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唐宋时代敦煌调水
43.南10里五石斗门处此外,还有插入、管理和装饰,以及假快乐家族。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阳开水系。原属东河水系,在平河口引水东流,蕃占前后移向上流,自州城西南10里五石斗门处引水(见S.2103),由西南向东北流,至沙州城东7里,长约16里。位于阳开渠与甘泉水之间,灌溉莫高乡西北部地段。P.2684、3155、3290、3396、3412、3494、3560、3649、3706、3947及S.2103、2214、4172、9156,Φ336等卷载之。据S.4172卷不完全登录,北宋至道元年(995年)此渠浇地410亩。44.莫高乡东北最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阳开水系。约在州城东南5里阳开渠东岸开口引水,东北流,抵城东8里,长约8里,灌溉莫高乡东北境。P.3560、S.4491、大谷2835V及Φ336等卷载之。据Φ336卷极不完全登录,天宝十载(751年)前后此渠浇地56亩。此渠又分出北支渠,其北支渠下尾通连东河之赵渠,以备阳开水系减急泄水。45.州城南方附加里里,原所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阳开水系。在州城东南,灌溉莫高乡南沙庄地,起止不详。P.3560、S.5816V等卷载之。P.3560作李口横渠。46.利子口—东河唐宋时代敦煌东部干渠,自州城东南3里中河堰之平河口受甘泉水,东北流,抵城东北15里处,全长13里。依河面宽窄之不同分为3段:自平河口至千渠口一段约5里,渠阔3丈,因名三丈渠;自千渠口至利子口一段又5里,渠阔2丈;自利子口至两支口3里,渠阔1丈。大致相当于清代下永丰渠上段。末尾分出支渠两条:即两支渠和三支渠。此水系所属子渠20余条,如赵渠、小第一渠、沙渠、鹘渠、多农渠、第一渠、千渠、利子渠、瓜渠、延康渠、乡东渠、汜渠、掘渠、张桃渠、张填渠、张官渠、曹家渠、刘家渠、索总同渠、六尺渠、吴家渠、马家渠、王家渠、廉家渠、神威渠、涧渠等。灌溉区域跨敦煌、莫高、悬泉(赤心)、慈惠、效谷、玉关等6乡。P.2005、2162、2486、2641、2846、2880、3156、3254V、3290、3384a、3560、3706、4635,S.1947V、2214、6235、6452等卷载之。据S.1947V载,河上建有水。47.白龙白雀歌即东河之分水口,在州城东南3里中河堰南侧,甘泉水东岸,约当清代大有渠口。见于P.2005、2594,3560、3829、4640等卷。当地传说唐武德五年(622年)四月,白龙见于平河水边(P.2005)。时贺拔行威据敦煌称王,于此建白龙宫。P.2594《白雀歌》“平河北泽白龙宫,贺拔为王此处逢”即咏此。P.3829载蕃占期间,沙州监军使董勃藏于平河口建有佛寺一所。48.渠口长长35里,长6周年,5里东河之上段。自州城东南3里平河口起,至城东7里千渠口,长约5里,P.2005及3560载此段渠面宽3丈,因名三丈渠。参见“东河”条。忧渠、大壤渠、多农渠、大第一渠、千渠、赵渠、小第一渠皆由此段分水。49.里平河口下游流域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东河水系。约自州城东南3里平河口引水北流,至城东2里折向城东7里,长约8里。灌溉敦煌乡东境。P.3396、3560、4021,S.6063及Φ336等卷载之。50.忧渠周边及其小渠口又写作大让,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东河水系。自州东里平河口引水东北流,至城东北7里,长约7里。位置在忧渠东侧,为东河北岸第2道子渠,灌溉敦煌乡东境。P.3396、3560、4021(11)、4906、4907,S.4491、4657、5049、6298、9156及Φ336、ДX2431等卷载之。据S.4491、9156两卷不完全登录,蕃占初期此渠浇地64亩。51.乡境河流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东河水系。自州城东南5里东河北岸分水,东北流,在第一渠西侧,与第一渠平行,至城东北20里,长约17里。灌溉敦煌、慈惠、效谷三乡境。P.3396、3560、4021(11),S.5049、7060及Φ336、Дx1408a等卷载之。据Дx1408卷极不完全登录,五代时此渠浇地190亩。52.东水池神主唐宋时代敦煌蓄水池,在州城东,其址不详。五代前后,附近有庙,谓之东水池神庙。见于P.3644、4640等卷。P.3633《沙州百姓一万人上回鹘可汗状》云:太保弃蕃归化……百姓等感荷太保,今为神主,日别求赛,立庙见在城东。”或即东水池神庙53.慈惠乡、千渠以下又作大第一渠。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东河水系。约自州城东7里千渠口分水、东北流,至州城东北20里处,长约15里。在千渠西侧,大体与千渠并行灌溉慈惠乡境。P.3245、3384(a)、3396、3706、3877、3935,S.4491及Φ336等卷载之。据S.4491卷极不完全登录,蕃占初期此渠浇地116亩。54.“慈惠二乡”5.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东河水系。自州城东7里东河北岸分水,谓之千渠口;东北流,至城东北30里,长约24里。.主要灌溉悬泉(赤心)、慈惠二乡境。P.2627、3396、3560、3877、3935、4021(11),S.4125、4491、4649、5049、6233、6235、0272、6298等及Дx2431卷载之。据S.4491卷极不完全登录,蕃占初期此渠浇地260亩金山国初年(906年),甘州回鹘来侵,金山国天子张承奉率军在此渠三堡一带迎敌获胜。《龙泉神剑歌》“千渠三堡铁衣明”即咏此。55.u3000阴溪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东河水系。约自沙州城东7里千渠口分水,在东河南侧,东流至城东20里,长约12里余。灌溉悬泉乡(赤心乡)南境。P.3384、3560、3877、3898,S.514、4491等卷载之。此渠与阳开水系之两网渠相同,以承受阳开水系之泄水。P.3384、S.9156载城西都乡水系亦有赵渠,又名赵家渠,与此城东赵渠所指非一。56.千渠口对流来水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东河水系。自州城东7里千渠口对岸引水东流,在东河之南,灌溉悬泉乡境,起止里程不详。P.3384、3396、3560,S.4125、4491等卷载之。57.郑生长903—利子渠又写作梨子、栗子、傈子,误写作漂子,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东河水系。起于州城东12里利子口,在东河北侧,东北流,至州城东北30里,长近20里位置在千渠之东,与千渠并行,灌溉慈惠、效谷二乡境。P.3560、3396、5032(14)及Φ336等卷载之。沿渠有栗子堡。金山国初年(906年),甘州回鹘来侵沙州,此堡与郑坞堡义兵在宋神祐、罗俊诚率领下,从敌军背后袭击,配合金山国军正面作战。P.3633金山国宰相张文彻诗云:“郑坞粟子两堡兵,义郎神祐选能精。压背西冲回鹘阵,毅勇番生罗俊诚。”即咏此事。58.城东北20里又写作苽渠,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东河水系。约自城东12里利子口分水,东北流,与利子渠并行,至州城东北30里,全长约18里。灌溉悬泉、效谷二乡境。P.3396、3410、3560、3877、3898、3899、4909、4989及S.514、4583等卷载之。此渠又分作上、中、下三段,分别称上瓜渠、中瓜渠、下瓜渠。据S.514卷之不完全登录,唐大历四年(769年)此渠浇地555亩。59.挖掘运河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东河水系。推测在州城东北瓜渠下游,起止里程不详。见于P.3396、3560、3706等卷。60.延康渠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在州城东,属东河水系。具体位置及长度不详。见于P.2032、2049、3410、3560、4988、4989等卷。61.宜禾里境,宜禾里境。据唐大历四年,有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东河水系,自城东12里利子口分水,在东河南岸,东流,至城东20里,长约8里,灌溉悬泉(赤心)乡宜禾里境。P.3560、3877、5032(13),S.514等卷载之。据S.514卷极不完全登录,唐大历四年(769年)此渠浇地182亩。P.5032(13)保存有甲申年(984年?)四月修治沙渠口转帖一通。62.《南晋张瓜渠》载其即东河之末段,在州城东北12里至15里,宋初始名新城河母。其东尾即两支口。P.3396载之。据S.514《大历四年悬泉乡宜禾里手实》载:“杨日晟地一段壹亩。口分。东十五里瓜渠。东,河;西,新城;南,荒;北,路。”是知新城当在东河与瓜渠之间的三角地带。63.瓜渠之南红泉、效谷二乡境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东河水系,为东河下游支渠。自州城东15里东河末尾两支口分水,东北流,至城东北40里,全长约25里。在瓜渠之南,灌溉悬泉(赤心)、效谷二乡境。P.3290、3396V、3557、3560、3669,S.4583及Φ336等卷载之。64.瓜渠尾、瓜渠北、灌溉效谷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东河水系,约自州城东30里两支渠北岸分水,东北流,终点莫考,当在瓜渠尾之南、两支渠之北,灌溉效谷乡南部。P.3354、3396、3560、3669等卷载之。65.效谷乡东南角又名东涧渠,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东河水系。约为东河下游两支渠之子渠,起止不详。推测其位置约在州城东北玉关乡境(在效谷乡以东)。P.2222b、3490、3560、3744、3774、4638、4989,S.4449、4491、5927V、9156及Дx2168等卷载之。据S.4491、9156两卷不完全登录,蕃占初期此渠浇地621亩。吐蕃右军卫十将使兼先锋将知军中事孔周于丁亥年(807年)正月朔日葬父孔含光于玉关乡界此渠东原(原作源)白沙路西侧。66.东北出之子渠盛唐时敦煌水渠,属东河水系,在州城东北。为东河东北出之子渠,具体位置及起止里程不详。P.3560载之。P.2005载州城(东)北37里有神威烽。此渠或因烽得名。中唐以来此渠失载,大约被废弃。67.渠北悬泉赤心乡一名张官渠,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东河水系。约自州城东北30里两支渠南岸开口引水,东流,至城东40里处,长约10里,在三支渠之北,灌溉悬泉(赤心)乡东北境。P.3396、3560、3898、4909、4989,S.6452等卷载之。大约相当于今之东干三支渠。68.引导水来之南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东河水系。约自州城东15里东河末尾两支口引水,东北流,至城东北40里处,长约25里。在两支渠之南,灌溉悬泉(赤心)、效谷二乡境。P.3557、3560、3669,P·T·163,S.514及Φ336等卷载之。69.悬泉乡境,胡渠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东河水系。约自州城东20里三支渠上分水,东流,至城东30里,长10里,位置当在三支渠之南侧,灌溉悬泉(赤心)乡境,P.2250、3290、3354,S.514及Φ336卷载之。据P.3290卷极不完全登录,宋至道元年(995年)此渠浇地147亩。此渠盛唐时原名胡渠。P.3354《天宝六载龙勒乡都乡里籍》载州城西10里亦有胡渠,为同名异渠。晚唐以来,东河胡渠改名鹘渠。70.反应渠北及其分布又作北富渠,北府河。唐宋时代敦煌北部干渠。敦煌昔置北府、南府,此渠流经北府(效谷府)地区,故名北府渠。自州城东南3里中河斗门引甘泉水北流。至城北44里,渠长45里。大致相当于今之北干渠。所属支渠、子渠10余条。西出者有宜谷渠,东出者有辛渠、八尺渠、掉消渠、王使渠、鲍壁渠、无穷渠、神农渠、临泽渠等。另有大渠、马子渠等亦属之。灌溉区域为平康、洪池、效谷、玉关四乡境。P.2005、2222V、2880、3560、3935、4635、4640、4706、4907及Φ336、Дx3946a等卷载之。71.某渠与东河水系某渠又写作新渠,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北府水系。约在八尺渠南,为北府渠东行之子渠。起止里程不详。此渠与东河水系某渠相通,以受东河泄水,为沟通东河、北府两大水系之纽带。P.3396V、3560、4986、4989,S.4491、9156等卷载之。据S.4491、9156两卷极不完全登录,蕃占初期此渠浇地100亩。72.罗振玉旧藏英州,约42里又作东八尺渠,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北府水系。自州城东北2里北府渠东岸开口引水,谓之八尺口。东北流,至州城东北30里,长约28里。起于平康乡界,流经平康乡东南部和慈惠乡北部,止于效谷乡中部。为州城东北最长之支渠。P.2822、3396、3560、4635,S.514、4583、6116,Φ336及罗振玉旧藏先天二年平康乡籍、吐鲁番出土文书72TAM225:23a《武周敦煌县田籍帐》等卷载之。大致相当于清代大有渠之下段及今北干一支渠及东干二支渠下段。73.尺渠之子渠又作掉逍,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北府水系。在州城北7里。约八尺渠之子渠,起此不详。P.2880、3396、3704、4635、2222f及Φ336等卷载之。此渠天宝年代名皂小渠(见Φ336,丘古耶夫斯基录作泉水渠),晚唐以降假借作掉消渠。74.尺渠封二图5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北府水系。自州城北10里北府渠东岸引水,东北流,至州城东北30里,长约20里,在八尺渠之北,大致与八尺渠平行,起于平康乡中部,止于效谷乡西部。P.3560、S.5950及Φ336等卷载之。据Φ336卷极不完全登录,天宝十载(751年)前后,此渠浇地86亩。大致相当于清代的窰沟渠及今北干三支渠。75.新渠及其它里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北府水系。自敦煌城北20里北府渠东岸分水,谓之无穷口,东北流,至州城东北30里,长约14里。灌溉洪池、效谷、玉关三乡境,大致相当于清代的伏羌新渠和今之北干三支渠。P.2049V、2880、3234V、3396V、3669、3410、3560、3706V及Φ336等卷载之。据Φ336卷极不完全登录,天宝十载(751年)前后,此渠浇地174亩。效谷乡有无穷里,无穷渠大约即流贯此里。灵图观亦在其附近。金山国初年(906年),甘州回鹘兵侵沙州,天子张承奉率军抵抗,追敌至无穷渠一带,支援固守此渠流域4所坞堡的军民。《龙泉神剑歌》“左绕无穷援四城”即咏此。今自郭家堡乡破城子以北一线分布四所古城堡遗址,当即所谓四城。76.州城东北20里又写作抱壁、抱辟。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北府水系。在州城东北20里,自北府渠东岸分水,东流,止点里程不详。P.2222V、3560及Φ336等卷载之。大约相当于清代的伏羌旧渠。77.府渠与西汉都乡水系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北府水系。约自州城北20里北府渠无穷口分水西流。至州城西北30里,全长约16里,与城西都乡水系某渠相通,以承都乡水系之泄水。P.3560、3935及大谷2834V等卷载之。78.北府渠下游东出之子渠盛唐时敦煌水渠,属北府水系。在州城北,为北府渠下游东出之子渠,北为神龙渠,南临大井泽,故名“临泽”。起止里程不详。见于P.3560。中唐以来,不见记载,大约废弃不用。79.清代的水东流唐宋时代敦煌水渠,属北府水系。在州城东北30里,自北府渠东岸分水东流,起止不详。大约相当于清代的庄浪渠和现在的北六支渠。P.3560、S.3907等卷载之。S.3907《天宝六载(747年)敦煌郡敦煌县龙勒乡都乡里籍》记作“城北卅里神农渠”,实为神龙渠。80.城东北半结语在沙州城西南近处,为唐代沙州城壕之水源,形成州城廓外一独立水系。此泉涌出之水分为两道,绕城一周,故谓之分流泉。至城东北隅合流向北,去城北7里流入由州城东南折北而来的甘泉水。P.2005、4640、3870等卷载之。泉侧建有神庙,为祭祀游观之所。P.3870《敦煌廿咏·分流泉咏》:“地涌澄泉美,环城本自奇。一源分异派,两道入汤池。坡上青合,州前翠柳垂。况逢佳景处,从此遂忘废。”即咏此。此泉今已枯竭,其地悉垦为农田。81.州城收益,城隧道长,设陷新助、新遗迹,原县北下,至北北沿边城唐宋时代沙州护城河。P.2005记其“阔45尺,深9尺”。壕水来源于城西南之分流泉。泉分两道,环绕州城。至城东北隅合流北去,至城北7里处注入城东南折北而来的甘泉水。其长度以今存州城遗址南、西二垣1850米计之,周垣约3700米,城壕既在外围,则略多于此数,更加河流北去之7里,则濠水全长近15里。今踏察所见,除西壕尚略见遗迹外,南北二面壕沟皆已成平畴良田;东壕则已没入党河河床。82.“分流泉”、“用户状”又写作豪渠,晚唐至宋敦煌水渠,即堑水之下游,起自州城东北隅,北流7里,注入甘泉,长7里。参见“分流泉”及“壕堑水”条。P.3194V、3396V等卷载有其名。83.鲁家泉晚唐五代敦煌水泉,亦为赛神祭祀之所,P.4640、S.6099等卷载之。具体位置不详。84.敦煌三春绿色调查唐宋敦煌井泉名,为当地古迹名胜之一。具体位置不详。P.3870《敦煌廿咏·凿壁井咏》:“尝闻凿壁井,兹水最为美。色带三春绿,芳传一味清。玄言称上善,图录著高名。德重胜铢两,诸流量切轻。”即咏此。85.“月牙泉”之音转在沙州城东南10里鸣沙山中,为地质史三危山大断层线上甘泉水遗留之河道湖。最早见载于东汉末《辛氏三秦记》:“河西有沙角山,峰危峻,逾于石山;其沙,粒粗色黄,有如干。又,山之阳有一泉,云是沙井,泉绵历今古,沙填不足;人欲登峰必步(疑作当沙)下入穴,即有鼓角之音震动人足。”《北堂书钞》、《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及《太平御览》皆引之。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及S.5448《敦煌录》亦有记述。因池形如月牙,故清代以来称为月牙泉。乾隆年间《重修肃州新志》云:“旧传,水产铁背鱼、七星草,服之可长生……土人亦呼为药泉。”清末于此立“汉渥洼池”碑,以为“渥洼”即“月牙”之音转,误。此泉位置特殊,泉南泉北,风向迥逆,扬起沙尘作离心性回旋,仍抛沙上山,故不遭沙填。古来已为游乐之所。S.5448《敦煌录》记当地风俗云:“端午日,城中士女皆跻高锋,一齐蹙下,其沙声吼如雷。”今验之亦然,唯需数十人同时下滑,流沙大下,回音共鸣,其声轰嗡充耳,塞外奇观也。五十年代测量,此池东西长218米,南北最宽处54米,平均水深5米。旋因当道盲目发动抽水灌田,水量顿减,泉亦萎缩,胜景凋蔽。近经疏浚掏挖,并于池东北400米处造人工湖屯水,以补给泉源,水量有所增加,然亦不逮昔日之盛矣。86.山充公发挥其南谷水侧置主动空间又写作荡泉,今名大泉,又名西水沟,莫高窟前河流,见于P.2991、3302及S.2113、4654、5448、5579、6203等卷。此水源自莫高窟东南40里鸣沙山东麓之高泉。西北流,汇合梧桐泉、大泉,迂曲穿行于鸣沙山、三危山结合部之峡谷间,至小拉牌,汇合苦沟泉水。又西北流,至成城湾西,折北;经莫高窟前,北行,没于戈壁之中。总长40余里。唐时流量尚大,故S.6203《大唐李府君修功德记》描述莫高窟“前流长河,波映重阁。”今时唯夏6、7月间山洪暴发时流量猛增,平时则不足20秒立方,仅可供莫高窟前南北3里狭带绿洲之灌溉。河道中段所经峡谷,古来取为敦煌至常乐县、榆林窟、新乡镇(今昌马)及紫亭县(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之捷径,五代时,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于莫高窟南谷水侧置别墅以避暑(见韦利《斯坦因获敦煌画目录》77号《曹元忠及夫人修北大像记》)。辽圣宗开泰八年(1019年)春正月,封沙州节度使曹贤顺为敦煌王(《辽史·圣宗纪),册封使韩曾到宕泉(原误作岩泉),会见曹贤顺,宣达王命(《全辽文·韩墓志》)。87.《隋书》卷7:《于敦煌碑》敦煌井泉名,在三危山主峰南麓10里观音沟中,就泉券井,水味甘美,绝胜莫高窟前之水。井北旧有观音庙一所,民国六年(1917年)重修碑记云:“城东40里有千佛洞……东又30里有观音古庙……庙前石井,水澄味甘,是菩萨修真养性之处;石上留有手印两迹,今焕然如新,故名观音井也。”今碑已佚。按S.5448《敦煌录》云“州南有莫高窟……南山有观音菩萨曾现之处。郡人每诣彼,必徒行来往,其恭敬如是。”殆即指此。88.瓜沙前的东泉前前在沙州城东47里,周环沼泽,中多水泉,因在州城之东,故名东泉泽,即今东沙窝一带。初唐置东泉驿于此泽西7里处(今新店台),西去州城40里,东去其头驿25里,更东,去悬泉驿105里。为古来瓜沙驿道所经。后因东南山路迂曲,武周天授二年(691年),刺史李无亏奏请改移北道,此驿遂废。见于P.2005。89.“盐”古文度亦名盐池,在东泉泽之东北。西距州城50里。“东西200步,南北3里。”“池中盐常自生,百姓仰给。”“其盐在水中自为块片,人就水里漉出暴干,并是颗盐,其味淡于河东盐。”见于P.2005、2691,S.788等卷以及《元和郡县志》。今时分隔为南北两池,沉积食盐,泛生芒硝,储量丰富,为本县最大之芒硝及食盐矿床。90.从“人水”看李广利回师南江西路及其南缘诸家一名贰师泉,今名挖密泉、吊吊水,在沙州城东130里,今安敦公路甜水井道班东南7里山中。P.2005、2488、2691、2712、4792及S.788、5448等卷载之。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云:“出于石崖腹中,其泉傍出细流,一里许即绝……《西凉异物志》云:‘汉贰师将军李广利西伐大宛回至此山,兵士众渴乏,广乃以掌拓山,仰天悲誓,拔佩剑刺山,飞泉涌流,以济三军,人多皆足,人少不盈,侧出悬崖,故曰悬泉。’”P.2488、2712唐张侠撰《贰师泉赋》叙李广利回师途中“经敦煌之东部,涉西裔之危阽”,“三军告渴”,“火薄生炎”,“我贰师兮精诚仰天,拔佩兮叱叱而前”,“刺岩面而霹雳,随刀势而流泉”,“一队队饮,一队队穿”,“人为多而溢涌,人为少而涓涓”,即赋其事。S.5448《敦煌录》云:“汉时李广利行军渴乏,祝山神以剑札山,因之水下,流向西数十里黄羊泊。后有将渴甚,饮水泉侧而终,水遂不流,只及平地。后来若人多水即多,若人少即水少,若群众大噉,水则猛下,至今如然。”其东南15里原置空谷驿,唐永淳二年(683年)北移于悬泉谷口。改名悬泉驿。今踏察发现,悬泉谷北口西北侧有古建筑废墟,灰土层堆积甚厚,散见铜箭镞、西汉五铢及王莽“大泉五十”钱等。推测系汉贰师庙及悬泉驿故址。91.沙卤古河口黑水河流跨瓜、沙二州之水。源出瓜州东北15里,名卤涧水;直西,流经瓜州城北10余里;西南流120里,至常乐县南山之阳,号为苦水;又西行30里入沙州东界故鱼泉驿南;西北流15里,入常乐山,又北流,至沙州阶亭驿南,再向北流,至廉迁烽西北20余里,散入沙卤。主要灌溉悬泉乡最东部之小片绿洲。唐开元天宝间于此水附近置苦水守捉。P.2005及吐鲁番509墓出土《石染典过所》、敦煌研究院藏《天宝柒载过所勘验录记》载之。黄文炜《重修肃州新志》称作黑水河。今检安西县地图,该县桥子村(盛唐瓜州城)东北向西有古河床一道,在乱山子和截山子南麓西南流,今名黄水沟。至截山子西端折向北流,在悬泉山与乱山子之间切穿为峡谷,今名芦草沟;出山,又有向西北流之故河道。此即古苦水。今此水上段已干涸无水,下段自破城子西北,受纳榆林河、营盘泉、磨坡泉及三个泉之水,形成水流。近年在芦草沟北口横筑拦水坝,建成小型水库,于水库东北角依山开凿泄水引渠,改变古时西北流向为东北流向,灌溉安西县西南七工村附近农田。92.卷载堰高2周苦水上之拦水坝,藉以蓄水。在沙州东170里阶亭驿附近。P.2005卷载堰高1丈5尺,长3丈,阔2丈。初唐屡造屡坏,武周时,沙州刺史李无亏再修卒成,百姓赖受灌溉之利。无亏先祖,隋朝定氏族,号长城李氏,武则天封无亏为长城县开国子,故时人名此堰为长城堰。93.破羌将军辛武贤井在沙州城北15里,东西30里,南北20里。或云汉破羌将军辛武贤于其地穿大井,因而得名。见于P.2005。约当今敦煌城北之阶州湖一带。古时泽区已大部垦为农田。今属孟家桥乡及黄渠乡。94.中心汉ws新中心在沙州城东北30里,约当今大井泽之东,P.2005、S.5448等卷载之。今踏察所见,此泽大致呈西南东北方向延伸,以墩湾古城为中心,东北至城湾农场四站10余里,西南至六号桥10余里。西汉开拓河西,于此置渔泽障。今五圣宫二队村南有汉烽火台一座,近处遍布汉代夹砂陶片及灰陶残片;台东有古城垣遗迹,台西南发现汉代瓮棺墓葬,出土汉代瓮棺。当即渔泽障故址。元封六载(前105年),置效谷县。烽火台南约2里之墩湾古城,即汉效谷城故址。与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记其城周回500步,在沙州城东北30里,皆合。95.神泉造型同置神泉前置旧名神泉,在州城东北40里附近有神泉观。天授二年(690年),在此观庄侧置神泉驿,开元间,于驿旁置清泉戍,原驿亦改名清泉驿,东北距横涧驿20里。见于P.2005。96.溪亭前置横亭前唐代敦煌沟涧。在州城东北60里,南距神泉驿、北距白亭驿各20里。证圣元年(695年)于涧侧置横涧驿。见于P.2005。东河水系有涧渠,推测其位置亦在州城东北,里程不详,或与横涧不无关系。97.瓜州南北气候原则西汉名籍端水,东汉及六朝名冥水,唐名独利河,元、明名布隆吉勒河,明、清以来名疏勒河,又作苏赖河,为流跨瓜、沙二州之河流。敦煌遗书中记载甚略。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记云:“源出瓜州东南300里,流至敦煌县东南界(按,当系‘东北界’之误)。雨多即流,无雨竭涸。”大致与今日疏勒河之经流相符。汉晋时,此河流量较大,自瓜州入敦煌,灌溉玉关乡北部地区;又西,经黑海子(即哈拉淖儿)过玉门关,入于罗布泊。今时流量已大减。清雍正四年(1726年)川陕总督兼甘肃巡抚岳钟琪,议开疏勒河西流之水,与党河尾合,以通舟运,于是造船兴工,旋因渗漏过甚,水势不能通流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装行业人才梯队建设
- 新兴行业营销策略总结
- 幼儿园技能培养的多元化探索计划
- 农业行业营业员岗位总结
- 有效利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 虚拟现实行业销售工作总结
- 大班保育工作总结模板集合5篇
- 2024年服装行业线上线下联合营销合同范本3篇
- 建筑装潢行业室内设计师培训总结
- 2024外墙清洗与外墙隔热层施工服务合同范本3篇
-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汇编】
- 中国土地制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大学
- 手术物品准备完善率
- 2024年西藏自治区中考地理真题(原卷版)
- MOOC 电路理论-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物流园区运营管理承包合同样本
- 国家职业技术技能标准 6-02-06-10 茶叶加工工 2024年版
- 无人驾驶清扫车市场调查数据报告2024年(含现状分析市场排名数据及未来预测)
- 道岔拆除施工方案
- 多学科综合MDT2024年度多学科综合MDT工作总结与计划
- 北京海淀区2024届高三最后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