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笔记_第1页
刑事诉讼法笔记_第2页
刑事诉讼法笔记_第3页
刑事诉讼法笔记_第4页
刑事诉讼法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事诉讼法总论第一章概论一、概念1.刑事诉讼:指国家专门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追诉犯罪,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的活动。2.刑事诉讼法:国家制定的规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诉讼的法律。3.控审分离:指控诉职能和审判职能必须分别由专门行使控诉权的机关和个人以及专门行使审判权的机关来承担。4.控诉:指向法院控告被告人的罪行并要求法院通过审判确定被告人有罪并加以处罚。二、其他1.我国刑事诉讼的阶段:立案——侦查——起诉——第一审——第二审——执行(特殊: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2.刑事诉讼法的渊源:宪法、刑事诉讼法典、有关法律规定、司法解释、行政法规和规章、地方性法规、国际条约3.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1)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2)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动态并重(3)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对抗和审判中立(4)追求诉讼效率4.制定的目的: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三章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第四章诉讼参与人一、概述诉讼参与人 当事人: 其他诉讼参与人: ①被害人 ①法定代理人②自诉人 ②诉讼代理人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③辩护人④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和被告人 ④证人 ⑤鉴定人、翻译人二、基本概念1.当事人:指与案件的结局有着直接利害关系,对刑事诉讼进程发挥着较大影响作用的诉讼参与人。2.被害人:指其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3.自诉人:以个人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一方当事人。(相当于原告,执行控诉职能)4.法定代理人:指被代理人的父母、养父母、监护人和负有保护责任的机关、团体的代表。5.诉讼代理人:指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和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托代为参加诉讼的人。6.辩护人:指接受委托或者法律援助机关指派,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辩护权。三、其他1.基本权利归纳(见手写)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一、国际通行的刑事诉讼原则(一)国家追诉原则根据国家追诉原则,检察官代表国家向法院提起公诉,要求法院通过审判确定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检察官是否提起公诉,不以被害人的意志为转移。(我国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二)控审分离原则1.刑事追诉权和裁判权分别由警察、检察机关和法院各自独立行使2.法院的审判必须在检察机关提起合法起诉的前提下才能启动。“不告不理”3.法院审理和裁判的对象和范围必须仅限于检察官的起诉书所明确记载的对象和范围,而不得审理任何未经起诉的被告人和行为。(三)无罪推定原则法条依据:《刑事诉讼法》第12条: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审判阶段的三项要求:1.法律已经推定被告人无罪,因此被告人不得被强迫自证其罪,也没有证明自己无罪的义务。2.检察官负有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并且这一证明责任是不可转移的。 3.疑罪从无。公正审判原则参与、中立、对等、理性、及时、终结禁止强迫自证其罪原则1.这一原则适用于任何提供言词证据的人,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证人2.核心是“非强制性”3.有一系列的法律保障:比如建立权利告知制度,使被告人知悉该权利;赋予被告人沉默权、律师帮助权;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禁止双重危险原则(英美法系)任何人不得因同一行为而受到两次以上的刑事起诉、审判和科刑。二、我国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体系(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刑事诉讼法》第3条: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查、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刑事诉讼法》第5条: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三)依靠群众(四)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五)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七)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八)各民族公民有权适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九)审判公开审判公开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都必须公开进行,既要允许公民到法庭旁听,又要允许记者采访和报道。例外:1.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不公开审理2.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3.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4.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18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十一)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十二)保障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十三)依照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法定情形: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①侮辱罪②诽谤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除外) ③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罪(致使他人死亡除外)④虐待家庭成员罪(重伤和死亡除外)⑤侵占罪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6.其他法律规定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管辖概述1.管辖:指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在受理刑事案件方面的职权范围上的分工。2.依据的原则:(1)促进司法公正(2)准确及时(3)便利诉讼(4)维护合法权益(5)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3.分类(1)立案管辖: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各自直接受理刑事案件的范围(2)审判管辖:人民法院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职权管辖,又分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专门管辖。立案管辖1.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2.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1)贪污犯罪案(2)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上述刑事案件,其犯罪主体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而且属于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犯罪或者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的犯罪。3.人民法院(自诉案件):(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a侮辱、诽谤罪b暴力干涉婚姻自由c虐待案d侵占案(2)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a故意伤害案(情商)b非法侵入住宅案c侵犯通信自由案d重婚案e遗弃案f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g侵犯知识产权案(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h对被告人可能判处3年以上5年以下的其他轻微的刑事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且有证据证明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满足3条件,对于公诉转自诉的案件,公检方怠慢自身的职责,被害人的最后选择,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告状难”的问题,不得调解和反诉)审判管辖(一)级别管辖级别管辖,指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1.基层人民法院:除上级人民法院管辖以外的其他案件2.中级人民法院:a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b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C违法所得没收程序高级人民法院: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二)地域管辖地域管辖,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审判第一审刑事案件上的权限划分。1.我国以犯罪地作为确定地区管辖的基本原则,被告人居住地作为辅助性原则。2.优先与移送管辖:25条——几个同级人民法院都有权管辖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审判。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审判。3.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审判更为适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4.特例:(ppt表格)(三)指定管辖指定管辖,指上级人民法院以裁定方式,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对某一案件行使管辖权。情形:1.地区管辖不明的刑事案件2.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不宜行使管辖权的行使案件(规避管辖情形:司法解释第21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后,又向原第一审人民法院的下级人民法院重新提起公诉的,下级人民法院应当将有关情况层报原第二审人民法院。原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将决定将案件移送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其他人民法院审判。)(四)专门管辖专门管辖,指专门人民法院之间,以及专门人民法院于普通人民法院之间对第一审刑事案件在受理范围上的分工,即进一步明确各专门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案件的职权范围。回避概述(一)定义:指与案件有某种利害关系或者其他特殊关系的审判人员、检查人员和侦查人员等不得参与该案诉讼活动。(二)回避人员的范围:审判人员、检查人员、侦查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司法警察、记录人(三)理由及情形:身份不当(有利害)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与本案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近亲属关系的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违法违规(不道德)违反规定会见本案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为本案当事人推荐、介绍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为律师、其他人员介绍办理本案索取、接收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接受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宴请,或者参加其支付费用的其他活动向本案当事人及其委托人借用款物有其他不正当行为,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请客送礼,不得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人任职回避审判人员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以律师身份担任辩护人。审判人员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所审理案件的辩护人,但作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进行辩护的除外。审判人员和人民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的配偶、子女或者父母不得担任其任职法院所审理案件的辩护人,但作为被告人的监护人、近亲属进行辩护的除外。(检察人员与之相同跨诉讼阶段参与过本案侦查、审查起诉工作的侦查、检察人员,调至人民法院工作的,不得担任本案的审判人员。在一个审判程序中参与过本案审判工作的合议庭组成人员或者独任审判员,不得再参与本案其他程序的审判。但是,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在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裁判后又进入第二审程序或者死刑复核程序的,原第二审程序或者死刑复核程序中的合议庭组成人员不受本款规定的限制。种类1.自行2申请3.职权:有关组织或负责人可以依职权命令其推出案件诉讼活动程序辩护与代理辩护制度概述(一)基本概念:1.辩护:指刑事案件的被追诉人及其辩护人反驳对被追诉人的指控,提出有利于被追诉人的事实和理由,论证被追诉人无罪、罪轻或者应当减轻、免除处罚,维护被追诉人的程序性权利,以保障被追诉人合法权益的诉讼活动。2.辩护权:法律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一项专属的诉讼权利。3.辩护制度:是法律规定的关于辩护权、辩护种类、辩护方式、辩护人的范围、辩护人的责任、辩护人的权利与义务等一系列规则的总称。(二)辩护制度的正当性基础A.人类对于刑事诉讼认识规律的正确把握B.法律和诉讼越来越职业化C.人类对人权理念和人权保障的追求D.基本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刑事诉讼的结构(三)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意义A.有利于司法机关准确、及时地查明案情和正确适用法律,提高办案质量B.有利于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C.有利于对公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我国刑事诉讼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一)辩护的分类和特点种类特点自行辩护贯穿于整个诉讼始终委托辩护自诉案件被告人有权随时委托辩护人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自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委托人嫌疑人、被告人本人可以委托;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监护人和近亲属委托辩护人接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后,应当及时告知办理案件的机关告知义务侦查机关在第一次讯问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知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阿健材料之日起3日内,应当告知人民法院自受理案件之日起3日内,应当告知被盗人有权委托辩护人。法院自受自诉案件之日起3日内,应当告知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法律援助辩护没有委托辩护人——前提具有法律援助的法定情形只能是律师来担任贯穿整个诉讼阶段应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二)辩护人的范围积极范围律师人民团体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监护人、亲友消极范围绝对禁止正在被执行刑罚或者处于缓刑、假释考验期间的人依法被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人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相对禁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的现职人员人民陪审员与本案审理结果又利害关系的人外国人或者无国籍人以上人员如果是被告人的近亲属或者监护人,由被告人委托担任辩护人,人民法院可以准许人数一名被告人委托辩护人不得超过2人共同犯罪的案件中,一名辩护人不得为2人以上的同案被告人,或者未同案处理但犯罪事实存在关联的被告人辩护(三)辩护人的义务1.认真履行职务义务2.依法辩护的义务3.证据开示义务4.保密义务(1)如获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还犯有其他未指控犯罪行为,一般情况下辩护人有责任保密(2)知悉委托人或者其他人,准备或者正在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严重危害其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的,应当及时告知司法机关5.遵守诉讼纪律义务(四)辩护人的权利1.提供法律帮助权(侦查阶段):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的有关情况,提出意见。2.阅卷权: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案件材料包括案件的诉讼文书和证据材料。3会见和通信权:(1)辩护律师无需许可可以同在押的(含监视居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2)辩护律师凭三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即可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3)看守所至迟不得超过48小时安排。(4)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方可会见。上述案件,侦查机关要事先通知看守所。(5)辩护律师会见在押(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了解有关案件情况,提供法律咨询等;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可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核实有关证据。(6)辩护律师会见在押(含监视居住)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时不被监听4.调查取证权:(1)辩方证人:律师辩护人向证人和有关单位取证,须经证人和单位同意。(2)控方证人:律师辩护人向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及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取证,必须经过检察院或者法院的批准,并经被害人及其近亲属、以及被害人提供的证人同意。(3)申请取证:律师辩护人也可以申请法院、检察院调查取证。5.变更强制措施权:(1)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辩护人,有权要求解除强制措施。(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在三日以内作出决定6.知情权:(1)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的案件,同时将案件移送情况告知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2)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将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10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3)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3日以前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辩护人7.非独立上诉权:经被告人同意提起上诉的权利申诉控告权:认为公检法阻碍其行使诉讼权利的,有权向同级或者上一级检察院申诉或者控告(检察院10日内书面答复)9.意见权:(1)对未成年人审查批捕,必须听取辩护人意见。(2)检察院审查起诉,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辩护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并记录在案。辩护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提出书面意见的,应当附卷。(3)侦查终结前,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意见,并记录在案。书面意见应当附卷。(4)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可以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5)最高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讯问被告人,辩护律师提出要求的,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10.人身保障权(1)辩护人涉嫌犯罪,应当由办理辩护人承办案件的侦查机关以外的侦查机关办理。(2)辩护人是律师的,应当及时通知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或者所属的律师协会。11.拒绝辩护权当事人委托事项违法或者委托人利用律师提供的服务从事违法活动或者委托人隐瞒事实的情形,律师有权拒绝辩护(五)辩护人的地位: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只承担辩护职能,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专门维护者。辩护人是独立的诉讼参与人,根据事实和法律依据,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罪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代理(一)刑事代理制度:刑事诉讼中的代理,是指代理人接收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参加诉讼活动,由被代理人承担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的一项诉讼活动。(二)辩护人与诉讼代理人比较辩护人代理人诉讼地位独立依据被代理人的意志诉讼任务辩护控诉委托主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被害人、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当事人、法定代人、自诉人、法定代理人活动名义取证、辩护词等使用自己的名义代理进行诉讼活动使用的是被代理人的名义委托时间公诉:第一次讯问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自诉:随时公诉: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自诉:随时法律援助法律援助的情形(1)公检法依职权“应当”指派的情形:---①盲、聋、哑;---②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③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④可能判处无期、死刑的;---⑤“法院审理强制医疗案件,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帮助。---⑥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2)“依申请”对符合条件应当指派情形:----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3)“可以”指派的情形:---①共同犯罪案件中,其他被告人已经委托辩护人;---②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③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④被告人的行为可能不构成犯罪;---⑤有必要指派律师提供辩护的其他情形。拒绝法律援助的处理1应当指派的情形:如果是指派的:要理由+1次机会拒绝+必须有人辩护如果是委托的:不用理由+1次机会拒绝+必须有人辩护2其他情形:不管是否指派:不用理由+2次机会拒绝+最终只能自辩(具体参考刑诉法司法解释第45、254条)证据制度概述证据的概念与特征1.证据: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2.属性:(1)客观性(2)关联性(3)合法性(ps:证据合法性——刑诉法第54条: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应当依法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证据的意义与证据裁判原则(一)意义:1.证据是准确认定案件事实的主要手段2.证据是有效实现司法公正的基石3.证据是当事人维护合法权利的重要依据4.证据是进行社会主义法治宣传与教育的有效工具(二)证据裁判原则:证据裁判原则,是指对于案件争议事实的认定,应当依据证据。1.裁判所认定的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依据2.裁判所依据的证据是具有证据能力的证据3.作为综合裁判所依据的证据,必须达到法律规定的证明标准证明(一)证明的概念证明是指以公安司法机关及办案人员为主要主体,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参与所进行的搜集、运用证据以及认定案件事实的诉讼活动,即贯穿于刑事诉讼全过程中查明案件事实真相的活动。(二)证明的对象待证事实(三)证明对象的范围1.实体法事实2.程序法事实(四)免证事实1.为一般人共同指向的常识性事实2.人民法院生效裁判所确认的并且未依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理的事实3.法律、法规的内容以及适用等属于审判人员履行职务所应当知晓的事实4.在法庭审理中不存在异议的程序事实5.法律规定的推定事实6.自然规律或者定律(五)证明责任1.举证责任:举证责任是指在法院审理过程中,由控辩双方承担的提出证据证明自己主张的责任,如果不能提出证据或者提出了证据但达不到法律规定的要求,将承担其主张不能成立的后果。2.证明职责:证明职责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司法工作人员基于国家对其职责要求,在行使诉讼中应承担的证明义务。(六)证明过程1.收集、保全证据2.审查判断证据3.综合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证据规则证据规则的概念和种类(一)概念证据规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规范证据的收集、证据的审查以及证据的评价等诉讼证明活动的准则。(二)种类1.关联性规则2.非法证据排除规则3.传闻证据规则4.最佳证据规则5.意见证据规则6.补强证据规则详细(一)关联性规则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与待证事实有关,从而具有能够证明案件待证事实的属性。根据关联性规则,证据的关联性是证据可采信的前提条件,不具有关联性证据,在法律上就不具备可采性。(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与刑诉法第54至58条,主要内容:1.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适用范围2.检察院对侦查人员非法取证依法进行法律监督3.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启动及条件4.证据合法性的证明责任及证明方式5.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的证明标准(ps:第54条: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在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时发现有应当排除的证据,应当依法排除,不得作为起诉意见、起诉决定和判决的依据。第五十五条人民检察院接到报案、控告、举报或者发现侦查人员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对于确有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应当提出纠正意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六条法庭审理过程中,审判人员认为可能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有权申请人民法院对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依法予以排除。申请排除以非法方法收集的证据的,应当提供相关线索或者材料。第五十七条在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进行法庭调查的过程中,人民检察院应当对证据收集的合法性加以证明。现有证据材料不能证明证据收集的合法性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提请人民法院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人民法院可以通知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出庭说明情况。有关侦查人员或者其他人员也可以要求出庭说明情况。经人民法院通知,有关人员应当出庭。第五十八条对于经过法庭审理,确认或者不能排除存在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的以非法方法收集证据情形的,对有关证据应当予以排除。)程序:初步审查双方质证控方证明法庭处理初步审查双方质证控方证明法庭处理程序启动 (法庭调查时被 (合议庭对供述 (公诉人应当向法庭提供询问笔录、原始录音录告有权提出其审 取得的合法性 像或者其他证据,提请法庭通知其他在场人员判前供述是非法 有疑问,由公 或证人出庭作证。仍不能排除刑讯逼供嫌疑的,取得的意见,并诉人对取证的 提请法庭通知询问人员出庭作证)提供线索证据。) 合法性举证)(三)传闻证据规则我国现行立法并没有完全照搬传闻的证据规则,只是有条件地采纳传闻证据的精神:一是该证据具备高度的可信度二是无法对原始证人进行询问的情况存在,只有适用这一规则,如原始证人死亡、病重、去向不明、不宜强制到庭等。(ps:刑诉法第59条: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公诉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辩护人双方质证并且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法庭查明证人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的时候,应当依法处理。第一百九十条: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意见、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审判人员应当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四)最佳证据规则英美法系的一项古老的证据规则,其适用范围限于书证。基本精神是:以文件内容而不是以文件本身作为证据的一方当事人,必须提供出文件内容的原始证据。而在我国有以下法条对此进行限制:(ps:《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六十二条收集、调取的书证应当是原件。只有在取得原件确有困难时,才可以使用副本或者复制件。书证的副本、复制件,经与原件核实无误或者经鉴定证明为真实的,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能证明其真实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书证有更改或者更改迹象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或者书证的副本、复制件不能反映书证原件及其内容的,不能作为证据使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六十九条对物证、书证应当着重审查以下内容:物证、书证是否为原物、原件,是否经过辨认、鉴定;物证的照片、录像、复制品或者书证的副本、复制件是否与原物、原件相符,是否由二人以上制作,有无制作人关于制作过程以及原物、原件存放于何处的文字说明和签名;第七十一条据以定案的书证应当是原件。取得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使用副本、复制件。书证有更改或者更改迹象不能作出合理解释,或者书证的副本、复制件不能反映原件及其内容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书证的副本、复制件,经与原件核对无误、经鉴定为真实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为真实的,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五)意见证据规则证人只能就其自身感知的事实提供证言,一般情况下,不得发表意见,即不得以其感知、观察得出的推断或者意见发表意见。(六)补强证据规则补强证据规则是指以增强另一证据证明力的证据。一开始收集到的对证实案情有重要意义的证据,称为“主证据”,而用以印证该证据真实性的其他证据,就称之为“补强证据”。(ps:刑诉法第五十三条: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第一百零九条:下列证据应当慎重使用,有其他证据印证的,可以采信:(一)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对案件事实的认知和表达存在一定困难,但尚未丧失正确认知、表达能力的被害人、证人和被告人所作的陈述、证言和供述;(二)与被告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作的有利被告人的证言,或者与被告人有利害冲突的证人所作的不利被告人的证言。)另外,补强证据必须有独立的来源。即补强证据有补强对象之间不能重叠,必须独立于补强对象,具有独立的来源,否则就无法担保补强对象的真实性。补强证据的作用仅仅在于担保塔顶补强对象的真实性,而非对整个待证事实或者案件事实具有补强作用证据的种类和分类物证物证是指以其外部特征、物质属性、存在状况等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1)物品:客观实在物,如作案工具、赃款赃物等(2)痕迹:如轨迹、脚印、指纹等PS:通常都不能成为直接证据书证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画以及三者组合体等记载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材料或者其他物质材料。(书证与物证的联系与区别。书证与物证的区别主要在于,书证以内容证明案件事实,物证则以物质属性和外观特征证明案件事实。书证与物证的联系主要是都要有实物载体,属于实物证据。如果一个物体同时以上述两种方式发挥证明作用,它就既是书证又是物证。例如,发案现场收集到一封书信,内容与被害人死亡原因有关,属于书证,同时又需要鉴定是否为被害人本人所写,则为物证。)证人证言证人证言是指当事人以外的了解有关案件情况的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一)证人的特点:(1)当事人以外的人;(2)亲身感知的事实,非猜测、评论、推断;(3)自然人,自然人以外的单位、组织不能作证人;(4)证人的资格,“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刑诉法第60条)(5)★★不可替代性,优先性。人民警察就其执行职务时目击的犯罪情况作为证人出庭作证,适用前款规定。这里的人民警察是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而非以侦查人员的身份就其侦查取证情况出庭说明情况。(刑诉法187条第2款)(二)询问证人的要求:(1)必须保证证言的真实性。严禁对证人采用拘留、刑讯、威胁、利诱、欺骗等非法方法收集证言,在询问证人前,不得先由办案人员具体介绍案情,以暗示证人如何提供证言。不能加入主观想象和个人理解。应当通过面对面的口头方式进行,不能通过通信等其他方式进行,并且应当告知其作伪证或隐匿罪证的后果。(2)询问未成年证人,应当通知未成年证人的法定代理人。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也可以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在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三)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有异议,有影响,有必要)(四)强制出庭作证具体措施:(1)强制出庭只适用于证人,不能强制被害人、鉴定人等出庭作证;(2)强制证人出庭的,应当由院长签发强制证人出庭令;例外: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五)证人不出庭的例外:(1)在庭审期间身患严重疾病或者行动极为不便的;(2)居所远离开庭地点且交通极为不便的;(3)身处国外短期无法回国的;(4)有其他客观原因,确实无法出庭的。(六)证人出庭的费用补偿规定: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助。证人的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七)公、检、法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八)证言的审查(1)证言的内容是否为证人直接感知;(2)证人作证时的年龄,认知、记忆和表达能力,生理和精神状态是否影响作证;(3)证人与案件当事人、案件处理结果有无利害关系;(4)询问证人是否个别进行;(5)询问笔录的制作、修改是否符合法律、有关规定,是否注明询问的起止时间和地点,首次询问时是否告知证人有关作证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证人对询问笔录是否核对确认;(6)询问未成年证人时,是否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有关人员到场,其法定代理人或者有关人员是否到场;(7)证人证言有无以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情形;(8)证言之间以及与其他证据之间能否相互印证,有无矛盾。被害人陈述被害人陈述是指刑事被害人就其受犯罪侵害的情况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解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又称为“口供”、“自白”,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其被指控的犯罪事实和其他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鉴定意见鉴定意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就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指派或聘请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后作出的判断性意见。(具有可替代性)(Ps:刑诉法第187条: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人民法院认为鉴定人有必要出庭的,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ps:第一条电子数据是案件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数据。电子数据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信息、电子文件:(一)网页、博客、微博客、朋友圈、贴吧、网盘等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二)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信、通讯群组等网络应用服务的通信信息;(三)用户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电子交易记录、通信记录、登录日志等信息;(四)文档、图片、音视频、数字证书、计算机程序等电子文件。以数字化形式记载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等证据,不属于电子数据。确有必要的,对相关证据的收集、提取、移送、审查,可以参照适用本规定。)非法证据排除查询表证据种类非法证据排除物证、书证(1)《刑诉解释》第70条规定,物证的照片、录像、复制品,不能反映原物的外形和特征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2)《刑诉解释》第71条规定,书证有更改或者更改迹象不能作出合理解释,或者书证的副本、复制件不能反映原件及其内容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3)《刑诉解释》第73条规定,在勘验、检查、搜查过程中提取、扣押的物证、书证,未附笔录或者清单,不能证明物证、书证来源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对物证、书证的来源、收集程序有疑问,不能作出合理解释的,该物证、书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4)《关于建立健全防范冤假错案工作机制的意见》第9条,现场遗留的可能与犯罪有关的指纹、血迹、精斑、毛发等证据,未通过指纹鉴定、DNA鉴定等方式与被告人、被害人的相应样本作同一认定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涉案物品、作案工具等未通过辨认、鉴定等方式确定来源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证人证言(1)醉酒、中毒或者麻醉等状态,不能正常感知或者正确表达的证人所提供的证言。(2)证人的猜测性、评论性、推断性的证言,但根据一般生活经验判断符合事实的除外。(3)询问证人没有个别进行的,不得作为证据使用。(4)书面证言没有经证人核对确认的,不得作为证据使用。(5)应当提供翻译人员而未提供的,不得作为证据使用。(6)使用暴力、威胁手段获取的证人证言,不得作为证据使用。(7)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法庭对其证言的真实性无法确认。(《刑诉法解释》第75、76条《刑诉法》54条)供述(1)通过刑讯逼供得来的供述;(2)讯问笔录没有经被告人核对确认的;(如果是讯问人没有签名,是可以补正的)(3)应当提供翻译或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员而未提供的;(4)《冤假错案工作机制意见》第8条,除情况紧急必须现场讯问以外,在规定的办案场所外讯问取得的供述,未依法对讯问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取得的供述,以及不能排除以非法方法取得的供述,应当排除辨认笔录《刑诉法解释》第90条:(1)辨认不是在侦查人员主持下进行的;(2)辨认前使辨认人见到辨认对象的;(3)辨认活动没有个别进行的;(4)辨认对象没有混杂在具有类似特征的其他对象中,或者供辨认的对象数量不符合规定的;(5)辨认中给辨认人明显暗示或者明显有指认嫌疑的;(6)违反有关规定、不能确定辨认笔录真实性的其他情形鉴定意见鉴定意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1)鉴定机构不具备法定资质,或者鉴定事项超出该鉴定机构业务范围、技术条件的;(2)鉴定人不具备法定资质,不具有相关专业技术或者职称,或者违反回避规定的;(3)送检材料、样本来源不明,或者因污染不具备鉴定条件的;(4)鉴定对象与送检材料、样本不一致的;(5)鉴定程序违反规定的;(6)鉴定过程和方法不符合相关专业的规范要求的;(7)鉴定文书缺少签名、盖章的;(8)鉴定意见与案件待证事实没有关联的;(9)违反有关规定的其他情形。(10)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勘验、检查、侦查实验笔录(1)《刑诉法解释》第八十九条勘验、检查笔录存在明显不符合法律、有关规定的情形,不能作出合理解释或者说明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2)《刑诉法解释》第九十一条侦查实验的条件与事件发生时的条件有明显差异,或者存在影响实验结论科学性的其他情形的,侦查实验笔录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视听资料、电子数据(1)《刑诉法解释》第九十四条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一)经审查无法确定真伪的;(二)制作、取得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有疑问,不能提供必要证明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2)《审查判断电子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八条电子数据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一)电子数据系篡改、伪造或者无法确定真伪的;(二)电子数据有增加、删除、修改等情形,影响电子数据真实性的;(三)其他无法保证电子数据真实性的情形。强制措施概述(一)概念: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进行限制和剥夺的各种强制性方法。(二)种类: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拘传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案。1.主体: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可决定和执行2.手续:必须向被拘传人出示拘传证。抗拒的,可使用械具,强制到案。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检查院、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缴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1.主体: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2.对象:无需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监视居住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用的,命令其不得擅自离开住所,无固定住处不得擅自离开制定的居所,并对其活动予以监视和控制的一种强制方法。拘留拘留,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在紧急情况下,依法临时剥夺某些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1.条件:公安决定——A.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及时被发觉B.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指认他犯罪的C.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D.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E.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F.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G.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人民检察院决定——A.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在逃的B.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逮捕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为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进行妨碍刑事诉讼的行为,或者发生社会危害性,而依法剥夺其人身自由,予以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1.决定主体: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人民法院(决定)执行主体:公安附带民事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1.前提条件:刑事诉讼成立(人民法院准许人民检察院撤回起诉的公诉案件,对于已经提起的附带民事诉讼,可以进行调解;不宜调解或者经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并告知附带民事诉讼元该人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诉讼)2.主体:A.因为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公民B.被犯罪分子侵害遭受物质损害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等C.当被害人是未成年人或精神病患者,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或监护人可以代为提起D.当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E.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可以提起3.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及诉讼请求4.举证责任:原告承担5.诉因:A.被害人所遭受的损失是物质性的(物质的)B.被害人遭受的物质损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直接的)不能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情形1.精神损失2.今后可能得到的或通过努力才能争得的物质利益3.犯罪分子非法占有、处置被害人财产的,法院应当依法予以追缴或者责令退赔4.引起犯罪行为的民事纠纷5.因犯罪行为间接引起的6.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他人人身、财产权利构成犯罪,应当告知其可以依法申请国家赔偿立案概述(一)立案1.概念:公安司法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职能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2.特点:(1)只能有公安、检查、法院行使(2)是独立的必经的诉讼阶段,是刑事诉讼活动开始的标志(二)立案的材料来源和条件1.来源:(1)单位或个人的报案和举报(2)被害人的报案或者控告(3)犯罪嫌疑人的自首(4)自行发现的犯罪事实或嫌疑人(5)上级机关交办的案件(6)群众的扭送(7)党的纪检部门查处后移送追求刑事案件的案件(8)其他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案件条件(3个)(1)有犯罪事实(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3)符合管辖的规定第十五章侦查一、概述(一)侦查概念: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法院没有侦查权)侦查行为(一)讯问犯罪嫌疑人(二)询问证人、被害人(三)勘验、检查勘验:现场、物品和尸体检查:活人的身体(四)侦查实验(五)搜查搜查是指侦查人员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犯罪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的地方进行搜索检查的一种侦查活动。(六)查封、扣押对象是可以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的各种财物、文件(七)查询、冻结对象是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赵权、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八)鉴定(九)辨认(十)特殊侦查措施1.技术侦查: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在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后,运用技术设备收集证据或查获犯罪嫌疑人的一种特殊侦查措施。(1)主体: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2)范围:①危害国家安全犯罪②恐怖活动犯罪③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④重大毒品犯罪或者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案件2.秘密侦查:公安机关基于侦查的必要性,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指派有关人员隐瞒身份进行的侦查活动。包括:①卧底侦查:侦查人员隐藏真实身份,虚构另一种身份进入犯罪组织当中,成为其成员,暗中收集情报或犯罪证据。(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参与犯罪)②化装侦查:侦查人员以便装或异装进行侦查,目的是为了隐去真实身份,诱使对方上钩,以获取情报或犯罪证据。(一般不参与犯罪)③诱惑侦查:侦查人员设下圈套诱使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然后将其抓获。3.控制下交付:侦查机关发现有关线索或查获毒品等违禁品,在保密的前提下对毒品等违禁或有关人员进行严密监视、控制,按照犯罪分子事先计划或约定的方向、路线、地点和方式,顺其自然,将毒品等违禁品“交付”给最终接货人,使侦查机关能够发现和将涉案的所有犯罪分子一网打尽的整个侦查过程。(十一)通缉侦查终结1.条件:(1)犯罪事实已经查清(2)案件的证据确实、充分(3)法律手续完备2.结果移送审查起诉或撤销案件补充侦查1.概念:指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定程序,在原有侦查工作的基础上,就案件的部分事实、情节继续进行侦查的诉讼活动。起诉概述1.起诉:指法定的机关或者个人,依照法律规定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控告,要求法院对被指控的被告人进行审判并予以刑事制裁的一种诉讼活动或程序。2.分为:①公诉: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关和官员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要求法院通过审判确定被告人刑事责任并给予相应制裁的一种诉讼活动。②自诉:指由被害人或去法定代理人以及其他法律规定享有起诉权的个人或团体直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审查起诉1.概念:指人民检察院对侦查机关或侦查部门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受理后,依法对侦查机关或侦查部门认定的犯罪事实和证据、犯罪性质以及适用的法律等进行审查核实,并作出处理决定的一项诉讼活动。2.案件的受理:指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部门对公安机关和本院侦查部门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经过初步的程序性审查后的接受。3.审查的内容:①犯罪嫌疑人身份状况是否清楚②犯罪事实、情节是否清楚③案卷材料、证据是否随案移送④证据是否确实、充分⑤有无遗漏罪行和其他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人⑥是否有属于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⑦有无附带民事诉讼,国家、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是否需要由人民检察院提起速贷民事诉讼⑧采取的强制措施是否适当⑨侦查活动是否合法,与犯罪有关的财物及其孳息是否扣押、冻结并妥善保管,以供核查4.审查的步骤和方法①审阅案卷材料②询问犯罪嫌疑人③听取被害人意见④听取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的意见⑤补充侦查5.审查的期限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内做出决定,重大复杂案件,可以延长15天。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1个月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2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提起公诉1.概念: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将犯罪嫌疑人提交人民法院,要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一种诉讼活动。2.条件:①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②对犯罪嫌疑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③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应当符合审判管辖的规定立案侦查终结提起公诉有犯罪事实犯罪事实、情节清楚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证据确实充足应当依法追求刑事责任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法律手续完备符合审判管辖的规定不起诉1.概念: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和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不符合起诉条件或者没有必要起诉的,依法作出不将犯罪嫌疑人提交人民法院进行审判、追究刑事责任的一种处理决定。2.不起诉的情形:法定不起诉:无犯罪事实或者刑诉法15条酌情不起诉:(1)犯罪嫌疑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事处罚的;(2)犯罪嫌疑人又聋又哑,或者是盲人犯罪的;(3)犯罪嫌疑人因防卫过当或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不应有危害而犯罪的:(4)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5)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6)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7)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8)犯罪嫌疑人自首或者在自首后有立功表现的。提起自诉1.范围:(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侮辱、诽谤;暴力干涉婚姻自由;虐待;侵占)(2)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求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一审程序概述(一)审判审判就是原告、被告或者控辩双方在法庭上各自提出自己的主张和证据进行辩论,法官站在第三方的地位上,基于国家权力依法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的一种诉讼活动。(二)审判的原则1.审判公开2.直接言词原则指法官必须在法庭上亲自听取当事人、证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口头陈述,案件事实和证据必须由控辩双方当庭口头提出并以口头辩论和质证的方式进行调查。集中审理原则(人不换、事不断)(三)审判组织1.独任庭:3年以下的简易程序,可以由一名审判员独任审判2.合议庭3.审判委员会组成人员:各级人民法院均设立审判委员会。审判委员会由院长、庭长和自身审判员组成。各级法院的审判委员会委员,有院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案件范围:(1)应当:拟判处死刑的\检察院抗诉的,合议庭“应当”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委会讨论决定。(2)可以:对合议庭成员意见有重大分歧的案件\新类型案件\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其他疑难、复杂、正大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做出决定的。(四)审级制度1.两审终审制:一个案件最多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2.例外:(1)一审终审:最高院(2)二审仍不生效:死刑案件必须经过死刑复核程序;法定刑以下量刑的案件,要经过最高人民法院的核准。(五)人民陪审员出现在一审合议庭中,23周岁以上,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的文化。公诉案件的死一审程序1.对公诉案件审查以程序性审查为主,主要围绕是否具备开庭条件来进行,书面审查2.开庭前准备开庭前10日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开庭前5日通知当事人、法人代表、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提供证人、鉴定人名单及拟当庭出示的证据开庭前3日将开庭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将传唤当事人的传票和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的通知书送达公开审判的案件,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庭前会议召开情形当事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申请排除非法证据的证据材料较多、案情重大复杂的社会影响重大的需要召开的解决事项管辖回避无罪或者罪轻证据调取新证据名单非法证据排除公开审理3.法庭审判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公诉人发言——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自行辩护——辩护人辩护——控辩双方辩论自诉案件第一审程序1.可以适用简易程序、独任审判2.可以调解3.可以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起诉4.可以提起反诉简易程序1.只适用于第一审程序2.只适用于基层法院3.可以进行独任审判4.程序相对简化判决、裁定和决定判决裁定决定对象不同实体问题诉讼程序和部分实体问题程序问题类型不同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程序问题:终止(中止)审理\维持原判\撤销原判发挥重审\驳回起诉实体问题:减刑\假释\撤销\缓刑\减免罚金立案;强制措施;撤销案件;起诉或不起诉;开庭审判;延期审理;回避;提起再审程序等主体不同法院法院公检法方式不同书面书面或口头书面或口头数量不同最终生效一个生效裁定可以若干个生效决定可以若干个效力救济未生效可以上诉或抗诉未生效可上诉或抗诉作出立即生效,可复议二审程序概述1.概念:是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上诉人的上诉或者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就第一审人民法院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审理时应当遵循的步骤和方式、方法。第二审程序的提起上诉抗诉主体不同除被害人以外的所有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有权;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其同意有权提起上诉一审法院同级的地方检察院(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收到判决书5日内,有权请求检察院抗诉)理由不同无需理由,只要不服一审判决即可一审判决确有错误形式不同书面或口头书面途径不同上诉状提交原法院或上一级只能提交原法院期限相同判决10日,裁定5日效力相同上诉、抗诉必然引起二审程序权利人是否提起上诉,以他们在上诉期满前最后一次的意思表示为准第二审程序的审判(一)全面审查原则(二)上诉不加刑原则死刑复核程序概述(一)死刑复核1.死刑: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是刑法所规定的诸刑种中最严厉的一种,称为极刑。2.死刑复核程序:指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复审核准所进行的特别审判程序。3.死刑复核的意义:(1)可以保证正确适用死刑,发挥其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积极作用(2)既是正确贯彻宽严相济政策、防止死刑滥用的可靠保证,又是以人为本、保障人权的重要措施。(3)统一死刑规格、统一执法尺度的关键程序死刑核准的权限(一)概念:指对死刑判决、裁定由哪一审判机关进行复核与批准的权限(二)最高人民检察院行使第二十章审判监督程序概述1.概念: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生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提起并对案件进行重新审判的程序。2.意义:(1)使刑罚权得以正确行使的可靠保障(2)有利于实现上级司法机关对下级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监督(3)有利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审判监督程序的启动(一)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材料来源(1)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上诉(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纠正错案议案(3)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4)司法机关通过办案或复查案件对错案的发现(5)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安慰和新闻媒体、网络等对生效判决反映的意见(二)再审的申诉刑事申诉,是指申诉人不服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提出申诉状,要求人民法院对案件重新审判的诉讼请求行为。申诉的主体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案外人(ps:被害人没有上诉权但有申诉权)申诉的对象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申诉受理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申诉的效力申诉不能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申诉不能必然引起审判监督程序申诉时间——————————第一课

爱在屋檐下一.我知我家

1.家庭关系的建立

(1)家庭的含义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

(2)家庭关系确立的几种情形

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结婚,组成新的家庭;因生育导致的血缘关系结合成家庭;依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收养而组成家庭;随父(母)再婚组成新的家庭;非婚生子女不一定与生身父(母)同住一起,但父(母)与子女间的法定权利义务仍然存在,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3)家庭结构的类型

现在常见的几种家庭类型,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2.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

(1)与父母的血缘关系不可改变

父母子女关系的确立,绝大多数基于血缘关系。生命是父母给予的,这种关系无可选择、无法改变。

(2)与父母的感情是天然生成的最自然的一种亲情

(3)要了解自己的父母、了解家人的好品质,了解好的家风

填写家庭树,看看自己家庭结构的类型;讲讲好的家风、好的传统、家庭里出名的人。

二.我爱我家

1.大人讲我小时侯

(1)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2)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3)我们尽享家庭的亲情和温暖

2.无悔的奉献

(1)父母对家庭的贡献——夸夸自己的父母

(2)父母对子女之爱——概述母爱和父爱

母爱是最无私的;父爱如山,深沉严格。

(3)父母对子女的义务——父母养育子女是法律规定的必须履行的义务。

3.感受家庭温暖

(1)从各个方面感受家庭带给我们的温暖

家是人们的情感栖息地、物质生活后盾、安全健康保障、娱乐天地、天然学校和今后发展的大本营。

(2)热爱自己的家——用自己感触最深的话,表达对父母的敬爱之情。

三.难报三春晖

1.爱洒心间

(1)父母对我们的付出

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2)我们应该以爱回报

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很多,他们应当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3)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要弘扬这一优良传统。

2.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

(1)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这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道德义务、法律义务。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不仅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2)孝敬父母的具体表现

孝敬父母要落实到具体行为之中,要从小事做起。

爱父母,心里想着父母,理解、关心父母;行动上帮助父母,为父母分忧;努力学习、积极上进,让父母高兴。孝敬父母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

(3)孝敬父母收获的是甜蜜

(4)孝敬父母不是愚孝和盲从

对父母的孝敬有道德和法律上的是与非。当父母作出不道德的事时,要劝阻,这也是孝的表现;当其触犯法律时,做儿女的对其违法行为不能视而不见甚至包庇,而要进行劝阻、斗争。

(5)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尽孝心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家庭和社会都做出过贡献,在他们年老多病、行动不便之际,做孙子女的更要献上一片孝心。这既是理所当然,也是弘扬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

第二课

我与父母做朋友

一.严也是一种爱

1.成长也会有烦恼

(1)产生烦恼的原因

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自我意识增强,开始独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从而产生了亲子矛盾,这些矛盾困扰着我们,带来烦恼。(2)产生代沟的原因

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代沟的具体原因主要有:强烈独立意识;心理的急剧变化;行为方式的变化

(3)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是一种爱

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2.逆反心理有危害

(1)逆反心理的表现

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好,我偏说那好;让我相信这,我偏相信那。

(2)对逆反心理的辨证分析

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在家庭教育父母也难免有误区。与父母平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3)逆反心理导致的危害

从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自己。

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近的人,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二.两代人的对话

1.架起理解的桥梁

(1)要亲近父母,跨越代沟

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近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2)学会遇事与父母商量

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样看似冲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

“处理家庭冲突六步法”:

第一步,明确冲突是什么;第二步,进一步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一问题可能涉及的各种方式;第四步,判断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一方不能接受的;第五步,确定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式;第六步,检验最终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有效。

(3)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最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4)

与父母沟通七法则

了解父母,沟通就有主动权;敞开心扉,沟通起来无顾忌;笑口常开,沟通起来无障碍;耐心解释,沟通之中得理解;换位思考,有效沟通不可少;尊重理解,正常沟通最关键;求同存异,沟通不要走极端。

2.交往的艺术

(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

(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

(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

(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要宽容。

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

同学·朋友

1.交友的益处有哪些?(友谊的作用)

朋友带给我们温暖、支持和力量,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在人生的旅途上,朋友伴我们同行,友谊照亮我们的生活之路。

2.交友的原则

(1)交友是一个平等互惠的过程,给予与分担必须是双向的,这样才能做到双赢甚至多赢。

(2)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

(3)真正的友谊应该是坦诚的,在原则面前一定要坚定,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谊。

(4)我们要慎交朋友。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要乐交诤友,不交损友。

男生·女生

1.与异性交往的意义

①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可以增进我们对异性的了解,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个性,促进身心健康发展;②可以扩大交往范围,锻炼交往能力;③还可以学习如何适应社会对不同性别的要求,增进自己的性别意识。2.男女同学之间如何进行正常、健康的交往?

①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既要相互尊重,又要自重自爱;②既要开放自己,又要掌握分寸;③既要主动热情,又要注意交往方式、场合、时间和频率。④只要我们真诚待人,坦城大方的与异性同学交往,就一定获得异性同学的尊重和友谊

3.正视男女生交往中的情感问题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我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开始关注异性,渴望接触、了解异性,甚至可能萌发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之情。这是正常、自然而又美丽的事。

4.如何把握情感

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选择。

当我们在情感的门前徘徊时,需要反思自己的情感选择。在反思中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选择中我们把握青春,在承担责任中我们长大成人。

5.在异性交往中学会自我保护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良好自律,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6、当我们与异性相处时,给我们提供外界保护的是什么?

社会的道德和法律,学校的纪律、守则,社会的良好习俗,健康的文化环境,给我们提供了外界保护

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

一.有效沟通健康成长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