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手性抗菌药利奈唑胺的合成研究_第1页
新型手性抗菌药利奈唑胺的合成研究_第2页
新型手性抗菌药利奈唑胺的合成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型手性抗菌药利奈唑胺的合成研究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细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目前,对耐药性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传统的抗生素药物均无明显的疗效。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天约有5万人死于感染性疾病。因此,开发新型抗菌药物成为当务之急。利奈唑胺Linezolid(化合物Ⅷ,结构式见图1),商品名Zyvox(斯沃),美国辉瑞公司研发,是继磺胺类和喹诺酮类后又一种全新类别唑烷酮类合成抗生素,可用于治疗由需氧的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该类药物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药物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mRNA与50S核糖体亚甲基的起始转译阶段,通过与靠近30S界面的50S亚甲基结合,阻止70S起始复合物的生成。作者以3,4-二氟硝基苯和(S)-环氧氯丙烷为起始原料,根据文献,改进了利奈唑胺的合成工艺。合成路线如下:1实验1.1核磁共振氢谱仪仪3,4-二氟硝基苯(≥98%),工业级;其余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YRT-3型熔点仪,天津大学精密仪器厂;MercuryPlus-400型核磁共振氢谱仪,美国Varian公司;TraceMS2000型气相质谱联用仪,美国Finnigan公司。1.2合成中1.2.1硫酸镁-3,4-二氟硝基苯磺酸酯的合成酰氯化反应在100mL三口瓶中加入10.4g(120mmol)吗啉、10.1g(100mmol)三乙胺、50mL乙酸乙酯,室温搅拌,缓慢滴加15.9g(100mmol)3,4-二氟硝基苯,反应混合物搅拌过夜,依次用乙酸乙酯萃取、饱和食盐水洗涤、无水硫酸镁干燥,抽滤,旋干溶剂,得淡黄色固体21.6g,收率96.2%,m.p.111~112℃(文献值:112~113℃)。1.2.2氯甲酸苄酯类-1-3-甲基苯基甲基苄酯的合成在250mL三口瓶中加入11.3g(50mmol)化合物Ⅰ、15.8g(250mmol)甲酸铵、1.1g10%Pd/C、150mL丙酮,47℃下搅拌3h,抽滤,滤饼用丙酮洗涤,溶液转移至另一500mL三口瓶中,加入100mL丙酮、7.9mL吡啶,冰水浴,0℃下滴加12.8g(75mmol)氯甲酸苄酯,缓慢升至室温并搅拌过夜,将混合物倾入大量冰水中,抽滤,用少量丙酮洗涤,丙酮与水重结晶,真空干燥,得类白色固体12.9g,收率78.3%,m.p.122~123℃(文献值:122.4℃)。1.2.3s-环氧氯丙烷的合成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30mL乙醇、15.9g(150mmol)苯甲醛、14.7g(420mmol)三乙胺,搅拌1h,冰水浴下滴加13.2g(143mmol)(S)-环氧氯丙烷,缓慢升至室温,过夜,减压浓缩,加入18mL37%盐酸和20mL水,42℃下反应4h,分出水层,减压浓缩至有固体出现,用甲苯于高真空下反复带水,用无水乙醇和石油醚于-20℃下析晶,抽滤,50℃下真空干燥,得白色晶体16.5g,收率76%,m.p.134~135℃(文献值:125~136℃)。1.2.4乙酸酐的制备在250mL三口瓶中加入14.6g(100mmol)化合物Ⅳ、50mL甲醇,-30℃下加入11.1g(110mmol)三乙胺,15min后再缓慢滴加25.6g(250mmol)乙酸酐,控制内温不低于-30℃,滴加完毕后缓慢升至室温搅拌3h,减压浓缩,用甲苯和乙醇反复带水,用无水乙醚析出白色固体,抽滤,滤液减压浓缩,得淡黄色油状液体8.91g,收率68.8%。1.2.5氢呋喃浓缩法在500mL三口瓶中加入9.1g(60mmol)化合物Ⅴ,用40mL新蒸的四氢呋喃溶解,冷却至-40℃,搅拌下缓慢滴加76mL溶有7.6g(72mmol)叔丁醇钾的四氢呋喃溶液,滴加完毕后,缓慢升至0℃,抽滤,减压浓缩,用四氢呋喃洗涤沉淀,减压浓缩,残留物用柱层析分离(洗脱剂CH2Cl2∶CH3OH=1∶25),得无色粘稠液体5.3g,收率76.2%。1.2.6化合物和四氢呋喃的合成将0.98g(3mmol)化合物Ⅲ溶于2mL新蒸四氢呋喃中,加入0.19g(6mmol)甲醇,室温、氮气保护下滴加0.48g(6mmol)1mol·L-1LiOt-Bu的四氢呋喃溶液,冰水浴、0℃下滴加2.5mL溶有0.41g(3.6mmol)化合物Ⅶ的四氢呋喃溶液,室温搅拌20h。反应完毕,依次加入2mL饱和氯化铵溶液、15mL水、14mL饱和食盐水溶液、15mLCH2Cl2,分出有机层,水层用CH2Cl2萃取,合并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蒸干溶剂,用乙酸乙酯-石油醚析晶,得类白色固体0.59g,收率68%。2结果与讨论2.1h,5.4h,5.4h,5.4h,5.4h,5.4h,5.4h,5.4h,5.4h,5.2,4.4h,5.2,4h,5.2h,5.4h,5.4h,5.2,3h,5.2,4h,5.2,3h,3h,5.2,3h,5.4h,5.4h,5.4h,5.4h,5.4h,5.4h,5.4h,5.4h,5.4h,5.4h,5.4h,5.4h,5.4h,5.4h,5.4h,5.4h,5.4h,5.2,4h,5.97m,3hMS(m/z):337.8[M+];1HNMR(CDCl3,400MHz),δ:7.43~6.94(m,3H),6.15(t,1H),4.80~4.74(m,1H),4.05(t,1H),3.80(t,4H),3.79(dd,1H),3.72~3.55(m,2H),3.02(t,4H),1.99(s,3H)。2.2化合物的合成文献在合成化合物Ⅰ的过程中需要柱层析分离,本研究发现经下一步还原反应后用丙酮和水重结晶,完全可以除去该步的杂质。硝基还原过程中,大部分文献采用Pd/C,氢气为还原体系,本研究采用Pd/C,以甲酸铵作供氢剂,通过正交实验确定硝基化合物∶甲酸铵=1∶5(摩尔比)的最佳比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避免使用氢气带来的安全隐患。文献采用化合物Ⅲ和化合物Ⅵ合成利奈唑胺,反应过程为在叔丁醇锂的作用下,化合物Ⅵ先脱掉羟基上的乙酰基再脱掉LiCl得到化合物Ⅶ,化合物Ⅶ再与化合物Ⅲ反应得到目标产物利奈唑胺,实验中始终达不到原文献收率,尝试直接将化合物Ⅳ单乙酰化并在-40℃下以叔丁醇钾为催化剂成环得到化合物Ⅶ,虽然比文献多了一步但是收率大幅提高,并且在下一步唑烷酮成环过程中将-78℃滴加丁基锂的苛刻条件改为冰水浴及氮气保护下滴加叔丁醇锂。优化后的工艺路线反应收率较高,操作大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