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贵阳市重点中学九上化学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贵阳市重点中学九上化学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贵阳市重点中学九上化学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贵阳市重点中学九上化学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贵阳市重点中学九上化学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贵阳市重点中学九上化学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物质中,前者是化合物,后者是单质的是()A.盐水、硫粉 B.高锰酸钾、液氧C.二氧化锰、冰 D.水银、氮气2.下列所描述的现象或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用氢氧化钠干燥O2、N2等 B.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为红色C.石灰浆抹墙后,墙壁变硬 D.用生石灰制熟石灰3.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用氧气抢救危重病人B.镁用于制照明弹C.用氮气做充气包装保鲜食品D.铜用于制导线4.常用抗生素“先锋Ⅵ”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先锋Ⅵ”0.5g,注射时应配成质量分数不高于20%的溶液,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A.1mLB.2mLC.3mLD.4mL5.第48个世界环境日,中文口号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人人争做美丽中国建设行动者,共同守护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少开私家车,鼓励绿色出行B.为治理雾霾,全面禁止使用化石燃料C.在工业生产中采用低碳技术,降低能耗D.研制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6.在反应中,已知4.8gA完全分解生成0.9gC和2.2gD,又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14B.17C.32D.34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B.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都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学变化C.在水电解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D.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的性质,就是物质的化学性质8.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①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③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⑤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mL附近.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9.人人行动,推进垃圾分类,推动绿色发展,矿泉水瓶、旧报纸应投入的垃圾箱应标识有()A.厨余垃圾 B.可回收物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10.“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每年的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一种新型毒品K粉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氯胺酮(化学式为C13H16ONCl),它会对大脑造成永久损害。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K粉中含有盐酸B.盐酸氯胺酮由五种元素组成C.盐酸氯胺酮分子中,C、H、O、N、Cl的原子个数比为13:16:1:1:1D.盐酸氯胺酮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11.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汽化B.活性炭吸附C.空气制氧气D.食物腐败12.下列成语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百炼成钢B.火树银花C.铁杵磨针D.火上浇油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某同学为了探究氧气的性质,做了如下实验。收集两瓶氧气后正放在桌面上,盖好玻璃片后备用。(1)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其中一个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2)另一瓶氧气用于做如图所示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该实验的现象是______,而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是因为______;(3)此实验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会造成的后果是______。14.某同学用如图装置,利用碳酸饮料(如雪碧)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下列实验,请回答问题:(1)如果试管中盛有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表示)_________。(2)如果试管中盛有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3)实验过程中,若要使CO2迅速冒出,应怎样操作?________________15.某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从如图所示装置中选用部分装置组装后在实验室里制取氧气,并通过排水量来测定所收集到氧气的体积。(1)写出图中有标号的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③_____,(2)甲同学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整套实验装置接口的正确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3)实验过程中,甲同学观察到E装置中的水变为紫红色,这是因为_____,进入E装置并溶于水中的缘故。为了防止试验过程中出现上述现象,相应的改进措施是_____。16.下面几种图形是常见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请结合题意,回答有关问题:(1)①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②用KClO3和MnO2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2)如何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4)气体的净化:氧气中含有少量的CO2,若使用F装置对氧气进行净化,则装置内放入的液体是____________,气体应从________端(填字母“g”或“h”)通入。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Ⅰ装置的使用(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______(选填装置序号)(3)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利用装置______(选填装置序号)收集,如果要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用这种装置收集氧气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Ⅱ气体的制取(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方法迁移在实验室中同样可以利用化学方法制得二氧化碳,某研究小组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选择,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选取了四组药品,进行对比实验,实验记录如下:组别药品实验现象5g块状石灰石和10%稀盐酸20mL产生气泡速率适中且持续进行5g块状石灰石和10%稀盐酸20mL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5g碳酸钙粉末和10%稀盐酸20mL剧烈反应,产生气泡速率很快5g碳酸钙粉末和10%稀盐酸20mL剧烈反应,产生气泡速率很快(信息资料: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稀盐酸的溶质是氯化氢,稀硫酸的溶质是H2SO4)根据实验记录,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你会选择组别是第_____选填组别序号组的药品,你选择这组药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加热固体纯净物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仪器A一般情况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2)上述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3)请将装置图补充完整。_________(4)实验过程中你能观察到仪器A中的现象有:_________;请用理化知识解释其原因:上述反应生成氧气,使试管内气体_____,气压______在压强差作用下出现上述现象。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8g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18.4g,请计算:(1)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各是多少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解题分析】

A、盐水中含有盐和水,属于混合物,硫粉是由硫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B、高锰酸钾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液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C、二氧化锰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冰是水的固体,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D、水银是汞的俗称,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氮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选B。2、A【解题分析】A、氢氧化钠固体干燥O2、N2等,是氢氧化钠吸收了水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为红色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石灰浆粉刷的墙壁变硬的过程中生成了碳酸钙,属于化学变化.

D、生石灰和水反应能生成熟石灰,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3、D【解题分析】

A、氧气抢救危重病人是利用氧气能供给呼吸这一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镁用于制照明弹是利用了镁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故选项错误;

C、氮气用于食品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错误。

D、铜用于制导线是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良好的导电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题目点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4、B【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了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至少可得溶液的质量为:0.5g÷20%=2.5g,加入蒸馏水的质量为:2.5g-0.5g=2g,因为水的密度为1g/mL,即2mL.5、B【解题分析】

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减少环境污染物的排放的做法,利用环境保护,以此来解答。【题目详解】A、少开私家车,鼓励绿色出行会减少尾气对环境的污染,故说法正确;B、为治理雾霾,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不能禁止使用,故说法错误;C、在工业生产中采用低碳技术,降低能耗,节省了能源,减少了含碳物质的排放,故说法正确;D、研制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故故说法正确。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环境保护,注意防治环境污染的方法和化石燃料的使用是解答的关键。6、B【解题分析】

生成B的质量为:

4.8g-0.9g-2.2g=1.7g

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x=17

故选B。7、C【解题分析】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只能说明水中含氢氧两种元素,选项A错误;B、水电解过程中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而水的蒸发仅仅是水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B错误;C、水电解过程中,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有发生变化,选项C正确;D、物质的化学性质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不是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就不是化学性质,如常温下冰融化成水,该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就是物理性质(冰的熔点低于常温),选项D错误。故选C。8、D【解题分析】

①石灰遇水会放出大量热,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从而达到白磷的着火点,选项正确;

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选项错误;

③白磷的量不足,氧气就不能耗尽,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小,选项错误;

④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热,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选项正确;

⑤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mL附近,选项正确。故选D。9、B【解题分析】

矿泉水瓶、旧报纸都属于可回收的物品,故应该投入标有“可回收物”的垃圾箱;故选B。10、A【解题分析】

A、K粉的主要成分是盐酸氯胺酮(化学式为C13H16ONCl),K粉中不含有盐酸,选项错误;B、盐酸氯胺酮的化学式为C13H16ONCl,可知它是由碳、氢、氮、氧、氯五种元素组成,选项正确;C、盐酸氯胺酮的化学式为C13H16ONCl,盐酸氯胺酮分子中,C、H、O、N、Cl的原子个数比为13:16:1:1:1,选项正确;D、盐酸氯胺酮的化学式为C13H16ONCl,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6):(16×1)=1:1,所以盐酸氯胺酮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选项正确,故选A。【题目点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化学式中各原子数目乘积之比。11、D【解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干冰升华是二氧化碳由固态变成气态,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B、活性炭吸附利用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将物质吸附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C、空气制氧气是利用空气中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将氮气和氧气分离,没有生成新物质属物理变化;D、食物腐败发生的是缓慢氧化,生成了新物质属化学变化。故选D。点睛:工业制氧的方法是分离液态的空气,是利用液态氮和液体氧的沸点不同先将氮气蒸发出来。该变化属物理变化。与工业制氧相类似的还有石油的分馏。12、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百炼成钢,发生的反应为:C+O2点燃CO2,属于化学变化,错误,B、火树银花是物质的燃烧,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C、铁杵磨针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正确,D、火上浇油是物质的燃烧,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错误,故选C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木条复燃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空气里氧气含量低集气瓶底炸裂【解题分析】

(1)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木条复燃;(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需用到较纯净的氧气;故填: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空气里氧气含量低;(3)反应生成的四氧化三铁温度很高,溅落到瓶底会使集气瓶底炸裂,所以要预先在瓶底放一些水或沙子。故填:集气瓶底炸裂。14、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二氧化碳+水=碳酸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可以采用降低压强和升高温度的方法【解题分析】

(1)如果试管中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碳酸饮料中的碳酸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部分分子运动到试管中,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观察到的现象为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碳酸。(2)如果试管中盛有澄清的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后会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能看到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水。(3)二氧化碳的溶解性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实验过程中,若要使二氧化碳迅速冒出,可以采用降低压强和升高温度的方法。【题目点拨】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没颜色、没气味气体,能溶于水,二氧化碳的固态为白色雪状固体叫做干冰;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燃烧,故用灭火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动物呼吸,能够给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加热发生分解逸出二氧化碳,使石蕊试液便由红色变紫色;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即为二氧化碳。15、铁架台集气瓶量筒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feg高锰酸钾在试管口放棉花团【解题分析】

(1)依据常用仪器回答,①是铁架台,②是集气瓶,③是量筒。故答案为:铁架台、集气瓶、量筒;(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通过排水量来测定所收集到氧气的体积,整套实验装置接口的正确连接顺序为:发生装置→排水法收集装置→测量装置。在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气体应该短管进,长管出。故答案为:f、e、g;(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有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E装置并溶于水。故答案为:高锰酸钾、在试管口放棉花团;16、铁架台;集气瓶A关闭弹簧夹,从漏斗加水,若形成的液柱不下降,则说明气密性良好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氢氧化钠;h【解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文字表达式的书写,气密性检查、气体净化、装置的选择等知识,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洗气装置中导管长进短出。【题目详解】(1)①标号仪器a是固定仪器的铁架台,b是收集气体的集气瓶;②用KClO3和MnO2制取O2的发生装置为固体加热型;因此选用发生装置A;(2)检验气密性方法可以是先让装置和附加的液体(一般指水),构成封闭的整体,通过漏斗向密闭容器内加水,水占领一定空间使容器内气体压强变大,现象是使加水的漏斗颈中的水被下方的气体“托住”,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则气密性良好。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弹簧夹,从漏斗加水,若形成的液柱不下降,则说明气密性良好;(3)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4)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石灰水除去气体中混入的二氧化碳,为了让混合气体与溶液充分接触,洗气装置导管长进短出,故气体应从h进入。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锥形瓶集气瓶BF集气瓶内留部分水催化2H2O22H2O+O2↑①速率适中且持续进行【解题分析】

(1)①是锥形瓶;②是集气瓶.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从控制反应速率和节约药品的角度考虑,由于B能控制滴液的速率从而控制反应速率,且不需要漏斗下端在液面以下从而节约了药品,所以发生装置最好选用B.

(3)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利用装置F

收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