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世纪诗歌复兴的现状与反思
这种认为,进入新世纪后,诗歌将显示出与上个世纪完全不同的进化思想。因为诗歌是按着自身的运行轨道和逻辑规律向前发展的,它不可能随着世纪的更替而改变内在的生命曲线。沿着这种思路,很多人觉得新世纪的诗歌不过是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写作”的延伸而已,并没有提供出什么明显的审美趋向和新鲜的思想质素,诗坛仍处于沉寂的低谷之中。但是,也有一些人指认,千禧之后不知不觉间滑过的八圈年轮,还是为21世纪的诗坛留下了一些繁荣的痕迹和讯息;甚至有人断定新世纪的八年为诗歌带来的新变,超过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八九十年代之交的诗歌转变。那么新世纪的诗坛究竟是沉寂还是繁荣,究竟是境况如常还是气象一新?还是让胜于雄辩的事实本身来回答吧。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始终为文学正宗、处于中心位置的诗歌地位旁落,渐由为民代言的热门、焦点走向了冷寂而彻底的边缘,各大报刊竞相取消诗歌园地就是有力的铁证。可是,21世纪以来的诗坛却仿佛像打了一针强心剂,活跃异常,行情看涨,再度变得红红火火,热闹非凡,仿佛给人们一种复兴的迹象。放眼诗坛,最直观的感觉是诗歌写作队伍愈发壮观。老一代雄风不减,朦胧诗人余晖依旧,第三代诗人势头正健,知识分子和学院派沉稳前行,民间口语化阵营日趋热闹,中间代集体登场亮相,陆续加盟、崭露头角的70后、80后来势凶猛,诗人们已远不止“四世同堂”了。他们中除却组构的几百个诗歌沙龙和社团外,多数诗人完全以个体的方式歌唱,在题材、情感与风格方面如八仙过海,各臻其态,大有群芳荟萃、多元并举的鼎沸趋势。而诗歌的年产量更是非常可观。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每年至少有50万诗歌写作者的声音,通过各种报刊、杂志被传送出来,其作品之和甚至可以和全唐诗5万首的总量相媲美,诗人们不亚于大跃进时期热火朝天的写作劲头可见一斑。并且诗人们写诗好像已经不再只是自娱自乐的事情,他们的歌唱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不同程度的关注和呼应。且不说五花八门的各种朗诵会、研讨会、诗集首发式频繁召开,搅得著名诗人、诗评家们忙于“赶场”,叫苦不迭;就是那些和诗歌“沾亲带故”的什么诗碑、诗乡、诗基金、诗墙、诗宣言、诗公约、诗漂流、诗医院、诗歌万里行、诗稿拍卖、诗歌排行榜等繁多的名目,还有柔刚诗歌奖、鲁迅文学诗歌奖、人民文学诗歌奖、十月诗歌奖、艾青诗歌奖等数不清的奖项,已让人眼花缭乱,瞠目不已。新诗二次革命、新诗标准、新诗经典、新诗有无传统等讨论;特别是新诗教育的讨论,吸引了社会众多的目光。仅仅2005年一年内,全国的各项诗歌活动即达500多项。为了营造声势,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在规格之“大”之“高”上做文章,冠以“全国”、“世界”、“国际”、“全球”之名的不在少数。如果说2004年新疆的“生命之源”诗会还只是中亚国际范畴,那么2005年10月泰安举办的就晋级为一次超豪华的“世界诗人大会”了。也就是说,随着市场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诗歌在维护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同时,也在顺应时势地和流行文化、大众生活接轨,以求发展。它“在招贴、台词、明信片、圣诞卡、贺年卡、MP3、广告、手机短信里”大量充塞,不时闪回,虽然是以泛诗和准诗的碎片方式出现,那种无孔不入的诗性仍让人感到“诗意盎然”。这种世俗化的发展趋势,在某种程度上打破了经济和文学发展的不平衡规律。如以往一直被人小觑的广东,如今凭借GDP(即国内生产总值)的迅猛飙升一跃而为“诗歌大省”。那里目前拥有着几项全国诗歌之最:最大的诗歌网站《诗生活》,最有特色的民刊《诗歌与人》,坚持时间最久的《中国诗歌年鉴》,最重要的女性诗歌阵地《女子诗报》,最多的打工诗人群……广东、福建、浙江、山东、上海等经济发达的省份诗歌界相应繁荣,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也不甘人后。2002年江西举办“谷雨诗会”;2003年河南南阳召开“西峡诗会”;2004年河北推出“邯郸诗会”;2005年甘肃平凉承办“华源诗会”;2006年贵州有“阳明诗会”,云南有“大理诗会”;2007年宁夏搞“银川诗歌节”,8月的“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竟吸引了34个国家130多位诗人齐聚西宁。由此,不少人感慨,如今真是生活无时不飞诗,举国处处诗意浓啊!尤其是新世纪诗歌出版的升温,民刊的迅猛生长和网络诗歌的空前高涨,更犹如一针兴奋剂,使新世纪的诗坛活力倍增。文化语境的宽松和高科技的后台保证,使诗歌写作和出版变得异常容易,《诗刊》、《星星》、《诗歌月报》、《诗选刊》等老牌诗歌刊物风采依然,同时都积极扩容,纷纷办起了下半月刊,《诗探索》在理论版外也抛出了作品版。每年的江湖诗选和诗歌备忘录一类的书籍不算,光是新诗年度选本至少有王光明的花城版、张清华的春风文艺版、《诗刊》的漓江版、中国作协的长江文艺版、宗仁发的辽宁人民版等打向市场。而民刊的畅通、网络媒体的狂欢,无疑更拓展了诗歌的基本生存空间,甚至可以说它们已支撑起当下诗歌写作的半壁江山。进入21世纪后,在《非非》、《他们》、《现代汉诗》、《倾向》、《九十年代》、《诗参考》、《一行》等老牌刊物的基础上,又有《剃须刀》、《朋友们》、《撒娇》(复刊)、《诗歌与人》、《诗江湖》、《羿》、《下半身》、《明天》、《新诗代》等许多印制精美、质量上乘的民刊不断出现或复刊,它们和漫天飞的自印诗集、网刊媾和,差不多成为先锋诗歌传播的主要阵地。而网络诗歌作为一种成本很低的交流和传播通道,因为虚拟空间的开放、便捷、互动和网络诗人写作心态的自由、放松、随意,就更为发达,星罗棋布,热浪逼人。据统计,2005年在乐趣园上注册的诗歌网站即有上百家,事隔三年后的今天已超过千家,“界限”、“灵石岛”、“锋刃”、“诗江湖”、“诗参考”、“诗生活”、“东北亚”、“终点”、“扬子鳄”、“南京评论”等都是比较强劲、具有影响力的诗歌现场与阵地;诗人博客多得简直不可胜数。写作难度的降低,吸引了大量写作者卸下面具恣意狂欢,众多的网络写手弱化官方刊物,把诗歌变成了一次性消费的流行艺术。这种“江湖”对“庙堂”的对抗与取代,掀起了诗歌书写方式的一场新革命。从上述或显或隐、林林总总的征象里,人们似乎感觉不到新世纪诗歌多少衰微、沉寂的“边缘化”气息;相反,它们倒好像昭示着新世纪诗歌备受恩宠,已经进入最辉煌、最活跃的历史发展时期。如果新世纪以来的诗坛强劲地牵引受众的目光,是因为诗歌创作本身获得了质的飞跃和提升,是因为被誉为诗国的读者又回归了喜爱诗歌的传统,或者是因为逐渐向理想境地位移的生活使诗歌拥有了更多存在的可能;无疑是让人欣慰的。非常可惜,新世纪诗歌的突然升温恐怕与上述的一切都构不成必然关联,却和“民间写作”阵营内部的论争、“梨花体”、“裸体朗诵”、诗人假死等诗歌“事件”有着扯不清的千丝万缕的干系,人们更多关心的不是诗歌发展品位等实质性的东西,而是谁和谁闹矛盾、谁和谁又“打仗”了这些流于谈资化、浮表化的鸡零狗碎的小事情。这种“事件”大于“文本”的娱乐化的诗歌时代,说起来总难免让人有些悲哀。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一种虚假的表象,诗坛喧嚣热闹背后的残酷现实是被一种可怕的沉寂所笼罩着。一般说来,一个时代诗歌繁荣与否的标志是看其有没有相对稳定的偶像时期和天才代表。按着这个标准去检视,人们将会痛苦地发现:当下的诗坛,尽管派别林立,主义如云,新星迭涌,众声喧哗;但诗与读者日渐滑向双向的疏离状态却是不可否认的现实。十足的才子气后面大手笔虚位,群星闪烁而无太阳,多元并举的同义语却失规范;尤为严重的是诗歌失却了接受层。与新闻报道、小说类的作品比较,它成了受欢迎程度最低的文学样式,不但一般的读者不再读诗、谈诗,就连高等学校至少半数以上的大学生从来就不接触诗歌,诗人自己也不再关心自身以外的诗。至于若干年前人们拥挤着争购《双桅船》,为《将军,不要这样做》、《小草在歌唱》频频撼动的动人场景,早已幻化成记忆中遥远的历史神话。如今诗人头上的贵族光晕日益黯淡,诗歌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成为可有可无的点缀,诗人们的鸣唱再也获得不了太多的青睐和掌声。总之,诗坛正一步步堕入繁而不荣的疲软与沉寂,平淡业已成为它最基本的特征。确切地说,新世纪诗歌的沉寂并非从2000年才正式开始,1999年的“盘峰诗会”甚至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拉开了它的序幕。显然,诗坛的沉寂来自于多种因素的消极辐射。大众文化媒体和高度发达的影像业,在民众生活中的横冲直撞,占据了人们的大量时间和兴趣热点;文凭潮流的冲击使一些青年不得不忍痛放弃神往倾心的诗世界,而强迫自己捧起不太喜欢的教科书;最重要的是商品经济大潮的激荡,使缪斯的钟情者们精神变轻,渐渐失去青春的浪漫,一心追逐实际与孔方兄……大众文化的挤压、欲望化的拜金语境等因子的合纵连横,将诗歌推向了灾难性的深渊。但这些还不足以促成诗坛的最后沉寂,并且把诗歌沉寂的肇因仅仅归结为一系列事件的压力是不能让人信服的。我以为诗坛沉寂的根本症结在于缪斯同社会情结、民族传统、读者审美心理脱节造成的本质倾斜。一方面,诗人艺术素质与心智的不成熟,过度张扬文化意识和生命意识,疏离、淡化了社会现实,使诗作精神内蕴日趋匮乏贫弱,无法提供一种新的精神向度。另一方面,不少诗人走形式极端,以纯粹的技术主义操作替代诗歌本身,把诗坛变成了各式各样的竞技实验场。于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知识分子遭遇的精神逃亡中,诗歌界出现了难以名状的命运颠踬。海子之死可以说是文化诗性大面积消失的象征源头,尔后许多诗人纷纷亮出白旗,踏上迢迢的精神逃亡之路。他们有的去赴死亡的约会,有的耐不住寂寞和贫困的折磨逃离缪斯,改弦易张,扑入商海或者转写小说散文,有的干脆就逃亡去了海外。队伍的分化、削减和流失,使诗歌界经受了一次历史的强烈震颤。加上后朦胧诗当初的文化神话、青春期写作、纯诗经营等种种诗歌写作方式,在1989年社会变动的现实冲击面前,均因在理解和表现时代方面的失效而宣告终结。既成的诗学路向纷纷中断和继起的新乡土诗热潮的升温持续不下,使诗歌精神走向了空前的倒退,雪上加霜,把诗歌界拖入了灾难性的绝境。进入新世纪后,诗歌不但没有解决1990年代的诗歌问题,而且还添加了一些新问题:诗歌好像患上了玄怪的命名综合症,70后写作、下半身写作、80后写作、中间代写作,你方唱罢我登场,连绵不断,频繁的代际更迭和集体命名,反映了一种求新的愿望,但也显出日益严重的浮躁心态,极其不利于经典的积淀和产生。诗歌的艺术标准混乱失范,崇尚私密化写作者有之,标举技术性写作者有之,张扬娱乐化写作者有之,追寻时尚性写作者有之,觅求消费化写作者有之……标准的丧失,使诗歌写作变得芜杂,成为无标准的竞技,好与坏、真与伪、高与低的统一尺度匮乏,谁都自诩为观念更新,是诗坛最优秀的诗人,可是又谁也不认为对方是观念更新,为诗坛最优秀的诗人。诗歌到底该追求叙事性还是抒情性,口语化究竟是一种方向还是一种教训,诗歌资源在西方还是在于传统诗歌之中,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取向是一种艺术的进步还是应该对抗的中产阶级趣味?一切都仁智各见,莫衷一是,以至于诗歌批评家们操持的武器也纷纷失灵,无所遵循。网络写作固然便捷,它增加了人气和诗坛的平等氛围,那里面确实也“藏龙卧虎”;但是网络诗歌的自由、低门槛和消费时代的急功近利遇合,也把它变成了“藏污纳垢”的所在,无厘头、快餐化、段子式的拼盘铺天盖地,粗制滥造的“垃圾”充斥各个网站,从中读者根本感觉不到诗人灵魂的深度和艺术的美感力,屡见不鲜的恶搞、炒作、人身攻击更使网络伦理下移。诗歌向流行文化、大众时尚乃至消费经济靠拢的“变通”,说穿了也是一种媚俗的挣扎,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诗性的大面积流失。特别令人忧虑的是,诗歌自由独立的精神属性日渐萎顿、消减。更为严重的是,诗歌的情感冷漠问题有增无减,迎合消费文化的流行需求,许多诗人在创作中放逐终极价值和人文关怀,有关反腐败、SARS、洪灾、疾病和贫困等大悲悯、大题材的搁置和“过滤”,将诗歌异化为承载私密化情感体验的器皿,过于纯粹的自娱自乐的个体灵魂飞翔,这才是诗性、诗意最本质、最内在的流失……由此可见,出现“诗歌死了”的声音就不奇怪了。但是我以为这场世纪之交以来日益严重的诗歌沉寂与阵痛非但不像人们预言的那样可怕,它可能倒是一次净化纯粹的机会。沉寂敦促一些原来把诗歌作为手段招摇的写诗人出局,凸现了那些真正的诗人风骨,使诗歌队伍愈加纯净。因为在真正的诗人看来,写诗本身压根儿就是一项寂寞的事情,那种刻意、人为地制造潮流和热闹是反常的,诗人的成功方式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诗性,不去拉帮结伙,凭借宣言和炒作等诗外“功夫”以制造热闹;所以他们都能耐得住寂寞,甘于在青灯下、黄卷里捕捉并释放人生的风景。许多这样的优秀诗人如郑敏、王小妮、王家新、于坚、臧棣、西川、伊沙、朵渔等已经宁静地上路,他们那种关注人类天空与作品质量,以及为灵魂写作的高远心怀,那种面对诗坛裂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宁静的风度,那种作品中不时传出的“灵魂的雷声”,让我们看到了文学的希望和力量。尤其是他们为重建诗歌理想和诗歌秩序规范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新质,为21世纪的诗坛带来了无限的希望,提供了可贵的启迪。一是新世纪的诗坛已经确立、坚定了一种清洁的诗歌精神。诗歌是一种神圣的宗教,是诗人的精神家园,它要求诗人付出绝对的虔诚。那些坚守的诗人都视诗为生命意义的寄托形式,把诗供奉在心灵的殿堂,不让世俗的尘埃玷污;他们用生命和心血去写作,对每字每句都一丝不苟,绝不敷衍,生怕因一丝的粗心草率而损害了诗歌的健康和尊严;他们虽然置身于物质欲望的潮流中而又能拒绝其精神掠夺,置身于日常生活的诸多琐事之后又能以脱俗的勇气出乎其外,保持自己独立的精神空间,致力于日常性生活的提升。如李琦总是抖落尘埃、洗净双手,然后坐在静谧的桌前,享受写诗的神圣和安详,每写完一首诗都有经历大病一场的感觉;因为她把写诗当做了自己的生命和宗教,当做了一项神圣的事业。早在上个世纪末,王小妮就很好地把握了诗与日常生活的关系,置身于生活的琐屑里,仍能在心灵的一角固守独立的精神天地,在家庭平淡庸常背后保持一颗诗心,在身边的生活海洋里寻找诗情的珠贝。“米饭的香气走在家里/只是我试到了/那香里面的险峻不定/有哪一把刀/正划开这世界的表层。//一呼一吸地活着/在我的纸里/永远包藏着我的心。”诗对凡人俗事、卑微生活细节的抚摸,已由恬淡平静的顿悟取代了诗人早期诗中的纯真清新之气,蛰伏着“纸里包不住”的理想之火。就是世纪初“下半身写作”的中坚朵渔,2003年后也逐渐“从身体缩回心脏”,更重视生命体验,把诗歌作为生命的寄托和良知的武器,“像一枚光明的钉子嵌入/城市肉体的深处揭示着/空洞、冷漠和卑微的真相”(P27)。在敛静、节制而低抑的语词下面,不难窥见诗人的精神疼痛。二是新世纪的许多诗人都纷纷秉承一种艺术良知,执着于人间烟火,进一步寻找诗歌介入现实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在如何处理诗与现实关系的问题上,以第三代诗歌为代表的80年代诗歌存在着两种偏向:一种以为“非诗”的社会层面因素无助于美,所以尽力疏离土地和人类,在神性、幻想和技术领域高蹈地抒情,充满圣词气息;一种坚持诗和时代现实的高度谐和,穿梭于脚手架、敦煌壁画、恐龙蛋等意象织就的宽阔雄伟情境中,大词盛行。从第三代的“大词”和“圣词”弥漫的氛围中走出后,那些坚守的诗人意识到诗歌不去谛听存在之音,不去关注芸芸众生,最终必将自生自灭。于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和网络写作的伦理下移走向相反,注意在日常生活中挖掘诗意,写生存的境遇和感受。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深入底层和平民的打工诗歌、乡土诗歌那种对普通生活、心灵细节的具象抚摸,那种深挚的人道情怀,那种亚麻一样纯朴清新的风韵,都传递着这种可贵的精神和艺术气息。这种令人欣喜的伦理承担已引起李少君、柳冬妩、程光炜、张清华等一大批批评家的关注。如出身底层并且一直生活在底层的郑小琼在《表达》中写到:“多少铁片制品是留下多少指纹/多少时光在沙沙的消失中/她抬头看见,自己数年的岁月/与一场爱情,已经让那些忙碌的包装工/装好……塞上一辆远行的货柜车里”。诗歌介入了时代的良心,显示出诗人对人类的遭遇关怀和命运担待,从个人写作出发却传达了“非个人化”的声音。这就是女工青春的现实:寂寞与忙碌是生活的二重奏,爱情和青春只能在机器的流水线上被吞噬和埋葬。钢铁与肉体两个异质意象并置,赋予了诗歌一种无限的情绪张力,底层的苦楚与艰辛不宣自明。并且由于诗人们非凡直觉力的介入和对感受深度的强调,保证了多数文本能够超越片断的感悟、灵性和小聪明,抓住、抵达事物的本质属性,折射出作者人性化的理解与思考。杨键的《小镇》仿佛在冷静地扫描小镇上凌乱、庸常的物象、事象和心象:“在船舱里/收音机里传出演奏《江河水》的二胡的声音/那种人的淤泥似的清凉的痛苦/已经不再有了/有的只是欲望失败后的垂头丧气/有一个叫‘三五斗’的茶馆里/三四个农民/像几具干尸/围坐着一张牌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互相躲开/再看,眼睛再躲开……”(P131)但其深层却分明让人感受到了小镇灵魂低抑、孤寂而茫然的隐蔽心理和都市化压迫、异化、隔绝人类的残酷本质。三是新世纪诗歌安于在寂寞中坚守,返归艺术自身。不论到什么时候,诗歌创作都必须靠文本说话,而不能主义先行;都是非常个人化的寂寞行为,而不能走集体起义的“革命”路线。获得这样的认识后,诗人们纷纷以一颗平常之心对待诗坛残酷的流转变幻,顽韧地坚守清洁的诗歌精神。事实上,自“盘峰诗会”的争鸣和激烈中走脱出来的诗人们,就不再追求打旗称派、搞诗歌运动的激情和锐气,甚至不再关心流派和主义的名分;而是使写作日趋沉潜,悄然回到诗本位的立场,从多方面寻找着诗歌艺术的可能性,使一切变得沉稳内在,并在静寂平淡的真实局面中专注于写作自身,使技艺晋升为主宰、左右写作的主要力量,这样就迎来了一个从形到质完全个人化的写作时代。进入新世纪后,这一追求更为普泛和显在。如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张曙光、孙文波等人开启的叙事写作意识,而今更加坚定自觉。为取得和日常生活的应和,加强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诗人们注意将叙述性作为改变诗歌和世界关系的手段,以口语化的词语本身和叙述联姻介入生活细节,去恢复、敞开、凸显对象的面目,敲击存在的骨髓,使叙事文本成为新世纪诗坛的独特景观。再有,许多诗人注意多元技巧综合的创造与调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15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真题语文试题(解析版)
- 2024年快递行业投融资趋势与市场机会
- 机床拨叉夹具课程设计
- 机床cad课程设计
-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1 新人教版
- 甘肃省武威第十一中学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案 新人教版
- 机器原理课程设计
- 机器人制作 课程设计
- 机器人stem课程设计
- 2024年信息资源共享居间协议
- 设计构成基础课件 1-点线面
- 2022年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全国乙卷 )讲评教学专用课件
- 咯血的介入治疗
- 教师专业成长概述教师专业发展途径PPT培训课件
- 球磨机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 阀门压力等级对照表优质资料
- GMP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中药材干燥SOP
- YY/T 0874-2013牙科学旋转器械试验方法
- GB/T 25217.10-2019冲击地压测定、监测与防治方法第10部分:煤层钻孔卸压防治方法
- GB/T 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 下库大坝混凝土温控措施(二次修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