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用
人人文库
专用
人人文库
专用
人人文库
专用
人人文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forthedesignofashhandling
systemoffossil-firedpowerplant
DL/T5142—2012专用
代替DL/T5142—2002
主编部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施行日期:2012年12月1日
人人文库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2北京
专用
人人文库
国家能源局
公告
2012年第6号
按照《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国能局科技
〔2009〕52号)的规定,经审查,国家能源局批准《光伏发电站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等288项行业标准(见附件专用),其中能源标准
(NB)15项、电力标准(DL)104项、石油天然气标准(SY)169项,
现予以发布。
附件:行业标准目录
国家能源局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三日
附件:
人人文库行业标准目录
专用
人人文库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09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
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09〕163号)的要求,由中国电
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原《火力发电厂
除灰设计技术规程》DL/T5142—2002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标准编制组认真总结了火力发电厂工程的设
计实践经验,吸取了相关科研成果,考虑了我国电力工程建设实践
经验,并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和设计管理单位的专用意见,最后经专家
审查并修改定稿。
本标准修订后共有14章和4个附录,保持了2002年版本的
基本框架,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
1.增加了灰渣的物化特性、输送特性、储存特性及试验的基本
规定。
2.新增飞灰分选系统设计规定。
3.新增垃圾电站除灰渣系统、秸秆发电厂除灰渣系统、煤泥管
道输送系统设计规定。
4.补充和修订了正压气力输送系统,机械输送系统,石子煤输
送系统,物料储存及卸料系统,高浓度灰渣浆输送系统,气源等辅
助系统,循人人文库环流化床除灰渣系统等设计规定。
5.取消了耙式浓缩机的设计规定。
6.取消了“水运除灰”、“烟气脱硫装置废渣排放”章节,有关内
容并入相关章节。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原《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技术规程》
DL/T5142—2002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由
能源行业发电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电力
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
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
城区安德路65号,邮政编码:100120)。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
参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
限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专用力设计院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
主要起草人:蔡渊于长友于永志郑惠民许华
赵丽琼高玮王俊俞华
人人文库
目次
1总则…………(1)
2术语……………(4)
3气力除灰渣系统………………(5)
3.1基本规定…………………(5)
3.2正压气力输送…………(5)
3.3负压气力输送……………(9)
3.4气力输灰渣管道………专用…(11)
3.5空气斜槽………………(12)
3.6干灰分选系统……………(13)
4水力除灰渣系统………………(15)
4.1基本规定………………(15)
4.2除灰渣供水系统………(16)
4.3水力喷射器……………(18)
4.4灰渣沟…………………(18)
4.5制浆设备………………(21)
4.6离心式灰渣泵……………(22)
4.7柱塞式灰浆泵…………(23)
4.8脱水人人文库仓及澄清设备……………………(24)
4.9沉渣池……………………(25)
4.10水力输灰渣管道……………………(25)
5机械除灰渣系统………………(29)
5.1基本规定…………………(29)
5.2风冷式排渣机……………(29)
5.3水浸式刮板捞渣机………(31)
5.4埋刮板输送机……………(32)
5.5垂直斗式提升机………(34)
5.6链斗输送机……………(34)
6石子煤输送系统………………(36)
6.1基本规定………………(36)
6.2简易机械输送……………(36)
6.3水力喷射器输送…………(36)
6.4机械输送……………(37)
7气源系统………(39)
7.1基本规定………………(39)
7.2空气压缩机及后处理设备…………(39)
7.3回转式风机及真空泵………………专用…(41)
8物料存储及卸料系统…………(43)
8.1基本规定………………(43)
8.2灰库及灰斗…………(44)
8.3渣仓及石子煤仓………(46)
8.4卸料系统及设备选择………………(46)
9厂外输送系统……………………(48)
9.1基本规定…………………(48)
9.2汽车运输………………(48)
9.3带式输送机……………(50)
9.4水路运输………………(56)
10循环流人人文库化床锅炉除灰渣系统…………………(60)
10.1基本规定…………………(60)
10.2除渣系统………………(61)
10.3石灰石粉系统………(62)
11垃圾电站除灰渣系统…………(63)
11.1基本规定…………………(63)
11.2除渣系统…………………(64)
11.3除灰系统…………………(64)
12秸秆发电厂除灰渣系统………(66)
12.1基本规定…………………(66)
12.2机械除灰渣系统……………………(66)
12.3气力除灰系统………(67)
12.4灰渣储存…………………(67)
13煤泥管道输送系统……………(68)
13.1基本规定…………………(68)
13.2煤泥管道输送………(68)
13.3设备选择………………(68)
13.4煤泥泵房…………………(69)
14相关专业设计要求……………专用………………(70)
14.1热机专业………………(70)
14.2自动化及电气专业…………………(70)
14.3土建及水工结构专业…………………(72)
14.4水工工艺及化水专业…………………(73)
14.5采暖及通风专业……………………(73)
14.6总图专业…………………(73)
附录A灰渣量计算…………………(75)
附录B石子煤量计算………………(78)
附录C部分物料密度………………(79)
附录D雷诺数计算…………………(80)
本标准用词人人文库说明………(81)
引用标准名录…………(82)
附:条文说明………(83)
Contents
1Generalprovisions……………(1)
2Terms…………(4)
3Pneumaticashhandlingsystem……………(5)
3.1Basicrequirement……………………(5)
3.2PositivepressurePneumaticconveying……………(5)
3.3Vacuumconveying………(9)
3.4Pneumaticashconveyingpipe……专用…(11)
3.5Airslide…………………(12)
3.6Flyashclassifyingsystem………(13)
4Hydraulicashhandlingsystem………………(15)
4.1Basicrequirement……………………(15)
4.2Watersupplyforashhandlingsystem……………(16)
4.3Hydraulicjetpump…………………(18)
4.4Ashtrench………………(18)
4.5Ashslurryingfacilities……………(21)
4.6Centrifugalashslurrypump………(22)
4.7Plungerashslurrypump……………(23)
4.8人人文库……………(24)
Dewateringbinandsettlingfacilities
4.9Bottomashsettlingpond…………(25)
4.10Hydraulicashconveyingpipe…………………(25)
5Mechanicalashhandlingsystem…………(29)
5.1Basicrequirement……………………(29)
5.2Air-cooledtypeslagconveyor………(29)
5.3Submergedscraperconveyor………(31)
5.4En-masseconveyor…………(32)
5.5Verticalbucketelevator……………………(34)
5.6Bucketconveyor…………(34)
6Millrejectstransportationsystem……………(36)
6.1Basicrequirement………(36)
6.2Simplemechanicalconveying………(36)
6.3Hydraulicjetpumpconveying………(36)
6.4Mechanicalconveying…………………(37)
7Compressedairsupplysystem………………(39)
7.1Basicrequirement………(39)
7.2Aircompressorandtreatmentfacilitiesof
compressedair………专用…(39)
7.3Rotaryblowerandvacuumpump…………………(41)
8Materialstorageandunloadingsystem…(43)
8.1Basicrequirement………(43)
8.2Flyashsiloandflyashhopper……(44)
8.3Bottomashbinandmillrejectsbin………………(46)
8.4Unloadingsystemandequipmentselection……(46)
9Off-sitetransportationsystem……………(48)
9.1Basicrequirement………(48)
9.2Automobiletransportation…………(48)
9.3Beltconveyor……………(50)
9.4Sh人人文库iptransportation……………………(56)
10AshhandlingsystemforCFBboiler……(60)
10.1Basicrequirement………(60)
10.2Bottomashhandlingsystem………(61)
10.3Limestonepowderhandlingsystem……………(62)
11Ashhandlingsystemformuniciplesolidwaste
incinerationpowerplant……(63)
11.1Basicrequirement………(63)
11.2Bottomashhandlingsystem………(64)
11.3Flyashhandlingsystem…………(64)
12Ashhandlingsystemforstrawpowerplant……………(66)
12.1Basicrequirement………(66)
12.2Mechanicalashhandlingsystem…………………(66)
12.3Pneumaticashhandlingsystem……(67)
12.4Ashstorage……………(67)
13Slimepipelinesconveyingsystem………(68)
13.1Basicrequirement………(68)
13.2Slimepipelinesconveying………(68)
13.3Equipmentselection………………专用…(68)
13.4Slimepumphouse……………………(69)
14Designrequirementsforrelevantspecialities…………(70)
14.1Boilerandauxiliaries……………………(70)
14.2I&Candelectrical……………(70)
14.3Civilengineeningandhydro-structure……………(72)
14.4Hydraulicandchemical………………(73)
14.5Heatingandventilating………………(73)
14.6Generalplantransportation……(73)
AppendixACalculationofashamount……(75)
AppendixBCalculationofmillrejectsamount……………(78)
Appendix…人人文库CDensitylistsofmaterial………(79)
AppendixDCalculationofreynoldsnumber………………(80)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81)
Listofquotedstandards………(82)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83)
1总则
1.0.1为了使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满足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
济适用的要求,统一和明确建设标准,积极应用经运行实践或工业
试验证明的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材料和先进设备,制定本
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固体化石燃料发电厂、垃圾电站和秸秆发电
厂的除灰设计。
1.0.3火力发电厂除灰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专用准《大中型火力发
电厂设计规范》GB50660、《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049
等有关标准的规定。
1.0.4除灰设计应为灰渣综合利用创造条件。
1.0.5除灰渣系统应按发电厂建设规模统一规划,根据机组的建
设进度分期建设。若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认分期建设不合理时,
也可一次建成。
1.0.6除灰渣系统可采用气力、机械、水力输送系统或组合系统,
宜符合下列规定:
1固态排渣炉排渣宜采用机械除渣系统,煤粉锅炉飞灰宜采
用气力除灰系统,中速磨煤机石子煤宜采用简易机械输送系统。
当条件适宜人人文库时,也可采用其他形式的输送系统。
2采用干式贮灰场时,灰渣、石子煤、石膏的厂外输送系统宜
采用汽车运输方式。
3采用湿式贮灰场时,灰渣厂外输送系统宜采用水力管道
输送。
1.0.7厂外除灰渣系统的设计容量应结合具体工程条件及灰渣
综合利用的落实情况确定。
1.0.8除灰渣系统应按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工况燃用设计燃料
时的灰渣量进行设计,按燃用校核燃料时的灰渣量进行校核,并留
有一定的裕度。
1.0.9锅炉各部分排放的灰渣量应按本标准附录A的方法计
算。灰渣分配比例应采用锅炉厂提供的数据,在未取得数据时,灰
渣分配比例可按本标准附录A中表A.0.3的规定取值。中速磨
煤机排出的石子煤量宜按本标准附录B的方法计算。
1.0.10气力输送系统及配套储存设施的设计,应有条件相近工
程的成熟运行实践经验;未取得成熟运行实践经验时,应进行物料
基本特性、输送和储存特性试验研究和技术论证。物料密度未取
得数据时,可按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取值。
1.0.11除灰设备集中布置处装设必要的检修专用起吊设施,应符合
下列规定:
1起吊设施的额定起重量应根据检修起吊的最重件确定,起
吊设施的安装标高应按所需起吊设备的起吊高度确定。
2检修起吊设施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起重量为1t及以上的设备、需要检修的管件和阀门应设
置检修起吊设施;
2)起重量为3t及以上并经常使用的设备宜设置电动起吊
设施;
3)起重量为10t及以上的设备应设置电动起吊设施;
4)当不便设置固定维护检修平台时可设置移动升降设施;
5)露人人文库天布置的设备根据周围的条件可设置移动或固定式检
修起吊设施。
1.0.12除灰设备集中布置处及除灰渣系统的建(构)筑物应设置
必要的清扫设施,卸料装车处应采取防尘、抑尘措施。
1.0.13除灰渣系统的水、气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火力
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DL/T5054、《火力发电厂油气管
道设计规程》DL/T5204的要求,除灰渣系统中的两相流管道设
计参考执行。
1.0.14除灰渣系统及辅助附属设施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火力发电厂职业安全设计规程》DL5053、《火力发电厂职业卫生
设计规程》DL5454和《火力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规程》DL/T5072
等的要求。
专用
人人文库
2术语
2.0.1真实密度particledensity
物料质量与其真实体积之比。
2.0.2堆积密度loose-pouredbulkdensity
散粒物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0.3浆体重量浓度slurryweightdensity
单位时间流过的固体重量占浆体重量的百分数。
2.0.4料气比materialgasratio专用
单位时间内气力输送管道中,被输送物料的质量与气体的质
量之比。
2.0.5石子煤率percentageofmillrejects
单位时间内中速磨煤机排出的石子煤量占进入磨煤机煤量的
百分比。
人人文库
3气力除灰渣系统
3.1基本规定
3.1.1厂内输灰系统宜采用正压气力输送系统。当物料特性和
输送条件合适时,宜采用正压密相气力输送系统。
3.1.2根据输送距离不同,气力输灰系统可采用空气斜槽、负压
等其他输送形式,宜符合下列规定:
1当输送距离小于60m时,可采用空气斜槽输送方式。
2当输送管线长度不超过150m时,可采专用用负压气力输送
系统。
3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可采用多种气力输送方式组合的
系统。
3.1.3当渣库距离相对较远,机械输送设备布置困难时,可采用
气力输渣系统。
3.1.4气力除灰管道的流速应按灰的粒径、密度、输送管径和除
灰输送系统等因素合理确定。
3.1.5气力输送系统设计中应考虑当地气压、气温和湿度等自然
条件的影响。
3.1.6锅炉采用电除尘器时,前级电场失电工况时后级各电场的
输灰系统出人人文库力不应小于正常工况时前一级电场的灰量。
3.1.7锅炉排渣采用风冷式排渣机和气力输渣组合系统时,风冷
式排渣机出口应设置耐高温碎渣机,碎渣机排渣粒度应满足输送
要求。碎渣机出口与气力输送设备之间宜设缓冲渣斗。
3.2正压气力输送
3.2.1正压气力输灰系统的设计出力不应小于锅炉最大连续蒸
发量工况燃用设计煤种时排灰量的150%,且不应小于燃用校核
煤种时排灰量的120%。
3.2.2正压气力输渣系统宜每炉设2套系统,1套运行,1套备
用。每套系统的设计出力不宜小于燃用设计煤种时排渣量的
150%,且不宜小于燃用校核煤种时排渣量的120%。
3.2.3除尘器灰斗下方的仓式气力输送泵(以下简称仓泵)宜成
组设置。对于电除尘器一电场、袋式除尘器灰斗下的仓泵,每组同
时运行的数量不宜超过6台。
3.2.4气力输灰管道根数宜根据系统出力、输灰设备组数、管
道使用率、综合利用等合理选择。每组同时运行的仓泵及所配
灰管的输送出力不宜超过80t/h。输送频率宜控制在每小时输
送6次~10次。专用
3.2.5灰斗与仓泵之间应装手动隔离阀。在靠近输送母管的分
支管上应装设气动切换阀。
3.2.6仓泵进料过程的排气宜就近排至除尘器灰斗等料仓内,排
气管出口应接至灰斗等料仓高料位计上方区域。排气管上应设气
动排气阀,排气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小于55°。
3.2.7气力输灰管道宜设有自动防堵措施和排堵措施。排堵管道
出口宜排至灰斗高料位计上方区域。排堵管道出口段应倾斜布置。
3.2.8当省煤器、脱硝装置灰斗的排灰输送至干渣仓时,渣仓排
气过滤器应设置排风机,滤袋应采用耐高温材质。
3.2.9排气过滤器宜采用脉冲反吹式袋式除尘器,排气过滤器排
气含尘浓度人人文库应满足国家、地方环保标准要求,排气过滤器的过滤风
速不宜大于0.8m/min。反吹空气应符合仪用空气品质要求,反
吹空气压力和耗气量按制造厂提供的资料选取。
3.2.10仓泵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落灰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宜小于60°。
2仓泵宜地上布置,仓泵的底部与地面净空距离应满足检修
要求。
3在仓泵进料阀处宜设检修维护平台。
3.2.11正压输送管道的压力损失应为水平、垂直、倾斜管道以及
各种管道附件压力损失的总和。为简化计算,可将各个部分折合
成当量长度的水平管道。对于悬浮流输送,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P——正压输送管道压力损失(Pa);
Pe——计算管段终端的绝对压力(Pa),对于灰库前的最后一
段管道,Pe即为入库接口处的压力;
——计算管段的空气摩擦阻力系数;
λa专用
Leq——计算管段的当量长度(m);
L——水平输送管道总长度(m);
H——垂直输送管道总长度(m);上升管段取正号,下降管段
取负号;
n——各类管道附件数量(个);
Lr——各类管道附件的当量长度(m),弯头的当量长度按表
3.2.11-1选取;
表3.2.11-1管道附件的当量长度
人人文库
g——重力加速度,取9.81m/s2;
D——计算管段的管道内径(m);
3
γe——计算管段终端的空气密度(kg/m);
we——计算管段终端流速(m/s);
μ——输送料气比(kg/kg);
K——两相流系数,宜经试验取得;无试验数据时,按表
3.2.11-2选取。
表3.2.11-2两相流系数表
3.2.12采用气锁阀输灰系统时,每个除尘器灰斗下方应装设气
锁阀。气锁阀的气化板应供给洁净的空气。
3.2.13气锁阀的容积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单个气锁阀排放:专用
多个气锁阀排放:
式中:V——气锁阀容积(m3);
G——系统出力(t/h);
E——系统效率系数,按表3.2.13-1选取;
表3.2.13-1系统效率系数
K—人人文库—在气化状态下灰堆积密度系数,可取0.75;
n——气锁阀同时排放个数;
t——气锁阀底阀开启时间(s),按表3.2.13-2选取;
表3.2.13-2气锁阀底阀开启时间
3
ρh——灰堆积密度(t/m)。
3.2.14气锁阀输灰系统设有分支管时,每一分支管道上的气锁
阀数量不宜超过10个。每个分支管接入总管处应设切换阀。
3.2.15锅炉采用电除尘器时,气锁阀输灰系统的分支管道宜与
烟气的流动方向垂直布置。
3.2.16气锁阀输灰系统中每一分支管的空气输送管上应安装1
个孔板,孔板孔径宜按输送管道和平衡管道之间压差为7kPa的
要求确定。
3.2.17气锁阀输灰系统设有1个以上的分支管道时,在空气管
(平衡管后)至每一分支管的水平管段上应设1个弹簧止回阀。
3.2.18正压气力输灰系统的输送初速根据物料在管道中的流动
模式确定,每段输送管道末端速度宜控制在25m/s以内。
3.2.19气力输送空气量可按下式计算:专用
式中:Q——输送空气量[m3/min(标准状态下)];
G——气力输送系统的出力(t/h);
ρ——标准状态下输送空气密度[kg/m3(标准状态下)];
μ——输送料气比(kg/kg)。
3.3负压气力输送
3.3.1负压气力输灰系统设计出力不宜小于锅炉最大连续蒸发
量工况燃用设计煤种时排灰量的200%,且不宜小于燃用校核煤
种时排灰量人人文库的150%。
3.3.2负压气力输渣系统宜每炉设两套系统,1套运行,1套备
用。每套系统的设计出力不宜小于燃用设计煤种时排渣量的
150%,且不宜小于燃用校核煤种时排渣量的120%。
3.3.3负压气力输灰系统在每个灰斗下应装设手动隔离阀和物
料输送阀。
3.3.4靠近输送母管的分支管上应装设气动切换阀,分支管始端
应设有自动进风阀。
3.3.5抽真空设备进口前的抽气管道上应设真空破坏阀。
3.3.6负压气力输送系统的收尘设备可采用组合式除尘器。袋
式除尘器的过滤风速不宜大于0.8m/min,效率不应小于99.9%。
3.3.7袋式除尘器应装有自动脉冲反吹装置。反吹空气的品质
应符合仪用空气要求,反吹空气压力和耗气量按制造厂提供的资
料选取。
3.3.8负压气力输灰系统出力计算中,应核算距烟气除尘器最近
端和最远端灰斗的输灰出力。真空泵宜根据距除尘器最远端灰斗
的输灰出力配置,库顶收尘设备宜根据距除尘器最近端灰斗的输
灰出力配置。
3.3.9在一定的输送距离和浓度条件下,物料专用输送阀负压气力输
灰系统的出力与输灰管径的对应关系可参照表3.3.9。
表3.3.9系统出力与管径关系
注:输送距离短时取上限,反之取下限。
3.3.10负压输灰系统的始端最低流速宜取10m/s~12m/s,末
端输送速度不宜超过30m/s。
3.3.11两套及以上负压气力输灰系统的每两根输灰管道间宜设
置切换阀组。
3.3.12负人人文库压系统的系统出力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G——负压系统的出力(t/h);
Q——负压设备始端空气流量(m3/s);
3
vb——始端空气比容(m/kg);
3
ve——末端空气比容(m/kg);
Pb——始端空气绝对压力(Pa);
Pe——末端空气绝对压力(Pa);
m——绝热系数,可取1.2;
w——平均流速(m/s);
wb——始端流速(m/s);
we——末端流速(m/s);
g——重力加速度,取9.81m/s2;
L——输送管道的几何长度(m);专用
f——摩擦系数,当D≤200mm时,f=0.7;当D≥200mm
时,f=1.1-0.002D;
H——垂直升高(m);
N——90°弯头个数(个);当弯头小于90°时,折算为90°弯头。
3.4气力输灰渣管道
3.4.1气力输灰管道的直管段宜采用碳钢管,弯头及管道附件应
采用耐磨材料。对于输送介质流速较高、磨损严重的直管段,经技
术经济比较后可采用耐磨管道。
3.4.2气力输渣管道的直管段、弯头及管道附件均应采用耐磨材料。
3.4.3气人人文库力输灰管道的壁厚不宜小于7mm。
3.4.4气力输送管线布置应减少弯头数量。耐磨弯头的曲率半
径宜为直管段管径的3倍~6倍。
3.4.5在较长输送距离的气力除灰系统中,输灰管道应采用分段
变径,其分段数量和各段长度应由计算确定。
3.4.6在灰斗出口处或灰管需要改变方向时,在拐弯前宜有不小
于10倍管径的直管段。
3.4.7输灰管道变径点距弯头的距离不宜小于6m。
3.4.8气力输灰渣管道宜采用架空布置。当地面布置时,通道处
应设跨越步道。当采用架空布置时,与铁路、公路、建筑物以及高
压线间的距离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技
术规程》DL/T5032、《架空输电线路运行规程》DL/T741等的
规定。
3.4.9气力输灰渣管道直管道过长、不能满足热胀冷缩的自补偿
要求时,宜加设补偿器。补偿器的安装长度和快装管接头的安装
间隙应根据管道中干灰渣温度(或当地最低气温)与安装时的气温
差计算确定。
3.4.10气力输灰渣管道支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道支吊架的间距应满足强度条件和刚专用度条件。
2当采用自然补偿时,在每段直管段中点(或接近中点处)应
设置固定支架,管道转弯处设置滑动支架。
3当采用补偿器补偿时,在两个补偿器之间的直管段中点
(或接近中点处)应设置1个固定支架,其余为导向支架或滑动支
架。补偿器和弯头之间应设置1个固定支座,弯头附近的支架宜
为滑动支架。
4当采用快装管接头补偿时,每节管道至少应设置1个支
架,固定支架的位置根据管线布置情况确定。
3.5空气斜槽
3.5.1空人人文库气斜槽的输送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G——空气斜槽的输送量即系统出力(t/h);
b——空气斜槽宽度(m);
h——灰层厚度,可取0.10m~0.15m;
Kx——系数,可取0.9;
wx——灰在空气斜槽中输送速度(m/s);
3
ρh——灰堆积密度(t/m);
■——流动状态时灰的密度(t/m3)。
3.5.2空气斜槽内灰的输送速度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i——空气斜槽的斜度(%);
Rn——水力半径。
3.5.3空气斜槽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空气斜槽的斜度不宜小于6%。
2空气斜槽宜考虑防潮保温措施。专用
3灰斗与空气斜槽之间应装设隔离检修阀和电动锁气器。
4落灰管与空气斜槽之间以及鼓风机与风嘴之间宜用柔性
连接。
3.5.4空气斜槽的单位耗气量或总风压应分别经试验确定。无试
验数据时,单位耗气量可按1.5m3/(min·m2)~2.5m3/(min·m2)
(标准状态下)(透气层)选取;总风压可按3kPa~5kPa选取。
3.5.5空气斜槽的输送气源应采用清洁的热风,热风温度宜按
40℃~80℃选取。风源宜由专用风机供给,此时可不设备用;有条
件时,也可由锅炉送风机供给。
3.5.6空气斜槽的起点处应设1个进风点,转向处和每隔30m
处宜各设人人文库1个进风点和气室隔板。
3.5.7空气斜槽的排气宜接至锅炉烟气除尘器入口烟道,其间应
装设关断门。排气管应有一定斜度,避免积灰。
3.6干灰分选系统
3.6.1当粉煤灰综合利用市场需求较好且有分级灰需求时,宜同
步设置干灰分选系统。
3.6.2干灰分选系统宜采用闭式循环系统,其套数和出力应根据
综合利用需求量确定。
3.6.3干灰分选系统的分级机可采用蜗壳式或涡轮式气流分级
机。分级机的效率不宜小于80%,收尘效率不宜小于90%。
3.6.4采用集中干灰分选时,配套灰库宜与输送系统储存灰库统
一设计,数量应根据综合利用灰的分级要求设置,宜不少于3座,
灰库储存容量应与综合利用的要求相适应。
3.6.5干灰分选系统中应采用专用耐磨离心风机,分级机、旋风
除尘器及高压离心风机的通流部件应采用耐磨材质。
3.6.6干灰分选系统管道内的输送速度宜取15m/s~20m/s。
输送管道的直管段可采用碳钢管,弯头材质应采用耐磨材料。输
灰管道的壁厚不宜小于8mm,回风管道的壁厚专用不宜小于6mm。
人人文库
4水力除灰渣系统
4.1基本规定
4.1.1水力除渣系统可采用下列形式:
1锅炉排渣采用水封式排渣斗冷却,经水力喷射器、输送管
道定期将渣浆输送至脱水仓或灰渣浆池。
2锅炉排渣采用水浸式刮板捞渣机冷却,经渣浆泵、输送管
道将渣浆输送至脱水仓或灰渣浆池或灰场。
3锅炉排渣采用水浸式刮板捞渣机冷却专用,经渣沟自流至沉
渣池。
4.1.2水力除灰系统可采用下列形式:
1灰库的干灰经制浆设备制浆后,采用离心式或柱塞式灰浆
泵、输送管道将灰浆水力输送至灰场。
2除尘器灰斗的干灰制浆后,采用灰沟、离心式灰浆泵、输送
管道将灰浆水力输送至灰场。
4.1.3水封式排渣斗的有效容积不应小于储存锅炉最大连续蒸
发量工况燃用设计煤种时8h的排渣量,且不应小于储存燃用校核
煤种时4h的排渣量。
4.1.4当烟气除尘器灰斗、省煤器灰斗的排灰采用定期运行方式
时,每个排人人文库灰周期的间歇时间不宜小于2h。
4.1.5除灰渣用水宜利用经处理合格后的工业废水,其他工艺系
统的排水、废水以及厂区内的雨水等,未经处理合格后不应直接进
入除灰渣系统。
4.1.6水力除灰渣系统应根据管线布置及切换要求等情况,在灰
渣泵出口管上装设灰渣浆阀门;灰场高于灰渣泵出口且标高相差
较大时,灰渣泵出口管上宜装设缓闭止回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图书捐赠与接受合同示范文本3篇
- 2025版小学校园广播系统及音响设备采购合同3篇
- 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与实施考核试卷
- 2025年分销合同的市场需求
- 2025年借壳上市协议法律条款
- 2025年园林绿化设计施工居间合同
- 2025年室内装修工程勘察协议
- 2025年合作哲学书籍出版合同
- 2025年加盟美甲美睫连锁店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木枋行业人才培训与职业发展合同4篇
- 图像识别领域自适应技术-洞察分析
- 个体户店铺租赁合同
- 礼盒业务销售方案
- 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试题及答案(100题)
- 【奥运会奖牌榜预测建模实证探析12000字(论文)】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件)
- 主要负责人重大隐患带队检查表
- 鲁滨逊漂流记人物形象分析
- 危险废物贮存仓库建设标准
- 多层工业厂房主体结构施工方案钢筋混凝土结构
- 救生艇筏、救助艇基本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