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LB.□XXXXX-XXXX电梯安全状况评估规范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梯安全状况评估一般要求、安全评估程序、安全评估项目及内容、安全评估方法、安全级别评定和降低风险措施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电力驱动曳引式电梯。本标准不适用杂物电梯和液压电梯。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7588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24804提高在用电梯安全性的规范GB23821-2009机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域的安全距离GB/T7024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GB/T20900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风险评估和降低的方法GB/T31821-2015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DB34/T2088-2019电梯使用安全管理规范TSGT5002-2017电梯维护保养规则TSG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在用电梯安全评估导则——曳引驱动电梯》(试行)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GB/T7024、GB/T20900和GB7588中的术语及下列定义。电梯安全状况评估safetyevaluationoflifts按照本标准采用风险评价的方法,对电梯的设备本体、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和使用环境等四个方面安全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活动。电梯多层次模糊评价fuzzyevaluationofliftsbasedonmulti-storyhierarchymodel电梯多层次模糊评价即专家对电梯层次模型中规定的风险因素,按设定的等级给出的评价结果,形成评价矩阵,再将该评价矩阵与相应的定性隶属度合成,形成上一层次中某一风险因素的隶属度矩阵。依次类推,构造一级因素的隶属矩阵,最终与一级因素权重向量合成,得到电梯模糊评价结果。一般要求电梯安全评估机构电梯安全评估机构(以下简称安全评估机构)具有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资质。安全评估实施安全评估机构应按照相关法规、本标准的要求制定包括安全评估程序和安全评估流程图在内安全评估作业指导文件,在本单位正式发布使用,并对电梯安全评估质量实施控制。安全评估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a)从事电梯安全评估工作的评估人员应具有电梯检验员资格四年(含)以上;b)熟悉电梯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c)身体健康,能够承担电梯安全评估工作。现场评估人员配备至少具有两名具有相应资格的评估人员,评估人员应在电梯专业技术人员配合下开展现场评估。评估组组长任职条件a)应具有电梯检验师两年(含)以上资格;b)熟悉电梯的技术要求和相关法规标准;c)掌握电梯安全评估程序和流程;d)具有公正公平安全实施评估的组织能力;e)当评估出现分歧时,具有协调、沟通和仲裁能力。安全评估所需仪器设备的要求安全评估组应配备适当的电梯评估检测用仪器设备和必要装备,仪器设备检测精度应能满足要求。安全评估程序签订安全评估协议委托单位可以根据需要,向安全评估机构提出安全评估书面委托。安全评估机构受理后,委托单位应在安全评估前与安全评估机构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成立安全评估组安全评估协议签订后,安全评估机构应成立安全评估组,安全评估组至少由3名安全评估人员组成,评估组长应持有电梯检验师资格。必要时可邀请电梯制造、安装、改造、修理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安全评估流程安全评估机构应按照图1所示的安全评估业务流程开展电梯安全评估工作。安全评估流程主要包括:准备阶段、现场安全评估、信息运算处理、风险等级评定、提出降低风险措施、形成安全评估结果、出具评估报告等。安全评估流程中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5.3.1准备阶段:明确安全评估对象和范围、准备安全评估仪器、收集相关资料、确认现场安全防护措施。5.3.2现场安全评估:对设备本体和使用环境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测试、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和相关人员座谈等方式确定评估对象存在的各类危险因素,并进行详细客观的记录。安全评估组可根据评估对象实际情况,调整评估项目内容。5.3.3信息运算处理:对现场安全检查发现的各类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识别,相关信息输入安全评估软件系统进行运算处理,评估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和伤害后果发生的可能性。5.3.4安全等级评定:根据信息处理结果,综合风险概率等级和严重程度判定各个危险因素的风险等级和风险类别。5.3.5提出降低风险措施:根据风险等级评定的结果,从技术和管理方面提出降低或消除风险的措施。5.3.6形成安全评估意见:指出评估对象存在的主要风险,列出应采取的安全措施。5.3.7出具安全评估报告:评估组应在安全评估过程结束后,综合相关资料和现场评估情况,形成电梯安全评估报告。电梯安全评估报告应记录安全评估的过程,评估结果应客观,其内容应包括安全评估对象基本信息、安全评估结果、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等。图1安全评估业务流程图安全评估项目及内容电梯安全评估项目应包含:设备本体、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和使用环境。设备本体6.1.1机房设备曳引机.1曳引机应固定良好,无裂纹、磨损、腐蚀或其他不良状况。.2曳引机工作时各个零部件的温升应在正常范围内,且无异常噪声和振动。.3曳引轮和导向轮应运转灵活,无异常噪声,表面无裂纹和破损等异常现象;曳引轮槽不应有油污、严重磨损或不均匀磨损;曳引轮外侧面应涂成黄色,并设有方向标志。曳引轮和导向轮与垂直面偏差不应大于2mm,平行偏差不应大于2mm。防跳绳装置位置应正确。.4直接与电源连接的曳引电机应具有短路和过载等保护功能,并有效。.5曳引电机的接地和绝缘性能应符合GB7588要求。.6减速机运行温升、噪声和振动均应在正常范围内,且无严重渗漏油。制动器.1采用机电式制动器,且应符合以下条件:a)所有参与向制动轮或盘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器机械部件应分两组装设;当有一组失效,曳引机应停止运行或不能起动,其余制动部件仍有足够的制动力,使载有额定载荷以额定速度下行的轿厢减速;b)电梯正常运行时,切断制动器电流至少用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实现,当电梯停止时,当其中一个接触器的主触点未打开,最迟到下一次运行方向改变时,应防止电梯再运行。.2制动器各运动部件动作应灵活可靠,无卡阻、油污、积尘和明显磨损。.3制动器制动组件工作时应能与制动轮紧密配合,制动闸瓦间隙应均匀且符合设计要求。.4制动器应按电梯制造单位的规定进行规范的保养,能够防止制动器运行中发生卡阻等故障。紧急救援设施与操作.1配备手动紧急操作装置,应符合GB7588要求。.2机房内设置检修装置或紧急电动运行装置时应符合以下要求:a)依靠持续揿压按钮来控制轿厢运行,此按钮有防止误操作的保护,按钮上或其近旁标出相应的运行方向;b)一旦进入检修运行,紧急电动运行装置控制轿厢运行的功能由检修控制装置所取代;c)进行紧急电动运行操作时,易于观察到轿厢是否在开锁区。.3在机房内紧急救援装置附近或者紧急操作和动态测试装置上设有明晰的应急救援程序,在各种载荷工况下,按照应急救援程序实施操作,应能够安全、及时地解救被困人员;.4无机房电梯的紧急救援装置应能在井道外操作,且符合以下要求:a)应能直接或通过显示装置观察轿厢的运动方向、速度以及是否在开锁区;b)装置上应设置永久性照明和照明开关;c)装置上应设置停止装置。.5无机房电梯的紧急操作与动态试验装置应设置在井道外控制屏内,且应符合以下要求:a)用于紧急操作和动态试验(如制动试验、曳引力试验、安全钳试验、缓冲器试验及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试验等)的装置应能在井道外操作;在停电或停梯故障造成人员被困时,相关人员能够按照操作屏上的应急救援程序及时解救被困人员;b)满足.4条a)、b)、c)要求。电气控制系统.1电梯的主开关设置应符合GB7588要求。.2机房内各类电线电缆布放应安全可靠,符合相关安全规范要求。.3电梯应设置断相、错相保护功能;电梯运行与相序无关时,可不设错相保护装置。.4供电电源自进入机房或者机器设备间起,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应始终分开;所有电气设备及线管、线槽的外露可以导电部分应与保护线(PE)可靠连接。各电气设备外壳应设接地保护,接地应符合GB7588要求。.5控制柜应固定可靠,柜体无锈蚀变形、损坏现象;柜内各电气元器件固定可靠,排列整洁有序,不应有破损或明显老化现象;电气控制系统中的电气元器件、导线端子编号和接插件编号清晰;导线布放规整,绝缘层无明显老化、裂纹。.6层门和轿门旁路装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a)在层门和轿门旁路装置上或者其附近标明“旁路”字样,并且标明旁路装置的“旁路”状态或者“关”状态;b)旁路时取消正常运行(包括动力操作的自动门的任何运行);只有在检修运行或者紧急电动运行状态下,轿厢才能够运行;运行期间,轿厢上的听觉信号和轿底的闪烁灯起作用;c)能够旁路层门关闭触点、层门门锁触点、轿门关闭触点、轿门门锁触点;不能同时旁路层门和轿门的触点;对于手动层门,不能同时旁路层门关闭触点和层门门锁触点;d)提供独立的监控信号证实轿门处于关闭位置。.7应当具有门回路检测功能,当轿厢在开锁区域内、轿门开启并且层门门锁释放时,监测检查轿门关闭位置的电气安全装置、检查层门门锁锁紧位置的电气安全装置和轿门监控信号的正确动作;如果监测到上述装置的故障,能够防止电梯的正常运行。.8应当具有制动器故障保护功能,当监测到制动器的提起(或者释放)失效时,能够防止电梯的正常启动;.9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a)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上设有铭牌,标明制造单位名称、型号、编号、技术参数和型式试验机构的名称或者标志,铭牌和型式试验证书内容相符;b)控制柜或者紧急操作和动态测试装置上标注电梯整机制造单位规定的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动作试验方法,该方法与型式试验证书所标注的方法一致.10自动救援操作装置(如果有)应当符合以下要求:a)设有铭牌,标明制造单位名称、产品型号、产品编号、主要技术参数,加装的自动救援操作装置的铭牌和该装置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相符;b)在外电网断电至少等待3s后自动投入救援运行,电梯自动平层并且开门;c)当电梯处于检修运行、紧急电动运行、电气安全装置动作或者主开关断开时,不得投入救援运行;d)设有一个非自动复位的开关,当该开关处于关闭状态时,该装置不能启动救援运行。.11如果加装有分体式能量回馈节能装置,应当设有铭牌,标明制造单位名称、产品型号、产品编号、主要技术参数,铭牌和该装置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相符。.12如果加装有IC卡系统,应当设有铭牌,标明制造单位名称、产品型号、产品编号、主要技术参数,铭牌和该系统的产品质量证明文件相符。.13接触器、继电器、变频器和空气开关等电气元件型号和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各触点无烧蚀变色,接线应整洁无松动。.14无机房电梯当需要在轿厢内、底坑或者平台上移动轿厢,应在相应位置上设置附加检修控制装置,并符合以下要求:a)每台电梯只能设置1个附加检修控制装置;附加检修控制装置的型式要求与轿顶检修控制装置相同;b)当一个检修控制装置被转换到“检修”,则通过持续按压该控制装置上的按钮能够移动轿厢;当两个检修控制装置均被转换到“检修”位置,则从任何一个检修控制装置都不可能移动轿厢,或者当同时按压两个检修控制装置上相同方向的按钮时,才能移动轿厢。限速器.1限速器固定可靠,不应有锈蚀、油污和严重磨损等缺陷。.2限速器运转平稳,各个机构动作和复位应灵活可靠,封记完好;限速器上应标明运行方向。.3限速器铭牌应标明制造单位名称、型号、规格参数和型式试验机构标识;铭牌和型式试验合格证、调试证书内容应相符。.4限速器或者其他装置上应设有在轿厢上行或者下行速度达到限速器动作速度之前动作的电气安全装置和验证限速器复位状态的电气安全装置。.5限速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6.1.2井道设备井道内防护.1除必要的开口外,井道应完全封闭;当建筑物中不要求井道在火灾情况下具有防止火焰蔓延的功能时,允许采用部分封闭井道,但在人员可正常接近电梯处应设置无孔的高度足够的围壁。.2轿厢与面对轿厢入口的井道壁的间距不大于0.15m,对于局部高度小于0.50m或者采用垂直滑动门的载货电梯,该间距可以增加到0.20m,当轿厢装有机械锁紧的门并且门只能在开锁区内打开时,则上述间距不受限制。.3层门地坎下的井道壁应符合以下要求:形成一个与层门地坎直接连接的连续垂直表面,由光滑而坚硬的材料构成(如金属薄板);其高度不小于开锁区域的一半加上50mm,宽度不小于门入口的净宽度两边各加25mm。.4对重(或平衡重)的运行区域应采用隔障防护。该防护应符合下列要求:a)如果这种隔障是网孔型的,则应该符合GB238的规定;b)此隔障应从对重完全压缩缓冲器的位置起或平衡重位于最低位置时起延伸到底坑底面以上最小2.0m处。c)从底坑底面地面到隔障的最低部分不应大于0.30m。对于缓冲器随对重运行的情况,在底坑地面上的缓冲器撞击区域应设置高度不小于300mm的障碍物(缓冲器基座)。d)宽度应至少等于对重(或平衡重)宽度。e)如果对重(或平衡重)导轨与井道壁之间的距离超过0.30m,则该区域也应按照a)和b)保护防护。f)隔障上允许有尽可能小的缺口,以使补偿装置能够自由通过或供外观目测检查。g)隔障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以确保能承受均匀分布在5cm2的圆形或方形截面积上的垂直作用在任一点的300N的力,并且所产生的变形不导致与对重(平衡重)碰撞。h)轿厢及其关联部件与对重(或平衡重)(如果有)及其关联部件之间的距离应至少为50mm。.5在装有多台电梯的井道中,不同电梯的运动部件之间应设置隔障,如果这种隔障是网孔型的,则应符合GB7588中的规定。1)隔障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以确保能承受均匀分布在5cm2的圆形或方形面积上的垂直作用在任一点的300N的力,并且所产生的变形不导致与运动部件碰撞。以确保能承受均匀分布在5cm2的圆形或方形截面积上的垂直作用在任一点的300N的力,并且所产生的变形不导致与对重(平衡重)碰撞。2)这种隔障应从底坑底面地面不大于0.30m处向上延伸至最低层站楼面以上2.50m高度。宽度应足以防止人员从一个底坑通往另一个底坑。3)如果任一电梯的护栏内边缘与相邻电梯运动部件[轿厢、对重(或平衡重)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0.50m,则这种隔障应该贯穿整个井道。在整个井道高度,其宽度应至少等于运动部件的宽度每边各加0.10m。.6井道内应设固定照明,对于部分封闭井道,当井道附近有足够的电气照明,井道内可以不设照明。.7井道内如需设置安全门和检修门,应满足GB7588的要求。.8当对重之下有人能够到达的空间,对于依照GB7588-2003及1号修改单或更早期标准制造与安装的电梯,应将对重缓冲器安装于一直延伸到坚固地面上的实心桩墩,或者在对重上装设安全钳;对于此后制造和安装的电梯,应在对重上装设安全钳。.9电梯井道的顶部和底坑工作区域和避险空间应满足GB7588规定。.10对于无机房电梯设在平台上的作业场地应符合GB7588的规定。导向系统.1轿厢、对重导轨不应出现下列情况:a)导轨发生塑性变形、无法调整,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b)空心导轨发生镀锌层起皮、起瘤、脱落和严重锈蚀现象;c)空心导轨严重磨损,对重装置存在脱离导轨风险。.2导轨垂直度、间距和顶面偏差应符合以下要求:a)每根导轨应至少有2个导轨支架,其间距一般不大于2.50m(当间距大于2.50m应有计算依据);b)支架应安装牢固,焊接支架应采用双面连续焊缝,锚栓(如膨胀螺栓)固定只能在井道壁的混凝土构件上使用;c)每列导轨工作面每5m铅垂线测量值间的相对最大偏差,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T型对重导轨不大于1.2mm,不设安全钳的T型对重导轨不大于2.0mm;d)两列导轨顶面的距离偏差,轿厢导轨为0~+2mm,对重导轨为0~+3mm。.3导靴固定可靠,无严重磨损;滚轮(如有)外层材料表面不存在坑点、裂纹等现象。对重.1对重架不应出现下列情况:a)严重变形,导致上下导靴工作面不在一个工作平面内;b)直梁、底部横梁发生变形,不能保证对重块在对重架内可靠固定;c)压紧装置无法起到压紧作用。.2对重块不应出现下列情况:a)对重块断裂;b)非铸铁对重块出现开裂、脱落;c)对重块外包铁皮或外包金属出现破损且内部材质可能向外散落。.3对重下当设有补偿装置固定点,应固定可靠。.4对重当设有反绳轮,反绳轮应运转良好无异常,防跳绳装置功能有效。.5对重与轿厢及关联部件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50mm。井道布线.1井道内各类电线电缆布放应整洁,固定可靠,不应悬空(随行电缆下半部分除外)。.2随行电缆的随行部分应在轿底固定良好,运行时应避免与限速器绳、选层钢带、限位、极限开关等装置干涉,当轿厢压实在缓冲器上时,电缆不得与地面和轿厢底边框接触。.3随行电缆(含监控线)不应出现下列情况:a)护套出现裂纹或明显老化现象;b)绝缘材料发生破损或绝缘电阻不满足要求;c)导线发生断裂,无法满足使用要求;d)电缆严重变形、扭曲。底坑设备.1底坑缓冲器配置应符合要求,且固定可靠,安装位置准确。不应出现下列情况:a)蓄能型缓冲器弹簧严重锈蚀或出现裂纹;非金属材料老化、开裂、压缩后不能完全复位;b)耗能型缓冲器缸体发生破裂,液压油泄漏;柱塞锈蚀或复位弹簧失效;缓冲器动作后,产生永久性变形;电气安全装置不符合要求。.2底坑内应设置GB7588规定的停止装置,底坑内停止装置应在打开门进入底坑时和在底坑地面上可见且容易接近,并且位置应符合以下规定:a)底坑深度小于或等于1.60m时,应设置在:1)最低层站地面以上最小垂直距离0.40m且距底坑地面最大垂直距离2.0m的位置;2)距层门框内侧边缘最大水平距离0.75m。b)底坑深度大于1.60m时,应设置2个停止装置:1)上部的停止装置设置在最低层站地面以上最小垂直距离1.0m且距层门框内侧边缘最大水平距离0.75m;2)下部的停止装置设置在距底坑地面以上最大垂直距离1.20m的位置,并且从其中一个避险空间能够操作。注:下部的停止装置可与b)所要求的检修控制装置组合。c)如果通过底地坑通道门而非层门进入底坑,应设置在距通道门门框内侧边缘最大水平距离0.75m的位置,距离底坑地面1.20m高度的位置设置一个停止装置。如果在同一层站具有两个可进入底坑的层门,则应确定其中一个层门是进入底地坑的门,并设置进入底地坑的设备。注:下部的停止装置可与b)所要求的检修控制装置组合.3底坑内应设置符合GB7588规定的检修控制装置,并应从避险空间0.3m内能够操作该装置;.4设置2P+PE型电源插座和在进入底坑时能方便操作的井道灯开关;井道照明操作装置应设置在进入底坑的门的地面以上最小垂直距离1.0m,且距该门门框内侧边缘最大水平距离0.75m的位置。.5底坑内的限速器绳应用张紧轮张紧,张紧轮(或者其配重)应有导向装置,并设有电气安全装置,在限速器绳发生断裂或者过分伸长时,使电梯停止运转。.6对于无机房电梯设在底坑内的作业场地应符合GB7588的规定。6.1.3轿厢轿厢结构与防护.1轿厢框架、围壁、地板和轿顶构件固定良好,无锈蚀、油污、变形和松动等缺陷。轿壁如为玻璃材质应满足GB7588要求,且无裂纹等缺陷。.2当轿厢设有安全窗(门),应符合GB7588要求。.3在水平方向面上轿顶外边缘与井道壁之间的净距离大于0.30m时,轿顶应设置符合GB7588规定的护栏,且在轿顶应设有最小高度为0.10m的护踢脚板,其设置在:轿顶的外边缘;或轿顶的外边缘与护栏之间,如果具有护栏;当护栏扶手内侧边缘与井道壁之间的水平净距离不大于0.50m时,护栏的高度应不小于0.70m;当该距离大于0.50m时,应不小于1.10m。且:a)护栏应设置在距轿顶边缘最大为0.15m的位置,b)扶手外侧边缘与井道中的任何部件[如对重(或平衡重)、开关、导轨、支架等]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10m。c)在护栏顶部的任意点垂直施加1000N的水平静力,应无大于50mm的弹性变形。.4轿厢地坎下应装设护脚板,其垂直部分的高度不小于0.75m,宽度不小于层站入口宽度。.5轿厢内应设置铭牌,标明额定载重量及乘客人数(载货电梯只标额定载重量)、制造厂名称或产品商标等参数。.6轿厢的平层准确度,对于普通客梯,轿厢的平层准确度应为±10mm。如果平层保持精度超过±20mm(例如在装/卸载期间),则应校正至±10mm。对于载货电梯,如果由于装卸载时的冲击,轿厢超出了平层保持精度,则应采用机械装置限制轿厢的向下移动,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平层保持精度不超过20mm;b)该机械装置在门开启前起作用;c)该机械装置具有足够的强度保持轿厢静止,即使驱动主机制动器未动作或液压电梯的下行阀开启;d)如果该机械装置不在工作位置,通过符合5.11.2规定的电气安全装置防止再平层运行;e)如果该机械装置不在完全收回位置,通过符合5.11.2规定的电气安全装置防止电梯正常运行。.7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试验a)轿厢在井道上部空载,以型式试验证书所给出的试验速度上行并触发制停部件,仅使用制停部件能够使电梯停止,轿厢的移动距离在型式试验证书给出的范围内;b)如果电梯采用存在内部冗余的制动器作为制停部件,则当制动器提起(或者释放)失效,或者制动力不足时,应当关闭轿门和层门,并且防止电梯的正常启动。.8轿顶应装设一个易于接近的检修运行控制装置,且符合GB7588要求。对于无机房电梯,如果设置,附加检修控制装置应符合GB7588要求。.9轿壁应无明显破损、凹陷,且具有下列要求的机械强度:b)用均匀地分布在100cm2的圆形或方形面积上的1000N的静力,,沿从轿厢内向轿厢外方向垂直作用于轿壁的任何位置上,轿壁应无大于1mm的永久变形。轿厢面积轿厢有效面积应符合GB7588要求,对于为了满足使用要求而轿厢面积超出上述规定的载货电梯必须满足以下条件:a)在从层站装卸区域总可看见的位置上设置标志,表明该载货电梯的额定载重量;b)该电梯专用于运送特定轻质货物,其体积可保证在装满轿厢情况下,该货物的总质量不会超过额定载重量;c)该电梯由专职司机操作,并严格限制人员进入。.1层门框架和各个部件应固定可靠,门运行导向装置和滑块不应有严重磨损、变形和锈蚀缺陷。.2层轿门采用玻璃材质时,应符合GB7588要求。.3层门门扇与门套门楣周边间隙、层轿门地坎间隙、门闭合后两门扇之间间隙应符合GB7588要求。悬挂装置和补偿装置.1悬挂钢丝绳绳端固定应可靠,弹簧、螺母和开口销等部件无缺损,采用其他类型悬挂装置的,其端部固定应符合制造单位的规定。.2当电梯设有补偿装置,绳(链)端固定应可靠,并符合GB7588要求。.3补偿装置应符合GB7588的规定,不应出现下列情况:a)补偿链表面包裹材料出现严重开裂、脱落;b)导向装置滚轮、轴承损坏,造成导轮与补偿链磨擦引起包裹材料破损;c)链环表面有严重锈蚀、脱焊,存在破断风险。.4悬挂装置、补偿装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报废:a)出现笼状畸变、绳芯挤出、扭结、部分压扁或弯折;b)断丝分散出现在整条钢丝绳,任何一个捻距内单股的断丝数大于4根;或者断丝集中在钢丝绳某一部位或一股,一个捻距内断丝总数大于12根(对于股数为6的钢丝绳)或者大于16根(对于股数为8的钢丝绳);c)磨损后的钢丝绳直径小于钢丝绳公称直径的90%;d)采用其他类型悬挂装置的,悬挂装置的磨损、变形等应不超过GB/T31821-2015的报废指标。轿厢设备.1轿内显示和操作面板无破损,选层、显示等信号系统功能有效、指示正确、动作无误。.2轿内顶部照明、天花板等设施应固定可靠、无缺损或其他安全隐患。.3轿厢内应设有紧急报警和紧急照明装置,且应符合GB7588要求。.4观光电梯玻璃轿厢上安装的护栏应符合GB7588要求。6.1.4门系统及层站层轿门结构.1层门框架和各个部件应固定可靠,门运行导向装置和滑块不应有严重磨损、变形和锈蚀缺陷。.2层轿门采用玻璃材质时,应符合GB7588要求。.3层门门扇与门套门楣周边间隙、层轿门地坎间隙、门闭合后两门扇之间间隙应符合GB7588要求。层轿门运行.1层轿门运行应平稳,无卡阻、碰撞、异响、脱轨和错位等缺陷。.2平层区域内层轿门应可靠啮合,同步运行,闭合与开启速度应适当。.3层门和轿门正常运行时不得出现脱轨、机械卡阻或者在行程终端时错位;由于磨损、锈蚀或者火灾可能造成层门导向装置失效时,应设置应急导向装置,使层门保持在原有位置。.4应设置防止门夹人的保护装置,在门关闭过程中,人员通过入口时保护装置应自动使门重新开启。该保护装置的作用可在关门最后20mm的间隙时被取消,并且:a)该保护装置(如:光幕)至少能覆盖从轿厢地坎上方25mm~1600mm的区域;b)该保护装置应能检测出直径不小于50mm的障碍物;c)为了抵制关门时的持续阻碍,该保护装置可在预定的时间后失去作用;d)在该保护装置故障或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如果电梯保持运行,则门的动能应限制在最大4J,并且在门关闭时应总是伴随一个听觉信号。e)轿门和层门可以共用一个保护装置。.5层轿门的闭合应满足以下要求:a)正常运行时应不能打开层门,除非轿厢在该层门的开锁区域内停止或停站;当一个层门或者轿门(或者多扇门中的任何一扇门)开着,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应不能启动电梯或者不能保持继续运行;b)每个层门和轿门的闭合都应由电气安全装置来验证,当滑动门是由数个间接机械连接的门扇组成,则未被锁住的门扇上也应设置电气安全装置以验证其闭合状态。.6轿门门刀与层门地坎、层门锁滚轮与轿厢地坎的间隙应不小于5mm;电梯运行时不得互相碰擦。.7当轿门采用了门锁装置,该装置的锁紧也应符合层门锁紧的相关要求。层门安全功能.1每个层门均应设置紧急开锁装置,能被一把符合GB7588要求的钥匙从外面开启;紧急开锁后,在层门闭合时门锁装置应能复位。.2每个层门都应设置门锁装置,并符合以下条件:a)其锁紧动作应由重力、永久磁铁或者弹簧来产生和保持,即使永久磁铁或者弹簧失效,重力亦不能导致开锁;b)轿厢应在锁紧元件啮合不小于7mm时才能启动;c)门的锁紧应由一个电气安全装置来验证,该装置应由锁紧元件强制操作而没有任何中间机构,并且能够防止误动作。.3层门应设自动关门功能,在轿门驱动层门的情况下,当轿厢在开锁区域之外时,当层门开启(无论何种原因),应有一种装置能够确保该层门自动关闭。自动关闭装置采用重块时,应有防止重块坠落的措施。.4三角形开锁装置的位置可在门扇上或门框架上,当在门扇或门框架的垂直平面上时,三角形开锁装置孔距层站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2.00m。如果三角形开锁装置在门框架上且钥匙孔在水平面上朝下,三角形开锁装置孔距层站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为2.70m。开锁三角钥匙的长度应至少等于门的高度减去2.00m。长度大于0.20m的开锁装置是特殊工具,应在电梯现场可获得。.5轿门开门限制装置及轿门的开启a)应当设置轿门开门限制装置,当轿厢停在开锁区域外时,能够防止轿厢内的人员打开轿门离开轿厢;b)在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允许的最大制停距离范围内,打开对应的层门后,能够不用工具(三角钥匙或者永久性设置在现场的工具除外)从层站处打开轿门。.6对于动力驱动的水平滑动玻璃门,为了避免拖拽儿童的手,应采取下列减小该危险风险的措施:a)使用磨砂玻璃或磨砂材料,使面向使用者一侧的玻璃不透明部分的高度至少达到1.10m;或b)从地坎到至少1.60m高度范围内,能感知手指的出现,并能停止门在开门方向的运行;或c)从地坎到至少1.60m高度范围内,门扇与门框架之间的间隙不应大于4mm。因磨损该间隙值可达到5mm。任何凹进(如具有框的玻璃等)不应超过1mm,并应包含在4mm的间隙中。与门扇相邻的框架的外边缘的圆角半径不应大于4mm。层站设施.1每个层站的外操纵面板(含基站消防面板)应完好、固定可靠、显示正确,呼梯按钮应有效。.2每个层站轿厢入口地坎应完好,并具有足够的强度,以便安全地承受载荷通过地坎进入轿厢的重力。.3各层门地坎前面应具有一定的坡度,防止日常保洁洗刷用水、消防喷淋用水从层门地坎处流入井道,危害电梯安全。.4层站地面处应有足够的局部照明,当乘梯人员打开层门准备进入轿厢时,即使轿厢照明失效,乘梯人员也能看清其前面的区域,该照明可以使用自然照明或人工照明,但是照度不应小于50lx。6.1.5安全功能旋转部件防护电梯曳引轮、反绳轮等旋转部件应有可靠的防护。超越端站防护电梯应设有超越端站保护装置,井道上下两端安装的极限开关应在轿厢或对重接触缓冲器前起作用,并且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保持其动作状态。超载保护.1电梯超载保护功能应有效,在轿厢内的载荷超过110%额定载重量(超载量不少于75kg)时,能够防止电梯正常启动及再平层,并且轿内有音响或者发光信号提示,动力驱动的自动门完全打开,手动门保持在未锁状态。曳引能力.1曳引电梯的平衡系数应在0.40~0.50之间,或者符合制造(改造)单位的设计值。.2当对重压在缓冲器上而曳引机按电梯上行方向旋转时,应不能提升空载轿厢。.3轿厢装载1.25倍额定载重量,以正常运行速度下行至行程下部,切断电动机与制动器供电,曳引机应停止运转,轿厢应完全停止,并且无明显变形和损坏。.4对于轿厢面积超过相应规定的载货电梯,以轿厢实际面积所对应的1.25倍额定载重量进行静态曳引试验,对于轿厢面积超过相应规定的非商用汽车电梯,以1.5倍额定载重量做静态曳引试验,历时10min,曳引绳不应出现打滑现象。超速保护.1轿厢空载,以检修速度运行,进行轿厢(或对重)限速器-安全钳联动试验应符合要求。.2轿厢空载以正常运行速度上行时,切断电动机与制动器供电,轿厢应被可靠制停,并且无明显变形和损坏。.3当轿厢上行速度失控时,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应动作,使轿厢制停或者至少使其速度降低至对重缓冲器的设计范围;该装置动作时,应使一个电气安全装置动作。.4当电源为额定频率,电动机施以额定电压时,轿厢承载0.5倍额定载重量,向下运行至行程中段(除去加速和减速段)时的速度,不得大于额定速度的105%,不宜小于额定速度的92%。安全回路电气安全回路中的各个电气安全装置应固定可靠,功能有效,且电气安全回路不应短接。6.2使用管理6.2.1使用单位确定电梯的安全管理责任主体明确,应是能够履行安全管理义务、承担安全首负责任的单位或者个人。6.2.2管理机构及人员使用单位应设置电梯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对电梯进行日常安全管理。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质,方可从事相关工作。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电梯安全。电梯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应满足DB34/T2088-2019的要求。医院提供患者使用的电梯、直接用于旅游观光的速度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以及采用有人操作的电梯,应配备持证的电梯管理人员。学校、医院、商场、车站、客运码头、展览馆和公园等公共场所且无人值守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在管理制度中规定作业人员巡查,确定巡查间隔和巡查内容,并在设备醒目位置设置长期有效的电梯使用标志牌和安全注意事项,标明使用单位名称、管理人和联系电话。6.2.3管理制度和技术档案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包括相关人员的职责、安全操作规程、日常检查制度、维修保养制度、定期报检制度、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作业人员与相关运营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和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使用单位应按照“一梯一档”要求,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至少包括《特种设备使用注册登记表》、设备及其零部件和安全保护装置的产品技术文件、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的有关资料和报告、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维保记录、年度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应急救援演练记录、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监督检验报告和定期检验报告和设备运行故障与事故记录。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设备运行故障记录、年度检查记录或者报告、应急救援演练记录、维保记录和定期检验报告至少保存2年,其他资料应长期保存。6.4.4维护保养管理使用单位应委托电梯制造单位或依照相关规定取得相应许可资质的单位对电梯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或修理。使用单位对电梯维护保养有特殊要求的应通过合同与电梯维护保养单位书面约定。使用单位应监督电梯维护保养单位认真履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并在其维护保养、急修等工作记录上进行签字确认。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变更时,使用单位应做好相关衔接工作,确保有相应许可资质单位对电梯提供不间断的专业维护保养。6.3.5日常巡视和自行检查使用单位应落实人员对电梯使用状况进行巡视,并做好巡视记录。使用单位应每月至少对电梯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做好自行检查记录。使用单位应加强对电梯紧急报警装置的检查,确保畅通,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整改。使用单位应做好电梯故障记录和统计。6.3.6安全标识轿厢内应设置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电梯使用标志等标识,且置于易于被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并保持完好。电梯使用安全注意事项应注明乘客在使用电梯时安全乘梯的要求。机房门、井道安全门等通道门应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在多台电梯共用机房的情况下,每台电梯的所属部件(驱动主机、控制柜、限速器、开关等)应采用相同的标识加以区分,这种标识可以是数字、字母或者颜色。在机房内、机器柜内或在紧急和测试操作屏(无机房电梯)上,应设置关于救援操作装置和层门三角钥匙使用的详细说明,指出电梯发生故障时应遵循的安全和操作规程,与原版标准相比,增加了三角钥匙使用说明。如果电气控制柜如果外壳上没有标记清楚地表明他包含可能引起触电危险的电气设备,则在外壳上应设置相应的警告标志;应在轿顶上设置标识,明确标明允许进入的人员数量,以及与避险空间类型对应的姿势。该标识在层站进入轿顶的位置,就应能看到。应在底坑中设置从底坑入口位置应能看到的标志,标明明确标明允许进入的人员数量,以及与避险空间类型对应的姿势,并采用宽度不小于100mm的绿色边框标示出每个避险空间垂直投影的边缘。对于载货电梯,应在层站处设置标明装卸装置和装载货物的最大质量载货电梯标识;0为电梯配备的所有标志、标记、警示和操作说明(以下统称标识)应永久固定、不易擦除、清晰和易于理解(如必要可用标志或符号辅助),所有标识均应使用耐用材料,设置在醒目位置,,并采用中文书写(必要时可同时使用几种文字)。6.3.7电梯运行保障对于维保人员、检验人员或其他人员发现的安全隐患,使用单位应积极处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使用单位应设有意外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救援及演练制度;使用单位应能够及时响应乘客的电梯问题投诉,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具有必要的电梯维修、备件资金来源。6.3维护保养6.3.1维护保养单位单位资质应满足所维护保养电梯的参数要求。单位应有完善的电梯维护保养质量管理体系,且能够有效运行。应对维护保养的电梯按“一梯一档”要求建立维护保养技术资料档案。应配备相关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和相应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维护保养人员开展电梯维护保养提供技术支持。应设置24h维护保养值班电话,及时响应用户故障报修和应急救援。对电梯安全检查和检验检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进行及时整改,无法整改的应及时书面告知使用单位。发现严重事故隐患,应及时报告负责电梯安全监督管理的部门。对安全隐患和整改措施应记录存档。6.3.2维护保养人员应持有效证件上岗。应具备相关电梯的维护保养工作技能和经验。进行电梯现场维护保养,应填写维护保养记录,且经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签字确认。6.3.3维护保养质量电梯应按实际需要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电梯机械设备部件和运行环境应干净整洁。维护保养的项目和内容应满足TSGT5002-2017《电梯维护保养规则》要求。维护保养记录填写内容应完整,如采用无纸化维保,电子记录应清晰可查验,且与电梯设备情况相符。6.3.4备件保障维保单位的电梯备品备件应能满足维护保养需要。电梯关键零部件应可获得,市场采购周期过长不能保证及时供应时,应告知使用单位或预设其他可行方案。重要部件已经停产无法获得备件的电梯,应提前考虑备件获得渠道或其它方案。6.4使用环境6.4.1使用场所建筑物内的救援通道应保持通畅,以便相关人员无阻碍地抵达实施紧急操作的位置和层站等处;电梯在高风险场所内使用,应配备相应的安全监控措施,如监控设施、管理人员等等,如表1所示:表1使用场所划分使用场所乘用者类型类型划分限制使用有监控设施,限制乘客安全场所半开放使用无监控设施,限制乘客安全场所有监控设施,乘客不受限制安全场所完全开放使用无监控设施,乘客不受限制不安全场所有破坏倾向的乘客危险场所6.4.2机器设备空间机器设备空间的墙、地面和顶板的表面应采用经久耐用且不易产生灰尘的材料建造,如混凝土、砖或预制砌块等,且应满足相应的强度要求;供人员工作或在工作区域移动的地板表面应采用防滑材料。机房(或机器设备间)应专用,不得用于电梯以外的其他用途。机房应无雨水、老鼠等不利外界因素侵入的可能,温度、湿度应保持在电梯运行许可的范围内。机房通道、楼梯、台阶应通畅,高台应设强度符合要求的护栏。如果没有为困在井道内的人员提供逃离手段,则应在人员存在被困危险的机器设备空间内设置符合要求的报警装置,并且从其中一个避险空间可操作该装置。电梯运动部件和控制柜等设备应便于接近,维修空间应符合GB7588要求。机房地面必要的功能性开口应尽可能小,且应采用圈框,圈框应凸出地面至少50mm。应提供进入底坑的下列方式:a)如果底坑深度大于2.50m,设置通道门。b)如果底坑深度不大于2.50m,可设置符合GB7588规定的通道门或在井道内设置人员从层门容易地进入底坑的梯子。如果梯子在展开位置存在与电梯移动部件发生碰撞危险,梯子应设置电气安全装置,当梯子未在存放位置时,能防止电梯运行,如果该梯子存放在底坑地面上,当梯子处于存放位置时,应保持底坑的所有避险空间。底坑底部应平整,有防水措施,不得渗水、漏水;当无其他通道,应设安全可靠的固定式梯子,便于人员进入底坑。6.4.3供配电电梯供电电压应平稳,最大波动幅度不应大于7%。机房内设置的固定照明、检修插座或其它相关电气装置应固定可靠且安全有效。7风险评估安全评估组在现场安全检查工作结束后,应召开会议,根据现场安全检查结果,对被评估电梯进行风险评估。7.1风险是由危险因素所引起的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S)与伤害发生概率(P)的函数。因此风险由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与伤害发生概率两方面决定。风险评估即是对这两方面的评估。7.2危险因素可能发生伤害的严重程度应按表2确定:表2严重程度严重程度S说明1-高死亡、系统损失或严重的环境损害2-中严重损伤、严重职业病、主要的系统或环境损害3-低较小损伤、较轻职业病、次要的系统或环境损害7.3伤害发生的概率等级应按表3确定:表3概率等级概率等级P说明A-频繁在使用寿命内很可能经常发生B-很可能在使用寿命内很可能会发生数次C-偶尔在使用寿命内很可能至少发生一次D-极少未必发生,但在使用寿命内可能发生E-不大可能在使用寿命内不可能发生F-不可能概率几乎为零评估伤害发生的概率等级时,应考虑人员暴露在危险中的频次和持续时间,以及影响、避免或限制伤害的可能性等因素。对伤害后果严重程度和伤害发生概率的评估主要依靠评估人员经验与实际检查结果的结合。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安全评估组应经过充分讨论,使所有评估人员对评估结果达成一致意见。8风险等级评定安全评估组在对被评估电梯各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后,根据对每一危险因素的风险评估结果,对照表4和表5,评定每一危险因素的风险等级和风险类别。表4风险等级概率等级严重程度1-高2-中3-低A-频繁1A2A3AB-很可能1B2B3BC-偶尔1C2C3CD-极少1D2D3DE-不大可能1E2E3EF-不可能1F2F3F表5风险类别风险类别风险等级所采取的措施Ⅰ高风险1A、1B、1C、2A、2B需要立即采取防护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Ⅱ中等风险1D、2C、3A、3B需要采取防护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Ⅲ低风险1E、2D、2E、3C、3D需要复查,在考虑解决方案和社会价值的实用性后,确定进一步采取防护措施是否适当。Ⅳ可忽略1F、2F、3E、3F不需要任何行动。9提出降低风险措施安全评估机构对安全评估项目评定出风险等级后,对存在安全风险的项目应提出降低风险的措施。降低风险可根据风险等级选择采取以下措施进行:a)改善电梯使用环境、强化安全管理、加强维护保养、规范使用;b)修理(含更换,下同)零部件;c)改造或更换电梯整机。10电梯安全级别评定及安全评估结论在确定每一危险因素的风险类别后,电梯安全级别参照附录A评定。电梯安全等级评定为一级,安全评估综合结论为安全状况良好。电梯安全等级评定为二级,安全评估综合结论为安全状况较好。电梯安全等级评定为三级,安全评估综合结论为安全状况一般。电梯安全等级评定为四级,安全评估综合结论为安全状况差。11电梯安全状况评估报告电梯安全状况评估报告主要内容至少包括评估情况简介、评估组组成、电梯概况、风险评估、安全评估意见、安全评估结论等。根据委托单位的委托项目上,可对风险评估内容作相应调整。电梯安全状况评估报告主要内容见附录B。电梯安全状况评估报告须有编制、审核、批准人员的签字和安全评估机构专用章或公章。
(资料性)
电梯多层次模糊评价方法电梯多层次模糊评价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首先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素集,然后用模糊综合评判确定评判结果。模糊评价法是在层次法之上,两者相结合,对安全评价有着较好的可靠性。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进行电梯安全风险层次分析,需要分析影响电梯运行安全的所有因素,去除其中的偶然因素和不可抗力因素,选择其中具有必然联系的因素,依据它们与评价目标联系的紧密程度,建立起多层次结构模型,如图A-1所示。图A-1多层次结构模型建立评价集和比较矩阵建立评价集分别设立电梯安全状况评价集和二级子因素及以下层次的评价集。其中,安全状况评价集设为四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评价集中各个评语含义如表A1。表A1目标评价集评语含义电梯安全状况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目标分值100≥R>9595≥R>8585≥R>70R≤70电梯安全状况安全状况良好安全状况较好,存在个别安全隐患安全状况一般,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安全状况差,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建议措施无需要针对安全隐患,采取防护措施,尽量消除或降低风险。需要采取防护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宜重新进行风险评价确认风险已经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后,再投入使用。电梯设施暂停运行,需要立即采取防护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再重新进行风险评价,直到认为风险已经降低至可以接受后,方可使用。二级子因素及以下层次的各个评价集,也分成四个等级{Ⅰ,Ⅱ,Ⅲ,Ⅳ},相应的评语含义如表A2:表A2指标集评语含义风险等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评价高风险中等风险低风险可忽略构造比较矩阵一级比较矩阵的确定依据电梯安全多层次结构模型,对电梯安全状况的四个子因素(设备本体、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和使用环境)进行相对重要性的两两比较,从而构造4×4比较矩阵。用表示第i个因素相对于第j个的因素比较结果,则,可得矩阵如式A-1。A1==(式A-1)二级、三级比较矩阵确定与A2.2.1同理,可以构造二级比较矩阵A11,A12,A13,A14,以及A11的三级比较矩阵A111,A112A113,A114,A115。一致性检验以上矩阵能否作为比较矩阵应用于模糊评价,应进行一致性检验。由一致性检验原理可知,矩阵特征值连续依赖于,所以如果比n大得越多,比较矩阵的非一致性程度也就越严重,对应的标准化特征向量也就越不能真实的反映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对上述矩阵应作相应的一致性检验,以便决定能否接受该比较矩阵。步骤如下:(1)利用MATLAB7.0计算该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相应的特征向量。(2)计算一致性指标由上述计算可得该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一致性指标值=(),查找相应的随机一致性指标RI(RandomIndex),得到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由公式计算得出一致性比率(ConsistentRatio)如果≥0.10,即认为该判断矩阵不可接受,应作适当修正。如果<0.10,即可以说明上述比较矩阵和指标权重是合理的。权重的确定由该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进行归一化处理可得一级因素权重向量为M1=(w1,w2,w3,w4)。同理可得二级评价矩阵的权重集为:M21=[w11,w12,w13,w14,w15],为1×5矩阵;M22=[w21,w22,w23,w24,w25,w26,w27],为1×7矩阵;M23=[w31,w32,w33,w34],为1×4矩阵;M24=[w41,w42,w43],为1×3矩阵;同理可得V1的三级权重。详见表A3和表A4。表A3层次结构模型中的风险因素及权重电梯安全状况等级一级因素权重二级因素二级权重V1设备本体w1V11机房设备w11V12井道设备w12V13轿厢w13V14门系统及层站w14V15安全性w15V2用户管理w2V21使用单位确定w21V22管理机构及人员w22V23管理制度和技术档案w23V24维护保养管理w24V25日常巡视和自行检查w25V26安全标识w26V27运行保障w27V3维护保养w3V31维护保养单位w31V32维护保养人员w32V33维护保养质量w33V34备件保障w34V4使用环境w4V41使用场所w41V42机器设备空间w42V43供配电w43表A4设备本体风险子因素和权重风险因素风险子因素内容二级权重分项评价内容三级权重V11机房设备w11V111曳引机w111V112制动器w112V113紧急操作装置w113V114电气控制系统w114V115限速器w115V12井道设备w12V121井道内防护w121V122导向系统w122V123对重w123V124井道布线w124V125底坑设备w125V13轿厢w13V131轿厢结构与防护w131V132轿厢面积w132V133悬挂装置和补偿装置w133V134轿厢设备w134V14门系统及层站w14V141层轿门结构w141V142层轿门运行w142V143层门安全功能w143V144层站设施w144V15安全性w15V151旋转部件保护w151V152超越端站保护w152V153超载保护w153V154曳引能力w154V155超速保护w155V156安全回路w156模糊评价方法风险信息采集进行电梯的安全风险评价的第一步,是安全风险信息采集,即评价人员依据层次模型中规定的风险因素,按设定的等级对评价对象的安全状况给出评价结果。这一过程,本质上说是客观的,但不同的专家对于同一个风险因素在理解上可能并不相同,因此可以采用邀请多位专家参与评价过程,最后结果取平均值,即可得到客观的风险信息。构造隶属度矩阵和评价矩阵依据评价人员给出的评价结果,按专家人数取平均值,得到评价矩阵的向量,形成相应的评价矩阵。对于一级风险因素V1而言,还有子因素的风险因素信息需要收集,因此,需要在此基础上形成二级评价矩阵,将此二级风险评价矩阵隶属度矩阵与对对应的三级权重合成,得到风险因素V1的5个隶属度矩阵。参见表A5。表A5根据n位专家评价结果形成的隶属度矩阵B11~B15和评价矩阵R11二级隶属矩阵向量三级权重ⅠⅡⅢⅣ风险评价矩阵W111m111m112m113m114R11=(式A-2)W112m121m122m123m124W113m131m132m133m134W114m141m142m143m144W115m151m152m153m154W121m211m212m213m214R12=(式A-3)W122m221m222m223m224W123m231m232m233m234W124m241m242m243m244W125m251m252m253m254W131m311m312m313m314(式A-4)W132m321m322m323m324W133m331m332m333m334W134m341m342m343m344W141m411m412m413m414(式A-5)W142m421m422m423m424W143m431m432m433m434W144m431m432m433m434W151m511m512m513m514(式A-6)W152m521m522m523m524W153m531m532m533m534W154m541m542m543m544W155m551m552m553m554W156m561m562m563m564上表中,mijk为各个专家给出评价结果的累加,(i,j,k=1,2,...,n且每一行mijk值的和应等于n),表中的风险评价矩阵Ri(i=1,2,3,4)中各个向量是mijk与n值的平均值。A.4.3构造评价矩阵将上述隶属度矩阵与对应的权重合成,即可得到一级风险因素V1的评价矩阵,如式A-7:R1=[Bj]==w1j×Rj=,j=1,2,3,4(式A-7)与式A-2同理可得V2、V3、V4、评价矩阵R2、R3和R4。A.4.4模糊综合评价风险等级的确定将上述A4.3中所得评价矩阵、一级权重集M1和备择集N(4×1矩阵)进行计算,N=[0,30,70,100]T,即可得出电梯安全状况分值。如式A-8所示。R=[w1,w2,w3,w4]××,(式A-8)将计算得到的安全风险值与表A1中的分值范围进行比较,即可得出该电梯具有的风险等级。
(资料性)
电梯安全状况评估报告报告编号:电梯安全状况评估报告委托单位:评估对象:安全评估机构:现场评估日期:
注意事项1.安全评估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范标准实施此次电梯安全评估。2.本报告中给出的评估意见仅对被评估电梯的当时状况有效,当评估后电梯及其环境出现任何变更时,本评估意见中涉及的相关项目和结论都不再适用。3.在任何情况下,若需引用本报告中的结果或数据都应保持其本来的意义,不得擅自进行增加、修改、伪造或掩盖事实。4.为保证委托方利益,本报告仅提供给委托方,不向第三方提供,并为其保密。未经本机构同意,委托方不能将此报告外传,或将报告中的某一部分拷贝。5.委托方应当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6.电梯安全评估是针对电梯评估时现状提出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和改进建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中国汽车产业集群行业发展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永磁器件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投资策略分析报告
- 2024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2024年电子银浆项目规划申请报告
- 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方案
- 房地产开发项目劳务计划方案
- 电力设施更新的技术方案
- 河南省灵宝市铭德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 2024年航空、航天设备相关专用设备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网球馆气膜结构抗风设计方案
- 工匠精神第二讲工匠精神内涵课件
- 项目部印章使用授权书
- (完整版)英语四线格(A4打印)
- 文明礼仪主题班会课件(共23张)
- 航站楼管理部《机场使用手册》实施细则
- 脑卒中基本知识课件
- 高效沟通与管理技能提升课件
- 消防维保方案 (详细完整版)
- 四年级上册英语课件- M3U1 In the school (Period 3 ) 上海牛津版试用版(共15张PPT)
- 档案馆建设标准
- 高边坡支护专家论证方案(附有大量的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