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模式研究_第1页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模式研究_第2页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模式研究_第3页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模式研究_第4页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模式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模式研究

一、我国村庄银行发展的模式农村金融一直是中国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公民社会经济实力的不全、银行经济功能的削弱以及农村信用社的垄断性和低效。严重失衡的农村市场金融需求。为满足农村多元化与多层次金融服务需要,解决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脱轨问题,2006年,银监会出台《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在该意见的引导下,村镇银行作为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核心主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2009年末,我国共成立村镇银行148家,根据银监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2011年该数值将达1027家。从村镇银行产生之日起,关于其发展的可持续,理论界就存在不少质疑的观点,认为无法有效服务于农村市场,以往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农转非”、“垒大户”现象将不可避免地在村镇银行身上“旧剧重演”(柴瑞娟,2009)。从三年多的运作情况来,村镇银行的发展也确实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无意于“三农”业务,对很多小规模贷款和农户资金需求视而不见等。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最为重要的因素在于现阶段村镇银行难以从农村金融服务中获取足够的盈利空间。微薄的盈利甚至亏损使得村镇银行难以承担支农性重任,既缺乏动力也缺乏能力。因而,村镇银行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其盈利性。在实际运作中,尽管不少村镇银行面临重重困境,但也有一些村镇银行运行良好,形成了特有发展模式。鉴于此,本研究首先在借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村镇银行这一新型金融形式面临的制约因素进行论述,然后结合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湖北随州曾都村镇银行和汉川农银村镇银行等国内三家运作良好的村镇银行的发展经验就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有效模式进行探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地与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所代表的国外成熟发展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我国村镇银行在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以此就我国政府如何帮助村镇银行实现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二、分析了中国农村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一)金融机构自身视角村镇银行的良好发展受到很多限制,表现出较强的脆弱性,究其原因何在?对于该问题的回答,可追述到两方面的理论来源:一是基于金融机构内在特质所引发的脆弱性讨论,以海曼·明斯基的“金融脆弱性假说”、克瑞格的“安全边界说”以及斯蒂格利茨和魏斯关注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相关研究为代表。概而言之,高负债经营、资产负债期限上的不匹配、存贷款人的信息不对称等特点很容易造成银行的高不良贷款,影响其盈利能力(张曼,2009)。二是关注金融机构外部生态环境的金融生态理论。周小川(2005)首先引入金融生态的概念,提出“金融生态”是一个比喻,指的是金融运行的一些基础条件,具体而言,区分为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在内的硬环境和包括社会习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意识形态在内的软环境(徐诺金,2007)。金融生态理论从一种全新视角研究金融安全问题,反映金融机构在不同环境下的健康程度差异。村镇银行的发展受到其内在特质和外部生态环境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其中,既有与其他金融机构相同的共性因素,也有作为新型金融机构所面临的特殊性表现,需要进一步详述。(二)农村银行的内部限制因素1.注册资本较少,导致资金成本较高根据规定,在县(市)和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要求为分别不低于人民币300万元和100万元,从已设立的村镇银行来看,多数注册资本在几千万元,亿元以上较少。小规模导致村镇银行抗风险能力较弱,使其在防止挤兑、获取低成本资金等方面存在较大局限性。在应对储户提现和其他日常运营问题上,所需的高流动性资产(如现金)与总资产的比例相对较高,形成活期存款、各种汇兑头寸较少,资金成本相对较高。更为重要的是影响客户对其的信任度,存款客户特别是一些大额资金往往不敢进入。2.网点内部的客户缺乏吸引力根据规定,所有村镇银行要牢固树立服务县域、服务“三农”的宗旨,不能跨县(市)发放贷款和吸收存款,而在单个县(市)的村镇银行又往往只有一个营业网点。这一限制使得对于绝大多数客户而言缺乏吸引力,客户存款越少,资金约束越大;贷款越少,银行绩效越低,开设新网点的能力越低(邹力宏、姚滢,2008),村镇银行经营容易陷于一种恶性循环。此外,营业范围的限制还体现在业务上,同时目前村镇银行还未有加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无法签发全国汇票、支票等基本结算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村镇银行的盈利空间,加剧了经营风险(张曼,2009)。3.专业人才匮乏面对众多成熟大规模商业银行,在现有经营范围内实现创新并最终获得良好营收具有较大难度。这一困境的突破其关键还在于专业性人才的加入,但目前而言,人才匮乏问题还比较突出,首先,专业性人才的要求比较特殊,不仅要熟悉当地经济社会环境,同时还需要熟悉金融知识,能够开展特色性业务。而能否满足上述要求的人才又无法接受村镇银行较为落后的条件,没有意向在农村发展,目前不少乡镇还不能保证有一名信贷人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村镇银行的创新能力以及盈利能力(张彦峰,2008)。(三)农村银行发展的外部限制因素1.银行贷款的标准化规模化发放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分散的个性化市场,大量可以表明经济主体具备借贷交易能力的信息呈现人格化、碎片化、社区内部化的特征(王元,2006),在该市场下,银行贷款的标准化规模化发放难以建立在对各类需求者信息的定量判断之上,而要努力掌握经营能力、人品道德、家族状况、历史行为及口碑等众多反映农户偿债能力的非公开信息。与此同时,农村市场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农户居住高度分散加之农村金融业务金额小的特点,信贷人员对农户的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成本比城市高得多,从而影响村镇银行经济效益。2.担保公司上游农户缺乏担保能力村镇银行信贷投放对象主要为农业产业,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易遭受损失。与此同时,大多数农户缺乏有效抵押品。而一些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虽然有意成立担保公司为其上游农户提供担保,但担保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金1000万元的“高门槛”使其望而却步。因此,在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我国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存在严重风险隐患。3.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村庄银行的认知困境相比城市客户,农村客户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加上农村金融信息流通十分不顺畅,传递效率低下,使得农村客户存在金融知识匮乏、法律观念模糊,对国家政策理解不到位等问题。从短期来看,带来对村镇银行的认知模糊问题,农村客户对村镇银行缺乏了解,不少农户将视为“杂牌军”、“私人老板开的银行”,怀疑其正规性和可靠性。也有农户将村镇银行与以往的农村合作基金会相挂钩,心存顾虑。而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还将使得村镇银行在未来的竞争中会面临金融产品创新难、推介难、回收难等一系列难题,隐含了较大的风险。三、其他村委会银行尽管村镇银行发展面临众多限制因素,但是在实际的运行中,也有一些村镇银行结合自身的特点,探索出了良好的发展模式,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盈利,其中包括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和汉川农银村镇银行。(一)三大公共银行的介绍和发展特点1.整合贷款企业,建立信用担保体系惠民村镇银行是我国第一家村镇银行,于2007年3月1日由南充市商业银行和其它5家企业共同出资成立。截至2009年底,惠民村镇银行存款余额达19795万元,贷款余额11595万元,实现利润238万元。总体而言,该银行的业务发展模式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与商业银行和贷款公司合作:一是共同为农产品收购企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以及个体工商户提供大额信贷资金。二是共同为同一产业链上的不同主体提供信贷支持,南充市商业银行为农产品收购企业提供融资,在农产品收购企业担保的情况下,村镇银行为生产性农业企业、专业户、种养大户及农资供给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2)与扶贫互助社合作:资金互助社是以村为单位由农民入股,政府配股的方式组成的小额信贷组织。惠民村镇银行通过参股资金互助社,将零售业务进行批量经营,降低了管理成本。(3)业务联络员联保制度:外聘各行政村有威信,有一定担保能力的村民或村干部为业务联络员。联络员需为所介绍贷款提供保证担保,并根据联络员的实际,核定最高担保额度。且业务联络员之间组成联保小组,为辖区内所有贷款承担联保。通过建立业务联络员联保制度,形成了相互制衡机制,并缩短了服务半径。2.农业龙头企业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是我国首家由外资银行设立的村镇银行于2007年12月13日由汇丰银行出资成立。湖北随州曾都汇丰村镇银行的发展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龙头企业担保:该银行将客户划分为农业公司、农户和中间商进行相应的业务服务,并利用农业龙头企业、中间商与农户长期的生意关系,让前者为后面两者进行贷款担保,且集中选择了香菇种植户、养猪户、养鸡户这几个当地特色产业开展服务。(2)联保贷款:通过农村专业合作社社员间的相互担保来提供贷款,农村专业合作社社员在采购、销售上有比较好的渠道,风险相对较低,而且该银行同样选择了巴西菇、养牛、养鸡和香菇栽培等几个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社员贷款一般是5万至50万不等。(3)无抵押小额贷款:与世界妇女银行合作开发个人无抵押小额贷款“贷得乐”。贷款周期为3-12个月,并为各农户根据现金收支情况为其度身定做还款计划。作为全球最大的小额信贷服务机构之一,世界妇女银行为曾都村镇银行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其培训本地员工,管理和服务针对农户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项目等。3.溯源业务的创新汉川农银村镇银行是全国首家由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发起设立的村镇银行,于2008年8月18日由农行和其它5家企业出资成立。截至2009年底,农银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达6604万元,各项贷款4116万元,实现税后盈利100多万元。农银村镇银行的良好运作源自业务的有效创新,具体而言,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1)亲友担保:针对农户无有效资产可抵押的现状,农银村镇银行采用多种担保方式防范风险,如利用农户亲友中“高职、高薪、高知”人员为其提供担保,“三高”人员可担保贷款5万元。此外,还通过在职公务员担保,目前,通过这种方式已向78户农户发放贷款580万元。(2)创新抵押:对无法提供合规合法的房地产做抵押,而生产经营正常、有发展前景的客户,用林权抵押、退税账户托管抵押、应收款质押、农村土地经营权等抵押摸式。如针对树木种植大户,采取林权抵押方式付款;针对棉种植大户,以其农用机具抵押。(3)可循环贷款:给予客户信用额度后,在客户未还清现有贷款的情况下,客户可视需要与村镇银行订立新的协议,贷款额度为总额减去已还款额度,协议可一签五年。(二)惠惠地区成立不同发展模式面对农村金融市场的高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无论是惠民村镇银行、曾都村镇银行还是汉川农银村镇银行都积极采取各种方式予以应对,其中,惠民村镇银行主要采取的与商业银行和贷款、与扶贫互助社合作以及联络员联保制度,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对于应对发展的内外部制约因素有很大作用:首先与外部的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突破了作为市场新进入者的约束,让更多的用户能够及时地了解信息;其次,利用合作形成的网络效应带来资源的共享,特别是借助外部的人力资源、客户资源弥补了自身规模、人才储备的局限,有利于业务范围的拓展和业务范围的提高;再次,通过基于社会关系形成的联保制度实现了对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的重要补充。类似的,曾都村镇银行和汉川农银村镇银行都利用各自得方式对村镇银行所受到的限制进行克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三家银行的发展模式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具体而言,三家银行的发展模式可依次概括为“本地专家型”发展模式、“国际专家型”模式和“三农专家型”发展模式。之所以出现发展模式的差异性与不同村镇银行发起人存在较大关联。作为惠民村镇银行的发起人,南充市商业银行和其它5家本地企业拥有较多的当地资源,因此能够帮助惠民村镇银行在业务开展中获得更多地支持。这也是惠民村镇银行多层次担保网络形成的原因所在(见图1),在该网络中不仅涵盖商业银行、贷款公司,而且还与农村市场中的扶贫机构以及村干部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这些网络式的联保,一方面能够减缓惠民村镇银行资金的限制,另一方面可以大幅度降低了营运风险。作为曾都村镇银行的发起人,汇丰银行对我国农村市场缺乏深入了解,特别是对农户的信用状况以及关系网都不甚清楚。在这一情况下,直接进行评估和借贷容易造成高风险。但是汇丰银行在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墨西哥等国都有丰富的村镇银行经验,因此曾都村镇银行的发展模式与惠民村镇银行有较大不同:一方面,汇丰银行通过与世界妇女银行等国际组织合作强化自身业务专业性,另一方面,利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生产性关联来保障贷款安全性(见图2)。相比农户而言,龙头公司的信用可以通过更多渠道进行了解,因而这一做法很大程度上能够规避汇丰银行对当地农户不熟悉所带来的风险。与此同时,与龙头企业的合作也是汇丰银行本身在当地积累资源的重要途径。在这三个模式中,以农银村镇银行最大程度贴近农户,充分调动了农户本身拥有的资源,比如亲友、特殊抵押物等用于贷款,灵活性很高(见图3)。这与农银村镇银行发起人农业银行有着较大的关联,首先,农业银行长期服务于农村市场,因此对农户资产、信用状况有更为深入了解,在风险控制也有更多经验,这也是农银村镇银行能够挖掘很多新型抵押品和担保方式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农业银行资金实力雄厚,且在村镇银行的设立中有更多社会责任的意味,因此,农银村镇银行并没有过多依赖第三方机构,而是最大程度贴近农户,表现出较强的风险承担意愿。四、格莱东南角银行运营管理模式总体而言,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与国外成熟发展模式进行对比。从国外经验来看,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是世界上影响最大也是最为成功的金融扶贫模式,一直为众多发展中国家视为效仿对象,其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严密的层级组织结构(总行一分行一支行一乡村中心一借款小组):乡村中心和借款小组是运行基础,村中每5人自愿组成一个借款小组,每6个小组组成一个乡村中心。一个分行下有10-15个支行,每个支行管理120-150个乡村中心,截至2006年,格莱珉银行已有2185家分行。(2)良好的互动机制:乡村中心定期召开会议,进行集中放款和还贷,便于成员之间互相监督,并且进行集体培训,营造团队精神。(3)实行借贷小组联保制度,小组成员之间具有连带担保责任。(4)借贷者需求导向:在创办初期,为方便农户贷款,格莱珉银行将一切程序简化到借款者只需记住还款额即可。但随着业务的推进,不同借款者的不同借贷需求出现,定制型的信贷模式成为主导(张勇,2003)。对比格莱珉银行和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模式来看,目前格莱珉银行所采用的小组联保制度已在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中被广泛采用,而且我国村镇银行还结合本土特色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细化。但相较而言,我国村镇银行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第一,我国村镇银行尚未建立完善的层级组织结构,三家银行中惠民村镇银行和曾都村镇银行分别建立了1家和3家支行,农银村镇银行尚未开设。因而我国村镇银行无法像格莱珉银行那样有很大的覆盖率和服务范围。第二,农民贫困的原因不仅在于缺乏资金支持,生产技能和信息的不足更是其缺乏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原因。格莱珉银行通过会员中心会议,向借款人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积极参与借款人的生产活动,帮助其脱贫,这种互动在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发展十分缺乏。第三,目前我国村镇银行较少关注不同借款者的金融知识水平差异,在借贷方式并未作简化或区别对待。而且仍然以供给为主,较少关注农户需求差异,发展特色产品,因此有待进一步改进。五、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加大政策扶持,为村庄银行保驾护航,提高村民认同度,扩大行政服务范围从前文可知,面对农村市场旺盛的资金需求,村镇银行在贷款业务开展过程中进行了多方面努力,并形成了一定发展模式。但村镇银行目前面临的一个很大的发展瓶颈是难以吸收存款,而这一现象在短期内很难通过村镇银行自身努力加以改变。按照规定,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金额不得超过存款余额的75%,如果没有资金来源,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也无从做起。面对资金约束,惠民村镇银行和曾都村镇银行均采取了股东增资,其中惠民村镇银行由200万增加到2000万,曾都村镇银行由1000万增加到4000万。但是发起人资金的过多投入会影响村镇银行的支农效应。因此,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政府应该在这方面发挥相应作用:1.鼓励更多主体进入,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目前我国村镇银行发展还处于摸索阶段,为此,政府应该鼓励更多的主体进入,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活跃市场,另一方面,通过不同主体的实践可以产生更为多样的发展模式。通过总结与对比,利于发现较为理想的模式,促进农村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完善。2.加大宣传力度,为村镇银行搭建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应向农户推广村镇银行的服务项目,鼓励他们存款到“农民自己的银行”,提高社会公众对村镇银行的信任度。另外,还可以积极引导大银行参股村镇银行。如果有大银行成为村镇银行股东,村镇银行的资金供给量可以大大增加,从而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而且,大银行参股还可以提高村镇银行的公信力,获得农民的认同,提高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