云:“大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在本铭文中,南宫是率王多士参与周王主持的大射礼。《周礼》中宫伯的职责是“……掌王宫之士庶子,凡在版者……若邦有大事,作宫众则令之”。显然上引《顾命》的南宫毛正是因为有康王即位这样的大事而“作宫众则令之”的,而且其所掌“王宫之士庶子”也正与“虎贲百人”、“王多士”相当。由于宫伯所掌“王宫之士庶子”是王朝内侯卿大夫贵族子弟,所以宫伯也可能是贵族学校的行政长官或教官之一。“虎贲百人”、“王多士”、“王宫之士庶子”应是贵族大学的学生。从上引保侃母簋铭来看.宫伯(即南宫)不仅掌管大学,而且也掌管小学,保侃母就是受到了掌管小学的南宫的赏赐。“”即率字,《广韵》云:“率,领也,将也。”“王多士”,据《仪礼·士冠礼》与《礼记·冠义》载,“士”是举行过冠礼的贵族成年男子的称谓。又《盐铁论·未通》云:“二十冠而成人,与戎事。”所以顾颉刚先生说:“吾国古代之士,皆武士也。”可见士有服兵役的义务。《诗·大雅·思齐》云:“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尚书·多士》云:“告尔殷多士,……尔小子乃兴,从尔迁。”其中前者以成人与小子对举,后者以成年的多士与小子对举,这说明小子是对未成年人的称谓。而前引《周礼·天官·宫伯》中联称为“士庶子”的士与庶子,也应是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关系。其中庶子与小子相当。“多士”习见于《尚书》、《诗经》,于邾公牼钟铭文称为“诸士”,于沇儿钟铭与《尚书》称为“庶士”。“王多士”则是指周王属下众多的武士。在本铭文中,前面称“王多士”,后面又改称“小子”。这种混用两种称谓的现象,可能是在这些人中间还有不能称士者。也是《宫伯》中“士”与“庶子”连称的原因所在。“师父率小臣”,“师父”,官职为师氏,字父。既为武官,又兼大学教官。他与季簋铭中邢叔的少子季是否同为一人,尚有待研究。“小臣”,《礼记·少仪》云:“臣则左之。”郑注:“臣谓囚俘。”郭沫若先生指出臣是由战俘转化来的奴隶。近些年来仍有学者阐发补充这一观点。我们认为小臣是相对于臣而言的,小臣是年轻的臣,在本铭文中小臣指众多的年轻的奴隶。“王稺赤金十板”,“稺”金文习见,偶或作遟,本铭中稍有讹变,但与从的扬字显然有别,当从彳,尸(夷)声,可与遗字相通,训为赠予、给予。“反”,即板字,或作版、钣。《周礼·秋官·职金》云:“旅于上帝则共其金版,飨诸侯亦如之。”郑注:“饼金谓之版。”又《尔雅·释器》云:“饼金谓之钣。”由此可知,本铭指10块饼状红铜。“王曰:‘小子、小臣!敬友,又获则取’”。“小子”是先秦时期一种十分常见的称谓。其含义,或说是官职,或指身分。我们认为:小子是相对于大子而言的,大子与小子都包括在子辈之中。甲骨文中子辈依照年龄被区分为大子、中子、小子。大子只有一个,指长子或长女,见于金文者有小臣缶鼎、堇鼎、者姒尊、番匊生壶等。大子又可以称为元子、长子、适子(嫡子)、门子、世子、东宫(专指王大子)等。或简称为子,如省卣:“甲寅,子赏小子贝五朋,省扬君赏”(《三代》13.38卣)。《尚书·顾命》称成王的大子康王为元子钊,并且也省称子钊。《左传》里也有多处这样的例子。当然,卜辞中“子”的称谓比较复杂,暂不讨论。西周晚期与东周时期的金文中常见有诸侯国的大子,如虢大子、芮大子等。“宗子”一词,见于善鼎。《诗经·大雅·板》云:“宗子维城。”郑笺曰:“宗子,谓王适子也。”与“宗子”对称的是“宗小子”,见于何尊、小子生尊、驹尊等。文献中“宗子”与“庶子”相对称,如《礼记·丧服小记》云:“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曲礼下》记载庶子若要祭祀祖先时,“祭必告于宗子”。由此可见“宗小子”与“庶子”相当。而“宗子”与“宗小子”其实也并非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而是属于同宗不同族。“宗子”是本宗内长门的大子,是本宗之长,也是宗族(即大族)之长,而“宗小子”只是本宗内的成员之一,是分族之长。小子有年轻人的意思。《诗经·大雅·思齐》云:“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说明小子的本义原是指尚未行冠礼的未成年人。但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职官的小子是主管小子的官,他可以不是年轻人。另外,对甲骨文、金文及文献的“小子”要区分自称与非自称两种情况。非自称小子,是其实际身分,即指同族的年轻人或晚辈,如《尚书·康诰》中周公称其弟康叔为“小子封”。金文中常见的“女小子”、“尔小子”等情况也大体相同。如果为强调被称者的族属,那么就会在小子之前冠以氏名,如周原甲骨文中的“楚子”,周金文中的“虢大子”等。自称小子,则可有两种含义:第一种表示自称者的实际身分,如《尚书·洛诰》中成王对周公自称“予小子”;第二种表示自谦,如《尚书·君奭》中周公对召公而自称“予小子旦”。通过分析发现,原作为晚辈泛称的“子”之所以在西周晚期以后成为贵族间通用的尊称,是因为它曾是宗族之长“大子”的简称。而与大子相对称的小子则因原本是“庶子”,而成了一种表示身分的免称与谦称,当然作为官职名的“小子”例外。本铭文的小子,又称王多士,是周王的警卫队成员,同时也是贵族大学的国子。“敬友”原是兄弟之间互相尊敬友爱的礼仪,如《左传》隐公三年云:“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诗·大雅·皇矣》云:“维此王季,……则友其兄。”《尚书·康诰》云:“兄亦不念鞠子哀,大不友于弟。”同时也是贵族子弟乃至贵族阶层遵守的行为规范。“又获则取”,“又”有重复与再的意思,与上文“又(友)”的写法有别。“隻”即获本字。在射礼中用箭射中侯称获。“又获”即连续重复射中侯。“则”训为即、就。“取”后省“之”,应指代前述“赤金十板”。“柞伯十称弓无废矢”,柞伯是周公的后裔,当属铭文中周王所称的“小子”之列。他在胙国为大子,称柞伯,因年少而游学于京城,故可称为小子。我们将柞伯簋断于康王之世,那么柞伯应是首任胙国君主的嫡长子,是康王的堂弟。所以康王称之为小子是合乎情理的。“偁”今作称,文献训为举,如《尚书·牧誓》云:“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十称弓”即射十支箭。“灋”本即法字,通作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