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祝一中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1页
甘肃省天祝一中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2页
甘肃省天祝一中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3页
甘肃省天祝一中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4页
甘肃省天祝一中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天祝一中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天祝一中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

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救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至三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孔乙己》《药》《明天》《风波》阿Q正传》等篇都是对旧中国灰色人生的写照。尤其是出世

在后的《阿Q正传》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现在差不多没有一个爱好文艺的青年口里

不曾说过“阿Q”这两个字。我们在接触灰色的人物的时候,或听得了他们的什么“故事”的时

候,《阿Q正传》里的片断便浮现在眼前了。我们不断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遇见“阿Q相”的人

物。我们有时自己反省,常常疑惑自己身上是否也免不了带着一些“阿Q相”的分子,但或者是

由于怠于饰非的。同理,我又觉得“阿Q相”未必全然是中国民族所特具的,似乎这也是人类的

普通弱点的一种。至少在“色厉内荏”这一点上,作者写出了人性的普遍弱点。

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一辛亥革命,反映在《阿Q正传》里的,是怎样的叫人气短呀!乐

观的读者或不免要非难作者的形容过甚,近乎故意轻薄“神圣的革命”,但是谁若亲身在“县里”

遇到这样的大事,一定会觉得《阿Q正传》里的描写是写实的。我们现在看了七、八两章,大概

会仿佛醒悟似的知道十二年来政乱的根因罢!鲁迅君或许是个悲观主义者,在《呐喊》中他对劝

他做文章的朋友说道:“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

久都要闷死了,然而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

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朋友回答他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了,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子的希望。”

因为“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所以鲁迅君便答应他朋友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

篇《狂人日记》。后来,在《故乡》中他又明白地说出他对于“希望”的怀疑。

但是《阿Q正传》于辛亥革命之侧面的讽刺,我觉得并不是因为作者抱悲观主义的缘故。这正

是一幅极忠实的写照,极准确地依着当时的印象写出来的。作者不曾把最近的感想加进他的回忆

里去,他决不是因为感慨目前的时局而戴了悲观主义的眼镜去写他的回忆;作者的主意似乎只在

【高二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第1页(共8页)】

232768D天祝一中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A项,“因此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阿Q相'的人物时,会不自觉地自我反省”错,原文是“我们有时自己反

省”,且前后没有因果关系;C项,“侧重于反映人类精神状况的艺术形象”错,原文是“阿Q、堂·吉诃德、哈姆

雷特等偏重反映人类精神状况的艺术典型就是一种讽世的镜子”;D项,“他的这种性格是人类荒谬性的象

征”错,原文是“这种性格是世界非文明时代人类荒谬性的象征”。)

2.D(“材料二运用对比论证”错,是类比论证。)

3.C(C项说的是对《阿Q正传》的阅读、论争和回归的过程,不是《阿Q正传》的意义,因此不能作为《阿Q正传》

具有重要意义的论据。)

4.①《呐喊中对旧中国灰色人生的写照以及对人性的普遍弱点的揭示等,能够唤醒人们精神、引发人们自省:

②《呐喊中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新形式,这些新形式对青年作者有极大的启示意义。(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5.①材料一侧重于论述鲁迅创作阿Q正传的原因及其流行的原因,以及其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②材料二

侧重于从哲学角度阐述了《阿Q正传》的意义。(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的情给分)

6.A(“为全文奠定了紧张的感情基调”错,从文章主体部分内容看没有紧张感,“铺垫”说法也不准确。)

7.C(“在对话中推动情节的曲折发展”错,文章情节并不曲折。)

8.①情节上:从“我”与老点的同乡相识到为他写信再到与他分别,故事内容更加完整。与开头和前文涉及“当

兵生活原本就是动的”相呼应;②人物形象上:老点的同乡急匆匆地来与“我”告别以及向“我”投射告辞的依

恋的眼光,表现了他的诚恳、重情义;③主旨上:老点的同乡听到集合号向“我”行了一个军礼后转身就跑,表

达了作者对军人服从命令、甘于奉献、保家卫国精神的赞美。(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

以酌情给分)

9.(1)真实性:①文章借年轻的四川人之口,以他个人参战经历展现了抗战的局部情况。②老点的同乡给家人

写信的内容,符合时代特点,展现了当时广大人民的生活状况,具有其实感。(2)政治性:借年轻的四川人坚

特作战的行为以及老点的同乡在信中对家人说“国难期间,能尽忠就不能尽孝,不过把敌人打走了就好了”的

话,展现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极具政治性。[第(1)每点2分,第(2)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

有理可以的情给分]

10.C(原文标点为: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

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

11.A(A项中的两个“常”意义不同,前者意为“经常”:后者意为“固定的”。B项前者指同一类人;后者引申为劝

酒。D项中的“固”都是“本来”的意思。)

12.B(“貂勃去后故意多日不返”错,文中没有体现出貂勃是“故意”不回去。)

13.(1)楚王派将军率领万人米帮助齐国(抵抗燕军),如今国家已经安定了,为什么不派使者向楚王表示谢意

呢?(第二个“将”“谢”,状语后置句各1分,语意通顺1分)

(2)(他)在国内治理百姓,安抚民心,救济穷困的人,弥补不足的人,对百姓广施恩惠。(“牧”“循抚”“振”各

1分,语意通顺1分)》

14.①先将周文王礼待吕尚、齐桓公礼待管仲与齐王不敬田单做对比,凸显齐王之错。②然后动之以情,列举田

单诸多功劳,说明齐王做法欠妥。③最后晓之以害,不杀九子将危及国家。(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酌情

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貂勃经常中伤田单,说:“安平君是个小人。”安平君知道后,故意摆设酒宴来招待貂勃,说:“我是怎么得罪

了先生,使得先生经常在朝廷上赞美我?”貂勃说:“跖的狗对尧狂叫,并不是因为跖高贵而尧卑贱,狗本来就对

不是自己主人的人狂叫,”安平君说:“恭敬地听到您的命令了。”第二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