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道德起源说_第1页
马克思道德起源说_第2页
马克思道德起源说_第3页
马克思道德起源说_第4页
马克思道德起源说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词解释道德的定义:“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生活中特有的社会现象,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以善恶为标准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义务就是个体对他人或社会应尽的责任。伦理学上的义务是道德义务,是指在社会生活中道德主体应尽的一种道德责任和使命。良心,是指道德主体在履行道德义务的实践过程中,经过内化而形成的一种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是个人意识中各种道德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幸福是指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感受到自己理想目标的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完满而产生的心理满足感和精神上的愉悦状态。道德他律,是指道德规范的外在约束力。即道德主体赖以行动的道德标准或动机,首先受外在根据的支配和节制,并非主体自觉自愿的。道德自律,即道德主体自身的意志约束。表现为对道德规范他律性的认同;也表现为主体自己为自己立法;集中表现为道德主体意志对欲望和爱好的把握。道德价值指道德行为和道德现象所具有的、值得肯定和称颂的要素和功能效用,也指道德观念和道德思想所具有的、反映道德生活需要和期望的意义属性。道德行为亦称伦理行为,是指道德主体在一定的道德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在实践中所表现出的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道德选择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依据某种道德标准,自觉自愿地选择一种方案,以实现自己的意图的抉择。道德修养作为人类道德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指个体自觉地将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准则及其道德要求内化为内在的道德品质,以完善人格德性的自我陶冶、自我培育和自我完善的实践过程。慎独:指在独处时.,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并且不被发觉的情况下,仍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照道德准则行事。最早出自《中庸》。它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也是道德修养所达到的道德境界。道德境界是人们在追求理想实现的过程中,通过自身努力所达到的道德觉悟程度,道德品质状况和情操水平。冯友兰的〃四境界〃说(名词)冯友兰以人的人生觉解程度,把人的境界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是自然境界,凭自然本能去行为;第二是功利境界,凭利害去行为;第三是道德境界,以〃行义〃为目的;第四是天地境界,以〃事天,去行为。天地境界是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社会公德:在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保证个人交往活动和公共利益的实现,人们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的公共生活准则。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和以及形成的与之相应的道德品质和情操境界。问答从词源学的角度谈谈“道德”和“伦理”的含义,说明两者的区别和联系。“成德”的前提是要“得道”,而“道”又源于“理。“理”又是从特定的人伦关系(“伦”)中衍生出来的,由“伦”生"理"由"理”成“道”,由“道”化“德”,这就是隐含在伦理与道德之中的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伦理”和“道德”的区分:.“伦”指称具有社会性质的人际关系,主要描述公共或群体关系的规则。“伦理”则多指一种社会公共生活中外在的客观的理性规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习俗性等特征。伦理多倾向于从社会的角度提出的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德”则主要指称对外在的道或理的个体内心感悟。“道德”指向个人生活中内在的主观的情性品格,具有主观性、情境性、个体性的特征。道德多倾向于从个体的角度身体力行伦理规范而后有所得。伦理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当道德=道德义务,利益=物质利益时,即道德义务与物质利益何者优先的问题道德=社会利益,利益=个人利益时,即群体利益或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何者优先的问题为什么道德和利益的关系是伦理学的基本问题?第一,由道德的根源和作用所决定。第二,这一问题的解决影响着其他伦理学问题的解决。第三,这一问题贯穿于伦理思想发展的历史中。中国伦理思想传统的主要特征除了连续性和绵延性的传承特点之外,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还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特征:•(-)家国同构基础上的忠孝伦理•(二)公忠爱国的整体主义精神•(三)仁爱和谐的伦理情怀(四)以义制利的道德价值追求(五)修身为本的尊道贵德传统(六)包容会通的伦理文化胸怀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特征(-)从外在联系上看,伦理学与哲学和政治融为一体;(二)在道德价值的最终目标上,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交融的境界;(三)道德核心内容推崇“仁爱”,追求人际和谐(四)在道德价值导向上,强调个体服从整体,有浓厚的宗法色彩(五)在处世态度上,强调中庸、推己及人的处世态度。西方伦理思想的特征1、价值两分的张力结构2、神人二元的伦理互竞3、个人和权利优先4、道义和目的两分中西方伦理思想特征之比较1、在外在联系上,中国传统伦理与政治密不可分;西方伦理与宗教密不可分。2、在形式上,中国注重完备的规范体系,西方注重单一的至善原则。3在内容上:在群己关系上,中国整体主义至上,西方倾向个人主义至上。在行为原则上,中方重义轻利,西方倾向功利主义。在人性论上,中国倾向德性主义人性论,西方自然主义占主流马克思道德起源说道德来自于人类社会实践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第一,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首要前提L劳动创造了道德主体(自然条件)。2.劳动分工协作促使社会关系日益复杂。3.劳动创造了人的意识和自我意识。第二,社会关系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第三,人的自我意识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道德发展的规律性一、道德随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L道德受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制度的制约。2.人类在生存境遇的变化中把握和发展道德。3.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4,经济和利益与道德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二、道德在善恶矛盾的辩证运动中发展L辩证理解恶在道德道德进步中的作用。2.善恶观念的碰撞与澄清推动道德观念的更新。3.扬善抑恶的道德评价推动道德的进步。三、道德在批判继承中发展。1.人类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决定了道德的批判继承性。2,道德的相对独立性是批判继承的客观依据。四、道德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向前推进。道德的主要功能:调节功能是道德最重要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也是道德的主要功能。规范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发挥作用。规范功能是非强制的,其作用的发挥主要依靠主体的道德自觉。激励功能。导向功能。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区别:第一,道德与法律的表现形式不同。道德是约定俗成的,没有固定的表现形式;法律则是依据国家政权的力量,由特定的国家机构通过一定的程序制定的,它以宪法、法令、民法、刑法等正式的形式由国家机构颁布。第二,道德与法律依靠的力量不同。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来维持;法律需要强制性的力量和机制来维护。第三,道德与法律的调节范围不同。道德调节的范围要比法律广泛得多。从广度而言,道德调节存在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从深度而言,道德不仅调节外在行为,而且还要评价行为的动机。第四,道德与法律对社会的作用方式不同。道德通过劝导的方式来调节社会的道德关系,而法律通过强制的方式约束人们的社会行为。道德与法律的联系第一,价值目标的一致性。道德和法律共同价值追求在于维护社会的秩序,调节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第二,内容上相互渗透。一个时代的法律体系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而同时代的占主导地位的道德体系也是统治阶级利益的反映,所以法律规范中也有主流道德的内容,某些道德规范往往通过法律的形式加以保证。第三,功能上相互凭借。法律作为威慑性的后盾,可以增强道德规范的调控力量。道德对法律体系的论证作用,能够增强人们对法律的敬畏感,对法律有维护作用。马克思道德的本质观一、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一种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现象。二、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方式。道德本质上是一种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关系的特殊的行为规范。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思想关系,属于社会精神生活,具有精神价值的特征,但道德直接属于人类行为实践领域,是一种以调节和指导人们行为为目的、以规范人们的行为方式为内容的实践精神。道德义务的特征:L道德义务具有非权利动机性。2.道德义务具有自律性。2.道德义务具有弱强制性。3,道德义务具有广泛性。良心的作用在行为之前,良心审视行为的目的。在行为过程中,良心审视行为的手段。在行为之后,良心审视行为的过程,结合动机和结果,对整个行为进行道德评价。荣辱观是人们内心深处对于光荣和耻辱的真切的情感体验或感受,不同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荣辱观。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第一,坚持物质生活幸福和精神生活幸福的统一。第二,坚持个人幸福和社会整体幸福的统一。第三,坚持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统一。道德规范的特征:(1)他律性和自性律的统一(2)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集体主义的内容第一,集体主义强调以集体利益为基础,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第二,集体主义强调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统筹兼顾和辩证统一。第三,集体主义强调在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尽力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区别1、在人性论依据上,个人主义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集体主义从人的社会历史性出发,认为人的自私性只是私有制社会关系在人的观念中的折射工2、个人主义认为个人利益是判断人的行为善恶的根本价值尺度;集体主义认为是与个人正当利益辩证统一的集体利益。3、个人主义把个人利益的满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集体主义则把集体利益的实现作为出发点和归宿。道德行为特征:⑴道德行为必须是有利于和有害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有利害关系的行为)⑵道德行为主体对行为动机、目的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的道德价值,有明确的认识。(自知的行为)⑶道德行为是行为主体在一定道德意识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支配下,自觉选择的行为。(自择的行为)道德选择的自由及其责任(-)道德责任论的两个极端(决定论、唯意志论)道德行为选择中自由与责任的关系1、自由与必然的关系(1)人有选择行为的意志自由。(2)人的自由受到客观必然性的制约。历史必然性制约;社会条件的制约;自身禀赋的制约2、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责任是有限度的。限度由三个因素组成:(1)历史因素;(2)社会因素(3)个体因素3、道德责任的限度是与道德选择的自由度成正比的。道德评价分类:社会道德评价和自我道德评价道德评价特点:社会道德评价(1)评价的主体和客体处于对立的两端。(2)评价的结果相对公正。(3)评价的方式主要靠社会舆论。自我道德评价特点:(1是行为当事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行为当事人既是评价的客体,也是评价的主体。(2)评价的结果受评价者利益、感情的影响,可能较偏颇;也可能由于了解行为动机,而更公正。(3)评价的方式主要依靠内心信念。道德评价的依据1、动机决定论、效果决定论的偏颇(割裂了动机和效果的辩证统一关系)动机决定论;(1)意味着对“好心办坏事”的绝对宽容;(2)动机无从直观,难以判断其真实性。效果决定论:(1)给“歪打正着”者套上道德光环。(2)对行为效果不佳的但动机善良者评价不公。2、正确的道德评价依据是动机效果统一论。首先,在实践过程中动机和效果统一起来看。(效果评价要优先于动机评价。这是因为动机常常是难于验证的,脱离效果评价的动机评价将蜕变为空洞的理论。)合其志功而观其次,当效果不明显时,依据动机。最后,当动机相同时,依据效果。道德修养的途径社会实践是道德修养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途径。(一)终身学习与学思结合(二)正心诚意与慎独自律(三)知行合一与积善成德道德品质的定义:是一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德性)道德品质的特征:1、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客观内容,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的综合表现。2、道德品质是自觉自主的行为过程。3、道德品质是在行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倾向。婚姻的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