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机制研究
犯罪是严重违反社会规范、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理论上讲,任何具有行为能力的人都可能会成为一个罪犯,但青少年尤其值得我们密切关注,他们要从原来过分依赖父母和老师变为依靠自己独立生活,而青少年又具有很强的反叛意识和逆反心理。随着社会的剧变,青少年犯罪日趋严重,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做好刑事犯罪预防,就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一、未成年人犯罪心理表现现状随着刑罚理念的发展,人们发现惩罚犯罪与防卫社会免遭犯罪侵害更是刑罚目的所在。因此,预防犯罪成为刑罚的重要价值,刑罚的执行则重在矫正。而犯罪心理以及人格与矫正存在密切关系,因此犯罪心理与犯罪人格是实现矫正目的的重要考虑对象。研究犯罪心理是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心理矫治研究的前提。犯罪的主观要件可以划分为故意和过失两种心理状态,其中对于故意犯罪而言,其犯罪心理基础主要表现为行为人恶劣的犯罪动机和对法律的蔑视态度;就过失犯罪而言,其犯罪心理主要表现为行为人人格的缺陷和对法律的轻视态度。必须要对犯罪心理进行矫治,而对罪犯的心理进行矫治就必须以其犯罪心理为前提。二、青年犯罪心理形成的机制(一)犯罪动机斗争的不同阶段和目的判断。在总体上,一般分为初犯和小犯犯罪动机是推动犯罪主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因素。犯罪动机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当犯罪的某种内在需要被犯罪主体明确意识到,且需要与抽象的犯罪手段和侵害目标相联系而形成故意犯罪的意向和想法时,就意味着犯罪意图的形成。第二阶段,当犯罪意图与具体的犯罪手段或侵害目标相结合,犯罪主体经过内心的冲突后选择犯罪动机而决心要实施犯罪时,犯罪意图就转化为犯罪决意。第三阶段,当犯罪决意形成以后,在犯罪目的的指引下,行为人常常会进行犯罪预备工作。在这三个阶段中,犯罪预备的动机斗争过程是决定是否犯罪的关键心理阶段。如果认为犯罪所得大于所失,那么犯罪动机就可能得到强化,犯罪意识更加清晰,并促使行为人将犯罪意识外化为具体的犯罪行为。这种动机斗争一般在初犯最为激烈。而青少年一般都是初犯,影响其犯罪动机冲突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外部情境的刺激。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对于形成一个人的思想、观点、意志、性格、心理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其二是需要得不到满足而诱发犯罪。如果一个人的生活无保障,他的主要动机就是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于是就有了盗窃等犯罪行为。青少年处于不成熟阶段,他们的需要获得满足的途径少,而且主要不是来源于自己,而是来源于社会和他人。当他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基本无力抗衡,加上本身心理的不成熟,容易导致心理扭曲和人格变异,进而使他们不加思索的走上犯罪道路,以求获得需要的满足。(二)从犯罪社会学的角度对犯罪人格的研究青少年的人格可塑性比较强,人格的形成容易受到特定人、他所处的社会阶层以及所接受的文化的影响,因此,研究青少年犯罪人格的形成机制要进行多视角观察。德国精神病学家埃宾从犯罪心理的角度开始研究犯罪人,以后学者分别提出了漂移论、差别交往论、标签论等。直到后来,菲利、李斯特从犯罪社会学的角度提出犯罪人是社会的产物。菲利认为:“人之所以犯罪,并不是他要犯罪,而是因为他处于一定的物质社会条件之下,罪恶的种子得以在这种条件下发芽、生长。”在我国,对犯罪人格的认识也是多样化的。笔者比较赞同的观点是张文教授所提出的:“犯罪人格是指犯罪人所持有的稳定而独特的反社会心理特征总称,他是一种反社会人格。他是一种容易导向犯罪的人格;犯罪人格是外显行为与内心心理的统一,……判断一个人是否犯罪人……还应看他是否具备犯罪人格。”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引导青少年发展了解了青少年犯罪人格和犯罪动机的形成规律,对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犯罪心理和犯罪人格的矫正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青少年犯罪既是刑事法治问题,也是对青少年人进行保护和教育的刑事政策问题。生理和心理的双重不成熟导致青少年对犯罪后果的预见能力不强。因此,在刑事责任的承担上,必须将青少年和成年人进行区别对待。其次,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力,增强自我调控能力。意志力的缺乏和突发事件的诱使容易产生犯罪心理。大多数青少年由于意志力不强,自我调控力缺乏稳定性、确定性,情绪起伏较大,容易因微不足道的精神刺激产生挫折感而意志消沉。作为教育者,要善于及时发现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他们的不稳定心理因素,及时地指导其分析自己的行为和人格,使他们用更具有适应性的思维模式来取代不良的心理需要。再次,组织青少年模仿学习,矫正犯罪人格。贝卡里亚提出,“教育起着正本清源的作用,教育通过感情的捷径,把年轻的心灵引向道德。”文化素质、道德修养、法律意识低下是导致犯罪发生的重要思想根源。每个人都可能存在违法犯罪的欲望,只有道德、文化、法律素质高的人能够及时纠正自己萌发的错误想法,或基于法律惩罚、信仰等原因控制自己的犯罪欲,使其不发展为危害。因此,应该组织青少年模仿学习典范,引导其向正确的行为发展。最后,了解青少年的需要,给予正确的指导方向,让他们学会自我实现。大多数人在正常情况下,只能得到基本需要的部分满足。一种需要有部分的满足,新的需要就有可能出现,个人的动机就有可能受到新的需要支配。需要的发展是一种连续的、重叠的、波浪式的演进过程。在马斯洛看来,自我实现有两层含义:一是完满人性的实现,二是个人潜能活特性的实现。“自我实现不只是一种结局状态,而是在任何时刻、任何程度上实现个人潜能的历程。”“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活跃、忘我地体验生活,全神贯注,忘怀一切。”因此,只要一个人确立明确可行的人生目标或工作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进行努力,在目标实现时就会体验到成功和自我实现。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等活动,给青少年的发展提供一个可行的人生目标,让他们觉得能够实现。只有体验到成功,达到自我实现,就会产生良性循环,从而产生更加合理的需要。四、《日本刑法》规定的“强化对青少年社区矫正的特殊预防自当然,仅靠学校独立完成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效地调动社会、家庭等力量,通过治安处分等非监禁方法让犯罪青少年回归社会。其实,对青少年犯罪的处罚提倡非刑事化、非监禁化和轻刑化的理念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开始,“行刑社会化是刑罚执行原则之一,是指刑罚执行过程中要依靠社会力量对受刑人进行帮教,使之易于回归社会,让社会参与对犯罪人的改造;二是培养受刑人在社会化的能力,使之能适应正常社会生活”。日本学者西原春夫认为:“所谓保安处分,指主要以特别预防为目的的而设的刑罚以外的刑法上的法律效果。”保安处分能够很好地满足国家与社会预防犯罪的需要,不仅使国家有了解决对特殊人群犯罪的控制,而且可以解决具有人身危险性但尚未危害社会的人的控制问题。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将所有青少年犯罪案件由家庭法院审理,家庭法院对所受理的案件,必须进行调查。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第19条规定:“进步的犯罪学主张采用非监禁办法代替监禁办法。就其成果而言,监禁与非监禁并无很大或根本没有区别……青少年的情况尤为如此,因为他们最易受到消极影响的侵袭……”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理财规划法律基础
- 乳腺增生足部护理查房
- 商业地产居间合同参考范本
- 智能酒店网络系统安装合同
- 智能农业系统工程总承包合同协议
- 火车站真石漆翻新合同
- 电缆管道安装施工合同
- 智能工厂物联网系统安装合同
- 零售行业合租租赁合同
- 跨境电商转租办公区租赁合同
- 肠道菌群与结肠直肠癌
- 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试题(小学3-6年级)
- 智能垃圾桶经营项目商业计划书
- 水表施工组织方案
-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河北大学
- 住宅小区电气智能化设计研究
- 华文版书法五年级下册 第9课 集字练习-集思广益 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四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4单元:“买几送几”促销问题专项练习(解析版)人教版
- 学校(幼儿园)食堂餐厨废弃物处理记录表
- 高性能计算云(HPC Clound)服务白皮书 2022
- 青岛科技大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期末复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