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核心考点知识汇编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0d0cef3e81e1bfccf0142a5b512bf56/e0d0cef3e81e1bfccf0142a5b512bf561.gif)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核心考点知识汇编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0d0cef3e81e1bfccf0142a5b512bf56/e0d0cef3e81e1bfccf0142a5b512bf562.gif)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核心考点知识汇编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0d0cef3e81e1bfccf0142a5b512bf56/e0d0cef3e81e1bfccf0142a5b512bf563.gif)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核心考点知识汇编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0d0cef3e81e1bfccf0142a5b512bf56/e0d0cef3e81e1bfccf0142a5b512bf564.gif)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核心考点知识汇编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0d0cef3e81e1bfccf0142a5b512bf56/e0d0cef3e81e1bfccf0142a5b512bf5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核心考点知识汇编(精品)
第8课商鞅变法
1、背景:战国前期,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
社会的进步。
2、原因:秦国相对落后,秦孝公深感落后挨打,决心改革内政,变
法图强。
3、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国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4、内容:①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最
能体现变法性质)
②重农抑商。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禁止弃农经商。(调动
农民的积极性)
③奖励军功。不论出身,按功劳大小赏给爵位官职。(触犯贵族的利
益)
④迁都咸阳,推行县制。由国君委派官吏治理。(加强地方控制,对
中国影响最深远)
⑤严明法令。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采用法家思想)
5、性质: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封建
性质的改革)
6、影响:①政治上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国发生了
根本变化。
②军事上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③经济上秦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④综合国力上秦国成为当时最富强的国家,为后来兼并六国奠定了基
础。
7、变法成功的原因:①根本原因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②指导思想正确,变法措施具体有效,③秦孝公的支持与信任,④商
鞅敢于和旧势力作斗争。
8、变法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要符合历史发展规
律,顺应发展潮流,适时推行改革。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曲折中
前进。要发扬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
第9课秦朝的统一
1、条件:嬴政制定了克敌制胜策略(由近及远,各个击破),商鞅
变法增强秦国国力。
2、时间都城:公元前230年秦国先后灭亡韩、赵、魏、楚、燕、齐。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中国历史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定都咸阳。
3、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
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管理行
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重要官吏由皇
帝任免。
②经济上:统一货币和统一度量衡,以圆形方孔“半两铜钱”为全国
通用货币。
③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为全国通用字体。
④军事上:修筑长城,抗击匈奴。
第11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汉朝:202年,刘邦建立汉朝。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汉武帝时
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2、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
想的正统地位。
②教育上: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办太学,招收“弟子员”。
③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彻底解决王国威胁中央
的问题。
④经济上:整理财政,“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盐铁”由国家垄
断经营,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增加国家财政
收入)。
⑤边疆管理上:设置''河西四郡”管理河西走廊至玉门关地区,重新
设置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包括海南岛)管辖。把“西南
夷”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下。
第12课张骞通西域
1、张骞通西域经过:①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
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②为了联络乌孙夹击匈奴,公元前119年张骞从长安第二次出使西域。
2、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使内地与西
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促进了内地与西域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西域
的开发;间接促成西汉政府设置机构,管理西域。
3、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西域(今新疆)
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
被称为西域)
4、汉与西域的联系:①内地与西域人员往来增多;②内地精美的丝
绸和铁器和先进的铁器制作和凿井技术传到西域;③西域骏马、瓜果、
音乐、舞蹈和魔术传入内地。
第13课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1、“丝绸之路”路线:以长安为起点,自东向西经过河西走廊和今
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
2、“丝绸之路”发展:南方丝绸之路(成都为起点)和海上丝绸之
路(广东为起点)。
3、“丝绸之路”意义: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
方的桥梁,它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4、今天开发丝绸之路的建议:积极参与并落实“一带一路”战略;
加大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与中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5、对外交流:①中朝交流,中国人移居朝鲜;中国的物品传入朝鲜;
中国的先进工具和技术传入朝鲜,(铁器制造技术、蜀郡制造的漆器)o
②中日交流,西汉时,中日交往开始有文字记载;公元57年,东汉
光武帝赠给“汉委奴国王”金印一枚。
③中欧交流,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只到达波斯湾,
但了解沿途以及欧洲的一些情况。公元166年(东汉时期)一批大秦
人以大秦安敦尼王的名义向东汉皇帝赠送礼品,这是中国与欧洲第一
次直接交往。
6、中外交流的启示:中外交流互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应
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尊重和吸收不同的文明成果。
第14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2、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影响:曹操
基本统一北方。
3、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
影响:曹操、孙权、刘备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
4、三国鼎立的形成:
220年,曹丕代汉自立,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灭亡;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
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今南京)。三国鼎立正式形
成。
第15课南方的初步开发
1、吴蜀江南开发原因: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生
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
越条件。
③孙吴政权和诸葛亮采取措施恢复发展经济,如组织屯田垦荒,
推广牛耕。
④南迁人民和当地少数民族的共同劳动辛勤努力。
2、南方初步开发表现:①织麻布(会稽越布);②生产青瓷;③侯官、
临海、番禺是吴国三大造船中心;④230年(三国时),卫温、
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
3、东晋南朝时南方开发原因: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
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②北方人口继续大量南迁,带来
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耐旱耐寒作物。③南方社会相对
安定。④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⑤统治者重视发展经
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4、东晋南朝时南方开发表现:①广种水稻,推广原产北方的麦、豆
②建康(南京)是南朝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是江南开发的缩
影。
5、南方开发的启示:发展经济需要稳定的政治环境;发展生产要掌
握先进的技术。
第16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1、五胡内迁:从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氐、羯、羌等内迁。
2、孝文帝改革原因:北方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鲜卑贵族用落后的
方式统治各族人民。
3、孝文帝改革内容:①借鉴汉族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实行一系
列新的制度,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②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
到洛阳;(迁都目的:加强对南部区域的控制,吸收汉族文化,解决
粮食供应问题)③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政策(改用汉姓、改穿
汉服、学说汉话、同汉族通婚、推行汉族教育制度、用汉字处理公文、
写诗。)
4、孝文帝改革影响: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促进了北
魏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的进
程。
5、孝文帝改革启示: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善于学习先进文化;中
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团结,取长
补短,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
第17课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
1、青铜时代是指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工艺的特点:技术高超,种
类繁多,造型精美。
2、青铜精品:①河南出土的司母戊鼎:世界最大;雄伟端庄、气势
凛然;
②湖南出土的四羊方尊:结构巧妙、制作精细;
③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立人、青铜人头像、青铜树造型奇异、风格
独特。
第18课卓越的工程
1、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李冰在成都岷江附近修建。特点:选址
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作用:使成都平
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僮”的天府之国。是我国古代的一座生态
型综合水利枢纽工程。
2、郑国渠:战国后期,秦国在咸阳附近修建。特点:灌溉关中平原。
3、秦长城:修建原因:为防御匈奴,巩固北方边防。起止地点:西
起临跳,东至辽东,全长万余里。影响: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
第19课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
1、造纸术:西汉时我国用麻在世界上最早发明造纸术(造纸术的发
明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是我国人民对人类文化作出
的巨大贡献);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九章算术》:东汉数学名著,在世界上最早提出正负数的概念
即加减运算,以及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3、南朝数学家祖冲之在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比欧洲早noo年。
4、东汉时华佗和张仲景。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在世界上最早采用“麻
沸散”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编制强身健体“五禽戏”。张仲景编著《伤
寒杂病论》,奠定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5、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
6、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是我国古代的地理学名著。
第20课汉字的演变
1、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汉字是由甲骨文发展而
来的。从商朝开始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2、金文:盛行于商周,铸刻青铜器上的文字。
3、小篆和隶书:秦朝以小篆为通用字体,后出现隶书。汉朝时,隶
书广泛使用。
4、草书、楷书和行书:形成于汉朝后期,成熟于三国两晋时期。
5、汉字的演变顺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
书
第21课活跃的学术思想
1、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
建时代的正统思想。他的言论记录在《论语》中。孔子的贡献:
(1)孔子是大思想家:①提出“仁”的学说,②创立儒家学派,形
成儒家思想。
(2)孔子是大教育家:①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扩大了
教育对象,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②编订《诗》《书》《春秋》
等书作为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保存和发展了我国古代文化;③在
教学中善于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学生。
2、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形成众多学派,
聚众讲学,宣传自己的主张,相互展开激烈辩论,形成“百家争鸣”
的局面,(影响:使学术思想空前活跃起来,促进思想文化和社会发
展,解放人们思想,奠定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
学派代表尊称时期代表作或言论主要思想
儒家孔丘孔子春秋《论语》“仁”和“礼”
儒家荀况荀子战国《荀子》天行有常
儒家孟轲孟子战国《孟子》仁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国际快递运输与时效跟踪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屋顶租赁合同附屋顶广告权益共享协议
- 2025年度时尚女鞋品牌全国代理权购买合同样本
-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美术教学计划
- 激活团队潜力的成功经验计划
- 学校年度班级工作计划表目
- 区域仓库布局的设计原则计划
- 2025年港物运输项目合作计划书
- 主管的职业素养与榜样作用计划
- 2025年激光转速测量仪项目建议书
-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 2024PowerTitan系列运维指导储能系统运维指导
- 2024年成都温江兴蓉西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患者发生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
- 成品出货检验培训课件
- 审计报告中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书面声明
- 5人小品《聚宝盆银行》台词
- SJG 148-2024 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标准
- 《核酸检测技术》课件
- 销售团队组建和管理课件
- 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