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伏》中反面人物形象的流变_第1页
论《伏》中反面人物形象的流变_第2页
论《伏》中反面人物形象的流变_第3页
论《伏》中反面人物形象的流变_第4页
论《伏》中反面人物形象的流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伏》中反面人物形象的流变

26岁的曹炳坤几乎在夜间取得成功。《伏击》出版后,谢若林的中统情剧很少,受到粉丝的欢迎。有评论说,这个角色偷了孙红雷。说话结巴,在乱世中舍生忘死做着情报生意的谢若林,有很多经典台词让观众难忘:“如果你一枪打不死我,我又活过来了,咱俩还能做生意,只要价格公道”、“同样两根金条,你告诉我哪根高尚哪根龌龊”等等。作家王佩在博客中说:“谢特务才不管什么主义不主义,信仰不信仰,他一心想的是赚钱。谢若林的存在消解了这部电视剧拔高的企图,让邪恶的谎言和谋杀变得更加荒谬,让这出主旋律剧有了别样的意义。”(1)2009年5月,《三联生活周刊》刊登了对吴刚的采访,题为《吴刚的井喷》,记者说“到现在吴刚都有点‘陆桥山’附体”。吴刚是人艺的话剧演员,之前在大小银幕都有不少优秀的作品,包括《光荣的愤怒》中的叶光荣,《梅兰芳》中的费二爷,但真正被大众熟悉却是因为《潜伏》。其实,《潜伏》播出之后,井喷的不只是吴刚、曹炳琨的演员星途,而是站长、李涯、陆桥山、谢若林等这群令人“惊艳”的特务们。一、从英雄形象的变化看复归首先,《潜伏》首当其冲的变化是正面人物余则成的形象。余则成的身份是军统天津站的小职员。他在站里,尤其是在站长面前,基本是点头哈腰的小人模样。导演姜伟说,我用了很多贬义词去提示演员,。剧本中的提示词有“很小人”,“看着陆桥山远走的背影,余则成无耻地笑了”等等。(2)这样一个低调、圆滑、世故的谍报人员,游离在了观众已经非常熟悉的脸谱化的谍战英雄的形象之外。谍战剧这种极端的二元对立题材,重在展示敌我双方强烈的戏剧冲突,因此,甚至可以对于人物性格和形象不用太费笔墨,在情节和叙事手段上多下点功夫都可以使得剧情悬念丛生,跌宕起伏。另一方面,由于“绝大多数情况下,电视剧的受众最大化的传播特点决定了电视剧美学的相对保守性,个性化探索都是电视剧的‘收视’毒药。一般情况下,局部的艺术个性和导演的个人风格都必须隐藏在大众的叙事逻辑和共识的叙事形态之中”。(3)《我的团长我的团》即因过于强烈的艺术个性和风格而导致了收视率的惨败。因此,电视剧中的人物塑造基本是惯性化、类型化的。英雄形象的变化也是如此。从上世纪末以来,电视剧中的英雄形象已经突破了神话式的描绘,开始了向平民形象的回归。新英雄的形象是多面的、立体的,有着丰富和复杂层次的内心世界,甚至也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在谍战题材的电视剧中,由于谍战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卧底身份和形象要完成与普通人形象最大程度的接近,于是安分守己、胆小怕事或者貌似木讷的各种平民形象甚至有些痞气的潜伏者形象陆续出现。潜伏者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一方面是圆滑世故的老好人甚至是苟且偷生的小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却是有着坚定信念和崇高信仰的战士,有解决不完的难题和事件,这种分裂式的人格在巨大压力下必然会产生自我挣扎与斗争。因此,谍战剧中对英雄人物的内心以及个性的描绘有很多发挥的余地。《潜伏》中余则成的形象彻底地摆脱了高大全的英雄脸谱,给观众带来了新的气息。其次,由于谍战剧本身具有鲜明的二元对立性质,在正面人物大变脸之后,对立的另一方反面角色的大变动就势在必行。谍战剧中,对手的形象极其重要,就如同武林对决,与高手过招的精彩程度自然远超泛泛之辈。但这一点,在以往的同类题材剧作中似乎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尽管在新世纪以来的不少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如《历史的天空》、《亮剑》等剧中,国民党官兵的形象已经产生了重要的变化,但是,谍战剧中的反派形象仍千人一面,乏善可陈,很少有复杂而多面的性格刻画。但是《潜伏》塑造的一群反派,个个鲜活灵动,他们是集中在国民党军统天津站的站长、马奎、陆桥山和李涯等。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中统的特务谢若林。在《潜伏》的小说文本中,马奎、陆桥山和李涯是同一个人,就是老马。导演姜伟觉得变化太少,于是设计了三个个性迥异的人物来完成剧本的整体串联。马奎是行动队长,在天津站最早开始怀疑余则成的身份,并组织调查,最终导致了左蓝的牺牲,也由此在余则成的精密策划下最终毙命。陆桥山是情报处处长,用吴刚的话说“24小时脑子都是转的”,精明又相当自私,终因内部斗争成为了牺牲品。有些驼背,冷面而执著的李涯,是潜伏到延安的“佛龛”,身份暴露之后被交换回到天津站,是余则成最强劲的对手,为余设置了最难跨越的障碍。这三个角色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素质,在不同阶段以不同方式推动情节的发展。三个人勾心斗角,互相牵制,与站长和余则成之间的关系微妙。由于内部激烈的争斗,余则成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最终渔翁得利。搅局人物谢若林是基于帮手功能而设置的,在陆桥山被击毙之后,与余能够抗衡的敌方力量削弱,他是一个帮手的角色,帮助李涯推动了事件进入最高潮。有学者曾依照格雷马斯符号距阵理论分析了冯小宁战争三部曲的人物设置,提出冯氏战争三部曲突破了传统战争片以敌我双方二元对立为特征的人物关系模式,创立了“三方四角”的人物关系模式。(4)若按这种分析路径,《潜伏》则更为错综复杂,二元对立、三方四角都不足以分析其中的人物关系。忠诚、执著、勇敢等褒义词历来是我方英雄的专有名词,敌人只配与顽固、愚蠢、刚愎自用等大堆贬义词为伍。但《潜伏》编导不仅巧妙安排了情节的紧凑发展,更着力展示了几大反派独特鲜明的个性特点,在这些反派的个性中,融入了通常是描绘普通人甚至英雄才会用到的人性中美好的元素。二、党国的特殊性格英国小说家、理论家福斯特说:“一个圆形人物务必给人以新奇感,必须令人信服。如果没有新奇感,便是扁平人物;如果缺乏说服力,他只能算是伪装的圆形人物。”(5)《潜伏》展示了让观众惊奇和信服的特务群像,他们个个都有鲜活不同的个性侧面,也都有可圈可点的性格品质,甚至可以称作闪光点。姜伟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去说坏人都坏,坏人干尽坏事,他也不孝、他也不敬,他在所有方面都不好,这叫坏人。但是坏人恰恰可能是本质上原则性的问题上是个坏人,在其他问题上他全是好人。”(6)同早前的谍战剧、战争片和更早期的反特片中的特务不同,《潜伏》中的反面形象无法简单地用正邪、是非观念来判断。《潜伏》在特务形象的改变上并非最早,也未必最好,但是,它的改变最有诚意。首先,世故与单纯、圆滑与固执、残暴与隐忍、猜忌与信任、贪婪与节制等这些完全不同甚至相对的个性特征在《潜伏》的特务形象中均有浓墨重彩的描绘。世故的典型是军统天津站站长,一个贪得无厌的典型官僚。他的信条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他识清时务:“什么内战,什么党国的前途,这些全是狗屁。党国没有希望了,我没有希望了。我只希望带上我的财产,全身而退。”与世故的站长相对的是李涯,这个反派人物居然保有一些单纯、天真之心。这是一个心无旁骛,为党国不遗余力地奉献自己、证明自己的特务头子,金钱和官职并不是其追求的目标,“钱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精神意志”。残暴与凶狠,这是特务形象必不可少的标签。剧中最凶残当属马奎,伴随这个特征而来的则是有勇无谋,固执而不知变通,因此不给对方留任何余地,不断得罪同事和上司。残暴的特性在几个特务的性格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描绘,其中李涯又兼备了与残暴分属两极的隐忍特性,虽然因调查余则成不断被误解,甚至被殴打至落泪,但“党国不公,为党不义,我李涯一片至诚从未改变!”谍战片里的人物之间猜疑是最普通的元素,盲目信任通常只会断送前程甚至生命。陆桥山对同事李涯猜疑嫉妒,却对余则成保留了相当程度的信任。直到被击毙前,这个聪明又多疑的特务头子都没有怀疑过断送自己的居然是最信任的余则成。剧中编导对于陆桥山刚愎自用、自私多疑等交织的个性特点以及陆和余的关系铺垫得非常好,因此这种信任又真实可信。同样是贪婪,站长表现为贪财,想尽办法利用资源和规则为自身谋利。“什么靠得住?美元金条而已。”而陆桥山的贪则在前程,一心惦记着官职,正是由于私心太重一心想往上爬,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些角色不同的性格侧面,各有弱点亦有超人之处,综合了优点与劣质,成就了特务们饱满的形象。麦基说:“一个人物必须可信:足够年轻或年老、强壮或虚弱、世故或天真、受过教育或目不识丁、慷慨大方或者自私自利,聪颖机智或冥顽不化,等等。这些素质都必须给以适当的比例。每一个人物必须给故事带来适当的素质组合,以令观众相信,这个人物能够做到而且将会去做他所做的事情。”(7)《潜伏》的编导对于每个人物不同特质的分配拿捏有度,并且在剧中适当地做好了铺垫和渲染,每个人物的个性特点真实可信,由此剧情的走向与人物的命运紧紧地交织在一起。其次,特务也有忠诚与信仰,智慧与素质。死忠的特务形象曾有过很多,但是如此纯粹、理想主义,甚至让人感慨“站错了队伍”的特务,李涯是第一人。《潜伏》中有两段男人的眼泪,一段是结尾余则成面对与晚秋的结婚照默默地落泪,另一段是李涯因调查余则成反被殴打而落泪。李涯的眼泪赢得了很多观众的心。这是个悲剧性的“非英雄”形象。正是这个颠覆性的反角,从头至尾带着信仰和主义,比他的对手——正方的男一号还要纯粹。剧中余则成是因为爱情而选择革命道路,他的信仰和主义是爱情之后才做的选择。而李涯从一出场就带着信仰和主义,这个精神世界异常纯粹的冷面人物,是“为党国消除所有的敌人,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抗日如此,反共也是如此!”同样是职业特务,但是信仰主义的与信仰名与利的判然有别。李涯有信仰,对于职业本身有飞蛾扑火般的勇气和执著。马奎、陆桥山、谢若林并不同李涯一般有如此纯粹的信仰和境界,但他们同样具有非凡的职业嗅觉和执著心。但是马奎、陆桥山包括站长都是死忠的特务,谢若林却与忠诚无关。他在乱世中一门心思倒卖情报,与李涯像是站在同一维度的两极,在李涯为自己的信仰恪尽职守的同时,谢若林正舍生忘死地大谈生意。这个没有信仰,却有追求的搅局人物,乱世是他的舞台。他的生存主义是赚钱,从这点上说,谢与站长的生存态度殊途同归,只不过身份地位悬殊,谋利的途径和方式必然不同。这是一群训练有素、高智商的特务,都有敏锐的嗅觉和职业素养,对职业有着极高的忠诚度。姜伟“赋予”了他们智慧,更准确地说,是“还原”了他们的智慧。吴站长并非一个酒囊饭袋无所作为的人物,这个官场老江湖对诸多事件的判断一语中的,直指核心。其反应能力与处理事情打太极的能力,马、李、陆等人只能望其项背。作为职业特工,马奎、陆桥山、李涯,每个人都具备高度专业的反应力和判断力。即便是没有信仰的谢若林,也是以高度的职业敏感发现了余则成夫妻身份的异常,并在自己买卖的大堆资料中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完成了对余、翠二人身份的推断与验证。他向李涯揭示余夫妇谜底的段落,诠释了专业谍报人员应具有的高度职业素养。三、有勇无谋的余则成《潜伏》描绘了一个个新鲜活泼的特务形象。有观众评价:“编剧和导演在塑造人物时都是站在‘人’的立场,在有限的画面里尽最大可能表现其人性的一面,我想这点也是《潜伏》能火的另一重要因素。”(8)不仅如此,在对特务群像的塑造处理方式上,《潜伏》更是意味深长。首先,特务群像呈现出人物的层次递进。由于人物形象逐级递进,剧情也更扣人心弦,如此结构的功能“就是提供不断增强的压力,把人物逼向越来越困难的二难之境,迫使他们做出越来越艰难的冒险的抉择和行动,逐渐揭示出其真实的本性,甚至直逼其无意识的自我”。(9)姜伟将原著中的老马变化成了剧中的马奎、陆桥山和李涯三人。剧中,最早毙命的马奎,平时做事又嚣张,不留回旋余地,四处树敌,是最无谋略的特务。因此,虽然最早开始怀疑余的身份,但和站长、陆桥山与余则成等斗心计,则明显处于劣势。步其后尘的是情报处处长陆桥山,刚愎自用,精明自私,由于有着深厚的裙带关系和背景,尽管被遣返回南京,但终又返回天津,因残暴镇压学生运动被翠平击毙。余则成最强大的对手是李涯,有勇有谋,对于官职和金钱没有太多欲望,只是一心要证明自己,要做到最好。除了他自己要追寻的人生理想和意义,世俗社会几乎没有打动他的东西,最执著而且最终追查出余则成身份的正是李涯。这三个人的设计是有层次的,人物的去留、人物个性等都依次递进,有勇无谋的最先出局,留到最后的是最强大、缺点最少的一个。某种程度上说,这三人的递进关系,可解读为一个人个性成长的多面性,由弱到强,这种多面性在每个普通人的成长历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这点也可以和余则成这个英雄的成长相对应,在经历了曲折漫长的斗争之后,余从一个没有信仰、没有主义的小职员而最终成长为一个我党的刀锋战士。在特务群像中,游离在天津站之外又极其独特的谢若林非常引人注目,这个风度翩翩、有些口吃的特务,张口闭口只有生意:“什么都是假的,黄金白银那是真的!”这个没有信仰的人“信仰生存主义”,不为虚无的党国和主义卖命。姜伟称谢若林的形象“是一个灰色的部分,不是出于是非的极端上,是中间人物,这类人的心态,生存是最靠近常人的,他给戏里多一点色彩。剧情需要中间有一个游走人物。”作家王佩评价谢若林这个角色是“戴着脚镣跳舞,而且还能跳出一出天鹅湖”。(10)其次,《潜伏》剧中情感的现实性与语言的生活性有意识拉近了历史与当下的距离。学者伊恩·昂对《达拉斯》进行的跨文化研究结果表明,《达拉斯》的热情观众认为,这部电视连续剧具有情感上的现实性,(11)虽然这一电视节目的语境远离于绝大多数受众的日常生活。她同时指出:受众受到人物世界的吸引,是因为受众对“更为普遍的生活经历的自我确认,如倾轧、阴谋、困惑、幸福和苦难等”。(12)宗白华曾在《常人欣赏文艺的形式》一文中指出:“……所以常人真能了解及爱好的艺术,是那接触到他生活体验范围以内的生命表现,倒不在乎时代的今和古……他们的兴趣与感动都在活泼强烈的生命表现,尤其是切近自己生命内容的。”(13)对于观众来说,《潜伏》同样具有了情感上的现实性。《潜伏》中的语境同样与当下距离遥远,但是观众却从《潜伏》中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感受到了对现实生活状态的一种观照。曾有观众根据《潜伏》文本总结了职场生存的若干策略,《潜伏》的经典台词也不断在网络和人际交流之间流传。通过台词完成历史文本与当下状况的融合,是《潜伏》的功力。《潜伏》正是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有关个体生活经历的活泼文本。《潜伏》的编导将历史题材的文本“当下化”处理,“当下化”就是使主流意识形态与当下大众最关切的问题进行对接,形成一种“相关性”。(14)而编导处理与当下状况对接的重要渠道,是通过剧中的台词构建完成的。姜伟谈到这些台词的设计时直言不讳:就是比照现在,贴近生活创造完成的。例如,李涯对陆桥山靠裙带关系重返天津颇为忿懑,余则成劝慰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明十七高,清十四朝,哪一天不是这样?将来还会是这样。”吴站长说:“我年轻的时候也好斗,也清高,可你看我现在剩下什么了,除了衰老和靠贪污得来的那些东西。”“‘凝聚意志,保卫领袖’这八个字我研究了十五年啊,结果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不为那点特权,谁愿当官儿啊!”四、救赎性的整合在这部剧中,几乎所有人的家庭都是残缺的:李涯——心里只有工作,没有家;马奎——太太只是一个空洞的符号,以荒诞的方式暴露了与洪秘书的私情;陆桥山——心中只有前途;谢若林——夫妻名不符实,形同虚设。反面人物中,真正有家的只有站长一人,虽然在家中和太太谈的基本是钱财生意。不仅是反派,正面角色的家也是缺失的。在动荡的战争年代,连国家都是残缺的,没有人有真正意义的家。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这些个体,他们的个性、命运都融入了历史大潮。在多事之秋的历史沉浮中,尽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