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博推动网络公共领域形成
据2011年底公布的《微博用户》统计,2011年末,微博用户突破了3亿人的账户。每天有超过1亿条信息,活动用户的比例为9%。微博这样一个特殊平台的出现,在短时间内为众多公共事件的讨论提供了空间,并从多个角度为事件的解决提供具备参考价值的意见。但无论网络媒体有多大的潜能,都只能依托公共参与来发挥,没有现实中的公众,一切都是空谈。而即使大众都能化身为网民,作为网络信息载体的微博就一定能够具备公共性并且孕育出一个公共领域2.0来吗?这个问题是复杂但又值得去探索的。本文即试图从微博自身的传播特征入手,结合哈贝马斯等学者关于公共领域的理论框架,对于微博是否在构建网络公共领域方面有所贡献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从不同侧面为这一主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一、被媒体中介型的公共性剑桥大学社会学教授汤普森(J.B.Thompson)在他的《媒体与现代性》一书中说到,我们今天在思考公共性(publicness)时,是被一种传统模式所引导,而这种传统模式来自于古希腊城邦国家的公共集会,一种以公民身份参与公共讨论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公共性由互动的对话构成,并且与具体的时空相联系。而在大众媒体作为信息传播主要承载工具的今天,这种直接发生的公共性已经改变为被媒体中介化后的公共性。以下将从微博信息传播的基本特点入手来简要分析其与公共性之间的关系。(一)个人网络身份与社会角色微博的传播主体可以分为实名用户和匿名用户。对于匿名用户来说,实名用户通过认证被从外部赋予了更多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大部分实名用户都是占有一定社会资源和拥有相应社会地位的人士。这些用户又可以根据多种标准划分,如个人用户和组织用户。组织用户包括各种社会组织,如新闻媒体及政府机构等,其所发布信息因其发布者为各种组织,因而常常带有明显的公共性,如新闻机构发布新闻,政府机构发布政务信息等。个人用户所发布信息的公共性较难以衡量,发布内容从个人生活琐碎的记述与思考到对公共事件的评论和建议无所不包,完全出自个人动机。个人用户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将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角色和权力关系复制到网络中来,因而个人用户在现实中的社会身份和角色对其在微博中发布的信息类型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公共知识分子、媒体从业人员以及各领域的专业人士,这些用户通过后台认证或者前台实名认证成为信息发布和评论较为活跃的群体,这些用户对公共话题的讨论程度超出对个人生活的讨论。而更多隐藏在深处的个人用户被普遍称为“草根用户”,他们在现实中就没有“社会精英”那样关注公共话题,在网络中也同样。这种现实世界中的“精英”与“草根”的关系在微博中仍旧适用,如果无法打破这种权力关系,就无法实现微博空间完全的公共性。(二)“未经过认证的个人”根据夏雨禾博士的论文《微博互动的结构与机制—基于对新浪微博的实证研究》“关注模式是微博互动的主要模式之一”,但这种模式下“关注者和被关注者之间并不存在实质性的对话互动”。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和传统媒体信息传播单向流动类似的传播方式。在微博传播中被关注者虽然无权决定谁会关注自己,但却可以通过移除粉丝或加黑名单的方式控制被关注者,这就使得微博信息传播并非是完全开放的。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传播空间的公共性就会受到相应的削弱。被移除的粉丝不再拥有对原关注者微博内容的转发和评论的功能,如果话题涉及公共利益,网络作为公共论坛的功能就会由于在开放方面受到限制而受到相应的影响。根据夏雨禾博士的研究,微博互动的另一种方式是“对话模式”,“包括直接通过消息对话,或进行消息转发、评论行为”。这种对话模式表面上看,完全可以超越时空限制,随时可以发生。但夏博士的研究发现,经过认证的组织或者个人用户与同样经过认证的组织和个人用户的互动比例高达80%以上,而与“未经过认证的个人”互动则偏少。普通草根的互动对象则清一色是未经过认证的个人。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微博平台并未创造出一个统一的公共空间来供所有用户参与讨论,而是由不同层次和层面的小群体互动组成的一个支离破碎的虚拟空间。那些草根在互动中的关注多为私人领域的琐碎事物,当他们对公共事务发表看法却得不到回应时,便倾向于退回到最为“舒适的”私人领域而后热衷于各种闲言碎语和娱乐信息的传播。这种纯粹的私人领域内所传播的信息多为不需要太过于思考和参与的生活化、娱乐化信息。有国外学者将其称之为“信息飞地”,“飞地”(enclave)这个词生动地说明了在这样一个领域内,无论周围传播的是何种公共信息,处于飞地内部的个人都可以选择充耳不闻。而微博信息传播的方式就为个人建立这样的“飞地”创造了充分条件。如果更多的草根都遁入这样的“信息飞地”,公共事务的讨论范围将越来越小。(三)微博参与讨论的渠道研究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学者认为,互联网好像“数字打印机”(digitalprintingpress),它使任何一个愿意参与进来的用户都成为一个自媒体。而微博则更集中地放大了这种功能,微博总体看来就是一个“所有人说给所有人听”的公共场所,是被互联网中介化后的非面对面的对话和交流。因而如果不考虑各种外部言论控制机制,注册用户可以在这个公共空间里留下任何痕迹,而且与传统的博客写作相比,微博信息由于其短小,几乎对写作水平没有任何要求。从正面看,这降低了公众参与讨论的成本,对吸引更多公众拓宽公共讨论有所帮助;但从反面来看,希望在有限的140字内清晰表达观点并能吸引读者,其实对写作和思维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具备这样的表达能力,即使有参与公共讨论的充分动机,在公共讨论中所发表的观点也难以被认可和重视。夏雨禾博士在研究中将微博“话头内容”分为七种类型,并且按其所提取样本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分别为:新闻30.6%,工作生活实录或感言28.1%,名人名言、格言或语录9.8%,人物或内容推介5.5%,段子或冷笑话19.4%,舆论监督2.7%,其他3.9%。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公共信息的传播并非占据微博信息传播的主流。而根据夏雨禾博士对这些内容是否通过评论和转发而被传播的研究发现,公共性最强的新闻类信息并非被转发和评论最多的信息。因而得出暂时的结论:“微博与新闻媒体、私人交流工具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差异,它更像是一个文化性、个人化、情绪化的传播和互动空间”。二、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公共领域”一词40多年前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被概念化。根据瑞典学者达尔格伦(PeterDahlgren)的解释,“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是一个制度性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政治意见通过毫无约束的相关信息和观点的自由流动来形成,被媒体中介化的或者面对面的互动构成了这一领域主要的活动。”纵观众多学者对“公共领域”的定义和表述可以看出,“公共性”是公共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特征。(一)公共领域的构成是讨论和讨论的基础哈贝马斯笔下的“公共领域”主要是指一个人们可以自由集会和公共讨论的面对面的交往空间。而这一概念在今日社会的语境下,主要是指大众媒体,尤其是新闻工作者如何并且在何种程度上帮助公民了解世界,并通过讨论做出对外部事件的反应,最终采取相应的行动。“公共领域”最深层的基础是对一个社会中的所有成员开放。如果大众媒介是这一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则“它们必须从技术上、经济上、文化上以及语言上对全体社会成员开放,”任何人为的障碍使得某些社会成员难以进入到公共领域中来都是与公共领域的普遍适用性相冲突的,都是对其公共性的损害。(二)公众需要有足够的硬件设备来适应网络环境的公共性类型有不少学者认为网络作为信息传播渠道天然具备公共性,理论上,网络资源属于每个现实中的公民。网络那种无所不包的特性翻新了现实中的众多社会关系,因此不少学者乐观地认为网络本身具备低门槛的特性,只要用户拥有相应的硬件设备就可以从现实中的公民化身为网络公民,并且这些硬件设备在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也会像电视机那样完全普及,网络那种与生俱来的公共性由此可见。在互联网出现以前,普通公众的言论和“行踪”彼此之间是难以察觉的。互联网用户则需要将他们的日常活动重新调整来适应网络环境中新的公共性类型。互联网正是汤普森教授所描述的“能被看到的公众组成的空间”:是一个由不同行动和事件构成的空间,这些行动和事件通过在一个公共空间内的象征性交换过程而清晰可见。社会成员、组织或者群体在这个空间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对其从道德上负责。互联网虽然创造了众多的对话空间,但是对单纯依靠网络技术来复兴公共空间是值得怀疑的。(三)“第三空间”特征美国城市社会学家奥尔登堡(RayOldenburg)对现实世界中“第三空间”的定义与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概念异曲同工:这个空间是一个混合的空间,它将人们从不同活动区域集合至此;它作为一个关口,新老成员通过之后便在这里相互认识;它还是一个完全中立的地方,来这里的人没有主客之分,可以自由进入或离开;访客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共享兴趣,还会遭遇到完全不同的观点;他们可以在这个空间内寻求娱乐,也可以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对政治或者其他公共话题开展严肃的讨论……奥尔登堡对“第三空间”特征的总结在笔者看来与微博所提供的公共空间的特征有众多相似之处,比如“低门槛”与“对话性互动”。但“微博化的”公共空间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特征。根据新浪财报显示,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经突破3亿,用户每日发博量超过1亿条。用户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增速减缓,但其发布各种信息的数量仍在持续增长。换言之,关注是有限的,而信息量无限,所以如何争取更多的关注将成为微博用户之间持续的竞争。“观点的自由市场”转化为“关注的自由市场”,名人与各领域精英聚焦了众多关注,普通草根之间的关注则严重不足。造成的直接后果之一便是微博信息传播的横向碎片化和纵向两极化。微博有多少注册用户就有多少信息发布渠道,但各种信息交织在一起,又因篇幅限制而支离破碎,经常难以拼凑出一个事件的全貌。受众的关注也同样呈现出碎片化特征,其对任何事物的关注都随着不停更新的消息被不断切换,这种快餐式的阅读难以引发对公共事务的深入思考。此外,在微博这个看似毫无限制的公共空间中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兴趣形成不同的小圈子,这些圈子相对封闭,话题也较单一,如某些用户只关注时尚消费类话题,并且众多用户极少与自己圈子之外的其他用户交流,表现出一种公共领域中公民不该具有的身份优越感。与之前提及的“信息飞地”相似,笔者称这些封闭的圈子为“信息死角”,即不同喜好和兴趣的用户分裂为一个个小的互动圈。这是一种公共空间的纵向分裂,是其两极化的表现。网络看似延伸了现实中的公共空间,却为更多“躲进小楼成一统”的人们提供了脱离现实世界的机会。网络的互动性仍旧存在,但用户与用户群之间希望互动的动机却会随着这种碎片化和两极化的语境逐渐弱化。三、如何改善公共生活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作为互联网媒体的微博由于自身众多限制难以提供一个理性而又平等的公共空间给所有用户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而用户在很多时候也未将自己视作参与公共讨论的公民。微博看似在培养用户公民意识方面做出了贡献,但它更多地是将用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30年撰写:中国刀卡项目风险评估报告
- 2024-2030年希诺公司技术改造及扩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尾纤毛细管公司技术改造及扩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威克舒公司技术改造及扩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度汽车喷漆行业法规咨询与服务合同3篇
- 2024-2030年国家甲级资质:中国YLGc管道泵融资商业计划书
- 2024-2030年咪多吡公司技术改造及扩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吡拉明公司技术改造及扩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去氯羟嗪公司技术改造及扩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面包刀行业竞争策略及销售态势分析报告
- 中日服饰文化对比
- 獐子岛审计案例
- 皮带机安装方案
- 教师如何处理学生的消极情绪
- 设备安全调试维修作业安全培训
- 苏轼的坎坷一生(被贬路线)课件
- 2024年心理咨询师题库及参考答案(考试直接用)
-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常识
- 体育学科2022版新课程标准测试题含答案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测试题(共5套-含答案)
- 传统村落景观风貌保护与复兴研究以传统村落王硇村为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