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用
人人文库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高压直流架空输电线路
设计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fordesignof
HVDCoverheadtransmissionline
DL5497—2015专用
主编部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
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
:
施行日期年月日
:201591
人人文库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15北京
国家能源局
公告
2015年第3号
依据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
试行及实施细则的通知国能局科技号有关规定
()〉》(〔2009专用〕52),
经审查国家能源局批准压水堆核电厂用碳钢和低合金钢第
,《
部分安全壳用锻件等项行业标准其中能源标准
31:15Mn》203,
项和电力标准项现予以发布
(NB)106(DL)97,。
附件行业标准目录
:
国家能源局
2015年4月2日
附件:
行业标准目录
序号标准编人人文库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批准日期实施日期
……
高压直流架空输电
DL
189线路设计技术规程2015-04-022015-09-01
5497—2015
……
前言
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年第一批能源领域行业标准
《2010
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号的要求标准编制
()》(〔2010〕320),
组经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高压直流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工
,
作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标准
,。
本标准共分章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
169,:,
和符号路径选择气象条件导线和地线绝缘子和金具绝缘
,,,,,
配合防雷和接地导线布置杆塔型式杆塔荷载杆塔材料及
、,,,,
结构基础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工业卫
,,,,专用
生附属设施等
,。
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第
5.0.2、5.0.3、5.0.9、
条以及第条第款为强制性条文
6.0.4、13.0.2、13.0.313.0.81,
必须严格执行
。
本标准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电
,
力规划设计总院提出由能源行业电网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
,
责日常管理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
。,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安德路号邮政编码
(:65;:
100120)。
本标准人人文库主编单位参编单位主要起草人和主要审查人
、、:
主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杨林高振江卫华马志坚徐维毅
·1·
赵雪灵朱永平王虎长陈媛梁明
赵全江曹玉杰孟华伟杨景胜肖洪伟
包永忠张小力胡建民施芳李晨
郝阳王学明刘文勋曾连生李翔
马凌吴启维杜国良李平阎海
施菁华席晓丽郭瑞黄欲成舒爱强
薛永锋谭浩文吕宝华魏文彬
主要审查人:李永双郝士杰段松涛朱艳君韩玉康
张国良纪新元吴建生吴庆华王劲
秦庆芝庄志伟陈稼苗吴锁平唐炎
闫涛黎智
专用
人人文库
·2·
目次
总则…………………
1(1)
术语和符号………………
2(2)
术语……………………
2.1(2)
符号……………………
2.2(4)
路径选择…………………
3(7)
气象条件…………………
4(9)
导线和地线………………
5(11)
绝缘子和金具……………
6专用(15)
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
7、(17)
导线布置…………………
8(21)
杆塔型式…………………
9(23)
杆塔荷载…………………
10(24)
杆塔材料及结构…………
11(33)
杆塔材料………………
11.1(33)
杆塔结构………………
11.2(35)
基础…………………
12(38)
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
13(40)
环境保护…………………
14(46)
劳动安人人文库全和工业卫生……
15(47)
附属设施…………………
16(48)
附录导线表面最大电位梯度计算………
A(49)
附录电晕无线电干扰场强计算…………
B(51)
附录电晕可听噪声计算…………………
C(52)
附录导线允许载流量计算………………
D(53)
·1·
附录地面合成场强计算简化理论法……
E(55)
附录地面标称场强合成场强和离子流密度计算……
F、(56)
附录地线热稳定计算……
G(57)
附录弱电线路等级………
H(58)
附录公路等级……………
J(59)
本标准用词说明………………
(61)
引用标准名录…………………
(62)
附条文说明…………………
:(63)
专用
人人文库
·2·
Contents
………
1Generalprovisions(1)
………
2Termsandsymbols(2)
…………………
2.1Terms(2)
………………
2.2Symbols(4)
……………………
3Routing(7)
………………
4Meteorologicalconditions(9)
………………
5Conductorandearthwire(11)
……
6Insulatorsandfittings专用(15)
7Insulationcoordination,lightningprotectionand
…………………
grounding(17)
…………………
8Conductorarrangement(21)
………………
9Towertype(23)
………………
10Towerload(24)
…………
11Towermaterialandstructure(33)
…………
11.1Towermaterial(33)
………
11.2Towerstructure(35)
………………
12Foundation(38)
…………
13groundclearanceandcrossing(40)
人人文库………………
14Environmentalprotection(46)
………………
15Laborsafetyandindustrialsanitation(47)
………………
16Accessories(48)
AppendixACalculationofthemaximumvoltagegradient
………
onconductorsurface(49)
AppendixBCalculationofthefieldstrengthofcorona
·3·
……………
radiointerference(51)
……
AppendixCCalculationofthecoronaaudiblenoise(52)
AppendixDCalculationoftheconductorcurrent
……………
carryingcapacity(53)
AppendixECalculationofthegroundcompositeelectric
…………………
fieldstrength(55)
AppendixFCalculationofthenominalelectricfield
strengthandcompositeelectricfield
strengthandioncurrentdensity
…………………
aboveground(56)
AppendixGCalculationofthegroundthermal
………
stability(57)
……
AppendixHWeakcurrentlinegrade专用(58)
……
AppendixJRoadgrade(59)
………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61)
……
Listofquotedstandards(62)
…………
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63)
人人文库
·4·
1总则
1.0.1为了在高压直流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中贯彻国家的基本
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到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资
,、、、
源节约环境友好制定本标准
、,。
1.0.2本标准适用于单回同塔双回及单回
±500kV、±660kV
高压直流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
。
1.0.3高压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地区特
,
点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推广采用节能降
,、、、,、
耗环保的先进技术和产品
、。专用
1.0.4对重要线路和特殊区段线路宜采取适当加强措施提高线
,
路安全水平
。
1.0.5高压直流架空输电线路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
,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人人文库
·1·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高压直流架空输电线路
HVDCoverheadtransmis-
sionline
用绝缘子和杆塔将导线架设于地面上的高压直流电力线路
。
2.1.2双极
doublepole
直流架空输电线路的正负极
。
2.1.3标称场强
nominalelectricfieldstrength
直流线路导线上电荷形成的电场强度不包括空间电荷形成
(专用
的电场
)。
2.1.4地面合成场强
compositeelectricfieldstrengthabove
ground
由导线所带电荷产生的电场和由空间电荷产生的电场在地面
合成的地面电场强度
。
2.1.5离子流密度
ioncurrentdensity
在电场的作用下空间电荷不断移动地面单位面积所接收到
,,
的电流
。
2.1.6弱电线路
telecommunicationline
泛指各种电信号通信线路
人人文库。
2.1.7轻中重冰区
、、light/medium/heavyicingarea
设计覆冰厚度为及以下地区为轻冰区设计覆冰厚度
10mm,
大于小于地区为中冰区设计覆冰厚度为及
10mm20mm,20mm
以上地区为重冰区
。
2.1.8基本风速
referencewindspeed
按当地空旷平坦地面上高度处时距平均的年最大
10m10min,
·2·
风速观测数据经概率统计得出年一遇最大值后确定的风速
,50。
2.1.9稀有风速稀有覆冰
,rarewindspeed,rareicethick-
ness
根据历史上记录存在并显著地超过历年记录频率曲线的严
,
重大风覆冰
、。
2.1.10耐张段
section
两耐张杆塔间的线路部分
。
2.1.11平均运行张力
everydaytension
年平均气温情况下弧垂最低点的导线或地线张力
,。
2.1.12等值附盐密度
equivalentsaltdepositdensity
(ESDD)
溶解后具有与从给定绝缘子的绝缘体表面清洗的自然沉积物
溶解后相同电导率的氯化钠总量除以表面积简称等值盐密
,专用。
2.1.13不溶物密度
non-solubledepositdensity(NSDD)
从给定绝缘子的绝缘体表面清洗的非可溶性残留物总量除以
表面积简称灰密
,。
2.1.14冰水电导率
ice-waterconductivity
绝缘子表面冰融化后的电导率
。
2.1.15居民区
residentialarea
工业企业地区港口码头火车站城镇等人口密集区
、、、、。
2.1.16非居民区
non-residentialarea
居民区以外地区均属非居民区虽然时常有人有车辆或农
,。、
业机械到达但未建房屋或房屋稀少的地区亦属非居民区
人人文库,,。
2.1.17交通困难地区
difficulttransportarea
车辆农业机械不能到达的地区
、。
2.1.18间隙
electricalclearance
线路任何带电部分与接地部分的最小距离
。
2.1.19对地距离
groundclearance
在规定条件下任何带电部分与地之间的最小距离
,。
·3·
2.1.20保护角
shieldingangle
通过地线的垂直平面与地线和被保护受雷击导线的平面之间
的夹角
。
2.1.21采动影响区
miningaffectedarea
受矿产开采扰动影响的区域
。
2.2符号
2.2.1作用与作用效应
C结构或构件的裂缝宽度或变形的规定限值
———;
f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
P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应力设计值
———;
P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应力设计值
max———;
S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Ehk———;专用
S导线地线张力可变荷载的代表值效应
EQK———、;
S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EVK———;
S永久荷载代表值的效应
GE———;
S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GK———;
Si第i项可变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QK———;
S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wk———;
T绝缘子承受的最大使用荷载验算荷载断线荷载断
———、、、
联荷载或常年荷载
;
T基础上拔或倾覆外力设计值
E———;
T导线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
max———、;
人人文库导线地线的拉断力
T
p———、;
T绝缘子的额定机械破坏负荷
R———;
W绝缘子串风荷载标准值
I———;
W基准风压标准值
o———;
W杆塔风荷载标准值
s———;
W垂直于导线及地线方向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
x———;
·4·
γ混凝土的重度设计值
C———。
2.2.2电工
n海拔时每联绝缘子所需片
———1000m;
n高海拔下每串绝缘子所需片数
H———;
U系统标称电压
———;
λ爬电比距
———;
V工作电压下覆冰绝缘子串单位高度的耐受电压
W———;
S冰水电导率
———。
2.2.3计算系数
K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
1———;
K放电电压海拔修正系数
a———;
K导线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c———、;
ki悬垂绝缘子串系数
———;专用
K单片绝缘子的爬电距离有效系数
S———;
m海拔修正因子
———;
m特征指数
1———;
α风压不均匀系数
———;
导线及地线风荷载调整系数
βc———;
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
βz———;
μ构件的体型系数
S———;
μ导线或地线的体型系数
SC———;
μ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Z———;
γ结构重要性系数
o———;
人人文库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γ
Eh———;
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EV———;
γ导线地线张力可变荷载的分项综合系数
EQ———、;
Ψ可变荷载组合系数
———;
Ψ抗震基本组合中的风荷载组合系数
wE———;
γ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G———;
·5·
γi第i项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
Q———;
γ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
rf———;
γ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RE———;
γ基础的附加分项系数
f———;
γ几何参数的标准值
k———;
γ土的重度设计值
S———。
2.2.4几何参数
A绝缘子串承受风压面积计算值
I———;
A构件承受风压面积计算值
s———;
D导线水平线间距离
———;
d导线或地线的外径或覆冰时的计算外径分裂导线取
———;
所有子导线外径的总和
;
f导线最大弧垂
c———;专用
H海拔高度
———;
L档距
———;
L悬垂绝缘子串长度
k———;
L单片绝缘子的几何爬电距离
01———;
L杆塔的水平档距
p———;
L单片绝缘子的有效爬电距离
S———;
S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
———;
θ风向与导线或地线方向之间的夹角
———。
人人文库
·6·
3路径选择
3.0.1路径选择宜采用卫片航片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和红外
、、
测量等新技术在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不良地质发育地区路径选
;、、,
择宜采用地质遥感技术路径选择应综合考虑线路长度地形地
;、
貌地质冰区交通施工运行及地方规划等因素进行多方案技
、、、、、,
术经济比较做到安全可靠环境友好经济合理
,、、。
3.0.2路径选择宜避开军事设施大型工矿企业及重要设施等
、,
符合城镇规划当无法避开时应取得相关协议必要时采取适当
。,
措施
。专用
3.0.3路径选择宜避开不良地质地带和采动影响区当无法避让
,
时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宜避开重冰区导线易舞动区及影响安全运
;、
行的其他地区宜避开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
;、。
3.0.4路径选择应考虑地磁台站电台机场油气管线等邻近设
、、、
施的相互影响
。
3.0.5路径选择宜靠近现有国道省道县道及乡镇公路充分使
、、,
用现有的交通条件方便施工和运行
,。
3.0.6路径走廊拥挤地段可采用同杆塔架设
。
3.0.7轻中重冰区的耐张段长度分别不宜大于
、、10km、5km、
当耐张段长度较长时应采取防串倒措施在高差或档距相
3km。。
差悬殊的山人人文库区或重冰区等运行条件较差的地段耐张段长度应适
,
当缩短输电线路与主干铁路高速公路交叉应采用独立耐
。、,
张段
。
3.0.8山区线路在选择路径和定位时应注意控制使用档距和相
,
应的高差避免出现杆塔两侧大小悬殊的档距当无法避免时应采
,,
取必要的措施提高安全度
,。
·7·
3.0.9重冰区线路在选择路径和定位时宜避开重污秽区横跨
,、
垭口风道湖泊水库等容易覆冰的地带及山体阴坡走线且转角
、、、,
角度不宜过大
。
3.0.10有大跨越的输电线路路径方案应结合大跨越情况通过
,,
综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
专用
人人文库
·8·
4气象条件
4.0.1设计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气象资料的数理统计结果及附
近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确定基本风速设计冰厚重现期为年
,、50。
4.0.2确定基本风速时应按当地气象台站时距平均的
、10min
年最大风速为样本并宜采用极值型分布作为概率模型统计
,Ⅰ。
风速应取以下高度
:
1一般输电线路离地面
:10m;
2大跨越离历年大风季节平均最低水位
:10m。
4.0.3山区输电线路宜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观测等方法由邻近
专用,
地区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推算山区的最大基本风速并应结合实
、,
际运行经验确定当无可靠资料宜将附近平原地区的统计值提
。,
高
10%。
4.0.4在有足够的覆冰观测资料情况下宜采用极值型分布概
,Ⅰ
率模型确定线路设计冰厚甚少或无覆冰观测资料时在搜集冰凌
;,
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线路周围地形地物相对高差路径走向覆
,、、、、
冰气象要素及附近已建线路运行情况综合分析确定设计覆冰
厚度
。
4.0.5基本风速不宜低于必要时还宜按稀有风速条件进
27m/s,
行验算
。人人文库
4.0.6轻冰区宜按无冰或覆冰厚度设计中冰区宜
、5mm10mm,
按或覆冰厚度设计重冰区宜按
15mm20mm,20mm、30mm、
或覆冰厚度等设计必要时还宜按稀有覆冰条件进
40mm50mm,
行验算
。
4.0.7除无冰区段外地线设计冰厚应较导线冰厚增加
,5mm。
4.0.8设计应加强对沿线已建线路设计运行情况的调查并应
、,
·9·
考虑微地形微气象条件以及导线易舞动地区的影响
、。
4.0.9大跨越基本风速当无可靠资料宜将附近陆上输电线路
,,
的风速统计值换算到跨越处历年大风季节平均最低水位以上
10m
处并增加考虑水面影响再增加后选用大跨越基本
,10%,10%。
风速不应低于相连接的陆上输电线路的基本风速
。
4.0.10大跨越设计冰厚除无冰区段外宜较附近一般输电线路
,,
的设计冰厚增加
5mm。
4.0.11设计用年平均气温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
1当地区年平均气温在之内宜取与年平均气温
3℃~17℃,
值邻近的的倍数值
5;
2当地区年平均气温小于和大于时分别按年平均
3℃17℃,
气温减少和后取与此数邻近的的倍数值
3℃5℃,5。
4.0.12安装工况风速应采用覆冰厚度应采用无冰同时
10m/s,专用,
气温应按下列规定取值
:
1最低气温为和的地区宜采用
-40℃-30℃,-15℃;
2最低气温为的地区宜采用
-20℃,-10℃;
3最低气温为的地区宜采用
-10℃,-5℃;
4最低气温为的地区宜采用
-5℃,0℃。
4.0.13雷电过电压工况的气温宜采用当基本风速折算到
15℃,
导线平均高度处其值大于或等于时雷电过电压工况的风
35m/s
速宜取否则取校验导线与地线之间的距离时应采
15m/s,10m/s;
用无风无冰工况
、。
4.0.14操作过电压工况的气温可采用年平均气温风速宜取基本
,
风速折算到人人文库导线平均高度处的风速的但不宜低于且
50%,15m/s,
应无冰
。
4.0.15带电作业工况的风速可采用气温可采用
10m/s,15℃,
覆冰厚度应采用无冰
。
4.0.16覆冰同时风速轻冰区中冰区可采用重冰区可采
、10m/s,
用如有实测资料覆冰同时风速可按实测资料选取
15m/s,,。
·10·
5导线和地线
5.0.1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和分裂形式宜根据系统需要按照经
济电流密度选择也可根据系统输送容量结合不同导线的材料结
,,
构进行电气和机械特性等比选通过年费用最小法进行综合技术
,
经济比较后确定对重覆冰线路还应在满足安全运行的条件下结
。
合运行经验确定其中导线表面最大电位梯度的计算方法可按照
。
附录的公式计算电晕无线电干扰场强可按照附录的公式
A。B
计算电晕可听噪声可按照附录的公式计算导线允许载流
。C。
量可按照附录的公式计算地面标称场强专用合成场强和离子流
D。、
密度按照附录附录的公式计算
E、F。
5.0.2海拔1000m及以下地区,距直流架空输电线路正极性导
线对地投影外20m处,80%时间,80%置信度,频率0.5MHz时的
无线电干扰限值不应超过58dB(μV/m)。
5.0.3海拔1000m及以下地区,距直流架空输电线路正极性导
线对地投影外20m处晴天时由电晕产生的可听噪声限值(L50)不
应超过45dB(A);海拔高度大于1000m且线路经过非居民区时,
应控制在50dB(A)以下。
5.0.4直流线路下晴天时地面合成场强和离子流密度限值应符
合表的规定
5.0.4人人文库。
表5.0.4地面合成场强和离子流密度限值
合成场强离子流密度2
(kV/m)(nA/m)
居民区
2580
一般非居民区
如跨越农田30100
()
·11·
5.0.5输电线路的导线截面和分裂形式应满足电磁环境限值等
要求当选用现行国家标准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
。《》GB/T1179
中的钢芯铝绞线时海拔不超过导线外径和分裂根数应不
,1000m
小于表所列数值
5.0.5。
表5.0.5单回路导线最小外径和分裂根数
标称电压
(kV)±500±660
分裂根数导线外径
×(mm)2×44.53×30.54×23.724×36.25×33.66×30.0
5.0.6直流线路大跨越的导线截面宜按允许载流量选择并应与陆
,
上线路允许的最大输送电流相配合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
5.0.7验算导线允许载流量时需满足下列要求
:
1流过线路导线的直流电流应取换流站整流阀在冷却设备
投运时可允许的最大过负荷电流在无可靠系统资料情况下流过
,,
线路导线的最大过负荷电流可取倍的额定专用电流
1.1;
2钢芯铝绞线和钢芯铝合金绞线的允许温度可采用
70℃
大跨越不得超过钢芯铝包钢绞线包括铝包钢绞线的允
(90℃),()
许温度可采用大跨越不得超过钢绞线的允许温度
80℃(100℃);
可采用
125℃;
3环境气温应采用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并应考虑太阳辐射的
,
影响太阳辐射功率密度应采用2相应风速应为
。0.1W/cm,0.5m/s
大跨越风速应为地线热稳定可按附录的公式计算
(0.6m/s)。G。
5.0.8无冰区段覆冰区段地线采用镀锌钢绞线时最小标称截面
,
应分别不小22地线应满足短路电流热容量要求
80mm、100mm。,
且表面最大场强不宜大于
人人文库18kV/cm。
5.0.9导线、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
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25。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
应小于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5.0.10导线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应按公式
、(5.0.10)
计算导线地线在稀有风速或稀有覆冰气象条件时弧垂最低点
。、,
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导线地线拉断力的悬挂点的最大张
、70%。
·12·
力不应超过导线地线拉断力的
、77%。
T
Tp
maxK()
≤c5.0.10
式中T导线地线在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
:max———、(N);
T导线地线的拉断力
p———、(N);
K导线地线的设计安全系数
c———、。
5.0.11地线包括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应满足电气和机械使用条
()
件要求可选用镀锌钢绞线或复合型绞线验算短路热稳定时计
,。,
算时间和相应的短路电流值应根据系统条件决定地线的允许温
,
度宜按下列规定取值
:
1钢铝包钢芯铝绞线和钢铝包钢芯铝合金绞线可采
()()
用
200℃;
2镀锌钢绞线可采用
400℃;专用
3铝包钢绞线可采用
300℃;
4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的允许温度应采用产品试验保证值
。
5.0.12光纤复合架空地线结构选型应考虑耐雷击性能重冰区
,
还应满足脱冰跳跃及过载对其机械强度的要求
。
5.0.13导线地线防振措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
1铝钢截面比不小于的钢芯铝绞线或镀锌钢绞线其
4.29,
导线地线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和相应的防振措施应符合表
、,
的规定如有多年运行经验可不受表的限制
5.0.13,5.0.13;
表5.0.13导线、地线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和相应的防振措施
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
情况拉断力的百分数防振措施
人人文库()(%)
钢芯铝绞线镀锌钢绞线
档距不超过的开阔地区不需要
500m1612
档距不超过的非开阔地区不需要
500m1818
档距不超过不需要
120m1818
不论档距大小护线条
22—
·13·
续表5.0.13
平均运行张力的上限
情况拉断力的百分数防振措施
()(%)
钢芯铝绞线镀锌钢绞线
防振锤阻尼线
不论档距大小()
2525或另加护线条
注四分裂及以上导线采用阻尼间隔棒时档距在及以下可不再采用其他防
:,500m
振措施阻尼间隔棒宜不等距不对称布置导线最大次档距不宜大于端
;、,66m,
次档距宜控制在
28m~35m。
2对本标准第条第款以外的导线地线其允许平
5.0.131、,
均运行张力的上限及相应的防振措施应根据当地的运行经验确
定也可采用制造厂提供的技术资料必要时通过试验确定
,,;
3大跨越导线地线的防振措施宜采用防振锤阻尼线或阻
、、
尼线加防振锤方案同时分裂导线宜采用阻尼间隔棒具体设计方
,专用,
案宜参考运行经验或通过试验确定
。
5.0.14线路经过导线易发生舞动地区时应采取或预留防舞
措施
。
5.0.15导线地线架设后的塑性伸长应按制造厂提供的数据或
、,
通过试验确定塑性伸长对弧垂的影响宜采用降温法补偿当无
,。
资料镀锌钢绞线或铝包钢绞线的塑性伸长可采用-4并降
,1×10,
低温度补偿钢芯铝绞线的塑性伸长及降温值可按表
10℃;5.0.15
的规定确定
。
表5.0.15钢芯铝绞线塑性伸长及降温值
铝钢截面比塑性伸长降温值
(℃)
人人文库-4
4.29~4.383×1015
-4-4
5.05~6.163×10~4×1015~20
-4-4
7.71~7.914×10~5×1020~25
及以上-4-4或根据试验数据确定
11.34~14.465×10~6×1025()
注对铝钢截面比更大的钢芯铝绞线或钢芯铝合金绞线应由制造厂家提供塑性伸
:
长值或降温值
。
·14·
6绝缘子和金具
6.0.1绝缘子机械强度的安全系数应符合表的规定双
6.0.1。
联及多联绝缘子串应验算断一联后的机械强度其荷载及安全系
,
数按断联情况考虑
。
表6.0.1绝缘子机械强度安全系数
最大使用荷载
情况常年荷载验算断线断联
盘型绝缘子棒型绝缘子
安全系数
2.7341.51.81.5
注常年荷载是指年平均气温条件下绝缘子所承受的专用荷载验算荷载是验算条
:1;
件下绝缘子所承受的荷载
;
断线的气象条件是无风有冰断联的气象条件是无风无冰
2、、-5℃;、、
-5℃;
设计悬垂串时导线地线张力可按本标准第条的规定取值
3、10.0.7;
棒型绝缘子包括复合绝缘子和瓷棒绝缘子
4。
6.0.2绝缘子承受的各种荷载应按下式计算
,:
TTK
≥R/1(6.0.2)
式中T绝缘子的额定机械破坏负荷
:R———(kN);
T分别取绝缘子承受的最大使用荷载验算荷载断线
———、、
荷载断联荷载或常年荷载
、(kN);
K人人文库绝缘子机械强度安全系数
1———。
6.0.3采用黑色金属制造的金具表面应热镀锌或采取其他相应
的防腐措施
。
6.0.4金具强度的安全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最大使用荷载情况不应小于2.5;
2断线、断联、验算情况不应小于1.5。
·15·
6.0.5绝缘子串及金具应考虑均压和防电晕措施有特殊要求
。
需要另行研制或采用非标准金具时应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
6.0.6当线路与直流输电工程接地极距离小于时地线含
5km,(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应绝缘大于或等于时需通过计算确定
),5km
地线含光纤复合架空地线是否绝缘地线绝缘时宜使用双联绝
()。
缘子串
。
6.0.7与横担连接的第一个金具应回转灵活且受力合理其强度
,
应高于串内其他金具强度
。
6.0.8悬垂型绝缘子串两肢之间夹角的一半可比最大风偏角
V
小或通过试验确定
5°~10°,。
6.0.9线路经过易舞动区应适当提高金具和绝缘子串的机械
强度
。
6.0.10在易发生严重覆冰地区宜增加绝缘子串长或采用型
,专用V
串八字串
、。
6.0.11重冰区导线宜采用预绞丝护线条保护耐张型杆塔应加
,
跳线绝缘子串
。
人人文库
·16·
7绝缘配合防雷和接地
、
7.0.1直流线路的绝缘配合应使线路能在工作电压操作过电
,、
压和雷电过电压等各种条件下安全可靠地运行
。
7.0.2直流线路的绝缘水平一般应按污秽条件下的最高运行电
,
压选择绝缘子片数并按操作过电压和雷电过电压进行校核对
,。
重覆冰线路还应按绝缘子串覆冰后的覆冰耐压强度进行校核
。
7.0.3直流线路的防污绝缘设计应根据绝缘子的污耐压特性
,,
参照审定的污区分布图和直交流积污比结合现场实际污秽调查
,
并考虑污秽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绝缘子形式和片数对无可靠
,专用。
污耐压特性参数的绝缘子也可按照污秽等级按爬电比距法选择
,
合适的绝缘子形式和片数对重冰区绝缘子宜选用盘形绝缘子
。。
7.0.4覆冰绝缘子的耐压值一般应根据试验确定若无试验资
。
料在海拔及以下地区当冰水电导率小于时
,1000m,150μs/cm,
可按下式计算
:
VS-0.18
W=155(7.0.4)
式中V工作电压下覆冰绝缘子的耐压梯度
:W———(kV/m);
S冰水电导率
———(μs/cm)。
7.0.5在海拔高度以下地区工作电压要求的型及
1000m,“I”
型悬垂绝缘子串绝缘子片数不宜少于表的数值
“V”,7.0.5。
人人文库表轻污区要求的钟罩型悬垂绝缘子串片数
7.0.5
标称电压
(kV)±500±660
串型型型型型
“I”“V”“I”“V”
单片绝缘子的高度
(mm)170170170(195)170(195)
爬距
(mm)545545545(635)545(635)
绝缘子片数片
()403853(46)51(44)
·17·
在重冰区海拔高度以下清洁地区采用
1000m,160kN
和钟罩型直流绝缘子型串时线路绝缘
210kN“I”,±500kV
子片数不宜小于片线路绝缘子片数不宜小于
42,±660kV
片
55。
7.0.6耐张绝缘子串的绝缘子片数可取悬垂串同样的数值
。
在中重污区爬电比距可根据运行经验较悬垂绝缘子串适当
、,
减少
。
7.0.7复合绝缘子在轻中重污区其爬电比距不宜小于盘型绝
、、
缘子最小要求值的重污区可根据污耐压试验结果爬电比距
3/4,
还可适当减小复合绝缘子两端均应加装均压环其有效绝缘长
。,
度应满足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的要求
。
7.0.8在海拔高度超过的地区绝缘子的片数应进行修
1000m,
正修正方法可按下式确定
,。专用
.-
()/
n=ne01215m1H10001000
H(7.0.8)
式中n海拔时每联绝缘子所需片数
:———1000m;
n高海拔地区每联绝缘子所需片数
H———;
H海拔高度
———(m);
m特征指数反映气压对于污闪电压的影响程度由试
1———,,
验确定
。
7.0.9海拔高度不超过的地区在相应风偏条件下直
1000m,,
流线路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包括拉线脚钉等的最小间隙应符
(、),
合表表的规定
7.0.9-1、7.0.9-2。
表7.0.9-1单回路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的最小间隙(m)
人人文库
标称电压
(kV)±500±660
海拔高度
(m)50010005001000
工作电压
1.301.401.701.85
操作过电压
1.7p.u.2.452.653.904.10
·18·
表7.0.9-2双回路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的最小间隙(m)
标称电压
(kV)±500
海拔高度
(m)5001000
工作电压
1.301.40
操作过电压
1.8p.u.2.752.95
雷电过电压
4.2
7.0.10空气放电电压海拔修正系数K可按下式计算
a,:
mH
K=e8150
a(7.0.10)
式中H海拔高度H
:———(m)(≤2000m);
m海拔修正因子工作电压雷电过电压修正因子m
———,、=
操作过电压修正因子见图中的曲线
1.0;7.0.10a
极对地绝缘
()。专用
人人文库
图海拔修正因子m与电压的关系
7.0.10
相对地绝缘纵向绝缘相间绝缘棒板间隙
a—;b—;c—;d—-
7.0.11海拔高度以下单回路带电作业时带电部分对杆
1000m
塔接地部分的校验间隙应符合表的规定
7.0.11。
·19·
表7.0.11单回路带电部分与杆塔构件的最小间隙(m)
标称电压
(kV)±500±660
带电作业
2.94.6
注对操作人员需要停留工作的部位还应考虑的人体活动范围
:1,0.5m;
校验带电作业间隙时应采用下列计算条件气温风速
2,:+15℃,10m/s。
7.0.12直流线路的防雷设计应根据线路电压负荷性质和系统
,、
运行方式结合当地已有线路的运行经验地区雷电活动的强弱特
,、
点地形地貌特点及土壤电阻率高低等因素在计算耐雷水平后
、,,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合理的防雷方式
,。
7.0.13高压直流架空输电线路应沿全线架设双地线杆塔上地
。
线对导线的保护角不宜大于表所列值
,7.0.13。
表7.0.13杆塔上地线对导线的保护角
标称电压
(kV)±500±660
地形平丘山区专用平丘山区
单回路
10°0°-10°
双回路
0°—
7.0.14在一般档距的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的距离应按下式校
,,
验计算条件为气温无风
(:+15℃,):
SL
≥0.012+1.5(7.0.13)
式中S导线与地线间的距离
:———(m);
L档距
———(m)。
7.0.15在雷季干燥时每基杆塔不连地线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宜
,,
大于表所列数值
7.0.14。
表7.0.14雷季干燥时每基杆塔不连地线的工频接地电阻
人人文库
土壤电阻率及以下以上以上以上
(Ω·m)100100~500500~10001000~20002000
工频接地电阻注
(Ω)1015202530()
注如土壤电阻率超过接地电阻很难降到时可采用根根
:2000Ω·m,30Ω,6~8
总长不超过的放射形接地体或连续伸长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受限制
500m,。
7.0.16通过耕地的输电线路其接地体应埋设在耕作深度以下
,,
位于居民区和水田的接地体应敷设成环形
。
·20·
8导线布置
8.0.1单回路直流线路导线一般宜采用水平排列布置在线路走
,
廊特别拥挤地区也可采用垂直排列布置同塔双回路直流线路导
,;
线宜采用上下双层横担布置极导线极性排列需结合电磁环境
、。
指标防雷性能综合经济性能以及运行检修要求等综合考虑
、、。
8.0.2导线的线间距离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
1水平线间距离宜按下式计算
:
U
D=kiL+2+Kf+A
kfc(8.0.2)
110专用
式中ki悬垂绝缘子串系数可按表的规定确定
:———,8.0.2;
D导线水平极间距离
———(m);
L悬垂绝缘子串长度
k———(m);
U系统标称电压
———(kV);
f导线最大弧垂
c———(m);
K以下档距取取
f———1000m0.65,1000m~2000m0.8~
1.0;
A增大系数对于及以下覆冰A
———,15mm,=0;20mm~
覆冰A及以上覆冰A
30mm,=0.5m;40mm,=1.0m。
表8.0.2ki系数
悬垂串形人人文库式串串串
I-II-VV-V
ki
0.40.40
2导线垂直排列的垂直线间距离宜采用公式计算
,(8.0.2)
结果的
75%。
8.0.3双回路不同回路的不同极导线间的水平或垂直距离应比
,
第条的规定增加
8.0.20.5m。
·21·
8.0.4覆冰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
偏移不宜小于表的规定并应进行校验按导线和地线不
,8.0.4,。
均匀脱冰时跳跃接近及静态接近情况下不致发生导线间和导线
,,
与地线间的危险接近静态接近距离不应小于操作过电压的间隙
。
值动态接近距离不小于工频电压的间隙值
;。
表8.0.4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m)
冰区水平偏移
轻冰区
(10mm)1.75
中冰区15mm
2.5
20mm
重冰区20mm3.0
不小于按计算方式决定
30mm专用8.0.4
注设计冰厚或无冰情况可根据运行经验适当减小
:5mm,。
人人文库
·22·
9杆塔型式
9.0.1杆塔按其受力性质分为悬垂型耐张型杆塔悬垂型杆塔
、。
分为悬垂直线和悬垂转角杆塔耐张型杆塔分为耐张直线耐张转
;、
角和终端杆塔
。
9.0.2单回路杆塔导线既可水平排列也可垂直排列双回路杆
,;
塔导线宜采用双层横担布置
。
9.0.3杆塔外形规划与构件布置应按导线和地线排列方式以结
,
构简单受力均衡传力清晰外形美观为原则同时结合占地范
、、、,
围杆塔材料运行维护施工方法制造工艺等因素在充分进行设
、、、、专用
计优化的基础上选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
9.0.4杆塔使用宜遵守以下原则
:
1对不同类型杆塔的选用应依据线路路径特点按照安全
,,
可靠经济合理维护方便和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原则进行
、、;
2在平地和丘陵等便于运输和施工的非农田和非繁华地段
,
可因地制宜地采用拉线杆塔
;
3对于山区线路杆塔应依据地形特点配合不等高基础采
,,,
用全方位长短腿结构型式
;
4对于线路走廊拆迁或清理费用高以及走廊狭窄的地带可
,
采用导线垂直排列的杆塔
人人文库;
5重冰区线路宜采用单回路杆塔
;
6悬垂直线杆塔兼小角度转角时其转角度数不宜大于
,3°。
悬垂转角杆塔的转角度数不宜大于
20°。
·23·
10杆塔荷载
10.0.1荷载分类宜符合下列要求
:
1永久荷载导线及地线绝缘子及其附件杆塔结构构件
:、、、
杆塔上各种固定设备基础以及土体等的重力荷载土压力及预应
、;
力等荷载
;
2可变荷载风和冰雪荷载导线地线及拉线的张力安
:();、;
装检修的各种附加荷载结构变形引起的次生荷载以及各种振动
;
动力荷载
。
10.0.2杆塔的作用荷载宜分解为横向荷载纵向荷载和垂直
专用、
荷载
。
10.0.3各类杆塔均应计算线路正常运行情况断线含纵向不平
、(
衡张力情况不均匀覆冰情况和安装情况下的荷载组合必要时
)、,
尚应验算地震等稀有情况重覆冰区线路的杆塔荷载除应执行本
。
标准外还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
,《
程的规定
》DL/T5440。
10.0.4各类杆塔的正常运行情况应计算下列荷载组合
,:
1基本风速无冰未断线包括最小垂直荷载和最大横向荷
、、(
载组合
);
2设计覆冰相应风速及气温未断线
人人文库、、;
3最低气温无冰无风未断线适用于终端和转角杆塔
、、、()。
10.0.5悬垂型杆塔不含大跨越悬垂型杆塔的断线含纵向不
()(
平衡张力情况应按有冰无风的气象条件计算下列荷载
),-5℃、、
组合
:
1单回路杆塔任意一极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地线未断
:,;
断任意一根地线导线无纵向不平衡张力
,;
·24·
2双回路杆塔同一档内任意两极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
:,
地线未断同一档内断任意一根地线和任意一极导线有纵向不平
;
衡张力
。
10.0.6耐张型杆塔的断线含纵向不平衡张力情况应按
()-5℃、
有冰无风的气象条件按下列荷载计算
、,:
1单回路杆塔同一档内断任意一根地线和任意一极导线
:,
有纵向不平衡张力
;
2双回路杆塔同一档内任意两极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
:,,
地线未断断任意一根地线和任意一极导线有纵向不平衡张力
;。
10.0.7导线地线的最小断线张力含纵向不平衡张力的取值
、()
应符合下列规定
:
1轻中冰区导线地线的最小断线张力含纵向不平衡张
、、(
力的取值应符合表和规定的导线地线最大
)10.0.7-110.0.7-2专用、
使用张力的百分数垂直冰荷载应取设计覆冰荷载
,100%;
2重冰区断线张力可按表覆冰率计算
10.0.7-3。
表10.0.7-110mm及以下冰区导线、地线最小断线张力
(含纵向不平衡张力)(%)
地形地线悬垂塔导线耐张塔导线
平丘
1002070
山地
1002570
表10.0.7-2中冰区导线、地线最小断线张力(含纵向不平衡张力)(%)
冰区地线悬垂塔导线耐张塔导线
15mm1003570
20mm人人文库1004570
表10.0.7-3重冰区导线、地线的断线时覆冰率(%)
冰区地线覆冰率悬垂塔导线覆冰率耐张塔导线覆冰率
20mm10070100
30mm10080100
40mm10090100
50mm100100100
·25·
10.0.8冰区不均匀覆冰情况的导线地线不平衡张力的
10mm、
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导线地线不平衡张力的取值应符合表规定的
、10.0.8-1
导线地线最大使用张力的百分数
、;
2无冰区段和冰区段可不计算由不均匀覆冰情况引
5mm
起的不平衡张力垂直冰荷载应取设计覆冰荷载计算相应
。75%,
的气象条件应按风速的气象条件计算
-5℃、10m/s;
表10.0.8-1不均匀覆冰的导线、地线最小不平衡张力(%)
悬垂型杆塔耐张型杆塔
导线地线导线地线
10203040
3重覆冰区产生不平衡张力的不均匀冰荷载情况按未断线
、
有不均匀冰同时风速计算不平衡张力覆冰率计算
5℃、、10m/s。专用
条件如表所示
10.0.8-2。
表10.0.8-2不平衡张力覆冰率计算条件表
悬垂型杆塔耐张型杆塔
线路等级覆冰率覆冰率
一侧另一侧一侧另一侧
一类
100201000
10.0.9各类杆塔不均匀覆冰的不平衡张力应计算下列荷载
组合
:
1轻中冰区
、:
所有导线地线同时同向有不均匀覆冰的不平衡张力
、;
2重人人文库冰区
:
1所有导线地线同时同向有不平衡张力
)、;
2所有导线地线同时不同向有不平衡张力
)、。
10.0.10各类杆塔在断线情况下的断线张力含纵向不平衡张
(
力以及不均匀覆冰情况下的不平衡张力均应按静态荷载计算
),。
10.0.11防串倒的加强型悬垂型塔除按常规悬垂型塔工况计算
,
·26·
外还应按所有导地线同侧有断线张力含纵向不平衡张力计算
,(),
断线张力或不平衡张力按表
()10.0.7。
10.0.12各类杆塔的验算覆冰荷载情况应按验算冰厚
,、-5℃、
风速所有导线地线同时同向有不平衡张力
10m/s,、。
10.0.13重冰区垂直档距系数垂直档距与水平档距之比小于
()
的杆塔应按导线地线脱冰跳跃和不均匀覆冰时产生的上拔
0.8,、
力校验导线横担和地线支架导线上拔力取最大使用张力的
,5%~
地线上拔力可取最大使用张力的
10%,5%。
10.0.14各类杆塔的安装情况应按风速无冰相应气
,10m/s、、
温的气象条件计算下列荷载组合
:
1悬垂型杆塔的安装荷载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提升导线地线及其附件时的作用荷载包括提升导地
)、。、
线绝缘子和金具等重力荷载导线宜按倍计算地线
、(专用,
1.5
宜按倍计算安装工人和工具的附加荷载动力系数
2.0)、,
采用附加荷载标准值宜按表的规定确定
1.1,10.0.14。
表10.0.14附加荷载标准值(kN)
电压等级导线地线
跳线
悬垂型杆塔耐张型杆塔悬垂型杆塔耐张型杆塔
(kV)
±5004.06.02.02.04.0
±6608.012.04.04.06.0
2导线及地线锚线作业时的作用荷载锚线对地夹角不宜
)。
大于正在锚线相的张力应考虑动力系数挂线
20°,1.1。
点垂直荷载取锚线张力的垂直分量和导线地线重力和
、
附人人文库加荷载之和纵向不平衡张力分别取导线地线张力与
,、
锚线张力纵向分量之差
。
2耐张型杆塔的安装荷载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导线及地线荷载
):
锚塔锚地线时相邻档内的导线及地线均未架设锚导
:,;
线时在同档内的地线已架设
,。
·27·
紧线塔紧地线时相邻档内的地线已架设或未架设同
:,,
档内的导线均未架设紧导线时同档内的地线已架设
;,,
相邻档内的导线已架设或未架设
。
2临时拉线所产生的荷载锚塔和紧线塔均允许计及临时
):
拉线的作用临时拉线对地夹角不应大于其方向与
,45°,
导线地线方向一致线路对四分裂导线的
、。±500kV:
临时拉线按平衡导线张力标准值考虑六分裂及
30kN,
以上导线的临时拉线按平衡导线张力标准值考
40kN
虑地线临时拉线按平衡地线张力标准值考虑
,5kN;
线路临时拉线按平衡导线张力标准值
±660kV:40kN
考虑地线临时拉线按平衡地线张力标准值考虑
,5kN。
3紧线牵引绳产生的荷载紧线牵引绳对地夹角不宜大于
):
考虑计算紧线张力时应计及导地线的初伸长施工
20°,、专用、
误差和过牵引的影响
。
4安装时的附加荷载宜按表的规定取值
):10.0.14。
3导线地线的架设次序一般考虑先架设地线再架设导线
、,。
对于双回路应按实际需要考虑分期架设的情况
,。
4与水平面夹角不大于且可以上人的铁塔构件应能
30°,,
承受设计值人重荷载此时不与其他荷载组合
1000N,,。
10.0.15终端杆塔应计及换流站一侧导线及地线已架设或未架
设的情况
。
10.0.16计算曲线型铁塔时应考虑沿高度方向不同时出现最大
风速的不利情况
人人文库。
10.0.17位于地震烈度为度及以上地区的各类杆塔均应进行
9
抗震验算
。
10.0.18外壁坡度小于的圆筒形结构或圆管构件应根据雷
2%,
诺数R的不同情况进行横风向风振旋涡脱落校核
e()。
10.0.19导线及地线的水平风荷载的标准值和基准风压标准值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28·
W=αWμμβdLB2θ
x·o·Z·SC·c··p·1·sin
(10.0.19-1)
W=V2
o/1600(10.0.19-2)
式中W垂直于导线及地线方向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
:x———(kN);
α风压不均匀系数应根据设计基本风速按照表
———,,
确定校验杆塔大风工况电气间隙时应
10.0.19-1;,
根据水平档距按表的规定确定
10.0.19-2;
导线及地线风荷载调整系数仅用于计算作用于杆
βc———,
塔上的导线及地线风荷载不含导线及地线张力弧
(
垂计算和风偏角计算β应按照表确定
),c10.0.19-1;
μ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基准高度为的风压高度变
Z———,10m
化系数按表的规定确定
10.0.24;
μ导线或地线的体型系数线径小于或覆冰时
SC———:专用17mm
不论线径大小μ取线径大于或等于
(),SC1.2;17mm,
μ取
SC1.1;
d导线或地线的外径或覆冰时的计算外径分裂导线
———;
取所有子导线外径的总和
(m);
L杆塔的水平档距
p———(m);
B导线地线及绝缘子覆冰后风荷载增大系数
1———、,5mm
冰区取冰区取冰区取
1.1,10mm1.2,15mm1.3,
及以上冰区取
20mm1.5~2.0;
θ风向与导线或地线方向之间的夹角
———(°);
W基准风压标准值2
o———(kN/m);
V人人文库基准高度为的风速
———10m(m/s)。
表10.0.19-1风压不均匀系数α和导地线风载调整系数βc
基本风速VVV
(m/s)≤2020≤<2727≤<31.5≥31.5
杆塔荷载计算
α1.000.850.750.70
塔头设计摇摆角计算
1.000.750.610.61
β杆塔荷载计算
c1.001.101.201.30
注对跳线α宜取
:1.2。
·29·
表10.0.19-2风压不均匀系数α随水平档距变化取值
档距
(m)≤200250300350400450500≥550
α0.800.740.700.670.650.630.620.61
10.0.20杆塔风荷载的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
W=WμμβBA
so·Z·S·z·2·s(10.0.20)
式中W杆塔风荷载标准值
:s———(kN);
μ构件的体型系数应按本标准第条的规定
S———,10.0.21
选用
;
B构件覆冰后风荷载增大系数冰区取
2———,5mm1.1,
冰区取冰区取冰区取
10mm1.2,15mm1.6,20mm
以上冰区取专用
1.8,20mm2.0~2.5。
A构件承受风压投影面积计算值2
s———(m);
β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应按本标准第条的
z———,10.0.22
规定选用
。
10.0.21构件的体型系数μ应符合下列规定
S:
1角钢塔体型系数应取ηη为塔架背风面风载
μS1.3(1+),
降低系数应按表的规定选用
,10.0.21;
2钢管塔体型系数μ应按下列规定取值
S:
1当μWd2时μ值按角钢塔架的μ值乘
)Z·o·≤0.003,SS
采用d为钢管直径
0.8,(m);
2当μWd2时μ值按角钢塔架的μ值乘
)人人文库Z·o·≥0.021,SS
采用
0.6;
3当μWd2时μ值插入法计算
)0.003<Z·o·<0.021,S。
3当铁塔为钢管和角钢等不同类型截面组成的混合结构时
,
应按不同类型杆件迎风面积分别计算或按照杆塔迎风面积加权平
均选用μ值
S。
·30·
表10.0.21塔架背风面风载降低系数η
AA
s/
ba≤0.10.20.30.40.5≥0.6
/
≤11.00.850.660.500.330.15
21.00.900.750.600.450.30
注A塔架轮廓面积a塔架迎风面宽度b塔架迎风面与背风面之间
:1—;—;—
距离
;
中间值可按线性插入法计算
2。
10.0.22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β应符合下列规定
z:
1对杆塔设计时当杆塔全高不超过时杆塔风荷载调
,60m,
整系数β用于杆塔本身应按表对全高采用一个系数
z()10.0.22;
当杆塔全高超过时β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
60m,z《
范采用由下到上逐段增大的数值但其加权平均值不
》GB50009,专用
应小于对于单柱拉线杆塔不应小于
1.6,1.8;
2对基础当杆塔全高不超过时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
,60m,
β应取当杆塔全高超过时宜采用由下到上逐段增大的
z1.0;60m
数值但其加权平均值对自立式铁塔不应小于
,1.3。
表10.0.22杆塔风荷载调整系数βz
铁塔全高
(m)2030405060
单柱拉线杆塔
1.01.41.61.71.8
β
z其他杆塔
1.01.251.351.51.6
注中间值按插入法计算
:1;
对自立式铁塔表中数值适用于高度与根开之比为
2,4~6。
10.0.23人人文库绝缘子串风荷载的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
W=WμBA
Io·Z·1·I(10.0.23)
式中W绝缘子串风荷载标准值
:I———(kN);
A绝缘子串承受风压面积计算值2
I———(m)。
10.0.24对于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地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
,
地面粗糙度类别按表的规定确定
10.0.24。
·31·
表10.0.24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离地面或地面粗糙度类别
海平面高度
(m)ABCD
51.171.000.740.62
101.381.000.740.62
151.521.140.740.62
201.631.250.840.62
301.801.421.000.62
401.921.561.130.73
502.031.671.250.84
602.121.771.350.93
702.201.861.451.02
802.271.951.5专用41.11
902.342.021.621.19
1002.402.091.701.27
1502.642.382.031.61
2002.832.612.301.92
2502.992.802.542.19
3003.122.972.752.45
3503.123.122.942.68
4003.123.123.122.91
≥4503.123.123.123.12
注地面粗糙度可按下列分类
::
类人人文库指近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A、、;
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
B、、、;
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市市区
C;
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
D。
·32·
11杆塔材料及结构
11.1杆塔材料
11.1.1钢材的材质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结构形式连接方式
、、、
钢材厚度和结构所处的环境及气温等条件进行合理选择钢材等
。
级宜采用和有条件时也可采用
Q235、Q345、Q390Q420,Q460。
钢材的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和
《》GB/T700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的有关规定
《》GB/T1591。
11.1.2钢材质量等级应满足不低于级钢的质量要求
B。
11.1.3当采用及以上厚度的钢板焊接时应采取防止钢
40mm专用
材层状撕裂的措施
。
11.1.4结构连接宜采用级热浸镀锌螺栓有
4.8、5.8、6.8、8.8,
条件时也可使用级螺栓其材质和机械特性应分别符合现行
10.9,
国家标准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和
《、》GB/T3098.1
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粗牙螺纹的有关规定
《》GB/T3098.2。
11.1.5钢材螺栓和锚栓的强度设计值应按表的规定
、11.1.5
确定
。
表11.1.5钢材、螺栓和锚栓的强度设计值(N/mm2)
类别厚度或直径抗压和
抗拉抗剪孔壁承压
材料抗弯
人人文库(mm)
≤16215215125
钢>16~40205205120
Q235370
>40~60200200115
材>60~100190190110
≤16310310180510
Q345
>16~35295295170490
·33·
续表11.1.5
类别厚度或直径抗压和
抗拉抗剪孔壁承压
材料抗弯
(mm)
>35~50265265155440
Q345
>50~100250250145415
≤16350350205530
>16~35335335190510
Q390
>35~50315315180480
钢>50~100295295170450
≤16380380220560
材>16~35360360210535
Q420
>35~50340340195510
>50~100325325专用185480
≤16415415240595
>16~35395395230575
Q460
>35~50380380220560
>50~100360360210535
级标称直径D
镀锌4.8≤39200—170螺420
级标称直径D
粗制5.8≤39240—210杆520
级标称直径D
螺栓6.8≤39300—240承600
级标称直径D
级8.8≤39400—300压800
()
C级标称直径D
10.9≤39500—380900
钢外径
Q235≥16160——
钢外径
Q345≥16205
号优质
锚栓35外径
人人文库———
碳素钢≥16190
号优质
45外径
碳素钢≥16215———
注孔壁承压强度适用于构件上螺栓端距大于或等于倍螺栓直径
:11.5;
级高强度螺栓应具有类塑性性能和类强度试验项目的合格
28.8A()B()
证明
。
·34·
11.2杆塔结构
11.2.1杆塔结构设计应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
法结构构件的可靠度采用可靠指标度量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采
,,
用荷载标准值材料性能标准值几何参数标准值以及各种分项系
、、
数等表达
。
11.2.2结构的极限状态应满足线路安全运行的临界状态极限状
。
态分可为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承载力极限状态应对应于结构或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或
不适合继续承载的变形
;
2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对应于结构或构件的变形或裂缝等
达到正常使用或耐久性能的规定限值
。
11.2.3结构或构件的强度稳定和连接强度应按承载力极限状
、,专用
态的要求采用荷载的设计值和材料强度的设计值进行计算结构
,;
或构件的变形或裂缝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采用荷载的
,,
标准值和正常使用规定限值进行计算
。
11.2.4结构或构件的承载力极限状态应采用下列表达式
,:
γγSΨγiSiR
o(G·GK+∑Q·QK)≤(11.2.4)
式中γ杆塔结构重要性系数重要线路不应小于临时
:o———,1.1,
线路取其他线路取
0.9,1.0;
γ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对结构受力有利时不大于不
G———,1.0,
利时取
1.2;
γi第i项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取
Q——人人文库—,1.4;
S永久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GK———;
Si第i项可变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QK———;
Ψ可变荷载组合系数正常运行情况取断线情况
———,1.0,、
安装情况和不均匀覆冰情况取验算情况取
0.9,
0.75;
R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
·35·
11.2.5结构或构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应采用下列表达式
,:
SΨSiC
GK+∑QK≤(11.2.5)
式中C结构或构件的裂缝宽度或变形的规定限值
:———(mm)。
11.2.6结构或构件承载力的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表达式
,:
γS+γS+γS+γS+ΨSRγ
G·GEEh·EhkEV·EVKEQ·EQKwE·wk≤/RE
(11.2.6)
式中γ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对结构受力有利时取不利
:G———,1.0,
时取验算结构抗倾覆或抗滑移时取
1.2,0.9。
γγ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的规
Eh,EV———、,11.2.6-1
定确定
;
γ导线地线张力可变荷载的分项综合系数取γ
EQ———、,EQ=0.5;
S永久荷载代表值的效应
GE———;
S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Ehk专用
———;
S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
EVK———;
S导线地线张力可变荷载的代表值效应
EQK———、;
S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wk———;
Ψ抗震基本组合中的风荷载组合系数可取
wE———,0.3;
γ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应按表确定
RE———,11.2.6-2。
表11.2.6-1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地震作用γγ
EhEV
仅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1.30.0
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0.01.3
同时计算水平与水平地震作用为主时
1.30.5
竖向地震作人人文库用竖向地震作用为主时
0.51.3
表11.2.6-2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材料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跨越塔
0.85
钢除跨越塔以外的其他铁塔
0.80
焊缝和螺栓
1.00
·36·
11.2.7长期荷载效应组合无冰风速及年平均气温情
(、5m/s)
况杆塔的计算挠度不包括基础预偏应符合表的规定
,(),11.2.7:
表11.2.7杆塔的计算挠度(不包括基础预偏)
项目杆塔的计算挠度限值
悬垂直线自立式铁塔h
3/1000
悬垂直线拉线杆塔的杆塔顶h
()4/1000
悬垂直线拉线杆塔拉线点以下杆塔身h
,()2/1000
悬垂转角自立式铁塔h
5/1000
耐张塔及终端自立式铁塔h
7/1000
注h为杆塔最长腿基础顶面起至计算点的高度
:1;
设计时应根据杆塔的特点提出施工预偏的要求
2。
11.2.8钢结构构件允许最大长细比应符合表的规定
11.2.8:
表11.2.8钢结构构件允许最大长细比
项目钢结构专用构件允许最大长细比
受压主材
150
受压材
200
辅助材
250
受拉材预拉力的拉杆可不受长细比限制
()400
11.2.9杆塔铁件应采用热浸镀锌防腐也可采用其他等效的防
,
腐措施
。
11.2.10受剪螺栓的螺纹不应进入剪切面
。
11.2.11全塔所有螺栓应采取防松措施受拉螺栓及位于导线横
;
担地线顶架等易振动部位的螺栓应采取双帽防松措施塔体靠近
、;
地面部分的连接螺栓应采取防御措施
人人文库,。
·37·
12基础
12.0.1基础型式的选择应结合线路沿线地质施工条件和杆塔
、
的特点作综合考虑并满足以下要求
,:
1当有条件时宜采用原状土基础一般情况下铁塔可以选
,;,
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或混凝土基础岩石地区可采用锚筋基础
;
或岩石嵌固基础软土地基可采用大板基础桩基础或沉井等基
;、
础运输或浇制混凝土有困难的地区可采用预制装配式基础
;,;
2山区线路应采用全方位长短腿铁塔和不等高基础配合使
用的方案
。专用
12.0.2基础稳定基础承载力采用荷载的设计值进行计算地基
、;
的不均匀沉降基础位移等采用荷载的标准值进行计算
、。
12.0.3基础的上拔和倾覆稳定应采用下列极限状态表达式
,:
γTAγγγ
f·E≤(k、S、C…)(12.0.3)
式中γ基础的附加分项系数应按照表的规定
:f———,12.3
确定
;
T基础上拔或倾覆外力设计值
E———;
Aγγγ基础上拔或倾覆的承载力函数
(k、S、C…)———;
γ几何参数的标准值
k———;
γγ土及混凝土的重度设计值取土及混凝土的
人人文库S、C———(
实际重度
)。
表12.0.3基础附加分项系数γf
上拔稳定倾覆稳定
杆塔类型
重力式基础其他各种类型基础各类型基础
悬垂直线杆塔
0.91.101.10
耐张直线转角及悬垂转角杆塔
(0°)0.951.301.30
耐张转角终端及大跨越杆塔
、1.101.601.60
·38·
12.0.4基础底面压应力应采用下列极限状态表达式
,:
1当轴心荷载作用时
:
Pfγ
≤a/rf(12.0.4-1)
式中P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应力设计值
:———;
f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
γ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宜取γ
rf———,rf=0.75。
2当偏心荷载作用时除应按式计算外还应按
,(12.0.4-1),
下式计算
:
P.fγ
max≤12a/rf(12.0.4-2)
式中P基础底面边缘的最大压应力设计值
:max———。
12.0.5现浇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级
C20。
12.0.6岩石基础的地基应逐基鉴定
。
12.0.7基础的埋深应大于冻土地区的基础埋深应遵照
0.5m。专用
现行行业标准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有关
《》JGJ118
要求确定
。
12.0.8在腐蚀地区应对基础做相应的防腐处理
,。
12.0.9跨越河流或位于洪泛区的基础应收集水文地质资料考
,,
虑冲刷作用对可能被洪水淹没的基础尚应计及漂浮物的撞击作
,,
用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
12.0.10当位于地震烈度为度以上的地区且场地为饱和砂土
7
或饱和粉土时应考虑地基液化的可能性并采取必要的地基稳定
,,
处理或基础抗震措施
。
12.0.11转角塔终端塔的基础应采取预偏措施
人人文库、。
·39·
13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
13.0.1导线对地面建筑物树木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
、、、、、、、
及各种架空线路的距离应根据导线运行温度若导线按允
,+40℃(
许温度设计时导线运行温度取情况或覆冰无风情
+80℃,+50℃)
况求得的最大弧垂计算垂直距离根据最大风情况或覆冰情况求
,
得的最大风偏进行风偏校验重覆冰区的线路还应计算导线不
。,
均匀覆冰验算覆冰情况下的弧垂增大
、。
注计算上述距离时可不考虑由于电流太阳辐射等引起的弧垂增大但应计
:1,、,
及导线架线后塑性伸长的影响和设计施工的误差
、;
大跨越的导线弧垂应按导线实际能够达到的最高温专用度计算
2;
输电线路与铁路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交叉时如交叉档距超过最
3、,200m,
大弧垂应按导线允许温度计算导线的允许温度可按不同要求取或
,70℃
计算且跨越铁路时需要考虑验算覆冰工况
80℃,。
13.0.2导线对地面的最小距离,以及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
最小净空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导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表
13.0.2-1规定的数值。
表13.0.2-1导线对地面最小距离(m)
标称电压(kV)±500±660
导线截面(mm2)
4×3004×4004×5004×6304×7204×9004×1000
地区人人文库
居民区16.016.015.515.515.015.018.0
农业耕作区12.512.512.012.011.511.516.0
非居民区人烟稀少的
9.514.0
非农业耕作区
交通困难地区9.013.5
注:表中数值用于单回路及采用+-/-+极性布置的同塔双回路。
·40·
2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最小净空距离,在最大计算
风偏情况下,应符合表13.0.2-2规定的数值。
表13.0.2-2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最小净空距离(m)
标称电压(kV)
±500±660
线路经过地区
步行可以到达的山坡9.011.0
步行不能到达的山坡、峭壁和岩石6.58.5
13.0.3线路邻近民房时,房屋所在地面湿导线情况下未畸变合
成电场不应超过15kV/m。
13.0.4线路不应跨越长期住人和屋顶为可燃材料的建筑物对
。
不长期住人的耐火屋顶建筑物如必须跨越时应与有关方面协商
,
同意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以下规定
。专用:
1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
,
离应符合表规定的数值
13.0.4-1。
表13.0.4-1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标称电压
(kV)±500±660
垂直距离
(m)9.014.0
2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线路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
,
净空距离应符合表规定的数值
13.0.4-2。
表13.0.4-2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净空距离
标称电压
(kV)±500±660
距离
人人文库(m)8.513.5
3无风情况下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应符合
,
表规定的数值
13.0.4-3。
表13.0.4-3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
标称电压
(kV)±500±660
距离
(m)56.5
·41·
13.0.5线路经过经济作物和集中林区时宜采用加高杆塔跨越
,
林木不砍通道的方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应
(),
符合表所列数值
13.0.5-1。
表13.0.5-1导线与树木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标称电压
(kV)±500±660
垂直距离
(m)7.010.5
2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
,()
之间的最小净空距离应符合表规定的数值
,13.0.5-2。
表13.0.5-2导线与树木之间的最小净空距离
标称电压
(kV)±500±660
净空距离
(m)7.010.5
导线与果树经济作物城市绿化灌木专用及街道行道树木之
3
、、
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表规定的数值
,13.0.5-3。
表13.0.5-3导线与果树、经济作物、
城市绿化灌木及街道树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标称电压
(kV)±500±660
垂直距离
(m)8.512.0
4当不满足第款要求的树木应砍伐对超过主要树种自
1、2,
然生长高度的个别树木也应砍伐
。
5当砍伐通道时通道净宽度不应小于线路宽度加通道附近
,
主要树种自然生长高度的倍通道附近超过主要树种自然生长
2。
高度的非主人人文库要树种树木应砍伐
。
13.0.6直流线路跨越弱电线路不包括光缆和埋地电缆时其交叉
(),
角应符合表的要求弱电线路等级分类宜按附录执行
13.0.6-1。H。
表13.0.6-1直流线路与弱电线路的交叉角
弱电线路等级一级二级三级
交叉角不限制
≥45°≥30°
·42·
13.0.7直流线路与甲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厂房甲类物品库房
,,
易燃易爆材料堆场以及可燃或易燃易爆液气体储罐的防火间
、、()
距不应小于杆塔全高加还应符合其他的相关规定在通道
,3m,。
非常拥挤的特殊情况下可与相关部门协商在适当提高防护措
,,
施满足防护安全要求后可相应压缩防护间距
,,。
13.0.8直流线路与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
、、、、
交叉或接近应满足以下要求
,:
1直流线路与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
交叉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表13.0.8-1规定的数值。
表13.0.8-1直流线路与铁路、道路、河流、管道、
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交叉的最小垂直距离
垂直距离(m)
项目
±500专用kV±660kV
至轨顶1618
铁路
至承力索或接触线6(8.5)8(10.5)
公路至路面1618
至五年一遇洪水位912.5
通航河流
至最高航行水位桅顶68
百年一遇洪水位810
不通航河流
冬季至冰面1216
弱电线至被跨越物8.514
电力线人人文库至被跨越物(杆顶)6(8.5)8(10.5)
特殊管道至管道任何部分914
索道至索道任何部分68
注:垂直距离中,括号内的数值用于跨杆(塔)顶。
2直流线路与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
、、、、
的最小水平接近距离应符合表的规定
,13.0.8-2。
·43·
表13.0.8-2直流线路与铁路、道路、河流、管道、
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的最小水平接近距离
最小水平距离
项目(m)
±500kV±660kV
或按
交叉35
30协议取值
铁路杆塔外缘至轨道中心
最高塔高最高塔高
平行
加加
3.1m3.1m
或按或按
交叉杆塔外缘至路基边缘8.015.0
协议取值协议取值
公路开阔地区最高塔高最高塔高
边导线至
平行或按或按
路基边缘路径受限制地区8.010.5
协议取值协议取值
通航河流
边导线至斜坡上缘线路与拉纤小路平行最高塔高最高塔高
()专用
不通航河流
开阔地区最高塔高最高塔高
弱电线与边导线间平行路径受限制地区
()
最大风偏情况下811
()
开阔地区最高塔高最高塔高
边导线边导线
电力线与边导线间平行间导间导线
()路径受限制地区13,18,
线风偏至风偏至邻
邻塔塔
8.511
开阔地区最高塔高最高塔高
特殊边导线至管
、路径受限制地区
管道索道索道任何部分
、最大风偏情况下913
人人文库()
注高速公路路基边缘指公路下缘的排水沟
:1;
线路跨越高速铁路需满足电气化铁路交叉跨越要求及相关部门协议
2,
要求
;
在通道非常拥挤的特殊情况下可与相关部门协商在适当提高防护措施
3,,,
满足防护安全要求后可相应压缩本标准的水平间距
,。
13.0.9重覆冰区连续档的一般交叉跨越以及通过覆冰期间人
,
·44·
员经常活动的场所应按不均匀冰荷载情况校验弧垂增大不均
,。
匀冰荷载条件跨越档有设计冰荷载其余不覆冰
:50%,、-5℃、
无风
。
采用孤立档的重要交叉跨越应按验算冰情况校验与被跨越
,
物的最小垂直距离
。
采用非孤立档的重要交叉跨越应按邻档断线情况校验与被
,
跨越物的最小垂直距离
。
13.0.10线路跨越铁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电车道一二级通
,,,,、
航河流及以上电力线特殊管道索道等重要交叉跨越
,110kV,,
时宜采用双挂点双联串绝缘子且导地线不允许接头公路等
,、,。
级分类宜按附录执行
。
J专用
人人文库
·45·
14环境保护
14.0.1输电线路设计应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生态环
、
境保护的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
14.0.2输电线路的设计中应对电磁干扰噪声水土保持等污染
、、
因子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减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14.0.3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可听噪声限值合成场强离
、、、
子流密度应满足本标准第条第条和第条
5.0.2~5.0.413.0.3
的相应要求
。
14.0.4对沿线相关的弱电线路和无线电设施应进行通信保护设
专用
计并采取相应措施处理
。
14.0.5山区线路应采用全方位长短腿加不等高基础相组合以
,
适应地形发生的变化减少塔位处植被的破坏
,。
14.0.6为防止水土流失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小对环境的
,,
破坏
。
人人文库
·46·
15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
15.0.1输电线路设计应满足有关防火防爆防尘防毒及劳动
、、、
安全与卫生等方面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
15.0.2杆塔设计应设有高空作业工作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
。
15.0.3施工时应针对邻近输电线路可能产生的感应电压采取安
全保护措施
。
15.0.4当对平行和交叉的其他输电线路通信线等邻近线路存
、
在感应电压影响时邻近线路在施工运行和维修时应做好安全
,、
措施
。专用
人人文库
·47·
16附属设施
16.0.1当新建输电线路在交通困难地区设巡线站时其维护半
,
径可取如沿线交通方便或该地区已有生产运行机
40km~50km,
构也可不设巡线站巡线站应配备必要的备品备件检修材料
,。、、
维护检修工器具以及交通工具
。
16.0.2杆塔上的固定标志应符合下列要求
:
1所有杆塔均应标明线路的名称代号和杆塔号
、;
2所有耐张型杆塔分支杆塔前后各一基杆塔上均应有明
、,
显的极性标志
;专用
3在双回路杆塔上或在同一走廊内的平行线路的杆塔上均
,
应标明每一线路的名称和代号
;
4高杆塔应按航空部门的规定装设航空障碍标志
;
5杆塔上固定标志的尺寸颜色和内容还应符合运行部门的
、
要求
;
6跨越铁路时杆塔处应设置标志牌
。
16.0.3新建输电线路宜根据现有运行条件配备适当的通信
设施
。
16.0.4一般线路杆塔登高设施可选用脚钉或直爬梯并可设置
,
简易的检修人员休息平台大跨越线路杆塔应设置旋转爬梯必
。,
要时可增设人人文库攀爬机或电梯等设施
。
16.0.5杆塔可安装高空作业人员的防坠落装置
。
·48·
附录导线表面最大电位梯度计算
A
A.0.1导线表面最大电位梯度按国际大电网会议第分委会
36
推荐方法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
1分裂导线的等效直径由下式决定
:
n
Nd
d=D
eqD(A.0.1-1)
式中D通过n根次导线中心的圆周直径
:———(cm);
N次导线的根数
———;
d次导线的直径
———(cm)。专用
2用麦克斯威电位系数法决定每极导线的等效总电荷Q
:
V=PQ
[][][](A.0.1-2)
式中V极导线电位矩阵
:[]———(kV);
P电位系数矩阵
[]———(1/m);
Q等效电荷矩阵
[]———(mC)。
3导线的平均表面电位梯度为
:
g=Qεdn
/(π0)(kV/m)(A.0.1-3)
式中ε空气介电常数
:0———。
4导线表面最大电位梯度为
:
g=g+n-dD
max[1(1)(/)](kV/cm)(A.0.1-4)
5对人人文库于双极直流线路可以用每千伏梯度的梯度因子G′
来近似计算导线表面电位梯度
(kV/cm/kV):
r
+n-
1(1)R
G′=■■
H(A.0.1-5)
■2■
nr■n-H2■
··lnnrR14+
(··)S21
■■
·49·
式中G导线表面电位梯度GVG
:———,=′(kV/cm);
r次导线半径
———(cm);
R通过n根次导线中心圆周的半径
———(cm);
H导线的平均高度导线对地最小高度加弧垂
———(1/3)
(cm);
S正极与负极导线之间的距离
———(cm);
n次导线数分裂导线分裂数
———()。
专用
人人文库
·50·
附录电晕无线电干扰场强计算
B
B.0.1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推荐的电晕无线电
(CISPR)
干扰场强应按下式计算
:
E=+.g-+g+g+
3816(max24)461r51n
E+20+E
Δf33lgDΔW(B.0.1)
式中E电晕无线电干扰场强
:———,dB(μV/m);
g导线表面最大场强
max———(kV/cm);
r子导线半径
———(cm);专用
n为分裂导线数
———;
D为距正极性导线的距离适用于D
———(<100m);
E气象修正项
ΔW———;
E干扰频率修正项
Δf———。
注海拔以上需进行海拔修正
:500m。
人人文库
·51·
附录电晕可听噪声计算
C
C.0.1电晕可听噪声AN可按下列两个公式之一进行计算
:
1电晕可听噪声可按下式计算
:
AN=-.+g+d-.gD
133486lgmax40lgeq1141(C.0.1)
式中g为导线表面最大电场强度
:max———(kV/cm);
.
d.n064dn
eq=066(>2);
d子导线直径
———(mm);
n子导线根数
———;
D离正极导线的距离
———(m)。专用
以上公式为春秋季节好天气的L值对夏冬季节相应增
50,、
加或减少对坏天气可减少
2dB(A);6dB(A)~11dB(A)。
2电晕可听噪声也可按下式计算
:
ANEdn
=56.9+124lg(/25)+25lg(/4.45)+18lg(/2)-
DDKn
10lg(r)-0.02r+(C.0.1-2)
式中E导线表面最大电场强度
:———(kV/cm);
n分裂导线数
———;
d子导线直径
———(cm);
D计算点至正极导线距离
r———(m);
Kn与分裂根数有关当n时Kn当n时
——人人文库—,≥3,=0;=2,
Kn当n时Kn
=2.6;=1,=7.5。
·52·
附录导线允许载流量计算
D
D.0.1导线允许载流量按下式进行计算
:
验算导线载流量时的环境气温采用最高气温月的最高平均气
温太阳辐射功率密度采用2一般线路的计算风速采用
、0.1W/cm,
大跨越由于导线平均高度在以上风速要相应增加
0.5m/s30m,,
故取计算导线允许载流量可用下列公式
0.6m/s。
I=W+W-WR′
(RFS)/t(D.0.1-1)
式中I允许载流量
:———(A);
W单位长度导线的辐射散热功率
R专用
———(W/m);
W单位长度导线的对流散热功率
F———(W/m);
W单位长度导线的日照吸热功率
S———(W/m);
R允许温度时导线的直流电阻
′t———(Ω/m)。
辐射散热功率W的算式
R:
W=DESθ+θ+4-θ+4
Rπ11[(a273)(a273)]
(D.0.1-2)
式中D导线外径
:———(m);
E导线表面的辐射散热系数光亮的新线为
1———,0.23~
旧线或涂黑色防腐剂的线为
0.43;0.90~0.95;
S斯特凡包尔茨曼常数为-82
1——人人文库—-,5.67×10(W/m);
θ导线表面的平均温升
———(℃);
θ环境温度
a———(℃)。
对流散热功率的算式
WF:
.
W=.λθRe0485
F057πf(D.0.1-3)
式中λ导线表面空气层的传热系数
:f———(W/m℃);
Re雷诺数
———。
·53·
--
λ=.×2+θ+θ×5
f242107(a/2)10(D.0.1-4)
Re=VDν
/(D.0.1-5)
式中V垂直于导线的风速
:———(m/s);
ν导线表面空气层的运动黏度2
———(m/s)。
--
ν=.×5+.θ+θ×8
1321096(a/2)10(D.0.1-6)
日照吸热功率W的算式
S:
W=αJD
Sss(D.0.1-7)
式中α导线表面的吸热系数光亮的新线为旧
:s———,0.35~0.46;
线或涂黑色防腐剂的线为
0.9~0.95;
J日光对导线的日照强度2当天晴日光直射导
s———(W/m),、
线时可采用2
,/。
1000Wm专用
人人文库
·54·
附录地面合成场强计算简化理论法
E
E.0.1地面合成场强按下式进行计算
:
1基本假设
:
1空间电荷只影响场强幅值而不影响其方向即
),Deutecsh
假设
:
E=AE
s(E.0.1-1)
式中E空间某点的合成场强
:s———(kV/m);
E标称场强
———(kV/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肠穿孔护理查房
- 25年公司项目部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巩固)
- 莱芜期末考试卷子及答案
- 2024-2025新入职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b卷
- 江西省八所重点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二模)化学试卷(含答案)
- 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验收标准及流程
- 超市财务专员的职责与工作流程
- 化学竞赛备战教学计划
-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合作协议范文
- 公共卫生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 2025年内蒙古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银行案件防控课件
- 2025年江苏省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科级试用期满工作总结(4篇)
- 历史-安徽省蚌埠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蚌埠二模)试题和答案
- 2025年从大模型、智能体到复杂AI应用系统的构建报告-以产业大脑为例-浙江大学(肖俊)
- 2025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一模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 202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直属单位招聘考试真题
- 《中国古代神话》课件
- 供应商考核管理制度
- 酒店动火作业安全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