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亲权理论在英美国家少年司法中的应用
一、国家亲权演变的三个阶段国家权力来自拉丁语。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国家父母”。传统含义指的是没有法律技能的国家君主和监护人的地位。国家亲权是从父母亲权中逐步脱胎而来的,这一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时期是绝对亲权时期。在这一时期,家庭事务完全由父母(主要是父亲)负责,父母对子女具有生杀予夺的大权,国家并不予以干预。第二时期是国家亲权辅助父母亲权时期。在这一时期,父母仍然享有对子女的管教权力,但这种绝对的亲权开始受到限制。在父母与国家的关系上,父母亲权居于主导地位,国家亲权只是居于辅助地位。这一时期,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强调对子女的保护,但仍是以父母为本位的,其价值取向仍在于维护父母对子女的权威和控制。第三时期是国家亲权超越父母亲权时期。这一时期,国家亲权获得了对父母亲权的超越性地位,被认为是未成年人的最终监护人,负有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职责,在特定情况下可以限制和剥夺父母亲权。这一时期亲权与国家亲权的关系已经转移到子女本位,在父母不能或者不宜行使对子女监护职责时,则由国家代为行使父母的这种监护职责。19世纪之后的英美国家,国家亲权已经开始发展到这一阶段。需要指出的一点是,上述关于国家亲权演变的三个阶段只是大体的划分,并不排除在同一历史时期存在着一定的交叉。通常认为,国家亲权理论有以下三个基本内涵:首先,认为国家居于未成年人最终监护人的地位,负有保护未成年人的职责,并应当积极行使这一职责;其次,强调国家亲权高于父母的亲权,即便未成年人的父母健在,但是如果其缺乏保护子女的能力以及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监护其子女职责的时候,国家可以超越父母的亲权而对未成年人进行强制性干预和保护;再次,主张国家在充任未成年人“父母”时,应当为了孩子的利益行事2,即应以孩子的福利为本位。二、国家亲权理论的演变英美法系国家大都将国家亲权理论作为其少年司法制度的理论根基,其中尤以少年司法制度的起源国———美国为代表。美国少年司法以国家亲权理论为其制度根基,是对英国将国家亲权理论运用于有关未成年人的司法之中作法的继承和发展。3中世纪时期,英国大法官法庭首先开始运用国家亲权理论作为干预未成年人的合理化根据。当时的大法官法庭主要关心的是财产权利的保护,但其管辖权已经涉及到儿童福利。具体来说,中世纪时期英国大法官法庭审理的案件主要包括监护人职责、财产的使用和控制、臣民与君主的关系等。大法官法庭奉行的一个重要理论是认为未成年人和其他无行为能力人都处于国王的保护之下,这样一种理论被称为国家亲权理论。为了使干涉封臣子女(他们的地位和财产直接与君主利益相关)生活的做法合理化,英国国王首先应用起了国家亲权这样一种理论,使之成为了大法官法庭维护国王利益时的理论基础。不过,大法官法庭仅仅处理富有阶层的财产及监护问题,并不管辖少年犯罪案件,少年犯罪案件仍然是在普通刑事司法体系中处理。4可见,中世纪时期大法官法庭在应用国家亲权理论时,其最初的目的在于维护君主的统治权,而不是未成年人的权益。因此,台湾学者朱胜群称之为仅有消极的意义。但是,这种仅有消极意义的国家亲权理论逐步演变为具有保护未成年人的积极意义:“迨17世纪,英国法院就国王此项权力之性质,谓国王经由衡平法院对于未成年人行使监护权,尤于身心发生障碍孤苦无依之儿童有保护之权责,迭于判例中说明。至此,监护权乃脱为国王行使此项权力,对于身心发育失常,孤苦无依,被虐待及其他失所教养之未成年人,有保护及教养之责任,而具积极作用。”5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即继受国家亲权理论,并运用于对未成年人的干预和保护。在殖民地时代,官员可以让那些存在父母贫穷、不能提供良好的养育条件、懒惰等情况的孩子去当学徒。6尽管在当时,这种法律被认为是“善举”,但由于这一时期仍注重的是父母亲权的维护和社会利益的保护,造成被强行干预的少年实际上境遇悲惨。到19世纪,国家亲权理论开始演变成为少年庇护所等矫正机构强制收容、保护罪错少年的合法化与合理化的依据。在1839年的克劳斯案中,宾夕法尼亚州高级法院首次引用国家亲权理论作为庇护所对少年进行干预和保护的合法化依据。在此后的罗斯诉庇护所、普雷斯科特诉俄亥俄州等案件中,国家亲权理论又被广泛的引用。通过这些案例,国家亲权理论的内涵及其应用范围得到了拓展:至少在形式上已经转变为少年本位,强调干预的目的是为了少年的福利,而不是为了惩罚;被明确地赋予了高于父母亲权的地位,并开始应用于干预罪错少年等等。1899年伊利诺斯州《少年法院法》所建立的少年司法模式,进一步明确地将国家亲权理论作为其建立的哲理根基。在少年法院运动中,这种国家亲权理论得到了更为广泛地运用和传播,终演变成为英美法系国家少年司法的哲理根基。三、国家亲权理论对青年司法改革的贡献(一)利保护的目的不同它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实现为最高目标,少年司法对罪错少年的干预主要关注的是其福利保护的需要而不是根据其危害社会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惩罚。7同时,基于“儿童必须生活于家庭中”8的儿童福利理念,强调少年法院应当给以其所管辖的孩子以家庭式的处遇,即便这些孩子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基于这样的观念,少年法院更像儿童福利机构而不是“法院”。(二)理论指导下的少年司法的模式传统刑事司法追求罪刑相适应,实质上追求的是对于犯罪的等价报应。但是,在国家亲权理论指导下的少年司法则认为报应主义是与未成年人福利相悖的,也是与作为国家监护人的角色相矛盾的———有哪一个家长惩罚孩子的目的会是报应主义呢?因此,少年司法的运作超越了罪与刑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本排斥报应主义观念,而追求的是对罪错少年的矫正。(三)国家主义立场与国家亲权理论指导的少年犯罪区别对待性为了实现未成年人福利与矫正罪错少年的目的,少年司法的运作引入了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方法,设置了社会调查制度、观护制度、心理鉴别制度等司法个别化的特殊制度,而且强调司法程序的弹性,以利于能够给予罪错少年最适当的个别化处遇。这种个别化,使得少年司法的运作具有明显的倾向性,而与传统刑事司法为了追求刑罚平等性而强调司法人员的中立性、排斥个别化明显不同。国家亲权理论指导下的少年司法所具备的上述特点,同时也是与刑事实证学派的主张遥相呼应的。19世纪后半期所逐步兴起的刑事实证学派,提出了诸多试图克服刑事古典学派理论缺陷的主张,其中一个重要主张就是认为少年犯罪应当与成人犯罪区别对待。例如刑事立法应当将少年刑法与普通刑法分离、强调少年犯罪的早期预防、主张建立独立的少年矫正机构、反对监禁少年等。9刑事实证学派的这些观点,契合国家亲权理论应当给予少年犯罪特别处遇的观念。但是,刑事实证学派对少年犯罪与成人犯罪区别对待的主张,是建立在社会防卫论基础之上的,而不是以未成年人福利为本位,这与国家亲权理论所主张的未成年人福利本位有着本质区别。国家亲权理论强调国家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强调未成年人最大利益原则,强调对罪错少年进行积极性干预的主张,对于纠正传统刑事司法制度在处理少年罪错行为上的弊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四、我国少年司法实践的差国家亲权理论曾经稳固地指导着英美法系国家少年司法的实践,这样一种福利型少年司法模式也曾经是大陆法系国家少年司法制度建设所效仿的蓝本。不过,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它开始受到了强烈的质疑。概括而言,这些质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国家亲权理论主张在父母不宜和不能履行监护责任时,由国家代父母履行保护少年之责的做法,造成少年司法的干预圈过大。例如将少年身份罪错这样一种轻微触法行为也纳入少年法院的管辖范围,引起国家的正式反应,这实际上是在父母无法或者未能有效控制少年的情况下加强对少年控制的做法,而并非为了少年的利益。例如,有的学者就曾指出,国家亲权理论是伪善的,是披着保护主义的外衣,行社会控制之实。10其二,国家亲权所主张的未成年人本位理念与少年司法实践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这种落差至少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过渡扩充的少年司法干预圈,不但不利于罪错少年的矫正,反而会带来标签效应,不利于罪错少年的健康成长;二是名为给予罪错少年家庭式的受益性处遇,但少年法院所采用的诸种所谓保护处分,实际上与刑罚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第三,虽然要求排斥报应主义,但“实际上,少年法院常常并不是根据少年的最大利益来对待少年,而是仅仅因为他们的罪过而予以处罚”11。其三,由于不认为少年罪错是一种犯罪行为,同时认为过于正式的程序不利于少年法院给予罪错少年最佳处遇,因此,少年司法脱离了正当法律程序的约束,在对罪错少年进行审理时没有赋予其类似于刑事犯罪被告人那样的正当法律程序权。当国家亲权理念与少年司法实践之间的落差被揭露时,这种做法被抨击为是对少年宪法权利的侵犯。上述对福利型少年司法的批评焦点实际都集中在少年司法理念与实践之间所发生的断裂上。国家亲权理论对于少年司法的要求既是理想的、完美的,也是难以实践的。或许是基于对这种现实的无奈,以1967年的高尔特案件为转折点,美国少年司法制度开始了转型性的改革。这种转型性改革是以回到正当法律程序的约束之下为先导的,在少年司法与刑事司法在程序上的界限日益模糊后,又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重新肯定刑事古典学派报应主义观念的价值,出现严罚主义的趋势,甚至出现了废除少年法院的思潮和实践。不过,这种放弃传统少年司法理念的思潮与做法,受到了学术界广泛的批评与反对。直到今天,美国绝大多数州仍然坚持了独立少年司法制度与刑事司法制度分立的二元体系。而在2005年3月,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做出禁止对不满18周岁少年判处死刑的裁定,再次重新肯定了国家亲权理论的保护主义理念。综观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少年司法的改革,尽管废除少年法院的思潮曾经一度十分兴盛,但是少年司法改革的重心实际放在纠正国家亲权理论与少年司法实践之间的落差上,而不是放在背弃国家亲权理论之上。这种纠正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了避免在爱的名义下实际损害罪错少年权利的现象,逐步赋予罪错少年正当法律程序的保障;二是认识到对于所有罪错少年均坚持国家亲权理论太过理想化,也为少年司法实践所难以践行。因此调整国家亲权理论的适用面,采取“轻轻重重的刑事政策”将极少数恶性罪错少年排除在少年司法保护的范围内,以确保大多数罪错少年可以得到受益性处分,这是通览美国少年司法变迁的历史过程(而不是截取某一断面),所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也是英美法系国家少年司法演变的一个共同特点。五、中国少年司法政策的缺陷中国古代以“天地君亲师”为五伦,君王与庶民的关系高于家长;儒家文化的“恤幼”思想主张国家、社会和长者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主张对少年实行一种迥异于成年人的特别宽容。两者均与国家亲权理论有一定程度的暗合。但“天地君亲师”是以义务关系与等级关系为核心的,恤幼则具有“施恩”的特点,两者均未演变成类似于国家亲权理论那样强调国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以及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系统理论体系,更未能发展成为当代中国少年司法制度的理论基础。当然,这种有着悠久历史的观念,仍在诸多方面对于当代中国的少年司法制度有着重大的影响。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保护高于家庭保护,在家长侵犯未成年人的权益时,国家可以剥夺其监护权另行指定监护人。中国最接近国家亲权理论的少年司法政策,莫过于“三像方针”。1981年8月,彭真视察秦皇岛市劳动教养所时,要求司法干警像家长对待子女,像医生对待病人,像老师对待学生一样教育失足青少年,这一指示即“三像方针”的起源与基本内涵。“三像方针”明确提出了对待违法犯罪青少年应当像父母对待子女,与国家亲权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不过,两者之间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国家亲权理论指导下的英美法系国家少年司法制度,在创始之初更像一位慈母对待犯了错的孩子,强调对罪错少年应当坚持儿童最大利益原则,要求排斥报应主义和惩罚。而中国的少年司法虽然也强调要像父母对待孩子,但是“三像方针”在转变为规范少年司法的法律规定时,既强调应坚持“教育、感化”,也强调应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这样的司法模式更像一位严厉的父亲对待犯了错的孩子。对于两者的这种差异,很难以孰优孰劣去评价。不过,在英美法系国家少年司法的演变过程中,“慈母”型少年司法出现了向“严父”型少年司法转变的特征。而中国的少年司法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则也出现了吸收“慈母”型少年司法做法,强调未成年人福利保护的特点。这样一种互补性借鉴发展,符合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也是值得肯定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英美国家少年司法在践行国家亲权理论中所出现的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落差,以及致力于克服和缩小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水性木器漆行业发展监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5坟墓搬迁与历史遗迹保护规划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混凝土材料供应与劳务合作合同
- 2024年直播市场深度调查评估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压电晶体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全国人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三、《在网站上发布GIF动画》教学设计
- 2025年度林业生态工程造林施工与生态保护合同
- 2025年度房地产税收筹划代理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购物中心装饰工程居间代理协议
- 湖南长沙自贸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4
-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考试试题题库
- 2024年糖尿病足诊治指南解读课件
- 两个人合伙买搅拌车的合同
- 《商务沟通-策略、方法与案例》课件 第一章 商务沟通概论
- ISO9001、ISO14001、ISO45001三标一体内部审核检查表
- 医疗风险分析评估课件
- 体检科护理讲课课件
- 数字化赋能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 机械拆除旧房施工方案
- 独家投放充电宝协议书范文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