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5621-2021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厂集热系统设计规范_第1页
DL/T 5621-2021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厂集热系统设计规范_第2页
DL/T 5621-2021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厂集热系统设计规范_第3页
DL/T 5621-2021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厂集热系统设计规范_第4页
DL/T 5621-2021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厂集热系统设计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阅读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7.100

60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5621—2021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厂集热系统

设计规范

Codefordesignofcollectorsystemin

troughsolarthermalpowerplant

20211116发布20220516实施

发布

5621—20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厂集热系统

设计规范

Codefordesignofcollectorsystemin

trouhsolarthermalowerlant

gpp

/—

DLT56212021

主编部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施行日期年月日

2022516

中国计划出版社

北京

2022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厂集热系统

设计规范

/—

DLT56212021

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网址www.h

jp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木樨地北里甲号国宏大厦座层

11C3

邮政编码:电话:()(发行部)

10003801063906433

北京市科星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印张千字

850mm×1168mm1321.7537

年月第版年月第次印刷

202241202241

印数—册

13000

统一书号:·

1551820993

定价:元

17.00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

侵权举报电话

01063906404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寄本社出版部调换国家能源局

公告

年第号

20215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国

家能源局批准《地热井井身结构设计方法》等项能源行业标准

326

(附件)、《

1CodeforSeismicDesinofHdraulicStructuresof

gy

》等项能源行业标准外文版(附件)、《水

HdroowerProect192

ypj

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等项能源行业标准修改通知

3

单(附件),现予以发布。

3

附件:行业标准目录(节选)

1.

行业标准外文版目录(略)

2.

()

行业标准修改通知单略

3.

国家能源局

年月日

20211116

附件:

1

行业标准目录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出版机构批准日期实施日期

……

槽式太阳能热

/中国计划

DLT

发电厂集热系

2102021-11-162022-05-16

出版社

5621-2021

统设计规范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

2015

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

2015283

,,

查研究认真总结槽式太阳热发电厂集热系统设计的工作经验参

考有关国内和国外标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有: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主要集热工

、、、。

艺系统及设备辅助系统集热系统布置其他技术要求等

本规范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由

能源行业发电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电力

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

。,

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管

理中心(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号,邮政编码:,邮

65100120

箱:_)。

bzzhonxin@e

gpp

本规范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

院有限公司

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加单位:常州龙腾光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海阳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李惠民李斌孙即红祝芳

李栋莫威布仁田增华

陈明刘彬赵丹华王志勇

杨菁马冬崔娟娟田景奎

马欣欣张玮汪海燕张纯岗

··

1寇建玉尚亚龙陈永辉孙政

郑韫哲李文凯胡桥张玉霞

方全喜韩莹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刘欣赵晓辉方联林磊

刘学军毕建惠张加蓉赵红艳

全伯仲闫斌张乐群吕平洋

阎占良杨金芳张秀廷吴桂香

··

2目次

总则…………………()

11

术语…………………()

22

基本规定…………………()

33

主要集热工艺系统及设备………………()

44

一般规定………………()

4.14

集热场…………………()

4.24

……()

导热油集热循环系统

4.36

熔融盐集热循环系统……()

4.410

辅助系统…………………()

512

防凝系统………………()

5.112

…………………()

导热油净化及再生系统

5.212

注油系统………………()

5.313

氮封系统………………()

5.413

()

疏放系统………………

5.514

传热介质事故应急处理…………………()

5.614

集热器清洗……………()

5.714

集热系统布置……………()

616

其他技术要求……………()

717

仪表与控制……………()

7.117

电气系统………………()

7.217

土建结构………………()

7.319

、……()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7.419

消防……………………()

7.520

安全防护要求……………()

7.620

··

1本规范用词说明………………()

21

引用标准名录…………………()

22

附:条文说明…………………()

25

··

2Contents

………()

1Generalrovisions1

p

……………………()

2Terms2

………()

3Basicrequirements3

4Solarenergycollectorprocesssystem

……………()

andeuiment4

qp

……()

4.1Generalreuirements4

q

………………()

4.2Solarcollectorfielddesign4

………()

4.3Heattransferoilcirculationsystem6

……………()

4.4Moltensaltcirculationsstem10

y

…………()

5Auxiliarysystem12

……()

5.1Anti-freezingsystem12

……()

5.2Heattransferoilurificationandreclaimationsstem12

py

…………()

5.3Heattransferoilfillinsstem13

gy

()

…………………

5.4Nitrogensealingsystem13

…………()

5.5Drainingsystem14

……()

5.6Emerenchandlinofheattransfermediumaccident14

gyg

………()

5.7Collectorcleaning14

…………………()

6Collectorsystemlayout16

……………()

7Othertechnicalreuirements17

q

…………………()

7.1Instrumentandcontrol17

…………()

7.2Electricsystem17

…………()

7.3Civilstructure19

,…()

7.4Heatinventilationandairconditionin19

gg

…………()

7.5Firerotection20

p

··

3………()

7.6Safetyprotection20

………()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21

……()

Listofuotedstandards22

q

………()

AdditionExlanationofrovisions25

pp

··

4总则

1

为指导和规范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厂集热系统设计,满足安

1.0.1

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及扩建的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厂集热系

1.0.2

统设计,也适用于其他热利用方式的槽式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

本规范适用于以导热油、熔融盐作为传热介质的槽式集热

1.0.3

系统设计

槽式太阳能热发电厂集热系统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

1.0.4

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1术语

2

集热器组合()

2.0.1solarcollectorassemblSCA

y

由数个集热器单元串联排列组成。

集热器支架

2.0.2collectortruss

满足一定刚度要求、用来支撑和连接集热器部件的金属构架。

··

2基本规定

3

集热系统的设计范围应包括集热场、传热介质循环系统及

3.0.1

相关辅助系统等。

集热系统设计应充分合理利用厂址资源条件统筹规划本

3.0.2

期和远期工程。

厂址处应设置太阳辐射观测站,收集不少于一个完整年的

3.0.3

实测连续数据

集热系统设计应满足发电、储热、防凝及其他组合工况的

3.0.4

运行要求。

集热系统设计应积极应用经过运行实践或工业试验验证

3.0.5

、、。

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集热系统标识系统宜与全厂标识系统统一设计。

3.0.6

··

3主要集热工艺系统及设备

4

一般规定

4.1

集热场设计点参数应以现场观测站和参考气象站记录的

4.1.1

、、。

太阳直接辐射环境温度环境风速等为依据来确定

集热场规模应根据太阳直接辐射数据、厂址条件、集热器

4.1.2

性能参数、汽轮发电机组容量、储热系统容量、年发电量等,通过技

术经济比较确定

集热器轴线布置应结合厂址条件及热利用场景和需求情

4.1.3

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集热器选型应根据设备技术成熟性、太阳直接辐射数据、

4.1.4

,。

厂址条件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传热介质选择应根据传热介质的物性参数、技术成熟性、

4.1.5

厂址气象条件及环保要求等,通过综合比较确定。

当采用导热油作传热介质时,传热介质总质量估算宜考虑

4.1.6

、,

集热场回路数相关管道和设备传热介质侧的总容积采用导热油

初始注入温度下介质的热物性参数来计算,应计入损耗率。当采

用熔融盐为传热介质时,传热介质总质量宜基于热熔融盐罐的罐

体容积来估算采用熔融盐初始注入温度下介质的热物性参数来

计算,应计入损耗率。

集热系统设计应进行传热介质水力计算和流量分配的软

4.1.7

件模拟计算。

集热系统设计工况应与集热场设计点条件参数相一致

4.1.8

集热场

4.2

集热场设计范围应包括下列内容

4.2.1

··

4;

集热器及其附件选型

1

集热器组合之间的连接管道及其附件、阀门、支吊架、保温

2

油漆等;

、、

集热回路与传热介质母管连接的管道及其附件阀门支

3

吊架、保温油漆等。

集热场设计范围内的管道材质选择和管径选择应根据传

4.2.2

热介质设计温度、设计压力、传热介质物性和参数等确定。

集热器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4.2.3

集热器选型应根据传热介质、场地条件、资源条件等确定;

1

集热器的设计运行风速、保护风速、生存风速应结合厂址

2

,;

气象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处于保护状态时,在年一遇最大风速情况下集热器不

350

发生破坏。

集热管选型应与所采用的传热介质相适应,并应满足集热

4.2.4

器使用期内的性能要求

反射镜选型应满足当地气象条件要求,并应满足集热器使

4.2.5

用期内的性能要求。

集热器支架设计应满足当地气象条件要求,并符合下列

4.2.6

规定

支架结构计算荷载应包含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永久荷载

1

包括:反射镜、集热管、连接接头、集热管支架、集热器支架自重等;

:、、、

可变荷载包括机械驱动带来的荷载传热介质重量风荷载冰荷

载、雪荷载及地震作用、集热管高温热膨胀作用、安装检修等产生

的附加荷载,并应进行最不利工况条件的荷载组合计算;

支架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标准》

2GB

,,

满足各类运行工况下集热器的性能要求应考虑集热管热

50017

膨胀影响,必要时应进行风洞试验;

支架结构材质的选择应根据工艺要求、结构形式、连接方

3

、,

式厂址气象条件等确定钢材机械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

5《》/《》/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等

GBT700GBT1591

的规定;应根据当地的腐蚀环境确定支架的防腐设计标准。

柔性连接部件的选型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4.2.7

()

柔性连接部件可采用旋转接头组合或波纹管金属软管

1

组合旋转接头形式,连接部件的选型应与所采用传热介质的特性

相适应;

柔性连接部件的设计温度和设计压力应与传热介质的设

2

计温度和设计压力相匹配

柔性连接部件应满足集热器旋转范围及集热管热膨胀的

3

要求,并应进行不同旋转角度下的连接管段热位移计算。

驱动装置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4.2.8

驱动装置可采用液压驱动或其他机械驱动方式;

1

驱动装置与跟踪系统设备应满足室外布置的要求,应考虑

2

相应的防晒、防风沙、防冻等防护措施;

集热器处于设计保护风速下时集热器回转至保护状态的

3

时间不宜大于;

20min

就地控制器应具有手动和自动两种模式,自动模式下应满

4

足系统正常运行工况及紧急保护工况的要求,手动模式下应满足

、;

调试检修及清洗等要求

驱动装置应设置备用动力以满足集热场失电时集热器散

5

焦的要求。

导热油集热循环系统

4.3

导热油集热循环系统的设计范围应包括下列内容:

4.3.1

从导热油循环泵出口至集热回路入口导热油管道第一道

1

关断阀

集热回路出口导热油管道最后一道关断阀至蒸汽发生系

2

统和储热系统换热器导热油入口关断阀范围内的导热油管道、阀

门及附件

··

6蒸汽发生系统和储热系统换热器导热油出口关断阀至导

3

热油循环泵入口母管范围内的导热油管道、阀门及附件;

导热油膨胀系统范围内的导热油管道、阀门及附件;

4

:、、、

相关主要设备有导热油循环泵膨胀罐溢流罐溢流回

5

油泵等。

导热油循环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4.3.2

导热油宜采用由联苯醚和联苯组成的共熔

173.5%26.5%

,《》

混合物其性能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有机热载体

GB23971

的规定;

每台导热油循环泵入口应设置过滤器,泵入口过滤器宜设

2

置自下游旁路过滤器至过滤器上游的闭式排放安全阀

每台导热油循环泵出口应设置再循环管道及调节装置,再

3

循环管道应接至膨胀罐;

导热油循环泵的入口和出口母管之间宜设置带止回阀的

4

,;

旁通管流量宜与单台导热油循环泵设计流量一致

导热油循环泵入口母管与膨胀罐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应设

5

置带动力操作的关断阀;

每个集热场分区入口导热油母管上应设置流量测量装置

6

及流量调节阀组

每个集热器回路入口管道上应设置两道关断阀,其中一个

7

宜带调节功能,每个集热器回路出口管道上应设置两道关断阀和

泄压阀

导热油循环泵出口母管、膨胀罐、导热油再生装置出入口

8

等位置宜设置导热油取样点。

导热油循环系统主要管道的设计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4.3.3

膨胀罐至导热油循环泵入口之间的管道设计压力取用膨

1

胀罐最高液位与导热油循环泵中心线之间的静压差与膨胀罐工作

压力之和;

膨胀罐工作压力不应低于各工况下系统内导热油最高温

2

··

7,

度所对应的饱和压力与膨胀油箱液位静压之和并留有的

50kPa

裕量;

导热油循环泵出口管道中,从循环泵出口至第一个关断阀

3

的管道设计压力应取泵在额定转速特性曲线最高点对应的压力

与泵进口侧压力之和;泵出口第一个关断阀之后至膨胀罐入口的

管道,应取泵在额定转速及设计流量下泵提升压力的倍与泵

1.1

进口侧压力之和;

本条第款第款所列的管道压力应考虑传热介质温度

412

对压力的修正。

导热油循环系统主要管道的设计温度取用各运行工况下

4.3.4

各计算管段传热介质最高工作温度与最大温度偏差值之和最大

温度偏差值宜取。

5℃

导热油循环泵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4.3.5

导热油循环泵的数量不应少于台,其中台备用;

121

,,

导热油循环泵的出口总流量除备用泵以外其余泵的出

2

口流量之和应满足集热场设计点热负荷对应流量的;

110%

导热油循环泵宜采用调速泵。

3

导热油循环泵的扬程应按下列各项之和计算:

4.3.6

额定流量时全厂导热油母管的管道沿程阻力和管件局部

1

阻力之和,管路有并联时取阻力较大者,另加的裕度;

10%

额定流量时集热场阻力与蒸汽发生系统阻力之和、额定流

2

量时集热场阻力与储热的油盐换热系统阻力之和储热装置释热

-

工况时油盐换热系统阻力与蒸汽发生系统阻力之和,三者比较取

-

大值,其中集热场阻力应包括集热管阻力及管件局部阻力,另加

的裕度。

10%

,,

溢流回油泵配置数量不应少于台其中台备用宜采

4.3.721

用调速泵,溢流回油泵出口流量应满足容器内导热油体积变化的

要求。

、:

膨胀罐溢流罐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4.3.8

··

8、;

膨胀罐溢流罐宜采用卧式钢制储罐

1

膨胀罐、溢流罐的台数和容积应根据工艺流程、传热介质

2

特性、环境条件、大件运输要求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膨胀系统导热油的膨胀量应根据导热油总量在注油温度

3

与集热系统设计温度之间产生的热膨胀体积差的倍选取;

1.3

膨胀罐应设置氮气定压系统;

4

膨胀罐事故疏放接口应设置两道关断阀。

5

导热油循环系统的管道和附件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4.3.9

导热油管道和附件的选择应满足导热油的理化性质和工

1

作参数要求,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有机热载体炉》/

GBT

、《》、《

有机热载体安全技术条件压力管道规范

17410GB24747

工业管道》/和《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

GBT20801

管道》中的相关规定;

TSGD0001

导热油管道的许用应力取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

2

》/;

电厂汽水管道设计规范的规定

DLT5054

导热油管道的直管壁厚计算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电厂动力

3

管道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执行,其中腐蚀和磨损要

GB50764

求的附加厚度取值可根据所使用的导热油特性确定;

//,、

导热油管道推荐流速宜为对于管径小参

42ms~3ms

数低的管道,宜取下限值;

导热油管道及阀门的法兰垫片应选用耐油耐热垫片,不得

5

、;

使用塑料垫片橡皮垫片和石棉垫片

导热油管道法兰应采用内外双面焊接,正对高温蒸汽管道

6

的导热油管道法兰应采用凹凸面法兰;

导热油管道和附件的连接宜采用焊接,需要频繁拆装或偶

7

然连接的小尺寸管道宜采用法兰连接

导热油循环系统阀门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4.3.10

阀门选型应满足导热油的理化性质和工作参数等要求;

1

,;

导热油系统应采用锻钢或铸钢阀门不得采用铸铁阀门

2

··

9,

阀门应具备良好密封性其密封等级宜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3

《气动调节阀》/中泄漏量级的规定;

GBT4213Ⅵ

阀门宜采用焊接型式。

4

导热油管道的检验和试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压力管

4.3.11

道规范工业管道》/中的相关规定。

GBT20801

熔融盐集热循环系统

4.4

熔融盐集热循环系统的设计范围应包括下列内容

4.4.1

从低温熔融盐泵出口至集热回路入口熔融盐管道第一道

1

关断阀之间的管道、阀门和附件;

集热回路出口熔融盐管道最后一道关断阀至高温熔融盐

2

储罐之间的管道、阀门和附件。

熔融盐集热循环系统设计应能满足储热工况和防凝工况

4.4.2

等各工况下的机组运行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熔融盐宜采用质量比的硝酸钠和硝酸钾的二元盐

16∶4

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太阳能熔盐(硝基型)》/的

GBT36376

规定;

每个集热场分区入口熔融盐母管上应设置流量测量装置

2

及流量调节阀组

每个集热器回路入口管道上应设置两道关断阀,其中一个

3

宜带调节功能,每个集热器回路出口管道上应设置两道关断阀;

、。

管道上应设置保温防凝和疏放设施

4

熔融盐循环系统管道设计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4.4.3

从低温熔融盐泵出口第一个关断阀后管道的设计压力,取

1

值为泵在额定转速及设计流量下泵提升压力的倍与泵进盐侧

1.1

;;

压力之和进盐侧压力以熔盐最高液位减去泵轴高度的差值计算

熔融盐管道设计压力应计入熔融盐泵进盐温度对压力的

2

修正。

熔融盐循环系统管道设计温度取用各运行工况下各计算

4.4.4

··

10,

管段熔融盐最高持续工作温度与最大温度偏差值之和最大温度

偏差值可取。

5℃

熔融盐循环系统阀门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4.4.5

阀门的选型及配置应满足熔融盐理化特性工作参数的

1

要求;

应采用锻钢或铸钢阀门,不得采用铸铁阀门;

2

宜采用焊接阀门。

3

、、

熔融盐管道和附件应根据熔融盐的介质特性温度压力

4.4.6

进行设计,并符合下列规定:

熔融盐循环系统管道的弯管、弯头、法兰及附件、三通、异

1

、《

径管封头等附件的选择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压力管道规范工

业管道》/和《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

GBT20801

道》中的相关规定;

TSGD0001

当设计温度不高于时,宜选用优质碳素钢;当设计

2425℃

,;

温度高于时宜选用奥氏体不锈钢

425℃

熔融盐循环系统中熔融盐管道的介质流速宜为/

32ms~

/;

4ms

熔融盐循环系统中管道应进行应力和水力计算;

4

熔融盐管道的直管壁厚计算可按现行国家标准电厂动力

5

管道设计规范》和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

GB50764

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其中腐蚀、磨损和机械

DLT5054

强度要求的附加厚度取值按熔融盐的腐蚀特性确定

熔融盐管道安装完成后,应进行严密性试验。

6

··

11辅助系统

5

防凝系统

5.1

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传热介质特性,在传热介质侧设置

5.1.1

必要的防凝系统和措施

传热介质循环系统中的测点温度低于设定的低温值时,防

5.1.2

凝系统应启动。对于导热油循环系统,低温值的设定不宜低于

;,。

对于熔融盐循环系统低温值的设定不宜低于

60℃250℃

防凝加热炉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5.1.3

防凝加热炉设置不宜少于台,其中台备用;

121

防凝加热炉燃料宜选用天然气;

2

防凝加热炉宜设置余热回收系统加热炉应符合现行标准

3

《锅炉节能环保技术规程》的规定;

TSG91

防凝加热炉排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

4

放标准》的规定。

GB13271

导热油循环系统的防凝泵可单独设置也可与导热油循环

5.1.4

泵合并设置,当防凝泵单独设置时,宜设台备用防凝泵。

1

熔融盐循环系统的防凝泵可单独设置,也可与储热系统的

5.1.5

,,

低温熔融盐泵合并设置当防凝泵单独设置时宜设台备用防

1

凝泵。

导热油净化及再生系统

5.2

应设置一套在线式的导热油净化和再生系统其系统容量

5.2.1

不宜小于全场导热油总量的。

2%

导热油经再生系统处理后,值应处于之间;洁净

5.2.2H6~8

p

度应符合导热油的使用性能规定

··

12导热油低沸物和高沸物的脱除率要求应当满足原产品导

5.2.3

热油的性能要求。低沸物外排和处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

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

GB31570

》。

放标准的规定

GB31571

注油系统

5.3

导热油注油系统由注油泵、管道、管件、过滤器以及仪表等

5.3.1

组成

导热油注油系统应设置台具有自吸能力的注油泵,

5.3.21~2

注油泵入口应设置过滤器,并应定期清理。

导热油注油系统应设置预热功能导热油采用罐车运送

5.3.3

时,宜采用导热油运送罐车的自带加热装置。

集热系统首次注油时,宜采取全厂一次性的注油方式。

5.3.4

日常注油宜与导热油再生及净化系统的设计统筹考虑。

5.3.5

氮封系统

5.4

闭式导热油循环系统的膨胀罐、溢流罐、再生系统油罐和

5.4.1

储能系统熔融盐储罐等气相空间应采用氮气覆盖,在膨胀罐顶部

,。

应设置压力控制系统并维持系统内压力在设定范围

氮封系统由制氮、输送、存储设备、阀组、仪表及管路组成。

5.4.2

氮气系统应与膨胀罐和溢流罐连通并保证氮气的持续供应。

氮气的供给方式可为外购氮气和厂内设置制氮系统具体

5.4.3

方式根据工程具体特点确定。

当按厂内设置制氮系统考虑时,制氮系统应符合下列

5.4.4

规定:

制氮装置运行容量设置应能满足全厂氮封系统最大连续

1

用气量的要求;

制氮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氧气站设计规范》

2GB

的有关规定

50030

··

13疏放系统

5.5

传热介质的疏放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5.1

、;

传热介质管道设备等的低位点宜设置疏放设施

1

集热回路进出口关断阀内侧管道的低位点宜设置疏放

2

设施;

疏放管道阀门应靠近主管设置,阀门和管道的布置应考虑

3

防止传热介质的积存

集热回路疏放的介质应通过移动容器回收;

4

疏放管道及阀门应采用防凝措施。

5

,。

条件允许时安全阀排出的介质应加以回收

5.5.2

导热油疏放回收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5.5.3

导热油疏放管道上的阀门宜采用满足密封要求的球阀,或

1

阀杆处采用波纹管密封可以防止外漏的截止阀;

导热油循环系统中设备等处的导热油疏放设施应设疏放

2

母管;

无法回收利用的污油及污染物应集中收集并进行无害化

3

处理。

传热介质事故应急处理

5.6

传热介质泄漏事故应急设施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5.6.1

集热场各分区之间应设分区阀门

1

集热回路两端应设隔离阀,且在回路发生火灾时,隔离阀

2

应能够安全操作并关闭;

导热油膨胀罐和溢流油罐罐体下方应设置不小于罐容积

3

的事故油池

集热器清洗

5.7

集热器应配置镜面清洗装置清洗方式应根据当地气象条

5.7.1

··

14,。

件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集热器的清洗频次宜结合电厂性能模型计算结果和清洗

5.7.2

镜面的经济性等综合比较确定。

清洗介质应满足集热器对清洗介质的要求并不得污染

5.7.3

环境。

清洗装置宜选用移动式,清洗装置的数量宜根据清洗频次

5.7.4

和清洗工作模式综合确定。

··

15集热系统布置

6

集热系统布置应符合全厂总体规划的要求。

6.0.1

集热场场地设计坡度及坡向选择,应根据集热器选型、集

6.0.2

、、

热回路布置传热介质母管位置集热器轴线走向和倾角以及场地

整平工程量等,通过综合比较确定,场地设计坡度应满足集热器本

体设计要求。

相邻两列集热器间距应根据集热器开口宽度所在地点纬

6.0.3

度等综合确定,集热器轴线间距不宜小于集热器开口宽度的倍。

3

导热油循环泵区域宜位于集热场中靠近蒸汽发生器区域

6.0.4

的位置,且应靠近导热油膨胀罐。

导热油膨胀罐的最低液位宜位于导热油循环系统最高点

6.0.5

导热油膨胀罐的安装高度应满足任何条件下导热油泵必需汽蚀余

量的要求。

导热油膨胀罐下方应设置油池及围堰,其容积应满足膨胀

6.0.6

、,

罐溢流罐中的导热油全部排空的空间要求油池及围堰内壁应做

导热油防渗漏处理。

导热油管道坡度不应小于,熔融盐管道坡度不应小

6.0.70.003

0.01

导热油循环泵应室外布置,导热油循环泵区域内应设置必

6.0.8

要的检修起吊设施。

··

16其他技术要求

7

仪表与控制

7.1

集热系统应纳入机组主控制系统监视与控制。

7.1.1

集热系统检测仪表和执行装置的设置应满足运行人员在

7.1.2

就地人员的巡回检查和少量操作的配合下,在集中控制室内通过

操作员站实现集热系统的启停、运行工况监视和调整、事故处理等

要求

集热器就地控制装置宜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其与机组

7.1.3

主控制系统的时钟应同步。

集热系统仪表、控制设备与机组同类型仪表、设备的选型

7.1.4

,、。

宜统一并应满足机组运行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接口要求集热

系统仪表与控制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太阳能热发电厂

仪表与控制及信息系统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DLT5594

电气系统

7.2

集热系统高、低压厂用电电压等级应与发电区厂用电系统

7.2.1

一致。集热系统厂用电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应与发电区厂用电

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一致集热场低压厂用负荷宜采用分区供

电方式。低压厂用工作变压器应由就近的高压厂用工作母线

供电。

集热场低压厂用工作变压器可选用高低压预装式箱式变

7.2.2

。,

电站或组合式变压器高寒地区可设置变压器室变压器室内安

装。箱式变电站的选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压/低压预装式变

电站》/的规定,组合式变压器选型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GBT17467

《》/。

准组合式变压器的规定

JBT10217

··

17集热系统低压厂用备用电源根据发电区站用电系统的接

7.2.3

线方式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集热系统交流保安电源应采用快速起动的柴油发电机组

7.2.4

或满足快速起动要求的内燃机组集热系统的交流保安电源可与

发电区交流保安电源合用,也可单独设置。

集热系统交流不间断电源宜分散独立设置,自带蓄电池

7.2.5

组;满负荷供电时间应满足工艺设备需求。交流不间断电源装置

宜由一路交流主电源和一路直流电源供电交流主电源应由集热

系统低压厂用母线段引接,直流电源应由独立设置的蓄电池组供

电。交流不间断电源设置和接线方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中

》、《》

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GB50660

和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接线设计技

GB50049

术规程》/、《电力工程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设计技术规

DLT5136

程》/的有关规定。

DLT5491

、、

集热系统低压厂用工作变压器低压线路低压电动机的

7.2.6

保护以及集热系统厂用电控制、信号、测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

DLT5153

集热系统低压厂用工作变压器的监控宜通过独立测控装

7.2.7

,。

置实现所有测控装置宜采用光纤通信网络接入电厂的监控系统

过电压保护和接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7.2.8

集热系统过电压保护和接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交流电

1

》/、《

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交流电

GBT50064

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和《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T50065

的有关规定;

GB50057

集热场区内应设计接地网,接地网除应采用人工接地极

2

,;

外还应充分利用支架基础的金属构件

集热场区接地应连续、可靠,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34Ω

电缆选择与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7.2.9

,《

集热系统电缆的选择与敷设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

1

··

18》;

工程电缆设计标准的规定

GB50217

集中敷设于沟道、槽盒中的电缆宜选用阻燃级及以上

2C

电缆;

集热器支架之间及支架与配电箱之间的电缆应有固定

3

措施。

与导热油相关的火灾危险场所的电气装置设计应符合现

7.2.10

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和《火力

GB50058

》。

发电厂和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的规定

GB50229

土建结构

7.3

集热系统相关的结构及基础设计应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

7.3.1

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并应满足耐久性、防爆、防火及耐

腐蚀等要求。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7.4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的选用应符合

7.4.1

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的有关规定。

50019

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的室内设计参数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7.4.2

准《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的规定。

DLT5035

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的防火及防排烟措施,应符合

7.4.3

《》、《

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防烟排烟系

GB50016

统技术标准》及《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

GB51251

的有关规定。

GB50229

集热系统区域内建筑物集中供暖应根据建筑物所处位置、

7.4.4

、。

建筑物性质全厂供暖方式等因素确定供暖的方式

配电装置室的通风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发电厂

7.4.5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规定。

DLT5035

在风沙较大或者粉尘悬浮物严重的地区应采取防粉尘和

7.4.6

··

19。

防沙尘措施

消防

7.5

集热系统消防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

7.5.1

范》、《石油库设计规范》、《槽式太阳能光热发

GB50016GB50074

电站设计标准》/的规定。

GBT51396

安全防护要求

7.6

集热系统安全设施设计应以安全预评价为依据,并应符合

7.6.1

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职业安全设计规程》的规定。

DL5053

集热系统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以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7.6.2

为依据,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职业卫生设计规程》

的规定。

DL5454

在事故易发处应设置安全标志,其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7.6.3

《》,

准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的规定安全标志的色带颜

GB2894

色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安全色》的规定。

GB2893

集热场区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职业

7.6.4

卫生标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规定。

导热油集热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7.6.5

有毒物质的防护设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

集热场区的最高醒目处应安装逃生风向标

2

集热系统设备区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

7.6.6

准《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和《个体防护装备配备

GBT11651

基本要求》/的规定。

GBT29510

··

20本规范用词说明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1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

1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

2

“”,“”“”;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3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4

:“……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

2

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

21引用标准名录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50017

《》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

《氧气站设计规范》

GB50030

《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GB50049

《》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

GBT50064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T50065

《》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50074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

GB50217

《火力发电厂和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

GB50229

《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GB50660

《》

电厂动力管道设计规范

GB50764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51251

《槽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设计标准》/

GBT51396

《》/

碳素结构钢

GBT700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1591

《安全色》

GB2893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2894

《》/

气动调节阀

GBT4213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1165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

《》/

有机热载体炉

GBT17410

··

22《/》/

高压低压预装式变电站

GBT17467

《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

GBT20801

《有机热载体》

GB23971

《》

有机热载体安全技术条件

GB24747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

GBT29510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1570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1571

《()》/

太阳能熔盐硝基型

GBT3637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

发电厂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DLT5035

《火力发电厂职业安全设计规程》

DL5053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规范》/

DLT5054

《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

DLT5136

《》/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程

DLT5153

《电力工程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