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延之仕履与门第关系考论_第1页
颜延之仕履与门第关系考论_第2页
颜延之仕履与门第关系考论_第3页
颜延之仕履与门第关系考论_第4页
颜延之仕履与门第关系考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颜延之仕履与门第关系考论

颜延志(耳膜、山东临安)。宋元嘉三年(426),太子刘劭弑宋文帝自立,以颜延之为光禄大夫,刘骏(宋孝武帝)即位后,以颜延之为金紫光禄大夫,故世称“颜光禄”。其诗文作品集,或称“《颜延之集》”,或作“《颜光禄集》”。人生的命运与著作的命运,是评判一个文人生前身后名的重要标准。颜延之的人生命运,除了内在性格的决定因素外,与其门第和仕履也有重大关系。颜延之的著作命运,几经波折,原结集本亡佚,现存最早作品集为明代重新编辑、刊刻,其中《颜氏传书》本《颜光禄集》属于典型的家刻本,其文学和文献价值未得到研究者足够的重视。一性格与思想:门第仕行颜延之卒于宋孝建三年(456),时年七十三。追赠散骑常侍、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如故,谥曰“宪子”。文人仕子多私谥,只有功高位尊者朝廷才赠谥,如东晋谢安、王导之流(谢安赠谥“文靖”,王导赠谥“文献”)。朝廷赠谥褒赞,是莫大的荣耀。在南朝,皇权多次更迭,政局动荡,许多文人不得善终。谢灵运、范晔、颜竣、鲍照、王融、谢朓等,皆被杀。看看他们被杀头的罪名和被杀头时的年龄:谢灵运于宋文帝元嘉十年(433)以谋逆罪被杀,年四十九。范晔于宋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5)以谋反罪被杀,年四十八。颜竣于宋孝武帝大明三年(459)被诬陷,于狱赐死,年约四十左右。鲍照于宋明帝泰始二年(466)为乱兵所杀,年五十三。王融于齐永明十一年(493)因谋立新主下狱赐死,年二十七。谢朓于齐东昏侯萧宝卷永元元年(499)被萧遥光杀害,年三十六。多么的触目惊心!与他们相比,颜延之是幸运的,卒老于家,卒后又受到朝廷的追赠和赠谥褒赞,赢得了生前身后名,这是政局动荡时代文人仕子一生最幸运的遭际、最理想的结局。性格决定命运。有怎样的性格,便有怎样的思想和怎样的言行处世方式。个人的行为处事所产生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合力,形成了其运动(命运)的趋势与走向,最终决定自己的命运遭际。颜延之的性格与思想,前人研究颇多。曹道衡、沈玉成先生认为:颜延之的性格里有十分傲岸的一面,但政治上的追求并不过于热中躁进,立身处世则以佯狂掩盖狷介,而又有和光同尘的一面。他信奉佛教,企图兼综儒释。但总的看来,其思想体系仍属于儒家。曹、沈二先生的观点是比较公允的,此处不再赘述。除了内在性格的决定因素外,其人生命运与门第仕履也有重大关系。颜延之的曾祖父颜含随晋元帝过江时,琅邪颜氏是所谓“渡江者百家”之一,颜之推《观我生赋》:“畴百家之或在,覆五宗而剪焉。”自注曰:“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虽属“百家”,但门第较低,并非望族。据《晋书·颜含传》和《宋书·颜延之传》载,颜延之曾祖父颜含任吴郡太守,祖父颜约任零陵太守,父亲颜显任护军司马。东晋太守加将军极为普遍,不加将军衔者,选任非重,被人轻视,甚至视为耻辱。《晋书》卷六五《王导传》:“永嘉末,迁丹阳太守,加辅国将军。导上笺曰:‘今者临郡,不问贤愚豪贱,皆加重号(按:“重号”指加将军),辄有鼓盖,动见相准。时有不得者,或为耻辱。’”颜延之的曾祖父、祖父虽任太守,但未加将军,这是门第较低的表现。颜含渡江后,颜氏家族侨置在南琅邪郡,而南琅邪郡初侨置于丹阳(今南京城南部及江宁区一带),其时还未侨置临沂县(桓温领郡时侨置),有郡而无实土,郡治京都,过江的“百家”之一颜氏当安家于郡治所在,只不过郡无实土。琅邪颜氏南渡后,居于建康。殷亮《颜鲁公行状》:“(颜真卿)十二代祖晋侍中讳含,自琅邪居丹阳。”颜之推《观我生赋》曰:“吾王所以东运,我祖于是南翔。去琅邪之迁越,宅金陵之旧章。”宅家于金陵什么位置?《观我生赋》中又说“经长干以掩抑”,自注曰:“长干,旧颜家巷。”长干里颜家巷为颜氏南迁后的居里。长干里位于建康南五里。许嵩《建康实录》卷二“太祖下”:“(张)昭字子布,彭城人。……性勤于进贤,笃于物类,庶几之流,莫不造门焉。”注曰:“案,《丹阳记》:大长干寺道西有张子布宅,在淮水南,对瓦官寺门,张侯桥所也。桥近宅,因以为名。其长干是里巷名,江东谓山陇之间曰干。建康南五里有山冈,其间平地,民庶杂居,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并是地里名。”张敦颐《六朝事迹编类》卷一一“长干寺”条:“长干是秣陵县东里巷名,江东谓山陇之间曰‘干’。建康南五里有山冈,其间平地,庶民杂居,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并是地名。”“建康南五里”相当于今天南京城什么位置?据《建康实录》卷二记载,建康都城“城周二十里一十九步”,和其他统一王朝相比,其规模非常小。据朱偰考证,古建康城(六朝都城)的四至约在:西在中山路西侧,北在北极阁下,东到北太平路东侧,南到中山东路南侧。今珍珠河北自玄武湖,南至珍珠桥、浮桥,西至莲花桥,再折向北到进香河,到西仓桥又折向东过北极阁下,汇于今市人民政府前,这个长方形的水道可能就是台城的城壕,城壕以内可能就是古台城所在。建康都城城周二十里一十九步,每边约五里,颜氏家族居里在城南五里,倍于都城,距离都城中心较远,“建康南五里”即今南京城南部的中华门一带,大约今中华门外和秦淮河之间的长干巷就是其遗迹。颜延之就出生在距离建康城南五里的长干里颜家巷,《宋书》卷七三《颜延之传》载:“延之少孤贫,居负郭,室巷甚陋。”这一带秦淮河支流分布、河道交错,小的山冈纵横,正好是“负郭”(靠着山郭)地段,其居里与高大华丽的乌衣巷相比,自然“甚陋”。可见其门第不高,而且颜延之早年比较贫苦。晋李阐为颜含撰写的《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中,引录颜含对子女婚姻的劝诫:“尔家书生为门,世无富贵……婚嫁不须贪世位家。”颜含以书生门户自许,相对于“世位家”而言。颜延之曾训导儿子颜竣说:“恭敬撙节,福之基也。骄佷傲慢,祸之始也。况出粪土之中,而升云霞之上,傲不可长,其能久乎。”以“粪土”比喻出身低,以“云霞”比喻权位高。颜延之在《自陈表》中说:“臣延之人薄宠厚,宿尘国言,而雪效无从,荣牒增广,历尽身雕,日叨官次,虽容载有途,而妨秽滋积。”“人薄”决非自谦,而是写实,指出身卑微。颜竣在《让中书令表》中说:“臣东州凡鄙,生于微族,长自闾阎,不窥官辙,门无富贵,志绝华伍。直以委身垄亩,饥寒交切,先朝陶均庶品,不遗愚贱,得免耕税之勤,厕仕进之末。”其口气虽有些自谦与媚上,但至少可以看出当时颜氏门第不高。西晋以来,高门士族婚配有严格的界限与较为固定的婚姻圈,到南朝一直保持着身份内婚制。高门士族一般不与庶族寒人通婚,一方面是为了保持或抬升其门第,另一方面为了保持其高贵血统的纯洁。这种为了政治、为了家世利益的婚姻观,恩格斯有精到的论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论述欧洲中世纪的上流阶层(王公、骑士、男爵等)的婚姻说:“结婚是一种政治的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的意愿。”在西晋时期,琅邪颜氏居于北方,势位、门第较高,曾与琅邪王氏联姻,李阐《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中载:“冯怀欲为王导降礼,君不从,曰:‘王公虽重,故是吾家阿龙。’君是王亲丈人,故呼王小字。”进入东晋以后,颜氏门第不断下降,即使在颜氏势位较高的颜含时代,史籍中再未见颜氏与皇室、王、谢、桓、庾、郗、范等高门联姻、通婚,《晋书》卷八八《颜含传》载:“桓温求婚于含,含以其盛满,不许。”但那个时期较短,仅限于颜含的后半生,以后子弟没有快速光耀其门庭,没有加入高门士族的行列。今所见颜氏过江后的婚配材料有三条:1.晋李阐《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载:“阐托姻颜氏,颇识旧闻。与君二子髦、约采集言行,而著此传。”据《景定建康志》卷四三“颜含墓”条的记载,李阐为江夏人,但《晋书》不立李阐及其父祖传。《晋书》多以门第和势位的高低去取人物,江夏李氏不入正史,也不会是高门士族。2.1958年,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在南京城西北挹江门外东北老虎山发掘晋墓四座:一号墓为颜含第二子颜谦夫人刘氏墓。该刘氏不知郡望为何地,当然,不可能是皇室子女,否则墓志就不会称刘氏。3.据《宋书》卷七三《颜延之传》载,颜氏与东莞刘氏有姻亲关系:“(颜延之)妹适东莞刘宪之,穆之子也。穆之既与延之通家,又闻其美,将仕之。”因此颜含第二子颜谦夫人刘氏有可能是东莞刘氏,可见东莞刘氏是颜氏过江后比较稳定的姻亲之一。《宋书》卷四二《刘穆之传》载,刘穆之是东莞莒人,是汉齐悼惠王肥之后,但不载其父祖姓名事迹,祖上没有达官显贵。由于刘穆之博览多通、才干出众,得到刘裕赏识信任,选任颇重。但于义熙十三年(417)病卒,当时刘裕还没有登基,刘穆之未能显贵,没有跻身高门士族行列。另外,《刘穆之传》还载:“(刘)穆之女适济阳蔡祐,年老贫穷。世祖以祐子平南参军孙为始安太守。”可见与东莞刘氏通婚的济阳蔡氏也是低等士族。琅邪颜氏、东莞刘氏、江夏李氏和济阳蔡氏是一个婚配圈,能够证明颜氏在东晋和刘宋时的门第较低。在门阀时代,门第与仕历职掌之间关系密切。门第高者往往有较为固定的入仕途径,并担任要职。颜延之起家(初仕)地方官的郡府僚佐(起为后将军、吴国内史刘柳行参军),这是公府自行任命的官职(非朝廷任命),是寒人或门第较低士族的入仕途径,而甲族子弟起家大多为中枢机构(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郎官,升迁较快。《梁书》卷三四《张缅传》附《张缵传》:“秘书郎有四员,宋、齐以来,为甲族起家之选,待次入补,其居职,例数十百日便迁任。”此外,颜延之曾任御史中丞一职,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台是中央监察机构,南朝又称为宪台或南台,督司百僚,弹纠违法,本属机要设置。《晋书》卷四七《傅咸传》载:“按令,御史中丞督司百僚。皇太子以下,其在行马内,有违法宪者皆弹纠之。”东晋时,丞相王导执政,为了缓和北方侨姓高门与吴姓土著的矛盾,政策宽大,“网漏吞舟”,姑息豪强,削弱了御史台的作用,降低了御史中丞的位望。到了南朝,监察制度松弛,御史台没落,高门士族不屑于担任,甚至以为耻辱。王僧虔为侍中迁御史中丞而不就,复为侍中。《南齐书》卷三三《王僧虔传》载:“入为侍中,迁御史中丞,领骁骑将军。甲族向来多不居宪台,王氏以分枝居乌衣者,位官微减,僧虔为此官,乃曰:‘此是乌衣诸郎坐处,我亦可试为耳。’复为侍中,领屯骑校尉。”王准之因四世居御史中丞之职而遭范泰嘲笑。《宋书》卷六○《王准之传》载:“宋台建,除御史中丞,为僚友所惮。准之父纳之、祖临之、曾祖彪之至准之,四世居此职。准之尝作五言,范泰嘲之曰:‘卿唯解弹事耳。’”《通典》卷二四“职官·中丞”条载:“江左中丞虽亦一时髦彦,然膏粱名士犹不乐。宋颜延之为御史中丞,何尚之与延之书曰:‘绛驺清路,白简深刻,取之仲容,或有亏耶?’王球甚矜曹地,遇从弟僧朗除御史中丞,球谓曰:‘汝为此官,不复成膏粱矣。’”可见在南朝,本属机要的御史中丞之职多由寒人担任。在士族势力还较强大的南朝,监察官常无可奈何,而且遭受到权贵的打击报复,御史之职被视为畏途。整个刘宋王朝不到六十年的时间,就有五十三个御史中丞走马灯般上任。在任短暂,而且大多无所作为,有作为者极其罕见。《宋书》卷五七《蔡廓传》:“世子左卫率谢灵运辄杀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坐不纠免官。高祖以廓刚直,不容邪枉,补御史中丞。多所纠奏,百僚震肃。”《梁书》卷一四《江淹传》载,江淹任御史中丞,劾治高官,内外肃然。萧鸾(即齐明帝)对江淹说:“宋世以来,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同样,颜延之怕遭到高门的打击报复,在任无所举奏。从以上对东晋太守任职的特点、颜氏南迁后的居里、史传所载颜延之语录、颜延之和颜竣的上表、颜氏的婚配圈、颜延之初仕时的官职,以及南朝担任御史中丞人选的出身特点的考察,多个方面都证明颜延之的时代颜氏门第确实较低。我们再逐一考察颜延之的仕历与职掌,起家后将军、吴国内史刘柳行参军,因转主簿、功曹,历任豫章公(刘裕)世子(刘义符)中军行参军、世子(刘义符)舍人、太子(刘义符)舍人、尚书仪曹郎、太子(刘义符)中舍人、尚书省正员郎(兼中书)、员外常侍、始安太守、中书侍郎、太子(刘劭)中庶子、领步兵校尉、永嘉太守、始兴王濬后军谘议参军、御史中丞、国子祭酒、司徒左长史、秘书监、光禄勋、太常、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领湘东王(刘彧)师。颜延之的任职主要是掌管祭祀、礼仪、文化教育和文书参谋,所担任的有实际职权的官职是太守(始安太守、永嘉太守)和御史中丞。但在御史中丞任时间短暂,还无所举奏。实际在始安太守任,约一年时间,史籍中无在任行事记载,大概是没有大的作为。任永嘉太守,有名无实,虽拜官,但未赴任,随即免官。他的职掌都无关政治大权和政柄,未曾参与国家的军政大事和高层决策。在各派政治势力看来,他不足影响大局,没有太大危险,故虽遭贬黜,却得保天年。二传本《颜延之集》的作者在政局动荡的时代,颜延之的生前是幸运的,卒后又受到朝廷的追赠和赠谥褒赞,赢得了短暂的身后名。而作为一个文人,能够在身后千古留名的则是他的著作。其著作的命运又是怎样?在流传过程中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变化?今存作品集的面貌及其价值如何?下文将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论述。颜延之一生创作颇丰,《宋书》卷七三《颜延之传》中载:“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彩齐名……江左称颜、谢焉。所著并传于世。”其著作最初的编辑与流传情况,《隋书》卷三五《经籍志四》“别集类”著录:“宋特进《颜延之集》二十五卷,梁三十卷。又有《颜延之逸集》一卷,亡。”这是现存书目对《颜延之集》的最早著录。颜延之著作的命运,几经波折。经考察,颜延之别集在萧梁时期原结集为《颜延之集》三十卷、《颜延之逸集》一卷,残毁于侯景兵火和梁元帝的纵焚;到隋唐时期,散佚为《颜延之集》二十五卷;南宋中兴时期仅有《颜延之集》五卷,并于南宋末年全部亡佚。明代的复古之风、版刻印刷的普及与印刷业的兴盛,推动了对六朝别集的重新编辑与刊刻。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陆续编辑、刊刻了几种《颜延之集》,并流传至今。《颜延之集》的原结集本亡佚,其著作散佚严重,今存部分著述主要依赖类书、总集、正史史传和通史得以保存下来。传本《颜延之集》主要是从类书和总集中重新辑集而成,间有从正史史传和通史中辑得者。辑集时所依据的类书和总集主要有《玉台新咏》、《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文选》及李善注、《弘明集》、《广弘明集》、《乐府诗集》、《古诗纪》、《宋文纪》、《全宋文》等,所依据的正史史传和通史主要为《宋书·颜延之传》、《宋书·王弘之传》、《宋书·张敷传》和《通典》。当然,这里所说传本《颜延之集》的编辑与材料来源,是就不同系统的祖本而言,不包括由各系统祖本所衍生出的子本,因为它们不是重新编辑,而仅是对同一祖本的不同覆刻、重刻(个别作了校勘)、翻印而已。传本《颜延之集》是从明代万历年间开始陆续编辑、刊刻流传下来的,不是原结集本,而属于新辑本或后辑本,从文献来源来看,属于三次文献或再转录文献。在多次的转录过程中,讹、脱、衍、倒时有发生,因此,对于传本《颜延之集》内容的校勘与考证就显得尤为必要。传本《颜延之集》的材料最主要来源于总集和类书,而编辑总集或类书时,不可能将颜延之的著述内容全部收录,因此,传本《颜延之集》所收一定不是颜延之著述的全部。因此,对于传本《颜延之集》的研究来说,辑佚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此外,还要注意,明冯惟讷撰《古诗纪》卷五六收录颜延之诗作,其中在《应诏观北湖田收》、《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车驾幸京口三月三日侍游曲阿后湖作》这三首诗的诗题下分别注“《集》曰:元嘉十年也”、“《集》曰:元嘉二十六年也”、“《集》曰:元嘉二十六年也”,这三处的“《集》”指《颜延之集》,但不是冯惟讷所目睹,而是李善所见《颜延之集》,这三处注均见于《文选》李善注,是冯惟讷从《文选》李善注抄录而来。传本《颜延之集》有二十多个版本,可以归为五个版本系统:黄辑汪校本系统、《七十二家集》本系统、《百三家集》本系统、《名家集初刻》本系统和《颜氏传书》本系统。其中《颜氏传书》本《颜光禄集》收录内容最为全面,校刻精良,很有特色。《颜氏传书》为明代颜氏后裔颜欲章所编,书前首录绣水沈思孝《颜氏传书叙》,次录颜欲章《颜氏传书叙》,落款题“万历戊申孟春月吉旦赐进士第文林郎知嘉兴府事颜欲章叙并书”,再次录刘元卿《颜氏传书序》,落款题“万历戊申春三月礼部主事后学刘元卿拜手谨序”。据此,该本当刊于万历戊申(1608)。《颜氏传书》本(简称“《传书》本”)《颜光禄集》三卷,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写刻本,线装,每半叶九行,行十九字,上下单边,左右双边,单鱼尾,书口题“颜光禄集”。卷首有《颜光禄文集目录》,正文首卷卷端上题“颜光禄集”,下题分两行,自右向左分两行依次竖题“安成颜欲章编”、“盐官姚士粦校”,卷末有吕兆禧《跋》、姚士粦《跋》。颜欲章以颜氏后裔的身份主持编纂《颜氏传书》,其中共收颜氏先人著述八种,非颜欲章亲手所辑,而是把别人所辑编集在一起,并托咐门生姚士粦总校、包鹤龄分校。颜欲章《颜氏传书叙》中说:“偶得元季徐达左所辑《颜子》及河东吕兆禧所编《颜光禄集》……是刻也,董校为姚生士粦,分校为屠生允、包生鹤龄也。”颜欲章仅是主持编纂,每种集子的正文首卷卷端所题“安成颜欲章编、盐官姚士粦校”是符合当时编纂情形的。《颜光禄集》即为吕兆禧所辑,吕兆禧《颜光禄集跋》:“禧以光禄刘宋名家,推重南北,而篇章散落,慕古者惜焉。爰采自《文选》及诸史籍藏典,都为三卷,藏之窔荧馆中。虽非艺林之全璧,亦颜氏之碎金也。河东吕兆禧锡侯跋。”姚士粦《颜光禄集跋》:“昔吾友吕锡侯手辑此编……因翻录,得附《传书》。兹承师命,与生鹤龄分授点校,辄寄姓名,不以吕生后死,不朽于光禄也。海盐姚士粦谨跋。”吕兆禧藏书丰富,是明万历年间辑佚大家,曾辑《东方先生集》、《潘黄门集》、《任彦升集》,盖为《汉魏六朝名家集》所吸收。姚士粦学问奥博,曾搜罗秦汉以来遗文,撰《秘册汇函跋尾》。有吕兆禧的辑本,有姚士粦的校勘,与其他版本相比,《传书》本《颜光禄集》显得尤为可贵。《颜氏传书》末(《颜鲁公集》卷二○《颜鲁公新史本传》末)刻有书工、刻工的姓名:“檇李胡元贡书、杨华刻。”“檇李”,地名,在今浙江嘉兴西南。该书系明代有名书工胡元贡手书上版,刻工为杨华。《颜氏传书》中的字体,不是明代刻书常见的竖粗横细的匠体字,而是手书楷体。《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卷三五“丛部”的“家集丛书”著录“《颜氏传书》八种四十二卷,明颜欲章编,明万历三十六年刻本”,其中收录的《颜光禄集》三卷即此本。《传书》本《颜光禄集》属于典型的家刻本,以弘扬家学为宗旨。但由于是家刻本,流布不广。而稍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的刊行,更影响到了《传书》本《颜光禄集》的传播。江苏太仓人张溥以“兴复古学,务使为用”为宗旨,集郡中名士,并联络江、浙诸省文人,在崇祯二年(1629)的尹山大会上,将全国十六个文社合并而成复社,多次在苏州、南京等地举行集会进行文学和政治活动,影响较大。以后又扩展到江西、福建、湖广、贵州、山东、山西等地,成员遍及海内。崇祯六年(1633)在苏州虎丘举行大会,声震朝野。复社成员主要是青年士子,许多文武将吏及朝中士大夫、学校中生员,都自称是张溥门下,“从之者几万余人”(杜登春《社事始末》)。故而张溥主持编辑、刊刻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流布甚广,影响较大,其中《颜光禄集》自然为人所知。而《传书》本《颜光禄集》未能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未发现《传书》本《颜光禄集》被其他版本所吸收或有子本。三《汉纪六高宗赋》的“夫不路径,也非“大人”由于《传书》本《颜光禄集》流布不广,长期以来未能得到研究者足够的重视。但与他本相比,《传书》本《颜光禄集》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文献价值。首先,体例谨严。《颜光禄集》三卷,在文体排列顺序上,以赋居首,诗次之,文又次之。每类文体之中,不再分细目。篇目次序也与他本不同,卷一为赋类,收赋四篇;卷二为诗类,收诗三十三首;卷三为文类,收文三十一篇。其次,收录内容更为丰富全面。在收录诗文内容方面,是所有明代版本中收辑最为全面的。诗比其他各本多出《独秀山石室读书》一首,文比其他各本多出《答问》一篇(其实就是《逆降义》残篇)。《隋书》卷三二《经籍志一》“经部·礼类”著录:“《逆降义》三卷,宋特进颜延之撰。亡。”唐杜佑《通典》卷六八“礼”门之“甥侄名不可施伯叔从母议”条,辑录了颜延之《逆降义》。此后文献收录的颜延之《逆降义》或《答问》,都承《通典》记载而来。但在传本《颜延之集》中,除了《传书》本外,他本都未能搜集收录。文类还收录《新喻侯茅斋赞》,与《七十二家集》本同,他本皆未收。再次,即使相同篇目,《传书》本《颜光禄集》收录内容更加完整。与他本文字比较,《传书》本《颜光禄集》在《七绎》文末多出一段三十七字:“梓宫饰雕箪之舆涓人进龙图之马驾则眩夺凤盖振镳则圈促函夏故动轫驰光施策流赭。”在《重释何衡阳达性论》中,“夫不可谓之众人以茂人者神明也”十四字为双行小注,他本皆为正文。从上下文意来看,作注文更合理,文意更顺畅。最后,与他本在目录和正文文字有差异者,多以《传书》本为优。此类异文很多,《传书》本文字更加准确。以较常见的《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颜延之集》(简称“《百三家集》本”)来比较,差异非常明显。如《秋胡诗》:“明艳侔朝日”,“侔”,《百三家集》本作“伴”,《文选》、《玉台新咏》、《乐府诗集》均作“侔”。“侔”,等,等同。此句意思即曹植《洛神赋》所谓“皎若太阳升朝霞”。作“伴”则无诗意,不如作“侔”恰切。“脱巾千里外,结绶登王畿”,“王畿”,《百三家集》本作“皇畿”,《文选》、《玉台新咏》、《艺文类聚》、《乐府诗集》均作“王畿”。王畿指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方千里曰王畿。”孙诒让《正义》:“云‘方千里曰王畿’者,谓建王国也。《大司马》云‘国畿’,《大行人》云‘邦畿’,义并同。”“皇畿”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二者比较,其一,皇畿所属的范围要比王畿小。其二,此处承上“脱巾千里外”,用《周礼·夏官·职方氏》“方千里曰王畿”之典。秋胡本鲁国布衣之士,去鲁赴陈仕宦,故云。《文选》卷二一颜延之《秋胡诗》“脱巾千里外,结绶登王畿”,张铣注:“巾,布衣之服;绶,职事所服。千里,谓陈国王者所起,故曰王畿。”故此处用“王畿”更加贴切。“戒途在昧旦,左右来相依”,“戒途”,《文选》、《艺文类聚》、《乐府诗集》、《百三家集》本均作“戒徒”。《玉台新咏》卷四颜延之《秋胡诗》“戒徒在昧旦”句下注:“徒,一作途。”《文选》卷二一颜延之《秋胡诗》“戒徒在昧旦,左右来相依”,李善注:“《易归藏》曰:‘君子戒车,小人戒徒。’”吕向注:“昧,未也,言未明而戒徒者早起,使左右相依而行。”如按李善、吕向注,理解为“君子戒车,小人戒徒”之“戒徒”,则为戒徒者在天未明之时早起,使左右相依而行。而下文又言“驱车出郊郭,行路正威迟”,是乘坐着车子出发的,则不是“戒徒”,而是“戒车”了。其实与“戒车”、“戒徒”都没有关系,而应作“戒途”,此“戒”当训为“备”。“戒途”指出发、准备上路。《周书》卷一《文帝纪上》载:“自大都督臣岳殁后,臣频奉诏还阙,秣马戒途,志不俟旦。”“左右”指身边的亲人,非徒众也。“惊鸟纵横去”,“去”,《百三家集》本作“走”,《文选》、《玉台新咏》、《乐府诗集》均作“去”。该章韵脚字依次为“暮、露、树、去、路”,“暮、露、路”属“暮”部字,“树”为“遇”部字,“去”为“御”部字,“御”、“遇”、“暮”通押。而“走”为“厚”部字,不叶韵。故当作“去”。“迢遥行人远,宛转年运徂”,“迢遥”,《文选》、《乐府诗集》、《百三家集》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