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教评历史学科备课手稿课题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时间2023年10月17日节次第一课时来源《中外史纲要(上)》课型新授课授课对象高一设计人历史组目标确立依据课标分析课标摘录《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与本课有关的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课标分解(一)学生学什么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至隋唐时期选官制度、中央行政机构和赋税制度的变化,了解导致这些制度或行政机构变化的背景和趋势。(二)学到什么程度1.知道从秦汉时期到隋唐时期选官制度、中央行政机构和赋税制度的基本演变情况。2.运用史料对比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度和两税法去的创新之处,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力。3.利用时间轴,将选官制度的变革置于具体的历史时空框架下进行分析,并从不同角度认识制度的延续、变迁和互相影响,理解制度形成和变化背后的社会因素。4.通过对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中枢政务机构以及赋税制度的学习,得出制度创新是大一统王朝绚烂辉煌的重要保障。教材分析本课为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在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政权更迭的基本事实基础上,对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进行介绍,有助于学生形成这一历史时期制度变迁的脉络线索.另外,在授课的时候需要跟学生们强调,虽然制度创新主要发生在隋朝和唐朝前期,但应注意其中很多内容(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已有基础,使学生们意识到,所谓的“制度创新”并不是截断众流、无所依傍地突然发生的。高考考点分析学情分析1、统计数据,注重预习前测,用表格统计2、分析问题,包括认识误区,困惑一知半解的问题3、指定针对性策略学习目标1.知道从秦汉时期到隋唐时期选官制度、中央行政机构和赋税制度的基本演变情况。2.运用史料对比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度和两税法去的创新之处,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能力。3.利用时间轴,将选官制度的变革置于具体的历史时空框架下进行分析,并从不同角度认识制度的延续、变迁和互相影响,理解制度形成和变化背后的社会因素。4.通过对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中枢政务机构以及赋税制度的学习,得出制度创新是大一统王朝绚烂辉煌的重要保障。评估任务学习目标1、2、3、4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估要点导(2分)引起注意带入情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出,十七人中最少年”和“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这样的诗句。这两句诗体现了当时哪两种制度?科举制和两税法大家思考一下:隋唐制度创新,除了科举制和两税法外,还有哪些制度?思(10分)激活旧知感受新知知识链接【九品中正制】曹魏后期为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而推行的官员选拔制度,曹丕选择部分中央官吏兼任地方大小中正官,负责品评本区域内的士人,供吏部选官参考。初行时尚能做到综合门第和才能。后来,评定士人品级只论其门第,逐渐转化为士族地主垄断仕途的工具,为门阀制度的形成铺平了道路。【科举制】隋朝废除九品中正制,设进士科。唐朝初年,科举制进一步完备。科举制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保障,在程序上给考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扩大统治基础,促进社会阶层流动;以才学为依据,提升了政府府官员的文化素质。但是,科举选拔标准单一,压抑个性;用儒学作为考试内容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三省长官均为宰相,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政事堂】唐初三省长官的议事场所,唐初始设于门下省,后迁至中书省。开元十一年(723年),改名为“中书门下”,堂后设吏房、户房、兵房、刑礼房等。此时的“中书门下”不仅有决策权,还对尚书六部进行对口领导,掌握了一部分行政权力。【均田制】北魏时期推行的土地及赋役制度。均田制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小块土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大族对土地的兼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均田制为隋唐所沿袭。【租庸调制】唐朝租庸调制实行的基础为均田制,其中租指田赋;调即户税,征收绢、布、帛等;庸指徭役。男子不去服徭役者,可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两税法】780年,唐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其“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二、基础感知教学过程——基础感知知识点一:选官制度阅读教材第一目正文内容明确九品中正制的内容。内容:曹魏时期创立,中央委派中正官到地方依家世、道德、才能将人才评定为九等,依此授予相应官职。阅读教材第一目“历史纵横”并结合材料,分析九品中正制的背景和影响。材料一:其后期弊端日益严重。到东汉中后期,选举权被地方少数公卿、大臣、名门望族所控制,他们选士任官往往推荐名望家庭的子弟而不管其学问品质如何,如此使得察举范围越来越狭窄,被察举者也大都名不副实,桓帝时有童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材料二:九品中正制度……在其初创之时,犹能“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选拔出有用人才,但后来逐渐被门阀世族所把控,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背景:东汉末年以来,察举制失去社会基础,且已腐朽,影响人才选拔和政权稳固。内容:曹魏时期创立,中央委派中正官到地方依家世、道德、才能将人才评定为九等,依此授予相应官职。影响:初行时,选拔了一些有用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西晋时期,选官主要看重家世,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南北朝时期,士族日益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承担起选拔人才的功能。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材料,分析科举制的影响。材料:东晋至此北宋时期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朝代东晋隋唐北宋比例/%4.017.224.546.1——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秦汉至晚清历史的一种社会学阐释》材料二: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编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三:(选读)材料二科举制的推行,对历史的发展,也带来很大负面效应。首先,它使得学校体系从此以后就和选官制度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学校成了科举的附庸。知识学习被限制在文字、文字书写、文学和道德讲求上,使中国本来就该发展起来的科学技术,受到了影响,以至于长期无法进化。其次,科举虽然强化了官僚制,但也使得人才都被行政体系吸走,影响了社会整体发展。其三,科举制虽然推动了人们向学,但也极大地催生了官本位文化的生长。整个社会的运行,都围绕着官僚体制打转,这对于中国社会以后的发展影响甚巨,以至于今天仍有余波。——摘编自张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导论》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加强了中央集权;提升了官员文化素质。补充影响: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儒学发展;唐朝时,科举制被东亚文化圈的国家所采用;被近代西方吸收并改造成近现代文官制度;消极影响:选拨标准单一,压抑个性;儒学作为考试内容忽视新知识新学科发展;禁锢人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知识点二:三省六部制1、阅读教材第二目的内容,指出三幅图对应的朝代及中央机构名称和权力运行情况,并概括其异同点相同点:相同点:都通过分权维护了皇帝集权。不同点:秦朝三公九卿制下,丞相位高权重;汉朝实行中外朝制度,丞相失去决策权,权力被削弱;唐朝三省六部制下,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三省之间分工明确,彼此制约,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2、三省六部制的影响材料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各拟意见,再由宰相(中书省长官)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门下省,由给事中(门下省属官)一番复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因此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皇帝不能独裁,宰相同样不能独裁。——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1)阅读教材第二目的内容,根据材料试着画出三省六部制运行流程图。特点:三分相权,相互牵制(2)根据材料,说明为什么说三省六部制是“皇权下的民主”。(此问题等同于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有一定的科学性。理由:三分相权,相互牵制,能够避免权臣专政;门下封驳审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皇权;扩大宰相的范围,政事堂群相议事,共商国策,能够集思广益。3、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两问,完成下列表格。时期中枢机构设置权力配置与运作秦、西汉初三公九卿制丞相集决策、行政、用人、审议和司法于一身汉武帝及以后中外朝制中朝决策、外朝执行东汉三公与尚书台三公徒有虚名,尚书台掌决策和行政魏晋南北朝尚书、中书、门下形成三省三省共同辅佐决策,行使权力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草拟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封驳,尚书省和六部负责具体执行知识点三:赋税制度1、阅读教材第三目,理解租庸调制的概念。【租庸调制】唐朝租庸调制实行的基础为均田制,其中租指田赋;调即户税,征收绢、布、帛等;庸指徭役。男子不去服徭役者,可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2、阅读教材第三子目结合材料,分析唐代中期后赋税制度暴露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材料一: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资治通鉴》材料二: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杨炎“请作两税法”疏暴露的问题:均田制遭到破坏,租庸调制的征税依据丧失;税收机构及名目混乱,人民负担加重;赋税负担不均,农民逃离。(唐代中后期,土地兼并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解决办法:实行两税法。两税法:780年,唐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一年分夏、秋两次纳税。其“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3、阅读教材第三目,结合第三目“史料阅读”,完成下表。项目租庸调制两税法调整后作用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以土地、资产为主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征税项目田租、户调、力役、杂税户税、地税简化了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征税对象授田农民不分主客农商一律纳税扩大税收对象,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征税次数一次两次征税时间由不固定到固定征收形势实物、劳役户税纳钱,地税交实物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阅读教材课后“问题探究”并结合材料,请你评价陆贽对两税法的看法(等同于两税法的利与弊)。从研究两税法的角度谈谈应如何看待《重赋》的史料价值。材料: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沿革规律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征收标准从以人丁为主,演变为以田亩为主,征收的物品由以实物地租为主演变为以货币地租为主,征收的时间从不定时演变为基本定时,农民由必须服徭役逐渐演变为纳绢代役,税种也由繁杂演变为简单。——摘编自张菱《中国古代税收制度的演变》陆贽认为两税法加重了百姓负担,有敛财的目的。这一观点虽有合理性,但以偏概全。陆贽认识到了两税法对百姓的盘剥,但没有认识到两税法在当时的积极作用。(两税法的利弊:利方面,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正政收入;改变以人丁为主的税收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弊方面,在实行过程中,出现了长期不调整户等、钱重物轻等问题,加重了农民负担;土地合法买卖,土地兼并更加盛行,农民沦为佃户、庄客的更多)《重赋》出自白居易诗歌,写于两税法实施时期,对研究唐朝两税法实施目的及效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文学作品带有艺术加工成分,须与其他史料相印证。三、议(8分)提供情景引出行为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两问完成下表填写。时代选官制度措施标准夏商周世官制亲贵合一、世代相传血缘春秋战国、秦军功爵制养士、军功、客卿才能汉代察举制察访人才、举荐做官品德、才能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品评士人、按品授官家世、道德、才能-->家世隋唐至明清科举制分科考试以成绩优劣取舍才学发展趋势(可从选官标准、选拔方式、选官原则、选官基础等方面进行总结)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四、展(5分)新知探究典例释疑五、评(12分)依据典例评价总结六、检(3分)任务评估达成反馈1.“王与马,共天下”生动反映了东晋政治的特色,与此相联系的制度是(C) A.血缘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9755-2024合成树脂乳液墙面涂料
- 工厂整改报告-企业管理
- 银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
- 银行合规管理制度优化
- 酒店餐饮服务规范及质量控制制度
- 零售媒体化专项研究报告(2024年)
- 《信号形成处理记录》课件
- 克莱斯勒铂锐不启动防盗系统诊断案例
- 《议论文结构布局》课件
- 全国百强名校2025届高考英语三模试卷含解析
- 【企业盈利能力探析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400字】
- 危急值的考试题及答案
- 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华侨大学
- 走进鱼类世界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海洋大学
- (正式版)SHT 3227-2024 石油化工装置固定水喷雾和水(泡沫)喷淋灭火系统技术标准
- 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给药错误护理安全警示教育
- 陕09J01 建筑用料及做法图集
- 2024年华润电力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湘少版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 12 第二课时(Part CPart D)》课堂教学课件公开课
- 《电力电子技术》习题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